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 说明文阅读【考点清单】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_第1页
专题07 说明文阅读【考点清单】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_第2页
专题07 说明文阅读【考点清单】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_第3页
专题07 说明文阅读【考点清单】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_第4页
专题07 说明文阅读【考点清单】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点大串讲(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上说明文阅读复习知识清单一、文体知识1、说明文的分类:根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和事理说明文,如《大自然的语言》;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分为平实说明文,如《地球是圆的吗》和生动说明文,如《看云识天气》。2、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特征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3、说明顺序:有条有理地说明,才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清楚。①时间顺序: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②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安排说明顺序,如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由远及近等。③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等等。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下面几种情况:a.从整体到局部;b.从原因到结果;c.从特点到用途;d.从主要到次要;e.从概括到具体;f.从现象到本质。4、说明方法。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引用等。采用什么说明方法是由说明目的和说明内容决定的。5、说明文的结构:常用的有并列式、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6、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准确性、严密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在此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7、常见说明方法作用分析答题格式:①举例子:使说明具体、有说服力、通俗易懂。格式:举出了……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②列数字:从数量上具体准确地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格式:列举了“……”等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③作比较: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或事理。格式:把……与……作比较,突出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④打比方:生动形象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格式: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⑤分类别:使说明有条理性(条理清楚)。格式:把……分作……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⑥作诠释:使说明通俗易懂。格式:对……进行了解释,通俗易懂地说明了(事理)的……特点。⑦摹状貌: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格式:运用“……”等词语,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⑧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⑨列图表:使说明直观简明(一目了然)。⑩引用:有说服力。格式:引用了“……”,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二、《中国石拱桥》(一)说明对象及特征1、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2、历史悠久:(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2)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今天已经一千四百多年了。(3)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3、形式优美(1)(赵州桥)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2)(卢沟桥)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它地处入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4、结构坚固(1)赵州桥……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今天已经一千四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2)卢沟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二)说明顺序1、层次概括第一部分(第1—2段):石拱桥的特点:形式优美,历史悠久,结构坚固,第二部分(第3——9段):举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第3段):中国石拱桥的一般特点(第4段):赵州桥的位置和修建年月(第5段):赵州桥的结构特点(第6段):卢沟桥的位置和修建年月(第7段):卢沟桥的艺术价值(第8段):卢沟桥的历史纪念意义(第9段):中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第三部分(第10段):中国石拱桥现如今的发展。2、说明顺序(1)按照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世界石拱桥的一般特点(概括)→我国石拱桥的特点(概括)→赵州桥的特点(具体)、卢沟桥的特点(具体)。(2)在说明桥梁结构时,又是由整体到局部为序,三座桥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序。整体到局部:“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整体);“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大拱由28个拱圈拼成……”(局部)。由先到后:“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长虹大桥”(逻辑顺序)。(3)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先说明中国石拱桥取得的巨大成就,然后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4)由主到次说明赵州桥的结构时,由大拱到小拱,再到拱圈;说明中国石拱桥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时,三方面原因也是由主到次的。3、说明思路先由石拱桥的特点引出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然后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历史悠久,结构坚固的特点,接着分析了中国石拱桥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最后介绍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新发展。