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之长征胜利万岁杨成武教学目标1、通读文章,明确线索,理清主要事件。2、鉴赏并掌握文章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感悟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3、了解历史背景,结合文本,体会长征精神的内核。重点难点1、把握文章,学习细节描写和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艺术手法。2、学习不畏艰苦、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传承革命文化。学习提示在旧中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和黑暗势力的压迫,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正义的抗争和人性的美好从未缺席。《长征胜利万岁》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伟大壮举,《大战中的插曲》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残酷战争中对革命人道主义的坚守,两篇作品从不同侧面表达了作者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和思考。《长征胜利万岁》记述了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召开全军干部会议等事件,表达了对长征胜利结束的欣喜和激动之情。作者通过一些具体场面和细节记录这一重大历史时刻,并融入恰当的议论和抒情来表达感受,让人置身于真实的历史氛围中,阅读时要多加体会。文中多处引用毛泽东关于长征的论述,朗读这部分内容,加深对长征伟大意义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坚强意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就近长征胜利的激情岁月《长征胜利万岁》。二、作者简介杨成武(19142004),福建省长汀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随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在长征中,率部抢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屡建奇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指挥或参与指挥了许多著名的战役战斗,多次创造革命战争史上的奇迹。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83年6月,当选为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著有《杨成武军事文选》《杨成武回忆录》等,主要讲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事件。三、写作背景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1934年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及中央、军委直属队共8.6万余人,从江西省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战略转移,准备到湘西地区同红2、红6军团会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坚强意志。*了解长征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因此这次战略大转移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红军长征的胜利,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
产党和她所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给予全国人民以巨大的影响。红军长征
的胜利,用铁的事实表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英勇的人民军队,具有战胜任何
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是国内外任何反动势力所不可战胜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这样概括长征精神: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四、文学常识——回忆录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能真实地记录回忆者的组经历和观感,具有文献价值。根据文字记录方式的不同,回忆录可分为亲笔回忆录和口述回忆录。亲笔回忆录,即回忆录主人公亲笔撰写的个人回忆录。口述回忆录,即回忆录主人公不是亲笔撰写,而是采用自己口述、他人记录整理的方式写成的回忆录。回忆录一般采用第一人称,语气常常是闲逸而亲切的,回忆的重点通常是回忆录主人公所知的人物、事件。写作回忆录要注意“真实、广泛、突出”六个字。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联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突出,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不是平平淡淡地叙述。五、初读课文1、注音巍巍(wēi)
沸腾(fèi)跋涉(bá)窑洞(yáo)给养(jǐ)迂回(yū)雷霆(tíng)马镫(dèng)马嘶(sī)缴获(jiǎo)疲惫(bèi)追剿(jiǎo)熙攘(xīrang)帷幄(wéiwò)筹款(chóu)骤然(zhòu)寒噤(jìn)跋涉(báshè)2、词语
