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⑤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曾经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瘦肉精饲料、三聚氰胺奶粉、毒胶囊的制作到利用电话、互联网精心设计的钱财欺诈,舆论同声谴责的是无良企业、利欲熏心的商家、心狠手辣的骗子以及失职的监管机构,而技术研发者的责任似乎被轻轻放过,人们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人员出面道歉,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而遭到遗忘——文化领域的事情也似乎常常如此。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1.下列选项中的表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当今艺术领域兴起的技术盛宴侧面反应了人们对技术的崇拜与日俱增,但却少有人对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进行反思。B.技术和艺术是不可分离的一体两面,而进入工业社会之后,由于技术对艺术的植入与渗透,全社会形成了技术消费的热潮。C.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和娱乐节目上频频现身的大牌演员和奢华场面常常难以掩盖其内容的苍白和主题的贫乏。D.瘦肉精饲料、三聚氰胺奶粉、毒胶囊等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充分说明了如果任由人们对技术和工具迷信的泛滥,生产者很可能会失去良知。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段中列举了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为提出对技术进行反思和追问做了铺垫。B.②段使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手法,先分析了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然后指出现代社会艺术与技术本末倒置的现象。C.②③④三段形成递进关系,先指出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接着通过一些娱乐现象表明由技术主打的娱乐节目主题贫乏。D.⑤段首先指出技术的工具性,然后揭示技术使用人员的作用和良知才是关键所在,从而得出重新审视技术和道德关系的结论。3.下列选项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窦娥冤》《红楼梦》等作品成为经典的关键在于他们的思想光芒和艺术魅力,因此用什么材料做记录工具,用什么形式表现毫无意义。B.《论语·雍也》中说“文胜质则史”,本义批评如果过于重视文采则会让文章浮夸,作者借此号召拒绝使用现代科技。C.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山河诗长安》中将动画和真人完美结合的特效技术令观众震撼,可见技术才是节目成功的关键。D.对技术和工具崇拜的实质是对道义和人文的轻视与忽略,这很可能会导致我们忘却了技术背后的良知。〖答案〗1.C2.C3.D〖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少有人对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进行反思”错误,原文为“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是少有人思考“技术赋予了艺术什么”,选项张冠李戴。B.“由于技术对艺术的植入与渗透,全社会形成了技术消费的热潮”因果倒置,原文“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中可以看出“技术消费”是因,“技术植入艺术”是果。D.“如果任由人们对技术和工具迷信的泛滥,生产者很可能会失去良知”错误,原文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是忽略了使用技术的人的良知问题,不是因果关系,选项强加因果。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C.“由技术主打的娱乐节目主题贫乏”错误,原文有为“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有“通常”限制,选项表述绝对化。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A.“用什么材料做记录工具,用什么形式表现毫无意义”错误,原文“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不能否认技术的作用;B.“作者借此号召拒绝使用现代科技”错误,材料只说阐述现代科技对艺术的负面影响,以及技术盲目崇拜的坏处,选项无中生有。C.“可见技术才是节目成功的关键”错误,原文有“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所以“节目成功的关键”还在于节目本身,而不是技术,技术只是辅助,选项于文无据。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哲学对工匠精神有着深刻的认知:道技合一或“匠工蕴道”。在《庄子》的多篇文章中,表达了对工匠精神的本质看法。《庄子》以庖丁解牛、匠石运斧、老汉粘蝉等生动事例告诉人们,古代匠人的技艺能够达到鬼斧神工的至高境界,即所谓“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以19年解牛数千之功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技法,达到“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的境地,做得仿佛日升月落一样自然。足以见得,古代工匠精神既是实践的积淀,同时又是内心对道的追求的展现。“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概念,其意蕴着天地与人间社会的规律或准则(天道、人道等)。在道家看来,道既是思维所能把握的最高概念,同时也是万物存在之理,“道”是宇宙的灵魂。万物的本性都是道的体现,匠工蕴道,这个道,是技艺之道,同时也是得天理之道。庄子以庖丁游刃有余的娴熟技艺来表明,庖丁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并化为精神生命之道。而在庖丁的精神境界里,则深蕴着对道的追求和把握,同时也将这种追求和把握与技艺的完善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鬼斧神工的境界。当代大国工匠高凤林、张冬伟、顾秋亮等,其技艺达到臻于完美的境界,都是通过刻苦训练和反复实践,从而达到对其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之道的深刻把握。从根本上说,工匠精神是一种伦理德性精神。就德性论层面而言,人的一切行为发自内在品格。对完美的追求,精益求精以及持之以恒的探索创新,是内在德性的展现。从道德的观点看,每个人都应当追求德性,过一种有德性的生活。德性论认为,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德性行为者作为我们行为的典范。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充当这样一种典范?在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回答是,工匠,并且只有像铁匠、铜匠甚至修鞋匠那样具有手工艺的人才真正具有德性。道技合一是德性品格的见证。在苏格拉底看来,工艺制作是指向善的活动,一个人熟练地掌握了他所从事的技艺,也就能够把这类事情做好,从而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因而,做一个有德性的人,也就是像匠人那样生活和工作。