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基础学测试卷含答案
1.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
B.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C.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正确答案)
E.辨证求因和审因论治
答案解析: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
治。
2.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A.人体是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整体
B.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C.人体是有机整体,并与自然界相统一(正确答案)
D.五脏六腑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E.时令晨昏对人体的整体影响
答案解析;整体,就是完整性和统一性。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
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认识。
3.下列哪项属于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A.同病异治
B.异病同治
C.审因论治
D.辨证论治(正确答案)
E.标本同治
答案解析: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
治。所以只有D选项符合。
4.能调节十二经脉气血,与奇恒之腑间关系密切的是
A.正经
B.经别
C.皮部
D.奇经(正确答案)
E.别络
答案解析;奇经八脉的作用: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将部位相近、功
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起到统摄有关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
5.十二经别的分布特点,根据其先后顺序,可以概括为
A.离、出、入、合
B.离、合、出、入
C.离、入、出、合(正确答案)
D.出、入、离、合
E,入、出、离、合
答案解析:可用“离(多为肘膝以上部位别出)、入(走入体腔脏腑深部,呈向
心性循行)、出(浅出颈项而上头面)、合(阴经的经别合入相为表里的阳经的经别而
分别注入六阳经脉)”来加以概括。
6.以阴阳概括说明事物,下列属阴的是
A.黄、赤
B.青、白(正确答案)
C.鲜明
D.呼吸有力
E.E.声高气粗
答案解析;中医表里、寒热、虚实都是疾病过程中所表现的一组组既对立而
又统一的正反现象一一阴阳。从每组正反两方面对立的意义来说,表证、热证、实
证可归属于阳证范畴;里证、寒证、虚证可归属于阴证的范畴。青和白在五色主病
里主寒证,所以此题选瓦
7.在养生防病时对于阳盛体质的宜忌是
A.宜润忌腻
B.宜凉忌热(正确答案)
C.宜平忌消
D.宜泻忌补
E.宜温忌寒
答案解析:体质偏阳者,进食宜凉忌热:体质偏寒者,进食宜温忌寒:阴虚
之体,饮食宜润忌腻。
8.“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主要说明的是
A.阴阳平衡
B.阴阳对立
C.阴阳消长
D.阴阳互根
E.阴阳转化(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由春温到夏热,阳长阴消与阴逐渐转化为阳相互伴随,发展到夏
热之极点,就是向寒凉转化的起点,其后阳渐消而阴渐长,阳也逐渐转化为阴;秋
凉到冬寒,阴长阳消与阳逐渐转化为阴相伴相随,发展到冬寒之极点,就是向温暖
转化的起点,其后阴渐消而阳渐长,阴也逐渐转化为阳。如此往复循环,年复一
年。
9.症见肠鸣沥沥有声,其病机为
A.饮在胸胁
B.饮在胸膈
C.饮在肠间(正确答案)
D.饮在肌肤
E.饮在体内
答案解析:饮在肠间,可出现肠鸣沥沥。
10.“孤阴不生,独阳不长”主要说明了阴阳关系的哪一方面
A.对立
B.互根(正确答案)
C.消长
D.转化
E.动态平衡
答案解析;阴阳的概念既然以相对待而生,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某种原因
而遭到破坏,就会出现“孤阴”、“独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在自然
界则表现为各类植物或动物的不生不长,在人体则表现为生生之机遭到压抑和破坏
而发病,最终导致“阴阳离决”而死亡。说明了阴阳互根的关系。
11.“重阴必阳”所体现的阴阳关系是
A.阴阳交感
B.阴阳互根
C.阴阳对立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灵枢•论疾诊尺》说:“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
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
12.《灵枢•本神》所言“因志而存变”谓之
A.志
B.智
C.虑
D.意
E.思(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
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
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13.下述说法,哪一项不是“金”的特性
A.从革
B,沉降
C.肃杀
D.寒凉(正确答案)
E.收敛
答案解析:“金曰从革”选自《尚书•洪范》,“从”,由也;“革”变
革。从革,即说明金是通过变革而产生的,自然界现成的金属极少,绝大多数是经
过冶炼而成的6金之质地沉重,且常用于杀戮,引申为凡具有沉降,肃杀,收敛等
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和现象,归属于金
14.下列何项归属五行之“土”
A.目
B.舌
C.口(正确答案)
D.鼻
E.耳
答案解析:木火土金水对应五脏为肝心脾肺肾,对应五官为目舌口鼻耳
15,下列错误的说法为
A.木为水之子
B.水为金之子
C.金为木之所胜(正确答案)
D.土为水之所不胜
E.金为水之母
答案解析;对应五行学说相生相克的顺序进行分析。
16.木火刑金,体现的关系是
A.母病及子
B.子病及母
C相乘传变
D.相侮传变(正确答案)
E.母子同病
答案解析;相侮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过度克制现象,即“反
克”,又称“反侮”。相侮次序,木一金一火一水一土一木。
17.下列不符合五行生克规律的是
A.水为木之母
B.金为土之子
C.火为土之母
D.金为木之所胜(正确答案)
E.水为火之所不胜
答案解析;对应五行学说相生相克的顺序进行分析。
18.土不足时,木对土的过度制约,属于
A.相克
B.相乘(正确答案)
C.相侮
D.母病及子
E.子病犯母
答案解析;相乘,是柏克太过致病。如以肝木和脾土之间的相克关系而言,
相乘传变就有“木旺乘土”(艮「肝气乘脾)和“土虚木乘”(即脾虚肝乘)两种情况。
19.属于“子病犯母”的是
A.肾病及肝
B.肺病及肾
C.脾病及心(正确答案)
D.肝病及心
E.脾病及肺
答案解析:子病及母,指五行中某一行异常,影响及母行,终至子母两行皆
异常。再根据五行学说和对应五脏分析本题,故选C。
20.肝火犯肺,属于
A.柏克
B.相乘
C.相侮(正确答案)
D.母病及子
E.子病及母
答案解析:相侮传变,即反克为病。如木火刑金,即肝火犯肺之证,临床多
见心肝火旺,肝火亢逆,上犯肺金,灼伤肺津或肺络,一般先见胸胁疼痛,口苦,
烦躁易怒,脉弦数等肝火亢盛之症,继则又见咳嗽,甚则咳血,或痰中带血等肺失
清肃之候。由于肝病在前,肺病在后,病变由被克脏传来,故属相侮规律传变.
