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准确朗读并默写四首诗歌。

2.品味语言,领略诗歌的自然景物之美,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提升综合素养。【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品味诗歌语言,赏析诗歌的写作手法。0.难点:

(1)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2)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领略古代诗歌的魅力。

二、了解古代诗歌体裁

1.投影出示:

古体诗(四言、五言、七言)楚辞(《离骚》)

乐府诗(《观沧海》)诗经(《关雎》)

近体诗

律诗【四联(首颔颈尾)八句】(《次北固山下》《七律·长征》)

绝句【四句的(五言、七言)】(《江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0.讲解古代诗歌体裁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古代诗歌有初步的了解。

三、学习《观沧海》

1.作者简介

投影出示: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文学的开创者,鲁迅评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袁术,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乌桓,大胜。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登高望远,抒发满腔豪情。

讲解曹操的生平经历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

0.朗读诗歌

(1)字词拼音、解释教学

字词拼音:碣(jié)石、澹(dàn)澹、竦(sǒng)峙。字词解释:

临:到达,登上。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竦峙:耸立。

星汉:银河。

(2)朗读节奏教学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和节奏。指名朗读,教师点评。

1.理解诗歌大意投影出示: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向东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的奇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海水水波荡漾,山峰和岛屿高高耸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山上树木丛生,各种野草长得很茂盛。)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浪。)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升起落下,银河星光灿烂,好像都出自大海之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银河星光灿烂,好像都出自大海之中。)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真是幸运极了,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和志向吧。)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教师提问:这首诗歌写了哪些景物

写了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等景物。教师提问:采用了什么手法

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四句写实景,描写了海水的荡漾、山岛的耸立、树木的丛生、百草的丰茂以及秋风中大海的波澜壮阔。后四句写虚景,通过想象,写出了日月星辰都仿佛出自大海之中,展现了大海的宏伟气魄。

0.赏析诗歌

教师提问:“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描写了大海波涛汹涌、山岛高耸挺立的景象。“澹澹"形容海水荡漾的样子,“竦峙”写出山岛耸立的姿态。这两句动静结合,展现了大海的壮阔。

教师提问:“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秋风呼啸、海浪翻滚的画面。“萧瑟”形容秋风的声音,“洪波涌起"写出海浪的汹涌澎湃。这句诗渲染了一种肃杀的气氛,也展现了大海的力量。

教师提问:“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四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这四句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了日月星辰都仿佛出自大海之中,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

0.体会诗人情感

教师提问:朗读诗歌,你认为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诗歌中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胸怀大志、具有宏伟气魄的人。他登上碣石山,面对壮阔的大海,抒发了自己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四、课堂小结

1.总结《观沧海》的内容和主旨。

2.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观沧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观沧海》。

2.提问:《观沧海》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二、学习《次北固山下》

1.作者简介

投影出示: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开元初任荥阳主簿,参与编录四部书目,九年任洛阳尉,后不知所终。早年曾往来吴、楚间,多有描写江南景色之作,《全唐诗》存其诗10首。

讲解王湾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为理解诗歌打下基础。

0.朗读诗歌

(1)字词拼音、解释教学

字词拼音:次(cì)、北固山(gù)、客路(kèlù)、潮平(cháopíng)、风正(fēngzhèng)、

悬(xuán)。

字词解释:

次: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潮平:潮水涨满。

风正:顺风。悬:挂。

(2)朗读节奏教学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指名朗读,教师点评。1.理解诗歌大意

投影出示: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旅人前行的路,在那青山之外。江上碧波荡漾,我乘船向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江风吹拂着,一叶白帆高高悬挂。)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尽新春已来。)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家书如何寄回我的故乡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教师提问:这首诗描绘了哪些景物

描绘了青山、绿水、潮平、岸阔、风正、帆悬、海日、江春等景物。0.赏析诗歌

教师提问:“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好在哪里(从炼字的角度赏析)

