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眉山历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41篇(2003-2023)目录2023年 3你知道地球有多努力吗 3“双减”政策 5春联儿 72022年 10地下水 10拼搏是最美的人生状态 13吴召儿 142021年 17劳动教育 17关于“青少年睡眠不足”为主题的阅读 18布伦木沙 202020年 22文化遗产保护 22关于在线教育的阅读 24土地的身影 262018年 28做大学问真学问 28老枣树下的斑驳流年 29大数据时代,如何保护好个人隐私? 312017年 32隐形杀手——甲醛 32快手刘 332016年 35动物迁徙之谜 35误墨 36“全面二孩”来了,你怎么看 372015年 39土豪卷土重来 39自尊 402013年 42读书可戒躁 4232个未接电话 432012年 45黄岩岛,到底属于谁 45枯竹 462011年 48你相信“2012末世论”吗? 48母亲的病友名单 492010年 51闲话白菜 51小议读书 52父子应是忘年交 542009年 57甲型H1N1流感不可怕 57不能让流言牵着鼻子走 58享受春雨 592008年 61拔掉那颗蛀牙 61地震后为什么会有余震 63不自私的年轻人是中国的希望 652006年 66奇妙的“人体海洋” 66坐在最后一排 682005年 70说“华表” 70这双手 71
2023年你知道地球有多努力吗①地球能形成,我们得以诞生在这里的概率有多大?《三体》的作者刘慈欣说过:“你知道在宇宙中生命诞生的概率有多大吗?就像有一堆金属垃圾,来了一阵龙卷风把它们卷上天,然后它们掉下来自动组装成一辆车……所以我们的存在就是一种奇迹。”②我们每个人的存在,都要从137亿年前说起。最初的宇宙温度十分高,密度非常大,直到137亿年前,“创世大爆炸”发生,时间、空间和能量出现,大量基本粒子涌现出来。几十万年后,宇宙渐渐冷却,氢和氦等宇宙基本物质形成,其他元素也逐渐形成,其中就包括构建地球生命体的基质——我们身体里都有的碳元素。③46亿年前,大量尘埃集聚在一起,行星出现了,并逐渐增大自己的体积。其中就包括我们的地球。最初,地球是一颗炽热的熔岩星球,它渐渐冷却下来并形成了坚实的地壳。地球开始具有足够的地心引力,这使它能够保持住含有水蒸气的气态大气层而不致散逸。地球表面包裹着一层大气层,臭氧保护我们免受有害辐射的伤害,适中的大气束缚住适量的太阳能,让地表温度保持舒适,在零摄氏度之上,让水不至于结冰。④水,是地球成功孕育生命的关键。根据化石提供的证据,大概40亿年前,在原始地球的湖海里就产生了生命。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分解了原始大气层中含氢的简单分子。这种早期的化学物质溶解在海洋里,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有机液。直到有一天,偶然出现了一种能够利用有机液粗略地复制自己的分子。这就是DNA(脱氧核糖核酸),生命的基本组件。⑤后来具有特别功能的分子终于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分子集体,这就是细胞。若干单细胞组合在一起形成多细胞,初始的多细胞生物体通过随机突变进化产生新的生物体。大约20亿年前,性和繁殖产生了。自此,两个生物体就能整段地交换它们的DNA遗传密码,繁殖出大量的新个体,进化速度便大大加快了。⑥10亿年前,海洋里己经充满了简单的绿色植物,它们制造了大量的分子氧,逐渐改变了原来大量含氢的地球大气。虽然我们的生存离不开氧气,但高浓度的氧对没有保护的有机物来说也是一种毒药,大量的原始生物体因为适应不了高含氧量的环境而灭亡。生物慢慢繁衍又消亡,直到比氧温和得多的氮气加入,才逐渐形成我们现在呼吸的大气。⑦到5亿年以前,大量成群结队的三叶虫在海底猎食。现在,三叶虫只存在于化石中,它们已经于亿年前消失。寒武纪后,生命的进化节奏大大加快,鱼类和脊椎动物诞生了,植物从海里移居到陆地上,昆虫与两栖动物诞生,树和爬行动物出现了。恐龙诞生,哺乳动物出现,天空中有了初始鸟类。恐龙灭绝,灵长类出现。⑧在几百万年前,原始人类出现了。在动辄以亿年为计量单位的进化时间表里,只花了200万年就从早期猿人进化到现代人的人类,堪称进化史上的奇迹。(摘自《你知道地球有多努力吗》,有删改)1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我们的地球诞生于137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B.天体爆炸产生的氢和氦是地球生命体的基质。C.地心引力能有效保持含水蒸气的气态大气层。D.臭氧能避免有害辐射并为地表保持舒适温度。15.下列对生命诞生及进化过程的相关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B.C.D.16.本文是一篇典型的科普作品,下列对其特征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科学性强。如介绍地球形成的过程中,运用较多科学术语,如基本粒子、基本物质等。B.文章逻辑清晰。全文从宇宙大爆炸、地球形成、人类出现到生命诞生,由主到次,层次分明。C.文章语言准确。如“宇宙渐渐冷却”“大约20亿年前”中的“渐渐”“大约”“前”均缺一不可。D.文章兼具通俗性。如引用刘慈欣的话说明生命诞生概率;运用打比方,将高浓度的氧比作毒药。【答案】14.C15.D16.B【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辨析。A.根据第③段“46亿年前,大量尘埃集聚在一起,行星出现了,并逐渐增大自己的体积。其中就包括我们的地球”可知,我们的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我们的地球诞生于137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有误;B.根据第②段“其中就包括构建地球生命体的基质——我们身体里都有的碳元素”可知,碳元素是地球生命体的基质,而不是“天体爆炸产生的氢和氦”;D.根据第③段“适中的大气束缚住适量的太阳能,让地表温度保持舒适,在零摄氏度之上,让水不至于结冰”可知,大气层为地表保持舒适温度,而表述臭氧;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D.根据第⑦段“到5亿年以前,大量成群结队的三叶虫在海底猎食。现在,三叶虫只存在于化石中,它们已经于亿年前消失”可知,三叶虫是海底生物,其化石只能证实海洋生物的存在;而不能证实“陆地爬行动物产生”“哺乳动物出现,灵长类出现”;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B.有误。全文的顺序是:宇宙爆炸(第②段)、地球形成(第③段)、生命诞生(第④到⑦段)、人类出现(第⑧段);故选B。(2023年四川眉山)“双减”政策【材料一】北京2月28日电(记者唐芊尔)江苏省常州市一所小学将启用“作业熔断机制”保障孩子充足睡眠。学校给家长的通知中,要求学生晚上超过9点就停止做作业,未完成的也不用补做。“作业熔断”很快登上热门话题榜。据了解,“双减”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量和时长作出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据调查,学校布置的家庭书面作业少了,但家长们担心孩子成绩下滑,主动给孩子“加餐”,带来新的作业负担,孩子并没有睡得更早。(摘编自《光明日报》)【材料二】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后,学生学业负担问题整体上发生了积极变化,学校布置的作业量和校外培训班数量都显著下降。然而,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双减”改革仍然面临着一系列深层次的困难和挑战。中高考的升学压力与“减负”之间的矛盾,仍呼唤着继续深化招生考试改革。此外,一部分教师和家长仍把提前学习和过度学习作为制胜法宝。为了说明过度学习的危害,笔者特意调取了一项大型研究项目数据库中某省会城市所有小学的26630名六年级学生的调研数据,制作了下面两个统计图:从上表可以看出,过度学习得不偿失,这种现象亟待改变。(摘编自《人民教育》)【材料三】①过度学习是多方面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理论的原因,也有制度和操作的原因。②首先与中国古代教育传统有关。中国素有读书做圣贤的思想,即所谓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倡导“头悬梁,椎刺骨”,实际上就是鼓励“过度学习”。③其次是去理性的教育操作。这种教育操作违背教育规律和儿童发展规律,教育过程几乎无视儿童的需要,缺少个性化的教育;超前学习和重复学习现象严重。如小学数学在三年级开始学习速度问题,此后各种类型的速度问题还出现在四到六年级的自然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中。④三是重知识的考评制度。在这种制度中,考评的范围与内容就是教材中的内容,考试成绩就代表着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师的工作绩效,进而影响着学生的前途、教师的待遇和学校的声誉。它以分数作为排名和升学的唯一依据,导致分数上过于激烈的竞争。⑤四是部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部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试图通过过度学习弥补。⑥学习不应是学生生活的全部,童年岁月在学习领域以外欠下的耕耘,如运动锻炼和兴趣爱好培养、情商和社会性发展、生涯体验与价值观碰撞等,都需要在成年后用加倍的时间偿还。学习莫用十分力,留得几分行天地。(摘编自《全球教育展望》)17.下列对材料一的观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江苏省常州市一所小学将启用“作业熔断机制”保障孩子充足睡眠。B.江苏省常州市某校的“作业熔断”登上热门话题榜,引发社会热议。C.