21.心脏的正常搏动,主要依赖于
A.心神
B.心血
C.心阴
D.心阳
E.心气(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心脏的正常搏动,在中医学理论上认为主要依赖于心气。心气充
沛,才能维持正常的心力、心率和心律,血液才能在脉内正常地运行,周流不息,
营养全身,而见面色红润光泽,脉象和缓有力等外在的表现。
22.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根据是
A.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
B.心主身之血脉
C.心主神志(正确答案)
D.心者,生之本
E.心为火脏
答案解析: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补志,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
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23.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主要依赖于
A.主气
B.司呼吸
C.朝百脉
D.主宣发肃降(正确答案)
E.输精于皮毛
答案解析:肺为水上之源,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对体内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
泄起着疏通和调节的作用。
24.感受寒邪而致的“中寒”是指
A.寒邪伤于肌表
B.寒邪入中经脉
C.寒邪自内而生
D.寒邪直中脏腑(正确答案)
E.寒邪侵及血分
答案解析:如寒邪束表,卫阳郁遏,则现恶寒、发热、无汗等,称之为“伤
寒”。若寒邪直中于里,损伤脏腑阳气者,谓之为“中寒”。如伤及脾胃,则纳
运升降失常,以致吐泻清稀,垸腹冷痛。
25.《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甘”则
A.肝气以津,脾气乃色
B.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C.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D.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正确答案)
E.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答案解析:《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
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泪弛,精神乃央。”
26.情绪与肝有关是因为
A.肝能藏血和调节血量
B.肝主升发
C.肝主疏泄,能调畅情志(正确答案)
D.肝能调节女子月经和男子排精
E.肝为刚脏
答案解析: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而气机通畅,气血畅达又依赖
于人的精神状态的舒畅开朗,故肝与情志活动关系尤为密切。
27.“气血生化之源”是指
A.心
B.肺
C.肝
D.脾(正确答案)
E.肾
答案解析:中医学说中,“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28.在肝主疏泄的各种作用中,最根本的是
A.调畅情志
B.促进消化
C.调畅气机(正确答案)
D.调节血量
E.疏通水道
答案解析:肝主疏泄,是指肝具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使之通而不滞、散
而不郁的作用。肝主疏泄功能主要表现在调畅气机、调节情志、促进脾胃消化、
促进血液运行和水液输补、调节生殖功能等五个方面。最根本的是调畅气机
29.机体的生长发育主要取决于
A.血液的营养
B.津液的滋润
C.水谷精微的充养
D.肾中精气的充盈(正确答案)
E.脾气的升清
答案解析;肾藏精是肾的主要功能之一。包括:①藏生殖之精,主管人的生
育繁殖。②藏五脏六腑之精,主管人体生长发育。为生命之根、生身之本。
30.与髓海空虚关系最密切的脏器是
A.肝
B.脾
C.肺
D.大肠
E.肾(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脑为髓海,精生髓,肾藏精,肾阳虚,化精乏源,脑失充养,所
以与肾有关系。
31.对全身水液的调节起着主宰作用的是
A.胃的游溢精气
B.肺的通调水道
C.脾的运化水液
D.肾的蒸腾气化(正确答案)
E.肝的疏泄条达
答案解析:肾主水液,主要指肾中精气的气化功能,对于体内津液的输布和
排泄、维持体内津液代谢的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所以说:“肾者水
脏,主津液。”
32.表现为气血两亏者,多是哪两脏同病
A.心、肺
B.心、脾(正确答案)
C.心、肝
D.肺、脾
E.肺、肾
答案解析:心主血,脾统血,脾又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
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两方面「心脾两虚,即气血两虚,脾气虚,心血虚。
33.下列各项,与血液和神志关系最密切的是
A.心与肾
B.心与脾
C.心与肺
D.心与肝(正确答案)
E.肝与肾
答案解析:心主血,肝藏血。故心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神志方面的
依存与协同。血液生化于脾,贮藏于肝,通过心而运行于全身。心行血功能正常,
肝有所藏。若肝不藏血,则心无所主,血液的运行必致失常。
34.恶心呕吐,呃逆暧气频作,其病机是
A.痰浊上壅
B.肺气上逆
C.肝气上逆
D.胃气上逆(正确答案)
E.奔豚气逆
答案解析;胃气上逆的典型表现;不思饮食,脱部胀痛,呃逆、暧气、恶
心、呕吐,噎膈反胃。
35.在血的生成中起主要作用的两脏是
A.心、肺
B.肺、脾
C.肝、脾
D.肾、脾
E.心、脾(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心主血,脾统血,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两
方面。
36.根据藏象理论,肝其华在
A.面
B.爪(正确答案)
C.唇
D.毛
E.发
答案解析;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
37.被称为“受盛之官”的是
A.胆
B.胃
C.小肠(正确答案)
D.大肠
E.三焦
答案解析:小肠是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的重要脏器,其主要生理功能
