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助理-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_第1页
中医助理-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_第2页
中医助理-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_第3页
中医助理-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_第4页
中医助理-中医内科学-肢体经络病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肢体经络病证

痹证

痹证的概念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

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轻者病在四肢关节肌肉,

重者可内舍于脏。

痹证的病因病机

病因

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风寒湿热,外邪入侵。

病机

病机:邪气痹阻经脉一一风、寒、湿、热、痰、瘀等邪气滞留于肢体筋脉、关节、肌肉、经脉,气血

痹阻不通,不通则痛。

病理因素:风、寒、湿、热、(拓展:痰、瘀)。

风、寒、湿、热之邪由经络内舍脏腑,出现相应的脏腑病变。痹证日久,容易出现下述三种病理变化:

1.风寒湿痹或热痹日久不愈,气血运行不畅日甚,瘀血痰浊阻痹经络,出现皮肤瘀斑、关节周围结节、

关节肿大畸形、屈伸不利等症;

2.病久正气耗伤气血亏损或肝肾不足;

3.痹证日久不愈,病邪由经络累及脏腑脏腑痹。心痹多见。

病性:病初邪实为主,邪在经脉,累及筋骨、肌肉、关节。

日久,耗伤气血,损及肝肾,病理性质虚实相兼。

部分患者肝肾气血大伤,而筋骨肌肉疼痛酸楚症状较轻一一正虚为主的虚痹。

痹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一一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或疼痛游走不定,甚则关节剧痛、肿大、强硬、变形。

发病特点发病及病情的轻重常与劳累以及季节、气候的寒冷、潮湿等天气变化有关,某些痹证的发

生和加重可与饮食不当有关。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不同年龄的发病与疾病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

痹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一一病证鉴别

痹证与痿证

痛与不痛一一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痿证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

肢体活动障碍一一痿证是无力运动,痹证是因痛而影响活动;

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证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

缩。

痹证的辨证论治一一辨证要点

首辨病邪;次辨虚实;再辨体质。

风邪盛一一疼痛游走不定一一行痹。

寒邪盛一一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则甚,得热则缓一一痛痹。

湿邪盛一一酸痛,重着,漫肿一一着痹。

热邪盛红肿热痛热痹。

痰一一疼痛日久,肿胀局限,或见皮下结节。

瘀一一关节肿胀,僵硬,疼痛不移,肌肤紫暗或瘀斑。

次辨虚实

实一一痹证新发,风、寒、湿、热之邪明显。

虚一一痹证日久,耗伤气血,损及脏腑,肝肾不足。

虚实夹杂一一病程缠绵,日久不愈,痰瘀互结、肝肾亏虚。

再辨体质

素体阳盛或阴虚有热者,感受外邪易从热化,多属热痹;素体阳虚者,感受外邪易从寒化,多属寒痹。

痹证的辨证论治一一治疗原则

基本原则一一祛邪通络。根据邪气偏盛,分别予祛风、散寒、除湿、清热、化痰、行瘀,兼顾“宣痹

通络”。久痹正虚,应重视扶正,补肝肾、益气血是常用之法。

治风宜重视养血活血,即所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治寒宜结合温阳补火,即所谓“阳气并

则阴凝散”;治湿宜结合健脾益气,即所谓“脾旺能胜湿,气足无顽麻”。

风盛——祛风通络,佐以养血活血。

寒盛一一散寒通络,佐以温阳补火。

湿盛一一除湿通络,佐以健脾益气。

热盛一一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痰瘀一一涤痰化瘀,蠲痹通络。

久痹正虚一一益气血,补肝肾。

辨病位用药:

痹在上肢一一片姜黄、羌活、桂枝一一通经达络,祛风胜湿;

下肢疼痛一独活、川牛膝、木瓜一一引药下行;

累及颈椎,颈部僵硬不适、疼痛,左右前后活动受限一一葛根、伸筋草、桂枝、羌活一一舒筋通络,

祛风止痛;

痹证腰部疼痛、僵硬,弯腰活动受限一一桑寄生、杜仲、巴戟天、淫羊蕾、(庶虫)虫一一补肾强腰,

化瘀止痛;

痹证两膝关节肿胀,或有积液一一土茯苓、车前子、蔗政仁、猫爪草一一清热利湿,消肿止痛;

