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各地中考试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练(一)
(2024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题)(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12分)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逍遥游》)
【乙】辙生十有九年()。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所见不过数百里之间,无高山大野可登览以自广;百氏之书,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态气。恐遂汩没,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
()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辙之来也,于山见终南、离、华之高,于水见黄河之大且深,于人见欧阳公,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然后可以尽天下之大观而无憾者矣。
(节选自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12.下列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北冥有鱼”中的“冥”,同“溟”,海。“南冥者,天池也”中的“天池”指云南的天池。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中的“扶摇”是“旋风”的意思。“去以六月息者也”中的“息”是“气息”的意思,这里指风。
C.“怒而飞”中的“而”表示修饰关系。“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中的“而”表示转折关系。
D.“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是选择疑问句,“其”表示选择。
13.在【乙】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也且B.矣且C.也若D.矣若
1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决然舍去,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甲】文借“大鹏”的形象含蓄地表达了人要有远大的志向,这与【乙】文中苏辙的“______”(用原文中的话回答)的观点一致。(2分)
答案:
12.A
【解析】
A项中的“天池”实际上并非指云南的天池,而是指“天然形成的大池”,这里用来形容南海的广阔无边。因此,A项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B项,“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中的“扶摇”是“旋风”的意思,这个理解是准确的。而“去以六月息者也”中的“息”是“气息”的意思,这里用来比喻风,这个理解也是正确的。
C项,“怒而飞”中的“而”确实表示修饰关系,描述的是鹏鸟在愤怒时振翅飞翔的状态。而“而犹以为未见太尉也”中的“而”表示转折关系,意思是尽管已经看到了许多,但仍未见到太尉,这个理解也是准确的。
D项,“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是选择疑问句,用“其”来表示选择,这个理解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A项的理解是不正确的。
13.B
14.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不足以激发其志气。
15.(1)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像人抬头看天空一样罢了。
(2)所以断然离开家乡,去寻求天下的奇闻壮观,以便了解天地的广大。
16.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或夫人之学也,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2024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题)(二)(11分)
(甲)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召而问曰:“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①
子路曰:“意者②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③?”
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④夫子。夫子盖⑤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
——选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
注:①孔子一行被困陈国和蔡国之间,受到围攻且被断粮,处境堪忧。②意者:是不是。③比干:多智,因劝谏被纣王剖心而死。④容:接受。⑤盖:同“盍(hé)”,何不。
10、
根据要求和方法完成任务。(6分)要求
词句任务方法加点词释义孔子知弟子有愠心①课内迁移夫子盖少贬焉②多音字带入赐,而志不远矣③语境推断:子贡名“赐”不容何病④查阅字典:①病情加重;②毛病,弊病;③担心,忧虑;④辱,耻辱;⑤失败。断句,限三处,以“/”标记
画横线句⑤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借虚词断句翻译加粗画线句⑥【资料卡】稼穑:种植和收割。11、乙文子路、子贡、颜回都对孔子的提问作了回答,谁的言论最接近甲文“大丈夫”的标准?为什么?(3分)
12、从下列人物中选择一位,根据其生平事迹或诗词作品写一段文字,作为甲文“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事实论据。(2分)
①范仲淹
②辛弃疾
答案:10.①.生气,恼怒②.稍微③.同“尔”,你④.③担心,忧虑⑤.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⑥.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
11.颜回的言论最接近甲文“大丈夫”的标准。“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可知,颜回认为面对困境,即使自己的思想不被接受,也还是应该坚持自己的正道,这更能显出君子的品格,这体现了“贫贱不能移”的大丈夫品格。
12.示例:范仲淹在朝廷做官时,为了人民而奋不顾身,体现了“得志,与民由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可知,他一直志向坚定,即使遭遇贬谪,依然初心不改,充分体现了“不得志,独行其道”品质。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字、词、句。
①根据“课内迁移法”,可以想到“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愠”是“生气、恼怒”的意思,“孔子知弟子有愠心”的“愠”与此相同,句意为: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
②根据多音字带入法,可知“少”应读shǎo,是“稍微”的意思。句意: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
③根据语境推断,“赐,而志不远矣”的“而”在人名“赐”之后,应是人称代词,因此是通假字,同“尔”,是“你”的意思。
④根据查阅字典,结合句子,可知“不容何病”的“病”的义项应选“③担心,忧虑”。句意:不被容纳怕什么?
⑤句意:老师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弘大美好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
“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是个判断句,“是”作主语,指代的是“夫道之不修也”,因此“夫道之不修也”后面应断开;“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句式与前一句相同,中间应断开。
故断为: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
⑥重点词:良农,优秀的农夫;稼,种植、播种耕耘;穑,收割、收成;良工,优秀的工匠;巧,工艺技巧;顺,顺应、迎合。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可知,子路认为他们沦落到这个地步是因为别人不信任,不实行他们的学说,可能是他们还没有“仁”和“智”,这说明子路的想法比较天真,对孔子的常说有所怀疑,对当权者不够了解。子路的说法不符合甲文“大丈夫”的标准。
根据“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可知,子贡主认为孔子的学说虽然非常伟大,但为了便于让天下人接受,应该适当降低一点要求。面对困境,子贡主张妥协让步,这不符合甲文“大丈夫”的标准。
根据“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可知,颜回认为在任何时候都加强修养,坚守操行。颜回面对困境,信念坚定。他认为即使不被接受,孔子也还是应该坚持自己的正道,不被接受,更能显出君子的品格。颜回则坚守志向,不因外界环境而改变自我,有担当,展现出修道立德的最高境界,与甲文中“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标准最为接近。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论据补充。
甲文“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思是:能实现理想时,就同百姓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范仲淹和辛弃疾的事迹或诗词作品都能体现“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可选择任一人,概括其事迹,或引用其诗词,作为事实论据。
示例:辛弃疾一生以抗金为志,危身利国,忠心耿耿。在北方组织义军时,成功追捕偷走耿京大印的叛徒义端,顺利捉拿杀死耿京并投降金主的叛徒张安国。到了南方后,忠君爱国,虽然屡遭贬谪,却始终不忘抗金大业。“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抒发了他的豪情壮志。辛弃疾的英雄壮举和诗词,充分体现了他“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情怀。
参考译文:
(甲)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大丈夫)能实现理想时,就同百姓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做有节气有作为的男子。
(乙)
孔子知道弟子们有怨恨之心,就召见他们而询问道:“我们的学说难道有不对的地方吗?我们为什么沦落到这个地步?”