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38.“大实有羸状”是指
A.阳盛阴虚
B.阴盛阳虚
C.阴阳两虚
D.真实假虚(正确答案)
E.真虚假实
答案解析;大实有赢状,指疾病本身属实证,但又出现一些似乎是虚的现
象。
39.胃的特性是
A.喜燥
B.喜满
C.喜润(正确答案)
D.喜升
E.喜运
答案解析:胃为六腑之一,是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它主要有受纳腐熟水谷
的生理功能,且有喜凉、喜润、喜通、喜降等生理特点。
40.不属于未病先防的是
A.早期诊治(正确答案)
B.调养精神
C.加强锻炼
D.起居有节
E.人工免疫
答案解析: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必须注意精神的调摄、身体的锻炼、饮食
起居护理、避免过度疲劳和适当的药物预防等方面。
41.三焦的生理功能是
A.通行元气(正确答案)
B.传化水谷
C.化生精气
D.调畅气机
E.宣发肃降
答案解析: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一是通行元气,二为水液运行之道路。
42.三焦被称为“孤腑”的原因是
A.无表里配合(正确答案)
B.形态似腑功能似脏
C.有名而无形
D.十二脏腑中唯它最大
E.总司人体气机与气化
答案解析;三焦就脏腑阴阳表里相配而言,三焦在五脏当中找不到或者说没
有匹配的对象,阴阳,一阴一阳,表里相合匹配的对象°就这个意义讲,在六腑当
中,三焦是个孤儿,中医学称之为三焦为孤腑。
43.全身气机升降的枢纽为
A.心、肾
B.肝、肺
C.脾、肾
D.脾、胃(正确答案)
E.肝、肾
答案解析:脾胃是全身气机升降的枢纽。
44.既是六腑,又是奇恒之腑者是
A.胆(正确答案)
B.胃
C.大肠
D.小肠
E.三焦
答案解析:胆既为六腑,又为奇恒之腑。
45.被称为“中精之腑”的是
A.脉
B.骨
C.胆(正确答案)
D.胞宫
E.脑
答案解析:胆被称为中精之府。
46.与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脏是
A.心、肝、脾
B.肺、肾、肝
C.肺、脾、肾(正确答案)
D.肝、脾、肾
E.心、肺、肾
答案解析:肺主气,脾益气,肺司呼吸而摄纳清气,脾主运化而化生水谷精
气,土输于肺,两者结合化为宗气(后天之气)。肺主呼吸,肾主纳气。
47.以下标本划分,哪一项不确切
A.正气为本,邪气为标
B.病因为本,症状为标
C,治疗为本,病情为标(正确答案)
D.旧病为本,新病为标
E.原发病为本,继发病为标
答案解析;人为本,病为标。故C选项错误。
48.下列气的作用,能维持人体正常体温恒定的是
A.推动
B.温煦(正确答案)
C.防御
D.周摄
E.气化
答案解析: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有,①推动作用,指气对机体的生长发育和各
脏腑组织的生理活动,具有推动和激发作用。②温煦作用:指阳气对机体脏腑组织
具有温养作用。③防御作用:指气具有护卫肌肤、抗御邪气、维护机体健康的作
用。④周摄作用,指气对体内的精、血、津液等液态样物质具有统摄和控制,防止
其无故流失的作用。⑤气化作用: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具体地说,
气化是指精、气、血、津液各自新陈代谢及其转化的过程。⑥营养作用:指由脾胃
化生的水谷精气对脏腑组织器官的营养功能。
49.气的周摄作用主要表现在
A.维持血液在脉管内运行(正确答案)
B.维持体内水液代谢的柞对平衡
C.维持脏腑组织器官位置的稳定
D.维持胎儿在胞宫内的安定和正常发育
E.维持体温的正常恒定
50.《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阳明脉衰,面始焦”的年龄是
A.三七
B.四七
C.五七(正确答案)
D.六七
E.七七
答案解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
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51.养生的方法主耍包括
A.适应自然,避其邪气
B.节制情欲,保养肾精(正确答案)
C.饮食有节,谨合五味
D.劳逸结合,不可过劳
E.合于术数,适当调补
答案解析: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保养肾精,“食饮有节”,才能
保养脾肾。
52.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
A.宗气
B.营气
C.元气(正确答案)
D.卫气
E.中气
答案解析: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元气。
53.宗气积聚之处为
A.息道
B.喉咙
C.气街
D.丹田
E.胸中(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宗气积聚于胸中,通过上出息道,贯注心脉及沿三焦下行的方式
而散布全身。
54.饮食有节属于哪一种养生原则
A.顺应自然
B.养性调神
C.护肾保精
D.调养脾肾(正确答案)
E.体魄锻炼
答案解析:饮食有节属于调养脾肾的养生原则。
55.脾之液为
A.汗
B.涕
C.泪
D.唾
E.涎(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五脏与五液的关系;即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
唾。
56.五脏中,与全身气机调节关系密切的是
A.肝与肺(正确答案)
B.心与肺
C.脾与肺
D.肾与肺
E.心与肾
答案解析:肝气升发,肺气肃降。肺与肝的生理联系,主要体现在人体气机
升降的调节方面。
57.被称为“传导之官”的是
A.胃
B.小肠
C.大肠(正确答案)
D.膀胱
E.三焦
答案解析:《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
58,营气的作用是
A.营养作用(正确答案)
B.温煦作用
C.推动作用
D.气化作用
E.固摄作用
答案解析:营气的作用:(1)化生血液(2)营养全身
59.中医学关于人体“本”的说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肝为罢极之本
B.心为神之本(正确答案)
C.胃为后天之本
D.肺为气之本
E.肾为先天之本
答窠解析:肺者,气之本、肝者,罢极之本、肾者,主密,封藏之本、胃为
后天之本、心为生之本。
60.下列关于五脏与血液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肝主藏血
B.脾主统血
C.肾精化生血
D.肺气助心行血
