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语》十二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十二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翻译并理解文章内容。
2、了解孔子生平及《论语》的有关知识。
3、体会孔子学诗、君子、仁等学说的基本内涵,感受孔子人格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蕴含的深刻哲理,理解“仁"等内涵。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诵读法、讲授法
四、教学工具
多媒体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在路过郑国的时候,孔子和弟子走失了,一个人颤颤魏魏地站在郑国的城门口,弟子们着急地去寻找老师,四处问路人,可见过一个相貌不凡之人一个路人说倒不觉得样貌有多不凡,只是看他好像只狗。弟子们找到孔子后把路人的话学给孔子听,孔子听后笑了起来,说好一个丧家之犬啊,这可真是个贴切得很的评价。被人讥笑,孔子能一笑置之,除了乐观的心态,这位伟人的思想也很值得我们去学习,今天一起进入《论语》十二章,了解孔子的儒家思想。
二、初读感知
(一)介绍人物生平和《论语》
1、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仁”。
他的人生可以概括为五个阶段: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指社会中下层人员从事的工作及相应的技能和技术),有志于学。
(2)30—50岁,欲仕不能。
(3)50—55岁,在鲁从政。
(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
(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
孔子还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2、《论语》
《论语》的编者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内容: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结构:全书共二十篇,492章,每一篇由若干章组成
地位:“四书”之一,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之一,是研究孔子思想和早期儒学的最为可靠的史料。
(二)写作背景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春秋末,周朝的礼制日渐崩溃,社会动荡,在"礼崩乐坏"下,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旨在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其观点记录在《论语》之中。
(三)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正字音
2、学生齐读
三、整体感知
(齐读第一章)
1、第一章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①注释
有道:指有道德的人;敏:勤勉;正:匡正,端正;就:靠近、接近②译文
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要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③小组讨论:孔子认为好学的人都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明确:第一个是在物质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第二个是言行上勤勉,说话谨慎——“敏于事而慎于言";
第三是不断向有道德的人学习,及时匡正自己的行为——“就有道而正焉”。
2、第二章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①注释
而:如果;如……何:怎么样。②译文
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会怎样对待礼制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会如何对待乐制呢③明确
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爱之心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仁是礼乐的基础,礼乐是仁的表现。
3、第三章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①注释
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闻:知道、懂得;道:道理、真理。②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
③明确:强调了“道”的重要性。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为真理献身的精神。
4、第四章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①注释
喻:知晓,明白。小人:品德低下的人。②译文
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③明确:孔子提出君子和小人在“义利观"上的不同态度,君子更重视道义,而小人更注重利益。
5、第五章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①注释
贤:形→名,贤人,有贤德的人;齐:形→动,看齐,向……看齐。②译文
孔子说:“看见贤人,便应该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便应该自己反省(有没有类似的错误)。"
③明确:强调个人修养问题,修身养德的过程中要见贤思齐。
6、第六章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①注释
质:质朴、朴实。胜:超过。文:华美、文采。野:粗野、鄙俗。史:虚饰、浮夸。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
②译文
孔子说:“质朴(内容)胜过文采(形式),就会显得粗野简陋;文采胜过质朴,就会显得浮华虚夸。只有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样才是君子。"
③合作探究:如何理解“文”与“质"的关系
“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质,同时又合乎“礼"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亦即“礼"与“仁”的关系。孔子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孔子认为只有两者配合得当才是完美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齐读《论语》前六章
2、回顾前六章结构
二、研读文本
1、第七章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①注释
弘:广、大,指志向远大。毅:意志坚强。以为:把……作为。②译文
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③明确: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志向和坚强的意志缺一不可。
2、第八章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①注释
篑:盛土的竹筐。平:形→动,填平。②译文
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填平洼地,即使只倒下一筐土,(这时)继续前进,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③明确: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道理。
3、第九章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①注释
知:同“智"。者:“……的人”
②译文
有智慧的人不会被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③思考:“智者"为何“不惑”,“仁者"为何“不忧”,“勇者"为何“不惧”
明确: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因为他知道大小、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自然就强;
仁德的人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不会招人怨恨,行忠道(立人、达人)则会令
人感激,人际关系处理得完善了,就不会忧虑;
真正的勇者不在于行为壮烈,而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忧患来临时,能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
4、第十章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
①注释
归:赞许。目:条目。事:实践、从事。斯:这。②译文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己,使言语和行动都走到礼上来,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些,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有仁德。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是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细则。”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照这些话去做。”
③何理解孔子关于“仁"的这一回答
明确:仁就是克己复礼,克己对内,复礼对外,这是儒家的最高理想。要达成仁就要不合礼的不看、不听、不说、不做,而这也是克制自己并用礼的准绳严格要求自己,重在实践。
5、第十一章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①注释
言:字。其:大概,表推测、估计。恕:宽恕,原谅。③译文
有什么话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就回答)说:“那就应该是“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③思考:“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何关系,这段话与孔子的“仁"又有何关系
明确: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而“恕"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
人”。它在根本上与“仁"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孔子认为推已及
人的恕道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原则。“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也是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已”
6、第十二章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①注释
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夫:那。怨:讽刺时政。迩:近。②译文
学生们,为什么不学《诗》呢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网络安全保护协议:网站信息安全合同
- 2024年度草坪专用肥料采购供应合同
- 2024版技术秘密保护与许可合同
- 2024年度影视制作合同剧本版权与制作费用
- 2024年度音乐制品版权登记与查询合同
- 2024年度版权购买合同:某影视公司与某编剧之间的电影剧本版权购买合同
- 2024年度茶楼文化墙设计与施工合同
- 2024年度美容院人才租赁合同协议书
- 二零二四年度农产品电商交易合同定制
- 2024年度战略合作合同:新能源企业间技术研发与市场开拓协议
- 修辞手法课件(共46张PPT)
- 河道整治工程毕业设计
- SB/T 10482-2008预制肉类食品质量安全要求
- GB/T 20307-2006纳米级长度的扫描电镜测量方法通则
- GB/T 13912-2020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 GB/T 11270.2-2021超硬磨料制品金刚石圆锯片第2部分:烧结锯片
- GB 39552.1-2020太阳镜和太阳镜片第1部分:通用要求
- FZ/T 93015-2010转杯纺纱机
- 2023年考研英语(二)真题
- 病理学-生殖系统疾病课件
- 《危大工程方案编制指南》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