子路说:“是不是我们还没有达到仁呢?所以别人不信任我们。是不是我们还没有达到智呢?所以别人不实行我们的学说。”孔子说:“假如仁者就必定受到信任,那怎么还会有伯夷、叔齐(的遭遇)?假如智者就必定能行得通,那怎么还会有王子比干(的遭遇)?”
子贡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容得下您。老师是否可以稍微降低一点标准呢?”孔子说:“赐,优秀的农夫善于播种耕耘却不能保证获得好收成,优秀的工匠擅长工艺技巧却不能迎合所有人的要求。君子能够修明自己的学说但不能保证被世道所容。如今你不修明你奉行的学说却去追求被世人接受。赐,你的志向太不远大了!”
颜回说:“老师的学说极其弘大,所以天下没有国家能够容纳。即使如此,老师推广而实行它,不被容纳怕什么?正是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老师的学说不修明,这是我们的耻辱。老师的学说已经弘大美好而不被采用,这是当权者的耻辱。不被容纳怕什么?不被容纳然后才现出君子本色。”孔子高兴地笑道:“是这样的啊,好一个姓颜的小伙子!”
(2024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题)二、古诗文阅读:共20分。(一)(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ya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乙】自雷江口行大江,江南群山,苍翠万叠,如列屏障,凡数十里不绝。自金陵以西,所未有也。是日,便风张帆,舟行甚速,然江面浩渺,白浪如山,所乘二千斛舟①,摇兀掀舞,才如一叶。过狮子矶,一名佛指矶,藓壁百尺,青林绿筱倒生壁间图画有所不及。犹恨舟行北岸,不得过其下。旁有数矶亦奇峭,□皆非狮子比也。至马当,所谓上元水府②。山势尤秀拔,正面山脚直插大江。庙依峭崖架空为阁,登降者皆自阁西崖腹小石径,扪萝侧足而上,宛若登梯。……舟至石壁下,忽昼晦,风势横甚,舟人大恐失色,急下帆,趋小港,竭力牵抗,仅能入港。(选自陆游《入蜀记》,有删改)【注释】①二千斛舟:指载重二千斛的大船。斛,古代容量单位。②上元水府:长江水神庙之一。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
B.
空谷传响
响:回声C.
凡数十里不绝
绝:灭绝
D.
犹恨舟行北岸
恨:遗憾6.
最适合填入下面句子□中的一项是(
)旁有数矶亦奇峭,□皆非狮子比也。A.
故B.
以C.
乃D.
然7.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两篇文章都是先总体概写江边群山连绵的雄伟景象,后细致描绘山水和林峦。B.
甲文着重抓住不同季节景物特征描写,乙文着重刻画一日内不同时段的景物。C.
同样是写江流迅疾特点,甲文以正面描写为主,乙文则以侧面描写为主。D.
两篇文章都抒发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之情以及游赏过程中的人生感悟。8.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9.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青林绿
筱
倒生壁间图画有所不及
答案:5.C6.D
7.C
8.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9.
青林绿筱/倒生壁间/图画有所不及。乙文参考译文:从雷江口出行进入长江。江南的群山,林木苍绿,山峦重叠,好像一列屏障。总共行驶数十里连绵的景象没有中断。从金陵向西,都未曾看到这样的景象。这一天,顺着风张起风帆,船行得非常快。然而江面水面辽阔,白色的浪花像山一样涌来。所乘坐的虽是载重两千斛的大船,在江面上的摇晃和舞动,好像是一片树叶。过了狮子矶,有一座山名叫佛指矶,长满苔藓的峭壁有百尺高。青色的树林和绿色的竹子,倒挂在石壁上,这种景象是图画也难以描绘的。很遗憾船行驶在北岸,不能穿过山下。旁边还有几个小石矶,也都很奇特陡峭,然而都比不上狮子矶。到了马当山,这里正有所说的长江上水神庙。这里山势尤其俊秀挺拔,正面山脚直插入长江。水神庙依靠着悬崖峭壁架空而建为楼阁。登或下的人都要走楼阁西边悬崖旁的小石径。攀援葛藤侧着脚向上,好像登梯子……船行在石壁之下,白天忽然变得晦暗,风很大,船上的人非常惊恐,变了脸色。急忙放下风帆,赶快驶入港湾,用尽力气牵拉,抵抗风速,船仅能刚刚驶入港湾。
(2024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题)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7-11题。
【甲】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芙蕖
李渔
芙蕖与草本诸花似觉稍异,然有根无树,一岁一生,其性同也。谱云:“产于水者曰草芙蓉,产于陆者曰早莲。”则谓非草本不得矣。予夏季倚此为命者,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①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②秋,此时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闲情偶寄》,有删改)
【注释】①成说:通行说法。②徂(cú):到。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①濯清涟而不妖
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B.①中通外直
②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C.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D.①请备述之
②前人之述备矣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一项是()(2分)
A.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B.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①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
②杂然而前陈者
D.①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9、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蔓”,名词作动词)
B.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该句是判断句)
C.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芬”,这里是使动用法)
D.【乙】文按照时间顺序说明了芙蕖“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的特点。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4分)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11、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作者爱莲主要原因。(2分)答案:二、文言文阅读(12分)
7.D
【解析】
A项中“濯清涟而不妖”的“清”意为“清澈”,“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清”意为“凄清”,两者意思不同。
B项中“中通外直”的“通”意为“贯通”,“政通人和”的“通”意为“通达”,意思不同。
C项中“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的“谓”意为“认为”,“此之谓失其本心”的“谓”是“叫作”的意思,两者意思不同。
D项中“请备述之”的“备”意为“详尽”,“前人之述备矣”的“备”意为“详尽的”,两者虽用法略有差异,但大致意思还是相同的。故选D.