(三)说明方法1、举例子(1)旅人桥: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2)赵州桥: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历史悠久,结构坚固;(3)卢沟桥: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历史悠久,结构坚固;(4)江东桥: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5)长虹大桥:中国石拱桥现如今的发展。赵州桥和卢沟桥虽然都是石拱桥,但前者是独拱桥的代表,后者是联拱桥的代表。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作者这样举例既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又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形式多样。另外,对赵州桥侧重介绍其设计科学,结构坚固;而对卢沟桥侧重介绍其形式优美,闻名中外。作者是选取不同形式的典型代表,从不同的方面清楚而具体地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起到互相对照、互相补充的作用。2、列数字(1)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今天已经一千四百多年了。(2)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3)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4)1961年,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5)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最大的一孔,长达150米。3、打比方: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4、引用: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5、作比较: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两座桥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6、摹状貌: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四)说明语言语言准确,说明严谨1、“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修建于公元605元年“左右”;“几乎”与河面平行。上面一些“概数”的运用,虽是“约略”之意,列数字起了准确说明的作用,体现了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2、修饰语的准确:“其中最著名的当首推河北省的赵州桥”;“赵州桥”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桥”。3、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用语很讲究分寸。想一想,如果把下边句子中粗体的词语去掉,表达的意思有什么变化?(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在程度上加以限定,更符合实际情况,使说明文语言更准确。(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有记载的”增加可靠性,真实性,使说明文语言更准确。(3)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几乎”强调石拱桥分布很广,但并不是到处都有,使说明文语言更准确。(4)(赵州桥)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了。“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表明这种情况就是在文中所指的时间节点上成立。“可算”是一种推测,是从程度上限定。这样才更符合实际情况,使说明文语言更准确。(5)“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句中“形式优美”与“结构坚固”能否互换?“不但”“而且”能否删去?句中“形式优美”与“结构坚固”是递进关系,关联词语“不但”“而且”不可以删去,因为删去,就失去了原来的递进关系。先后次序也不可以颠倒,“形式优美”是外部式样,“结构坚固”是内部结构,按人的认知规律,是由外到里。若是颠倒就不科学。(五)主题思想本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概述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三、《苏州园林》(一)说明对象及特征1、说明对象:苏州园林2、总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完美的图画”具体体现为四个“讲究”和一个“一切”:“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设计。3、一个词:富于图画美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又是入画的一景。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二)说明顺序1、层次概括第一部分⑴:总领全文:揭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让大家用艺术的眼光去鉴赏苏州园林,并突出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地位。“标本”一词确切地说出了苏州园林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地位和影响。第二部分(2—9):抓住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共同特征,分别从各个角度介绍说明。①第一层⑵:概括苏州园林的共同点:图画美。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即园林是“处处入画”。这是贯穿全文的中心,“图画”成为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完美的图画”具体体现为四个“讲究”和一个“一切”:“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设计。这也是下文说明的总纲和顺序。②第二层(3—6):从四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在景物的布局、配合上是如何体现图画美的。第3自然段介绍布局时,用苏州园林的建筑布局与古代宫殿和住房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建筑特点。第4段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第5段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介绍花草树木时与外国式的花园作比较,写出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点。第6段主要用解说方法,突出了巧妙的设计和安排,能给游人以画意实感。③第三层(7—9):从小处、细部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的图画美。第7自然段,为了说明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第一句既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又是本层次的总说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然后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加以说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这样就使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了,人们容易领悟和理解。第8自然段说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第9自然段说明苏州园林的彩绘“自出心裁”。并与北京园林作比较,突出苏州园林色调能给人以安静闲适的感觉这一图画美的特点。总而言之,这一层是紧紧围绕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第三部分⑽:结尾。这一段交代说明,是不可忽视的结语。