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在本册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努力使之呈现出显著的适用性、应用性、操作性和时代性特点〔具体讲,主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在总体目标定位方面,我们始终坚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贯彻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的基本原则与要求,彰显“高等性”、“职业性”、“技术性”有机结合的特征,切实注重并体现“应用性”,突出应用能力培养,并在编写中注意恰当处理好基拙性与延伸性之间的关系。2.在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方面,充分考虑到“经济法”作为财经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基拙性课程,必须注意选择现实社会生活中应用面相对广泛、实用性相对较强的法律法规,同时兼顾经济法体系的相对完整性。下一页前言3.在内容质量要求方面,注重着力体现一个“新”字和一个“适”字。4.在具体的课程目标方面,着力体现以下四方面的要求:第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稳定、牢固的经济法律意识,明确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必须依法行为,自觉维护社会、他人、自己的合法权益;第二,有助于培养学生基本的(经济)法律思维能力;第三,有助于培养学生基本的法律条文释读能力(这是最重要、最基本的方面);第四,有助于培养学生基本的依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务问题(如经济纠纷)的初步能力。5.在内容阐释方面,既坚持忠实于有关法律条文,又注意通俗易懂;既注重有关法律法规内容的全面介绍,又注意贯彻“实用、适用、够用”的原则;既注意一般介绍,又注意便于有效满足“课堂讲解”和“课后自学”相结合的实际需求而选择了部分既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又比较实用的案例。上一页第一章经济法基本理论第一节经济法概述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第三节法人制度和代理制度简说第一节经济法概述一、经济法产生与发展的一般概说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发展早期的某个阶段,产生了这样的一种需要:把每大重复着的生产、分配和交换产品的行为用一个共同规则概括起来,设法使个人服从生产和交换的一般条件。这个规则首先表现为习惯,后来便成了法律”。作为法的一个部门的经济法,是在人类历史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后,特别是进入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产生的。从来源、内容、层级构成、实际功效看,发展到今大的经济法,已经形成了一个全面涉及社会经济生活、功能齐备、调整有力、重在宏观兼顾微观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化”、“动态化”的法律规范体系。下一页第一节经济法概述二、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特征(一)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1.经济法概念的形成“经济法”一词最早是法国的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德国学者莱特在1906年出版的《世界经济年鉴》提出并使用的“经济法”一词,是最早具有现代经济法意义上的经济法概念。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经济法概述二、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特征2.经济法的定义对于什么是“经济法”的理解,应当把握住以下几个基本点:第一,经济法律规范的基本使命,应当是针对社会经济活动,建立市场秩序,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包括市场主体行为的总体方向选择、价值取向和具体的行为方式、行为过程、行为内容等的规范约束;通过这种规范约束,防止经济活动的无序、混乱、盲日以及对基本秩序的破坏和对他人、对社会利益的态意侵蚀与危害。第二,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取向与目标,应当是坚持社会整体利益优先,并以此为一切经济立法、执法、守法的基本指针,注重社会经济的协调平衡发展,努力促进全社会各方利益主体利益最大化的协调实现。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经济法概述二、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特征第三,经济法是在国家对社会经济活动实施必要干预的条件下产生的,经济法律制度的缔造者应当是国家和政府而非任何市场主体。第四,经济法的内容应当关注社会经济生活,经济法是调整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因此,我们可以给“经济法”这样的定义:经济法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从整个社会利益出发,为了建立市场经济活动秩序、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而对社会经济活动实施必要的干预和调控的过程中所制定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以相应的经济管理关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关系以及社会经济组织内部经济关系为自己的调整对象。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经济法概述二、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特征3.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应当包括这样一些经济关系:经济管理关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关系以及社会经济组织内部经济关系。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经济法概述二、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特征(二)经济法的特征1.经济性2.国家干预性3.综合性4.系统性5.以社会整体利益为本位6.较强的动态变化性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经济法概述三、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渊源和体系(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1.国家适度干预原则2.平衡协调原则3.经济公平原则4.经济效益原则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经济法概述三、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渊源和体系(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法的渊源经济法的渊源,是指经济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具体包括: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行政规章5.地方性法规6.司法解释7.国际条约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经济法概述三、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渊源和体系(三)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狭义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主要包括:1.市场主体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首先要有在市场中从事活动的主体,市场主体是指在市场中从事生产经济活动的社会组织和个人。2.市场主体行为规制法市场主体在市场中依法从事各种合法的经济活动,是实现以经济利益为主要内容的市场主体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基本条件。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经济法概述三、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渊源和体系3.宏观调控法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要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保障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地发展,政府就必须运用经济杠杆、宏观经济政策和法律,对国民经济实施宏观调控。上一页返回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一、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法律关系是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在特定主体之间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或者说,法律关系是被纳入法律规范调整范围中的,在特定主体之间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关系是一种意志关系。不同的法律关系是由不同的法律规范对不同社会关系进行调整的结果。经济法律关系是由经济法确认和调整的在经济法主体之间形成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下一页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二、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1.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简称经济法主体,是指参与特定经济法律关系并依法享有相应经济权利和承担相应经济义务的当事人。简单地说,就是经济法律关系的参加者或者当事人。2.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类型(1)国家机关(2)社会组织(3)经济组织的内部机构(4)经营户和公民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二、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经济法律关系的核心就是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它直接体现了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利益和要求。经济权利是指特定经济法律关系中的经济法主体依法享有的,可以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资格。