8.A
【解析】
A项两句中的“之”均用于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用法相同。
B项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焉”是语气词,无实际意义;“湖中焉得更有此人”的“焉”是疑问代词,意为“哪里”,两者用法不同。
C项中“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的“而”表递进关系;“杂然而前陈者”的“而”表修饰关系,两者用法不同。
D项中“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的“于”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引介;“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的“于”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两者用法不同。
9.D
【解析】
是从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个方面来写的,并非按时间顺序来写的。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①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②不到白露时节变成白霜的时候,它的使命就止息了(或它的花事就结束了)。
11.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作者爱莲的主要原因:
甲文:作者爱莲是因为莲花具有高洁、正直、质朴的君子品格,这是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特征中提炼出来的。
乙文:作者爱莲(芙蕖)是因为芙蕖不仅美丽可爱、可供观赏,而且“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具有实用价值。
(2024年山东省潍坊市中考题)(二)(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
唐瑾字附璘。性温恭,博涉经史,雅好属文。年十七,周文闻其名,因召拜尚书员外郎、相府记室参军事。军书羽檄,瑾多掌之。从破沙苑,战河桥,并有功,累迁尚书右丞、吏部郎中。于时魏宣播迁,庶务草创,朝章国典,瑾并参之。时燕公于谨勋高望重,朝野所属。白文帝,言瑾学行兼修,愿与之同姓,结为兄弟。
于谨南伐江陵,以瑾为元帅府长史。军中谋略,多出瑾焉。江陵既平,衣冠仕伍,并没为仆隶。瑾察其才行,有片善者,辄议免之,赖瑾获济者甚众。及军还,诸将多因虏掠,大获财物。瑾一无所取,唯得书两车,载之以归。或白文帝曰:“唐瑾大有辎重①,悉是梁朝珍玩。”文帝初不信之,密遣使检阅之,唯见坟籍②而已。乃叹曰:“孤知此人二十许年,明其不以利干义。向若不令检视,恐常人有投杼③之疑,所以益明之耳。凡受人委任,当如此也。”
瑾性方重,有风格。退朝休假,恒着衣冠以对妻子。又好施与,家无余财,所得禄赐,常散之宗族。其尤贫者,又割膏腴田宇以赈之。朝野以此称之。
(节选自《周书》卷三十二,有删改)
[注]①辑重:出门携带的物资,常指军用物资。②坟籍:古代典籍。③投杼:杼,织布的稜。投杼,表示多谤能动摇信念。
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谨南伐江陵”中的“南”,与“手自笔录”中“手”的用法不同。
B.“辄议免之”与成语“浅尝辄止”中“辄”的意思相同,意为“就”。
C.“或白文帝曰”中的“或”,与“或遇其叱咄”中“或”的意思不同。
D.“恒着衣冠以对妻子”中的“妻子”是古今异义词,意为“妻子儿女”。
1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于时魏室播迁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愿与之同姓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C.
其尤贫者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D.朝野以此称之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
(1)博涉经史,雅好属文。
(2分)
(2)孤知此人二十许年,明其不以利干义。
(3分)
15、唐瑾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概括。
(3分)
答案:
12.
A
13.
B
14.
(1)广泛地涉猎经籍史书,平素喜好撰写文章。(2)我知道这个人来到已有二十多年,明白他不会以私利干犯道义。
15.
他优秀品质有:温和恭顺,很有度量;喜欢读书写文章;学问好,品行端正;爱才惜才;不贪恋财物;性格端方持重,有风度;乐善好施。参考译文:
唐瑾字附璘。唐瑾性格温和恭顺,很有度量,广泛地涉猎经籍史书,平素喜好撰写文章。十七岁时,周文听到他的名声,于是召入任尚书员外郎、相府记室参军事。军事文书,多由唐瑾掌管。跟随攻破沙苑,在河桥作战,都有功劳,封为姑臧县子。屡经升迁为尚书右丞、吏部郎中。当时魏室流离迁徙,各种事务刚刚创立,朝廷章程,国家典则,唐瑾都参与制定。当时燕公于谨功高望重,为朝野所瞩目。他禀告文帝,说唐瑾学问品行修养都好,愿意与他同姓,结拜为兄弟。
于谨向南讨伐江陵,以唐瑾为元帅府长史。军队中的谋划策略,很多都出自唐瑾。江陵已经平定,世族、士人、兵士,一起沦没为仆人奴隶。唐瑾细察他们的才能品行,有一点可取的,就商议赦免他们,依赖唐瑾获得救助的人很多。到大军归还,诸位将领多乘机抢劫,得到大量财物。唐瑾对钱财一无所取,只得到两车书,载着归还。有人禀告文帝说:“唐瑾有很多包裹箱笼,全是梁朝珍宝和玩赏的物品。”文帝本不相信,但是想了解他的实际情况,秘密派出使者检查察看,只见到古书罢了。就叹息说:“我知道这个人来到已有二十多年,明白他不会以私利干犯道义。如果不派人查看,恐怕普通人受谣言蛊惑而猜疑,这就是使他更加清白的方法了。凡是被人任用的人,应当这样。”
唐瑾性格端方持重,很有风度品格。退朝休假,经常穿朝服戴官帽来面对妻子儿女。又喜好施舍给予,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所得到的俸禄赏赐,经常散发给宗族之人。对那些特别贫困的人,又割让肥沃的田地来救济他们。他遗留给子孙的都是贫瘠的田地。朝野都因此而称许他。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题)(二)文言文阅读(12分)【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齐攻宋,宋王使人候①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②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③能如此?”宋王因怒而诎④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其后又使人往视。使者遇其兄,曰:“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不若先夫亡者亡⑤。”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节选自《吕氏春秋·壅塞》,有删减)【注】①候:侦察。②肉自生虫:比喻无中生有。③恶(wù):哪里,怎么。④诎:枉曲,冤枉。⑤不若先夫亡者亡:不如在国家灭亡之前先逃走。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臣之妻私臣(偏爱)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C.今又私患(灾难,祸患)D.乡之死者宜矣(同“向”,先前、从前)8.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于是报于王日
皆以美于徐公B.以宋之强,齐兵之弱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濯清涟而不妖D.其后又使人往视
其真不知马也9.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10.翻译下面句子。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11.【甲】文中说“王之蔽甚矣”,这种“蔽”在【乙】文宋王身上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由齐威王与宋王治国的不同结局,我们获得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7.C
8.B
9.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
10.想不到齐军离城这样近,百姓恐慌到如此地步。
11.①.宋王不相信说实话的侦察者,还将其杀掉,最后一个侦察员因此而害怕,不敢说实话,只能谎报军情,而宋王对于不说实话的侦察者,反而给与赏赐。