痹证四肢小关节疼痛、肿胀、灼热一一土贝母、猫眼草、蜂房、威灵仙一一解毒散结,消肿止痛。

痹证久病入络,抽掣疼痛,肢体拘挛者,多用虫类搜风止痛药物。

痹证的辨证论治一证治分类

风寒湿痹

行痹

痛痹

着痹

风湿热痹

痰瘀痹阻

肝肾亏虚

风寒湿痹一一行痹

证候主症: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屈伸不利,疼痛呈游走性,初起可见有恶风、发热等表证,舌

苔薄白,脉浮或浮缓。

证机概要:风邪兼夹寒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治法:祛风通络,散寒除湿。

代表方:防风汤加减。

药物组成:防风、秦无、麻黄、杏仁、葛根、茯苓、当归、肉桂、黄苓、生姜、大枣、甘草。

加减:腰背酸痛为主,多与肾气虚有关一一加杜仲、桑寄生、淫羊蕾、巴戟天、续断补肾壮骨;

关节肿大,苔薄黄,邪有化热之象者,宜寒热并用一一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桂枝、芍药、知母、炙甘草、麻黄、白术、防风、炮附子、生姜。

风寒湿痹一一痛痹

证候主症:肢体关节疼痛,痛势较剧,部位固定,遇寒则痛甚,得热则痛缓,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

肤或有寒冷感,舌质淡,舌苔薄白,脉弦紧。

证机概要:寒邪兼夹风湿,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代表方:乌头汤加减。

加减:关节发凉,疼痛剧烈,遇冷更甚,加附子、细辛、桂枝、干姜、全当归,温经散寒,通脉止痛。

风寒湿痹一一着痹

证候主症:肢体关节、肌肉酸楚、重着、疼痛,肿胀散漫,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

舌苔白腻,脉濡缓。

证机概要: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代表方:意读仁汤加减。

久痹风、寒、湿偏盛不明显者,可选用蠲痹汤作为治疗风寒湿痹基本方剂。

羌活、独活、海风藤、秦无、桂心、当归、川苜、乳香、木香、桑枝、炙甘草。

风湿热痹

证候主症:游走性关节疼痛,可涉及一个或多个关节,活动不便,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得冷则

舒,可有皮下结节或红斑,常伴有发热、恶风、汗出、口渴、烦躁不安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舌苔黄或黄

腻,脉滑数或浮数。

证机概要:风湿热邪壅滞经脉,气血闭阻不通。

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代表方:白虎加桂枝汤或宣痹汤加减。

前方以清热宣痹为主,用于偏风热明显者;后方重在清热利湿,用于偏湿热盛者。

宣痹汤:防己、晚蚕砂、意菽仁、赤小豆、连翘、山桅、滑石、杏仁、半夏。

加减:

1.皮肤有红斑者,加丹皮、赤芍、生地、紫草以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2.热毒炽盛,化火伤津,深入骨节,而见关节红肿,触之灼热,疼痛剧烈如刀割,筋脉拘急抽挛,入

夜尤甚,壮热烦渴,舌红少津,脉弦数,宜清热解毒,凉血止痛一一五味消毒饮合犀黄丸。

3.热痹亦可由风寒湿邪内侵,郁久化热而成,若邪初化热仍兼有风寒湿邪,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

味。

痰瘀痹阻

证候主症:痹证日久,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或关节肌肤紫暗、肿胀,按之较硬,肢体顽麻或重

着,或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有硬结、瘀斑,面色黯薰,眼睑浮肿,或胸闷痰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舌苔白腻,脉弦涩。

证机概要:痰瘀互结,留滞肌肤,闭阻经脉。

治法:化痰行瘀,蠲痹通络。

代表方:双合汤加减。(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

加减:痰瘀交结,疼痛不已一加穿山甲、白花蛇、全蝎、娱蚣、地龙搜剔络道;有痰瘀化热之象者,

加黄柏、丹皮。

肝肾亏虚

证候主症:痹证日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或畏寒肢冷,阳痿,遗精,或骨蒸

劳热,心烦口干,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少津,脉沉细弱或细数。

证机概要:肝肾不足,筋脉失于濡养、温煦。

治法:培补肝肾,舒筋止痛。

代表方:独活寄生汤加减。

人参、桑寄生、秦充、川萼、防风、独活、当归、细辛、甘草、肉桂、芍药、茯苓、牛膝、杜仲、干

地黄。

加减:

1.肾阳虚,畏寒肢冷,关节疼痛拘急一一加附子、干姜、巴戟天,或合用阳和汤加减(肉桂、熟地、

麻黄、姜炭、白芥子、生甘草、鹿角胶)。

2.肝肾阴亏,腰膝疼痛,低热心烦,或午后潮热一一加龟板、熟地、女贞子,或合用河车大造丸加减。

3.痹久内舍于心,心悸,短气,动则尤甚,面色少华,舌质淡,脉虚数或结代,可用炙甘草汤加减。

痹证的转归预后

痹证的预后与患者体质、感受邪气轻重以及疾病调摄有着密切的关系。

痹证日久,耗伤气血,可逐渐演变为虚劳;

内损于心,心脉闭阻,胸闷心悸,喘急难于平卧而为心悸、喘证;

内损于肺,肺失肃降,气不化水,则咳嗽频作,胸痛,少痰,气急,可转为咳喘、悬饮等证。

痹证的预防调护

发病多与气候和生活环境有关,平素应注意防风、防寒、防潮,避免居潮湿之地。特别是居住寒冷地

区或在气候骤变季节,应注意保暖,免受风寒湿邪侵袭。劳作运动汗出肌疏之时,切勿当风贪凉,乘热浴

冷。内衣汗湿应及时更换,垫褥、被子应勤洗勤晒。居住和作业地方保持清洁和干燥。

平时应注意生活调摄,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有助于提高机体对病邪的抵御能力。

痹证初发,应积极治疗,防止病邪传变。病邪入脏,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行走不便者,应防止跌

仆,以免发生骨折。

长期卧床者,既要保持病人肢体的功能位,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还要经常变换体位,防止褥疮发生。

久病患者,往往情绪低落,容易产生焦虑心理和消化机能低下,保持乐观心境和摄入富于营养、易于

消化的饮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痿证

痿证的概念

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

痿证的病因病机

痿证的基本病机为气血津液输布不畅,筋肉四肢失养而痿弱不能用。

病位在筋脉、肌肉,与肝、肾、肺、胃关系最为密切。

痿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痿证的诊断依据

1.肢体筋脉弛缓不收,下肢或上肢,一侧或双侧,软弱无力,甚则瘫痪,部分病人伴有肌肉萎缩。

2.由于肌肉痿软无力,可有睑废、视歧、声嘶低喑、抬头无力等症状,甚则影响呼吸、吞咽。

3.部分病人发病前有感冒、腹泻病史,有的病人有神经毒性药物接触史或家族遗传史。

病证鉴别

痿证与偏枯

偏枯亦称半身不遂,是中风症状,病见一侧上下肢偏废不用,常伴有语言骞涩、口眼歪斜,久则患肢

肌肉枯瘦,其瘫痪是由于中风而致,二者临床不难鉴别。

痿证与痹证

痹证后期,由于肢体关节疼痛,不能运动,肢体长期废用,亦有类似痿证之瘦削枯萎者。

但痿证肢体关节一般不痛,痹证则均有疼痛,其病因病机、治法也不相同,应予鉴别。

痿证的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首辨脏腑病位,其次审标本虚实

治疗原则

《内经》提出“治痿者独取阳明”,是指从补脾胃、清胃火、祛湿热以调养五脏的一种重要措施。

证治分类

肺热津伤证

湿热浸淫证

脾胃虚弱证

肝肾亏损证

脉络瘀阻证

肺热津伤证

证候主症:发病急,病起发热,或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可较快发生肌肉瘦削,皮肤干燥,心

烦口渴,咳呛少痰,咽干不利,小便黄赤或热痛,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证机概要:肺燥伤津,五脏失润,筋脉失养。

治法: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代表方:清燥救肺汤加减。

加减:

1.身热未退,高热,口渴有汗,可重用生石膏,加银花、连翘、知母以清气分之热,解毒祛邪;咳嗽

痰多,加瓜篓、桑白皮、川贝母宣肺清热化痰;