E.心调节血流量(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心主血脉(主血和主脉,主血推动血液运行)。
61.脏腑关系中,被称为“燥湿相济”的是
A.肺与大肠
B.肾与膀胱
C.心与肾
D.肺与肝
E.脾与胃(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脾胃的功能一纳化相依、升降和因,燥湿相济。
62.与血液生成无直接关系的是
A.脾
B,肺
C.胃
D.心
E.肝(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肝主藏血,与生成无关。
63,血的运行与哪脏无直接关系
A.心
B.肺
C.肝
D.脾
E.肾(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血液的运行仅与肾无直接关系。
64.太阳经头痛的特点是
A.前额连眉棱骨痛
B.两侧太阳穴处痛
C.后头部连项痛(正确答案)
D.头痛连齿
E.头痛昏沉
答案解析;前额连眉棱骨痛一阳明经,头颗或一侧头痛一少阳经,后枕痛连
项背一太阳经,巅顶痛一厥阴经,头痛连齿一少阴经,头痛晕沉,腹泻自汗一太阴
经。
65.下列各项与津液的代谢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脾、胃、肾
B.心、脾、肾
C.肝、脾、肾
D.肺、脾、肾(正确答案)
E.肺、肝、肾
答案解析:肺主宣发肃降以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液,肾主水,此三脏在水
液代谢过程中的作用概括为“其标在肺,其制在脾,其本在肾:'。
66.对关节起润泽和滑利作用的主要是
A.精
B.气
C.血
D.津
E.液(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质地较浓稠,流动性较小,灌注于关节、脏腑、脑、髓等,起濡
养作用的,称为液。
67.与毛发荣枯关系最密切的是
A.精与气
B.精与血(正确答案)
C.气与血
D.气与津
E.血与津
答案解析;毛发的生长全赖于精和血,肾藏精,故有“其华在发”之说。毛
发的生长与脱落,润泽与枯槁,不仅依赖于肾中精气之充养,而且亦有赖于血液的
濡养,故有“发为血之余”之说。
68.血能养气指的是
A.气的充盛和功能的发生离不开血的濡养(正确答案)
B.血能生气
C.血能行气
D.血能载气
E.气能行血
答案解析:血能养气指的是气的充盛和功能的发生离不开血的濡养。
69.“津血同源”的理论依据是
A.同为营气化生
B.同为元气化生
C.同为宗气化生
D.同为水谷精微化生(正确答案)
E.可属阴液,生理功能相同
答案解析:津和血均源于饮食水谷精微,同属人体的阴液。二者在生理上互
相转化,互相作用,参与周身体液调节;病理上则互相影响。
70.“夺血者无汗”的生理基础是
A.精血同源
B.津血同源(正确答案)
C.乙癸同源
D.肝肾同源
E.以上均非
答案解析:汗液乃津液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后从玄府排出的液体,因为汗为
津液所化,血和津液又同出一源,均来自于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因此有“汗血同
源之说”。因此也就可以说津血同源。
71.下列有连缀四肢百骸,主司关节运动的功能是
A.十二经别
B.十二经筋(正确答案)
C.十二别络
D.十二皮部
E.奇经八脉
答案解析: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
72.上达头部巅顶的经脉是
A.足少阳胆经
B.手少阳三焦经
C.手太阴肺经
D.手少阴心经
E.足厥阴肝经(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巅顶痛一厥阴经。
73.“头为诸阳之会”是由于
A.头居上部,且有阳经分布
B.同名的手足三阳经均在头面部交接(正确答案)
C.有“阳脉之海”之称的督脉上行于脑
D.与阴经相表里的阳经输送气血于脑
E.头为五脏六腑精气汇聚之所
答案解析:头为诸阳之会,是因为手足三阳经均会聚于头,人体十二经脉中,
手三阳经从手走向头部。
74.十二经脉气血流注形式为
A.直线贯注
B.手足贯注
C.上下贯注
D.左右贯注
E.循环贯注(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十二经脉流注是指人体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贯注。人身气血流动
不息,向各处渗灌,而十二经脉为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
75.在奇经八脓中,其循行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的是
A.冲脉
B.任脉
C.督脉(正确答案)
D.阴维脉
E.阳跷脉
答案解析;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其脉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
督一身之阳经,故又称为“阳脉之海”。
76.奇经八脉中既称血海又称经脉之海的是
A,冲脉(正确答案)
B.任脓
C.督脉
D.带脉
E.维脉
答案解析: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串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
十二经气血,故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冲脉又称“血海”。
77.十二经脉中循行于腹部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
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正确答案)
B.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
C.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
D.足阳明、足少阴、足太阴、足厥阴
E.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
答案解析:腹部循行经脉从正中线向外依次是:足少阴肾经-腹正中线旁开
0.5寸一一足阳明胃经-腹正中线旁开2寸一一足太阴脾经-腹E中线旁开4寸一
足厥阴肝经
78.《素问•诊要经终论》载“戴眼,反折,懑雅,其色白,绝汗出。”这是
哪条经脉的气血衰竭
A.太阴之脉
B.少阴之脉
C.阳明之脉
D.少阳之脉
E.太阳之脉(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疯推,其色白,绝汗乃出,出