②.例如:听信谗言,终将被蒙蔽双眼,看不清事实,最终就会招致祸患;善于纳谏,广开言路,善于辨别事情的真伪,赏罚分明,才会获得民心,最终才会有好的结果。【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来分析加点字词的意思。C.句意:如今我很担心。患:担心。选项理解为“灾难,祸患”不正确;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介词,向/介词,比;B.两个“以”都是介词,凭借;C.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却;D.代词,这/表推测语气,大概;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作答时可结合句意和语法结构来分析。“使者报如前”中的“使者”做主语,“报”做谓语,“如前”做宾语,因此“使者报如前”是完整的句子,它的前后都应断开;句意:宋王又另派人前去侦探,不料使者回报和第一个一样,宋王又恼怒地把他屈杀了。故断句为: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翻译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不意:想不到。其:代词,指齐军。而:连词,表顺承。恐:恐慌。如此:到这种地步。【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谈启示。第一问:甲文中说“王之蔽甚矣”是因为“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结合乙文“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可知,这里宋王受蒙蔽主要是左右亲信进献谗言,左右亲信认为宋国强大,齐国兵力弱,不会出现齐军兵临城下,老百姓恐慌的事情,结合乙文“宋王因怒而诎杀之”“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大喜。左右皆曰:‘乡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可知,因为宋王听信了左右亲信的谗言,将说实话的侦察员杀掉了,导致最后面的侦查员不敢说实话,只能谎报军情,宋王对谎报军情的侦察人员还给与赏赐。综合以上可知,宋王身上“蔽”的具体表现是:宋王不相信说实话的侦察人者,还将其杀掉,后面的侦察人员因此而害怕,不敢说实话,只能谎报军情,而宋王对于不说实话的侦察者,反而给与赏赐。第二问:甲文中的齐威王听到了邹忌劝谏的弦外之音,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迅速采取行动,奖励直言进谏的人,最终各国都来朝拜,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从“宋王”角度来看,宋国国王听信谗言,怒而屈杀了侦察人员,导致最后一个侦察人员不敢说真话,而延误了军情,最后齐国的侵略者到了,国王自己坐上马车飞快地逃跑了。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作为领导者,应允许臣民说真话,否则,听信谗言,终将被蒙蔽双眼,看不清事实,问题会愈积愈多,最后覆水难收;只有允许臣民说真话,善于纳谏,广开言路,辨别事情的真伪,赏罚分明,才会获得民心,最终才会有好的结果。参考译文:【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求必应,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现在齐国的土地纵横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市,宫中的妇女没有一个不偏爱您,朝廷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敬畏您,全国的人民没有一个不向您求助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您受到的蒙蔽一定很严重。”齐威王说:“说得好。”于是发布命令:“大小的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的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的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市场上公开指责我的过错,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的奖赏。”命令刚下达时,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前和朝廷中像市场一样热闹;几个月之后,偶尔还有人进谏;满一年之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乙】齐国军队进攻宋国,宋王派人前去侦察齐军入侵到了什么地方。使者回报说:“齐军已经迫近了,城里的百姓们都很恐慌。”宋王左右的亲信们纷纷对宋王说:“这真是肉里自己生出了虫子(纯粹是无中生有啊)。凭我们宋国这样强大,齐国兵力又那样弱,哪会像他说的这样呢?”宋王听了这些,勃然大怒,屈斩了使者。宋王又另派人前去侦探,不料使者回报和第一个一样,宋王又恼怒地把他屈杀了。后来,又派了一个人前去侦察。使者遇见了他的哥哥。弟弟说:“我奉大王之命,前去侦察敌情。想不到齐军离城这样近,百姓恐慌到如此地步!如今我很担心,前几个使者都因为回报齐军迫近而被处死。现在,我据情实报是死,不据情实报,恐怕也是死,你看怎么办才好呢?”他哥哥说:“不如在齐军破城之前,先行逃走。”于是,这个使者报告宋王说:“完全不知道齐军在什么地方,百姓人心十分安定。”宋王听了,非常高兴。他左右的亲信们都说:“前几个使者真是该死!”宋王便赏赐了这个使者很多金子。齐军打来,宋王自己慌忙跳上车去,驱车赶快逃命。
(2024年山东省中考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14分)王公政教[明]沈德符王锐,永平府迁安县人,进士。景泰间,为彰德知府,锐长身修髯顾眄生威有权术尚严政。治察郡中吏民,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深究事情,吏民畏之如神。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檐外浚深沟,雨潦得泄,中道隆,立令水赴沟中。巷口树栅门,有钥,甲夜即阖门钉板,柝竟夜鸣,奸人莫敢入郡地也。尤留心学校,凡朔望①谒先师庙已,坐明伦堂②,听诸生说经。诸生皆居学宫,筹识姓名。政少暇,令隶持数筹,造明伦堂。诸生持筹来,自临试,或背诵书,或作义。其他出及不衣冠居者,受笞。当是时,黉序③间读书声洋洋盈耳。丁祭④,陈钟鼓,鸣弦管,升降揖逊甚都。参政姚龙行部至府,往见之,出而叹曰:“此虽国学⑤,亦无以加也。”
(选自《万历野获编》,有删节)[注]①朔望:农历每月的初一日和十五日。②明伦堂:古代讲学、弘道、研究之所。③黉(hónɡ)序:古代学校。④丁祭:旧时每年于仲春及仲秋上旬丁日祭祀先师孔子。⑤国学:国子监。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景泰”与“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中的“康乐”都是皇帝年号。B.“吏民畏之如神”与“无丝竹之乱耳”两个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C.“令民临道屋俱作修廊”与“乃重修岳阳楼”的“修”,都是“修建”的意思。D.“筹”的本义指小竹片,“筹识姓名”这句话意思是用小竹片标识学生的姓名。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王锐防涝有法,要求百姓深挖排水沟渠,这样下大雨时可以及时泄洪。B.王锐重视安全,在巷口处设置栅门,入夜便关门上锁,彻夜有人打更。C.结尾使用对比,用正面描写的手法,借参政姚龙的话肯定王锐的政绩。D.文章以叙为主,从防涝、治安、教育等方面记录王锐施政有为的事迹。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需断句处相应的字母依次填写到答题卡上。每答对一处给1分,作答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锐A长身B修髯C顾眄D生威E有权F术G尚严政13.借助下面资料,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说文解字》:“聽(听),聆也。从耳,壬声”,“声音通顺于耳”。“听”的常见引申义有:①顺从、接受,如“言听计从”;②治理、处理,如“听讼”;③任凭、放任,如“听之任之”。自听其政,吏亡得为奸。
14.请结合《送东阳马生序》,简述王锐和宋濂分别使用怎样的方法督促后辈学习。(4分)
答案:(二)10.D11.C12.CEG13.(王锐)亲自处理各种政务,官吏没办法为非作歹。14、王锐:亲自教导、严格管理,督促后辈学习;宋濂:用自己亲身经历来激励后辈学习。
(2024年山西省中考题)(二)班级开展“品古典意蕴”文言文探究活动。请阅读下面的选文并完成下面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节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3.字里有乾坤。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1)日光下澈
澈:______
(2)拥毳衣炉火
拥:______4.句中有深意。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翻译: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光影辉映,妙不可言。甲、乙两文都有对“影子”的描写,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妙处。
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餔糟①啜醨②,(1)______;果蔬草木,(2)______。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注释】①餔(bū)糟:食酒糟。②啜醨(lí):喝薄酒。6.请结合语境,把下面的句子填入上文相应空缺处。A.皆可以醉
B.皆可以饱7.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答案】3.
