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诗词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4课《诗词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4课《诗词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4课《诗词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4课《诗词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4课《诗词三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背默这三首诗。

2.感悟诗意,品味意境,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点,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3.体会作者的情感基调,感受诗作所流露的作者情感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艺术魅力。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体会诗人豁达的胸怀。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无数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将学习三首经典的诗词,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1.李白(701年一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富有浪漫主义情怀。

2.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

3.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三、朗读诗歌

1.教师范读《行路难》(其一)《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四、理解诗歌内容

1.《行路难》(其一)

(1)解释词语

金樽:盛酒的器具。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贵。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同“值",价值。箸:筷子。

茫然:若有所失的样子。塞:堵塞。

太行:太行山,在现在山西、河南、河北三省交界处。歧路:岔路,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

今安在:如今身在何方也可理解为:现在要走的路在哪里会:终将。

云帆:高高的帆。济:渡。

(2)诗句理解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明确:酒樽里盛放着价格昂贵的清醇美酒,玉盘里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我)放下杯子和筷子,无法下

咽,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中若有所失。从“金"清”“玉"珍”“斗十千"直万钱”等词语可以看出亲朋好友为诗人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而“停"投”“拔"顾”这四个连续动作,与“金"清”“玉"珍”形成鲜明的对比,与“茫然"放在一起,表

现了诗人内心极度愤懑、抑郁难平的心情。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明确:想渡过黄河,可坚冰封住了河面,想要登上太行山,但大雪盖满了山。闲时坐在碧溪上垂钓,忽又想象在梦中乘船从日边经过。这里用“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人生道路艰难、仕途坎坷,同时用姜尚、伊尹的典故,表达自己期待能像他们一样受君王任用,一朝平步青云,实现“济苍生"的宏愿。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明确:行路艰难,行路艰难,岔路这么多,如今身处何方终有一天,我会乘长风破万里浪,(到那时)我将挂起风帆渡过茫茫大海。这里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方法,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两句诗是全篇的最强音,抒发了作者的怀才不遇,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李白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

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执着、自信,虽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解释词语

酬:酬答,以诗相答。

乐天:即白乐天,也就是白居易。见赠:赠送给我。

巴山楚水:诗人曾贬谪夔州、朗州等地,夔州古属巴郡,朗州属楚地,故称巴山楚水。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

烂柯人:指晋人王质。长:增长,振作。

(2)诗句理解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明确:巴山楚水这片荒凉的地方,二十三年来我被弃置(在这里)安身。怀念朋友只能独自吟诵《思旧赋》,回到家乡,好像隔世之人。“巴山楚水"代指被贬谪之地,“凄凉地”说明被贬地荒僻。“二十三年"概写自己被贬时间长,写出了长期遭贬被朝廷冷落的坎坷遭遇,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悲凉。“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这两句化用了“闻笛赋"与“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了对旧友的悼念,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空"字有种无可奈何之感,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感,因故人离世,自己又身处贬谪之处,空荡荡的心里满是无奈和落寞。“翻”字更能表现家乡变化之迅猛,作者多年后回到家乡恍如隔世,更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明确:沉船旁边有千万条船驶过,枯树前头有万木争春。今天听你赠歌一曲,暂且借酒来振作起精神吧。“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沉舟"与“病树”,“千帆"与“万木”对仗工整,表现了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同时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表达了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浮沉表现出旷达的襟怀。这一联景、情、理结合,将思想性和艺术性巧妙融为一体。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同时,这一联也富含哲理,

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尾联“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点明酬答之意,回应白诗首联“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突出了作者豪迈奔放的气概。

五、体会诗人情感

1.《行路难》(其一)

提问:诗中诗人的情感有何变化明确:从郁闷到惆怅,再到对政治前途抱有幻想,再到徘徊和低沉,最后奋发振作、情绪高昂,表现出诗人一往无前的精神。

提问:“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从哪个角度赏析这句诗明确:这句诗用感叹句、问句,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也可以从感叹号、问号的角度赏析,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还可以从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表达诗人内心的苦闷与迷惘。或者从连用四个三字句,节奏短促的角度赏析,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

