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青东革命史(上)_第1页
第九章 青东革命史(上)_第2页
第九章 青东革命史(上)_第3页
第九章 青东革命史(上)_第4页
第九章 青东革命史(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九章青东革命史(上)(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6年<民国15年>北伐战争前后。凤溪地区就有中共党员来进行革命活动,1927年9月中共黄渡特别支部建立,领导观音堂<即凤溪>、黄渡地区广大贫苦农民,对封建地主豪绅,国民党反动进行了长期的斗争,为革命事业创下可歌可泣的业绩。抗战期间,顾复生、顾达珍等共产党人在青东地区领导抗日救亡运动,开创了青东抗日游击根据地,先后与敌、伪、顽开展斗争不下百次。1940年青东地区人民又遭受侵华日军青东大屠杀的空前浩劫。解放战争期间,革命转向同国民党顽固派和反动势力的斗争,开展了反“三征”武装活动,配合解放军迎接青浦的解放。陈云三下观音堂早在1926年北伐军从广州出发时,青浦西乡的小蒸和东乡的观音堂<凤溪>就组织了农民协会,北伐军到达上海后,农民协会进行宣传活动,惩罚劣绅金西林、钱步曾……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顾复生、顾达珍领导的观音堂地区农民运动也遭受挫折,革命趋于低潮。领导青浦农运的中共党员夏采曦同志被捕,后迫于农民和工人的斗争和党的营救才释放。1927年8月底,陈云同志(当时名廖陈云)由中共党员夏采曦陪同由小蒸到观音堂,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在东乡党员大会上,陈云指出了当前在农村开展武装暴动的重要性,分析了开展武装暴动的有利条件和斗争策略,会议决定:利用秋收季节坚决要求实行“二五”减租(原地租减去百分之二十五),决定重申“二五”减租本是国民党北伐时提出的口号,如果国民党自食其言,地主们不肯减租,我们就坚决抗租,开展武装斗争。在革命最低潮时的这次会议上,顾复生表示坚决跟党走,由陈云、夏采曦为介绍人,夏采曦同志代表党批准他为中共正式党员。会后充实了区农民协会,选出五个区执行委员是蒋秋华、康松山、程瑞臣、康顺卿,姜林甫,蒋秋华任主席,轰轰烈烈的开展了斗争。青浦县委派姜有方同志去观音堂和顾复生、顾达珍三人组成东乡秋收斗争领导小组,姜为组长,小组由夏采曦直接领导。地主分子千方百计进行破坏,农民协会也针锋相对决定了几条紧急措施,农民纠察队以鸟枪、刀叉、鸭舌头枪武装自己,厉兵勤马准备决战,国民党反动派和豪绅地主也阴谋策划对农民下手。此时已属初冬,陈云同志在紧急关头从北新泾步行到观音堂再次给农民鼓劲。地主对谢氏兄弟设计逼租。农协在火烧庙开大会揭发地主罪行,捉拿走狗王兆桂并痛打一顿。县政府派兵镇压,同时请松江驻军帮助,农民纠察队在裘家宅集中准备战斗,驻军怕闯大祸回城。后反动派改用软的一套,假言请观音堂士绅和工商界代表开会协商,乘机把参加会议的人作人质全部押回青浦,扬言都要枪毙,后只留下顾复生父亲和哥哥。为营救父亲、哥哥,顾复生大义凛然去青浦关进监牢。12中旬陈云同志闻讯顾复生等农协领导和骨干被捕,夏采曦、顾达珍、蒋秋华等被通缉,先后来到观音堂星夜走遍了火烧庙、蔡家巷、北张角、宜桥、蓬尘墩、古思浜等深切慰问并部署工作。1928年1月县委书记夏采曦带领东乡农民纠察队收缴黄渡水警队武装,又连夜赶往北张角,捕捉大地主张绿琴,不料张已逃跑,农民纠察队命张家交出田契烧掉,并烧掉张家后花园6间房屋,引起国民党反动政府的注目。顾复生两次被捕第一次发生在1927年11月间,前已详述,顾夏生入狱后,坐老虎凳、灌辣椒水、毒打至大小便失禁,但顾复生咬牙不说软话,后被判刑12年,由于党组织及父亲营救,1928年秋获释。1929年5月因地下交通站遭破坏,连累顾复生等又遭逮捕,并判刑一年,顾在狱中继续革命活动大闹监狱,加刑四个月,1930年10月期满释放,失去党组织关系后仍坚持革命斗争,直到1939年3月才恢复党的关系。当四·一二事变,蒋介介大肆杀害共产党员后,革命转入低潮,但顾复生同志入了党,这是顾极其可贵之处,1930年后与党失去联系,但坚持革命斗争,更是让人崇敬。第十章青东革命史(中)(抗日战争时期)东乡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建立观音堂地区农民素有反封建打土豪抗租抗息的革命传统,对共产党感情极深,对共产党员顾复生非常信任,因此“八一三”淞沪抗战开始后,顾复生在这里很快建立起青浦县第一个人民抗日自卫队——古(戈)思浜人民抗日自卫队。随后各地群起响应,青东各地抗日自卫队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1938年3月为联合青东各地的抗日武装力量,就以交朋友为名,邀请七宝、诸翟、黄渡、重固、方家窑等地的抗日武装力量的领导人,在蟠龙东边的程家祠堂开交朋友大会。大家一致赞同顾复生提出的“团结奋斗,加强合作,一致抗日,保家卫国”的主张。先后成立五、六、七、八四个区的抗日民主政府,选出了各区区长,还成立了青东各区联合办事处,顾复生被推举为办事处主任。并以区为单位,建立脱产的武装常备队,为青东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7月,中共上海特科派罗星元、陈来生、朱敏中来观音堂指导抗日游击队工作。冬,中共中央决定将上海特科领导的顾复生、杨纪良抗日游击队交给中共江办省委领导。不久省委派顾德欢到观音堂地区组建中共青浦工委并任书记,在党的领导下更大胆而勇猛地开展武装抗日斗争。1939年3月,经中共江办省委批准顾复生接受国民党第三战区淞沪游击纵队的委任,将各区脱产武装常备队改为淞沪游击纵队第三支队番号,顾复生任支队长,顾德欢兼任支队部政训处主任。部队有了“合法”的番号,有利于抗日武装队伍的发展壮大。第三支队共辖三个大队,八个中队,一个短枪班,一个供给处,约有500人、枪。第三支队的雄厚基础还在于除了有一定实力的脱产常备队外,还有一个较强大的不脱产后备队指挥部,拥有2000余名队员,1000余支长、短枪。于是一个以观音堂为中心的南至七宝,东到诸翟,北近沪宁铁路,西抵青浦县城的广大农村,在上海日寇眼皮底下形成了抗日武装游击根据地。