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故都的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反复朗读课文,品味语言,展开想象,走近作者,走进课文,体会文章的意境。
2.学习本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一体的写作特点。
3.体会作者对故都之秋的赞美以及流露出的悲凉、伤感情绪,领悟作家内心的独特感受,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故都秋的特点。
2.引导学生把握文中情与景的关系以及文章结构。【教学难点】
1.品味清新、典雅的语言,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品鉴情景交融、以情驭景等表现手法的妙处。
2.体会作者对故都之秋的赞美以及流露出的悲凉、伤感情绪,领悟作家内心的独特感受,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秋天能引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脱尘世之感,它赋予了诗人陶渊明那份淡泊与宁静,让人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亦能激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情壮志,刘禹锡以诗言志,展现了秋天的独特魅力,超越了季节的悲愁,赞颂了秋日之胜景。然而,对于秋天的感受,实则是千变万化,因人而异的。
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写秋天的诗句呢
(有关秋天的诗句参考资料:
王勃《滕王阁序》节选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这句诗描绘了秋天傍晚时分,天边晚霞与孤雁齐飞的壮美景象,秋水与广阔的天空连成一片,色彩与意境皆令人陶醉。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中通过描写登山所见的深秋景色,特别是那经霜的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艳,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与欣赏。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一反常人对秋天的悲叹,认为秋天胜过春天,晴空中的一鹤凌云飞起,激发了他无限的诗情与壮志。
宋玉《九辩》节选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此句虽带有悲秋之情,却生动地描绘了秋天到来时,万物凋零、草木摇落的景象,引人深思。
苏轼《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诗人鼓励友人要珍惜秋天这收获的季节,即使荷花凋零、菊花残败,仍有橙黄橘绿的果实挂满枝头,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希望。
王维《山居秋瞑》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新宁静的山中秋景,雨后的空山更显清幽,明月照亮松林,清泉在石上潺潺流淌,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在郁达夫的笔下,这故都的秋又是怎样的呢
二、知人论世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有《春风沉醉的晚上》《沉沦》《怀鲁迅》等。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评价其为“亚洲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
1913年,赴日留学,起初学医,后改学文科
1921年,与郭沫若等日本留学生组创文学团体“创造社”,同年出版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2
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
1945年,于苏门答腊岛被日本宪兵杀害,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主要作品集:
《沉沦》《葛萝集》《文艺论集》《文学概说》《孤独者的愁哀》
《在寒风里》《达夫自选集》《屐痕处处》《达夫日记集》《达夫散文集》《故都的秋》轶事:
鲁迅著诗
鲁迅曾以世道艰难而著诗劝郁达夫不要移居杭州,可他“儿时曾作杭州梦,初到杭州似梦中",终于在1936年—1938年,郁达夫实践了“把家安在杭州”的那个梦,虽只匆匆居杭两年,可他漂泊一生,故居多处,只有杭州这座屋,他出手亲自设计。后是鲁迅先生亲笔手书的著名七律《阻郁达夫移家杭州》:“钱王登假仍如在,伍相随波不可寻。平楚日和憎健翮,小山香满蔽高岑。坟坛冷落将军岳,梅鹤凄凉处士林。何以举家游旷远,风波浩荡足行吟。"
解题:
北平曾作过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都城,可谓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突出北平历史悠久。“故”有“从前的"、“过去的”的意思。人们对“从前的"、“过去的”的事物往往会产生怀念、眷
恋等感情。譬如:漂泊在外者称自己魂牵梦萦的家乡为“故乡",对与自己友情深厚的朋友称“故人”。从“秋"字可以看出,文章描写的是秋景。因此从标题看,这是--篇饱含着眷恋深情的情景交融的文章。
(三、写作背景)
1926年6月,郁达夫之子龙儿在北京病逝,1934年8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时隔八年踏上故土,这位民国浪子百般情绪,千种思念尽付寄托在了短短两千文的《故都的秋》中,惊艳文坛,一时洛阳纸贵。
(四、整体感知)
混混沌沌(dùn)潭柘寺(zhè)
槐树(huái)扫帚(sàozhou)
3
4
落蕊(ruǐ)
廿四桥(niàn)
嘶叫(sī)
平平仄仄(zè)譬如(pì)
五、文本探究
一椽破屋(chuán)蟋蟀(xīshuài)鲈鱼(Lú)
普陀寺(tuó)
颓废(tuí)
(五、文本探究)
1.“故都"北平,即现在的北京,作者为什么不称“北平的秋”而叫“故都的秋"呢
故都的秋不叫北平的秋,是因为郁达夫从杭州重新回到北平,这里面有离开北京多年的感慨和怀念,也有对北京的深刻感情。故,有历史悠久,年湮代远之感,也有思念故人怀念故乡之情,同时,也有一种繁华退尽,荒凉落寞的意绪。故都指明描写的地点,不是现代繁华的首都北京,而是有着文化底蕴的文明古都。从“秋”字可以看出,文章描写的是秋景。因此从标题看,这是--篇饱含着眷恋深情的情景交融的文章。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2):将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做对比,表达对北国秋的感受和向往。第二部分(3-12):按照清、静、悲凉的三个层次,逐一描绘故都清秋的景色。
第三部分(13、14):通过南北对比,表达了对北国秋的赞美和眷恋之情。
2.作者对“故都的秋"整体印象是怎样的
秋天,无论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整体印象:
清静悲凉
提示:这是北国之秋在作者心中的投影,它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3.阅读第一、第二自然段,“北国的秋”与“南国的秋"各有什么特点
北国之秋:清、静、悲凉
南国之秋:慢、润、淡
4.小组合作:为了体现故都的秋味,作者描绘了几幅秋景用绘画方式,将文本描绘出来,并分别给每幅秋景图命名,各小组展示并分享绘画作品。
清晨品秋图
秋槐落蕊图秋蝉残鸣图秋雨话凉图庭院秋果图
5.“清晨品秋图”
作者选取了破屋、高天、驯鸽的飞声、破壁腰中、蓝色或白色的牵牛花、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等意象,这些意象的组合,无一不显示出环境清幽、萧瑟,透露出作者悠闲中的孤寂、落寞。
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画面内容。
示例:碧绿的天底下,五颜六色的牵牛花荟萃成流光溢彩的野花圃,天地之间,偶尔出现一两只白色或灰色的驯鸽,坐在院子里的人,手捧茶碗,举头望碧空,俯身撷牵牛,耳边不时传来驯鸽声。
提示:画面有动有静,绘声绘色,秋的美,秋的情趣就在这蓝天白花中。画面中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冷色:青、蓝、灰、白
破败景象:破屋、破壁腰以动衬静:驯鸽的飞声
“秋槐落蕊图”:
作者为什么不写秋槐的高大挺拔,只写其落蕊
写落蕊,描绘了视觉形象、触觉形象,给人一种寂静无人,作者独自徘徊的遐想。只有与自然交融,方能流露出内心深处的那份“流水落花春去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的寂寞、凄凉情怀。
6.“秋蝉残鸣图":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秋蝉呢
秋蝉的残声,在北平是几乎到处可以听到的,不比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者山上才能听到的,这也是北国的秋韵之一。几声秋蝉的哀鸣足以牵动作者心魂,渲染了故都之秋寂寥、悲凉的气氛。此处以动衬静,令人顿生“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之感,加“浓"了秋味。
7.“秋雨话凉图”:
·作者笔下的“秋雨图"有何特点
·为什么在“秋语图”里加入“都市闲人"
5
那灰沉沉的天底下,忽而来一阵凉风,便息列索落的下起雨来。一层雨过,云渐渐卷向了西去,天又晴了,太阳又露出脸来了,着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咬着烟管,在雨后的斜桥影里,上桥头树底下去一立,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地说:“唉,天可真凉了-----”。“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了!"