经济义务是指特定经济法律关系中的经济法主体为满足特定权利主体的要求而依法承担的应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或者应当要求他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责任。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二、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包括以下几类:1.物物是指能够为主体控制和支配的,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物质财富,包括实物、货币和有价证券。2.经济行为经济行为是指经济法主体为达到一定经济目的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包括经济管理行为、完成一定的工作和提供一定的劳务的行为。3.智力成果智力成果是指人的脑力劳动的成果。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三、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一)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的概念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由于一定客观情况的出现而在特定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之间依法形成一定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关系。经济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已经发生的经济法律关系,由于一定的客观情况的产生,使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内容发生变化,包括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客体、内容三个要素中有一个或者多个要素发生变化。经济法律关系的终止,是指因一定的客观情况发生致使经济法律关系主体间已有的法律关系归于消灭。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三、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终止(二)经济法律事实经济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终止的客观情况或者称客观现象。1.经济法律行为经济法律行为是指以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终止的法律事实。2.经济法律事件经济法律事件是指不以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意志为转移的,能够引起经济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终止的法律事实。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四、经济法律行为(一)经济法律行为的概念和形式1.经济法律行为的概念经济法律行为是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为产生、变更或终止一定经济法律关系而实施的合法行为。特征:1.目的性。2.有经济法主体的意思表示。3.合法性。2.经济法律行为的形式一是口头形式,即当事人以谈话的方式进行意思表示。二是书面形式,即当事人以写成书面文件的方式进行意思表示。三是其他形式,即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一方用为一定的行为或者不为一定的行为的间接方式进行的意思表示。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四、经济法律行为(二)经济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1.行为的主体要适格即行为人必须具有经济法律关系主体资格,具有法律、法规所赋予的从事相应经济活动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2.行为的内容要合法经济法律行为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3.主体的意思表示要真实经济法律关系主体的意思表示要真实,任何一方不得欺诈、胁迫或者弄虚作假。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经济法律关系四、经济法律行为4.主体的行为形式要合法经济法律关系主体在实施法律行为时,凡是法律、法规规定采用一定形式的,必须符合该法律、法规的规定,方为有效。上一页返回第三节法人制度和代理制度简说一、法人制度概述(一)法人的概念和特征所谓法人,就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法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法人是一种社会组织2.法人具有民事主体资格3.法人的责任独立于其创立人和其成员的责任下一页第三节法人制度和代理制度简说一、法人制度概述(二)法人的条件1.依法成立2.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3.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4.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法人制度和代理制度简说一、法人制度概述(三)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1.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指的是法人作为民事权利主体,享受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特征:第一,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第二,法人不享有与公民的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第三,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是平等、普遍和一致的。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法人制度和代理制度简说一、法人制度概述2.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法人以自己的意思独立从事民事活动,取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资格。特征:一是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其民事权利能力在存续时间上是一致的,均始于法人成立,终于法人消灭。二是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与其民事权利能力在范围上一致。三是法人实现民事行为能力的方式也不同于公民实现民事行为能力的方式。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法人制度和代理制度简说一、法人制度概述3.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法人的民事责任能力是指法人在其权利能力范围内对自己所为违法行为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或资格。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法人制度和代理制度简说一、法人制度概述(四)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根据《民法通则》第38条规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是依照法律或法人的组织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与法人的代理人不同。法定代表人对内是法人的机关,对外代表法人在其职权范围内以法人名义活动。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法人制度和代理制度简说一、法人制度概述(五)法人的责任1.法人的有限责任法人的财产有限责任,是债务与责任相分离的一种现象。法人的有限责任,完全不同于民法上一般的有限责任,它实际上只是指法人的创立人和法人的成员的有限责任。有限责任制度自产生以来,已逐渐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工具。2.有限责任的承担法人拥有的独立财产,是其承担清偿债务责任的最高限额。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法人制度和代理制度简说一、法人制度概述(六)法人的终止法人终止是指法人资格的消灭。1.法人终止的原因法人终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依法被撤销解散依法宣告破产其他原因,如国家社会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或改变、爆发战争,等等。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法人制度和代理制度简说一、法人制度概述2.法人的清算法人的清算是指法人终止后由清算组织依据职权清理并消灭法人的全部财产关系。(1)业务结清。(2)资产清理。(3)注销登记和公告。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法人制度和代理制度简说二、代理制度概述(一)代理的概念和特征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的法律制度。代理有如下特征:代理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人是以被代理人的名义进行的法律行为;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独立进行意思表示;代理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法人制度和代理制度简说二、代理制度概述(二)代理的种类1.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1)委托代理。委托代理是根据被代理人的委托授权所产生的代理。(2)法定代理。法定代理,是指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而发生的代理,是法律根据一定的社会关系的存在而设立的代理。(3)指定代理。指定代理,是指由人民法院或者有权机关的指定而产生的代理。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法人制度和代理制度简说二、代理制度概述2.本代理与复代理复代理又称为再代理,指代理人为了被代理人的利益,转托他人实施代理的行为。与此相对,复代理所基于的代理,即由代理人亲自进行的代理,则为本代理。3.一般代理和特别代理一般代理,又称为一般授权代理,它是与特别授权代理相对而言的。特别代理是指通过委托人的特别授权,代理人有权对案件实体问题的重大诉讼行为,直接作出决定性的明确表态的诉讼代理。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法人制度和代理制度简说一、法人制度概述(三)代理权行使的一般准则1.行使代理权必须符合被代理人的利益2.行使代理权须尽到职责要求(四)无权代理所谓无权代理,是指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而以他人的名义所实施的代理行为。