2.身热已退,兼见食欲减退、口干咽干较甚,此胃阴亦伤,宜用益胃汤加石斛、意藻仁、山药、麦芽。

湿热浸淫证

证候主症:起病较缓,逐渐出现肢体困重,痿软无力,尤以下肢或两足痿弱为甚,兼见微肿,手足麻

木,扪及微热,喜凉恶热,或有发热,胸脱痞闷,小便赤涩热痛,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证机概要:湿热浸渍,壅遏经脉,营卫受阻。

治法:清热利湿,通利经脉。

代表方:加味二妙散加减。

加减:

1.湿邪偏盛,胸皖痞闷,肢重且肿,加厚朴、茯苓、枳壳、陈皮以理气化湿;

2.夏令季节,加蕾香、佩兰芳香化浊,健脾祛湿;

3.热邪偏盛,身热肢重,小便赤涩热痛,加忍冬藤、连翘、公英、赤小豆清热解毒利湿;

4.湿热伤阴,兼见两足烦热,心烦口干,舌质红或中剥,脉细数,可去苍术,重用龟板,加元参、山

药、生地;

5.若病史较久,兼有瘀血阻滞者,肌肉顽痹不仁,关节活动不利或有痛感,舌质紫暗,脉涩,加丹参、

鸡血藤、赤芍、当归、桃仁。

脾胃虚弱证

证候主症:起病缓慢,肢体软弱无力逐渐加重,神疲肢倦,肌肉萎缩,少气懒言,纳呆便澹,面色觥白

或萎黄无华,面浮,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脾虚不健,生化乏源,气血亏虚,筋脉失养。

治法:补中益气,健脾升清。

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加减:

1.脾胃虚者,易兼夹食积不运,当健脾助运,导其食滞,酌佐谷麦芽、山楂、神曲;

2.气血虚甚者,重用黄苗、党参、当归,加阿胶;气血不足兼有血瘀,唇舌紫黯,脉兼涩象者,加丹

参、川苜、川牛膝;

3.肥人痰多或脾虚湿盛,可用六君子汤加减。

肝肾亏损证

证候主症:起病缓慢,渐见肢体痿软无力,尤以下肢明显,腰膝酸软,不能久立,甚至步履全废,腿

胫大肉渐脱,或伴有眩晕耳鸣,舌咽干燥,遗精或遗尿,或妇女月经不调,舌红少苔,脉细数。

证机概要:肝肾亏虚,阴精不足,筋脉失养。

治法: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代表方:虎潜丸加减。

加减:

1.若证见面色无华或萎黄,头昏心悸,加黄黄、党参、首乌、龙眼肉、当归以补气养血;

2.热甚者,可去锁阳、干姜,或服用六味地黄丸加牛骨髓、鹿角胶、枸杞子滋阴补肾,以去虚火;

3.病久阴损及阳,阴阳两虚,兼有神疲,怯寒怕冷,阳痿早泄,尿频而清,妇女月经不调,脉沉细无

力,不可过用寒凉以伐生气,去黄柏、知母,加仙灵脾、鹿角霜、紫河车、附子、肉桂,或服用鹿角胶丸、

加味四斤丸。

脉络瘀阻证

证候主症:久病体虚,四肢痿弱,肌肉瘦削,手足麻木不仁,四肢青筋显露,可伴有肌肉活动时隐痛

不适,舌痿不能伸缩,舌质暗淡或有瘀点、瘀斑,脉细涩。

证机概要:气虚血瘀,阻滞经络,筋脉失养。

治法:益气养营,活血行瘀。

代表方: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

加减:

1.手足麻木,舌苔厚腻者,加橘络、木瓜;

2.下肢痿软无力,加杜仲、锁阳、桑寄生;

3.若见肌肤甲错,形体消瘦,手足痿弱,为瘀血久留,可用圣愈汤送服大黄蛾虫丸,补虚活血,以丸

图缓。

本病常有湿热、痰湿为患,用苦寒、燥湿、辛温等药物时要注意祛邪勿伤正,时时注意护阴,补虚扶

正时亦当防止恋邪助邪。

颤证

颤证

颤证的概念

颤证的病因病机

颤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颤证的辨证论治

颤证的概念

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颤证的病因病机

病机: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

病位在筋脉,与肝、肾、脾等脏关系密切。

颤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

诊断依据

头部及肢体颤抖、摇动,不能自制,甚者颤动不止,四肢强急。

常伴动作笨拙,活动减少,多汗流涎,语言缓慢不清,烦躁不寐,神识呆滞等症状。

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般呈隐袭起病,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部分病人发病与情志有关,或继发