则死矣。”
79.经脉有表里关系的是
A.手太阴与手少阳
B,足厥阴与足少阳(正确答案)
C.手少阴与手阳明
D.足太阳与足太阴
E.足少阴与足阳明
答案解析:《素问♦血气形志》说:“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
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足阴阳也;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为表
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手之阴阳也。”
80.从头走足的经脉是
A.手三阴经
B.足三阴经
C.手三阳经
D.足三阳经(正确答案)
E.以上均非
答案解析;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总的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
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81.分布于上肢外侧前缘的经脉是
A.手少阴心经
B.手阳明大肠经(正确答案)
C.手厥阴心包经
D.手少阳三焦经
E.手太阳小肠经
答案解析:十二经络的分布规律是:阴经行于四肢内侧,太阴在前,厥阴在
中,少阴在后;阳经行于四肢外侧,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82.足厥阴肝经与足太阴牌经循行交叉,变换前中位置,是在
A.外踝上8寸处
B.内踝上2寸处
C.内踩上3寸处
D.内踝上5寸处
E.内踝上8寸处(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大敦穴),沿足背内侧向
上,经过内踝前1寸处(中封穴),上行小腿内侧(经过足太阴脾经的三阴交),
至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太阴啤经的后面,至膝内侧(曲泉穴)沿大腿内侧中线,
进入阴毛中,环绕过生殖器,至小腹,夹胃两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
横膈,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之后,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
部位),向上经前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
83.称为“阴脉之海”的是
A.胞脉
B.冲脉
C.带脉
D.督脉
E.任脉(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任脉与六阴经有联系,称为“阴脉之海”,具有调节全身诸阴经
经气的作用。
84.按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小肠经流注于
A.膀胱经(正确答案)
B.胆经
C.三焦经
D.心经
E.胃经
答案解析: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为:起于肺经一大肠经一曾经一脾经一心经
一小肠经一膀胱经一肾经f心包经一三焦经一胆经f肝经,最后又回到肺经。
85.不同的体质类型有其港在的、相对稳定的倾向性,称为
A.质势(正确答案)
B.从化
C.病势
D.趋向性
E.可测性
答案解析;质势指病理体质中先病而存在的倾向性°病理体质者在没有明显
疾病的情况下,在机能、结构与代谢上和正常质者不同,己具有一定的潜在的发病
倾向性。
86.下列各项,与疼痛关系最密切的是
A.寒(正确答案)
B.风
C.湿
D.暑
E.燥
答案解析:寒性凝滞主痛:寒使机体气血凝滞、运行不畅,因而疼痛。
87.“无阴则阳无以化”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互根(正确答案)
B.阴阳对立
C.阴阳交感
D.阴阳消长
E.阴阳转化
答案解析:《素问次注,四气调神大论》说:“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
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说明了阴阳互根。
88.《尚书•洪范》认为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A.润下
B.稼一
C.炎上
D.曲直(正确答案)
E.从革
答案解析: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稿。
89.以下哪种情志伤脾
A.怒
B.忧
C.悲
D.思(正确答案)
E.恐
答案解析:五脏所主七种情志损伤相应之脏。七情分属五脏,七情反应太过
与不及则可损伤相应之脏。即心在志为喜,过喜则伤心;肝在志为怒,过怒则伤
肝;脾在志为思,过度思虑则伤脾;肺在志为悲,过悲则伤肺;肾在志为恐,过恐
则伤肾6
90.成人牙齿过早松动脱落的主要原因是
A.肾阴亏虚
B.肾气不周
C.肾阳虚衰
D.肾精气不足(正确答案)
E.肾不纳气
答案解析:齿者,肾之标,由肾中精气所充养,肾中精气充沛,则牙齿坚固
而不易脱落;肾中精气不足,见牙齿易于松动,甚至早期脱落。
91.与人体情志活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心、肺、肝
B.心、肝、脾(正确答案)
C.肺、脾、肾
D.心、脾、肾
E.心、肝、肾
答案解析;心调控人的情志活动,肝主调畅气机,脾胃乃气机之枢,可以调
衡情志活动。
92.下列各项与痰饮形成关系不密切的是
A.肾
B.肺
C.脾
D.心(正确答案)
E.三焦
答案解析:痰饮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及七情所伤等,使肺、脾、肾及三焦等
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津停滞而成。
93.下列哪项与瘀血的形成无关
A.气虚
B.血虚(正确答案)
C.气滞
D.血寒
E.血热
答案解析:瘀血的形成原因:外伤,出血,气虚,气滞,血寒,血热,情绪
和生活失宜。
94.两脏同病出现血虚多见于下述哪两个脏
A.心脾
B.心肝(正确答案)
C.心肺
D.肝肺
E.肝脾
答案解析:心肝血虚证是心肝两脏血液亏虚,心肝两脏失于濡养,功能减退
所致的病证。多由体虚久病,阴血虚少,或失血过多,或他脏病变累及心肝两脏等
引起。心肝两脏也可互相影响,先由一脏血虚,再影响另一脏6
95.喘息短气,呼多吸少,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无力。其病机为哪两脏功