“阔"即开阔,传神地展现了江水几乎与岸齐平,广阔浩渺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

“悬”即笔直高挂,江面开阔,风顺且平和,船帆在风中高高悬挂。诗人以一帆高挂的小景呈现了和风吹拂、大江直流的壮阔景象。

教师提问:“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有什么妙处

运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手法,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山已显露春意。

“日”与“春"象征新生的美好事物,“残夜”和“旧年"象征着旧事物,诗句蕴含着新旧交替,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0.体会诗人情感

教师提问:朗读诗歌,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通过描绘江南的美景,表达了对江南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同时,“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两句诗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作者简介

投影出示: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善用夸张,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具有独特的瑰丽绚烂的色彩。他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

讲解李白的生平经历和诗歌风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0.背景介绍

投影出示: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介绍王昌龄被贬的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情感。

0.朗读诗歌

(1)字词拼音、解释教学

字词拼音:闻(wén)、王昌龄(wángchānglíng)、左迁(zuǒqiān)、龙标(lóngbiāo)、

杨花(yánghuā)、子规(zǐguī)、夜郎(yèláng)。

字词解释:

闻:听说。

左迁:降职。

龙标:古地名,唐朝置县,今湖南怀化黔阳。杨花:柳絮。

子规: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夜郎:唐代夜郎有三处,两个在今贵州桐梓,本诗所说的“夜郎"在今湖南怀化境内。

(2)朗读节奏教学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指名朗读,教师点评。1.理解诗歌大意

投影出示: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还要路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我把我忧愁的心思托付给明月,希望它能一直陪着

你到夜郎以西。)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教师提问:第一句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描写了“杨花"和“子规”。“杨花"即柳絮,有漂泊无依之感,“子规”即杜鹃,它的啼叫凄凉哀伤。景物描写点明了暮春时节,渲染了伤感的离别气氛,为抒情做铺垫。诗人寓情于景,表达了对友人被贬的悲伤与同情。

0.赏析诗歌

教师提问:“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句诗好在哪里(任选角度赏析)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月亮人格化,将自己对友人的深情托付给明月。

诗人采用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象成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希望明月把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关怀带到夜郎西。

诗人借景抒情,把明月之景与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交融在一起,情景交融。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心。

0.体会诗人情感

教师提问:朗读下列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投影出示:

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蝶恋花》)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这些诗句都表达了诗人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也通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心。

四、学习《天净沙·秋思》

1.文学常识介绍投影出示:

元曲,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学形式,分为杂剧和散曲这两类。

杂剧属于戏曲艺术,元代杂剧中久负盛名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关汉卿)、《汉宫秋》

(马致远)、《西厢记》(王实甫)等。

散曲,一种和乐而歌的文学形式,分为小令和套数(散套)。小令为单个曲子,常用于写景抒情;散套则由若干个曲子连缀而成,适宜述复杂内容。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

讲解元曲的相关知识,让学生了解元曲的特点和代表作品。0.作者简介

投影出示:马致远(约1251—1321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代表作有《汉宫秋》《青衫泪》等。散曲有辑本《东篱乐府》,散曲数量达百余首,被称为“曲状元"。其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思之祖”。

介绍马致远的生平经历和代表作品,帮助学生理解《天净沙·秋思》的创作背景。

0.朗读诗歌

(1)字词拼音、解释教学

字词拼音:天净沙(tiānjìngshā)、秋思(qiūsī)、枯藤(kūténg)、昏鸦(hūnyā)、

天涯(tiānyá)。字词解释:

天净沙:曲牌名。秋思:题目。

枯藤:枯萎的藤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天涯: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2)朗读节奏教学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节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指名朗读,教师点评。1.理解诗歌大意

投影出示:

枯藤/老树/昏鸦,(干枯的藤,衰老的树,树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

小桥/流水/人家,(小小的桥,潺潺的流水,近处坐落着几户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古旧的道路,萧瑟的秋风,走来一匹疲惫不堪的瘦马。)夕阳/西下,(夕阳已经朝西方落下。)

断肠人/在/天涯。(思家怀乡的游子还远在天涯。)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教师提问: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首小令所呈现的画面。

深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