青东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与苏南地区的苏常太抗日根据地紧密配合,并肩作战。1942年5月,中共青浦工委划归浙东区党委领导后又与浙东四明山地区游击根据地密切联系,因此青东抗日根据地是苏浙沪抗日武装斗争的连结点。东乡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业绩首先,在八年抗战中与日、伪、顽进行了上百次战斗,牵制了大量日军兵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1939年4月至7月,观音堂地区人民抗日自卫队和淞沪游击纵队第三支队,时时捕捉战机,接连向日寇发动了“四·八”观音堂战斗,葫芦湾战斗,黄瓜漕战斗和通波塘三丫叉伏击战。此后在“江杭”主力配合下发动了庄家泾伏击战,活动范围300多平方公里,使敌人不仅要在县城驻扎重兵,连观音堂及其周围的重固、白鹤、徐泾、陆家角等农村集镇也驻扎了鬼子兵。1940年4月日寇在青东地区大屠杀,然而这里的抗日游击活动此起彼伏,一直没有停止过。1943年3月起陆文杰等组建的锄奸小组,处决了一批汉奸,后来又袭击了香花桥郏店等伪警察所,一直战斗到日寇无条件投降。上海是日寇侵华战争中的重要补给基地,青浦又是有名的鱼米之乡,观音堂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起了遏阻日寇资源补给的作用。1938年,抗日战争一周年前夕,一夜之间火烧拆毁青沪公路11座桥梁,使敌交通中断,破坏了日寇向上海运送军米,也制约了其后勤物资的补给。党组织领导群众开展反军米斗争,一方面警告劝说伪乡、保长不得带领日伪军下乡收军米,同时发动群众坚壁清野,将稻谷大米埋藏起来,但戴迪仁、康化同等汉奸为日寇强收军粮。1944年8月重固汉奸蒋志成带鬼子到观音堂、蟠龙一带强抢军米,被黄友梅部得悉后打了个伏击战,当场将蒋击毙,截获大米100多石,部分现金和2000多石大米票。9月,日、伪军从重固出发到姚姆塘逼收军米,被王友生部获悉后组织伏击战,夺回军米三船,全部发还农民。部分在抗战中牺牲烈士生前工作和作品发展和巩固抗日统一战线不断打击顽固势力。前已提到青东抗日根据地的强大,不仅因为有脱产的武装部队,而且有一支不脱产的预备队,这就是党提出团结抗日统一战线的产物,得到了各个阶层的支持,才有了长短枪一千余支。把广大社会力量都团结起来,与地方人士搞好关系,例如诸翟、华漕一带有吴阿二,陆家角有茶馆陆老板,蟠龙有孙士康乡长,观音堂有马福根、王映楚(即黄养初),徐泾有唐小弟他们都是“两面派”争取他们倾向我们。许雷(连)生部队当时有淞沪游击纵队四支队的番号,凭借抗日为名,盘据在黄渡、纪王庙以及北张角一带。许本人是黄渡镇的一个流氓,部队有三四百人,编成了三个连和一个重机枪连,武器装备较强,有重机枪7挺,轻机枪10挺,步枪二三百支,成员大多是地痞、流氓、散兵游勇,纪律败坏,无恶不作,老百姓恨之入骨。青浦党组织和顾复生同志为了争取许抗日,化了很大的力量,开始许慑于三支队的强大,顾复生同志的威望,行动尚有所约束,但是最终和日伪开始勾搭,投敌意图极为明显。1939年江抗<江南抗日义勇军>在建立苏常太根据地后为扩大政治影响,向上海近郊挺进,7月18日江抗、嘉定外岗部队和顾复生的三支队发起战斗,生俘许部200来人,轻重机枪10多挺,步枪百余支,由于许不在部队,未能抓获,逃往上海,后被人枪杀于黄渡。忠义救国军殷丹天部队是第三战区特务头子戴笠的亲信。这个部队经过长期训练,全是美式武器装备,战斗力较强,戴笠交给的任务就是消灭淞沪支队。1945年陈伟达、朱亚民、曾平等同志率淞沪支队由浦东向青浦开进,在蟠龙东南柿子园与殷部发生遭遇战,曾平、康则焘同志先后牺牲,淞沪支队决定集中主力,跟踪侦察,把殷部包围在赵屯桥周泾村,终于把殷部全部歼灭当场击毙殷丹天,美式装备全部缴获,巩固了青东抗日根据地。部分在抗战中牺牲的烈士遗像“七大”代表顾炳章党的“七大”代表中有一位青浦代表顾炳章,中共江苏省委考虑到青浦县的抗日游击活动比较突出,特地分配给青浦县一个名额,经中共青浦县委会议推选顾炳章<即顾德熙,张凡>当选为“七大”代表。顾为香花桥上达桥人,当时任共青浦县工委委员,抗日后备队总指挥。顾于1939年11月于上海出发,先到新四军军部集中,再从泾县去延安,整整十三个月,于1940年12月到达,因“七大”延期召开,于是参加了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为开好“七大”做好了充分准备,1945年4月23日起参加了“七大”的召开。这是对青东抗日游击活动的肯定,是青浦县的光荣。青东大屠杀青东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存在,军事上打击了敌人的气焰,牵制了兵力,政治上鼓舞了人民斗志,经济上切断敌人补给,是日寇的肉中刺,眼中钉,所以日寇扶植的汪伪政府成立后第一个月内,就集中日伪。武装四千多人,企图消灭我青东抗日根据地。1940年初敌人确定七宝、诸翟、纪王庙以西,黄渡、白鹤以南,香花桥、重固以东,佘山、泗泾以北为大屠杀包围圈,重点又是以观音堂为中心,直径十华里范围内(在地图上画成红线圈)统一时间,长期驻剿,四面包围,步步为营,重点突破的拉网梳篦式战术,青东人民空前浩劫终于在四月发生。1940年4月14日至27日日寇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仅凤溪、徐泾、赵巷、重固、泗泾、九亭、佘山、诸翟等镇不完全调查,有名有姓的被害者803人,其中枪杀229人,刺刀刺死370人,烧死69人,打死53人,溺死12人,开水泡、绳索吊致死70人。仅凤溪、徐泾、赵巷三镇及松江的徐家宅、龚家塘两村370户不完全统计,烧毁房屋2526间,抢劫大量粮食、耕牛、猪、羊、鸡、鸭,许多村成为焦土,不少村庄成了“孤寡村”“无人村”。日寇惨无人道,例如日军在秦家浜,将朱其昌,朱阿六严刑拷打,他们的母亲送钱去赎儿子,被剥光衣服取笑作乐,最后用刺刀刺死,两个青年被割掉睪丸丧命。迮庵村的王辛如被日军在颈部用钉子钉在长凳上,再灌水,最后对准他的耳朵开枪惨死。嵩子庙看庙道士王湘涛,日、伪军硬说他是游击队,先后遭毒打,用烧红的火钳烙,再吊起来用火烧,被折磨而死。其妻是孕妇,日军对她的肚子连戳数刀而死,又将他两个女儿戳死,将七岁的儿子用刺刀插入口中,挑起来把头颅分成两瓣……在大屠杀中,游击队曾阻击敌人,掩护部队和群众转移,例如指导员张育新率十二个队员和敌人交火两小时完成掩护任务,但张育新和七位队员壮烈牺牲。