无权代理表现为三种形式:一是没有代理权而为的代理行为;二是超越代理权的行为;三是代理权终止后的行为。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法人制度和代理制度简说一、法人制度概述(五)表见代理无权代理人所为的代理行为,善意相对人有理由相信其有代理权,在此情况下,被代理人应当承担代理的法律后果。此种情形在学理上称为“表见代理”。(六)代理关系的终止代理权依据一定的法律事实而产生,也依据一定的法律事实的出现而终止。1.委托代理的终止原因《民法通则》第69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委托代理终止:(一)代理期间届满或者代理事务完成;(二)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者代理人辞去委托;(三)代理人死亡;(四)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五)作为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的法人终止。”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法人制度和代理制度简说一、法人制度概述2.法定代理、指定代理的终止原因《民法通则》第7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定代理或者指定代理终止:(一)被代理人取得或者恢复民事行为能力;(二)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死亡;(三)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四)指定代理的人民法院或者指定单位取消指定;(五)由其他原因引起的被代理人和代理人之间的监护关系消灭。”3.代理关系终止的后果代理权的终止,指代理人所享有的代理资格消灭。代理权终止后,代理关系消灭,代理人不得再以被代理人名义实施代理行为,否则构成无权代理。上一页返回第二章企业法律制度第一节企业法律制度概述第二节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三节合伙企业法第四节企业破产法律制度第一节企业法律制度概述一、企业的概念、特征与种类(一)企业的概念和特征企业是指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日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企业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特征主要有:1.企业是依法设立的社会经济组织2.企业是一定资源要素的集合体3.企业是营利性经济组织4.企业是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下一页第一节企业法律制度概述一、企业的概念、特征与种类(二)企业的种类1.按企业的财产所有制为标准,可将企业分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2.按出资者的身份不同,可将企业划分为内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3.按企业的法律地位,可将企业划分为法人企业和非法人企业。4.按企业的财产责任形式,可将企业划分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企业。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企业法律制度概述二、企业市场准入与登记管理制度(一)市场准入制度企业市场准入制度是有关国家和政府准许企业进入市场,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条件和程序规则的各种制度和规范的总称。(二)登记管理制度登记管理是政府在对申请者进入市场的条件进行审查的基础上,通过注册登记,确认申请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资格,使其获得实际营业权开展各项活动的总称。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企业法律制度概述三、企业法的概念与体系企业法是指调整企业在设立、变更、终止、组织管理和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企业法体系包括的主要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上一页返回第二节个人独资企业法一、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与特点及个人独资企业法概述(一)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与特点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照《个人独资企业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1.由一个自然人投资2.个人独资企业的财产为投资者一人所有3.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4.个人独资企业是非法人企业5.个人独资企业内部机构设置简单,经营管理方式灵活下一页第二节个人独资企业法一、个人独资企业的概念与特点及个人独资企业法概述(二)个人独资企业法概述个人独资企业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个人独资企业法是指1999年8月30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下称《个人独资企业法》),该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广义的个人独资企业法是指调整有关个人独资企业组织和行为的一切法律规范的总称。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个人独资企业法二、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一)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条件《个人独资企业法》第8条规定,设立个人独资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1.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2.有合法的企业名称3.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4.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5.有必要的从业人员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个人独资企业法二、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二)个人独资企业的设立程序投资人申请设立登记,应当向登记机关提交相关文件。从事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报经有关部门审批的业务的,应当提交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委托代理人申请设立登记的,应当提交投资人的委托书和代理人的身份证明或者资格证明。个人独资企业设立申请书应当载明相关事项。登记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文件之日起15日内,作出核准登记或者不予登记的决定。个人独资企业营业执照的签发日期为个人独资企业成立日期。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个人独资企业法三、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可以自行管理企业事务,也可以委托或者聘用其他具力有民事行为能的人负责企业的事务管理。投资人委托或者聘用的管理个人独资企业事务的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个人独资企业应当依法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个人独资企业招用职工的,应当依法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保障职工的劳动安全,按时、足额发放职工工资。个人独资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个人独资企业可以依法申请贷款、取得土地使用权,并享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个人独资企业法四、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与清算(一)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是指个人独资企业基于一定的事由依法终止经营活动,使其民事主体资格归于消灭的行为。(二)个人独资企业的清算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应当进行清算。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的规定,个人独资企业的清算应遵循和注意以下要求:1.清算人2.通知与公告3.清算财产的处理4.投资人的持续清偿责任5.注销登记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个人独资企业法五、法律责任(一)投资人违反《个人独资企业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1)违反《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提交虚假文件或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企业登记的,责令改正,处以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吊销营业执照。(2)个人独资企业使用的名称与其在登记机关登记的名称不相符合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以二千元以下的罚款。(3)涂改、出租、转让营业执照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4)个人独资企业成立后无正当理由超过六个月未开业的,或者开业后自行停业连续六个月以上的,吊销营业执照。