“双减”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量和时长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D.“作业熔断机制”并不能真正解决孩子们的作业多和睡眠少的问题。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实施“双减”后学生的培训和作业量明显减少,但过度学习现象仍然存在。B.过多的课后作业时间以及过少的睡眠时间只会导致小学生的成绩越来越差。C.过度学习是多种原因作用的结果,根本原因是无视儿童需要和教学效率低下。D.过度学习不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和社会性的发展,影响价值观的形成。19.过度学习会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你认为应该如何改变“过度学习”现状?请结合上面材料简要说明。【答案】17.D18.C19.示例:①学校应落实“双减”政策,重新拟定考评制度,遵循教育规律和儿童发展规律,严格控制作业量。②教师应该提高教学效率,因材施教、采用个性化教学,严格控制作业量。③家长少给孩子报补习班、不额外“加餐”,应该带着孩子多参加户外实践、多运动锻炼、培养孩子兴趣爱好。④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严格遵循作息时间,多运动锻炼。【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与辨析。A.有误,选项属于陈述事件,没有陈述观点,不符合题意;B.有误,选项交代事件影响,没有陈述观点,不符合题意;C.有误,选项介绍事件背景,没有陈述观点,不符合题意;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分析。C.有误,根据材料三“其次是去理性的教育操作。这种教育操作违背教育规律和儿童发展规律,教育过程几乎无视儿童的需要,缺少个性化的教育”“四是部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部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试图通过过度学习弥补。”可知“无视儿童需要和教学效率低下”并非根本原因,只是教育操作层面的原因,根据材料三“过度学习是多方面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理论的原因,也有制度和操作的原因”可知,过度学习的根本原因应当由历史、现实、理论、制度、操作等合力而成。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①根据材料一第二段“据了解,‘双减’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的作业量和时长作出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可概括为:学校应落实“双减”政策,遵循教育规律和儿童发展规律,严格控制作业量;②根据材料三④段“三是重知识的考评制度。在这种制度中,考评的范围与内容就是教材中的内容,考试成代表着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师的工作绩效,进而影响着学生的前途、教师的待遇和学校荣誉。它以分数作为排名和升学的唯一依据,导致分数上过于激烈的竞争”可概括为概括为:教育部门应制定合理的考评制度,避免分数上过于激烈的竞争;③根据材料三⑥段“学习不应是学生生活的全部,童年岁月在学习领域以外欠下的耕耘,如运动锻炼和兴趣爱好培养、情商和社会性发展、生涯体验与价值观碰撞等,都需要在成年后用加倍的时间偿还”可概括为:①家长少给孩子报补习班、不额外“加餐”,应该带着孩子多参加户外实践、多运动锻炼、培养孩子兴趣爱好;④根据材料三⑤段“四是部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部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试图通过过度学习弥补。”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2023年四川眉山)春联儿叶圣陶①出城回家常坐鸡公车①。十来个推车的差不多全熟识了,其中有个老俞,最善于招揽主顾,见你远远儿走过去,就站起来打招呼,转过身,拍拍草垫,把车柄儿提在手里,这就叫旁的车夫不好意思跟他竞争,主顾自然坐了他的。②老俞推车,一路跟你谈话。他原籍眉州,苏东坡的家乡,五世祖放过道台,只因家道不好,到他手里流落到成都。他跟小儿子各推一挂鸡公车为生。大儿子前方打国仗,由二等兵升到了排长,隔个把月二十来天就来封信,封封都是航空挂。他记不清那些时时改变的地名,往往说:“他又调动了,调到什么地方——他信封上写的清清楚楚,下回告诉你老师吧。”③约摸有三四回出城没遇见老俞,听旁的车夫说,老俞的小儿子胸口害了外症,他娘听信邻居妇人家的话,没让老俞知道请医生给开了刀,不上三天就死了,老俞哭得好伤心,哭一阵子跟他老婆拼一阵子命,哭了大半天才想起收拾他儿子,把两口猪卖了买棺材。那两口猪本来打算腊月间卖,有了这本钱,他就可以做些小买卖,不再推鸡公车,如今可不成了。④一天,我又坐老俞的车。看他那模样儿,上下眼皮红红的,似乎喝过几两干酒。颧骨以下的面颊全陷了进去,左右陷进更深,嘴就见得歪了。他改变了往常的习惯,只顾推车,不开口说话,呼呼的喘息声越来越粗,我的胸口也仿佛感到压迫。⑤“老师,我在这儿想,通常说因果报应,到底有没有的?”他终于开口了。⑥我知道他说这个话的所以然,回答他说有或者没有,一样地嫌啰嗦,就含糊其辞应接道:“有人说有的,我也不大清楚。”⑦“有的吗?我自己摸摸心,考问自己,没占过人家的便宜,没糟蹋过老天爷生下来的东西,连小鸡儿也没踩死过一只,为什么处罚我这样地凶?老师,你看见的,长得结实干得活儿的一个孩儿,一下子没有了!莫非我干了什么恶事,自己不知道?我不知道,可以显个神通告诉我,不能马上处罚我!”⑧我不敢多问,随口地说:“你把他埋了?”⑨“埋了,就在邻居张家的地里。两口猪,卖了四千元,一千元的地价,三千元的棺材——只是几块薄板,像个火柴盒儿。”⑩“唉,说不得了,孩子死了,猪也卖了,先前想的只是个梦,往后还推我的车子——独个儿推车子,推到老,推到死!”⑪我想起他跟我同年,甲午生,平头五十,莫说推到死,就是推上五年六年,未免太困苦了。于是转换话头,问他的大儿子最近有没有信来。⑫“有,有,前五天接了他的信。我回复他,告诉他弟弟死了,只怕送不到他手里,我寄了航空双挂号,我说如今只剩你一个了,你在外头要格外保重。打国仗的事情要紧,不能叫你回来,将来把东洋鬼子赶了出去,你赶紧就回来。”⑬“你明白。”我着实有些激动。⑭“我当然明白,国仗打不胜,谁也没有好日子过,第一要紧是把国仗打胜,旁的都在其次。——他信上说,这回作战,他们一排弟兄,轻机关抢夺了三挺,东洋鬼子活捉了五个,只两个弟兄受了伤,都在腿上,没关系。老师,我那儿子有这么一手,也亏他的。”⑮他又琐琐碎碎地告诉我他儿子信上其他的话,吃些什么,宿在哪儿,那边的米价多少,老百姓怎么样,上个月抽空儿自己缝了一件小汗褂,鬼子的皮鞋穿上脚不如草鞋轻便,等等。我猜他把那封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字都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⑯他似乎暂时忘了他的小儿子。⑰新年将近,老俞要我替他拟一副春联儿。他说好几年没贴春联儿了,这会子非要贴一副,洗刷洗刷晦气。我替他拟了一副:有子荷戈庶无愧为人推毂亦复佳⑱约略给他解释一下,他自去写了。⑲有一回我又坐他的车,他提起步子就说:“你老师替我拟的那副春联儿,书塾里老师仔细讲给我听了。好,确实好,切,切得很,就是我要说的话。有个儿子在前方打国仗,总算对得起国家。推鸡公车,气力换饭吃,比哪一行正经行业都不差。老师,你是不是这个意思?”⑳我回转身子点点头。㉑“你老师真是摸到了人家心窝里,哈哈!”(节选自《叶圣陶作品精选》)【注】①鸡公车:当时成都地区一种独轮手推车。2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写老俞“最善于招揽主顾”,用“见、站、转、拍、提”一系列动词,写出他的主动、热情。B.文中在叙述老俞身世时特意提到他的原籍,有暗示苏轼对后世影响深远,东坡故里民风淳朴的意味。C.文章中老俞多次提到前线大儿子的来信,言语之中流露出他对大儿子在外打国仗的无比自豪之情。D.本文言简意丰,如文中老俞说“埋了”与杨绛的《老王》中老李说“早埋了”,都暗含悲痛之情。21.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1)他改变了往常的习惯,只顾推车,不开口说话,呼呼的喘息声越来越粗,我的胸口也仿佛感到压迫。(这里的细节描写有何作用?)(2)我猜他把那封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字都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这句话形象生动,请简要赏析。)22.文章以“春联儿”为题有怎样的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20.D21.示例:(1)此处的细节是老俞推车不说话,喘气声很粗,表现老俞痛失小儿遭受沉重打击,内心悲痛,“我”胸口感到难受表现“我”对老俞遭遇的关切与同情。(2)“嚼得稀烂,消化了”很形象地表现老俞对大儿子来信的珍视,表达了他对儿子的关注、思念,体现了深深的父爱之情。22.示例:(1)“春联儿”是指“我”写给老俞的一幅对联,其内容是大儿子为国打仗是值得骄傲的,老俞推车拉人,靠力气吃饭,能自食其力是很自豪的,刻画出一个爱国劳动者的形象。(2)春联内容是老俞的真实写照,揭示本文的主旨,升华中心,饱含了作者对老俞勤劳朴实、深明大义的高度赞美。(3)新年将至,春联儿也表现了老俞重燃生活的热爱和希望。(4)春联出现在文章结尾部分,卒章显志。作者不仅赞美老俞,更是对当时一批像老俞一样的勤劳朴实、爱国的普通劳动者的讴歌。【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D.有误。《老王》中老李说的“早埋了”,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故选D。