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24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4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24课《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零丁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两件大事,一片忠心。这两句诗,似可分开独立,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人很少,这里所讲情况正合史实。颔联接着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昰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文天祥、张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形象生动,而心情沉郁。这时文天祥自己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真像水上浮萍,无依无附,景象凄凉。颈联继续追述今昔不同的处境和心情,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天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文天祥兵败被俘,押送过此。前者为追忆,后者乃当前实况,两者均亲身经历。一身为战将,一为阶下囚。故作战将,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惶恐不安。而作为阶下囚,孤苦伶仃,只有一人。这里“风飘絮”、“雨打萍”、“惶恐滩”、“零丁洋”都是眼前景物,信手拈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而形象生动,流露出一腔悲愤和盈握血泪。尾联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开拓、豪放、洒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献身。作为九年级的学生,对理解诗作大意难度不太大,而品味诗歌语言就有了较大难度,所以我把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放在朗读、品读、诵唱这“三部曲”上,通过充分的读,来让学生自然而然的理解文意,感受主人公以死明志、忠君报国之情,并感受诗歌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对中华经典诗词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1、通过注释与工具书,读懂本诗的大意。(重点)2、通过关键字词的欣赏,把握诗歌情感表达的波动。(难点)3、通过关键语句的悟读,感受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诚挚的爱国情怀。(重点)教学方法课前预习吟诵法诵读品读法相结合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书籍和相关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南宋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前期受到金军的入侵,当时出现了一位民族英雄,那就是岳飞;后期又受到元军的侵略,又出现了一位民族英雄,他就是文天祥。今天,我们学习他的一首诗歌——《过零丁洋》。(板书课题以及作者)朗读诗歌(男女分别读和齐读相结合)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干戈(gāngē)寥(liáo)韵脚:双数诗行末尾押韵的字,星、萍、丁、青、经,押“ing”韵学生观看视频朗读《过零丁洋》疏通文意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重点词语注释】【1】遭逢:指遇到朝廷选拔。【2】起一经:因精通一种经书,通过科举考试得官。【3】干戈:指战争。【4】寥落:稀少。指宋朝抗元战事逐渐消歇。【5】四周星:四周年。【6】丹心:红心,比喻忠心。【7】汗青:指史册。古诗今译(分组交流)译文:艰苦的生活经历是从读书做官开始的,以薄弱的兵力与元军苦战了四年。大宋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一生时起时落,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今在零丁洋上慨叹孤苦零丁。自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死后留下这颗精忠报国的心光照史册。齐读诗文合作探究1、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首联回顾了作者一是读经书入仕途(状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战斗了四年两个经历。2、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这两件事给作者的感受?“辛苦”“寥落”。作者辛辛苦苦奋斗,却没有改变南宋王朝的命运。3、“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风飘絮”比喻国家命运惨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4、颔联两句有什么联系?抒发了什么情感?5、诗人在惶恐滩和零丁洋都经历了什么?6、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哪两层含义?妙在何处?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交流后展示: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这两句诗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现了民族气节。8、用“我从‘’中,读出了一个__的文天祥”的格式,说说你从诗歌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文天祥。提问后展示:我从“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中,读出了一个忠君爱国的文天祥。我从“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中,读出了一个身世坎坷的文天祥。我从“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中,读出了一个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文天祥。我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读出一个具有伟大精神和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的文天祥。主题思想诗人通过写自己的身世和国家的遭遇,表明了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拓展延伸你还知道哪些像“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类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2)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于谦(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4)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吉鸿昌课堂小结文天祥的死比泰山还重,其浩然正气必将流芳百世,感召后代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课堂检测按要求填空。(1)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零丁洋》中“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_________。汗青:指______。(古代用竹简书写,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水分,以便书写和防蛀,叫汗青)丹心:指_________。干戈:泛指________。(3)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用“舍生取义”来表现他的人生追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也体现了这种追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展示1、抽学生背诵2、上台展示默写观看王耀庆演唱的视频歌曲《过零丁洋》教师寄语文天祥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明知孤掌难鸣,但仍苦苦坚守,至死不渝,为我们树立起“爱国之典范”。新冠疫情肆虐中华大地之时,难以计数的无名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迎难而上,勇敢逆行,他们和文天祥一样,舍小家为大家,践行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同学们,爱国并不遥远,从现在起,爱家、爱校、爱学习,胸怀天下,志存高远,今天我们是芬芳桃李,明朝我们就是国家栋梁。让我们每个有志气的同学,把对祖国诚挚的热爱,倾注于紧张、充实的学习中去吧!作业布置课下规范默写《过零丁洋》板书设计过零丁洋叙事步入仕途,起兵抗元国家危难,命运艰辛形势险恶,境况危苦抒情——舍生取义,名垂青史忧国之痛、英勇无畏、视死如归《过零丁洋》课后反思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作为初中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不仅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用心去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去领会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古诗词是我们的文化瑰宝,近年来人们也逐渐重视传统文化,也注意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这节课我从诗词入手,交给学生朗读诗歌的方法创设情境分析诗歌传达的情感、表达手法,借助网络视频学唱诗词。诗歌的语言含蓄而优美,跟歌曲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古诗词不仅大多可以配乐吟唱,而且由于其独特的韵味,常被改编成广为传唱的歌曲。我也正是利用这个条件,让学生倾听王耀庆演唱的《过零丁洋》视频,这一环节极大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好多同学连着几天都在哼唱这首歌,甚至有的同学是不自觉的歌唱,如若不喜欢,怎会如此?当学生课下把《过零丁洋》唱出来的时候,那种独有的意境,不用做过多的分析,学生便领会到了。学生不仅学会了一首诗歌,还学会了诗歌借助意向表情达意的方法,还学会了吟唱下一篇诗歌。还应该进行一些课后的拓展延伸,积累运用。《过零丁洋》概述了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