具备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坚守质量品质,一生打造精品,把产品的好坏看成自己人格和荣誉的象征,他们就是这样具有优美德性、始终追求卓越的人。说:“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我们要以大国工匠和劳动模范为榜样,做一个品德高尚而追求卓越的人,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摘编自龚群等人的《工匠精神意义》)材料二:中国古代工匠精神包括以下特点:首先,创新精神。美丽的丝绸、精美的陶瓷,以及数不清的发明创造,无不体现着古代中国工匠无比的智慧和对完美的不懈追求。其次,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不仅是对中国古代工匠出神入化技艺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他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职业态度的由衷赞美。第三,敬业精神。中国传统十分强调“敬”这一观念。对于古代工匠群体而言,他们十分尊敬自己从事的职业劳动,因此形成了内涵十分丰富的“敬业”观念。正是因为根植于中华传统的丰厚土壤之中,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工匠精神中那种德艺兼修、物我合一的境界,始终为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提供着源源不竭的动力。工业化时代生产的特点是标准化和通用化,因此,工业化时代更多地强调工人对标准和规范的遵循和坚守。而在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务成为可能。这一变化强调了为满足个性化需求而进行的创新和创造。为适应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需要,保持产品在国际上强大的竞争力,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坚守。“德国制造”之所以具有强大的优势,一方面在于他们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另一方面在于德国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又如,日本的“匠人精神”是从国家高层到民间都在提倡的一种精神,其精髓在于“踏踏实实,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这种精神正是许多日本企业延续百年的不二法门。西方国家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领跑者,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的榜样。时至今日,西方国家工匠精神中很多先进的理念、制度、文化仍然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摘编自《当下之工匠精神》)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传统的丰厚土壤,所以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工匠的技艺达到臻于完美的境界,源于他们勤奋练习、反复实践,从而达到对自然机理之道的把握。C.“德国制造”具有强大的优势,是因为他们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文化。D.工匠精神既体现在追求精湛技艺的外在实践中,又映照在坚守理想信念的内心追求里。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工匠精神要适应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就必须要在尊重规范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化创新。B.中国哲学对工匠精神有着深刻的认识,许多工匠正是从其中获得了启发才得以成功。C.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在精神层面上确有相同的地方,但劳模精神并不属于工匠精神。D.材料一使用了“庖丁解牛”的典故,是为了说明古代工匠精神是内心对道的追求的展现。6.我国该如何发扬工匠精神?请根据材料概括分析。〖答案〗4.C5.A6.①与时俱进,赋予工匠精神时代意义;②向日本、德国等西方国家学习,丰富工匠精神内涵;③重视职业教育,营造工匠精神氛围;④发扬先锋模范典型作用,营造爱岗敬业的社会文化氛围。〖解析〗【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能力。C.“是因为他们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文化”错误,原文为“‘德国制造’之所以具有强大的优势,一方面在于他们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另一方面在于德国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选项以偏概全。故选C。【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许多工匠正是从其中获得了启发才得以成功”错误。从原文“而在庖丁的精神境界里,则深蕴着对道的追求和把握,同时也将这种追求和把握与技艺的完善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鬼斧神工的境界”来看,工匠的成功源于他们对道的追求和把握以及将这种追求和把握与技艺的完善结合在一起,选项的表述的工匠从中国哲学获得启示而成功无依据。C.“但劳模精神并不属于工匠精神”错误。劳模精神也是工匠精神。D.“是为了说明古代工匠精神是内心对道的追求的展现”错误,材料一使用了“庖丁解牛”的典故,从原文“庄子以庖丁游刃有余的娴熟技艺来表明,庖丁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并化为精神生命之道。而在庖丁的精神境界里,则深蕴着对道的追求和把握,同时也将这种追求和把握与技艺的完善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鬼斧神工的境界”来看,“庖丁解牛”是证明中国古代工匠精神体现着“道技合一”的哲学精神的论据。故选A。【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围绕“发扬工匠精神”的经验、做法等内容筛选概括信息即可。结合“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工匠精神中那种德艺兼修、物我合一的境界,始终为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提供着源源不竭的动力”可知,与时俱进,赋予工匠精神时代意义;结合“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坚守。‘德国制造’之所以具有强大的优势,一方面在于他们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另一方面在于德国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又如,日本的‘匠人精神’是从国家高层到民间都在提倡的一种精神,其精髓在于‘踏踏实实,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这种精神正是许多日本企业延续百年的不二法门”可知,向日本、德国等西方国家学习,丰富工匠精神内涵;结合“对于古代工匠群体而言,他们十分尊敬自己从事职业劳动,因此形成了内涵十分丰富的‘敬业’观念”“德国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可知,重视职业教育,营造工匠精神氛围;结合“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可知,发扬先锋模范典型作用,营造爱岗敬业的社会文化氛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露从今夜白诸荣会白露应该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有诗意的一个吧!