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个人独资企业法五、法律责任(5)违反《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未领取营业执照,以个人独资企业名义从事经营活动的,责令停止经营活动,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6)个人独资企业违反《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侵犯职工合法权益,未保障职工劳动安全,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予以处罚,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7)个人独资企业及其投资人在清算前或清算期间隐匿或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依法追回其财产,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8)投资人违反《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支付的,或者被判处没收财产的,应当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个人独资企业法五、法律责任(二)投资人委托或者聘用的人员违反《个人独资企业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投资人委托或者聘用的人员管理个人独资企业事务时违反双方订立的合同,给投资人造成损害的,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三)企业登记机关及其上级部门有关人员违反《个人独资企业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登记机关对不符合《个人独资企业法》规定条件的个人独资企业予以登记,或者对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企业不予登记的,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上一页返回第三节合伙企业法一、合伙企业的概念、种类与特征(一)合伙企业的概念、种类合伙企业是合伙的一种形式,也是一种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合伙企业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合伙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订立合伙协议,在中国境内设立,共同投资,合伙经营,共享收益,至少有一个合伙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营利性组织。我国《合伙企业法》规定的合伙企业分为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下一页第三节合伙企业法一、合伙企业的概念、种类与特征(二)合伙企业的特征1.必须有二个以上的合伙人2.合伙企业以合伙人共同订立的合伙协议为基础而建立3.合伙人共同投资、合伙经营4.合伙人对企业经营成果“共享收益、共担风险”5.企业必须有人(至少一人)(对外)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6.合伙企业是形成组织的合伙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合伙企业法二、合伙企业的设立(一)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1.有二个以上合伙人2.有书面合伙协议3.有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4.有合伙企业的名称5.有必要的生产经营场所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合伙企业法二、合伙企业的设立(二)合伙企业的设立程序申请设立合伙企业,应当向企业登记机关提交登记申请书、合伙协议书、合伙人身份证明等文件。申请人提交的登记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企业登记机关能够当场登记的,应予当场登记,发给营业执照。合伙企业的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合伙企业成立日期。合伙企业设立分支机构,应当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企业登记机关申请登记,领取营业执照。合伙企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执行合伙事务的合伙人应当自作出变更决定或者发生变更事由之日起15日内,向企业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登记。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合伙企业法三、合伙企业的财产与事务管理(一)合伙企业的财产合伙人的出资、以合伙企业名义取得的收益和依法取得的其他财产,均为合伙企业的财产。合伙人在合伙企业清算前,不得请求分割合伙企业的财产;但是,《合伙企业法》另有规定的除外。合伙人向合伙人以外的人转让其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的,在同等条件下,其他合伙人有优先购买权;但是,合伙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合伙人以外的人依法受让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的,经修改合伙协议即成为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依照《合伙企业法》和修改后的合伙协议享有权利,履行义务。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合伙企业法三、合伙企业的财产与事务管理(二)合伙企业的事务管理1.合伙企业事务的决定我国合伙企业事务的决定方式包括两类,即“约定方式”和“法定方式”;具体分为以下三种:(1)依照《合伙企业法》第31条的规定作出决定——一致同意。(2)依照合伙人的约定作出决定。(3)一人一票表决,过半数通过。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合伙企业法三、合伙企业的财产与事务管理2.合伙事务执行的方式(1)合伙企业事务执行权(或者说执行责任)的归属。(2)合伙企业事务的执行方式。合伙企业事务的执行方式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只要经全体合伙人同意即可。(3)合伙企业事务执行的法律后果承担。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合伙企业法三、合伙企业的财产与事务管理(三)合伙企业的损益分配(1)合伙企业的利润和亏损,由合伙人依照合伙协议约定的比例分配和分担。(2)合伙协议未约定利润分配和亏损分担比例的,由各合伙人平均分配和分担。(3)合伙协议不得约定将全部利润分配给部分合伙人或者由部分合伙人承担全部亏损。(4)对于损益分配的具体形式和办法,在时间上具有灵活性,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同时,对于损益分配的具体方案应由全体合伙人共同确定,不得仅根据部分合伙人的意愿来确定,以防损害其他合伙人的权益。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合伙企业法四、合伙企业与第三人的关系(一)合伙企业与善意第三人的关系《合伙企业法》第37条规定:“合伙企业对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以及对外代表合伙企业权利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二)合伙企业、合伙人与债权人的关系1.合伙企业、合伙人与合伙企业债权人的关系合伙企业属于非法人型企业,其债务由全体合伙人承担清偿责任。2.合伙人与其债权人的关系合伙人与其自己的债权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不能和合伙企业与企业债权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相混淆,二者属于不同主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合伙企业法五、入伙与退伙(一)入伙入伙,是指在合伙企业存续期间,原合伙人以外的第三人加入合伙企业,从而取得合伙人资格的民事法律行为。(二)退伙退伙,是指合伙人退出合伙企业,从而丧失合伙人资格。1.退伙的类型(1)自愿退伙(2)法定退伙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合伙企业法五、入伙与退伙2.退伙的法律效力(1)合伙人死亡或者被依法宣告死亡的,对该合伙人在合伙企业中的财产份额享有合法继承权的继承人,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或者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从继承开始之日起,取得该合伙企业的合伙人资格。(2)合伙人退伙,其他合伙人应当与该退伙人按照退伙时的合伙企业财产状况进行结算,退还退伙人的财产份额。(3)合伙人退伙时,合伙企业财产少于合伙企业债务的,退伙人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分担亏损,即如果合伙协议约定亏损分担比例的,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办理;合伙协议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由合伙人协商决定;协商不成的,由合伙人按照实缴出资比例分担;无法确定出资比例的,由合伙人平均分担。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合伙企业法六、合伙企业的解散与清算(一)合伙企业的解散根据《合伙企业法》的规定,合伙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解散:第一,合伙期限届满,合伙人决定不再经营;第二,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事由出现;第三,全体合伙人决定解散;第四,合伙人已不具备法定人数满三十天;第五,合伙协议约定的合伙日的已经实现或者无法实现;第六,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第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原因。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合伙企业法六、合伙企业的解散与清算(二)合伙企业的清算合伙企业解散,应当由清算人进行清算。清算人由全体合伙人担任;经全体合伙人过半数同意,可以自合伙企业解散事由出现后十五日内指定一个或者数个合伙人,或者委托第三人,担任清算人。自合伙企业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未确定清算人的,合伙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合伙企业法七、法律责任(一)合伙企业及合伙人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1)违反《合伙企业法》规定,提交虚假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骗手段,取得合伙企业登记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企业登记,并处以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2)违反《合伙企业法》规定,合伙企业未在其名称中标明“普通合伙”、“特殊普通合伙”或者“有限合伙”字样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处以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合伙企业法七、法律责任(3)违反《合伙企业法》规定,未领取营业执照,而以合伙企业或者合伙企业分支机构名义从事合伙业务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停止,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合伙企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未依照《合伙企业法》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限期登记;逾期不登记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4)合伙人执行合伙事务,或者合伙企业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应当归合伙企业的利益据为己有的,或者采取其他手段侵占合伙企业财产的,应当将该利益和财产退还合伙企业;给合伙企业或者其他合伙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合伙企业法七、法律责任(5)合伙人对《合伙企业法》规定或者合伙协议约定必须经全体合伙人一致同意始得执行的事务擅自处理,给合伙企业或者其他合伙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6)不具有事务执行权的合伙人擅自执行合伙事务,给合伙企业或者其他合伙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7)合伙人违反《合伙企业法》规定或者合伙协议的约定,从事与本合伙企业相竞争的业务或者与本合伙企业进行交易的,该收益归合伙企业所有;给合伙企业或者其他合伙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8)合伙人违反合伙协议的,应当依法承担违约责任。