【21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赏析。(1)“他改变了往常的习惯,只顾推车,不开口说话,呼呼的喘息声越来越粗,我的胸口也仿佛感到压迫”,语句写的是老俞改变推车习惯,只顾推车不说话,喘息声很粗;联系第②段“老俞推车,一路跟你谈话”,第③段“听旁的车夫说,老俞的小儿子胸口害了外症,他娘听信邻居妇人家的话,没让老俞知道请医生给开了刀,不上三天就死了,老俞哭得好伤心,哭一阵子跟他老婆拼一阵子命,哭了大半天才想起收拾他儿子,把两口猪卖了买棺材”可知,爱推车谈话的老俞之所以转变如此之大,是因为老俞痛失小儿遭受沉重打击,内心悲痛;“我的胸口也仿佛感到压迫”,表现了“我”得知老俞的遭遇,对其很是关切、同情。(2)“嚼得稀烂,消化了”本指咀嚼食物咀嚼的细致,吸收完了。根据语句“我猜他把那封信总该看了几十遍,每个字都让他嚼得稀烂,消化了”可知,在此指的是看信字数多,将信的内容看的很仔细,都理解了,明白了;联系第②段“大儿子前方打国仗,由二等兵升到了排长,隔个把月二十来天就来封信”,第⑫段“有,有,前五天接了他的信。我回复他,告诉他弟弟死了,只怕送不到他手里,我寄了航空双挂号,我说如今只剩你一个了,你在外头要格外保重。打国仗的事情要紧,不能叫你回来,将来把东洋鬼子赶了出去,你赶紧就回来”可知,小儿去世,大儿子在外打仗,老俞对大儿子来信格外珍视,表现了他对儿子的关注、思念,体现了浓浓的父爱。【22题详解】根据第⑰段“新年将近,老俞要我替他拟一副春联儿。他说好几年没贴春联儿了,这会子非要贴一副,洗刷洗刷晦气。我替他拟了一副:有子荷戈庶无愧为人推毂亦复佳”,第⑲段“你老师替我拟的那副春联儿,书塾里老师仔细讲给我听了。好,确实好,切,切得很,就是我要说的话。有个儿子在前方打国仗,总算对得起国家。推鸡公车,气力换饭吃,比哪一行正经行业都不差”可知,“春联儿”是指“我”写给老俞的一幅对联,其内容是大儿子为国打仗是值得骄傲的,老俞推车拉人,靠力气吃饭,能自食其力是很自豪的,刻画出一个爱国劳动者的形象;再联系第⑫段“我说如今只剩你一个了,你在外头要格外保重。打国仗的事情要紧,不能叫你回来,将来把东洋鬼子赶了出去,你赶紧就回来”可知,春联的内容反映现实是老俞的真实写照,揭示本文的主旨,升华中心,是作者对老俞勤劳朴实、深明大义的赞美;春联内容位于结尾,卒章显志,通过写老俞,来写这一类人,表现对像老俞一样的勤劳朴实、爱国的普通劳动者的赞颂。“春联”,新年将至时张贴的对联,寓意着希望、未来,表现了老俞重燃生活的热爱和希望。(2023年四川眉山)2022年地下水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图二中国北方地下水在各部门用水总量比例统计表地区地下水占总供水量的比例(%)地下水占各部门用水总量的比例(%)农业工业城镇生活京、津、冀、鲁、豫、晋、内蒙古57.8444.567.671.3东北三省22.9117.6428.5233.26西北五省16.2610.0039.8261.26北方总平均值32.4424.2051.5759.00【材料二】北京3月21日电记者从水利部获悉:3月22日是第三十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的主题是“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2022年3月22日至28日是第三十五届“中国水周”,活动主题为“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两个主题都强调了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意在让“保护水、节约水、珍惜水”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结合主题活动的开展,水利部将继续全力推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监测分析表明,治理区地下水水位与综合治理前相比总体回升。2021年底,京津冀治理区浅层地下水水位较2018年同期总体上升1.89米,华北平原地下水超采状况开始好转。水利部提出,接下来将以京津冀、三江平原及黄淮地区等11个区域为重点,明确治理目标、措施、任务,深入推进全国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同时,治理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居民积极响应国家节水号召,从生活、工作着手,养成节水爱水的习惯,担负起节约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的应尽义务。(摘编自《人民日报》)【材料三】地下水作为地球上重要的水体,与人类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地下水的贮存有如在地下形成一个巨大的水库,地下水以其稳定的供水条件、良好的水质,而成为农业灌溉、工矿企业以及城市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尤其是在地表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常常成为当地的主要供水水源。据不完全统计,以色列75%以上的用水依靠地下水供给;美国,日本等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地下水开采利用量亦要占到全国总用水量的20%左右。中国地下水的开采利用量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10﹣15%,其中北方各省区由于地表水资源不足,地下水开采利用量大。我国地下水超采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及辽西北等地。过量开采和不合理的利用地下水,常常造成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形成大面积的地下水下降漏斗;在地下水用量集中的城市地区,还会引起地面发生沉降。南方地区虽然很少开采地下水,但区域超采也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此外由于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大量入渗,常常严重地污染地下水源,危及地下水资源。因而系统地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类型以及与地表水、大气水之间的相互转换补给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摘自《百度百科》,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位于西北的新疆年均降水量普遍低于200毫米,宝岛台湾地区降水较为充沛。B.京津冀等七省市对地下水需求量大,地下水占比的四项指标均高于北方均值。C.西北五省地下水占总供水量比例不高,减少地下水开采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小。D.我国北方地区的年均降水量普遍低于南方地区,因此对地下水的依赖度较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022年“中国水周”确定的“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活动主题,将有利于更好地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B.我国北方地区年均降水量普遍低于800毫米,地下水超采问题较为严重,因此是本次综合治理的重点地区。C.地下水是地球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降水稀少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常常成为当地的主要供水水源。D.中国地下水的开采利用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比例低于美国、日本,主要原因是我国地下水储量低且南方开采不足。(3)3月22日是“世界水日”,子瞻中学将围绕今年主题开展相关活动,校学生会拟向社会发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的倡议。请结合材料拟写倡议内容。【答案】【分析】本题是关于“节水”的主题阅读。第一、二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判断能力,第三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解答】(1)ABD.正确。C.有误,材料一的图二中,虽然西北五省地下水总体占比不高,但是生活用水的占比为61.26%,不能推断出“减少地下水开采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小”。故选:C。(2)ABC.正确。D.有误,从材料三来看,“我国地下水储量低且南方开采不足”于文无据。故选:D。(3)结合“治理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居民积极响应国家节水号召,从生活、工作着手,养成节水爱水的习惯,担负起节约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的应尽义务”可得:希望居民在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结合“两个主题都强调了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的重要性,意在让‘保护水、节约水、珍惜水’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可得:希望政府能够多开展节水的宣传活动;结合“此外由于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大量入渗,常常严重地污染地下水源,危及地下水资源”可得:希望企业做好工业废水的处理工作;希望环保部门加强对工业废水排放的监管,做好生活污水的处理工作;结合“系统地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和类型以及与地表水、大气水之间的相互转换补给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可得:希望相关科研部门加强对地下水的研究。