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河南省五市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三次联考(6月)试题考生留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前5课+必修3+选修1、选修4。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西周时期,斗争被作为刑罚的一种,属五刑之首。到春秋时期,代天罚罪的主角由天子变成了诸侯。这反映出春秋时期A.分封体制趋于瓦解B.天子仍具至上权威C.争霸斗争规模空前D.诸侯维护礼乐规则2.秦朝律法中特地设有“不直”和“纵囚”罪,规定:“罪当重而端(有意)轻之,当轻而端重之,是谓不直;当论而端弗论,及易其狱,端令不致,论出之,是谓纵囚。”上述规定A.体现了依法断案的肃穆性B.强调了司法审判的公正性C.维护了司法官员的权威性D.确定了法律执行的必要性3.汉初政治体制中存在的分裂势力渐渐抬头,政治上的不稳定因素已成为集权统治的一大隐患。在关系到统一帝国专制集权的相关制度土,王国驾驭着极重的权力。为此,汉代统治者A.实行内外朝制,维护中心权威B.推行郡国制,稳定地方秩序C.调整治国方略,抑制门阀贵族D.颁布推恩令,强化等级秩序4.古代政论家王符指出:“(东汉)群僚举士……名实不相副,求贡不相称……在位所以多非其人,而官听所以数乱荒也。”材料反映出东汉A.地方官员主导人才选拔B.朝廷整顿吏治收效甚微C.人才选拔弊端日益暴露D.贤人政治受到士人推崇5.下表所示为唐宋时期科举出身社会阶层统计状况。由表可知,唐宋时期A.门阀政治起先走向衰微B.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更C.阶层之间的流淌性增加D.庶族地主权力日益增加6.明太祖认为,宰相所在的中书省乃“政之本”,而随之缩编中书省的属吏,将从中书省撤销的官员及职能另立为六部,由太子领政,后设通政司、考功监等部门,接管宰相“出纳帝命”“进退庶职”等职能。这反映出明初A.承续了元朝的政治体制B.官僚机构运行的合理化C.中枢官员晋升渠道畅通D.君主的权力得到了加强7.乾嘉以来,文武官员之任免及补放,由军机大臣负责开列应补人员名单,交皇帝选用。这一现象反映出A.军机处的行政地位稳固B.军机大臣的职权有所扩张C.皇帝权威受到制度约束D.军机处参加清廷人事任免8.在古代雅典民主实践中,陶片放逐法本存在着很多吊诡之处:一方面,它并不是对事实上有犯罪行为的人所进行的惩处,而是对将来可能性的惩处;另一方面,这种惩处又好像太过温柔,不足以体现出双方的敌对。这从侧面反映了陶片放逐法的实施A.背离了公民主权的原则B.奠定了雅典民主的基础C.易增加城邦决策的风险D.促成了公民理性的思索9.在面对瘟疫的不确定性时,古代中国人往往从超自然力气来理解瘟疫,并以孝道等道德因素来说明瘟疫的流行和感染。这类说明旨在A.呈现统治者的仁政爱民B.彰显伦理纲常的道德力气C.表达官方或个人的自省D.宣扬天人感应以警示世人10.唐宋皆有薛涛、李清照等世家良女活跃于文坛,但是到了晚明后,能数上名的才女则以名伎居多,闻名的“秦淮八艳”就是其中的代表。发生这种转变的主要缘由在于A.理学思想官方化B.专制制度的松弛C.市民阶层的兴起D.社会风尚的变更11.李贽认为所谓“圣人”也是人,既然是人,就不行能脱离社会生活,不能不谋取物质生活资料,自然就有好富贵之心;被贬为盗贼的柳下跖也是人,既然是人,也就不能没有仁义之心。“就其多寡论之”,二者才区分为圣人和盗跖。据此可知,李贽认为A.圣人和凡人社会地位同等B.人不能脱离物质空谈道德C.传统伦理道德压抑了人性D.仁和欲都是人固有的本性12.普罗泰格拉认为,国家和法律并非神造,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依据他的话说,人的本性是利己的,生来就有追求功利、自由和欢乐的倾向。上述观点A.凸显理性精神B.广受社会推崇C.蕴含人文理念D.否定教会权威13.有学者对近代西方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做了如下描述:“它是信仰主义危机的产物”“强调人的自我意识”“万物及人类社会都受自然法则的支配”。这场运动最有可能是A.文艺复兴B.科学革命C.宗教改革D.启蒙运动14.右图所示是宋代出现的蒺藜火毬和引火毬,“配制火药,团为球形”以打击敌人。这些火器的运用A.震慑了少数民族的入侵B.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创建力C.巩固了宋朝的统治秩序D.标记着火药武器的诞生15.下表所示是18世纪后期到21世纪初人类经验的五轮次大规模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表格中空格处应填写的是A.电气化B.机器化C.信息化D.数字化16.有学者认为,1905年的《物理学杂志》第17卷是科学文献中最卓越的卷册之一。卷中有介绍爱因斯坦的三篇论文,分别是光子理论、布朗运动理论和相对论。由此可知,这些理论A.变更了人们相识世界的角度B.修正了牛顿经典力学的错误C.兼顾了试验事实与阅历总结D.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17.鸦片斗争后,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冯桂芬著《校邠庐抗议》,郑观应著《救时揭要》,容闳提出七条近代化建议;等等。这可用来说明A.资本主义方案被普遍接受B.中外民族冲突异样尖锐C.近代化成为社会发展趋势D.晚清政治体制亟需改进18.鸦片斗争后,魏源指出:“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并强调“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魏源的观点A.意在抵制西方的殖民侵略B.是对民族危机加剧的反应C.