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任务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选择性必修上册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基础知识,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

2.感悟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其中真挚的情感。

3.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培养爱国热情,提升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

教学难点:感悟文中重点语句,体会其中真挚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讲解,点拨

教学过程:

导入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铿锵有力的声音回响在1949年9月21日天安门广场的上空,无数的国人仰望天空期盼祖国美好的未来。今天,我们将踏破时空的阻隔,与当时的人们一起感受那份发自内心的自豪和幸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本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了解作者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的背景下,经过一系列的协商筹备,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大会规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周恩来、陈毅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

经过充分的民主讨论,代表们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了组织上和法律上的准备。

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篇著名的讲话,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站来了!”

环节一明晰文体

开幕词: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人,在会议开幕时所作的讲话。开幕词的特点:简明性。开幕词要简洁明了、短小精悍,多使用祈使句,表示祝贺和希望;

鼓动性。开幕词带着对活动活动的良好祝愿,通过介绍会议或活动激励参与者的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性。

宣告性。开幕词是会议或者活动的序曲,所以开幕词具有宣告会议或活动正式开始的特性。

引导性。开幕词一般要阐述会议或活动的宗旨、目的、意义、任务等,这对整个会议或活动的成功举行起着引导作用

口语化。它的语言应该通俗、明快、上口。

1.伟大领袖—毛泽东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毛泽东著述丰富,有文集、诗词、书法等作品。其作品涵盖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其文学作品意境宏大,笔调雄浑,诗词直追苏、辛,书法创立“毛草"。

2.时代背景

1949年,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黑暗的旧中国从此一去不复返了,亿万劳苦大众成了新中国的主人。为筹建新中国,组建新的中央政府,毛泽东提议召开一次开国盛会,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

这次会议于1949年9月21至30日在北平召开。9月21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在同月30日,他为这次会议起草的宣言中指出:“当着我们举行会议的时候,中国人民已经战胜了自己的敌人,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四万万六千万中国人现在是站立起来了,我们民族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会议内容主要有两项,一是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当时该《纲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二是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此外,大会还确定了国旗、国歌和首都,国家采用公元纪年。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周恩来、陈毅等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周恩来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为筹建新中国做准备,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大会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3.文体知识

开幕词是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为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文稿。开幕词的主要特点是宣告性和引导性。不论召开什么重要会议,或开展什么重要活动,按照惯例,一般都要由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致开幕词,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标志着会议或活动的正式开始。

开幕词通常要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了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环节二:初读感悟

1.明确字音。

召开(zhào)勉强(qiǎng)妥协(tuǒxié)

复辟(bì)警惕(tì)侮辱(wǔrǔ)

2.解释词语。

不屈不挠: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永垂不朽:是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繁荣昌盛:指国家兴旺发达,欣欣向荣。

3.活动任务

任务活动因声求气,品味情感

任务说明:朗诵是一门有声语言艺术。这种有声语言艺术属于二度创作,朗诵者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把文字作品转化为带有音韵美的再创作的有声语言形式。在朗诵时,可以深刻体会作者的生活环境、心理特征、思想感情等,陶冶了朗诵者的情操,同时也给聆听者美的享受,引起共鸣。

任务:有感情的朗读文本,把握整体情感基调,并试着概括文章的情感。

深度探究

任务活动整体把握,理清结构

任务说明:文章的结构,是文章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外部形式的统一。文章都是由中心意思、材料、结构三个要素组成的。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要明确无误;材料是“血肉”,要丰富,并能集中地反映中心;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是谋篇布局的手段,是运用材料反映中心思想的方法。

思考1:快速浏览课文,找到逻辑线索,并划分层次。

明确回顾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

第一部分(第1段):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宣布会议开幕。

第二部分(第2段):介绍会议性质。

第三部分(第3—6段):回顾了中国人民的斗争历程,论证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第四部分(第7—12段):指出“站起来”的中国面临的新形势,以及保障胜利果实和加快建设的方法及作用,并表明必然胜利的决心和信心。

第五部分(第13—16段):结束语,用充满感情的四句话表达对人民英雄的敬意和赞扬,对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自豪和自强,以及对本次会议必将圆满成功的喜悦。

思考2: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回答今天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基础是什么?

①我们战胜了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

②战胜了美国援助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所有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反攻和进攻。

③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

④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思考3:毛泽东在讲话中认为新中国建设当前还面临哪些迫切任务?