这里写的不是上流社会人士或文化人士,而是平民,即“著着很厚的青布单衣或夹袄的都市闲人”。为什么让他们作为故都人的代表可能是他们的形象更有地方特点,而且作者觉得与他们更亲近,表现出作者的平民意识,似乎也能读出作者很希望能像“都市闲人"那样过无忧无虑的生活。
8.“庭院秋果图”:
像橄榄又像鸽蛋似的这枣子颗儿,在小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颜色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等枣树叶落,枣子红完,西北风就要起来了,北方便是沙尘灰土的世界,只有这枣子、柿子、葡萄,成熟到八九分的七八月之交,是北国的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GoldenDays"。
作者为什么不写果子成熟时,而写“淡绿微黄”的将熟未熟的秋果景色
在椭圆形的细叶中间显出淡绿微黄的时候,正是秋的全盛时期,其次如柿子、葡萄,当它们成熟到八九分时,正是北国清秋的佳日,会使人有无穷的有关秋的遐想,它与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独特情感体验相一致的,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9.这一图景是如何表现秋的清、静、悲凉的
(青天(蓝绿)
蓝朵(蓝色)
秋草(黄色)
落蕊(灰白)
树影(暗灰)
灰土(灰色)
灰沉沉的天(灰色)
青布(蓝绿)
枣树(淡绿微黄)
鸽飞声
蝉声
风雨声
问答声
故都情结
生命之味
家国之思
清
静
秋色___秋声
悲凉
(秋味)
故
都
的
秋)
小结:
为了表现这故都的秋味,作者除了列举了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和潭柘寺的钟声这些景物之外,还举了个小小的例子:清晨起来,在院中一坐,泡一碗浓茶,你能看见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还能从槐树叶底下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里,从生长在破壁腰中的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色的花朵里,自然
6
而然地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10.文章描绘了五幅秋色图之后,一大段议论,这段议论的作用是什么
从记叙到议论,这是从“形"到"神"的深化过程。这段议论,在前面记叙的基础上,从理喻的角度,进一步赞颂秋,赞颂北国之秋。
11.为什么不写故都秋天的著名风景
(1)作者所要追求的是北国之秋的“清、静、悲凉”,游人云集的风景是难以表现的。
(2)专门描写风景区,也失去了“故都之秋"的代表性。
(3)把人们见惯的景色写出来也会更感人,达到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12.本文重点在于对故都秋的描绘,作者为何多次写南国之秋
写南国之秋,是为了南北对比,以“南”衬“北"。作者以南国之秋的“淡”来衬托北国之秋的“浓",以这秋的深味在南方“尝不适”,来同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作对比,这样南北对比、衬托,突出了故都的秋感人至深。
13.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的一段话
秋色是这样的好,祖国的美景是这样的可爱,联系当时国家山河破碎、内交外困的现实,作者为了保住祖国美好的东西,“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不仅抒发了赞美、眷念故都自然风物的真情,也表现出了深沉的爱国之情。
14.本文的“形"是什么“神”是什么"形"与"神”的结合点是什么
本文的“形"是故都的自然风物,具体说就是那五幅秋色图。"神”是赞美故都的自然风
物,抒发向往、眷念故都之秋的真情,流露出深远的忧思和孤独感。“结合点"是“清”“静"“悲凉”。
15.有人认为本文是颂秋的,但也有人认为是悲秋的。你认为呢说说你的理由。《故都的秋》作者是颂秋。
郁达夫在《故都的秋》一文中,通过深沉的忧思和落寞的笔触,将悲秋与颂秋结合起来,表达了对故都之恋和故国之爱的深厚情感。文章开头即表明,作者对北国的秋天持有特别清、静、悲凉的感受,但这并不意味着作者对秋天持悲观态度。相反,通过文章的描写,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眷恋。例如,作者在文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我因幼教而美丽示范演讲稿(3篇)
- 河道保护倡议书
- 2024年全国技术高校(烘焙)职业技能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山东省烟台龙口市(五四制)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 甘肃省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江阴市花园实验小学四年级上册期中试卷
- 四川省高考语文五年试题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
- 实习教师工作职责合同范本
- 广告制作授权合同模板
- 学生安全责任协议书
- 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与处理
- 大班数学活动等分课件
- 素质教肓可行性报告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专项计算题12套(每日一练)
- 皮疹的分级及护理课件
- 个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改进措施(6篇)
- 2024年河南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国际法与国际关系的法律与人权维度
- 2023-2024学年深圳市初三中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人工智能课程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
- 血液透析高磷的护理查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