聚龙桥北农民陈阿二,敌人拷问他顾复生在哪里,虽毛竹打得粉碎,但坚不吐实最后被杀。薛泽港村黄锦良把七中队指战员和枪支隐藏好,一年后把武器交给部队。七中队机枪手隐蔽在吴家木桥邵大娘家,敌人搜索时发现一条军用毛毯,大娘被严刑拷打昏死过去,敌人失望而去。大娘醒来后安慰何根生说“今天搜不出毯子,老百姓也要吃苦头,我们军民一家,你就吃住在我家”直到大屠杀结束,何根生奉命去常熟,才告别邵大娘。日军在青东大屠杀使青东人民和三支队受到很大的损失,青浦党的工作转入地下,除留部分干部坚持原地领导群众进行对敌斗争外,已公开的党政干部及三支队指战员都转移到苏常太地区。1940年10月淞沪纵队三支队改称淞沪游击纵队,也叫昆青支队,以后又改名淞沪支队。大部队虽已转移,但广大农村的抗日自卫武装、游击小组、除奸小组仍坚持与敌人斗争,1943年王友生奉命回青以一支手枪九根扁担冲进伪香花桥警察所,缴获全部枪支后发展为淞沪支队崂山部队,蟠龙附近黄友梅消灭陆棣匪部队发展为淞沪支队舟山部队,徐友基也建立起抗日武装以后成为淞沪支队的黄山部队……青浦人民没有屈服。1945年1月,中共中央华中局,为加强上海郊区的工作增派陈伟达、顾复生参加淞沪地委领导,2月顾复生被任命为淞沪地区行政专员。2月27日率先遣队42人到达观音堂地区。4月淞沪地委及淞沪支队移驻观音堂。4月6日淞沪支队主力500余人由浦东移至本县,在蟠龙柿子园,殷丹天部遭遇,政治处主任曾平、参谋康则涛牺牲,6月击毙殷丹天,全歼殷部。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青东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教育工作1937年日寇入侵,学校因战乱而全部停顿,地方人士为之操心,青东各区联合办事处成立后,社会秩序相对稳定,顾复生同志对教育也深切关怀,于是成立教育股开展工作。当时东至七宝吴家巷西到大盈江边,南起广富林、北抵吴淞江边的广大抗日游击区,基本上恢复到战前的入学人数,共有104个班级,为适应当时的形势单兵作战,如章堰小学有三个老师:张九方、王鉴平、李祖彝三人各办一个学校,都是校长,每校一个班级,上课都在章堰小学,有情况时各人带自己的班级(学校)疏散。教育股长许藻飞,总视导兼七区辅导员张瑞钟,六、八区辅导员分别是沈其荣、倪兆坤。1939年暑假还分区对小学教师进行培训,顾复生同志还看望和勉励大家。办事处给每位教师每月发工资二十元(当时三支队的指战员每人每月津贴是十元)。教育的宗旨是识字教育的基础上,唤起民众,提高抗战热忱,树立抗日必胜信心。课本采用商务印书馆的《语文·常识》教育股还自编抗日补充教材两种分别由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使用。课文目录如下:一、二年级1、我们的国家2、大家去当兵3、敬重士兵4、死里逃生5、救护伤兵6、决不留给敌人7、你为什么忙8、努力杀敌9、赵老太太10、一同起来三、四年级1、中日人才的比较2、中日物力的比较3、中日财力的比较4、中日朋友的比较5、自私6、强盗骗子、阴谋家——日本帝国主义7、民主总动员8、国家的主人9、民族抗战10、参加工作支援前线在高年级曾用过《西行漫记》中的“红小鬼”一章作课外阅读材料。在游击区早晚可听到学生的抗日歌声,各班级(学校)普遍成立少年先锋队,主要活动是放哨,学生轮流驻守要道,发现敌情,师生立即坚壁抗日课本、文件、图书、通讯(办事处的书刊)。也进行抗日宣传。有一次张瑞钟先生到蓬尘墩小学(今凤溪新联村)了解情况,小学生即上前盘问,直到学生满意为止,反映了他们的强烈责任心,为后备队当好助手。校外,在观音堂,由三支队政训处指定朱一同志负责组织儿童团,除朱一同志任团长外,观音堂的少年张祖池任副团长、团员有杨通桂(逸人)等一二十人,唱歌、贴标语,散发传单,查哨等开展抗日工作。1940年4月14日伪军进行青东大屠杀,师生星散,抗日教育逐告中断。附录新民晚报特刊——青东大屠杀第十一章青东革命史(下)(解放战争时间)反“三征”武装斗争抗战胜利后1945年9月青东地区的淞沪支队奉命北撤,阴历八月十五,我青东军民在浙东的大军途经重固时举行盛大慰问活动和欢送大会,由顾复生主持,上海市委负责人刘长胜前来送行。陆文杰留下重建武装,坚持斗争,后来为顾全大局,在我党让出的根据地不保留武装活动,因此华中局指示青东停止组建武装。1946年夏,蒋介石发动内战,10月淞沪工委根据上级指示恢复浦东和青东的武装斗争,并调沈小方到青东和原在青东的赵万年共同筹建武装。11月发生了李浦桥我地下党组织被破坏的事件,沈、赵等32名党员被捕或被害,筹建武装活动被迫中止,1947年5月再次重建武装。1947年5月后淞沪工委书记张凡根据上级指示去浙东四明山区,同时命陆文杰以青东为基地开展武装斗争,以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反“三征”(反对国民党征兵、征粮、征税)为主要目标,以武工队形式分散活动,广泛向群众宣传,揭露蒋介石发动内战的罪恶目的,支援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战,达到扰乱国民党反动统治秩序,声援上海工人、学生及各界的和平民主运动,自筹经费给养,并为上级提供地下活动经费,1947年9月淞沪工委决定向松江、吴江等地逐步发展,部队名为“江南人民反‘三征’总队”,原青东武工队为总队第一大队,由陆文杰任大队长,第一大队又分东区、路南、西区,北区等中队和直属中队,与敌人展开斗争。1、处决周顺裕此人为伪保长,向伪北干山警察分驻所密告,并配合逮捕共产党员梁鉴民致梁被杀害,侵吞我三支队抗日田亩捐款。2、缴获城北乡伪长手枪。3、镇压刘“队副”气恼刘“县长”,伪县长刘劲堂弟刘祝生为黄渡伪自卫队队副,在宜桥被抓后处决。4、智取章堰自卫队武器,计步枪16支,短枪2支。以后又在松江塘桥缴获自卫队步枪4支、短枪2支。5、袭击蟠龙自卫队。6、镇压日观和尚,此和尚原是军阀部队军官,因犯军法逃出当和尚,是有政治背景的恶霸和尚,他暗中注意了我地下党的活动,不除必有后患,便于11月下旬某夜处决了他。在一年多时间里进行了大小各种形式的战斗近20次,沉重打击了敌人。而后,中共上海局外县工委副书记林枫指示说:一年多来青浦地区武装斗争在政治上基本达到预期要求,只是付出的代价太大,解放战争已进入反攻,全国胜利在望,为了保存我们的有生力量,也不让青东人民陪着我们受累受苦,多方面情报获悉,敌人拟在青东进行第二次大搜捕,组织上决定停止青浦地区的武装活动。