“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是一代枭雄曹操对她流露出的感伤,为红颜易老、青春易逝;“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这是陶渊明为她的清丽、多情而对她生出的多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诗圣杜甫遭遇国破家亡后,从她那儿得到的慰藉……白露,完全是一个诗意的存在,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抑或在中国文化中!诗意来自于美好。白露是一个美好的节气,所有用来描写秋天美好的陈词滥调,诸如秋高气爽、月白风清、天高云淡、秋水长天等等,差不多都可用来描写白露时节的天、地、山、川、人、物、风、雨……此时,天的色泽由浅蓝或湖蓝变成了一种瓦蓝,蓝得深而明亮,翠而透明;天的高度似乎因之上升了许多,徜徉其间的云朵,较之于先前既少了许多,又薄了许多,仿佛棉絮不太够而勉强做成的被胎,飘在了天空;其飘荡的速度是缓慢的,姿态是从容的。想来这都是因为风行进的步伐放慢了的缘故吧?此时的风不像春天的风浩浩荡荡,更不像夏天的季风和台风,总是一路向前,争先恐后,摧枯拉朽,而是呈现出一种自由自在、不凉不热、不急不躁的特点,步子缓缓的,动静轻轻的,调门低低的,其风格如中年人行事,举止得体、从容稳妥、恰到好处。是的,季节已到秋季,如人生已到中年,且秋至白露,也该是中年中之中年了,花花草草的春天,醉入花丛的夏天,早已成了曾经的沧海;看眼前的大地之上、秋光之下,那些娇嫩、艳丽的花朵,经过一个夏天的激烈竞争,该争得和能争得一席之地的,早已用累累的果实确立了自己的存在;而没能争得的,早已零落成泥。人生与自然之从容境界,莫过于真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然秋至白露,该是“花落”“云舒”时了吧?时至白露,夜间的露水会凝聚枝头草尖,不会再被蒸发成热气,风不再狂暴,雨不再瓢泼;呢喃的秋虫,“七月在野,八月在宇”,将寂静乡村夜晚鸣唱得更加寂静;而乡村的夜似乎也变得越来越长了,人变得沉静而嗜睡,就连雄鸡的司晨也如梦呓一般,常常不能把人叫醒。晨起,清风拂面,自有一种凉意轻浸肌肤,又浸进心头。走向田野,鞋袜和裤角会不经意间被露珠沾湿,而一同被沾湿的还有心境;怀着这样的心境,或许会发现平时视而不见的野菊,此时正在向你微笑,平时充耳不闻的鸟鸣原来竟是那么的动听。采下一枝野菊花别在胸前的,竟然是一位附近的村姑;锄禾的老农,锄累了会抬头望一望远山……这些乡村的居民,此时竟也成了诗人一般,竟也低头寻觅,抬头望月;竟也笑对鲜花,闲看流云。呵,白露让所有辛劳和忙碌的人们,即使只是庭前独酌,也能获得一份沉醉;即使只是山野漫步,也能获得一种超逸;即使只是田头小憩,也能获得一种人生的旷远。白露,常让人收获一份关于秋天,关于丰收的心情。不过,白露并不是一个丰收的节气,真正丰收的时节,要待到寒露、霜降,甚至要等到秋后初冬。在白露,那个总缠着农人的“忙”字,还不是这个节气的主题,因为该忙的已然忙过,该有的必然将有,只需等着就行了。既然只需等着,就得慢慢的,因为时至秋天,地球和太阳的运转似乎也慢了不少,“春宵一刻值千金”的古训驱使着的只争朝夕,“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俗话驱使出的风风火火,都已过去;转慢了的地球,这才让夜间的露水在草尖凝聚成珠,且挂在草尖不至于跌落,而使之在早晨的阳光下白亮亮地闪光,闪出二十四节气中白露这个诗意的名称。“慢慢走,欣赏呵!”这是美学家朱光潜对于世人的告诫。的确,再美好的风景,如果走得太快,终究无法收获诗意。历代的诗人们,正是在这特殊的节气中,与自然与季节一起放慢了脚步,这才使这个节气充满了诗意。是的,不要急,也不必急,时至白露,一切自有定数,一切自会定型。白露正是一个定型的节气——是果,都将由浆变成粉,由酸变成甜,由青变成红;是实,都将由空变成满,由瘪变成饱,由青变成黄;是生命,都将由稚嫩变得坚强,由轻狂变得稳重,由青涩变得成熟……人当然亦如此,在一年一年的忙碌与等待中,青春从生命中流逝,这确实让人无奈和感伤,但是,如果在这之后,人还不能变得有正型、有味道、有内涵,这人生还有什么收获可言呢?(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标题直接引用了杜甫诗句,巧妙包含了写作对象,展现了白露节气的物候特征,并为作品营造出诗意的氛围。B.作者先写白露时节云朵飘荡的速度和姿态,再用春夏之风与白露时节的风作比较,是为了突出白露时节自然物候的舒缓从容。C.本文的细节描写意味深长,如村姑“采下一枝野菊花别在胸前”,暗示了她对白露节气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D.本文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生动地展现了白露时节的美好,抒发了细腻的情感,传达了深邃的思考。8.白露节气的“诗意”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好的散文离不开好的语言,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本文典雅秀丽的语言特点。〖答案〗7.C8.①白露节气的“诗意”通过自然风景体现。这一时节的自然是美好的,充满缓慢、宁静、从容的诗意;②白露节气的“诗意”通过联想来体现。秋至白露让人联想到人到中年所拥有的从容状态,充满生活的诗意;③白露节气的“诗意”通过蕴含的哲理来体现。白露让所有辛劳和忙碌的人们获得沉醉、超逸、旷远的诗意;白露让人们领悟到慢慢欣赏才能收获诗意的人生道理;④白露节气的“诗意”通过文人诗句来体现。曹操、曹丕等文人墨客逄白露节气而生诗情,留下许多关于白露节气的诗句;⑤白露节气的“诗意”通过它代表的中国文化来体现。白露是一个充满诗意的中国文化符号。作为一个该忙的已忙过、该有的终将有的节气,它呈现了中国文化中崇尚的一种心态修为:面对人生的得与失,不必着急强求,人生终有忙碌后的收获。9.①句式整散结合,音韵和谐,古典雅致;②多用四字短语,表意凝练,内涵丰富,使文章语言典雅;③运用叠词写风,使语言更显形象雅致;④多处引用或化用诗文,引人联想,增加文采,更显典雅秀丽;⑤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本文语言更加生动秀丽;⑥文章大量使用具有古典韵味的意象,所用的词语大多清新优美,文学色彩浓郁,使作品语言呈现典雅秀丽之风。〖解析〗【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暗示了她对白露节气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错误。由“这些乡村的居民,此时竟也成了诗人一般,竟也低头寻觅,抬头望月;竟也笑对鲜花,闲看流云。呵,白露让所有辛劳和忙碌的人们”可知这个细节是为了说明白露时节的美好,它使得乡村的居民收获宁静,收获沉醉,也成了诗人一般,发现生活的美好。故选C。【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天的色泽由浅蓝或湖蓝变成了一种瓦蓝……姿态是从容的”,从天空、云朵的角度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白露时节美好的的自然风景,它充满缓慢、宁静、从容的诗意,因而得出白露节气的“诗意”通过自然风景体现。“此时的风不像春天的风浩浩荡荡……早已成了曾经的沧海”,作者由白露时节的风联想到其他季节的风,将他们进行对比,体现了白露时节的风和缓从容的特点。作者由秋至白露联想到人到中年所拥有的从容状态,充满生活的诗意。因而得出白露节气的“诗意”通过联想来体现。“白露让所有辛劳和忙碌的人们,即使只是庭前独酌,也能获得一份沉醉;即使只是山野漫步,也能获得一种超逸;即使只是田头小憩,也能获得一种人生的旷远”,诗人揭示了白露蕴含的生活哲理:它的宁静感染着人们,让所有辛劳和忙碌的人们获得沉醉、超逸、旷远的诗意,充满丰收的向往。因而得出白露节气的“诗意”通过蕴含的哲理来体现。古代文人墨客常常借白露节气抒发情感,表达对自然和人生感悟。曹操、陶渊明、杜甫等人的诗句,不仅丰富了白露节气的文化内涵,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诗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白露节气的诗意之美。