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合伙企业法七、法律责任(二)清算人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1)清算人未依照《合伙企业法》规定向企业登记机关报送清算报告,或者报送清算报告隐瞒重要事实,或者有重大遗漏的,由企业登记机关责令改正。(2)清算人执行清算事务,牟取非法收人或者侵占合伙企业财产的,应当将该收人和侵占的财产退还合伙企业;给合伙企业或者其他合伙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3)清算人违反《合伙企业法》规定,隐匿、转移合伙企业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假记载,或者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财产,损害债权人利益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合伙企业法七、法律责任(三)行政管理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关行政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违反《合伙企业法》规定,滥用职权、询私舞弊、收受贿赂、侵害合伙企业合法权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四)其他规定违反《合伙企业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违反《合伙企业法》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其财产不足以同时支付的,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上一页返回第四节企业破产法律制度一、破产与破产法概说(一)破产所谓破产是指对丧失清偿能力的债务人,在法院的审理与监督之下,强制清算其全部财产,公平清偿全体债权人的法律制度。(二)破产法1.破产法的概念破产法是规定在债务人丧失清偿能力时,法院强制对其全部财产进行清算分配,公平清偿给债权人,或通过债务人与债权人会议达成的和解协议,进行企业重整,避免破产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下一页第四节企业破产法律制度一、破产与破产法概说2.破产法的立法概况1986年12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2006年8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简称《企业破产法》),自2007年6月1日起施行。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企业破产法律制度二、破产申请与受理(一)破产申请破产申请是指破产申请人请求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的意思表示。依据《企业破产法》规定,有三种情形可以提出破产申请:(1)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时,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申请;(2)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对债务人进行重整或者破产清算的申请;(3)企业法人已解散但未清算或者未清算完毕,资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依法负有清算责任的人应当向人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企业破产法律制度二、破产申请与受理(二)受理1.破产申请受理(1)破产申请受理的期限。(2)对不予受理或驳回申请的法律救济。(3)对破产管理人的指定。(4)破产申请受理的通知和公告。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企业破产法律制度二、破产申请与受理2.破产申请受理后的效力自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的裁定送达债务人之日起至破产程序终结之日,债务人的有关人员承担下列五方血的义务:妥善保管其占有和管理的财产、印章和账簿、文书等资料;根据人民法院、管理人的要求进行工作,并如实回答询问;列席债权人会议并如实回答债权人的询问;未经人民法院许可,不得离开住所地;不得新任其他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所称有关人员,是指企业的法定代表人;经人民法院决定,可以包括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和其他经营管理人员。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企业破产法律制度二、破产申请与受理(三)管理人管理人一般指破产宣告后成立的,全血接管破产企业并负责破产财产的保管、清理、估价、处理和分配等破产清算事务的专门机构。1.管理人的产生管理人由人民法院指定2.管理人的组成管理人可以由有关部门、机构的人员组成的清算组或者依法设立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破产清算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担任。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企业破产法律制度二、破产申请与受理3.管理人的职责管理人履行下列职责:接管债务人的财产、印章和账簿、文书等资料;调查债务人财产状况,制作财产状况报告;决定债务人的内部管理事务;决定债务人的日常开支和其他必要开支;在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召开之前,决定继续或者停止债务人的营业;管理和处分债务人的财产;代表债务人参加诉讼、仲裁或者其他法律程序;提议召开债权人会议;人民法院认为管理人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企业破产法》对管理人的职责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企业破产法律制度三、债务人财产与债权申报(一)债务人财产1.债务人财产的范围破产申请受理时属于债务人的全部财产,以及破产申请受理后至破产程序终结前债务人取得的财产,为债务人财产。2.撤销权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1年内,涉及债务人财产的下列行为,管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无偿转让财产的;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进行交易的;对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的;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的;放弃债权的。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企业破产法律制度三、债务人财产与债权申报3.无效行为涉及债务人财产的下列行为无效:为逃避债务而隐匿、转移财产的;虚构债务或者承认不真实的债务的。4.债务人财产的追回债务人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利用职权从企业获取的非正常收入和侵占的企业财产,管理人应当追回。5.取回权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管理人可以通过清偿债务或者提供为债权人接受的担保,取回质物、留置物。6.破产抵销权债权人在破产申请受理前对债务人负有债务的,可以向管理人主张抵销。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企业破产法律制度三、债务人财产与债权申报(二)债权申报1.申报期限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应当确定债权人申报债权的期限。2.申报范围(1)破产案件受理前成立的对债务人的债权,均为可申报的债权。(2)债务人的保证人或其他连带债务人,在履行保证义务,向债权人清偿债务后,可以在所为之清偿范围内申报债权;债务人的保证人还未履行保证义务的,以其对债务人的将来求偿权申报债权,但债权人已经向管理人申报全部债权的除外。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企业破产法律制度三、债务人财产与债权申报(3)管理人或债务人解除合同的,对方当事人以因合同解除所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申报债权。(4)债务人是委托合同的委托人,被裁定适用破产法规定的程序,受托人不知该事实,继续处理委托事务的,受托人以由此产生的请求权申报债权。(5)债务人是票据的出票人,被裁定适用破产法规定的程序,该票据的付款人继续付款或者承兑的,付款人以由此产生的请求权申报债权。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企业破产法律制度四、债权人会议与企业重整(一)债权人会议债权人会议是由所有依法申报债权的债权人组成的,以维护债权人共同利益为目的,参加破产程序并集体决定有关破产事宜的破产议事机构。1.债权人会议的组成债权人依法申报债权后,成为债权人会议的成员,有权参加债权人会议,享有表决权。2.债权人会议的职权3.债权人会议的议事规则债权人会议是依召集方式活动的议决机关。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企业破产法律制度四、债权人会议与企业重整(二)重整1.重整申请和重整期间(1)申请权人(2)申请重整的原因(3)申请重整的具体要求(4)重整期间2.重整计划的制定和批准(1)重整计划的制作主体及期限(2)重整计划草案的内容(3)重整计划草案的表决和通过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企业破产法律制度四、债权人会议与企业重整3.重整计划的执行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重整计划由债务人负责执行。重整计划的执行从人民法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后开始。已接管财产和营业事务的管理人应当向债务人移交财产和营业事务。(三)和解1.和解的提出2.和解协议3.和解的终结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企业破产法律制度五、破产宣告与破产清算(一)破产宣告破产宣告是指法院依据当事人的申请或法定职权宣告债务人为破产人的司法裁定。