①.穿透
②.裹、围
4.
①.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
②.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5.
①.示例:甲文中“影布石上”描绘出日光、潭水交融,鱼影映在潭底石上的清晰画面,侧面衬托潭水的澄澈透明;
②.乙文“湖上影子……两三粒而已”,妙用“痕”、“粒”等量词,写出了大雪覆盖下景物“影子”少而微的特点,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淡墨山水画。
6(1)皆可以醉
(2)皆可以饱
7.示例:如果所有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它们都能带给人快乐,不一定只有稀奇壮丽的事物才使人愉悦。即使是一朵不知名的小花,也能芬芳我的年华。【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1)句意:阳光照到到水底;澈:穿透。(2)句意: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拥:裹、围。【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重点词语有:(1)翠蔓:翠绿的藤蔓;蒙络摇缀:覆盖缠绕,摇动下垂。(2)俱:都;绝:停止、消失。【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根据甲文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可知,日光穿透清澈的水面,将鱼儿的影子精确地映照在潭底的石头上,形成了一幅光影交织、生动而美丽的画面。这种细致的描绘不仅让人仿佛置身于小石潭边,还能从侧面衬托出潭水的澄澈透明,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小石潭美景的感受。根据乙文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可知,这里运用了“痕”、“粒”等量词,生动地描绘了大雪覆盖下景物“影子”的稀少与微小。通过这种简洁而精准的描绘,我们仿佛能够看到一幅淡墨山水画展现在眼前,画面中的长堤、湖心亭、小舟以及舟中人的影子都显得如此微小,与整个白茫茫的湖面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氛围。这种白描手法的运用,使得雪景的描绘更加生动、富有意境。【6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补全句子。第一空:由“餔糟啜醨”可知,这是描述饮食的简陋,即食酒糟、喝薄酒,这种饮食虽然不丰盛,但也能带来一种满足或沉醉的感觉。在古文中,“醉”常用来形容饮酒后的状态,因此这里用“醉”字来对应“餔糟啜醨”,即简单饮食也可以令人陶醉其中。故此空应填“皆可以醉”。第二空:由“果蔬草木”可知,这部分是在描述食物的基本来源,即自然生长的果蔬和草木。这些虽然不是美味佳肴,但它们是生活的基础,能满足人的基本饮食需求,故用“饱”字来形容。在古文中,“饱”常常用来指代满足口腹之欲,与果蔬草木的基础功能相吻合。故此空应填“皆可以饱”。【7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和分析。本题要求结合生活体验,对文中“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这句话进行理解。这句话强调了快乐源于对事物的内在欣赏,而非仅依赖于外在的奇异美丽。在回答时,应首先阐述这句话的基本含义,然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举出具体的例子来印证这句话,并总结出自己的感悟。注意表达清晰、逻辑连贯。“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的意思是:如果事物值得观赏,那么其中都含有令人快乐的内容,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宏伟、美丽的事物。苏轼认为,生活中值得观赏的事物很多,而这些事物本身就蕴含了令人快乐的元素。这种快乐并不是来自于事物的外在形态是否怪异、新奇、宏伟、美丽,而是来自于我们内心的感受和欣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好,从简单的生活中找到快乐。比如,我们可以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停下来欣赏一下窗外的风景,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我们也可以和亲朋好友一起分享生活的点滴,感受彼此之间的关爱和温暖。这些简单而美好的事物,都可以给我们带来无尽的快乐和满足。示例:“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这句话让我意识到,生活中处处蕴藏着快乐。无论是午后的一杯清茶,还是夜晚的一本书籍,甚至是与家人朋友的简单相聚,都能带给我内心的满足和快乐。快乐并非只存在于华丽的场景或昂贵的物品中,它更多地源自于我们内心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我们应该学会珍惜并感恩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用心体会其中的美好。【点睛】参考译文:甲文:从小山丘往西边走了大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我听到了水声,这声音就像是玉佩和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这让我心里感到非常高兴。于是,我砍倒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走下去看到了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寒冷。潭底全都是由石头构成的,靠近岸边,石头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了小石岛、小石屿、小石岬和小石岩等各种形态。翠绿的树木和藤蔓交错缠绕,覆盖在上面,参差不齐,随风摇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多条,它们都像是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阳光照到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头上。它们静静地待在那里,一动也不动,突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是在和游玩的人相互逗乐。乙文:崇祯五年的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连续下了三天的大雪,西湖中的人声、鸟声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时左右,我划着一叶小舟,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只见湖面上雾气弥漫,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面上能看到的影子,只有那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超然台记》当然,每样事物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只要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就都有能让人感到快乐的地方,这些并不一定是怪异、奇特、壮丽的事物。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让人沉醉;瓜果蔬菜草木,都可以让人吃饱。推及到这一类的事物,我到哪里会不快乐呢?