万水千山: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久别重逢: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互诉衷肠:形容相互之间诉说对对方心底里的感情,通过诉说,大家会有进一步的了解。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恨之入骨:意思是恨到骨头里去。形容痛恨到极点。拍手称快:拍着手说痛快。多用来形容正义伸张、公愤消除时大家高兴满意的样子。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运筹帷幄:在帷幕之中指挥、谋划。后泛指策划机要。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3、理清课文脉络结构第一部分(第18段):红四团到达了陕北吴起镇。 第二部分(第922段):毛主席指挥长征最后一仗回击二马骑兵的吴起镇战斗。第三部分(第2344段):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主席对长征进行总结,宣布红军长征胜利。六、文本研读第一部分(第18段):红四团到达了陕北吴起镇。1、了解“吴起镇”吴起镇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大将吴起(约前400年)屯兵驻守而得名。1935年,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成为长征落脚点而名播中外。该镇历史悠久,胜利山因“割尾巴”战役而闻名天下,新窑院设有毛主席纪念馆,是革命老区,历史重镇。2、苏维埃俄文音译词,意为代表会议。起源于1905年俄国革命,当时是一种工人和农民的民主形式,其代表可以随时选举并更换,暗含着巴黎公社式的政权形式。十月革命以后,苏维埃成为俄国新型政权的标志,城市和乡村的最基本生产单位都有苏维埃,苏维埃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不仅可以立法,还可以直接派生行政机构。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红色政权也曾使用这一称谓。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是党组织所在地的标志,找到了组织,大家特别兴奋。在艰苦的行军途中,苏维埃是战士们心中的信念。作者把苏维埃当作“久别重逢的亲人”,“亲切”“惦念”等词语体现了对苏维埃的深厚感情,体现了革命战士对党的忠诚和信任。第二部分(第922段):毛主席指挥长征最后一仗回击二马骑兵的吴起镇战斗。912四段:回忆了毛主席亲自指挥回击敌方追兵的战斗的背景与缘由。1315三段:写战斗之前的部署与准备。1619四段写战斗过程:第17段:围歼敌人的场面和上面敌人进入包围圈的场面都描写得很详细,试分析场面描写的特点。①现场感强。“这时突然见到前方川道里冒起一团团尘土……一队接着一队,还真不少”,直接描写了敌人进入包围圈的场面,让读者有如临其境之感。②细节描写突出。“有的腿还挂在镫里,硬给马拖着跑了”,表现了敌人在受到打击时的狼狈状态。③记叙和议论相结合。在详细记叙战斗场面的同时,通过议论,赞美了红军指战员的英勇善战。2022段写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21段:写左权带兵消灭反动民团是否背离长征胜利的主题?试作分析。不背离。①略写左权参谋长对陕北反动地主豪绅在千佛山势力的清剿,重点写当地老百姓对红军的慰问和感激,表现了红军处处为老百姓着想,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信。②这次战斗,同回击二马骑兵一样,都是长征胜利的组成部分,有力地表现了主题。22段最后一句赏析。①我们“情绪很高”,“始终觉得是热乎乎的”,与天降大雪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②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出红军胜利会师后的喜悦之情。第三部分(第2344段):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毛主席对长征进行总结,宣布红军长征胜利。第三部分前几段对话,对表现文章内容和人物分别具有怎样的作用?①对话增强了回忆录内容的真实性。②表现了邓小平关心宣传队的红小鬼,有大局观;也表现了作者服从命令的军人品质。③展现了在红军队伍这个大集体中,首长和战士们心心相连,情谊深厚。36段:这段文字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①写出了红军指战员对革命领袖的拥戴,以及革命队伍中上下级的相互关心、团结一致,从侧面揭示出长征胜利的原因。②运用第二人称,亲切直接,表达了作者对领导同志们的感谢、爱戴以及内心的激动之情。37段:毛主席是如何总结长征的?列举的一系列数字有什么作用?①摆事实、列数据,从时间、地域、距离等角度对长征进行总结。②表现了长征的艰难,长征给毛主席以及红军指战员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同时也表现了红军不怕困难的革命精神,而引领红军完成“前所未有的长征”的是不忘革命、救国救民的政治目标。阅读第40段:毛主席打断口号声继续说:“二万五千里中,红军占领了几十个中小城镇,筹款数百万元。扩红数千人,建立了数百个县、区的苏维埃政府,我们走遍了五岭山脉、苗山、雷公山、娄山、云雾山、大凉山、六盘山,渡过了于都河、信来河、潇水、湘江、清水江、乌江、赤水河、北盘江、金沙江、大渡河、白龙江、渭水河,经过了苗、瑶、彝、回、藏等兄弟民族地区。我们完成的空前伟大的远征,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毛主席说到这里略略停顿了一下,然后又接着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1、加点的词用词准确:毛主席的讲话,由“占领”到“完成”,细数长征路途之长,体现了长征的艰难、胜利的来之不易;展现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不屈不挠、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深刻诠释了长征精神的内涵。“空前伟大”“历史上从来没有过”是对长征高度而准确的评价。2、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1)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2)①通过四个“长征是……”,连贯直下,气势磅礴,渲染了昂扬向上的气氛;②从四个方面描述长征的意义,引起下文的具体阐释。3、“自从盘古开天地……而告结束”的句段作用。具体阐述“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的原因;总结上文对长征的成就和意义的阐述,宣告了长征的胜利。阅读42段:“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 阳光灿烂,也许是由于刚才骑马狂奔出了阵汗,衣服湿了,现在骤然一热,我身不由己地打了一个寒噤,但还继续听着毛主席的讲话,只觉得周身的热血直往上涌。”