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名校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12月)P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含解析)_第1页
全国名校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12月)P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含解析)_第2页
全国名校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12月)P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含解析)_第3页
全国名校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12月)P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含解析)_第4页
全国名校高考政治试题分类汇编(12月)P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目录P1寻觅社会的真谛 1P2实现人生的价值 1P1寻觅社会的真谛【【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P137.习近平指出,此时此刻,我们距离“中国梦”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坚定。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需要依靠人民群众,越是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在新的征程上,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考验,我们都应当始终保持“中国信心”。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蕴含的哲学道理。(12分)37.【知识点】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答案】①实现“中国梦”需要依靠人民群众,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②保持“中国信心”实现“中国梦”要立足于中国自身的实际,体现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③始终保持“中国信心”将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体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的社会意识能够推动社会的发展。(每点4分)【解析】注意答题范围“寻觅社会的真谛角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运用相关哲学道理进行分析,主要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角度进行分析。【思路点拨】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越是需要依靠人民群众”,应联想到群众观点;“越是要立足实际”应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应当始终保持“中国信心”。应联系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31.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引用“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出自《尚书,五子之歌》)。下列观点与该引语所含哲理相符的是①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之立王,以为民也(董仲舒·《春秋繁露》)②家和万事兴(吴跃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七回》)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④荀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袁枚《续诗品一尚识》)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知识点】01P1本题考查群众观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答案】A解析:“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从哲学的角度看,一方面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①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作用,②体现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①②符合题意;③体现运动的观点,④体现了发展的观点,不符合题意。答案应选A。【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可用排异法。【【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届辽宁省五校协作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30.深化改革要动力。当前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须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改起,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推进有利于结构调整的改革,破除制约市场主体活力和要素优化配置的障碍。之所以深化改革,是因为①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②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要求③改革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和前提④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知识点】P1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答案】B解析: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故①表述错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内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故②④正确,③表述错误。答案应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届湖南省衡阳市五校高三11月联考(11)】28、材料一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出重拳强化污染治理,坚决向污染宣战,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不少城市因非法倾倒、处理不当或置之不理而造成了建筑垃圾围城的窘境。据统计,目前广州的建筑废弃物年均产生量约为4000万吨,总利用量不到100万吨。我国工程建设中每年可产生近4亿吨建筑垃圾,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率仅为5%,而很多发达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率已经高达95%。材料二:治理雾霾,公众期待政府更有作为。华北地区频发的“雾霾”引发政府高度重视,以《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为代表的政策密集出台,显示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战略高度提升。治理以“雾霾”为重点的大气污染,不仅关系到环境与民生,更关系到政府的行政能力。通过自上而下的压力及其自下而上的舆论压力,环保对地方政府不作为的“一票否决”制度有望在全国得到推广和落实。(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治理大气污染及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率提几点建议。(8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应如何治理大气环境污染?公民应如何在治理雾霾方面有所为?(12分)(3)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治理污染的哲学依据。(9分)D3E1F1F2P1P2(1)【知识点】本题考查科学发展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析】本题以治理大气污染、环境保护为背景,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图表、解读材料和问题的能力,及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联系、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本问属于“措施类”试题,知识范围限定经济生活,关键词是“治理大气污染及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考生可以联系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知识点进行作答,主要可以从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角度进行作答。【答案】①治理污染和提高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率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②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环境治理和建筑垃圾资源化方面的科研投入,推进环境科技进步;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路,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当中,提高治理污染的力度和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再生利用率;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思路点拨】准确解读设问要求,从题型、知识范围上把握要求,可以运用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加以分析回答。