①继续努力,防止帝国主义者和国内反动派的破坏和捣乱活动。

②必须和一切爱好和平自由的国家和人民团结在一起,使我们的斗争不致于处于孤立地位。

③做好经济建设、做好文化建设、做好国防建设。

第二课时

任务活动一锤炼语言,曲径探幽

任务说明:一千多年来的中国诗坛尽管新旧更替,但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却是不同时代的诗人都企盼达到的艺术高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主要内涵即是“炼字与炼意"。“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诗赋以一字见工拙”,品鉴诗词的语言,是鉴赏诗歌之美,品鉴诗人之情的重要方法。

思考1:“任何”“一切"唯一”“决无"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些词语或是涵盖一切情况与事件,或是涵盖一切可能性,强调“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的不可信,告诫人民要放弃一切幻想,抱定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

思考2:分析下面语段的语言特点。

“数百万人民解放军的野战军已经打到接近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的地区去了,中国人民的大多数已经获得了解放。在3年多的时间内,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援助人民解放军,反对了自己的敌人,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明确用词准确。如“大多数”“基本"等此的使用,“大多数”指的是中国在当时除了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四川和新疆都得到了解放,所以是“中国人民的大多数”,而我们的战争所取得的也就是“基本的胜利”。这是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讲述背景的界定。

思考3:赏析“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将我们的建设工作获得迅速的成功。"的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既对上文“人民民主专政和团结国际友人”的举措进行肯定,又引出对当前经济建设工作的阐述,对经济建设困难的预判,以及对解决困难抱有的信心和希望。

思考4:我们的国防将获得巩固,不允许任何帝国主义者再来侵略我们的国土。

明确“不允许"和“任何”通过坚定的语气,写出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豪气与底气,以及捍卫国家主权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坚定决心。

思考5:赏析文章最后一部分的特点。

明确文章结尾以气壮山河的排比句式,向人民召唤,向世界宣告。这些满怀革命自信心的豪言壮语,是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最强动力。

思考6:分析题目“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具体含义

明确“站起来了”的意思是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经过百余年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打倒了内外压迫者,从此当家作主了,在政治上真正有地位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中国人民从此可以扬眉吐气地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了!表达了历经艰难困苦的民族获得新生的无比自豪自信、自强。

思考7:试着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碑文。

三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三十年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明确“三年以来”,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三十年以来”,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放战争以国民党军队1946年6月进攻中原解放区为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开端。一千八百四十年,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任务活动二披文入情,沿波讨源

任务说明:作者在行文的过程中,往往将情感注入字里行间。或直抒胸臆,用文字畅快的抒发内心的情感;或即事抒怀,在叙述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情感倾向;或咏史抒怀,在古今对比中,寄寓深沉的情感;或托物言志,以物作喻,阐明高洁的志向;亦或者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将情感寄寓于环境之中,物我合一,天人化境。

思考1:那次会议的结果是被蒋介石国民党及其帮凶们破坏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明确愤怒、惋惜之情,“不可磨灭”则道出了情感之深切。

思考2: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明确写出了改变历史的骄傲、自豪之情。

思考3:在全国平定以后,他们也还会以各种方式从事破坏和捣乱,他们将每日每时企图在中国复辟。这是必然的,毫无疑义的,我们务必不要松懈自己的警惕性。

明确“务必"道出了对时局的高度清醒、警惕。

思考4:让那些内外的反动派在我们面前发抖罢,让他们去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罢,中国人民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必将稳步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明确“必将”道出了不予争辩的蔑视与坚定的自信。

思考5: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明确“永垂不朽"写出了缅怀、敬仰之情。

思考6: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毛泽东主席的高瞻远瞩。

明确①清晰的民族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民族,“只是在近代落伍了”。“这种落伍,完全是被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反动政府所压迫和剥削的结果"。

②清醒的历史观、人民观。人民是取得一切胜利的重要保证。“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文章中,毛泽东讲的最多的是“人民"二字。“我们的革命工作还没有完结,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运动还在向前发展,我们还要继续努力”。我们建立的国家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是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和反对内外敌人的复辟阴谋的有力的武器,我们必须牢牢地掌握这个武器。"

③长远的大局观、发展观。文化建设是新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因为在旧中国,人民受教育机会较少,文化程度偏低,这就给未来新中国各方面建设工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文化建设工作必须开展起来,而且是愈快愈好。同时,文化建设搞好了,也可以大力提升人民的文明水平,“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④冷静客观的时局观。坚定“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方针。未来的新中国,必须有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保卫业已取得的政权,保卫人民取得的胜利果实。过去,我们依靠人民军队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今天,我们仍然依靠人民军队保卫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在英勇的经过了考验的人民解放军的基础上,我们的人民武装力量必须保存和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