林枫同志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于是党和游击队即进入地下斗争。部分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遗像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李鹏(李雅伯)1946年起就读于上海市立新陆师范学校,虽学校当局十分反动,国民党、三青团势力十分猖狂,但他受家乡大革命、抗日战争的影响,积极要求进步,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并于1947年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1947年李鹏和进步学生杨通桂(即杨逸人,党的外围组织,沪江大学新民主义学生会成员)相约组织观音堂镇(即凤溪镇)旅外同学会,主要负责人为李杨二人,参加人员有赵有余、黄广谟、金仲初、李雅飞,康明丹、朱礽露姐弟等二、三十人,宗旨是“友谊团结和进步”。每逢寒、暑假就组织一二次聚会,开学后每学期出版1—3次通讯,一直坚持到本地解放,达到了宗旨所述的目标,影响较大。1948年下半年,李鹏在校遭受迫害而到观音堂镇中小学代课,之前李曾介绍上海师专毕业的进步学生肖学法到镇中心小学任教,肖又介绍进步学生朱振兴、唐步云来校任教。于是在李的领导下,在康莲初校长的支持下,镇中心小学成了上海进步学生避风港和又一革命前沿阵地,成了观音堂镇革命活动中心。向师生宣传中共1949年元旦文告和和谈十条,新华社重要新闻,学唱革命歌曲,跳秧歌舞,南京刚解放,在镇中心小学已响起了“我们的队伍来了……”的歌声,革命活动转向公开迎接解放。1949年初的上海各校已停课遣散,上海师专地下党员丁西奎、郭梅堂由李鹏带到观音堂暂住后由李找到游击队,三人去游击队拜访,并协助工作开展各项活动,如收听并印刷张贴新华社广播;由李主编的《战士读本》游击战士人手一册,以及开展歌咏活动等。1949年5月本地解放后,受本地党负责人钟秀之请,李、丁、郭三人协助开展各项活动,主要是宣传组织工作,直到六月份才回上海听候组织安排工作。第十二章杰出人物青东地区历史上出现过许多杰出人物,即于篇幅,只能介绍顾复生、夏采曦、马家俊等十余位,其他只能割爱。顾复生(1900—1995年)顾复生,凤溪镇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小学毕业后,母亲遭鼠疫传染而逝,因经济困难而缀学,到上海十六铺一家百货批发商行当学徒,满师后,学习跑街业务。他在少年时期就忧国忧民,追求真理。1919年加入了“爱国十人团”参加罢工罢市,1926年秋参加国民党左派组织,担任区党部常委,积极开展农民运动,曾组织数千群众参加反贿选,反贪污的游行。“四·一二”后他在陈云、夏采曦领导下坚持青东地区农民运动,担任农民运动三人领导小组成员。1927年8月经陈云、夏采曦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参与组织了陈云领导的青浦农民秋收暴动。1927年至1930年期间,先后两次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在狱中坚持斗争,矢志不移,表现了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1930年底,顾复生出狱后,就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发动和组织群众,驱赶封建反动商会,解除反动商团武装,组织农民自卫团,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顾复生组建了抗日自卫总队,创建了青东抗日根据地,在严酷的斗争环境中,坚持青浦地区的敌后游击战。他的斗争事迹广为流传,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日热情。他和党组织取得联系后,毅然决定地把数千人枪交给了党,为壮大革命队伍作出了重要贡献。1939年2月起,顾复生历任淞沪游击纵队第三支队支队长,无锡党政军委员会书记,新四军六师敌工委员会书记,通海工委书记,苏中抗联政治部主任,苏中军政委员会委员,淞沪行政专员等职。他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动群众,坚决执行中央的战略方针,为创建和壮大苏南,苏中抗日根据地,扩大人民武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此期间,他积极配合新四军东进,参与指挥了袭击虹桥机场战斗,在苏中反“清乡”斗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解放战争时期,顾复生历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后方办事处主任兼政委。先后参加了孟良崮和豫东等战役,为华东野战军的后勤保障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解放后在1949—1952年期间,历任松江地区行政公署专员。苏南行政公署委员会委员,苏南行政公署政法办公室主任等职。顾复生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广泛发动群众,恢复和发展城乡经济,开展肃特、剿匪、反霸和土地改革运动,为巩固政权、安定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1952年江苏建省后,历任省农林厅党组书记,第一副厅长,省农科院院长,党组书记,兼省农办副主任、省科委副主任等职。在他做农业领导工作期间,正确贯彻党的农业方针,在全省大面积推广粮棉新品种,总结推广粮棉高产经验,建立全省农业技术推广站及病虫测报网。