能失调
A.肺与脾
B.肺与肝
C.肺与肾(正确答案)
D.脾与肾
E.肝与肾
96.疾病的发生是
A.邪正相搏
B.邪气盛
C.正胜邪负
D.邪胜正负(正确答案)
E.邪气不盛,正气也不虚
答案解析;正邪斗争胜败决议发病与否在疾病的发生过程中,机体始终存在
着邪气的伤害跟正气的抗侵害的抵触斗争,即正邪相争.正邪奋斗的输赢,是决定
疾病的发生与否的要害,正胜邪退则不发病,邪胜正负则发病。
97.久病畏寒主要与下列哪种因素有关
A.风寒袭表
B.寒邪内侵
C.感受风邪
D.风湿外袭
E.阳气虚衰(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久病损伤人体阳气,导致人体功能减退或衰弱,代谢减缓,产热
不足人体阳气虚衰,突出地表现为温煦、推动和兴奋功能减退,因而人体热量不
足,难以温暖全身而出现寒象,见畏寒肢冷等症。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机体阳气不
足,阳不制阴,阴气相对偏亢的虚寒证。题中其他选项皆为导致实寒证的因素。
98.“至虚有盛候”是指
A.正气虚极
B.真实假虚
C.真虚假实(正确答案)
D.阳热亢盛
E.阴虚阳盛
答案解析:“至虚有盛候"即真虚假实证,是指病机的本质为“虚”,但表现
出某些“实〃的临床假象。
99.外感病汗出热退身凉者,表示
A.表邪入里
B,阳气衰少
C.汗出亡阳
D.真热假寒
E.邪去正安(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在外感病中,正邪相争,提示病变发展的转折点是战汉,即先全
身恶寒,战栗,接着大汗出。若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是邪去王复之佳兆,主疾病
向愈;若汗出而身热不减,仍烦躁不安,脉来疾急,为邪盛正衰之危候,主病情恶
化。故选择Eo
100.阴阳偏盛形成的是
A.实证(正确答案)
B.里证
C.表证
D.寒证
E.热证
答案解析:阴或阳的偏盛,主要是指“邪气盛则实”的实证病机。
101.患者,女,25岁。口舌生疮,心烦失眠,小便黄赤,尿道灼热涩痛,口
渴,舌红无苔,脉数。其病位在
A.心、脾
B.心、胃
C.心、膀胱
D.心、小肠(正确答案)
E.心、肾
答案解析;L肺与大肠和表里,故大肠传导功能正常有利于肺气之肃降。
2.脾气的特点以升为顺,胃气的特点以降为和,此为脾胃最基本的关系。3.心经
有热则心烦失眠,舌为心之苗,故口舌生疮,心火上炎,灼伤津液则口渴,心与小
肠相表里,心火移热于小肠,则小便黄赤,尿道灼热涩痛。故病位在心与小肠。
102.患者,男,45岁。心烦不寐,眩晕耳鸣,健忘,腰酸梦遗,舌红少津,
脉细数。其病变所在脏腑是
A.心、脾
B.肺、肾
C.肺、肝
D.心、肾(正确答案)
E.肝、胃
答案解析;患者心烦不寐症状的出现,说明和心有关,腰膝酸软,头晕耳
鸣,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为肾阴虚之象°
103.患者,男性,72岁。素体气虚,复感外邪,恶寒较重,无发热,鼻塞流
涕,头痛无汗,肢体倦怠乏力,咳嗽咯痰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浮。诊断为气
虚感冒。据此判断气的功能减退主耍体现在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防御作用(正确答案)
D.固摄作用
E.气化作用
答案解析;气的防御作用气的防御作用是指气具有保卫人体抗御外邪的作
用。体现在两个方面:(1)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卫气)。(2)与邪相
争,驱邪外出。患者素体气虚,复感外邪,说明是气的防御作用出了问题。
104.患者久病湿疹,面垢多哆,大便滤泄,时发下痢脓血,小便浑浊不清,
湿疹浸淫流水,舌苔白厚腻,脉濡滑。病属湿邪为患。此证反映了湿邪的哪种性质
A.重着
B.黏腻
C.趋下
D.秽浊(正确答案)
E.类水
答案解析;“浊”,即秽浊不清,指湿邪为患,易呈现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
不清的现象。如湿浊在上则面垢、B多多;湿滞大肠,则大便滤泄、下痢脓血;湿浊
下注,则小便浑浊、妇女白带过多;湿邪浸淫肌肤,则可见湿疹浸淫流水等。
105.患者关节疼痛重着,四肢酸困沉重,头重如裹,其病因是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正确答案)
E.痰饮
答案解析:湿性重浊:“重”,即沉重、重着,指湿邪致病,出现以沉重感
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如头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等。
106.患者头痛以前额为甚,面红,牙痛,便干,舌红苔黄,脉弦。处方用药
加用白芷,除治疗效应外,其“引经报使”作用在
A.少阳经
B.太阳经
C.阳明经(正确答案)
D.少阴经
E.厥阴经
答案解析;前额疼痛为阳明经头痛。
107.患者久病,症见恶寒、发热、鼻塞、咳嗽、气喘、脏浮。其证属
A.肺气失宣(正确答案)
B.脾虚及肺
C.肺气虚弱
D.肺肾两虚
E.肾气不足
答案解析;症状见咳嗽、气喘,说明病位在肺,且和其他脏腑无关,故选A。
108.患者女,65岁。症见腹部冷痛,下利清谷,五更泄泻,水肿者。常为
A.脾胃两虚
B.脾胃同病
C.肝脾不和
D.脾肾俱病(正确答案)
E.肾、膀胱并病
答案解析:水谷失运而见腹胀,甚或下利清谷,为脾虚症状。肾主水液,五
更泄泻,水肿为肾阳虚症状。
109.患者久病,畏寒喜暖,形寒肢冷,面色白,蜷卧神疲,小便清长,下利
清谷,偶见小腿浮肿,按之凹陷如泥,舌淡,脉迟。其病机是
A.阳气亡失
B.阳盛格阴
C.阳损及阴
D.阳气偏衰(正确答案)
E.阳盛耗阴
答窠解析:阳虚则寒,可见畏寒喜暖,形寒股冷,面色白,舌淡脉迟等寒象;
亦可见蹬卧神疲,小便清长,下利清谷,脉微细等虚象。同时,由于阳虚气化无
力,阳不化阴,津液代谢障碍或减退,可形成水液贮留等水肿病证。
110.患者,男,40岁。素有高血压病史,现症见眩晕耳鸣,面红头胀,腰膝
酸软,失眠多梦,时有遗精或性欲亢进,舌红,脉沉弦细。其病机是
A.阴虚内热
B.阴损及阳
C.阴虚阳亢(正确答案)
D.阳损及阴
E.阴虚火旺
答案解析:患者现症见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都是肾阴虚的症状,但时有遗精
或性欲亢进,舌红,脉沉弦细说明有阳亢的症状。
111.患者年高体衰,病屈虚寒,久已卧床不起。今日晨起突然面色泛红,烦
热不宁,语言增多,并觉口渴°舌淡,脉大而无根。其病机是
A.阴盛格阳(正确答案)
B.阳虚阴盛
C.阳损及阴
D.阳气亡失
E.阴阳离决
答案解析:体内阴寒过胜,阳气被拒于外,出现内真寒而外假热的症候。临
床常见某些寒证因阴寒过盛于内,反而外见浮热、口渴、手足躁动不安、脉洪大等