“不要急,也不必急,时至白露,一切自有定数,一切自会定型”“因为该忙的已然忙过,该有的必然将有,只需等着就行了”,白露节气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体现了中国人崇尚的一种心态修为。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不必过分强求得与失,而是应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这种心态修为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体现,也是人们在追求诗意生活中的一种智慧。因而得出白露节气的“诗意”通过它代表的中国文化来体现。【9题详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语言,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赏析语言特色的方向主要有:一是用词。看是否运用了一些叠词、表现力极强的形容词、动词、色彩词、书面语、文言词等;二是句式。主要体现在整散句、长短句的运用上;三是修辞。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等;四是语言风格。如平实质朴、含蓄隽永、豪放刚健、黯淡凄婉、清新自然、生动形象、幽默讽刺、富丽清新(清新、华丽)、淡雅肃静等。题干已经给出本文的语言特点是典雅秀丽,学生只要从以上角度结合文本找出相应的句子分析即可。“季节已到秋季,如人生已到中年,且秋至白露,也该是中年中之中年了”是散句,将季节和人生进行类比,说明到了白露人也就变得从容成熟了,形象具体,表意典雅;第2段“‘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是……;‘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这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构成排比,增强了“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有诗意的一个”的论证力度,且音韵和谐,古典雅致。文章整散句结合,错落有致,体现出和谐的典雅美。“秋高气爽、月白风清、天高云淡、秋水长天”一系列四字短语的运用,不但准确地写出了白露的美好,且意境高远,用词文雅。“自由自在、不凉不热、不急不躁”,写出了白露时节的风和缓随意的特点,给人以优雅的感受。“缓缓的”“轻轻的”“低低的”,三个叠词写出了白露时节风的轻柔,给人以轻松愉悦之感,使得语言表达更形象雅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的引用恰当而生动地说明了白露时节人生与自然的从容境界,既引人联想,增加画面感,又增加了文采,更显典雅秀丽。“徜徉其间的云朵”运用拟人修辞,写出了云朵的悠闲自在,体现一种优雅的气质;“徜徉其间的云朵,仿佛棉絮不太够而勉强做成的被胎,飘在了天空……姿态是从容的”,将云比喻成棉絮,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白露时节云朵的轻盈飘逸的特点,雅致秀丽。“夏天的季风和台风”“夜间的露水”“清风”“寒露”“霜降”等意象是古诗词中常见的典型的意象,它们不仅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古朴典雅,使作品语言呈典雅秀丽之风。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子路问于孔子曰:“管仲之为人何如?”子曰:“仁也。”子路曰:“昔管仲说襄公,公不受,是不辨也;欲立公子纠而不能,是不智也;家残于齐而无忧色,是不慈也;桎梏而居槛车,无惭心,是无丑也;事所射之君,是不贞也;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是不忠也。仁人之道,固若是乎?”孔子曰:“管仲说襄公,襄公不受,公之暗也;欲立子纠而不能,不遇时也;家残于齐而无忧色,是知权命也;桎梏而无惭心,自裁审也;事所射之君,是通变也;不死子纠,量轻重也。夫子纠未成君管仲未成臣管仲才度义管仲不死束缚而立功名未可非也。召忽虽死,过与取仁,未足多也。”(节选自《孔子家语》)材料二:五伯莫盛于威、文①,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②之虐,不如孝公③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威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益有有臣而无君者矣。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吾观史鳍,以不能进遵伯玉,而退弥子暇,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节选自《管仲论》)〖备注〗①威,齐桓公:文,晋文公。②灵公,晋灵公。③孝公,齐孝公。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填写〖答案〗标号。夫子A纠未成君B管仲未成C臣D管仲E才度义F管仲不死G束缚而立H功名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桎梏,是一种古代刑具,指脚镣和手铐,现大多用来比喻束缚人或事物的东西。B.道,指方式、方法,与《过秦论》中“行军用兵之道”中的“道”意思相同。C.五伯,指中国春秋时期的五个霸主,也指春秋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缪公。D.疏,指书写、分条陈述,与《滕王阁序》中“恭疏短引”中的“疏”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路认为召忽选择自杀,比管仲更忠心,而孔子却认为召忽并不值得赞美,因为他过于追求仁义。B.孔子认为管仲向齐襄公游说之事不能证明管仲没有口才,立公子纠未成功,也不是管仲缺乏智谋。C.虽然晋文公在很多方面不及齐桓公,但其霸主地位却比齐国长久,与晋国尚有老成练达之臣有关。D.管仲临死前没有像史鳍斥退弥子瑕、荐举蘧伯玉一样推举鲍叔等人,是因为齐国当时并没有贤才。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家残于齐而无忧色,是不慈也;桎梏而居槛车,无惭心,是无丑也。(2)威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答案〗10.BDF11.D12.D13.(1)父母家人在齐国因罪被杀,却没有忧伤的神色,这是他没有慈爱的胸怀;戴着脚镣、手铐被关在囚车里,而没有羞惭的表情,这是没有羞恶之心。(2)齐桓公死后,齐国一败涂地,这没有什么疑问啊。他仅依靠一个管仲,管仲却死了。〖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断句的能力。句意:公子纠没有成为国君,管仲没有成为公子纠的大臣。管仲的才智超过了道义,他没有死于囚禁却建立了功名。“子纠”指公子纠,与“管仲”分别作为“子纠未成君”和“管仲未成臣”的主语,两句主语不同,中间应隔开,即B处;“管仲未成臣”中,“未成”是谓语,“臣”是宾语,主谓宾完整,应在其后D处断开;“管仲才度义”“管仲不死束缚而立功名”中各有主语管仲,可见这是两句单独的句子,应在中间断开,即F处。故应断于BDF。【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正确。道,都指方式、方法。句意:做仁人的方法。/行军用兵方法。C.正确。D.“意思不同”错。疏,都是指书写、分条陈述,意思相同。句意:并写出他们各自的短处。/恭敬地写下这篇引言。故选D。【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是因为齐国当时并没有贤才”错。原文“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吾观史鳍,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可看出作者认为书中记载是荒诞不值得相信的。书中是认为他们各自有短处,都不能托以国家重任。故选D。【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家残于齐”,状语后置句,应为“家于齐残”;“残”,残杀;“桎梏”,名词作动词,戴着脚镣、手铐;“丑”,羞恶。