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课件_第1页
《故都的秋》课件_第2页
《故都的秋》课件_第3页
《故都的秋》课件_第4页
《故都的秋》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沁园春·长沙》: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故都的秋郁达夫汇报人:林韵故都的秋北平/北京故:故人、旧事故都:沧桑感、眷恋郁达夫(1896-1945),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当时文坛产生巨大影响。代表作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出奔》等,文集《郁达夫散文集》、《达夫游记》等。1921年和郭沫若等人成立创造社,精通五门语言。他的文学观: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写作背景这是一篇创作于1934年的散文。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并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当时的国家是山河破碎,连年战乱,民不聊生,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作者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尝了人生的愁苦和哀痛。故都的秋具有怎样的特点,让郁达夫如此怀念?(试看找出课文中最简洁的能够概括故都秋天特点的句子)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清、静、悲凉奠定全文的基调和底色文中除了故都的秋,还有没有描写了其他地方的秋呢?请读1、2自然段,找找作者眼中其他地方的秋的特点。江南的秋:慢、润、淡以江南的秋烘托对比北方的秋,衬托北方秋天的醇厚、浓郁作者既然写了故都的秋,为何还要写江南的秋呢?思考文中那些自然段描写了“故都的秋天”,写了秋天的什么?试用几个简洁的词语概括。秋院清晨(3)秋槐落蕊(4)秋蝉残鸣(5)秋雨话凉(6-9)秋日胜果(10)这五幅秋景图是如何表现故都的秋中的清、静、悲凉的特点的?请同学们阅读第三段,进行赏析。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清白的芦花、蓝白色的牵牛花钟声、驯鸽的飞声、虫叫浓茶、破屋一椽、一碗、一坐、一丝一丝、几根清静悲凉量词:一个人生活——孤单冷色调以动衬静手法接下来,请同学按照类似的鉴赏方法,赏析其余的几幅图景清静悲凉何处见清何处显静如何悲凉这五幅秋景图是如何表现故都的秋中的清、静、悲凉的特点的?小组合作,进行赏析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细腻、清闲落蕊、落寞、深沉清静悲凉写景角度视觉、听觉、嗅觉视听结合、动静结合这五幅秋景图是如何表现故都的秋中的清、静、悲凉的特点的?小组合作,进行赏析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衰弱的、嘶叫的静悲凉写景角度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秋蝉告别生命这五幅秋景图是如何表现故都的秋中的清、静、悲凉的特点的?小组合作,进行赏析灰沉沉、青布单衣凉风静悲凉写景角度视听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唉、了、吗、啦缓慢悠闲息列索落冷色调清冷清闲拟声词语气词清这五幅秋景图是如何表现故都的秋中的清、静、悲凉的特点的?小组合作,进行赏析小椭圆形的细叶淡绿微黄写景角度感官角度、色彩角度清秋细窄色彩饱和度低清分析完这五幅秋景图,思考一下为什么作者不写名胜古迹,而要详写这些景色呢?名胜古迹中作者所欣赏的也是一些平常的自然景观,而这几幅秋景图中的景物取材于大自然,甚至随处可见,所以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更能表现秋的色、秋的声、秋的味,也反映了作者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审美品味。一、悟秋思上节课我们重点分析了郁达夫笔下的五幅秋景图,请大家自读课文,想一想这些秋景图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情感体验?庭院秋景、秋槐落蕊、秋蝉残鸣:从植物的衰败到动物的衰弱,作者感受到的是深沉,他所创作的是一曲献给秋天的悲凉的颂歌。闲话秋雨、胜日秋果:从秋雨到秋果,我们也能感受到作者对北国之秋的向往和赞美之情,这些情感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正所谓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故都的秋景可谓丰富多彩,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上述秋景来写呢?试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客观: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主观:第一,跟旧中国时代环境的黑暗有关,这导致他思想苦闷,逃避现实;第二,跟作家个人气质的抑郁善感有关;第三,跟作家的文艺观和审美追求有关。在杭州期间,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水似的遁世文学”。因此,上述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就决定了作家会选什么样的景来抒什么样的情。二、赏秋语1、郁达夫散文的美,不仅仅是意象和意境的美,更美在语言。请同学们细读文本,找一找自己最欣赏的语句,并说说理由。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1)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2)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3)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4)“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北方人念阵字,总老像是层字,平平仄仄起来,这念错的歧韵,倒来得正好。2.细细品味下列两组语句,说说修改前后的不同表达效果。(1)原文: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修改: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静、悲凉。(2)原文: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修改:我愿用三分之二的寿命留住这北国的秋天。三、明秋意1.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第11节,思考这一节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议论,说明悲秋是人类的共性,一个转折又表达了作者对北国之秋的热爱。2.课文最后两节作家采用了什么手法?第12节,承接上文,呼应开头,同时采用了一组鲜明的对比,说明北国之秋味烈、味深、味浓、味久,南国之秋味润、味浅、味淡、味短。最后一节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故都之秋的眷恋和向往之情。总结作者将自己对北国的秋的主观感受与北国客观景物的特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中"清""静",既是对北国客观景物特点的描写和总结,又是作者内心的感受;"悲凉",则更多的是作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