在他的精心组织领导下,全省耕作栽培制度进行了“旱改水”、“沤改旱”等重大改革,成为江苏省农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在担任省农科院院长期间,他热心党的科学事业,正确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尊重知识,爱护人才,保护了一大批科学家,他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反对浮夸风,对“左”的做法进行了抵制。1963年起他领导和积极推动江苏省农业区划研究,为因地制宜规划和指导农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带动了全国和全省,区农业区划工作的开展。他领导建立了太湖和淮北地区农业高产“样板”,以点带面,示范推广综合性的高产稳产技术,促进了整个地区的农业增产。他还领导了陈永康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组织多学科协作,把劳模的的优良传统经验上升到理论,对太湖、里下河等水稻的精耕细作水平和水稻增产,起到了重大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十年浩劫中,顾复生遭受林彪“四人帮”一伙的残酷迫害,他始终坚持党性原则,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粉碎“四人帮”后,顾复生恢复了工作,担任省政府顾问,省政协副主席。他衷心拥护,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积极支持,关心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工作,为江苏经济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他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统战政策,与党外人士广交朋友,亲密合作,广泛团结各阶层爱国民主人士。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虽然重病缠身,他仍然十分关心省内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关心党风和廉政建设。1987年双目失明,两耳失聪,长期患病,医治无效,于1995年2月20日20时15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5岁。骨灰移葬在青浦东乡烈士陵园。夏采曦(1906年—1936年)夏采曦,学名夏清祺,嘉定黄渡人,其家和青东仅一河之隔,受青东影响很大,革命初期主要在青东工作,是“半个青东人”,中共党员。1919年进上海民立中学读书,毕业考试时,中文、英文、数理化成绩均居全校第一。1923年投考南洋公学时,名列榜首,被录取在电机系学习。他学习成绩优异,思想进步,积极从事学生运动,被选为南洋公学学生会主席,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作为上海学生代表,出席在广州召开的全国学生代表大会,返沪后为校长凌鸿勋开除学籍,此后即在上海和黄渡等地区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2月,北伐军到达上海,党派夏采曦回黄渡开展工作,夏在黄渡时与观音堂(今凤溪)的顾达珍、顾复生等密切交往,有时也去观音堂参加农民协会会议,宣传革命道理。夏采曦虽是知识分子,但生活朴实节俭,住农民家睡稻草铺,态度和蔼平易近人,尊老爱幼,与农民亲如家人,群众都尊他们夏先生。1927年3月后去青浦任国民党县党部常务委员,实际上他去青浦是开展(共产)党的工作,经过他的努力,青浦县总工会、县学生会、县妇女会、县教育协会等群众团体在短期内纷纷建立起来,把革命的群众运动迅速推向高潮,在群众中威信很高,连一向自命不凡的当时青浦初级中学的老年教师也称夏为“少年英雄,年轻有为,栋梁之材”。“四·一二”事变后被捕入狱,东乡农民进城和城廂职工罢工示威加上上海党组织的营救,国民党县政府被迫释放夏采曦。“八·七”会议后,和陈云同志一志积极筹划秋收起义工作,一起多次到青浦东乡和西乡,细致、耐心、艰苦地工作,由抗租发展到秋收暴动,和陈云一起介绍顾复生同志入党,顾复生同志被捕后,东乡的秋收起义由夏采曦同志亲自领导。1927年12月到1928年5月接替陈云同志任中共青浦县委第二任书记。1928年11月任扬州特委书记,1929年与赵英同志在上海结婚。1929年7月任南京市委书记,1930年10月初任江南(江苏·安徽·上海·浙江)省委宣传部长。“九·一八”事变后,与陈云在上海机关工作,任中央特科第三科科长,与叛变分子作斗争,同时还担任上海市法南区(法租界、南市区)书记,并偕赵英同志去南京营救苏联国际友人牛兰夫妇未果。1933年7月和陈云同志一起到江西中央苏区工作任红军大学教授,还曾协助红军总后勤部,成功改装了制造枪弹的小型机器。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参加长征。行至川贵交界处的江门以东一带,奉令与余泽鸿等,坚持江东地区以牵制敌人兵力,后组织决定撤离,改扮行商于四川宿店时已身无分文,只能忍住剧痛撬去口中的金牙,后函告家中,大姐二姐和胞弟清祥资助而于1935年7月回到上海,又扁桃腺发得极凶连稀粥也难以下咽,住善钟路(今常熟路)一家皮鞋店楼上,房租、医药和生活费用由大姐筹划。1935年九、十月间,由党派往苏联莫斯科劳动大学学习。1936年,苏联肃反扩大化,由于王明、康生的诬陷,不幸被捕,第一次被捕由陈云、李维汉同志具保释放(陈云同志当时也在劳动大学学习,宿舍相邻,夏经常帮助陈云同志学习英文)。第二次被捕后音信全无,失踪牺牲,年仅30岁,英年早逝。采曦同志生活一贯简朴,献身革命以来,不避艰难,不怕牺牲,历经艰险,百折不挠,勇往直前。马家骏(1892—1970年)马家骏,字健行,凤溪镇叙南村瓜子浜人。1914年(民国3年)上海吴淞商船学校第二届毕业生。1917年开始进上海英商太古轮船公司武昌轮工作,任代理二副。在职三年期间,受尽了外国人的欺凌,他被无理解雇后,先后在哈尔滨戊通轮船公司、上海肇兴轮船公司工作,任海轮二副和大副多年。当时帝国主义用尽方法霸占中国航海权,排挤我国海员,船上高级船员的任用、升调亦受帝国主义控制。当马家骏进上海招商局时,招商局的海轮船长都由外国人充任,航海界人士一致发出由上中国自己任船长的正义呼声和强烈要求。