据此拟写倡议内容即可。答案:(1)C(2)D(3)①希望居民在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②希望政府能够多开展节水的宣传活动;③希望企业做好工业废水的处理工作;④希望环保部门加强对工业废水排放的监管,做好生活污水的处理工作;⑤希望相关科研部门加强对地下水的研究。【点评】材料阅读题给出一组材料,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简洁、流畅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见解。(2022年四川眉山)拼搏是最美的人生状态①“落地的一瞬间,特别有成就感”“下一个周期,希望能达到新的高度”……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的00后运动员挥洒汗水、奋力拼搏,激发了亿万观众对冰雪运动的热情,也点燃了人们一起向未来的豪情。冬奥赛场深刻启示我们,拼搏是最美的人生状态。②干事创业,无人不希冀成功的荣耀。拼尽全力不一定都能梦想成真,但每一次拼搏都是在为成就梦想蓄积力量,成功的背后必定是超越常人的艰辛努力。从运动员的摘金夺银到科学家的发明创造,从普通劳动者的默默奉献到英雄人物的非凡功绩,每一次拼搏都伴随着激越豪迈的奋斗进行曲。短道速滑运动员赢得比赛、为国争光,背后是训练中的一次次全力冲刺;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遨游太空,背后是日复一日的苦练。③奋力拼搏方能实现可贵的自我超越。这种超越,是一种不惧挑战的勇毅,可谓“越是艰险越向前”:是一种战胜自我的奋起,可谓“不用扬鞭自奋蹄”;是一种不甘平庸的行进,可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正如马伟明坚持自主创新,带领团队超越自我,破解科技难题,取得重大成果。④世界上哪有一跳而就的胜利,惟有反复淬火才能百炼成钢;哪有平白无故的幸运,惟有经受磨砺才能收获良机。奋斗者的拼搏,体现着永不言弃、百折不挠的意志力。拼搏的力量离不开“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离不开“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专注,离不开“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顽强。从南仁东带领团队建“中国天眼”望宇宙,到黄大发率众在绝壁凿出“生命渠”……令人敬佩的传奇故事不胜枚举。⑤对于奋斗者而言,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有“春华”才有“秋实”。让我们激扬气吞万里如虎的雄风,弹厉奋发、鸟行不息,不负韶华、不负历史,在新征程上续写新的璀璨华章。(节选自马祖云《拼搏是最美的人生状态》)(1)下列不属于本文所阐述的观点的一项是A.每一次拼搏都在蓄积力量,不可轻言放弃。B.一切收获都源自辛勤的耕耘和不懈的奋斗。C.拼搏的人生需要每个人不断超越自我的历练。D.奋斗者应珍惜时光,不负韶华,不负使命。(2)下列不能作为本文论据的一项是A.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B.敦煌女儿樊锦诗在漫天黄沙的敦煌坚守40年,一生守护“飞天”。C.燃灯校长张桂梅带病坚守三尺讲台,点亮了万千乡村女孩的梦想。D.《超越》中唱道:超越所有的定义,超越伟大的平凡,超越自己。(3)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北京冬奥会上00后运动员所表现出的自信,缘自于他们日复一日的艰辛努力。B.要创造非凡的业绩,无论是普通劳动者还是英雄都需要超越常人的视野和热爱。C.没有拼搏就没有成功,拼搏的力量源自坚定的信念、坚韧的意志和不惧的勇气。D.拼搏成就传奇,马伟明、南仁东、黄大发们以顽强的拼搏创造出了一个个传奇。【答案】【分析】文章首先从冬奥运动员的表现,引出中心论点“拼搏是最美的人生状态”;然后地第③④⑤段分别从“拼搏,意味着不轻言放弃”“奋力拼搏方能实现可贵的自我超越”“拼搏,需要超越自我的淬炼”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最后强调有奋斗的“春华”才会有成功的“秋实”。【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观点的把握。ABC.正确。D.有误,“奋斗者应珍惜时光,不负韶华,不负使命”强调的是要珍惜时间,不负使命,是在向大家发出号召,这不是本文所阐述的观点。故选:D。(2)本题考查对本文论据的把握。A.有误,此项强调的是一个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志向,可论述与“立志”相关的论题,与本文的论题“拼搏”无关。BCD.正确。故选:A。(3)本题考查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ACD.正确。B.有误,此项属于无中生有,文中没有对“视野和热爱”进行阐述。故选:B。答案:(1)D(2)A(3)B【点评】分析作者论证思路,要在对文章内容整体把握的基础上,理清各部分所写的内容,分析出观点、论据、运用的论证方法,然后对内容概括作答。(2022年四川眉山)吴召儿孙犁我们的机关搬到三将台,是个秋天,枣儿正红,芦苇正吐花。我们来了一群人,不管牛棚圈全住上,当天就劈柴做饭,上山唱歌,一下就和老乡生活在一块儿了。我组织民校妇女识字班,课程第一是唱歌,歌唱会了,剩下的时间就碰球。山沟的青年妇女们,碰起球来,真是热烈,整个村子被欢笑声浮了起来。有一天,我翻着点名册,随便叫了一个名字:吴召儿!我听见嗤的一声笑了。抬头一看,在人群末尾,靠着一根白杨木柱子,站起一个女孩。她正在背后掩藏一件什么东西,好像是个假手榴弹,坐在一处的女孩子们望着她笑。她红着脸转过身来,笑着问我:念书吗?对!你念念头一段,声音大点儿。大家注意!她端正地立起来,两手捧着书,低下头去,就念开了,书念得非常熟快动听。就是她这认真的念书态度和声音,不知怎样一下就印进了我的记忆。下课回来,走过那条小河,我听到了只有在阜平才能听见的那紧张激动的水流的声响,听到在这山草衰白、柿叶霜红的山地,还没有飞走的一只黄鹂的叫唤。十一月反扫荡。我当了一个小组长,我们的向导老不来。我跑到村长家里去找,一女孩子跑出来。穿着一件红棉袄,一个新鲜的白色挂包,斜在她的腰里,装着三颗手榴弹。真是,村长也在抱怨,这是“反扫荡”呀,又不是到区里验操,也要换换衣裳!红的目标大呀!尽是夜间活动,红不红怕什么呀,我没有别的衣服,就是这一件。女孩子笑着,走吧,同志!说着就跑下坡去。在路上,她走得很快,我跑上前去问她:我们先到哪里?先到神仙山!她回过头来一笑,这时我才认出她就是那个吴召儿。到了神仙山,我有亲戚。她说,我姑住在山上,她家的倭瓜又大又甜。今天晚上,我们到了,我叫她给你们熬着吃个饱吧!天黑的时候,我们才到了神仙山的脚下。她爬得很快,走一截就坐在石头上望着我们笑,像是在这乱石山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北斗星转下山去,我们才到了她的姑家。这都是我们的同志。吴召儿大声对她姑说,快给他们点火做饭吧!老婆子拿了一根麻秸,在灯上取着火,就往锅里添水。吴召儿和她姑有说不完的话。你爹给你买的新袄?姑问。他哪里有钱?是我给军队上纳鞋底换的。第二天,我们在这高山顶上休息了一天。以后每天黎明,吴召儿就把我唤醒,一同到那大黑山的顶上去放哨。山顶不好爬,又危险,她先爬到上面,再把我拉上去。山顶上有一丈见方的一块平石,长年承受雨水,被冲洗得光亮又滑润。我们坐在那平石上,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我们觉得飘忽不定,像活在天空里。清早,我们就看见从邓家店起,一路的村庄,都在着火冒烟。我们看见敌人像一条虫,在山脊梁上往这里爬行。一路不断响枪,那是各村伏在山沟里的游击组。吴召儿说:今年,敌人不敢走山沟了,怕游击队。可是走山梁,你就算保险了?兔崽子们!敌人的目标,显然是在这个山上。吴召儿把身上的手榴弹全拉开弦,跳起来说:你去集合人,我去截免崽子们一下。她在那乱石堆中,跳上跳下奔着敌人的进路跑去。我喊:红棉袄不行啊!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棉袄是白里子,这样一来,她就活像一只逃散的黑头的小白山羊了。一只聪明的、热情的、勇敢的小白山羊啊!她登在乱石尖上跳跃着前进。那翻在里面的红棉袄,还不断被风吹卷,像从她的身上撒出的一朵朵的火花,落在她的身后。当我们集合起来,从后山上跑下,来不及脱鞋袜,就跳入山下那条激荡的大河的时候,听到了吴召儿在山前连续投击的手榴弹爆炸的声音。不知她现在怎样了。我能断定,她的生活和历史会在我们这一代生活里放光的。1949年11月(选自《孙犁文集》,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我”的视角讲述了红衣女孩吴召儿的生活与战斗故事,展现了她的外在美和内在美。B.小说通过我们和老乡一起生活、“我”组织妇女识字班等内容,表现了抗战时期融洽的军民关系。C.小说以“红棉袄”为线索串联起吴召儿的故事,“红棉袄”的多次出现使人物形象逐渐丰满。D.“月亮和星星都落到下面去”中的“落”化静为动,从山顶观景的视角呈现出月夜的梦幻美。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1)我们的机关搬到三将台,是个秋天,枣儿正红,芦苇正吐花。(文章开篇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①她爬得很快,走一截就坐在石头上望着我们笑,像是在这乱石山中,突然开出一朵红花,浮起一片彩云来。②我要伪装起来!吴召儿笑着,一转眼的工夫,她已经把棉袄翻过来。