1、赏析开头景物描写句子的表达效果。①“露出了笑脸”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阳光明媚的状态。②烘托会场的热闹气氛。③渲染了人物的喜悦之情。2、传神的对比描写鉴赏:“我”“打了一个寒噤”与听了毛主席的话后“周身的热血直往上涌”构成对比,描写了“我”沉醉于毛主席讲话的情形,体现了毛主席讲话的内容让人热血沸腾,展现了与会同志的昂扬斗志和坚定信心。七、课文探究1、文章记述事件的线索是什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有很多事件可以回忆,作者是如何精心选材的?①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从整体上说,文章主要是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写红四团到达吴起镇,作者交代了时间为“10月18日这一天”;写毛主席等人到吴起镇用了“没隔多久”来表示时间的延续,在记述吴起镇战斗时分别以“10月的一天早晨”“8时整”来提示时间的变化;记述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又以“吴起镇战斗之后,有一天”交代了时间。从局部来说,文章也多次点明时间的变化,比如写中央召开全军干部会议,分别以“太阳快要出来”“天刚蒙蒙亮”“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阳光灿烂”来交代时间的变化。好处:以时间为线索,使得文章脉络清晰,符合回忆录文体的一般要求,也符合读者的认知习惯,便于读者阅读。②紧紧围绕主题选材,详略得当作者紧紧围绕“长征胜利”选材,所选的三个主要事件到达吴起镇、长征最后一战和中央召开的全军干部会议上听毛主席讲话,都很好地体现了“长征胜利”这一核心: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红军击溃二马骑兵,取得长征中最后一场战斗的胜利;毛主席宣布长征胜利。详略得当。作者详写三个主要事件,而对毛主席、周副主席到达吴起镇,红军消灭千佛山的反动民团,向陕北甘泉前进,中央红军与红二十五、二十七军会师等内容略写,做到了详略得当,主题突出。2、毛主席为什么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①原因:这三个暗喻形象地揭示了长征胜利的革命意义,即展示力量、宣传革命、播撒火种。长征是具有鲜明政治目的的撤退,在毛泽东看来,敌人仍然强大,红军部队也损失惨重,但经过长征,队伍没有被打散,而且经常能打胜仗,让蒋介石觉得自己无力消灭红军,这就是力量的展示;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都知道了红军的存在,打了那么多胜仗,又扩充了队伍,这就是在宣传革命;建立了那么多苏维埃政权、当地游击队和地下组织,到达陕北以后留下了约一万精英,这都是在播种,这都是在进行队伍建设,都为革命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展示力量是对敌人的,宣传革命是对人民的,播撒火种是为了革命的未来。通过长征,我们党在军事战略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目标都达到了,长征就是胜利的。②作用:这句话是统领全文的中心,是长征精神、长征意义的具体而又形象的体现,整篇回忆录自始至终围绕着这句话所体现的长征胜利的意义展开。吴起镇会师和吴起镇战斗两件事,其实就是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的具体表现。红军长征艰苦卓绝,如国民党中央军和西北马家军的合力“追剿”,战斗中二大队大队长李英华的牺牲,很多人都没有过冬棉衣等。但艰苦卓绝吓不倒红军战士,同志们胜利到达吴起镇,中央红军长征的最后一仗获得全胜,这就是宣言书;红军拔掉反动民团钉子,让陕北百姓欢天喜地,并继续向陕北甘泉前进,这就是宣传队;与当地苏维埃会合,召开大会宣讲长征的意义,这就是播种机。这些事例,都能让读者切身感受到令人震撼的长征精神。八、主题本文记述的是红军胜利到达陕北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通过到达吴起镇、吴起镇战斗、毛主席在中央召开的全军干部会议上总结长征的成就和意义并宣布长征胜胜利等事件,表达了作者对红军长征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取得胜利的无比喜悦和激动之情,彰显了无所畏惧的一长征精神和汹涌澎湃的革命豪情。九、写作特色精于剪裁,注重实录剪裁,即对材料的裁割取舍。写作如做衣,要“量体裁衣”,如果放任材料堆砌,细大不捐,则可能淹没主题。如果下功夫剪裁一番,则可清晰明了,重点突出。作为回忆录,作者一方面能够围绕核心内容“长征胜利”组织材料,另一方面遵循注重实录的原则,对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和没有亲身经历过的事件大胆取舍,保证了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和严谨性。比如,毛主席、周副主席率领中央领导机关的同志到达吴起镇这一事件,虽然也能够很好地表现红军长征胜利,但由于作者所在的红四团是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先于主力部队到达吴起镇,作者对中央红军到达吴起镇的情形或许不是十分清楚,于是就一笔带过。同样,军委警卫连、工兵连在左权参谋长的率领下消灭了盘踞在千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甲控材料招标交易日志
- 合资企业终止合同的操作指南
- 2024合伙份额转让合同合伙份额转让合同范本
- 2024临时用工合同书样本
- 卫生院聘用合同模板道客
- 指定货代合同模板
- 产品销售策略和客户关系培训考核试卷
- 求租车间库房合同范例
- 宝洁公司合同范例
- 洗车店租房合同模板
- GB 8939-1999卫生巾(含卫生护垫)
- (精心整理)书法田字格纸
- 小学数学北师大二年级上册七分一分与除法快乐的动物(认识倍)
- 2人退伍老兵表演军人小品《照相》台词
- 九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全册
- 远景培训学习1-风机电气系统
- 小学音乐《小河淌水》教案
- 幼儿园小班数学:《配对》 课件
- GA 814-2009 警用约束带标准
-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完整版课件
- 附录2.1-3培养目标达成度评价报告修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