1928年7月马家骏以第一个中国人出任招商局图南轮船长,结束了海洋轮上无中国船长的历史,并被评为甲级船长。1929年招商局又派他代外国船长,接任新昌轮船长,行驶南洋线。1930年1月新昌轮由汕头港出发,船驶到鱼山列岛海面时遇暴风雨和恶浪,他带领全体船员奋战7昼夜脱险抵沪。1933年后调到新铭轮任船长。行驶北洋线。这年秋,新铭轮从威海卫返沪途中又遇台风,被卷入台风中心,经24小时奋力搏斗,才驶出危险圈。安全驶回上海,从上事迹被写成《新铭轮历险记》一文广为传播,并被编入小学语文教科书。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挑起了“一二八”战争,战前,任新铭轮船长的马家骏去日本撤退中国侨民。船到日本一检查员挑衅地问马船长:“你喜欢日本吗?”马家骏用英语回答:“我喜欢日本的深川高山,但我更喜欢中国。”对方终于收敛了骄横的气焰。1934年后,马家骏被派任海亨轮船长,行驶于上海、汕头、香港、广州间,因为船长是中国人,初经香港时,不准在香港出售客票,几经交涉,海亨终于成为第一艘在香港可以出售客票的中国人当船长的中国轮船。“八一三”抗日战争暴发后的第二天,国民党反动派将被控停航在香港一年之久的四艘上海商用轮船卖给英商怡和洋行。交船那天,马家骏为祖国荣誉,领船驶经香港招商局时,拉响了三长声汽笛,以示愤慨。交船后他回到上海,留职停薪。当时很多与敌伪有关系的航业机构请他出来工作,他热爱祖国,宁愿过清苦的生活,坚持民族气节,断然拒绝一切聘请。抗战胜利后,马家骏重返上海招商局任总船长,并发起了“收回铜沙引水权”的斗争,发动中国船长组织引水公会,通过二年的奔走疾呼,终于从帝国主义者手夺回了铜沙引水权,结束了外国人领船任意出入我国港口的历史,公司的万吨级油轮永洪号由他引水出海开往伊朗,上海各报竟相报导此事。《新闻报》曾以“国人引水第一声,永洪轮昨放铜沙,马家骏船长首开记录”。为题作报导,《大公报》的标题是“永洪油轮开伊朗。由中国人引水驶出,恢复了丧失四十年的引水权”。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对马家骏百般的逼迫,要挟他驾船去台湾,他坚决拒绝,最后摆脱了特务的武装看守,避居陈干青船长家。上海解放后马家骏继续为祖国航海事业贡献力量,他先后被任命为上海海运局总船长,海监室副主任,船务部第二副经理,顾问室顾问,中央交通部海事委员会委员等职,并被聘为上海市第二、三、四届政协委员。“文化大革命”期间,马家骏备遭折磨与摧残,于1970年11月21日含冤去世,终年78年。1979年1月,上海海运局为其平反昭雪,恢复名誉。任仁发(1255——1327年)今旧青浦人。元代著名水利专家和画家。十八岁举乡贡,究心水利,曾缮補大都(北京)水闸,疏浚河道有功,黄河决口指挥抢救,晚年主持疏导吴淞江、大盈港,乌泥泾等河流开江置闸等,除擅长水利外爱好书画,尤善人物和马。徐恕(——1779年)白鹤蒋浦人,在浙江粮道任时,肖山县被水淹,亲自察勘发放赈济粮,使贫苦百姓得以存活。在浙江按察使任内,钱塘发生蝗灾,教民夫灭蝗,奖给钱米,蝗虫全灭。山东布政使署失火,冒火入署取印灼伤而死,乾隆三十九年独立修缮青浦万寿塔。何其伟(1774—1837年)先住北竿山,晚年移居重固,为累世名医,林则徐禁烟,何为其研订十八味戒烟方,救人无数,林为此赠对联“桔井活人真寿客,干山编集老诗豪。”周立春、周秀英(女)(略)潘世忠(1899——1930年)赵巷小冬圩人,曾于民国二年10月12日在北京南苑操场作飞行表演,驾驶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飞机滑行升空高度达1500米,是我国航空史上第一位在本土上用自制飞机飞行的“飞行家”。袁蔚文(1889——1960年)重固镇章堰人。民国7年起为童子军总教练,历时八年成绩突出,调任乙种商业学校校长时,联系实际,任青浦县教育局长八年,苦心经营,在校学生逾二万在江苏各县积欠教薪的情况下青浦能按月发放,省教育厅以其“成绩优良,工作劳苦”而特予加薪10元,袁坚持不受,自奉节俭布衣粗粮,抗日战争爆发,坚持上课,后迁移西乡,亲自携公款发放教育经费。曹国祥(1893——1971年)凤溪镇古思浜人,抗战初与徐友基一起在古思浜组织抗日自卫队,作战勇猛,是有名的机枪手。抗美援朝送子参加志愿军,选育水稻良种“叠谷生”产量比一般高出三成,1951—59年提供良种50万余斤,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1958年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员。顾润桐(1898——1955年)凤溪镇人,家庭世代经商,成年后独资在凤溪开设正康粮行、棉花行、碾米厂、南货店等企业,有“顾半镇”之称,1938年凤溪成立抗日自卫队,捐赠轻机枪一挺,后又捐赠步枪30支手枪2支,又大力资助部队所需物资,部队改番号为淞沪游击纵队第三支队后,来往联系人员极多,食宿均由其负责,为拒绝担任伪职于1939年春避居沪上,翌年青东大屠杀、两个弟弟遭杀戮,厂房仓库住房全被烧毁。顾达珍(1899——1971年)凤溪镇庄家角人,1921年起当了九年小学校长,大革命时由夏采曦介绍加入共产党,领导青东农民运动。1938年初参加青东抗日武装,以后奔走于青浦昆山一带。抗日胜利前夕任县工委委员负责统战和观音堂地区工作,抗战胜利后随军北撤,转战于苏北鲁南等地,解放后在松江县工作。姜有方(1907——1968年)黄渡镇庄池村人,青东农民暴动时任三人领导小组组长,后和党失去联系,抗战胜利后任黄渡区区长。后又受淞沪工委派遣,至青浦城廂开展工作筹建简易师范,掩护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学校成为解放前夕青浦地区的红色堡垒。解放后先后任城廂区区长,青浦中学校校长,松江中学(今松江二中)校长。康则涛(1918——1945年)凤溪镇古思浜人,1938年初参加古思浜抗日自卫队任队长,后任抗日自卫队后备队第五大队大队长,1939年入党,不久担任党支部书记。1941年2月任青昆支队教导员,后任松江县工委书记,1943年调回青浦,打开了浦西抗日武装的局面。1945年3月淞松地委由浦东转移至观音堂一带,奉命去七宝朱泾护迎,返回途经蟠龙柿子园时,突遭国民党“忠救军”殷丹天部袭击中弹重伤,抢救无效壮烈牺牲。第十三章青东集镇江南小镇和北方集镇有诸多不同之处。