(二)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发生的下列费用为破产费用: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管理、变价和分配债务人财产的费用;管理人执行职务的费用、报酬和聘用工作人员的费用。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由债务人财产随时清偿。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企业破产法律制度六、破产财产分配和破产程序终结(一)破产财产的变价和分配破产财产是指被宣告破产的债务人的财产。1.破产财产的变价在破产宣告后,管理人应当及时拟订破产财产变价方案,提交债权人会议讨论。2.破产财产的分配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按照顺序进行清偿。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企业破产法律制度六、破产财产分配和破产程序终结(二)破产程序的终结1.终结的原因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清偿破产费用的,管理人应当提请人民法院终结破产程序。2.终结的效力管理人应当自破产程序终结之日起十日内,持人民法院终结破产程序的裁定,向破产人的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登记。3.破产财产的追加分配在破产程序因债务人财产不足以支付破产费用而终结,或者因破产人无财产可供分配或破产财产分配完毕而终结时,自终结之日起两年内,有特殊情形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按照破产财产分配方案进行追加分配。上一页返回第三章公司法律制度第一节公司与公司法概述第二节有限责任公司第三节股份有限公司第四节公司的股票与债券第五节公司的组织变更、注册资本变更的管理第六节公司的财务、会计制度第七节公司的解散与清算第八节违反《公司法》的法律责任第一节公司与公司法概述一、公司的概念与特征(一)公司的概念一般来说,公司是依照公司法规定的法定程序设立,以营利为目的而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的精神,可以将公司定义为: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构成,股东以其出资额或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是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依《公司法》成立的企业法人。下一页第一节公司与公司法概述一、公司的概念与特征(二)公司的特征1.依法设立公司必须依法定条件、法定程序设立。2.以营利为目的投资者投资设立公司的日的都是为了获取利润。3.以股东投资行为为基础设立公司由股东的投资行为设立。4.具有法人资格法人是指依法成立的,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能够依法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公司与公司法概述一、公司的概念与特征5.公司所有权归股东所有公司股东按照拥有的资本价值或数额比例分配利润。6.公司的决策权最终由股东共同控制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为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公司与公司法概述二、公司的种类(一)按照股东的责任范围分类1.有限责任公司2.股份有限公司3.无限责任公司4.两合公司5.股份两合公司(二)本国公司、外国公司及跨国公司1.本国公司和外国公司2.跨国公司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公司与公司法概述二、公司的种类(三)母公司和子公司1.母公司当一个公司拥有另一公司一定比例以上股份时,该公司即为母公司。2.子公司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被另一公司所拥有,并因此受到该公司控制、支配的公司则为子公司。(四)总公司和分公司1.总公司总公司又称本公司,指依法首先设立,对其组织系统内部全部分支机构行使管辖权的,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公司(或称“总机构”。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公司与公司法概述二、公司的种类2.分公司分公司是在业务、资金、人事等方面受总公司管辖而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支机构。(五)资合公司和人合公司1.资合公司资合公司是指经营活动以公司的资本数额或规模为其信用基础的公司。2.人合公司人合公司是指公司的经营活动以股东个人信用而非公司资本的多寡为基础的公司。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公司与公司法概述三、公司的登记管理(一)登记管辖及登记事项(1)名称(2)住所(3)法定代表人姓名(4)注册资本(5)实收资本(6)公司类型(7)经营范围(8)营业期限(9)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以及认缴和实缴的出资额、出资时间、出资方式。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公司与公司法概述三、公司的登记管理(二)设立登记公司设立登记,是公司的设立人依照《公司法》规定的设立条件与程序向公司登记机关提出设立申请,并提交法定登记事项文件,公司登记机关审核后对符合法律规定者准予登记,并发给《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活动。(三)变更登记公司变更登记事项,应当向原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未经变更登记的,公司不得擅自改变登记事项。变更登记事项涉及《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载明事项的,公司登记机关应当换发营业执照。申请变更登记,应当提交公司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变更登记申请书。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公司与公司法概述三、公司的登记管理(四)注销登记公司解散有两种情况:一是不需要清算的,如合并、分立而解散的公司,其债权、债务由继续存续的公司承继;二是应当清算的,如依法宣告破产、股东会议决定解散等。公司解散应当申请注销登记,经公司登记机关注销登记,公司终止。其中公司应当清算的,应当依法成立清算组。(五)分公司登记和公司年度检验分公司是指公司在其住所以外设立的从事经营活动的机构。分公司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公司承担。设立分公司的,应当向分公司所在地的公司登记机关申请登记。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公司与公司法概述四、公司法概说(一)公司法的概念公司法是规定公司法律地位,调整公司组织关系,规范公司在设立、变更与终止过程中的组织行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公司法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公司法,仅指专门调整公司问题的法典,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广义的公司法,除包括专门的公司法典外,还包括其他有关公司的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司法解释以及其他各法之中的调整公司组织关系、规范公司组织行为的法律规范。下一页上一页第一节公司与公司法概述四、公司法概说(二)公司法的性质公司法是组织法与行为法的结合,在调整公司组织关系的同时,也对与公司组织活动有关的行为加以调整,如公司股份的发行和转让等,其组织法性质为公司法的本质特征。公司法规定公司的法律地位,规范股东之间、股东与公司之间的关系,调整公司的设立、变更与终止活动,规范公司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与运作,公司与其他企业间的控制关系以及法律责任等。上一页返回第二节有限责任公司一、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与法律特征根据《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是依《公司法》设立的,由法律规定的一定人数的股东出资组成,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特征:1.股东人数有最高数额限制2.股东承担有限责任3.实行资本金制度,不能公开幕集股份,不能发行股票4.设立程序和组织机构相对简单5.具有封闭性下一页第二节有限责任公司二、有限责任公司的基本设立条件与程序(一)有限责任公司设立的条件1.股东符合法定人数2.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3.股东共同制定公司章程4.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5.有公司住所(二)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程序1.订立公司章程2.股东缴纳出资3.申请设立登记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有限责任公司三、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与股权转让(一)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公司章程制订后,股东应当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1.注册资本2.出资方式3.出资期限4.出资要求5.出资证明书(或称“股单”)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有限责任公司三、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与股权转让(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股权转让1.基本规定(1)股东之间的转让(2)向第三人转让(即对外转让)2.股权的强制转让股权的强制转让,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的执行程序,强制执行生效的法律文书时,以拍卖、变卖或者其他方式转让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股权。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有限责任公司三、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与股权转让3.股东股权回购请求第一,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的;第二,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第三,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会议通过决议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续的。4.股权的继承《公司法》第76条规定,自然人股东死亡后,其合法继承人可以继承股东资格;但是,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有限责任公司四、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一)股东会1.