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春七年级第三次月考卷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祈祷qǐ斑斓làn气冲斗牛dòu锲而不舍qìeB.污秽huì
脑髓suí
芳草萋萋qīqī证据确凿zuóC.嫉妒jì澎湃bài鞠躬尽瘁chuì人声鼎沸dǐngD.骊歌lí屏障zhàng踌躇满志chú戛然而止jiá2.下列每项各有一个错别字,请用线标出并改正在括号内。()(4分)A.马革裹尸万丈狂澜鲜为人知九屈连环()B.慷慨淋漓挺而走险绝壁断崖家喻户晓()C.妇孺皆知鞠躬尽瘁潜心灌注义愤填膺()D.叹为观至一泻万里博学多识叱咤风云()3.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人迹罕至:少有人来。无从:没有办法。鉴赏:鉴定和欣赏B.亘古:远古。炽痛:热烈而深切。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C.萦带:弯曲的带子。归省:归来很省事。蓦然:突然。D.两股站站:两腿打战。刮目相看:另眼看待。宾客其父:请他父亲去做客。4.下面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分)A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B这条百年老街在初夏的阳光中,愈发显现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C林子里很多地方还积着厚厚的雪,高山杜鹃花却等不及,径自开了起来。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父亲去世后寄住在外祖父家中的生活历程。阿廖沙就是作者自己。B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选自他的小说集《呐喊》。我们本期还学习了他的另一篇散文《社戏》。C法国批判主义小说家莫泊桑和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羊脂球》。D《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北朝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写的《乐府诗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南朝的《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6.用诗文原句填空。(9分)(1)山际见来烟,。(吴均《山中杂诗》)(2),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3)独坐幽篁里,。(王维《竹里馆》)(4)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5)故园东望路漫漫,。(岑参《逢入京使》)(6)《木兰诗》中描写战争生活艰苦的句子是,(7)黄河是母亲河,请写出与之有关的两句诗词,7口语交际:(2分)假如有一位自尊心极强的同学做错了某件事情,又不肯向别人道歉,你该怎么劝他?请写在横线上。8.名著阅读(3分)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这首小诗的作者是。小诗把对的歌颂、对童真的呼唤、对的咏叹完美地融为一体,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迪。二、阅读理解。(共24分)阅读下面两篇现代文,完成9——20题(一)《宣纸》(8分)①宣纸的原产地——安徽泾县,唐代隶属宣州府,宣纸因而得名。②宣纸的制作方法与一般纸有很大的不同。一般纸的制法是利用造纸机把纸浆平铺在网上而形成薄薄的纸页,再经过烘干而卷成纸卷。宣纸却是用传统方法手工焊成一张张湿纸,贴在墙上干燥而成。由于这点不同,宣纸的性能也与一般纸不一样。③那么,宣纸有哪些特性呢?④宣纸有润墨性。落墨于宣纸时,纸面会产生“发洇”的效果。普通纸发洇会使字或线条模糊不清,也不会出现晕状化开现象。而宣纸发洇会使墨色随水分逐渐向周围扩散,呈近似圆形的波浪式的变化,如果水墨掌握得当,就能获得层次分明、色彩丰富的艺术妙味。⑤宣纸有耐久性。宣纸的寿命至少是1050年,而普通纸大约在两三百年后就会因自然老化而破损。新闻纸的“寿命”更短,五六十年后就会变黄、发脆。所以,宣纸算是纸中的“老寿星”了。⑥宣纸的耐久性与它的pH值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测定,绝大多数宣纸pH值都在8.3左右,呈碱性状态。因为宣纸呈碱性,这使其能够抵抗空气中“酸性气体”的侵蚀,其纸内纤维才不易发生化学变化,纸也不易出现颜色变黄、强度下降等情况,所以宣纸的耐久性远超普通纸。⑦宣纸有变形性宣纸能够随自然环境的变化适当伸长或收缩。它不怕折揉,可以重新装裱,即使折揉很多次,一经装裱便能整洁如新。9.宣纸的性能与一般纸不一样,是由于(1分)10.宣纸有哪些特性?(3分)11.)指出下面这句话使用的说明方法。(2分宣纸的寿命至少是1050年,而普通纸大约在两三百年后就会因自然老化而破损。(
)(
)12.为什么宣纸的耐久性远超普通纸?(2分)(二)《送报的少年》(16分)放暑假的时候,给我家送报的换成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我家住6楼,每天清早8点多钟的时候,便有一阵轻捷的脚步声急急地上楼来了。不论睛天雨天,他都来得很准时。门没开的时候,他轻轻地把报纸塞进报筒。门虚掩着的时候,他便会礼貌地喊一声:“万老师,报纸来了!”我曾与他闲聊过,得知他每天凌晨5点就起床,每天要为两百多户人家送报,而且都是楼房住户,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骄阳似火,送报的少年每天大汗淋漓地骑着车子穿街过巷。一大早,他的短袖衬衣就湿透了一大截,但他的车铃却拨弄得很快活,小圆脸上闪着一双清亮的眼睛,见人就腼腆地笑着。他的日子似乎无忧无虑。7月下旬的一天,少年来送报时对我说:“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我说了声谢谢。少年便下楼去了。这时,我那儿子闻声从床上翻起,接过报纸急匆匆地翻阅,高兴地说:“妈,我可以上邮电大学了!”我既高兴,又对儿子那种少爷做派很不满意。8点多钟了还穿着睡衣,卧室里空调还在呼呼作响。