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夷夏观D.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19.茅海建先生通过系统发掘我国所藏前清档案,在“公车上书”“戊戌政变”等学界公认的关键性历史问题上,接连有所斩获。……揭示了戊戌变法中很多鲜为人知的隐情与细微环节,走到史实重建的前列。据此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A.档案的史料价值远超其他史料价值B.史料发掘为历史探讨注人了新内容C.史料在流传中融入了新的历史内容D.档案史料必需与当事人的手稿互证20.1906年,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说:“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灭我中国,据我政府,迫我汉人为其奴隶,我汉人为亡国之民者二百六十年于斯。满清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这反映出孙中山A.明确了革命的发展方向B.民族主义思想的局限性C.对社会现实的理性思索D.诠释了三民主义的内涵21.帝制破除之后,虽有军阀专政,但他们仍混战政争不已,专制限制大大减弱,社会非常混乱,这种缺乏限制中心、大分化、大重组的社会状态为各种新思想、新观点的出现和争鸣供应了空间。这说明新文化运动是A.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B.军阀割据混战的遗存C.传统文化发展的结果D.历史发展的偶然现象22.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了闻名的新闻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真实记录了邓小平同志在深圳视察时发表的重要谈话。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春”是指中国A.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B.宣布了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C.实现了脱贫攻坚的全面成功D.明确改革开放将进一步深化23.20世纪50年头中期,中国文坛除了讴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工农兵的重大题材,还出现了如邓友梅的《在悬崖上》、宋璞的《红豆》陆文夫的《小巷深处》等一批揭示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世界的文学作品。这主要得益于A.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B.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教化革命”在全国的绽开24.1951年8月,教化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初等教化及师范教化会议,要求在1952~1957年,争取全国平均80%的学龄儿童人学,从1952年起先,争取10年内基本上普及小学教化。这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A.农村教化存在错误倾向B.国家重视发展基础教化C.农夫充共享有教化权利D.人民文化素养明显提高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2分。第25~27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需作答。第28~29题为选考题,考生依据要求作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一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管理行政制度,几乎盛行了整个封建时代。该制度是在中心垂直管理地方,地方官员由皇帝干脆任免的流官任期制。郡县制的出现既有历史文化传承因素,也有经济发展的现实政治须要。——摘编自百度百科——郡县制(词条)材料二行省的设置形成了“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之势。行省既是中心派出机构,代表中心,也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代表地方,它使中心权力下移了一个层次,同时又使地方机构上升了一级,它的两重身份使上下紧密结合。行省制稳定治理了“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的大元帝国。——摘编自张金铣《元代地方行政制度探讨》(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归纳郡县制的特点并分析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郡县制的缘由。(7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行省的性质,并概括行省制设置的历史意义。(6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继秦王朝快速崩溃后建立的汉朝并非简洁的“汉承秦制”,汉朝不仅接受其制度框架和管辖疆域,更重要的是总结了一个空前绝后的强力政权快速崩解的历史教训。站在先秦儒家对“礼乐制度”进行仁义伦理反思的立场上,汉初儒者贾谊明确地指出:秦朝的过错是片面地实施了法家工具主义的效力原则,“焚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以暴虐为天下始”,社会风气因此而衰变。