(从上面两句中吴召儿的“笑”,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女孩?)3、文章最后一段写道:“我能断定,她的生活和那段岁月会在我们这一代生活里放光的。”请结合小说内容和加点词语意蕴,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分析】本文主要写了描写一位美丽、活泼的年轻劳动女性吴召儿与“我们”一起生活,帮“我们”躲避敌人,以及从容去迎战敌人的事迹,歌颂了人物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坚毅不屈的抗战精神。【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章情节内容的理解。ABD.正确。C.有误,“红棉袄”不是文章线索,文章开头吴召儿出场时并未穿“红棉袄”。故选:C。(2)本题考查词句品味。①此处的景物描写中,“秋天”点名了时间;“枣儿正红,芦苇正吐花”描写了秋天景致的热烈,充满活力,渲染出了欢快的气氛。②第1处的“笑”发生在这个姑娘在为“我们”带路的过程中,虽山路艰难,可她轻松应对,笑靥如花,没有丝毫畏惧与娇羞,可见她的乐观与天真可爱。第2处的笑是在姑娘即将去迎战敌人时,面对敌人,从容应对,可见其乐观与机智。据此作答,意对即可。(3)本题考查对文句内涵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分析出人物形象及其所蕴含时代精神意义。“她的生活中”彰显了这个人物的精神风貌,即:乐观自信、勇敢无畏及充满革命热情;“那段岁月会在我们这一代生活里放光的”是说她的精神将得到传承和发扬。据此作答,意对即可。答案:(1)C(2)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与地点;写出秋天的生机与热烈;渲染了一种轻松、欢快的气氛。②从吴召儿的笑声中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机智、乐观开朗的女孩形象。(3)吴召儿乐观自信、勇敢无畏的精神以及革命热情感染着他人。在那段抗战岁月中,吴召儿所代表的爱国情怀、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坚毅不屈的抗战精神将代代传承与发扬,表达了作者对革命精神的赞美。【点评】解答课外语段分析题,首先应该快速浏览全文,对文章内容有大致地认识;然后带着题目要求,再读文章,寻找关键的句段,分析作答。(2022年四川眉山)2021年劳动教育“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不少学校因场地有限、师资不足,加上课程开发不够、家长支持力度不足等,在开展劳动教育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对此,该如何破解?劳动教育又该如何因地制宜?我们不能停留在课堂上讲劳动,而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实践劳动教育,当然离不开相应场所、设施设备、师资等支撑,但这不应成为某些地区或学校不作为的理由。今天所言的劳动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生产劳动,还包括日常生活劳动。而日常生活劳动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它对场所、设施设备、师资等并无特殊要求,劳动教育完全可以由此做起,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劳动中学会自立自强,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强化责任担当。对于劳动教育的常态实施,比场所、设施设备、师资更重要的是劳动教育评价。教育部发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把劳动教育评价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平时表现评价、二是学段综合评价、三是加强对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的督查。劳动教育的常态实施有赖于三个方面评价机制的建立健全。当前,家长不肯让孩子体验劳动,学校劳动教育排不进课表,其实都与劳动教育评价机制不健全有关。但教育评价不是万能的,不能缺乏应有的分寸和尺度。如果使用过头,还会带来负面效应。从根本上说,劳动教育真正实施到位,有赖于教育者在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中,唤醒内在的劳动自觉。这里的劳动自觉,不仅指学生,也包括教育者在内。教育者的劳动示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驱动其随时随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劳动。劳动的内在觉醒过程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耐心、细致、持久地下功夫。比如,要以自己的勤劳刻苦、认真细致在日常生活中提供示范;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他人或公共场所的需求,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在劳动中享受到助人乐趣。更进一步地讲,劳动内在自觉性的培育,还需要从感性走向理性,树立“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幸福”的观念,加深对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理解,并将之作为自身行动的指南。社会主义教育原本就是为了造就高素质的劳动者,使劳动者成为国家的主人。不劳动成不了人、成不了才,更谈不上成为自己的主人。没有劳动,所有的教育活动也就失去了意义,失去了存在的根基。(摘自柳夕浪《唤起劳动教育的内在自觉》,有删改)14、下列对本文的中心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当前劳动教育的开展,更需要唤起教育工作者和学生的内在自觉。B.劳动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强化他们的责任担当。C.“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幸福“,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D.没有劳动,所有的教育活动也就失去了意义,失去了存在的根基。15、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列出当前劳动教育面临的诸多问题,增强了本文的针对性和现实性。B.文中引用“夙兴夜寐,洒扫庭内“,证明中国古代就十分重视开展劳动教育。C.现实生活中,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与他们缺乏内在劳动自觉相关。D.中小学劳动教育需为培养高素质的、成为国家主人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奠定基础。16、根据全文内容,下列做法与教育部“劳动教育评价”要求不相符合的一项是()(3分)A.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劳动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价,且覆盖各类劳动教育活动。B.依据学段目标和内容,对学生劳动表现、劳动素养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定。C.依据学段开设相应劳动课程,开展劳动知识学习并通过检测及时进行评价。D.开展区域督查及劳动素养监测,发挥监测结果的示范、反馈、改进等功能。【参考答案】14、A15、B16、C(2021四川眉山)关于“青少年睡眠不足”为主题的阅读材料一:北京4月27日电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既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也关系着祖国的未来与发展。然而现实中,肥胖、近视、焦虑等健康问题困扰着许多青少年。为提升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学生体质健康管理作出最新规定。《通知》明确了中小学各学段体育课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强调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明确要求小学生睡眠时间达到10小时,初中生应达到9小时,高中生应达到8小时;要求确保中小学生享有充足睡眠时间。同时强调,完善中小学生睡眠状况监测机制,要求作业、校外培训都要为学生睡眠“让路”。
(摘自2021年4月27日《光明日报》)材料二: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悉,由该所调查并编写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报告(2019﹣2020)》近日发布。其中的“2009年和2020年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年际演变”专题报告显示,通过考察青少年的抑郁和睡眠状况在10余年间的演变趋势发现: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保持平稳,睡眠不足现象日趋严重。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说,青少年睡眠不足主要有两方面体现:一是上学日睡眠不足8小时的比例升高1个百分点。分学段显示,有95.5%的小学生每天睡眠不足10小时,有90.8%的初中生每天睡眠不足9小时,有84.1%的高中生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二是上学日睡眠时长随年级升高而呈现下降趋势。相比10余年前,2020年各个学段青少年的睡眠时长均呈现下降趋势,小学和初中阶段在上学日平均睡眠时长减少约40分钟,高一、高二减少10至20分钟。