假热症状。但病人身虽热,却反而喜盖衣被;口虽渴而饮水不多,喜热饮或漱水而
不欲饮,手足躁动,但神态清楚;脉虽洪大,但按之无力。
112.患者,男,56岁。因情急恼怒而突发头痛且胀,继则昏厥仆倒,呕血,
不省人事,肢体强痉,舌红苔黄,脉弦。其病机是
A.气郁
B.气逆(正确答案)
C.气脱
D.气陷
E.气结
答案解析;患者因情急恼怒而突发头痛且胀,则肝气逆而上冲,犯于清窍,
则头痛、眩晕、耳鸣、目赤,甚则昏厥不知人。所属病机为气逆。
113.患者发病初起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咯吐白痰,舌苔白,脉浮紧。2日
后壮热而不恶寒,面赤口渴,浸赤便干,舌红而干,脉数。其证候是
A.真热假寒
B.表热里寒
C.表寒里热
D.由寒转热(正确答案)
E.真寒假热
答案解析;患者发病初起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咯吐白痰,舌苔白,脉浮
紧。说明是表寒证。2日后壮热而不恶寒,而赤口渴,演赤便干,舌红而干,脉数
为热证。其证候是由寒转热。
114.患者高热,心烦,胸腹扪之灼手,四肢厥冷,舌红苔黄,脉沉伏。其病
机是
A.阳虚阴盛
B.阳盛伤阴
C.阴盛伤阳
D.阳盛格阴(正确答案)
E.由阳转阴
答案解析:病的本质属热,因邪热内盛,深藏于里,阳气被逼,郁闭于内,
不能外透,格阴于外。表现为四肢厥冷,脉象沉伏或服寒药不纳等假寒症状。但病
人具有心胸烦热,腹部扪之灼热,身大寒而不欲近衣(不恶寒反恶热)等反映热盛
本质的症候。其实质为真热假寒。病机为阳盛格阴,指热极似寒的一种反常表现。
115.患者皖腹隐痛,反复发作5年,饥不欲食,口燥咽干,时而干呕,大便
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证属
A.食滞胃院证
B.胃热证
C.胃阴虚证(正确答案)
D.肝胃不和证
E.肝气犯脾证
答案解析:口燥咽干,时而干呕,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均为胃阴虚
症状。病机多由胃病久延不愈导致。
116.患者有耳聋,胸胁痛,喷肿喉痹,汗出,目锐眦痛,颊痛,耳后、肩、
嚅、肘、臂外皆痛,小指次指不用。属于
A.手太阳小肠经病证
B.手少阳三焦经病证(正楠答案)
C.手阳明大肠经病证
D.手少阴心经病证
E.足少阳胆经病证
答案解析:可治疗侧头、耳、目、咽喉、胸胁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
他病证的经络为手少阳三焦经V
117.男性患者,结婚3年不育,腰酸痛,眩晕耳鸣,足痿无力,脱发,舌淡
苔薄白,尺脉虚弱。证为
A.肾气虚
B,肾精虚(正确答案)
C.肾阴虚
D.肾阳虚
E.肝肾阴虚
答案解析:人生殖机能减退,早衰,耳鸣,发脱,牙齿松动,健忘等为肾精
虚的常见症证候。指肾精空虚,不能充养脑髓的病症。肾精能调节脏腑之精,供其
活动需要;能生髓、养骨、补脑、并参与血液的生成,提高机体的抗体能力。
118.某者男,19岁。近来腰酸梦遗,虚烦不眠,心悸健忘,耳鸣,潮热盗
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可以诊为
A.肾阴不足
B.心血亏虚
C.肝肾阴虚
D.心肾不交(正确答案)
E.心阳浮越
答案解析:以心悸失眠、腰膝酸软、遗精,潮热盗汗等症状为辨证要点。
119.某女患者,面色不华,倦怠乏力,纳少,食后腹胀,月经先期,量多色
淡,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证属
A.脾气虚
B.脾阴虚
C.脾气下陷
D.脾不统血(正确答案)
E.脾阳虚
答案解析;患者,面色不华,月经先期,量多色淡,为血虚症状。脾气虚
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治宜补脾摄
血。
120,某患者,女,50岁。症见面色暗滞,心悸气短,自汗乏力,咳喘,胸闷
发憋,舌有瘀斑,脉细弱。辨证为
A.肺肾气虚
B,心肾阳虚
C.心肺气虚血瘀(正确答案)
D.心血瘀阻
E.脾肺气虚
答案解析:心悸气短为心得症状,自汗乏力,咳喘,胸闷发憋为肺的症状,
舌有瘀斑为血瘀症状。故答案选C。
121.“生痰之源”指的是
A.肝
B.心
C.脾(正确答案)
D.肺
E.肾
答案解析;肺者,气之本、肝者,罢极之本、肾者,主蛰:封藏之本、胃为
后天之本、心为生之本。
122.“罢极之本”指的是
A.肝(正确答案)
B.心
C.脾
D.肺
E.肾
答案解析:肺者,气之本、肝者,罢极之本、肾者,主蛰,封藏之本、胃为
后天之本、心为生之本。
123.阴中之至阴的脏是
A.心
B.肝
C.脾(正确答案)
D.肺
E.肾
答案解析;《素问•金匮真言论》:背为阳,腹为阴,肝、脾、肾三脏在腹
属阴,其中肾为阴中之阴,肝为阴中之阳,脾为阴中之至阴。背为阳,心为阳中之
阳,肺为阳中之阴。
124.属阳中之阳的脏是
A.心(正确答案)
B.肝
C.脾
D.肺
E.肾
答案解析:《素问•金匮真言论》:背为阳,腹为阴,肝、脾、肾三脏在腹
属阴,其中肾为阴中之阴,肝为阴中之阳,脾为阴中之至阴。背为阳,心为阳中之
阳,肺为阳中之阴。
125.从“虚里”处的搏动状况,可诊察何种气的盛衰
A.营气
B.卫气
C.宗气(正确答案)
D.肺气
E.中气
答案解析;宗气的主耍功能是;①走息道以司呼吸。凡言语、声音、呼吸的
强弱,均与宗气的强弱有关。宗气还可使呼吸之气下注气街(丹田)。“气功”的
调节呼吸,就是运用这个原理C②贯通心脉,推动和调节心脏的搏动。凡气血的运
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多与宗气有关。“虚里”位于左乳下,是古人诊察宗
气盛衰的部位。所以,在临床上常常以“虚里”处的搏动状况和脉象来测知宗气的
盛衰。
126.具有行气血作用的气是
A.营气
B.卫气
C.宗气(正确答案)
D.肺气
E.中气
答案解析:宗气的主要功能是:①走息道以司呼吸。凡言语、声音、呼吸的
强弱,均与宗气的强弱有关。宗气还可使呼吸之气下注气街(丹田)。“气功”的
调节呼吸,就是运用这个原理C②贯通心脉,推动和调节心脏的搏动。凡气血的运
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多与宗气有关。“虚里”位于左乳下,是古人诊察宗
气盛衰的部位。所以,在临床上常常以“虚里”处的搏动状况和脉象来测知宗气的
盛衰。
127.与血液运行关系最密切的脏是
A.心(正确答案)
B.肺
C.脾
D.肝
E.肾
答案解析;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全身的血液都在脉中运行,
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的作用。肾主水,是指肾能主持全身
的水液代谢,对水的输入和排泄起调节作用,调节水分的适量排除及水液的升降,
即肾在调节体内水液平衡方面起着极为重耍的作用。
128.对津液代谢起主宰作用的脏是
A.心