(2)“薨”,死;“惑”,疑惑;“恃”,依靠。参考译文:材料一:子路向孔子问道:“管仲的为人怎么样呢?”孔子说:“是一个有仁德的人。”子路说:“过去管仲劝谏襄公,襄公不接受,这是管仲没有口才;想立公子纠为国君而没能做到,这是他没有智谋;父母家人在齐国因罪被杀,却没有忧伤的神色,这是他没有慈爱的胸怀;戴着脚镣、手铐被关在囚车里,而没有羞惭的表情,这是没有羞恶之心;转而为臣侍奉他曾经想射杀的齐桓公,这是不忠贞;召忽为公子纠而死,而管仲却没有为之而死,这是不忠心。做仁人的方法,难道是像这样吗?”孔子说:“管仲劝谏齐襄公,襄公没有接受,这是齐襄公昏庸无道;想立公子纠而不能做到,这是没有遇到好的时机;父母家人在齐国因罪被杀,却没有忧伤的神色,这是懂得审度时命;戴着脚镣、手铐被关在囚车里,而没有羞惭的表情,这是因为自己裁断慎重;侍奉曾要射杀的君王(齐桓公),这是懂得及时变通;不为公子纠而死,这是会衡量生死的轻重。公子纠没有成为国君,管仲没有成为公子纠的大臣。管仲的才智超过了道义,他没有死于囚禁却建立了功名,这是无可非议的。召忽虽然为公子纠而死,但为了追求仁德做得太过分了,并不值得称赞。材料二:五霸中没有比齐桓公、晋文公再强的了。晋文公的才能比不上齐桓公,他的大臣也都赶不上管仲。晋灵公暴虐,不如齐孝公宽厚。可晋文公死后,诸侯不敢背叛晋国。晋国承袭文公的余威,还能在一百年里充当盟主。为什么呢?因为它的君主虽不贤明,但是还有老成练达的大臣存在。齐桓公死后,齐国一败涂地,这没有什么疑问啊。他仅依靠一个管仲,管仲却死了。天下并非无贤人,确实是有贤臣而没有明君。齐桓公在世时,就说天下再没有管仲这样的人才,我不相信。管仲的书里有记载他将死时论及鲍叔牙、宾胥无的为人,并写出他们各自的短处。这是他心中认为这几个人都不能托以国家重任,而且预料自己将死。这部书实在是荒诞不值得相信。我看史鳍,因为活着不能荐用蘧伯玉和斥退弥子瑕,为此有身后劝谏之事。萧何将死,推荐曹参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来应该像这样啊。国家因一个人而兴盛,一个人而灭亡。贤人不悲痛自己的死亡,而忧虑国家的衰败。因此必须再推选出贤明的人来,然后才可以放心死去。那管仲,凭什么可以死掉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喜雨杨万里欲知一雨惬群情,听取溪流动地声。风乱万畴①青锦褥,云摩千嶂翠瑶屏。行人隔水遥相语,立鹭摧枝忽自惊。岁岁只愁炊与酿,今愁无甑②更无瓶。〖备注〗①畴,田地。②甑,煮酒之器。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到雨(中)后溪水高涨,“动地”形容水声之大,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作者的畅快喜悦之情。B.颔联“青锦褥”用比喻形象地写出雨后庄稼葱郁之态,“翠瑶屏”表现云雾缭绕的山峰如翠玉屏风。C.颈联写路上行人隔水遥相对话,声音响亮惊起树上白鹭,使它忽然离枝飞去,意境和谐,富有情趣。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内容明白晓畅,表现雨后生机盎然的自然风光,处处彰显着题目中的“喜”字。15.诗歌题为“喜雨”,而尾联两次写到“愁”,看似矛盾却在情理之中,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14.C15.①第一个“愁”字写的是往岁无粮做饭酿酒之愁,与“今愁”形成对比,与题目并不矛盾。②第二个“愁”字,愁的是想象喜雨带来丰收,担心没有盛放粮食与新酒的容器,表面写愁,实为写喜,以愁衬喜,在情理之中。〖解析〗【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声音响亮惊起树上白鹭,使它忽然离枝飞去”错误,颈联两句分别写雨后的人和物,白鹭受惊是因为树枝折断,不是因为人的声音大。故选C。【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岁岁只愁炊与酿”,年年只为没粮做饭和酿酒而愁苦。此处的“愁”字写的是往岁无粮做饭酿酒之愁,与“今愁”无物装粮食形成对比,与题目此时“喜雨”并不矛盾。“今愁无甑更无瓶”,今年愁的是没有更多的炊具和酒瓶。此处的“愁”字,愁的是想象喜雨带来丰收,担心没有盛放粮食与新酒的容器,表面写愁,实为写喜,写因下雨即将带来粮食丰收的喜悦,以愁衬喜,在情理之中。(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陆游《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浩浩荡荡的军容画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周邦彦在《苏幕遮·燎沉香》中,通过听觉写出雨后初晴,小鸟欢快的场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千年古都常来长安”组委会拟举办摄影大赛,小张的作品体现了西安的繁华浪漫,他想在照片上写两句诗,张老师认为不妨直接引用唐诗,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2)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3)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华夏大地上,古村落并不罕见,为什么有的很快就被淹没了——或者被城市裹挟,或者被田野覆盖——而有些则保存得比较完好。这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是,人应该是最重要的因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也养一方水土。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无论外面发生了什么,古村落的人似乎总是很淡定,你发你的财,我种我的田,你当你的官,我开我的店。你在豪华别墅运筹帷幄,我在自家庭院种花育草。生命的质量并不在于大红大紫,惬意就好。古村落的时光都是缓慢的,从容不迫。在查济,时不时能够见到,小溪中间,桥洞下方,有几个农家女浣衣洗菜,说说笑笑。夕阳从水面反溅到她们的脸上,流光溢彩。在查济街上,我看见一个七旬老汉在编织竹制工艺品,见他满面红光,问他健康秘诀,答曰,知足常乐,就是最好的保健药。查济周边的小小山林有着奇异的功能,那些葳蕤的草木,呼吸着日月精华,雨雪霜露涵养在根下,贮存在细密的泥土里,节奏分明地释放,流到山下。这些小溪一路歌唱,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要奢望我给你大江大河,不要希望我载着你们漂洋过海,就用我来煮茶酿酒,就在我的怀里荡涤心灵,让我陪着你们的时光缓缓流淌,生活是多么地美好。17.下列句子中的破折号与文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这简直就是——说得不客气点——无耻的勾当!B.飞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种子。C.坚强,纯洁,严于律己——这一切都难得地集中在一个人身上。D.“啊,原来如此!——现在你把功课温熟了吗?”老师问他。18.下列句子中的“应该”与文中加点的“应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们都应该珍惜时间,抓住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B.你应该多吃蔬菜和水果,以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C.他今天应该回来过,因为房间被收拾得十分整洁。D.如果你有机会游览香港,你应该游览海洋公园和太平山。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改成:“在查济的小溪中间和桥洞下方,经常可以看到快乐的农家女在夕阳下洗衣洗菜。”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答案〗17.B18.C19.①原句使用了短句,简洁轻快,节奏感强,富有音韵美,且与上下文风格一致;短句突出了农家女的轻松闲适和古村落的宁静美好。②用“溅”形容夕阳照在脸上,使得画面更具动感,描绘出一幅波光粼粼,水天相映,浑然一体的美丽画卷。〖解析〗【1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的能力。