(2)【知识点】本题考查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解析】该题首先要回答国家在治理大气污染上的作用和作为,政府要坚持其宗旨和工作原则、履行好职能、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其次回答公民在治理雾霾方面的作用,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等多个角度分析回答。国家:①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②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加强市场监管,惩治污染环境的行为;履行文化建设职能,加强环保宣传,倡导低碳生活;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实行公交优先,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③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广大公民监督,积极推进民主决策。④国家加强法治建设,人大要加强环境立法,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体系,为环境治理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严格执法,依法制裁违规排污企业。(每点2分,共8分)公民:任答两点给4分①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自觉履行公民义务,践行低碳生活方式。(2分)②正确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监督政府落实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和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2分)③积极参与民主决策,通过多种方式为政府治理环境污染出谋划策。(2分)【思路点拨】该题的主体要国家(政府)和个人两个,需要对每一主体涉及的知识熟练掌握和理解,结合材料内容从多个方面进行概括。(3)【知识点】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解析】该题要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进行分析,知识范围固定。结合材料内容,学生可以选择的原理有: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和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等知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正确的价值观;人民群众观点。【思路点拨】历史唯物主义是该题的知识范围,从为什么要治理污染,采取什么策略,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等方面回答。【【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届浙江省嘉兴一中等五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2)】24.《滕王阁序》中的“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是《卷珠帘》歌名的由来。这首歌的意境是:美人对镜画完红妆,把珠帘卷起来,静静地等待她的心上人归来。这一意境透露了快捷时代的现代人呼唤“慢生活”的内心世界。这表明①社会心理源于人们内心的需要②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③社会心态是社会生活的意识方面④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知识点】N3P1本题考查实践,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答案】C解析:①认为“社会心理源于人们内心的需要”的观点错误;社会心态是对社会意识的反映,而不是社会生活的意识方面,因此③表述错误;材料体现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②④符合题意;答案C正确。【思路点拨】注意明确题意的主旨,并结合排除法。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第25题16分,第26题22分,第27题14分,共52分。)【【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届河南省开封高中等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11)】22.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自我.亲人.友情.健康.蓝天.梦想……都去哪儿了?这些追问,在凸显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这表明: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特征

②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④社会心理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知识点】O1P1本题考查联系观、社会意识。【答案】A解析:②表述错误,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④表述错误,社会心理源于人们的社会生活。【思路点拨】依据材料主旨,结合排误法。【【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12月调研考试(12)】22.下列最合理的对应联结是①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②(a+b)2=a2+2ab+b2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③《义勇军进行曲》使人精神振奋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知识点】P1N1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运动与静止。【答案】B解析:①体现的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体现的是联系具有多样性。【思路点拨】逐个分析其体现的是哲理,注意把握前后一致性。【【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届江西省五校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12)】B1B2P1P225.(19分)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央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主力军,其经营状况、红利上缴比例及使用情况备受社会关注。材料二:年8月,广东省新一轮国企改革方案《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意见》正式颁布。分析指出,《意见》确立了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强调“引进非国有资本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还原国有企业作为真正市场经济主体的固有本色。此轮国企改革以发展混合所有制为重要抓手,将有利于提高国有资本放大功能,实现保值增值,提高国企竞争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4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企业经营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如何深化国企改革。(6分)(3)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广东深化国企改革的哲学依据。(9分)25.(1)【知识点】本题考查读取图示信息的能力。【答案】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4分)材料一反映了-年我国央企利润不断增加,但上缴红利总额少且增幅缓慢,上缴比例总体上低于同期利润增幅,尤其是年。说明央企对国家财政的贡献率有待加强。(4分)【解析】本图是—2913年央企上缴国家利润情况图,涉及央企利润总额、上缴红利总额、央企利润增幅、上缴红利比例。【思路点拨】读图时要注意时间、图示内容、柱状变化、曲线变化趋势。(2)【知识点】本题考查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企业经营。①引进非国有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国有资本放大功能,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2分)②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优化国有资产布局,促进国有资产优化配置。(2分)③通过公司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依靠技术进步、制度创新、科学管理增强国企的竞争优势。(2分)【评分说明】如答“通过兼并重组,提高国企的资源利用效率”给2分,“政府简政放权”给1分。如从其它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图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企业经营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如何深化国企改革。从基本经济制度角度,涉及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问题,从企业经营角度,涉及公司制度改革问题。【思路点拨】注意题干的知识限制要求,运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企业经营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深化国企改革。(3)【知识点】本题考查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广东经济发展的现状要求深化国企改革并制定改革方案,该方案有利于提高国企的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3分)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广东深化国企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广东经济社会的状况,促进生产力的发展。