(选自2021年4月23日《中国青年报》)材料三:记者调查了解到,沉重的课业压力是造成学生睡眠不足的首要原因。一到周末、节假日,孩子们奔波于不同的培训点之间,应对上不完的补习班和做不完的家庭作业。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青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长还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孩子每天回家吃完饭就写作业,可是太磨蹭了,写完要到晚上11点多,第二天早上六点半就要起床上学。”一位小学生家长吴先生说。此外,很多父母都有“晚睡综合症”,经常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或电脑,不知不觉中,这种习惯也慢慢地影响了孩子。
医学研究显示,在青少年时期,生长激素多在深睡眠时期分泌,促进体格的生长发育,因此良好的睡眠是保障生长发育的关键。而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会对青少年儿童的记忆力、情绪等产生负面影响。长期睡眠不足会出现心慌、坐立不安和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这都会让学习效果大打折扣。“长期睡眠不足的孩子,会被负面情绪困扰,长此以往还可能引发抑郁倾向,甚至造成消极厌世的心理。”南京师范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殷飞说。近年来,青少年睡眠时长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抑郁的检出率也呈上升趋势。“青少年学生睡眠不足是一个复杂问题,其背后深层次的教育问题、社会心理、家长心态都要逐一对症下药,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共同发力。”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副校长兰登慧说。
(取材于“新华网”,有删改)17、下列表述中,用作材料一这则消息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当前,肥胖、近视、焦虑等健康问题困扰着许多青少年,亟待解决。B.教育部发布《通知》,明确了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的新规定。C.《通知》规定了学生每天体育活动时间,对睡眠时间提出明确要求。D.贯彻《通知》精神,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提升青少年健康水平。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科院《报告》指出,青少年睡眠不足现象日趋严重,时长不达标者占比高。B.青少年长期睡眠不足不仅会对身体成长有影响,还会对学习、心理等有影响。C.造成青少年睡眠不足的原因有课业负担太重、不良习惯、受负面情绪困扰等。D.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不仅是家庭普遍面临的问题,也是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19、呵护青少年的睡眠“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共同发力”。请结合上面材料,提出具体的呵护措施。(4分)【参考答案】17、B
18、C19、①学校和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②家长少让孩子参加校外培训,多陪孩子锻炼身体,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③社会应规范管理各类培训机构,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2021四川眉山)布伦木沙宗利华盖孜峡谷变得更加幽深,两边儿似乎随时会有岩石滚下来。前方的路有时看似突然消失,逼近后却又像硬生生在悬崖边凿出了一条道来。稍远处,可见冰山,冰雪从那里消融后,形成小溪,一路千条万条汇聚下来,流到我们身边儿,已是激流奔涌的一条大河。我的手紧抓车把手,开车的老李却气定神闲。此人肤黑,额宽,头发有点儿卷,猛一瞅,像个蒙古人。他甚至还哼起歌儿。歌词我一句都不懂。目的地是塔县。那里具有无穷而又神秘的魅力。此前,我对其印象仅仅是那部老电影,冰山、戈壁滩、寒风呼啸以及那忧伤的歌儿:“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个小巴郎子,他真是勺子!”老李笑着说。一个内地记者,一个边疆老警察,俩中年男人偶遇却很快喜欢对方,似乎是件怪事儿。不仅因为他跟采访对象熟,还因为我一眼就看出,此人身上写满故事。“巴郎子”指男孩儿,“勺子”则是傻瓜。“当年,部队转业,他完全可以留乌鲁木齐,可他非要回去。”“还说别人,你不也跑那里去啦?““我是内地人嘛。你想,哨所、边境线、雪莲花、慕士塔格峰、雄鹰,哎哟,这些词儿、画面,活蹦乱跳,叫人热血奔流!这不就是一个男人想要的吗?一个男人,这些让人热血沸腾的东西就摆在眼前,你不去看看,不去经历下,将来不后悔死啦?可他不一样,他是地道的塔吉克呀。”“他为啥坚持回来?”“这人从来不说原因,几乎都不说话。你知道吗?他刚到塔县,立马被安排到马尔洋派出所,当所长。”“一转业就是所长,多好!”“好个勺子!你知道他前任是谁?就是我。我开车送他去报到。半路上我一瞅,这孩子挺激动,忍不住想泼冷水。我说:‘布伦木沙你先别高兴,那地方,只有你一个人。好处就是,所有职务都没人跟你抢,所长、教导员、副所长、户籍员、治安员,你想当啥当啥,随便挑。’”“有这样的派出所?““当然有!那地方就一平房,没水没电。晚上点蜡烛,要喝雪水。白天好说,一到晚上,方圆多少里地,一点儿灯光都没有,除了狼叫就是风声。一个人呀,那种寂静、孤独,简直要人命啊!可你猜怎么着?他一听,兴奋得两眼冒光,说:“我就喜欢那样。’我瞅他一眼,心说,你就是个勺子!”我心里忍不住酸痛片刻。“咱们到不了那里,暴风雪快要来临,万一挡在达坂那边儿,你就在那里过年吧。自从勺子去那里,两年多,我俩没见过面儿。”
一个人的派出所,那是啥样子啊?我依然沉浸于此。“他后来生活的场景,比在那派出所还惨。高原帐篷哥嘛!”布伦木沙独自一人,背个帐篷,攀行在高原上冰山深处,寻找散落的牧民。塔吉克牧民随时转场,居无定所。有的一家三代,都没有身份信息。布伦木沙要把信息记在本子上,带回县城,输入电脑。此非一日之功。可能在山里转半个月,一个人都碰不到。他随时随地安营扎寨,在山里一转,就是好几个月。帐篷外面,竖一杆红旗。方圆数公里,只要看见红旗,就能找到流动派出所。“有一回感冒,发烧,要不是牧民发现,这勺子就把命扔那里了!整整一个月,用草药把他救过来的!常年一个人,现在他都不会说人话啦!”“布伦木沙是啥意思?”我突然想起这问题。“那是一条河的名字。塔吉克人认为,世界是由水、火、土、空气组成,水排在首位,塔吉克小孩子就以与水有关的东西来取名字。还有种说法很简单:木头筏子,河上渡人用的木头筏子。有些山里小孩儿上学,要过单边绳索桥,不是走上边,是用绳子捆腰上,悬挂着,划过河去。布伦木沙就经常护送小孩儿过河。”有意思!布伦木沙,木头筏子。
前方峡谷出口,叫作布伦口。路标显示,海拔三千三百米。车子因为缺氧,发出吭哧吭哧的声音。好不容易爬出峡谷,视线突然开阔无比,面前骤然出现一片幽蓝的水面。稍远处,则是灰白相间的一带沙山。我和老李站在沙湖旁,望着远处的公格尔雪山。老李又唱起一首歌儿,然后扭头解释:“这是塔吉克民歌。意思就是:只有翱翔蓝天的雄鹰知道,帕米尔高原的宽广。只有古老的鹰笛知道,年轻猎手的忧伤。”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2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篇的环境描写交代人物活动场所,地势险峻偏远,突出主人公工作环境的艰苦。B.小说中布伦木沙通篇都未直接出场,但在老李给“我“的讲述中,人物形象逐渐丰满。C.小说塑造身上写满故事的警察老李这一人物形象,其意在反衬主人公布伦木沙的高大。D.小说结尾用老李的歌声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边疆基层工作者希望得到更多人理解的心声。21、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6分)①“个小巴邮子,他真是勺子!”老李笑着说。(“勺子“在文中多次出现,用意何在?)②你想,哨所、边境线、雪莲花、慕士塔格峰、雄鹰,哎哟,这些词儿、画面,活蹦乱跳,叫人热血奔流!(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2、作者为什么以“布伦木沙”为题?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6分)【参考答案】20、C21、①“勺子”原本是傻瓜的意思,这里寓褒于贬,表达了老李对布伦木沙的喜爱和对他踏实肯干、乐于奉献的赞美。②拟人。既写出了边境风光的美丽,又表达了热血青年对保卫祖国边境的向往。22、①“布伦木沙”是主人公的名字,小说讲述的是布伦木沙的故事,以他的故事推动情节发展。②“布伦木沙”这个词具有丰富意蕴,它既是一条河的名字,又指河上渡人用的木头筏子。作者借此既赞美了甘于寂寞、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布伦木沙,又赞美了以他为代表的具有奉献精神的基层工作者。(2021四川眉山)2020年文化遗产保护①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并且还应走向充满生机的未来。②灿若星辰的文化瑰宝,是历史的丰碑,是珍贵的记忆。