文中和B项破折号都用来表示注释内容或补充说明。A.表示插入语;C.表示总结上文;D.表示话题的转换。故选B。【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不同语境下同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中的“应该”是表示推测,具有不确定性,或是对自己所说的不自信。A.表示情理上、道义上必然或必须如此。B.表示情理上、道义上必然或必须如此。C.表示推测,具有不确定性,或是对自己所说的不自信。D.表示情理上、道义上必然或必须如此。故选C。【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在查济,时不时能够见到,小溪中间,桥洞下方”“说说笑笑”“流光溢彩”原文多用短句,营造出紧凑、有力的节奏感,使文本更具韵律感,且与上下文风格一致;短句“说说笑笑”能够鲜明地传达农家女的个性特点,“小溪中间,桥洞下方”“流光溢彩”表现了古村落的宁静美好,使描述更加具体和生动。原文“夕阳从水面反溅到她们的脸上,流光溢彩”,用水花四溅形容夕阳的光辉,写出了光辉的具体形态,描绘出一幅波光粼粼,水光互动、相映,浑然一体的美丽画卷。用“溅”形容夕阳照在脸上,神态描写充满抒情的意味,使得画面更具动感。(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虽说各种消毒液的化学成分不同,不少消毒液也打出了“更安全”的招牌,①,仅仅从味道上就很难承受消毒液的刺激。并且氯间二甲苯酚确实具有微量毒性,会对皮肤和呼吸道造成一定刺激,还可能引起过敏。其次,使用消毒液清洗过的衣物如果漂洗不够彻底,随着衣服晾干、水分蒸发,②。这种残留的高浓度消毒液不仅会损伤我们的衣物,对我们接触衣物的皮肤也会造成一定的刺激。最后,不要以为经常使用消毒液就可以让你远离细菌的骚扰。因为所有的衣物消毒液说明上都只说自己可以“杀死99.9%的细菌”,而剩下的0.1%就成了细菌中的“佼佼者”,他们甚至都有可能因逐渐产生抗药性而越来越难被杀死,而且如果过分追求杀菌的效果,会导致引发我们接触的正常细菌越来越少,从而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正常的刺激过程。其实人体本身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少量的非致病性微生物不会对健康构成威胁。洗后的衣物晾晒在充足的阳光下,达到一定时间后残留在衣物上的细菌就会自己死掉。所以除非你最近出入过医院这类比较容易感染细菌的环境,或者接触过患有传染病的人群,③。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表述烦琐,请删除冗余词语,使表达简洁通顺,但不得改变原意,将修改后的文段写在答题卡上,不超过75个字。〖答案〗20.①但对于感官比较敏感的人②消毒液的残留浓度也会变高③否则就不要使用消毒液了21.它们甚至可能因逐渐产生抗药性而越来越难被杀死。而且如果过分追求杀菌效果,会导致我们接触的正常细菌减少,从而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正常的刺激过程。〖解析〗【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此处与前句语意转折,后句“仅仅从味道上就很难承受消毒液的刺激”是感官敏感的人的反应,应填:但对于感官比较敏感的人。②前面说“随着衣服晾干、水分蒸发”,后面有“这种残留的高浓度消毒液”,说明消毒液的残留浓度变高了,应填:消毒液的残留浓度也会变高。③前面有“所以”,排除了特殊人群,此处是总结,针对一般人群,强调不要使用消毒液,应填:否则就不要使用消毒液了。【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画线句存在以下表述不简洁、不通顺之处:“都有可能因”不简洁,改为“可能因”;“杀菌的效果”不够简洁,“的”字可以去掉;“导致引发”语义重复,删掉“引发”;“越来越少”不够简洁,改为“减少”。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从小到大,我们的耳边总是回荡着各种“忠告”,比如“做事不能虎头蛇尾”“上课要聚精会神”“你要报一个舞蹈兴趣班”“你应该选择热门专业”……这些“忠告”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很多“忠告”带给我们启示和帮助,也有一些“忠告”让我们走了弯路甚至陷入窘境。材料二:生活中,我们要有主见,不能在各样的“忠告”中失去自我。当我们进入一些无人涉足的崭新领域的时候,可能根本没有经验和忠告可做参考;在很多现实情况下,我们也可能没有机会与人商量,我们要有主见,我们需要独立思考,独自抉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忠告与主见”的关系呢?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表明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⑤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曾经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瘦肉精饲料、三聚氰胺奶粉、毒胶囊的制作到利用电话、互联网精心设计的钱财欺诈,舆论同声谴责的是无良企业、利欲熏心的商家、心狠手辣的骗子以及失职的监管机构,而技术研发者的责任似乎被轻轻放过,人们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人员出面道歉,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而遭到遗忘——文化领域的事情也似乎常常如此。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1.下列选项中的表述,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当今艺术领域兴起的技术盛宴侧面反应了人们对技术的崇拜与日俱增,但却少有人对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进行反思。B.技术和艺术是不可分离的一体两面,而进入工业社会之后,由于技术对艺术的植入与渗透,全社会形成了技术消费的热潮。C.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和娱乐节目上频频现身的大牌演员和奢华场面常常难以掩盖其内容的苍白和主题的贫乏。D.瘦肉精饲料、三聚氰胺奶粉、毒胶囊等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充分说明了如果任由人们对技术和工具迷信的泛滥,生产者很可能会失去良知。2.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段中列举了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为提出对技术进行反思和追问做了铺垫。B.②段使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手法,先分析了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然后指出现代社会艺术与技术本末倒置的现象。C.②③④三段形成递进关系,先指出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接着通过一些娱乐现象表明由技术主打的娱乐节目主题贫乏。D.⑤段首先指出技术的工具性,然后揭示技术使用人员的作用和良知才是关键所在,从而得出重新审视技术和道德关系的结论。3.下列选项中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史记》《窦娥冤》《红楼梦》等作品成为经典的关键在于他们的思想光芒和艺术魅力,因此用什么材料做记录工具,用什么形式表现毫无意义。B.《论语·雍也》中说“文胜质则史”,本义批评如果过于重视文采则会让文章浮夸,作者借此号召拒绝使用现代科技。C.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山河诗长安》中将动画和真人完美结合的特效技术令观众震撼,可见技术才是节目成功的关键。D.对技术和工具崇拜的实质是对道义和人文的轻视与忽略,这很可能会导致我们忘却了技术背后的良知。