(3分)③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因此必须深化国企改革,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3分)【评分说明】第二点如答“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且结合材料得当,可给3分。如从其它角度作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广东深化国企改革的哲学依据。解答时需从限制的知识范围,“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主要包括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组织答案时,应结合材料,运用这些知识加以阐述。【思路点拨】明确“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包括哪些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基础。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届江西省临川一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24.《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年)》强调,要完善奖惩制度,全方位提高失信成本,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我国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哲学依据是①思维决定存在,守信创造卓越人生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④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P1P2【知识点】本题考查了社会基本矛盾、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的知识。【答案】B解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应该是存在决定思维,故排除;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符合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的要求,也能体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故题肢②④正确;题肢③虽然说法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思路点拨】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届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34.我们推进金融改革的决心是坚定的,会议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我国之所以坚定推进改革,是因为①改革解决了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人们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2\*GB3②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3\*GB3③通过改革,可以根本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推动社会向更高级发展④通过改革使制度完善和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A.=1\*GB3①=2\*GB3② B.=2\*GB3②=3\*GB3③ C.=2\*GB3②④ D.=3\*GB3③④【知识点】P1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答案】C解析:①表述错误,改革解决的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适应的环节和部分。③“根本”表述错误。【思路点拨】依据材料主旨,结合排误法。【【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11)】39.近年来,快速的城镇化让很多人失去了记忆中的故园,“回不去的故乡”成为很多人的共同乡愁。为此中央提出,城镇化的建设要“让居民望的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一要求是①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②立足整体实现事物系统结构的优化③坚持群众观点、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道路 ④自觉遵循了城镇化的客观规律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知识点】P1本题考查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答案】B解析:作答时抓住题中“让居民望的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强调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要自觉遵循了城镇化的客观规律,③④符合题意;①②和题意无关,因此排除;答案B正确。【思路点拨】注意把握题意的主旨,抓住关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推断。P2实现人生的价值【【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24.“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这是对感动中国人物第一位: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颁奖词。这说明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无穷的魅力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③爱国主义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智力支持④自强不息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精神力量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知识点】K2P2本题考查人生价值的实现、中华民族精神。【答案】C解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黄旭华30年如一日,正确处理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创造了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了人生价值,故题肢②正确;题肢③说法不合理,爱国主义提供的不是智力支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提供的精神支柱;题肢④正确;答案选C。【思路点拨】本题是文化与哲学综合题,可用排除法解答。【【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届湖南省长沙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12)】24.“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这是对感动中国人物第一位:隐姓埋名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颁奖词。这说明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无穷的魅力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③爱国主义是推动中华民族繁荣、强大的智力支持④自强不息精神是鞭策中华儿女开拓进取的永恒精神力量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知识点】K2P2本题考查人生价值的实现、中华民族精神。【答案】C解析:题肢①说法错误,因为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黄旭华30年如一日,正确处理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创造了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了人生价值,故题肢②正确;题肢③说法不合理,爱国主义提供的不是智力支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提供的精神支柱;题肢④正确;答案选C。【思路点拨】本题是文化与哲学综合题,可用排除法解答。【【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届湖南省衡阳市五校高三11月联考(11)】28、材料一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将出重拳强化污染治理,坚决向污染宣战,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当下,不少城市因非法倾倒、处理不当或置之不理而造成了建筑垃圾围城的窘境。据统计,目前广州的建筑废弃物年均产生量约为4000万吨,总利用量不到100万吨。我国工程建设中每年可产生近4亿吨建筑垃圾,但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率仅为5%,而很多发达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率已经高达95%。材料二:治理雾霾,公众期待政府更有作为。华北地区频发的“雾霾”引发政府高度重视,以《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为代表的政策密集出台,显示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战略高度提升。治理以“雾霾”为重点的大气污染,不仅关系到环境与民生,更关系到政府的行政能力。通过自上而下的压力及其自下而上的舆论压力,环保对地方政府不作为的“一票否决”制度有望在全国得到推广和落实。(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为治理大气污染及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率提几点建议。(8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应如何治理大气环境污染?公民应如何在治理雾霾方面有所为?(12分)(3)结合材料,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分析治理污染的哲学依据。