(2024年陕西省中考题)【古诗文阅读】(共6小题,计16分)(三)(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屈突通,其先盖昌黎徒何人,后家长安。仕隋为虎贲郎将。文帝命覆①陇西牧簿,得隐②马二万匹,帝怒,收慕容悉达等千五百人,将悉殊死。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挺众死。”帝悟,曰:“朕不明,乃至是。今当免悉达等,旌③尔善言。”遂皆以减论。(通)从平薛仁杲,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帝闻,曰:“清以奉国,名定不虚。”……数岁,召为刑部尚书。自以不习文,固辞,改工部。(节选自《新唐书》,有改动)【注释】①覆:审察。②隐:隐藏。③旌:表彰。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后家长安(
)
(2)朕不明,乃至是(
)(3)时贼珍用山积(
)
(4)固辞,改工部(
)1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B.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尊使命》)
D.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18.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命至重,死不复生。(2)清以奉国,名定不虚。19.屈突通具有怎样的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6.
①.安家
②.这,这样
③.像山一样
④.推辞
17.B
18.(1)人的生命最重要,死了就不能再生。(2)(为官)清廉侍奉国家,名声一定不虚假。
19.①为人耿直。以死劝谏文帝不要因为牲畜财产杀戮一千多人。②洁身自好。在别的将士争抢珍宝时,他独善其身,不为所动。③有自知,能进退。对自己不胜任的官职坚决推辞。【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后来在长安安家。家:安家。(2)句意:才到了这个地步。是:这,这样。(3)句意:当时贼人的珍宝堆积地像山一样。山:像山一样。(4)句意:坚决推辞,改任工部尚书。辞:推辞。【17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意为:怎能因为牲畜一天而杀戮一千五百人呢?以:连词,因为。A.连词,来;B.连词,因为;C.介词,用;D.动词,认为;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注意重点字词:(1)至:最、极;复:又、再。(2)清:清廉;以:用;奉:侍奉;虚:虚假。【19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通曰:‘人命至重,死不复生。陛下以至仁育四海,岂容以畜产一日而戮千五百士?’帝叱之,通进顿首曰:‘臣愿身就戮,以挺众死’”可知,屈突通为千五百人求情,愿以自己受戮来解救众人,体现出他人耿直和仁爱善良;结合“时贼珍用山积,诸将争得之,通独无所取”可知,在平薛仁杲时,面对堆积如山的贼珍,只有屈突通无所求取,皇帝也称赞他“清以奉国”,表明他洁身自好、为官清正;结合“数岁,召为刑部尚书。自以不习文,固辞,改工部”可知,皇帝召他担任刑部尚书。屈突通因为不熟悉文墨,坚决推辞,最终改任工部尚书。由此可见其知进退,有自知之明。【点睛】参考译文:屈突通,他的先辈大概是昌黎徒何人,后来在长安安家。在隋朝担任虎贲郎将。隋文帝命令他审查陇西牧的文簿,查出隐藏的马二万匹,皇帝大怒,逮捕了慕容悉达等一千五百人,将要把他们全部处死。屈突通说:“人的生命最为重要,死了就不能再活过来。陛下用最仁慈的品德养育天下,怎能因为牲畜一天而杀戮一千五百人呢?”皇帝呵斥他,屈突通上前叩头说:“我愿意自己去受刑,来解救众人的死。”皇帝醒悟,说:“我不明白,才到了这个地步。现在应当赦免慕容悉达等人,表彰你的好建议。”于是都按照减刑论处。
(屈突通)跟随(朝廷)平定薛仁杲,当时贼人的珍宝堆积如山,诸位将领争相获取,只有屈突通无所求取。皇帝听说后,说:“清正用来奉献国家,他的名声确实不假。”……几年后,召他担任刑部尚书。他自己因为不熟悉文墨,坚决推辞,改任工部尚书。
(2024年上海市中考题)(二)阅读下文,完成第5-10题(21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庆历末,妖贼王则盗据甘陵,贾魏公镇北门,仓卒遣将引兵还城,未有破贼之计。公日夜忧思,有指使马遂者白公曰:“坚城深池,不可力取,愿得公一言,公壮其言,遣行。”见贼偶坐,为陈朝廷恩信:“尔能束身出城,公为尔请于朝,亦不失富贵。若守迷自固,天子遣一将,提兵数千,不日城陷。”辞甚激切,贼不答。遂度终不能听,遂急击贼仆地,扼其喉几死。5.甲文选自《____________》一书。(2分)6.下列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1)故不为苟得也A.暂且
B.假如
C.随便
D.已忘(2)遂度终不能听A.度过
B.揣测
C.测量
D.准则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5分)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8.下列对第一段划线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和地点
B.表现出了战争胶着C.引出下文马遂前去与敌军谈判
D.突出贾魏公的无能9.甲文用_________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乙文马遂的行为符合甲文中的__________论点。10.你认为乙文中马遂用“富贵”来与敌军谈判,是否有损他的形象?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5.甲文选自《孟子》一书。(2分)6.下列对词语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1)故不为苟得也:随便(2)遂度终不能听:B.揣测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闲者能勿丧耳。翻译为现代汉语是:不仅仅是贤人有这样的心志,每个人都有,只是贤人能够不失去它。8、D.突出贾魏公的无能9、甲文用类比论证方法来论证观点,乙文马遂的行为符合甲文中的“舍生而取义”的论点。10、马遂用“富贵”来与敌军谈判,并不有损他的形象。他这样做是为了劝降贼人,避免不必要的战争和牺牲,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对和平的重视。同时,他的行为也体现了孟子所说的“舍生而取义”,即在