〖答案〗1.C2.C3.D〖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少有人对技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进行反思”错误,原文为“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是少有人思考“技术赋予了艺术什么”,选项张冠李戴。B.“由于技术对艺术的植入与渗透,全社会形成了技术消费的热潮”因果倒置,原文“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中可以看出“技术消费”是因,“技术植入艺术”是果。D.“如果任由人们对技术和工具迷信的泛滥,生产者很可能会失去良知”错误,原文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是忽略了使用技术的人的良知问题,不是因果关系,选项强加因果。故选C。【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C.“由技术主打的娱乐节目主题贫乏”错误,原文有为“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有“通常”限制,选项表述绝对化。故选C。【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A.“用什么材料做记录工具,用什么形式表现毫无意义”错误,原文“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不能否认技术的作用;B.“作者借此号召拒绝使用现代科技”错误,材料只说阐述现代科技对艺术的负面影响,以及技术盲目崇拜的坏处,选项无中生有。C.“可见技术才是节目成功的关键”错误,原文有“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所以“节目成功的关键”还在于节目本身,而不是技术,技术只是辅助,选项于文无据。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哲学对工匠精神有着深刻的认知:道技合一或“匠工蕴道”。在《庄子》的多篇文章中,表达了对工匠精神的本质看法。《庄子》以庖丁解牛、匠石运斧、老汉粘蝉等生动事例告诉人们,古代匠人的技艺能够达到鬼斧神工的至高境界,即所谓“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以19年解牛数千之功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技法,达到“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的境地,做得仿佛日升月落一样自然。足以见得,古代工匠精神既是实践的积淀,同时又是内心对道的追求的展现。“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概念,其意蕴着天地与人间社会的规律或准则(天道、人道等)。在道家看来,道既是思维所能把握的最高概念,同时也是万物存在之理,“道”是宇宙的灵魂。万物的本性都是道的体现,匠工蕴道,这个道,是技艺之道,同时也是得天理之道。庄子以庖丁游刃有余的娴熟技艺来表明,庖丁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并化为精神生命之道。而在庖丁的精神境界里,则深蕴着对道的追求和把握,同时也将这种追求和把握与技艺的完善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鬼斧神工的境界。当代大国工匠高凤林、张冬伟、顾秋亮等,其技艺达到臻于完美的境界,都是通过刻苦训练和反复实践,从而达到对其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之道的深刻把握。从根本上说,工匠精神是一种伦理德性精神。就德性论层面而言,人的一切行为发自内在品格。对完美的追求,精益求精以及持之以恒的探索创新,是内在德性的展现。从道德的观点看,每个人都应当追求德性,过一种有德性的生活。德性论认为,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德性行为者作为我们行为的典范。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充当这样一种典范?在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回答是,工匠,并且只有像铁匠、铜匠甚至修鞋匠那样具有手工艺的人才真正具有德性。道技合一是德性品格的见证。在苏格拉底看来,工艺制作是指向善的活动,一个人熟练地掌握了他所从事的技艺,也就能够把这类事情做好,从而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因而,做一个有德性的人,也就是像匠人那样生活和工作。具备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坚守质量品质,一生打造精品,把产品的好坏看成自己人格和荣誉的象征,他们就是这样具有优美德性、始终追求卓越的人。说:“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我们要以大国工匠和劳动模范为榜样,做一个品德高尚而追求卓越的人,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摘编自龚群等人的《工匠精神意义》)材料二:中国古代工匠精神包括以下特点:首先,创新精神。美丽的丝绸、精美的陶瓷,以及数不清的发明创造,无不体现着古代中国工匠无比的智慧和对完美的不懈追求。其次,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不仅是对中国古代工匠出神入化技艺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他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职业态度的由衷赞美。第三,敬业精神。中国传统十分强调“敬”这一观念。对于古代工匠群体而言,他们十分尊敬自己从事的职业劳动,因此形成了内涵十分丰富的“敬业”观念。正是因为根植于中华传统的丰厚土壤之中,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工匠精神中那种德艺兼修、物我合一的境界,始终为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提供着源源不竭的动力。工业化时代生产的特点是标准化和通用化,因此,工业化时代更多地强调工人对标准和规范的遵循和坚守。而在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务成为可能。这一变化强调了为满足个性化需求而进行的创新和创造。为适应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需要,保持产品在国际上强大的竞争力,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坚守。“德国制造”之所以具有强大的优势,一方面在于他们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另一方面在于德国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又如,日本的“匠人精神”是从国家高层到民间都在提倡的一种精神,其精髓在于“踏踏实实,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这种精神正是许多日本企业延续百年的不二法门。西方国家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领跑者,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的榜样。时至今日,西方国家工匠精神中很多先进的理念、制度、文化仍然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摘编自《当下之工匠精神》)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传统的丰厚土壤,所以具有鲜明的民族性。B.工匠的技艺达到臻于完美的境界,源于他们勤奋练习、反复实践,从而达到对自然机理之道的把握。