它总结了全文,再次激起了读者急于一游苏州园林的强烈欲望;也使行文缜密,引人回味。2、说明顺序逻辑顺序由总到分,由主到次,从概括到具体。先从整体上说明苏州园林处处如画,后从各部分介绍如何处处如画;先概括写“四个讲究”,后具体介绍这“四个讲究”;先说这“四个讲究”是从大处着眼的,然后说角落、门窗、色彩是从细节说明的。3、说明思路课文先总说苏州园林的地位、价值以及总特点,然后抓住苏州园林图画美的共同特征,分别从各个角度介绍说明,最后含蓄点明苏州园林还有不少其他特点。(三)说明方法⒈作比较:①在介绍布局的时候,将苏州园林内亭台轩榭的布局跟宫殿和住宅相比,突出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特点。②在介绍花草树木时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打比方、作比较、摹状貌连用,突出苏州园林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③在介绍建筑物的色彩时,又与北京的园林相比较,“与北京的园林的不同,极少使用彩绘。”突出苏州园林的色彩美。⒉举例子第2自然段,以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图画中”的例子(引用)真切有力地说明苏州园林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特点。第5自然段中,以几条园里的古藤为例,打比方、举例子生动形象地说明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引用、举例子作用:真切有力的说明池沼追求自然美。⒊摹状貌⑴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⑵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⑶花时不同的各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栽种树木着眼于画意。⒋分类别:池沼分两种:一种宽敞,一种成河道模样。把池沼分成两类,条理清晰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池沼布置的特点。5.打比方: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把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比作一幅好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的特点。(四)说明语言1、准确严密⑴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据说”是留有余地的说法,很有分寸。表明用语准确,严密。⑵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务必”“无论”“总是”表明设计者坚定的追求,起强调突出作用。表明用语准确,严密。⑶中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绝大部分”是从范围上作出限制。表明用语准确,严密。⑷苏州园林与北京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极少”则从数量上加以限制。表明用语准确,严密。⑸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大多”在范围上限制,概括一般现象,不排除个别池沼没有引用活水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6\*GB2⑹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标本”体现了苏州园林的重要地位,是各个园林的标准,典范。2、生动形象(1)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打比方)(2)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拟人、句式、摹状貌、打比方)(3)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动词、量词)(五)主题思想文章通过介绍苏州园林景色如画的特点,再现了它的美丽精巧,显示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杰出的艺术创造能力。四、《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说明对象及特征1、说明对象:人民英雄纪念碑2、特点:巍峨、雄伟、庄严。(1)巍峨:=1\*GB3①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打比方)=2\*GB3②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作比较、列数字)=3\*GB3③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列数字)=4\*GB3④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列数字)(2)雄伟、庄严:=1\*GB3①纪念碑是用17000余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它象征着……=2\*GB3②双层汉白玉栏杆……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雄伟。=3\*GB3③题字和碑文。=4\*GB3④装饰花纹、八个大花圈、碑顶。=5\*GB3⑤十块汉白玉的大浮雕。(二)说明顺序1、层次概括(1)瞻仰纪念碑时的心情和印象。(第1段)(2)瞻仰纪念碑的经过。(第2-10段)(3)瞻仰纪念碑后的感受。(第11段)2、说明顺序(1)瞻仰纪念碑的顺序:由远及近,由前到后=1\*GB3①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2\*GB3②我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3\*GB3③我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4\*GB3④从碑身东面起,按着历史顺序瞻仰。=5\*GB3⑤往南转到碑身的后面。=6\*GB3⑥最后来到碑身的正面。=7\*GB3⑦我走下台阶、离开纪念碑。(2)空间方位顺序:(由下而上介绍纪念碑)台阶——平台——(大小碑座)——碑身——东西两侧上部——碑顶第4段、由四周到中间,由前到后;“碑身四周”“碑的正面朝北”“碑身背面”第5段、先两边后中间;“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小碑座的四周”“碑顶”第7-10段、东南西北。“碑身东面”“往南转到碑身的后面”“碑身的西面”“碑身的正面”(3)本文作者采用了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由远到近)顺序为主,以纪念碑的方位(自下而上)顺序为辅,并在介绍浮雕时运用时间顺序(历史顺序)来组织材料的方法,向我们介绍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三)说明方法1、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打比方)2、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从地面到碑顶高达37.94米,有10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门还高4.24米。(作比较、列数字)3、60吨重、14.7米高的碑心石。(列数字)4、浮雕高2米,合在一起共长40.68米。(列数字)(四)说明语言既平实准确,又形象典雅。文章在说明纪念碑的大小、材料时,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语言平实准确。这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自古以来:强调了时间的久远,突出了纪念碑对我国的伟大历史意义。)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800-1000年之久。(交代了数据来源,并对时间进行限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在说明十幅浮雕的内容时,语言又生动形象。同时文中“落成”“瞻仰”等词,不仅使用准确,而且显得典雅。(五)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具体而全面的介绍,热情赞颂了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和他们英勇奋斗、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敬和深切怀念之情。