首先北方集镇商业活动绝大部分没有固定的场所,就地设摊,而江南小镇商业活动都有固定的房屋,哪怕是简陋的草屋,其次北方集镇除少数烟纸店、药店等外都是逢集营业,有的是双日一集,有的是三日一集,极少的有五日一集,类似我们青龙的三月十五,蟠龙的四月初八庙会。人们去集市称为赶集,商人们今天去甲集,明天去乙集,后天出现在丙集,第四天又去甲集。一般只有一个上午,下午二三点就没有了,更奇怪的是还有一种集只有在天亮后日出前进行交易活动,这是一种小集,因商业交易活动不多,所以,商人和农民都不愿浪费时间。江南小镇商店是天天营业,第三北方集镇多处在陆路交通要道,江南小镇必在河边上,其他象北方集市贸易还有粮食交易,还有大小牲口(牛马猪羊狗兔)交易,江南有粮店,牲口交易活动另有场所。解放后北方集镇已大有改观,邮局、银行、书店、服装店,天天营业。当然不能摆地摊,而是有固定的房屋,但逢日赶集的集市仍有,两者并行。凤溪镇也名观音堂镇,此镇始建于南朝<公元420—589>盛于五代。(公元907—960年)相传早年有一杜妪,于此建堂,供奉观音大士像,香火极盛,镇以此为名。又说镇滨溪流,源自凤凰山故有凤溪之称。因而观音堂镇又名为凤溪镇。1000年前的镇域东至火烧庙,西至火烧桥,一路商店林立,贸易兴盛,有7里长街之称。后因屡遭倭寇海盗侵犯,烧杀惨烈,若大市镇烧成焦土,后来凤溪镇就在烧剩的部分废墟上重建而成。凤溪是青浦区极少数古老的集镇之一。解放前的老镇街道极其狭窄街市在街道两侧,最繁荣的是河北街从庙桥到三星桥一段。凤溪塘自火烧庙至火烧桥,其中市河从贯泾桥到太平桥,从太平桥到沈塘桥的一段凤溪塘又名神童港。凤溪老镇六座桥中庙桥已没有了,集福桥已东移,其他诸桥均已改建,其中三星桥为现在的凤中路桥,八尺漕已填没成三星街,狮子桥当然也被拆除。白鹤镇位于青浦镇北14公里处,因境内有白鹤港而得名,与嘉定、昆山接壤,公交有青安、白华、青屯三线,水运以东大盈港为主干,水陆交通十分方便。因此,工商业发展很快,离安亭汽车城不远,又是“西气东输”至上海的接收部,发展前途无可限量。白鹤中心小学创办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初名鹤溪初等小学堂,次年改为两等小学,是青浦县第一所农村完全小学。1931年由当地士绅赞助,创办青浦第一图书馆又名白鹤图书馆,足见白鹤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旧青浦古青龙镇败落后镇域大部分为农田,只剩南部的青龙和北部的旧青浦,酒瓶山传说是韩世忠犒劳士兵的酒瓶堆积成山,原址现已为三峡移民住宅。新四军北撤标语仍在,青龙镇时的酒坊桥几十年前移址重建,现在镇市已极小。章堰在重固镇西2.7公里处相传宋代章楶监华亭盐务时,于此筑堰安家,明时商业极盛有“金章堰银重固”之称,清乾隆时,于此设新泾巡检司,后渐衰败,解放后,商店大多迁至重固,败落之状,惨不忍睹。章堰的败落,表面原因在于交通,实质是人为因素。研究她的兴衰,很有借鉴意义重固镇青浦镇东北9公里处,镇市梢有福泉山,为古代葬地,故重固原名鬼重鬼固,后改今名,有通波、崧泽两河贯穿于南北,北青公路通车后,经济发达,每年八月十八有庙会。郏店重固镇南2.5公里处,原名郏家桥,宋代水利学家郏亶与子侨,曾在此创业,民国时,市面颇盛,有“南郏北章”之说,后为村镇,现北青线与沪朱线之间有公路开通经此,郏店又开始繁荣。香花桥镇于青浦镇北面偏东5公里处,现工商业较为发达。抗战时,上达桥村顾氏三兄弟(顾德欢、顾德熙、顾德祺)回家乡领导人民抗敌,顾德熙(张凡)代表青浦游击区党组织出席党的“七大”。崧泽青浦城东5公里处,原名崧宅,相传五代吴国内史,袁崧曾筑宅于此故名,崧泽古文化遗址在镇西北。赵巷镇位于青浦镇东8公里处,解放前名八号桥,通波崧泽纵贯南北,淀浦河横亘东西,为苏、浙来沪的主要水道。沪朱线经此。方家窑方家窑原址在青浦城东12公里处,相传明代方孝儒后裔于此兴窑业陶,后成集市,故名。抗战时毁于一旦,商店大多迁至青沪公路11号桥两侧,俗称十一号桥,亦名北崧。现十一号桥(北崧)也有称其为方家窑。徐泾镇位于青浦镇东17公里处镇临青沪公路,靠近虹桥机场位置得天独厚,经济发展很快。蟠龙又名盘龙,以位于盘龙江之西侧而得名,属徐泾镇,老镇区在嘉靖年间被倭冠焚毁后在现镇区重建。县境集镇大多始建于唐宋,南宋时北方迁青浦来定居的人很多,农村集镇逐渐形成和发展。据光绪刊《青浦县志》记载,除县城外有集镇39个,还记载已废的集镇6个。解放后集镇变化很大,因位于交通要道,行政中心的集镇如徐泾、赵巷规模越来越大。相反如郏店、章堰就败落下来,有的已彻底败落如艾祁等,在新的行政中心和交通要冲出现新的集镇,规模远超解放前的集镇,如凤溪的八角车为典型。村级小集镇大多在或迁移至骨干公路边,而镇一级一般历史较久沿大河而形成。第十四章上海人最早的上海人“上海第一人”准确地说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2004年上博考古部对菘泽古文化遗址又进行了两次发掘,发现6000年前马家浜文化时期的墓葬十多座其中埋藏的是迄今发现最早在上海生活的先民。2004年4月在众多媒体露面的“上海第一人”只是其中的一人,是名25—30岁的青年男子。这次发掘还发现一个指节长的小器物,似玉又似石,上有几毫米的穿孔,工艺十分精美。这是在一具骸骨的嘴里发现的。过去一般人认为,死后口中含玉的习俗始于3000多年前的商朝,这次崧泽的发现要追溯到6000多年前。崧泽先民的头形较圆,骨缝简单,面部颧骨较大而前突,眼眶圆钝,犬齿窝不深,有铲子状门齿等具有名显的黄种人的特点。此外,与山东大汶口,山西夏侯,苏北大墩子出土的大批人骨架相比,几乎具有相同的特征,即均为黄种人,原始时代的鲁西人,苏北人和上海人是一个支系,种族上是同宗的。崧泽人的寿命一般活到三四十岁就死了,这是由于当时生活水平的低下,儿童死亡率高,青年妇女比男子的死亡率高出几倍,而越过了中年之后,人群中的老年者大多是女性,说明妇女寿命比男子长。是妇女基础代谢比男子低,能量的消耗少而慢。青年妇女死亡率高是基于原始人类卫生知识差,分娩又无科学的接生等。可以想象距今约7000年上左右源于浙北、苏南的马家浜文化的先民北上南下踏上上海这片土地,在“崧”地繁殖生息。我国云南170万年前有元谋人,北方70万年前有北京人,他们和现在的中国人是什么关系,关于中国人的起源一直在争论。