漫步“海上花园”鼓浪屿,我们不一定能想象当年繁盛一时的景象,但一定能在历史风貌建筑散发的闽南韵味、南洋气息和欧陆风情中,感受到中西文化的交融;置身唐代名刹大雁塔,我们可能无法复原“雁塔诗会”的盛况,但一定能在西石门楣上的线刻殿堂图中,领略唐代的盛世辉煌……放眼神州大地,人文胜迹总是满载历史,一墙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我们理应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③每一个文化遗产,既是历史生活的一个片段,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时间无言,但它却会通过一个个文化遗产,铭刻下历史的文脉、民族的记忆、精神的基因。而凝结在文化遗产之中的文明底蕴,不仅构成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座,还为民族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深厚滋养。铭记历史沧桑,看见岁月留痕,方能更好延续文化根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应让文化遗产“养在深闺人未识”,而应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不仅要保护好文化遗产,更应激活其内在的生命力。④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文化遗产既然是“遗产”,那也恰恰说明,它与现代生活,是有距离的。如何缩小这一距离,让文化遗产不只是一件件静止的作品,而是活在当下、活在人们生活里的有生命物品。以文物为例,近年来我国在缩小文物与现代生活距离,让文物融入人们生活方面做了很多尝试。这些成功尝试证明,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激活文化遗产生命力的重要方向,也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⑤最好的保护是成为日常所需。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历史回眸之中,也在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日常生活之中。当博物馆“打卡”日益成为公众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当陕西剪纸、遂昌龙棕等非遗伴手礼受到顾客青睐,“活起来”的不仅是文化遗产,更有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历史记忆。⑥在6月13日世界遗产日期间,多家网络平台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一边是古老的文化遗产,一边是新兴的互联网业态,非遗“触网”启示我们,文化遗产完全可以融入当代生活。而这也正是“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题中应有之义。(摘编自陈凌《让文化遗产与生活相遇》)14.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A.文化遗产曾有辉煌的过去,也应该有闪光的现在,还应走向充满生机的未来。B.人文胜迹满载民族历史,我们应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C.文化遗产是历史生活片段记忆,更是一个民族精神基因和民族精神的传承载体。D.激发文化遗产的内在生命力,使其融入当代生活,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好方法。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第④段中“成功尝试”的一项是(3分)A.《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等电视节目的热播B.某网络传播平台设计并创作的“文物戏精大会”视频的刷屏C.贵州省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颁布D.眉山三苏博物馆开发宋词折扇、东坡诗笺等文创产品的热卖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历史文脉、民族记忆和精神基因,是民族历史丰碑。B.如果缩小文化遗产与人们生活距离,就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C.让文化遗产走进生活,让它亲民有趣而不失厚重,这是文化遗产传承的有效途径。D.多家网络平台联合举办“非遗购物节”启示我们,文化遗产完全可以融入当代生活。【参考答案】14.D(3分)[解析]中心论点应包括“文化遗产保护”与“当代生活”两个关键词。15.C(3分)[解析]“贵州省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颁布”是为了保护文物,而不是缩小文物与现代生活距离,让文物融入人们生活的尝试。16.B(3分)[解析]推论不成立。缩小文物与现代生活距离并不一定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2020四川眉山)关于在线教育的阅读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7-19题。材料一:“云教育”是指基于云计算应用的教育平台服务。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它搭建了一个可供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分工协作的在线平台,从而共同达成教学目标和育人任务。近年来,“云教育”受到国内外众多教育界人士关注,此次疫情的发生让“云教育”在我国得以大面积推广。不可否认,在实践过程中,“云教育”在新技术的运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育质量的保证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同时,“云教育”不可能完全代替线下教育,传统课堂仍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当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恢复,相信有关“云教育”的探索不会也不应停滞。(摘编自杨国营《云教育拓展未来教育想象空间》)材料二:图一:学生喜欢的上课模式(传统课堂、线上教学1、线上教学2)调查(可选取二项)①传统课堂+线上教学2 ②传统课堂 ③线上教学2(互动多样型)④传统课堂+线上教学1 ⑤线上教学1(听讲为主型)图二:你认为线上教育的优点有哪些?(答题人数451人)(来源:衢州新闻网)材料三: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于2月17日正式开通后,一直运行平稳顺畅,浏览人次逐步攀升,覆盖各省份。截至5月11日,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次数达20.73亿,访问人次达17.11亿。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收视率大幅跃升,在全国卫视关注度排名进入前10。家长和学生普遍反映网络云平台界面清晰、使用便捷、内容丰富、资源优质、观看流畅。“在‘停课不停学’工作中,各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积累了宝贵经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介绍,教育部与工信、广电等部门在政策、技术上的密切合作是开展大规模在线教育的重要保障。线上教育为保障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用,特别是为薄弱学校、艰苦边远农村地区输送了优质资源,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吕玉刚同时表示,这次在线教育实践,也暴露出网络运行保障能力还存在不足,体系化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不足,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破解。如何保证在线学习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教师需要在实时交互的场景下,及时准确地采集学生的学习成效数据,随时调整教与学活动。在线教育要从‘单声道’向‘双声道’转变,从‘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转变。”清华大学在线教学指导专家组组长于歆杰介绍。(摘自《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浏览次数达20.73亿》,《人民日报》2020年5月5日)17.下列关于“云教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云教育”集教学、管理、学习等于一体,有共享性、重复性、不受时空限制的便利性等优势,但也有自身的短板。B.“云教育”要达成教学目标和育人任务,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的分工协作,缺-不可。C.疫情期间“云教育”在我国能够大面积推广,得益于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与推动,工信、广电等部门的积极配合。D.未来的“云教育”如果实现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将成为未来教育主流,并逐渐取代传统课堂。