股东会的性质和职权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由全体股东组成。股东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依照本法行使职权。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不设股东会。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有限责任公司四、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2.股东会会议(1)股东会会议分为定期会议和临时会议(2)首次股东会会议由出资最多的股东召集和主持,以后的股东会会议,设立董事会的,由董事会召集,董事长主持;公司不设董事会的,股东会会议由执行董事召集和主持。(3)董事会或者执行董事不能履行或者不履行召集股东会会议职责的,由监事会或者不设监事会的公司的监事召集和主持;监事会或者监事不召集和主持的,代表十分之一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可以自行召集和主持。(4)召开股东会会议,应当于会议召开十五日前通知全体股东;但公司章程另有规定或者全体股东另有约定的除外。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有限责任公司四、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5)股东会会议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但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6)股东会会议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有限责任公司四、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二)董事会和经理1.董事会的组成董事会是公司股东会的执行机构,对股东会负责。董事任期由公司章程规定,但董事每届任期不得超过3年。董事任期届满,连选可以连任。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有限责任公司四、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2.董事会的职权召集股东会会议,并向股东会报告工作;执行股东会的决议;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制定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制定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制定公司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制定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方案;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及其报酬事项,并根据经理的提名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及其报酬事项;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有限责任公司四、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3.董事会的决议董事会会议由董事长召集和主持;董事长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的,由副董事长召集和主持;副董事长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的,由半数以上董事共同推举一名董事召集和主持。4.经理《公司法》第50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经理,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有限责任公司四、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三)监事会1.监事会的组成有限责任公司设监事会,其成员不得少于三人。股东人数较少或者规模较小的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一至二名监事,不设监事会。2.监事会的职权3.监事会的决议监事会每年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监事可以提议召开临时监事会会议。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有限责任公司五、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别规定(一)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所谓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1)股东为一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2)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3)组织机构简单。(二)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别规定为维护债权人等利害关系人的权益,保障社会经济秩序,公司法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作了特殊规定,以加强对其的监管,特殊规定以外的问题,则适用对有限责任公司的一般规定。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有限责任公司六、国有独资公司的特别规定《公司法》规定,国有独资公司是指国家单独出资、由国务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授权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有限责任公司。针对国有独资公司的特殊性,公司法对国有独资公司的设立和组织机构作了特殊规定,以加强对其的监管;特殊规定以外的问题,则适用对有限责任公司的一般规定。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有限责任公司七、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与义务(一)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处于公司的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法定职权,为保障其正确履行职责,公司法对其任职资格做必要的限制。公司违反前述规定选举、委派董事、监事或者聘任高级管理人员的,该选举、委派或者聘任无效;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在任职期间出现前列情形的,公司应当解除其职务。下一页上一页第二节有限责任公司七、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与义务(二)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义务1.忠实勤勉义务2.不得实施禁止性行为的义务3.赔偿义务4.接受监督的义务5.股东可以起诉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上一页返回第三节股份有限公司一、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与法律特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股份公司,是指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特征:(一)公司的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并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二)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承担有限责任(三)具有社会性与开放性(四)组织机构的规范性下一页第三节股份有限公司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一)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条件1.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2.发起人认购和幕集的股本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3.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4.发起人制定公司章程,采用募集方式设立的经创立大会通过5.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合股份有限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6.有公司住所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股份有限公司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二)设立程序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有两种方式,既可以采取发起设立的方式,也可以采取募集设立的方式。发起设立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的全部股份而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募集设立是指由发起人认购公司应发行股份的一部分,其余股份向社会公开募集或者向特定对象募集而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不同的发起方式,公司的设立程序亦有所不同。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股份有限公司二、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1.发起设立方式的设立程序(1)发起人书面认购公司章程规定的股份;(2)缴纳出资,即章程规定一次缴纳的,应缴纳全部出资;分期缴纳的,应缴纳首期出资;(3)选举董事会和监事会;(4)申请设立登记。2.募集设立方式的设立程序(1)发起人认购股份。(2)向社会公开募集股份。(3)召开创立大会。(4)申请设立登记。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股份有限公司三、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三部分组成。(一)股东大会1.股东大会的性质和职权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由全体股东组成,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依法行使职权,其职权范围适用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职权的规定。2.股东大会的形式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大会分为股东年会和临时股东大会两种。