B.肺
C.脾
D.肝
E.肾(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心主血脉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全身的血液都在脉中运行,
依赖于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发挥其濡养的作用。肾主水,是指肾能主持全身
的水液代谢,对水的输入和排泄起调节作用,调节水分的适量排除及水液的升降,
即肾在调节体内水液平衡方面起着极为重耍的作用。
129.与气的生成关系最密切的是
A.心、肺
B.心、肝
C.肺、脾(正确答案)
D,肺、肝
E.肺、肾
答案解析:肺主呼吸,纳摄自然界清气,维持人体气体交换;脾主运化,将
水谷精微输布全身。水谷之气与清气共同构成宗气,张锡纯称之为“胸中大气”。
而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需通过肺气宣降输布全身;肺所需的营养物质,又依赖脾
的运化作用以生成。脾与肺功能正常并相互协调,宗气才能不断地生成,以“走息
道行呼吸,贯心脉行气血”,营养脏腑官窍与四肢百骸。
130.与呼吸运动关系最密切的是
A.心、肺
B.心、肝
C.肺、脾(正确答案)
D.肺、肝
E.肺、肾
答案解析;肺主呼吸,纳摄自然界清气,维持人体气体交爽;脾主运化,将水
谷精微输布全身。水谷之气与清气共同构成宗气,张锡纯称之为“胸中大气”0而
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需通过肺气宣降输布全身;肺所需的营养物质,又依赖脾的
运化作用以生成。脾与肺功能正常并相互协调,宗气才能不断地生成,以“走息道
行呼吸,贯心脉行气血”,营养脏腑官窍与四肢百骸。
131.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是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正确答案)
E,虚实交替,泻而不藏
答案解析:《黄帝内经》中说: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
132.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是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正确答案)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E.虚实交替,泻而不藏
答案解析:《黄帝内经》中说: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
133.“六气”是指
A.六种时令疫邪
B.六种致病因素
C.六种病理产物
D.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
E.六种自然界的气候变化(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的情况下,称为“六气”。是
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所谓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
的统称6
134.“六淫”是指
A.六种时令疫邪
B.六种致病因素
C.六种病理产物
D.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正确答案)
E.六种自然界的气候变化
答案解析: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的情况下,称为“六气”。是
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所谓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
的统称。
135.元气的分布是
A.上荣于目,达于周身
B.上出息道,下走气街
C.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D.通于三焦,流行全身(正确答案)
E.与血同行,环周不休
答案解析:宗气,上出息道,下走气街。卫气,熏于肓膜,散于胸腹。元
气;通于三焦,流行全身。营气;与血同行,环周不休。
136.卫气的分布是
A.上荣于目,达于周身
上出息道,下走气街
C.熏于肓膜,散于胸腹(正确答案)
D.通于三焦,流行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大学体育3》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陕西省宝鸡一中学2025届初三毕业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开发框架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嵌入式系统及安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模电 第23讲 正弦波振荡电路学习资料
- 山东青岛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三模拟物理试题含解析
-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西南版画拓展之多媒体版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佣金结算协议书
- 二零二五版离婚诉讼起诉
- 二零二五版办公用品购买合同书
- 2024年云南省烟草专卖局毕业生招聘考试真题
- 电动汽车安全驾驶培训
- 短视频平台对独立音乐人的影响研究-全面剖析
- 2024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直属事业单位招聘真题
- 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操作培训课件3
- 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解读(完整版)
- 水磨钻专项方水磨钻专项方案
- 2024重庆三峰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1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吉林银行总行招聘笔试真题
- 供应链管理师考试的终极试题及答案
- 2025安徽中医药大学辅导员考试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