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材料二图一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与互动式的线上教学融合最受学生青睐,听讲式的线上教学最不受欢迎。B.从材料二可以看出,线上教育两种模式都具有课堂教学不可复制的三大优点,解决了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C.这次疫情中,在线教育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同,他们普遍反映网络云平台使用便捷、内容丰富、资源优质。D.新冠疫情期间,在线教育为全国中小学实现“停课不停学”提供了有力支持,产生了巨大的社会价值。19.材料一结尾说:“当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逐渐恢复,相信有关‘云教育’的探索不会也不应停滞。”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复课后“云教育”继续探索的必要性。(4分)【参考答案】17.D(3分)[解析]“逐渐取代传统课堂”错误,材料一中明确说“传统课堂仍具有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18.B(3分)[解析]“解决了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不正确,从材料二中看不出线上教育能解决传统课堂存在的问题。19.参考答案:①云教育”具有内容丰富、资源优质、使用便捷等优势;②疫情期间“云教育”受到了广泛的欢迎,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③网络运行与技术运用能力还存在不足;④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教学质量的保证还存在不足。评分意见4分,每点1分,意思相同即可。(2020四川眉山)土地的身影阎连科①到今年,父亲已经离开我们25年了。②25个舂春秋秋,是那么漫长的一河岁月。在这一河岁月的漂流中,过去许多老旧的事情,总是让我不能忘却,特别是父亲劳作的模样儿和他那留在土地上的身影。③这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④我家的自留地土质不好,全是褐黄的礓土,每一锨、每一镐插进土里,都要遇到无角无棱、不方不圆、无形无状的料礓石。每年犁地,打破犁铧是常有的事。⑤为了改造这土地,父亲连续几年冬闲都领着家人,顶着寒风飞雪到自留地里刨刨翻翻,用镘头挖上一尺深浅,把那些料礓石从土里翻拣出来,以备回家时担回家里,堆到房下,积少成多,到有一日翻盖房子时,垒地基或砌山墙使用。⑥那时的父亲有一米七多的个头儿,这在乡村是少有的高个儿。我看着他把镘头举过头顶,镘刺儿对着天空。晴天时,那刺儿就似乎差一点钩着了半空中的日头;阴天时,那刺儿就实实在在钩着了半空的游云。⑦这一面山只有我们一家在翻地劳作,四处静得出奇,我听见父亲的镘头钩断云丝那咯咯叭叭的声响。追着那种声音,我看见镘头在半空凝寂了片刻,一瞬间,又往下落去,深深地插在了那坚硬的田地里。父亲就这样一钁一钁地刨着,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在他的镘下流去和消失。一个冬日又一个冬日,被他刨碎又重新组合。每天清晨,往山坡上去时,父亲瘦高的身影显得挺拔而有力,像一颗挺直的树。待吃过带去的午饭,那树也就卸了吊着的物件,又重新努力着撑直起来,然而到了日将落山,那棵树也彻底弯下,如挂了两三袋更为沉重的物件,仿佛再也不会直了一般。尽管这样,父亲还是一下一下有力地把镘头举在半空,用力地让镘头落在那块料礓地里,直到日头最终沉将下去。⑧我说:“爹,日头落了。”⑨父亲把头举将起来,看着西边,问我道:“落了吗?”⑩我说:“你看——落了呢。”⑪每次我这样说完,父亲都似乎不相信日头已真的落山,他要把目光盯着西边看上许久,待认定日头确实落了,黄昏确实来了,把镘头狠命地往地上刨一下,翻起一大块硬土之后,才最终把镘头丢下,将双手卡在腰上向后用力仰仰,让弯久的累腰响出几下特别舒服的嘎巴嘎巴的声音,再半旋身子,找一块高凸出地面的坷垃仰躺上去,让那坷垃正顶着他的腰骨。他一边均匀地呼吸,一边用手抓着那湿漉漉的碎土,将它们在手里捏成团儿,再揉成碎末儿,这样反复几下,再起身看看他翻过的土地,迈着匀称的脚步,东西走走,南北行行,丈量一番。父亲那满是红土的脸上,有了粲然的笑容。⑫我问:“有多少地?”⑬父亲说:“种豆子够咱们一家吃半年豆面,种红薯得再挖一个窑洞。”⑭然后,父亲就挑起-担我捡出来的料礓石,下山回家去。那料礓石虽然不似鹅卵石那么沉重,可毕竟也是石头,挑起时父亲是拄着镘柄才站起来的。路.上我能看见他的汗一粒粒落在地上,把尘土砸出豆英窝似的小坑。⑮到了家里,父亲把那一担料礓石放在山墙下边,似乎是彻底用完了自己的气力。随着那两筐落地的料礓石,他也把自己扔坐在料礓石堆上。如果黄昏不是太深,如果天气不是太冷,他就坐在那儿不再起来,让我姐姐们把饭碗端出去,直到吃完了夜饭,才会起身回屋。这个时候,我就怀疑回屋倒在床上的父亲,明天是否还能起得床来。然而,来日一早,他又如前一日一样,领着家人,天不亮就上山翻地去了。⑯这样过了三年,我们家的那块土地彻底地被翻拣完了。家里山墙下堆的黄色的料礓石,足够砌三间房的两面山墙,我简直不敢相信一块地里会有这么多的料礓石,我也终于知道那块比原来大了许多的自留地,其实都是从料礓石的缝中翻拣出来的。⑰总之,那块田地对几岁的我来说,犹如一片广场,平整、松软,散发着香甜的土腥,就是我在田地里翻筋斗、打滚儿,也不会有一点坚硬划破我的一丝皮儿。因此,我似乎懂得了一些劳作的意义,懂得了父亲在这个世上生存的意义。20.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讲述了父亲带领一家人改造自留地的故事,字里行间饱含作者对父亲的敬佩和怀念。B.文章塑造了一个高大伟岸的父亲形象,并借此表达了对天下所有辛勒付出的父亲的赞美。C.文章的对话富有形象的表现力和情感的冲击力。两组对话虽简单日常,读来却令人泪目。D.文章开篇倒叙,引出对父亲的回忆;中间叙述有详有略;结尾收束全文,将文意引向深刻。21.文章第二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3分)22.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6分)(1)晴天时,那刺儿就似乎差一点钩着了半空中的日头:阴天时,那刺儿就实实在在钩着了半空的游云。(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2)路上我能看见他的汗一粒粒落在地上,把尘土砸出豆英窝似的小坑。(“砸”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23.品读文章结尾画线的语句,结合全文,探究文中“劳作”和“父亲在这个世上生存”有着怎样的意义。(6分)【参考答案】20.B(3分)[解析]对本文的主旨理解有误,本文并没有“借此表达了对天下所有辛勤付出的父亲的赞美”。21.参考答案:①点题,②自然引出下文,③奠定全文感情基调。评分意见:3分,每点1分,意思相同即可。22.(1)参考答案:本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勾画了父亲高大的形象,表现劳作时的全情投入。评分意见:3分,每点1分,意思相同即可。(2)参考答案:“砸”字形象地写出了父亲滴落的汗珠之大、之重;写出父亲肩上的担子之沉;形象地表现了父亲的劳累。评分意见:3分,每点1分,意思相同即可。23.参考答案:劳作:辛勤的“劳作”能改造贫瘠的土地,能改善一家人的生活。父亲在这个世上生存的意义:①父亲用自己的勤劳让我们一家过上更好的日子就是他最大的欣慰和幸福。②父亲身上的勤劳、负重、坚韧、奉献的品质深深感染了我,熏陶了我。评分意见:6分,每点2分,意思相同即可。(2020四川眉山)2018年做大学问真学问王子墨①知识分子要具备恢宏格局与长远志向,在旧学与新知中寻找答案,做大学问、真学问,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②司马迁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被捕入狱,惨遭宫刑。出狱后发愤著书,终成《史记》。支撑他矢志不渝的动力,便是其“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长远志向。把司马迁的志向转译一下,亦即是做大学问、真学问。“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装店铺新员工培训方案设计
- 淮阴工学院《跨境电商平台管理》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建筑力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超强吸水聚合物相关项目投资计划书范本
- 绿化养护的成本控制方案
- 工业废水处理沼气池设计方案
- 人教版九年级-我用残损的手掌名师教学课件
- 蓝猫课件教学课件
- 风筝绘画课件教学课件
- 档案移交方案
- 高中英语外研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各单元主题语境与单元目标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1-4单元综合复习》试题
- 2024年水利工程行业技能考试-水利部质量检测员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
- (新版)三级物联网安装调试员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题汇总)
- 2024年室内装饰设计师(高级工)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教育培训行业2024年生产与制度改革方案
- 快消行业品牌分析
- 口腔新技术护理课件
- 社交电商的供应链管理和优化
- 题材05乡土小说专题精练-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三点突破讲解专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