于脑部病变。

病证鉴别

颤证与猴族:猴疯即抽搐,多见于急性热病或某些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抽搐多呈持续性,有时伴短阵

性间歇,手足屈伸牵引,弛纵交替,部分病人可有发热,两目上视,神昏等症状;

颤证是一种慢性疾病过程,以头颈、手足不自主颤动、振摇为主要症状,手足颤抖动作幅度小,频率

较快,而无肢体抽搐牵引和发热、神昏等症状,再结合病史分析,二者不难鉴别。

颤证的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首先要辨清标本虚实。

・虚一一病之本:肝肾阴虚、气血不足

•实一一病之标: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

证治分类

「风阳内动证

痰热四动证

,气血亏虚证

髓海不足证

I阳气虚衰证

风阳内动证

证候主症:肢体颤动粗大,程度较重,不能自制,眩晕耳鸣,面赤烦躁,易激动,心情紧张时颤动加

重,伴有肢体麻木,口苦而干,语言迟缓不清,流涎,尿赤,大便干,舌质红,苔黄,脉弦。

证机概要:肝郁阳亢,化火生风,扰动筋脉。

治法:镇肝息风,舒筋止颤。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合镇肝息风汤加减。

加减:

1.肝火偏盛,焦虑心烦,加龙胆草、夏枯草;痰多者加竹沥、天竺黄以清热化痰;

2.肾阴不足,虚火上扰,眩晕耳鸣者,加知母、黄柏、牡丹皮;心烦失眠,加炒枣仁、柏子仁、丹参

养血补心安神;

3.颤动不止,加僵蚕、全蝎,增强息风活络止颤之力。

痰热风动证

证候主症:头摇不止,肢麻震颤,重则手不能持物,头晕目眩,胸脱痞闷,口苦口黏,甚则口吐痰涎,

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证机概要:痰热内蕴,热极生风,筋脉失约。

治法:清热化痰,平肝息风。

代表方: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加减。

加减:

1.痰湿内聚,证见胸闷恶心,咯吐痰涎,苔厚腻,脉滑者,加皂角、白芥子以燥湿豁痰;

2.震颤较重,加珍珠母、生石决明、全蝎;

3.心烦易怒者,加天竺黄、牡丹皮、郁金;

4.胸闷脱痞,加瓜篓皮、厚朴、苍术;

5.肌肤麻木不仁,加地龙、丝瓜络、竹沥;

6.神识呆滞,加石菖蒲、远志。

气血亏虚证

证候主症:头摇肢颤,面色淡白,表情淡漠,神疲乏力,动则气短,心悸健忘,眩晕,纳呆,舌体胖

大,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滑,脉沉濡无力或沉细弱。

证机概要:气血两虚,筋脉失养,虚风内动。

治法:益气养血,濡养筋脉。

代表方:人参养荣汤加减。

加减:

1.气虚运化无力,湿聚成痰,应化痰通络止颤,加半夏、白芥子、胆南星;血虚心神失养,心悸,失

眠,健忘,加炒枣仁、柏子仁;

2.气虚血滞,肢体颤抖,疼痛麻木,加鸡血藤、丹参、桃仁、红花。

髓海不足证

证候主症:头摇肢颤,持物不稳,腰膝酸软,失眠心烦,头晕,耳鸣,善忘,老年患者常兼有神呆、

痴傻,舌质红,舌苔薄白,或红绛无苔,脉象细数。

证机概要:髓海不足,神机失养,肢体筋脉失主。

治法:填精补髓,育阴息风。

代表方:龟鹿二仙膏合大定风珠加减。

加减:

1.肝风甚,肢体颤抖、眩晕较著,加天麻、全蝎、石决明;

2.阴虚火旺,兼见五心烦热,躁动失眠,便秘溟赤,加黄柏、知母、丹皮、元参;