(9分)D3E1F1F2P1P2(1)【知识点】本题考查科学发展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析】本题以治理大气污染、环境保护为背景,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图表、解读材料和问题的能力,及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联系、发展的相关知识点。本问属于“措施类”试题,知识范围限定经济生活,关键词是“治理大气污染及提高建筑垃圾资源化率”,考生可以联系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知识点进行作答,主要可以从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等角度进行作答。【答案】①治理污染和提高建筑垃圾的资源化率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②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环境治理和建筑垃圾资源化方面的科研投入,推进环境科技进步;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路,在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当中,提高治理污染的力度和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再生利用率;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思路点拨】准确解读设问要求,从题型、知识范围上把握要求,可以运用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加以分析回答。(2)【知识点】本题考查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解析】该题首先要回答国家在治理大气污染上的作用和作为,政府要坚持其宗旨和工作原则、履行好职能、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其次回答公民在治理雾霾方面的作用,从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则、正确行使民主权利,履行义务、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等多个角度分析回答。国家:①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②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加强市场监管,惩治污染环境的行为;履行文化建设职能,加强环保宣传,倡导低碳生活;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实行公交优先,加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③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广大公民监督,积极推进民主决策。④国家加强法治建设,人大要加强环境立法,完善保护环境的法律体系,为环境治理提供必要的法律依据,严格执法,依法制裁违规排污企业。(每点2分,共8分)公民:任答两点给4分①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自觉履行公民义务,践行低碳生活方式。(2分)②正确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监督政府落实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和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2分)③积极参与民主决策,通过多种方式为政府治理环境污染出谋划策。(2分)【思路点拨】该题的主体要国家(政府)和个人两个,需要对每一主体涉及的知识熟练掌握和理解,结合材料内容从多个方面进行概括。(3)【知识点】本题考查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解析】该题要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进行分析,知识范围固定。结合材料内容,学生可以选择的原理有:社会意识的反作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和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等知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正确的价值观;人民群众观点。【思路点拨】历史唯物主义是该题的知识范围,从为什么要治理污染,采取什么策略,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等方面回答。【【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届浙江省嘉兴一中等五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12)】F1F2P227.(14分)施行“阶梯式水价”,运用价格杠杆实现节水,有利于建设节水型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一方面,受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杭州市供排水成本不断增长,供排水公司已出现亏损。另一方面,水价调整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杭州市物价局举行市区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改革听证会。经营者、消费者以及利益相关方代表就公布的两套方案充分表达了意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声音:经营者代表 两套方案各档水价与提升幅度,既充分考虑了广大市民的承受能力,体现了公益性的特征,同时也兼顾了供水企业的成本负担与正常运营的需要。市消保委 从资源节约出发,杭州采取阶梯水价,对促进水节约有一定正向作用。消费者代表甲 不反对在实行阶梯水价的过程当中涨一部分价格,但是不能全涨,还应给予一部分免费的用水量。消费者代表乙 居民用水生产者出现的亏损不应让老百姓埋单,可以通过合理管理、降低管网漏水率等方法来弥补。绝大多数听证代表 对水价上涨没有意见,更为迫切的是水质应该得到保证。调价幅度要考虑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尽最大可能降低对老百姓的影响。(1)从“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角度,说明杭州市物价局召开阶梯水价调整听证会的依据。(8分)(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的有关知识,分析怎样做到决策利民?(6分)(1)【知识点】本题考查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依法行政,政府的基本职能。【解析】作答时注意本题的答题范围为“为人民服务的政府”,落脚点是召开听证会的依据,解答本题时要审读材料,找准切入点,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从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政府依法行政,政府的基本职能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述。【答案】(1)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召开水价调整听证会充分听取民意,才能真正做到对人民负责。(3分)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审慎使用权力,召开听证会有利于做到科学民主决策。(2分)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召开听证会对生活用水价格进行调整是其应有的职责。(3分)【思路点拨】明确答题范围,抓住关键,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2)【知识点】本题考查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本题题型属于典型的“措施类”主观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的答题范围是主要指向是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要求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指向非常明确。其次要审读材料,找准切入点,主要从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立场上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述。(2)人民群众的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水价调整涉及方方面面的具体利益,决策时应当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2分)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决策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考虑广大居民生活负担以及提高水质的呼声。(2分)要把个人、企业、社会利益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决策过程中要把认识统一到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上来,但也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加大对低收入人群的补贴。(2分)【思路点拨】注意把握题意的主旨,明确答题范围,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进行分析阐述。【【原创精品解析】政治卷·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12月调研考试(12)】21.短诗《土》(作者:林希)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有土附着在大地上你是土壤沉浮在空间里你是尘埃①事物的联系是有条件的②矛盾双方相互依赖③矛盾具有特殊性④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知识点】O1O3P2本题考查联系观、人生价值的实现。【答案】C解析:②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附着在大地上,是“土壤”的条件,因而选①;“土壤”与“尘埃”的引申义即为要扎根于土壤而不要浮于空间,即体现了④。【思路点拨】注意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