关键时刻能够舍弃个人利益,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日:“坚城深池,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题)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5~8题。
甲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正义》)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临溪而渔临:到
B.泉香而酒洌洌:清
C.选贤与能与:给予
D.故人不独亲其亲亲:以……为亲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杂然而前陈者
面山而居
B.宴酣之乐
下车引之
C.不独子其子
其真无马邪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皆以美于徐公
7、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A.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B.苍白的脸色,花白的头发,醉倒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陶醉了。
C.苍白的脸色,花白的头发,萎靡坐在众人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D.苍老的容颜,花白的头发,萎靡坐在众人间,(这)是太守陶醉了。
8、下列有关乙文“大同”的表述,在甲文中没有得到体现的一项是()
A.社会稳定
B.生活安乐
C.为人诚信D.关系和睦
答案:5.C
6.A
7.A
8.C
(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题)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5题。
游青城山记
[明]焦维章
成都之西,名山水以十数,而灌①胜;灌之山以百数,而青城尤胜。
时嘉靖二载季春三月,予友冯廷器曰:“青城之秀甲于益州,望之蔚然。予将披石穿云,候君于青霄白石间,亦胜事也。”予偕诸友刺舟渡江,渐近山下。一时林壑之美,已觉胜绝。过横山,望青城山长生观等处,尚在翠微烟霭间。少焉,阴雨冥濛,作潇潇声。南行一里余,雨亦霁。由长生观西北行,凡数转,抵建福宫。且暝,不可前矣,遂宿焉。迨晚,风雨大作,且饮且怅,以为天师洞陡绝,扳跻尤难。吾友鲜宗申曰:“不可止也!其勿贻谢灵运之愧。”夜分,雨止。
厥明②,日光苍凉,掩映云际。行巨壑间,每大啸,类有人在空谷中酬和者。西升崇岭,罗磴如立,仰首拊膺而上。远望有梨花一株,灿如素锦,云即洞所在也。道甚湫隘,才可尺许,旁皆邃谷,易于坠蹈。凡行四五里,得至洞下,洞在石壁十余丈上。悬为栈道,沿入洞中,三十六峰次第呈露,黛色如螺。左试剑石等山,远近朝拱,浮岚往来,在我襟袖。天下之奇观备矣。
寻建福宫故道,将谋归路。会冯廷器延饮其家,诸友亦醉饱连日。吾曹虽铅椠③之素业未休,而江湖之志壮尤甚。故太史公必登龙门,探禹穴,而后为文豪宕有奇气。朱、张二儒④,远临衡岳,一时高迈之怀,岂潦倒嚣哗者之能与哉?
(选自《天启新修成都府志》卷五十五,有删节)
【注】①灌:灌县,今都江堰市。②厥明:天亮。③铅椠:指读书作文。④朱、张二儒:宋代大儒朱熹、张栻。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填出代表该选项的字母)(2分)
A.雨亦霁
霁:(雨)停
B.迨晚
迨:趁着
C.类有人在空谷中酬和者
类:好像
D.天下之奇观备矣
备:齐全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6分)
(1)予将披石穿云,候君于青霄白石间,亦胜事也。(3分)
(2)会冯廷器延饮其家,诸友亦醉饱连日。(3分)
5、在作者的“青城之游”中,除了秀美景色,还有什么引发了他在文末的慨叹?请结合全文分析作答。(4分)
答案:
3.B
4.(1)我将越过山石,穿过云雾,在蓝天白石之间等候您,(这)也是美好的事。
(2)恰好冯廷器邀请(我们)(到)他家饮酒,诸位友人也连续多日醉饮、饱餐。
5.①战胜崎岖险阻的经历。途中遇雨,道路陡峭狭隘,都未让他们退却。②在山水间提升精神境界的体验。登临天师洞俯瞰高峻的群山,增添豪壮之气。
(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题)【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1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日光下澈
澈:穿透B.
俶尔远逝
俶尔:忽然C.
沙鸥翔集
集:聚集D.
居庙堂之高
庙堂:朝廷1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乃记之而去
何陋之有B.
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C.
不可知其源
其真无马邪D.
隶而从者
学而不思则罔13.
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B.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形,明灭可见。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C.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译文:我经常探求古代品德高尚人的心思,有时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D.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浮动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14.
下列对文本赏析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文体一致。“记”是古代一种散文题材,可分为碑记、游记、杂记、传记。“记”可以用来记事描写,也可以用来抒情议论。B.
用词精妙。【甲】“翕忽”刻画出了小鱼灵巧轻捷、轻快自由地游动的特点。【乙】“春和景明”写出了春风和煦,日光明亮。C.
写景有特色。【甲】采用了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乙】写景多用四字句,富有文采和诗意,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D.