每天几乎都是这样,千呼万唤才起床洗漱,然后,打开电视,靠在沙发上一边饮酸牛奶,一边不停地换电视频道……我说:“高考完了可以休整休整,但不能天天这样睡懒觉,一个青年有没有志气抱负,就看他能不能早起床!”儿子不屑地说:“你那观念早过时了!”我说:“你看看人家那送报的少年,每天5点就起床了!”儿子笑得更嚣张:“他是干什么的?我是干什么的?我是新世纪的第一代天之骄子,我进了大学,还要攻读硕士、博士,还要出国留学!”一个大雨滂沱的日子,送报的少年头一次误点了。上午9点半钟,才出现在我家门口。他浑身衣服湿透了,像一个落汤鸡,胳膊上有一道摔伤的血痕,报纸也打湿了一角。他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般嗫嚅着说:“对不起,我摔了一跤,自行车也不能转了,连报纸也弄湿了……”我刚说了声“没关系”,儿子却夺过报纸狠狠地一摔:“换份干的来,这份不能看!”我一边解围,一边把儿子推进房里。转眼到了8月底,儿子接到邮电大学的入学通知书,高高兴兴地清点行囊准备上学了。这天8点刚过,送报的少年准时出现在门口了,他把报纸交给我后,笑吟吟地说:“万老师,从明天起,这报纸还是由我爸爸送。”我随口问:“那你呢?”少年说:“我被北京大学录取了,明天去上学。”我惊讶得不知说什么好。那少年又补充道:“我爸是个下岗工人,身体不好,以后若送迟了,您多包涵!”少年深深地朝我鞠了一躬,便下楼去了。13细读全文,理解其层次,写出文中显现小说情节发展的语言标志:(3分)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潮和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从构思看,小说以“我”为叙述者来描写主人公,同时小说还运用了____________的手法来表现主人公。(1分)15引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的是少年说的这样一句话:(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很多,“他每天要爬一万八千多级台阶。”这句话属于描写,表现了送报少年(2分)17文章结尾划横线的句子在小说内容上主要有这样两个方面的表达作用:(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第三段写“骄阳似火”,第九段写“大雨滂沱”,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送报少年是个怎样的人?(2分)20.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当你得知送报少年考进了北京大学,你的心理会产生怎样的反应或触动?(3分)
答:三古文阅读(共20分)(一)《口技》节选(10分)①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鸣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来,夫吒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吧,以为纱绝。
2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2分)
(1)会宾客大宴:(2)满坐寂然:
(3)既而儿醒:(4)众妙毕备:
2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2)儿含乳啼声
23、短文两处描述听众的反应,请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
24、第1段中为什么要对简单的道具作具体的介绍。(2分)(二)《炳烛夜读》(10分)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25、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其授于人者不至也。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起授之天也,贤于才人远矣。
26、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2分)
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
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28、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课文《孙权劝学》中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2分)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你得到什么启发?(2分)三、写作。(50分)29下面两道作文题,请你任选一题写作地告诉你2回首岁月,品味生活,童年的快乐多了一份色彩,妈妈的唠叨多了一份温馨,老师的批评多了一份关爱……这一切伴随着我们茁壮成长。
请以“伴我行”为题,写一篇文章。2012年春七年级第三次月考卷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6分)2.A曲B铤C贯D止3.C5.C6.(1)竹中窥落日(2)此夜曲中闻折柳(3)弹琴复长啸(4)影入平羌江水流(5)双袖龙钟泪不干(6)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7)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7只要合理得体即可8冰心(谢婉莹)母亲自然二、阅读(24分)(一)9.(1分)宣纸的制作方法与一般纸有很大的不同10.(3分)宣纸有润墨性、耐久性和变形性。11.(2分)作比较
列数字12.(2分)因为宣纸呈碱性,这使其能够抵抗空气中“酸性气体”的侵蚀,其纸内纤维才不易发生化学变化,纸也不易出现颜色变黄、强度下降等情况,所以宣纸的耐久性远超普通纸。(二)13放暑假的时候七月下旬的一天转眼到了8月底14对比15今天报上刊登了高考录取分数线!16.动作描写表明少年工作辛苦,送报很努力17①表明少年家庭经济状况不好。②表现少年成熟、懂事的性格。18环境(1)写出了送报少年的艰辛(2)突出少年不艰苦、吃苦耐劳、责任心强的品质19是个礼貌、守时、吃苦耐劳、孝顺懂事、学习成绩优异的年轻人。20开放性题目,能答出诸如羞臊、懊悔、自我反省、受到教育、学会做人等心理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