3.肢体麻木,拘急强直,加木瓜、僵蚕、地龙,重用白芍、甘草以舒筋缓急。

阳气虚衰证

证候主症:头摇肢颤,筋脉拘挛,面色觥白,畏寒肢冷,四肢麻木,心悸懒言,动则气短,自汗,小

便清长或自遗,大便澹;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迟无力。

证机概要:阳气虚衰,失于温煦,筋脉不用。

治法:补肾助阳,温煦筋脉。

代表方:地黄饮子加减。

加减:大便稀酒者,加干姜、肉豆蔻温中健脾;心悸者,加远志、柏子仁养心安神。

腰痛

腰痛的概念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运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

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腰痛的病因病机

腰痛的病因

外邪侵袭、体虚年衰、跌仆闪挫。

腰痛的病机

病位一一腰府,与肾脏及膀胱经、任、督、冲、带脉等诸经脉相关。

基本病机一一筋脉痹阻,腰府失养。

病理因素——湿与瘀。

病理性质本虚标实。

经气闭涩为标,肾气内伤为本。

以风、寒、湿、热、瘀血、气滞为标,肾气亏虚为本,是腰痛病理变化特点。

外感为风、寒、湿、热诸邪痹阻经脉,或劳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

内伤多责之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

外感腰痛的主要发病机理是外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多为实证。

内伤腰痛多由肾精气亏虚,腰府失其濡养、温煦所致,多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外感腰痛经久不愈,可转为内伤腰痛,由实转虚;

内伤腰痛复感外邪则内外合邪,虚实相杂,病情因此加重而变复杂。

腰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一一诊断依据

1.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压痛。

2.慢性腰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腰部多隐痛或酸痛。常因体位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

而加重。

3.本病常有居处潮湿阴冷、涉水冒雨、跌仆挫闪或劳损等相关病史。

腰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一一病证鉴别

腰痛与背痛、尻痛、胯痛腰痛是指腰脊及其两侧部位(背部十二肋骨以下至骼崎以上)的疼痛,背

痛为背膂以上部位疼痛,尻痛是尻舐部位的疼痛,胯痛是指尻尾以下及两侧胯部的疼痛,部位不同。

腰痛与肾痹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肾痹是指腰背强直弯曲,不能屈伸,行动困难而言,多由骨痹

日久发展而成。

腰痛的辨证论治一一辨证要点

辨外感、内伤、跌仆闪挫之外伤。

外感一一起病较急,腰痛明显,伴有感受风、湿、寒、热等外邪症状。

寒湿一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病痛不减。

湿热一腰部热痛重着,暑湿天加重,活动后或可减轻。

内伤一一起病隐袭,腰部酸痛,病程缠绵,伴有脏腑虚损症状,多见于肾虚。

肾精亏虚一腰痛缠绵,酸软无力。

肾阳不足一腰膝冷痛,喜温喜按,遇劳更甚,卧则减轻。

肾阴亏损一腰部隐痛,五心烦热。

跌仆闪挫一起病急,疼痛部位固定,瘀血症状明显,常有外伤史可鉴。

腰痛的辨证论治一一治疗原则

分标本虚实。

外感腰痛一一祛邪通络,

寒湿一温散;湿热一清利;

外伤腰痛一一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内伤腰痛一一补肾固本为主,兼顾肝脾;

虚实兼见一一辨主次轻重,标本兼顾。

腰痛的辨证论治一一证治分类

寒湿腰痛

湿热腰痛

瘀血腰痛

肾虚腰痛一一肾阴虚

肾虚腰痛一一肾阳虚

寒湿腰痛

证候主症: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病痛不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舌质淡,苔

白腻,脉沉而迟缓。

证机概要:寒湿闭阻,滞碍气血,经脉不利。

治法: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代表方:甘姜苓术汤加减。

干姜、甘草、茯苓、白术。

加减:

1.寒邪偏盛,腰部冷痛,拘急不舒,可加熟附片、细辛。

2.湿邪偏盛,腰痛重着,苔厚腻,可加苍术、薄松仁。

3.年高体弱或久病不愈,肝肾虚损,气血亏虚,而兼见腰膝酸软无力,脉沉弱等症,宜独活寄生汤加

附子(人参、桑寄生、秦花、川苗、防风、独活、当归、细辛、甘草、肉桂、芍药、茯苓、牛膝、杜仲、

干地黄)。

湿热腰痛

证候主症:腰部疼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