五、《蝉》(一)说明对象及特征1、说明对象:蝉的习性2、特点:(1)喜欢阳光干燥的地方(2)纤弱但坚强(3)聪明能干(4)在地下蛰伏四五年,只能歌唱一个月(二)说明顺序1、层次概括(1)蝉的地穴①建造地穴过程:洞口情况→建造地穴→伺机出穴。②出穴成长变化:出穴→脱皮→飞离树枝。(2)蝉的卵①成虫产卵:产卵(地点、方式、数量)→天敌破坏。②幼虫入地:孵化→落地→挖穴隐藏。2、说明顺序(1)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依次说明了蝉“幼虫”“成虫”“卵”“幼虫”的生长变化过程。总体上按照时间顺序。(2)先写蝉的地穴,从蝉的幼虫写起①幼虫建筑地穴,比成虫产卵要生动、丰富、有趣得多,以此开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跟随作者去进一步探究蝉的世界的奥秘;②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③突出蝉“四年黑暗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一重要特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的活动)。(三)说明方法1、打比方:(第4段)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蝉比作“矿工”和“铁路工程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蝉的幼虫的聪明能干。2、作比较:(第4段)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蝉和“矿工”“铁路工程师”作比较,说明蝉做隧道时墙壁不易倒塌的原因,鲜明地突出了蝉的聪明能干。3、举例子: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窠外面总有一座土堆。这句话运用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将“蝉”的地穴与“金蜣”的地穴相比较,说明“蝉”的地穴周围一点土都没有的特点,使读者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4、列数字: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上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四)说明语言既准确又生动有趣,体现了文艺性说明文的语言特点。1、运用拟人手法,文中描写蝉所使用的词语几乎全部是描写人的词语。如“统治者”“储藏室”“工作方法”“聪明”“小心谨慎地溜”等,这种把蝉直接当人来写、来观察的人格化的手法,使蝉具有人的爱憎感情和思想行为,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很容易使读者从字里行间体会到作者对昆虫的热爱。2、选择精妙动词,为了更科学、准确地展示蝉高超的掘土技艺,作者准确地选取了一系列富有生命力的动词。如“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底下。如果气候看来很温暖,它就用爪击碎天花板,爬到地面上来”,其中的“溜”“击碎”等词生动传神地活现了蝉聪明、灵活的特点,也把作者对它的欣赏、喜爱表现得淋漓尽致。示例:(1)准确: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矿工用支柱支撑隧道,铁路工程师利用砖墙使地道坚固。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它身子里藏有一种极黏的液体,可以用来做灰泥。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是为了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简直”强调完全如此,夸赞蝉造地穴的技艺和矿工或者铁路工程师的高超程度差不多。“一样”通过比较,突出蝉和矿工或者铁路工程师聪明程度相同。“藏”,蝉身子里这种极黏的液体大有用处,但它轻易不用,只在关键的时候才用,这种武器藏而不露。“常常”说明蝉经常有意识地将地穴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不是偶尔的行为。蝉懂得精心选择建穴的有力地址,这些体现了批注所说的蝉的本领神奇。(2)生动:接着,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然后用一种几乎看不清的动作,尽力翻上来,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这个动作使尾端从壳中脱出,总的过程大概要半小时。运用拟人手法,选取准确的动词“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翻”“钩住”,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蝉蜕皮的动作,突出了蝉蜕皮过程的艰难,让读者易于理解,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五)主题思想1、本文两个部分主要介绍了蝉的地下穴道,以及幼蝉蜕皮的过程,描述了蝉产卵状况以及蝉孵化成幼虫时的生物习性,揭示了蝉在生命之初所可能遭遇的种种危险,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2、作者在文中寄寓的感情。(1)悲悯之情①“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蝉为了产卵做了那么多准确工作,现在人家来毁坏它的卵时,它却一无所知。②“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蝉是有能力轧碎蚋的,但是它却不能拯救它的家族。③“这是一个很好的昆虫家族”就像一个原先很好的孩子,后来变坏了或者被伤害了,我们会说“这原本是一个很好的孩子”,这话就带有惋惜悲悯之感。蝉这样一个很好的家庭,被蚋无缘无故取代了。这么一个精心营造的家族,一个又力量的家族,却被一个小小的蚋破坏了。(2)喜悦之情①“行日光浴,踢踢脚,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绳端摇摆着”这句话中,‘行、踢、试、摇摆“这些动作描写和”懒洋洋“的神态描写,蝉本没有什么”日光浴“”懒洋洋“之说,作者赋予了人的姿态,可见作者陶醉在对蝉的观察中,喜爱与喜悦之情自然显露。②“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的了”直接表露喜悦之情,这是一种观察之后的快乐、惊喜。(3)敬佩之感四年的黑暗,却只能换得在阳光下歌唱一个月,但即使如此,弱小的蝉依旧这么认真地活着。文中,作者用了很多“弱小”这个词或者类似意思的词,让我们感受到这只小昆虫的生存如此不易,但是它努力地挖洞,一次次地探寻天气的状况,勇敢地破蛹而出,在阳光下的日子里,它一天都没有辜负,每天都放声高歌,不浪费每一分一秒,这是真正让作者,也让读者十分敬佩的。我想,这只小小的动物,还教会了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生命。3、从本文细致的描写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科学精神?首先,他对世界充满好奇,并勇于探索;其次,他注重观察和实验,对蝉的生活习性进行了大量细致的追踪和研究,来理解蝉的生命特征和成长规律;最后,他尊重世间万物,对任何生命,哪怕小小的昆虫都以平常和尊重的态度来研究。六、《梦回繁华》(一)说明对象及特征1、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2、总特点:繁华。①人物繁多(不同阶层)商人、手工业者、市民、毛驴驮队、仆从、轿乘队伍、权贵、行旅、摩肩接踵的人。②景色繁盛(早春气息)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调节画面的色彩和疏密、早春的气息、新发的枝芽③商业繁华(店铺种类)茶坊酒肆、脚店肉铺、沉檀香料④场景繁杂(漕运拱桥)第三自然段,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飞虹、规模宏敞、结构精美、车水马龙、热闹非凡。⑤时代繁荣(社会背景)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文化生活十分活跃。⑥工作繁忙(无暇一顾)呼唤叫喊、握篙盘索、驱赶、长途跋涉、无暇一顾。(二)说明顺序1、层次概括(1)画卷创作背景(第1段)(2)画卷的作者及创作动机(第2段)(3)画卷的具体内容(第3、4段)(4)画卷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第5段)2、说明顺序(1)先概括,再具体(逻辑顺序):第3段先概括说明画卷的基本信息、主要内容以及给人的整体感觉,第4段依次具体说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