提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明确: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人们会引用这句诗,因为它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人们也会引用这句诗,因为它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提问:首联“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明确:写出了长期遭贬被朝廷冷落的坎坷遭遇,表达了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提问:请简要赏析“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明确:化用了“闻笛赋"与“烂柯人”两个典故,表达了对旧友的悼念,抒发了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空"字有种无可奈何之感,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感。“翻”字更能表现家乡变化之迅猛,更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提问: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运用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沉舟”与“病树",“千帆”与“万木"对仗工整,表现了天地万物新陈代谢、生生不息的活力。同时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表达了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浮沉表现出旷达的襟怀。

提问:颈联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明确:①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直面未来;②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

利就在前头;③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提问:结合标题,说一说尾联有什么用意明确:尾联点明酬答之意,回应白诗首联“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扣住诗题,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突出了作者豪迈奔放的气概。

六、背诵诗歌

1.学生自由背诵。

2.指名学生背诵,其他学生评价。3.全班齐背。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行路难》(其一)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两首诗,理解了诗歌的内容,体会了诗人的情感变化,感受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继续背诵这两首诗,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和刘禹锡的两首诗,感受到了他们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的精神。今天,我们将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看看他在这首词中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二、朗读诗歌

1.教师范读《水调歌头》,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三、理解诗歌内容

1.解释词语宫阙:宫殿。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宫。清影:清冷的影子。

朱阁:朱红色的楼阁。绮户:雕花的窗户。

婵娟:本意指妇女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2.诗句理解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明确: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现在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去,又害怕在用美玉砌成的楼宇上,经受不住高处的寒冷。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着舞动,哪里比得上人间呢这里一轮孤月,引发出词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不知”对提出的疑惑的思考更进一步,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词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向往朝廷但又害怕党争激烈,勾心斗角,难以容身。“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明词人终不忍绝人世,表现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清影"营造了孤独、寂寞、

凄清的氛围,表现了作者的孤独、苦闷。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确:(月儿)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着不能入睡的人。(月儿)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不能团聚时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就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都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这里“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暗含了词人对亲人深深的思念。“无眠"一词表示因思念而难以成眠。“何事长向别时圆”运用反问,从月圆想到人圆,再想到分别。“但愿人长久"直接表达渴望团圆的心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词人由事及理,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富有哲理意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出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

四、体会诗人情感

1.提问:面对中秋明月美景,词人引发出对什么的思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明确: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里一轮孤月,引发出词人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不知”对提出的疑惑的思考更进一步,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2.提问:既然词人向往天上宫阙,为何“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里有什么深刻含义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理明确:“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了词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向往朝廷但又害怕党争激烈,勾心斗角,难以容身。

3.提问:为什么词人从向往宫阙到逐渐地留恋人间呢请用原文回答。表现出词人怎样

的生活态度明确:“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明词人终不忍绝人世,表现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4.提问:诗人思念亲人的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明确:把酒问月,引出思念。“转”和

“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暗含了词人对亲人深深的思念;“无眠”一词表示因思念而难以成眠。“何事长向别时圆"运用反问,从月圆想到人圆,再想到分别。

“但愿人长久”直接表达渴望团圆的心情。

5.提问:哪句话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感悟这句话所含的哲理是什么明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哲理是世间万物都有规律,不应强求,就好像月有阴晴圆缺,不能改变。面对不如意的生活要保持洒脱乐观的心态。

6.提问:词的最后两句为什么历来为人们称道明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现出作者乐观旷达的胸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使词的意境豪放而阔大。

7.提问:词中小序(小记)交代了这首词创作的什么和什么词中的“此事"指的是(请用原文语句回答)。明确:时间和缘由。“此事”指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8.提问:“低绮户”中“低"字改为“窥”字好不好请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明确:不好。“低"是低垂的意思,这里不仅写出月亮的样子,同时与前面“转朱阁”和后面“照无眠"连在一起,还有暗示时间流逝、夜已深沉的意思。正是由于月亮西沉,词人又睡不着觉,才引起以下一连串的思想活动。如果改成“窥”,变成月亮窥视人间,上下语句不能很好地衔接,也不利于表达词人的情感。

9.提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如何表现哲理的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明确: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词人由事及理,月有圆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富有哲理意味。

10.提问:宋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