目前世界上比较流行的是“走出非洲”说,复旦大学金力教授以基因变异的例证证明10万年前,现代人的祖先出现在非洲,大约6至10万年前走出非洲的后代,向东沿印度洋迁入东南亚和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并未度过冰川期,发展为现在的中国人。上海是个移民城市上海移民历史大致可分如下几个阶段1、远古到唐宋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迁到经济落后的上海,这包括远古的崧泽人或因在经济发达地区人口拥挤丧失土地,或因受迫害犯罪战争等。例如宋朝开封康氏家族因国难逃来上海,先在凤溪新联后分别在凤溪、泗泾、浦东三地落户,同一时期北方人迁入青浦很多以迁入为主。2、从唐宋到上海解放唐宋以后南方经济发展很快,明清时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上海成为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鸦片战争后上海工商业的发展,浙北如宁波、绍兴和苏北地区百姓大量来上海找活路,还以迁入为主。3、上海解放到改革开放这一阶段移民迁入人数不多但地区不局限于江浙,主要是随大军南下的解放军干部,移民迁出到边疆、内地工业基地人数较多,双向迁移,迁出为主。4、改革开放以后迁入为主,主要是两类人一是由打工商贸开始在上海安家落户或因婚姻留在上海,二是各地的人才落户上海,其次是过去迁出的人倒流如知青、支边工人、干部及家属子女。对于迁入的新移民及来沪的打工者,都是建设上海的功臣,我们不应歧视他们,但一个地方能容纳的人总有个限度,对于政府为此而提出的一些规定,我们也应予以理解。我们大多是移民的后代,要知道先辈初来上海的艰辛,对新移民要体谅要帮助。附录上海之最最早的上海人是六多千年前的青浦崧泽人。地形最高点是海拔99.8公尺的天马山顶。上海地区最大的破坏性地震发生于1624年9月1日,地点在闵行区莘庄附近,震级为5级。上海历史上最高气温为40.2℃,出现在1934年7月12日上海历史上最低气温为-12.1℃,出现在1893年1月19日上海历史上降水量最多的是1931年的1602毫米。上海历史上降水量最少的是1892年的709.2毫米。上海历史上最长的连雨日是21天,时间是1889年9月19日-10月9日。上海历史上最长的连续无雨日是49天,时间是1967年7月23日—9月9日。上海历史上最长的梅雨期是59天,时间是1954年6月5日—8月2日。上海历史上最短的梅雨期是3天,分别是1897年6月8日-6月10日和1959年6月27日—6月29日。上海历史上下雪最多的年份是1968年末—1969年始共有雪日16天。上海历史上下雪最少的年份是1941年末—1942始和1950年末—1951年始片雪未飘。上海历史上瞬时最大风速出现在1949年7月25日为38米/秒。上海历史上最大一次龙卷风是1956年9月24日,它轻而易举地把一个22万斤重的大储油桶卷起,再甩到120米以外的地方。上海最高水位出现在1947年9月25日,为4.79米,当时全市区有三分之二地区受淹。上海最早的自来水公司第一次放水是1883年4月<清光绪九年>。上海最早的路灯是1865年<清同治四年>出现的煤气灯。上海最早的电话出现1881年<清光绪七年>为手摇报数电话。上海最早电台播出时间为1923年1月24日。上海最早电报是1908年出现。上海最早机器碾米是1863年<清·同治二年>的洪盛米号。上海最早的工厂是江南制造局建于1865年。上海最早的大学是1879年<光绪五年>圣约翰书院由教会办。上海最早的国人自办大学是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设立的南洋公学<即后来的交通大学>。上海最早由跟教会学校斗争,离校师生组织的大学是复旦公学,即后来的复旦大学。上海最的由教会主办的中学是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创办的徐汇中学。上海最早的市立小学是1911年创办的北区小学堂。上海最早的幼稚园是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由吴馨等创办的上海幼稚舍,设立于当时西门外的庆安里。上海最早的公立图书馆是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创办的上海图书馆。解放前上海最高的大楼是国际饭店,二十四层,高83.8公尺,重固镇章堰的黄龙虎教授曾参与设计。上海最早的新闻报刊是1850年8月3日<清道光三十年>创刊的英文周刊《北华捷报》。上海最早的中文日报是1861年12月<清咸丰十一年>创刊的《上海新报》。上海最早放映的电影是《龙巢》时为1908年。上海最早的汽车出现在1901年,是匈牙利人运进的两辆小汽车,当时工务局暂列马车一类,从轻征税。上海最早的公共汽车线路是1922年通车,行驶于静安寺到中山公园间,由两辆卡车改装而成。上海最早的有轨电车线路出现在1908年3月5日的南京路上,全程长途为2.1公里。上海最早的无轨电车线路是1914年11月1日自今延安东路、福建路口到河南路桥的线路,全线配车七辆。上海最早的铁路是1876年7月3日<光绪二年>通车的淞沪铁路。附录《上海之根》青东历史旅游专线策划书(草稿)二00一年十二月《上海之根》青东历史旅游专线策划书<草稿>一、路线和内容·左图为各景点位置的示意图旧青浦旧青浦塘湾青龙火星重固白鹤崧泽青浦318国道北青线青纪线(一)菘泽1、用VCD或图片介绍古文化常识。·由市、区博物馆制作2、参观古文化陈列馆(在建)。(青浦——青浦博物馆)·是否参观括号内的景点可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时间而定。(二)重固1、参观已采取保护措施的福泉·对崧泽、福泉山两个古文化遗址山古文化遗址。的建设和功能应有所区别,后者包含了多种文化更值得研究。2、参观中国古代服装展览馆·(1)1999年原拟为古代农具展,(利用现重固镇政府作展馆)现在这个内容的展览较多,但可以搞一个服装展。(2)从原始社会的树叶、毛皮到古近、当代的旗袍、马褂、中山装、列宁装、牛仔茄克等。(3)可利用现重固镇政府大楼,请东华大学镇江戏衣厂制作,并参考沈从文的《中国服装史》。3、(重固老街通坡塘)·老街应作必要的修缮。4、(新丰猛将庙废墟)·猛将庙有数百年历史在古青龙镇的西郊,猛将庙的另一重要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