其实,先秦法家工具主义取向的强制性和功效性思想,经过春秋和战国两个特别的历史时期,到秦王朝建立时已经积累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由此产生了以无限酷刑和重刑实现法律的即时工具效力,“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所以,贾谊的总结一方面是在批判运用于秦朝的法津工具主义,另一方面也是在宣扬儒家的法律道德主义,“以礼义治之者,积礼义;以刑罚治之者,积刑罚。刑罚积而民怨背,礼义积而民和亲”。——摘编自单纯《过秦与正韩:论儒家对秦制及法家思想的批判》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并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秦汉史的相关学问,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楚。)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反对现实教会和宗教戒律,但不反对基督教文化本身。他们把中世纪基督教建立的“天国”与“地狱”对立的思维模式变成了人自身内部的以善为中心的善恶斗争模式,即人自身存在着精神理性和肉体欲望的二元对立。在中世纪基督教的人学观念中,人的冲突源于精神与肉欲的冲突,人是“确定精神”的产儿。人文主义者就人谈人,人成了自己确定自己本质的生灵,人是一个自我独立存在的“小宇宙”。在人文主义者看来,“上帝”这个符号越来越成为抽象“至善”的真理力气形式,它完成了由至高的“敬畏力气”变成至爱”的终极价值力气的最初转换。总之,他们的手法是,在借用原有宗教语言的同时,在阐释中加上了革命性的内容。——摘编自刘建军《关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几个重要问题的再思索》材料二15~16世纪,西欧相继发生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其动因都是克服中世纪基督教社会的文化冲突,即基督教志向与罗马教会现实之间的严峻分裂。文艺复兴主要是拉丁文化圈的一场精英运动,代表了一种新潮趋向,开创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文化时尚,人文主义者往往都是那个时代思想最为解放和最多才多艺的人物,他们试图让基督教的神圣志向去迎合罗马教会和世俗社会的感性现实。宗教改革则是日耳曼文化圈的一场平民运动,出于明显的保守动机,主见用早期教会的纯正信仰和圣洁道德来抵制当下的各种新潮事物,要用基督教的圣洁志向来批判罗马教会的卑污现实。然而从长远来看,文艺复兴虽旺盛了文学艺术,营造了一派“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性辉煌,却并没有变更欧洲社会的基本格局。而宗教改革运动的客观效果则深远巨大,不仅促成了现代民族国家的出现,而且酿成了近代欧洲社会天翻地覆的历史大变局。——摘编自赵林《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文化意义》(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对基督教的革命性改造。(6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不同之处。(6分)请考生从28~29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假如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8.[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自建安十三年(208年)以来,曹操以丞相之官号令天下,独自限制着财政收支的重大决策权,中心没有设置财政主管机构和主管长官,重大财政事务多派他官负责执行。黄初元年(220年)十月,魏文帝曹丕以魏代汉后,国家财政事务由作为政务管理中枢的五曹尚书及尚书郎分管,其中,“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国支计”,左民尚书以及民曹、仓曹也负有相当重要的财政管理职责。建安年间的“大农”官职被改为“大司农”,名列九卿,以管理全国粮仓的出纳政务为主要职责;同时少府主管帝室消费事务的职责明显加强,兼具财政与民政双重管理职责的典农职官系统最终消亡。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感恩节讲话稿集合15篇
- 师德标兵先进事迹材料集合15篇
- 年度考核个人述职报告15篇
- 抖音全课程培训
- 房产基础知识培训
- 企业安全知识竞赛
- 提升资金管理效率
- 2024年妇联业务知识
- 幸福终点站观后感10篇
- (高清版)DB21∕T 3298-2020 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管理规范
- 组建农产品供应链公司方案
- 公转私人转账协议
- 液压阻尼器工作原理
- 小学毕业纪念册教学课件
- 移动商务内容运营(吴洪贵)任务四 图文类内容的打造
- 个人房屋买卖购房合同
- 航空油料计量统计员(初级)理论考试复习题库大全-下(判断题汇总)
- 2022年度上海市养老护理员技师考试题(含答案)
- 养老护理员培训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
- 各种抽油泵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幻灯片
- 学习弘扬雷锋精神主题班会PPT雷锋精神我传承争当时代好少年PPT课件(带内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