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股份有限公司三、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3.股东大会的召开股东大会会议由董事会召集,董事长主持;董事长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的,由副董事长主持;副董事长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的,由半数以上董事共同推举一名董事主持。4.股东大会的决议股东出席股东大会会议,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股份有限公司三、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二)董事会和经理1.董事会的性质和职权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是股东大会的执行机构,对股东大会负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设董事长一人,可以设副董事长。2.董事会的召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会有普通会议和临时会议两种。3.董事会的决议董事会会议应有半数的董事出席方可举行。4.经理股份有限公司设经理,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股份有限公司三、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三)监事会1.监事会的性质和职权股份有限公司设监事会,其成员不得少于三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2.监事会的召开监事会每六个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监事可以提议召开临时监事会会议。下一页上一页第三节股份有限公司三、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四)上市公司组织机构的特别规定上市公司是指其股票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1.上市公司设立独立董事2.增加了股东大会的特别决议事项3.上市公司设立董事会秘书4.增设关联关系董事的表决权排除制度上一页返回第四节公司的股票与债券一、公司的股份(一)公司股份的概念、特征及分类1.公司股份的概念、特征股份是股份有限公司特有的概念,是公司资本最基本的构成单位。特征:第一,股份的平等性。第二,同股同权性。第三,股份的可转让性。下一页第四节公司的股票与债券一、公司的股份2.公司股份的分类(1)普通股和优先股(2)表决权股、限制表决权股和无表决权股(3)记名股和无记名股(4)额面股和无额面股(5)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和外资股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公司的股票与债券一、公司的股份(二)股份的发行与转让1.股份发行股票是公司签发的证明股东所持股份的凭证。股份的发行是指股份有限公司或者设立中的股份有限公司为了筹集资金,出售和分配股份的法律行为。股份的发行,实行公平、公正的原则,同种类的每一股份应当具有同等权利。股票发行价格可以按票面金额,也可以超过票面金额,但不得低于票面金额。公司发行的股票,可以为记名股票,也可以为无记名股票。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公司的股票与债券一、公司的股份2.股份转让股份公司的股份以自由转让为原则,以法律限制为例外。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东持有的股份可以依法转让。股东转让其股份,应在依法设立的证券交易场所进行或者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方式进行。上市公司的股票,依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证券交易所交易规则上市交易。记名股票,由股东以背书方式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转让;转让后由公司将受让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及住所记载于股东名册。《公司法》规定,发起人持有的本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1年内不得转让。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公司的股票与债券一、公司的股份(三)股票上市1.股票上市的定义股票上市是指已经发行的股票经证券交易所批准后,在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的法律行为,股票上市,是连接股票发行和股票交易的“桥梁”。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公司的股票与债券一、公司的股份2.股票上市的意义(1)获取资金(2)形象和声望(3)价值重估(4)流动性增强(5)薪酬和人力资本(6)公司治理(7)合并及收购(8)退出战略和财富转移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公司的股票与债券一、公司的股份3.股票上市的条件和程序(1)股票的上市条件(2)股票上市的程序第一,上市申请。第二,证券交易所的审核同意。第三,签订上市契约。第四,发表上市公告。第五,挂牌交易。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公司的股票与债券一、公司的股份4.股票上市的暂停和终止(1)股票上市的暂停所谓股票上市的暂停是指证券交易所根据国家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的指示,在一定期限内暂时停止某种股票通过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2)股票上市的终止所谓股票上市的终止是指证券交易所根据国家证券监督管理部门的指示,依法取消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公司股票继续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交易。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公司的股票与债券二、公司的债券(一)公司债券的概念、特征及分类1.公司债券的概念公司债券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公司的股票与债券二、公司的债券2.公司债券的特征第一,债券作为一种债权债务凭证,与其他有价证券一样,也是一种虚拟资本,而非真实资本,它是经济运行中实际运用的真实资本的证书。第二,风险性较大,公司债券的还款来源是公司的经营利润,但是任何一家公司的未来经营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公司债券持有人承担着损失利息甚至本金的风险。第三,收益率较高。第四,公司债券是流通证券,可以转让、抵押而流转。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公司的股票与债券二、公司的债券3.公司债券的种类(1)记名公司债券和无记名公司债券。(2)可转换公司债券和不可转换公司债券。(二)公司债券的发行和转让1.公司债券的发行2.公司债券的转让《公司法》规定,公司债券可以转让,转让价格由转让人与受让人约定。3.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具体规定上市公司经股东大会决议可以发行可转换为股票的公司债券,并在公司债券募集办法中规定具体的转换办法。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公司的股票与债券二、公司的债券(三)公司债券的上市1.公司债券上市的条件一是公司债券的期限为一年以上;二是公司债券实际发行额不少于人民币五千万元;三是公司申请债券上市时符合法定的公司债券发行条件。2.公司债券上市的程序(1)上市申请(2)审核同意(3)签订上市协议(4)上市公告(5)挂牌交易下一页上一页第四节公司的股票与债券二、公司的债券3.公司债券的暂停和终止根据我国《证券法》第60条的规定公司债券暂停的情况:第一,公司有重大违法行为;第二,公司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不符合公司债券上市条件;第三,发行公司债券所募集的资金不按照核准的用途使用;第四,未按照公司债券募集办法履行义务;第五,公司最近二年连续亏损。公司债券终止的情形与暂停的情形基本一样,只是在程度和要求方面有差异。上一页返回第五节公司的组织变更、注册资本变更的管理一、公司的组织形式变更公司的组织形式变更是指不中断公司的经营,将某种类型的公司变为其他类型的公司的行为。(一)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因资金需求量的增加等原因而要求改为股份有限公司,以便向社会公众筹集更多的资金。(二)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因缩小经营规模、减少注册资本等原因而要求改为有限责任公司,以便更好地适应经营需要或者客观环境的变化。下一页第五节公司的组织变更、注册资本变更的管理一、公司的组织形式变更(三)公司变更后原有债权、债务的处理《公司法》明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司变更前的债权、债务由变更后的公司承继。下一页上一页第五节公司的组织变更、注册资本变更的管理二、公司的合并与分立(一)公司合并1.公司合并的概念和形式公司合并是指两个以上的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变为一个公司的行为。其形式有两种:一是吸收合并;二是新设合并。2.公司合并的程序(1)签订合并协议。(2)编制资产负债表及财产清单。(3)作出合并决议。(4)通知债权人。(5)依法进行登记。下一页上一页第五节公司的组织变更、注册资本变更的管理二、公司的合并与分立3.公司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公司合并时,合并各方的债权债务,应由合并后存续的公司或者新设的公司承继。(二)公司分立1.公司分立的概念和形式公司分立是指一个公司依法分为两个以上的公司。公司分立的形式有两种:一是公司以其部分财产另设一个或数个新的公司,原公司存续;二是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分别归入两个以上的新设公司,原公司解散。下一页上一页第五节公司的组织变更、注册资本变更的管理二、公司的合并与分立2.公司分立的程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排球场换热站施工合同
- 活动策划费合同模板
- 监理辅助合同模板
- 沙石材料合同模板
- 2024年度北京市住宅装修工程合同
- 2024年度新能源发电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 提供车辆寄售合同范例
- 工厂电梯租赁合同模板
- 机关单位茶叶合同模板
- 汽车合作租赁合同模板
- 第三节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
- 幼儿园科学观察型案例
- 施工现场供排水管道及设施安全保护协议
- 2021-2022新教材浙科版生物学必修1课件:-细胞凋亡是编程性死亡
- 贵州省普通高中学校建设规范指导手册
- 跨文化交际课堂作业题及答案
- 皮带输送机技术要求
- 八年级上册道法:第八课第1课时国家好大家才会好(21张)ppt课件
- 经济法基础教案
- 医药行业销售人员薪酬激励方案研究
- 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实验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