情感各异。【甲】情景交融,景色虽然优美宁静,但作者难以排遣忧愁,一直沉浸在被贬的凄凉心境中。【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
答案:11.C
12.B
13.C
14.D
(2024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题)【课外文言文阅读】(12分)乐君,达州人,生巴峡间,不甚与中州士人相接,状极质野,而博学纯至。先君少师①特爱重之,故遣吾听读。今吾尚略能记《六经》,皆乐君口授也。家贫甚,不自经理。有一妻、二儿。聚徒城西,草庐三间,以其二处诸生,而妻子居其一。几五十年矣,每旦起,分授群儿《经》,口诵数百过,不倦。少间,必曳履慢声,抑扬吟讽②不绝。蹑其后听之,则延笃③之书也。群儿或窃效靳侮④之,亦不怒。喜作诗,有数百篇。先君时为司理,犹记其相赠一联云:“末路清谈得陶令,他时阴德颂于公。”又《寄故人》云:“夜半梦回孤月满,雨余目断太虚宽。”先君数称赏之,今老书生未有其比也。(选自《避暑录话》,有删改)【注释】①少师:官名,辅佐太师的官员。②抑扬吟讽:用高低不平的调子背诵。③延笃:人名,著名经学家。④靳侮:戏弄。15.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1)特爱重之
重:______(2)必曳履慢声
曳:______(3)蹑其后听之
蹑:______16.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1)群儿或窃效靳侮之,亦不怒。(2)先君数称赏之,今老书生未有其比也。17.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乐君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5.①看重,器重;②拖;③跟随。
16.①学生中有的偷偷地模仿和戏弄他,他也不生气。
②我的父亲多次称颂他,现在的老读书人没有比得上他的。
17.乐君天性质朴,又很博学;每天坚持读经,教导学生,说明他勤奋好学;学生们偷偷效仿他,他也不生气,说明他待人随和的特点;乐君喜欢写诗,受人称赞,说明他很有才华。参考译文:
乐君,是达州人,出生在巴水峡谷之间,不太和中州的人打交道,生活情状十分质朴不被约束,但(乐君)非常博学。官至少师的先父特别爱惜重视乐君,所以派遣我去听学(于乐君)。到现在我还大致能背出《六经》,都是乐君亲口传授的。乐君的家里非常贫穷,也不经常打理。(家中)有一个妻和两个儿女。集聚学生的地方在城西,有三间草房,用其中的两间储存日常所用,妻子儿女居住在其中一间。
在近五十年中,他每天早起,都在外面教授学生诵《经》,亲口吟诵数百遍,从不厌倦。过一会儿,他一定拖着鞋,拉着长声,用高低不平的调子背诵,(学生们)追随着他背诵,听见他是在背诵延笃的书。学生中有的偷偷地模仿和戏弄他,他也不生气。他喜欢写诗,有几百篇。先父在世时,担任司理,还记得他赠送的一副对联:“末路清谈得陶令,他时阴德颂于公。”还有《寄故人》诗中有“夜半梦回孤月满,雨余目断太虚宽”的句子。我的父亲多次称颂他,现在的老读书人没有比得上他的。
(2024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题)三、古诗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17-20小题。(17分)
活水源记
(明)刘基
灵峰之山,其上曰金鸡之峰。其草多竹;其木多枫槠①,多松;其鸟多竹鸡。其状如鸡而小,有文采,善鸣。寺居山中,山四面环之。其前山曰陶山,华阳外史弘景②之所隐居。其东南山曰日铸之峰,欧冶子③之所铸剑也。寺之后,薄崖石有阁曰松风阁,奎上人④居之。
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⑤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故秘书卿⑥白野公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其中有石蟹,大如钱,有小鲼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其草多水松、菖蒲。有鸟大如鸜鹆,黑色而赤觜,恒鸣其上,其音如竹鸡而滑。有二脊令⑦,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其何虫也。
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上人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注释:①楮(zhū):常绿乔木。②华阳外史弘景:即南北朝的陶弘景。③欧冶子:春秋时期的铸剑工匠。④奎(kuí)上人:当时的一位僧人。⑤潴(zhū):汇聚。⑥秘书卿:元代秘书监长官,正三品。⑦脊(jǐ)令:鸟名,即鹤钨。
17、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B.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C.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D.其初为渠时/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皆在水底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乃伏行沙土中
乃不知有汉
B.浴饮毕,鸣而去
吾与汝毕力平险
C.属岁旱时
属予作文以记之
D.宜乎白野公之深爱之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19、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游记质朴清新,富有生趣,题为《活水源记》,最大特点就是“活”。不仅山活水活,连草木虫鱼在作者笔下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B.作者开篇从灵峰山入笔,写了山顶金鸡峰上的景色、灵峰寺周围的形势及曾在此居住活动过的名人高士,可见这山风景秀丽,人杰地灵。
C.文章第二段从活水源源头写起,然后写水的特点及名字由来,再写它由小变大和冬夏不枯的生命力,最后写栖息繁衍在这里的各种生物。
D.文末作者用“君子之德”来赞美活水源“泽又能及物”,再以为“活水源”起名的人物收束全文,不仅使文章结构严谨,也更富思想意趣。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8分)
(1)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答案:
17.B
18.D
19.C
20.(1)我早春来到这里时,天气还很寒冷,各种水族动物都躲藏着不肯出来。
(2)用马鞭赶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这是它鸣叫的原因啊!
(2024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题)(四)文言文阅读(23-27题,共16分)阅读下面两个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甲】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节选)【乙】二翁登泰山昔有二翁,同邑而居。甚友善。甲翁之妻子去乡,唯叟一人而已。一日,叟携酒至乙翁第①,二人对酌,不亦乐乎!乙翁曰:“向吾远游冀、雍②,然未尝登泰山,君有意同行乎?”甲翁曰:“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乙翁曰:“差矣,汝之言!曩③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甲翁曰:“甚善!”翌日,二叟偕往,越钱塘,绝长江,而至泰阴。夜宿,凌晨上山。乙翁欲扶之,甲翁曰:“吾力尚可,无需相扶。”自日出至薄暮,已至半山矣。【注释】①第:房屋、宅子、家。②冀、雍:古代两个州名,在今约山西、陕西、甘肃一带。③曩:以往、过去。23.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2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__________________
(2)清荣峻茂__________________(3)甲翁之妻子去乡__________________
(4)差矣,汝之言__________________25.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
)(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选择题相应位置,答在此处无效)A.春冬之时
公将鼓之B.自三峡七百里中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C.同邑而居
笑而止之曰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扶苏以数谏故2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今吾辈方逾六旬,何老之有!27.【甲】文写游三峡,【乙】文写登泰山。两文在表达方式和表现的主题上有什么不同?
【答案】23.是山余亦未登/然老矣/恐力不胜。
24.
①.这里指飞奔的马
②.茂盛
③.妻子和儿女
④.你
25.C
26.(1)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2)从前的愚公,快九十岁了还可以移山,现在我们才过了六十岁,哪里老呢!
27.表达方式:甲文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乙文主要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主题:甲文突出了三峡山和水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乙文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北师大版必修1物理下册月考试卷
- 2025年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
- 2025年人教新起点选修2地理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运营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货物期货交易与风险管理合同3篇
- 2024年沪教版九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
- 2024年简化版货物运输承揽协议示例版B版
- 水管管道加固施工方案
- 小学生动手实践点亮科学梦想
- 2025年度新型吊车租赁合同标准(25吨)3篇
- 主题班会《我爱爸爸妈妈》
- 新中小企业促进法宣讲暨十条的措施解读课件
- 机器学习与大数据技术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班主任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交流讲座PPT课件讲义
- 国际疾病分类ICD11编码库
- WORD版A4横版密封条打印模板(可编辑)
- 2023年北京广播电视台招聘140人(共500题含答案解析)笔试必备资料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
- 植树造林项目协调组织措施
-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行程问题说课课件
- 《舆论学原理与应用》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食堂管理员年终个人工作总结5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