C.“德国制造”具有强大的优势,是因为他们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文化。D.工匠精神既体现在追求精湛技艺的外在实践中,又映照在坚守理想信念的内心追求里。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工匠精神要适应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就必须要在尊重规范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化创新。B.中国哲学对工匠精神有着深刻的认识,许多工匠正是从其中获得了启发才得以成功。C.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在精神层面上确有相同的地方,但劳模精神并不属于工匠精神。D.材料一使用了“庖丁解牛”的典故,是为了说明古代工匠精神是内心对道的追求的展现。6.我国该如何发扬工匠精神?请根据材料概括分析。〖答案〗4.C5.A6.①与时俱进,赋予工匠精神时代意义;②向日本、德国等西方国家学习,丰富工匠精神内涵;③重视职业教育,营造工匠精神氛围;④发扬先锋模范典型作用,营造爱岗敬业的社会文化氛围。〖解析〗【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能力。C.“是因为他们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文化”错误,原文为“‘德国制造’之所以具有强大的优势,一方面在于他们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另一方面在于德国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选项以偏概全。故选C。【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许多工匠正是从其中获得了启发才得以成功”错误。从原文“而在庖丁的精神境界里,则深蕴着对道的追求和把握,同时也将这种追求和把握与技艺的完善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鬼斧神工的境界”来看,工匠的成功源于他们对道的追求和把握以及将这种追求和把握与技艺的完善结合在一起,选项的表述的工匠从中国哲学获得启示而成功无依据。C.“但劳模精神并不属于工匠精神”错误。劳模精神也是工匠精神。D.“是为了说明古代工匠精神是内心对道的追求的展现”错误,材料一使用了“庖丁解牛”的典故,从原文“庄子以庖丁游刃有余的娴熟技艺来表明,庖丁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并化为精神生命之道。而在庖丁的精神境界里,则深蕴着对道的追求和把握,同时也将这种追求和把握与技艺的完善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鬼斧神工的境界”来看,“庖丁解牛”是证明中国古代工匠精神体现着“道技合一”的哲学精神的论据。故选A。【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围绕“发扬工匠精神”的经验、做法等内容筛选概括信息即可。结合“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工匠精神中那种德艺兼修、物我合一的境界,始终为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提供着源源不竭的动力”可知,与时俱进,赋予工匠精神时代意义;结合“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坚守。‘德国制造’之所以具有强大的优势,一方面在于他们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另一方面在于德国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又如,日本的‘匠人精神’是从国家高层到民间都在提倡的一种精神,其精髓在于‘踏踏实实,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这种精神正是许多日本企业延续百年的不二法门”可知,向日本、德国等西方国家学习,丰富工匠精神内涵;结合“对于古代工匠群体而言,他们十分尊敬自己从事职业劳动,因此形成了内涵十分丰富的‘敬业’观念”“德国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可知,重视职业教育,营造工匠精神氛围;结合“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可知,发扬先锋模范典型作用,营造爱岗敬业的社会文化氛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露从今夜白诸荣会白露应该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有诗意的一个吧!“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是一代枭雄曹操对她流露出的感伤,为红颜易老、青春易逝;“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这是陶渊明为她的清丽、多情而对她生出的多情;“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诗圣杜甫遭遇国破家亡后,从她那儿得到的慰藉……白露,完全是一个诗意的存在,无论是在二十四节气中,还是在人们的生活中,抑或在中国文化中!诗意来自于美好。白露是一个美好的节气,所有用来描写秋天美好的陈词滥调,诸如秋高气爽、月白风清、天高云淡、秋水长天等等,差不多都可用来描写白露时节的天、地、山、川、人、物、风、雨……此时,天的色泽由浅蓝或湖蓝变成了一种瓦蓝,蓝得深而明亮,翠而透明;天的高度似乎因之上升了许多,徜徉其间的云朵,较之于先前既少了许多,又薄了许多,仿佛棉絮不太够而勉强做成的被胎,飘在了天空;其飘荡的速度是缓慢的,姿态是从容的。想来这都是因为风行进的步伐放慢了的缘故吧?此时的风不像春天的风浩浩荡荡,更不像夏天的季风和台风,总是一路向前,争先恐后,摧枯拉朽,而是呈现出一种自由自在、不凉不热、不急不躁的特点,步子缓缓的,动静轻轻的,调门低低的,其风格如中年人行事,举止得体、从容稳妥、恰到好处。是的,季节已到秋季,如人生已到中年,且秋至白露,也该是中年中之中年了,花花草草的春天,醉入花丛的夏天,早已成了曾经的沧海;看眼前的大地之上、秋光之下,那些娇嫩、艳丽的花朵,经过一个夏天的激烈竞争,该争得和能争得一席之地的,早已用累累的果实确立了自己的存在;而没能争得的,早已零落成泥。人生与自然之从容境界,莫过于真能“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上云卷云舒”,然秋至白露,该是“花落”“云舒”时了吧?时至白露,夜间的露水会凝聚枝头草尖,不会再被蒸发成热气,风不再狂暴,雨不再瓢泼;呢喃的秋虫,“七月在野,八月在宇”,将寂静乡村夜晚鸣唱得更加寂静;而乡村的夜似乎也变得越来越长了,人变得沉静而嗜睡,就连雄鸡的司晨也如梦呓一般,常常不能把人叫醒。晨起,清风拂面,自有一种凉意轻浸肌肤,又浸进心头。走向田野,鞋袜和裤角会不经意间被露珠沾湿,而一同被沾湿的还有心境;怀着这样的心境,或许会发现平时视而不见的野菊,此时正在向你微笑,平时充耳不闻的鸟鸣原来竟是那么的动听。采下一枝野菊花别在胸前的,竟然是一位附近的村姑;锄禾的老农,锄累了会抬头望一望远山……这些乡村的居民,此时竟也成了诗人一般,竟也低头寻觅,抬头望月;竟也笑对鲜花,闲看流云。呵,白露让所有辛劳和忙碌的人们,即使只是庭前独酌,也能获得一份沉醉;即使只是山野漫步,也能获得一种超逸;即使只是田头小憩,也能获得一种人生的旷远。白露,常让人收获一份关于秋天,关于丰收的心情。不过,白露并不是一个丰收的节气,真正丰收的时节,要待到寒露、霜降,甚至要等到秋后初冬。在白露,那个总缠着农人的“忙”字,还不是这个节气的主题,因为该忙的已然忙过,该有的必然将有,只需等着就行了。既然只需等着,就得慢慢的,因为时至秋天,地球和太阳的运转似乎也慢了不少,“春宵一刻值千金”的古训驱使着的只争朝夕,“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俗话驱使出的风风火火,都已过去;转慢了的地球,这才让夜间的露水在草尖凝聚成珠,且挂在草尖不至于跌落,而使之在早晨的阳光下白亮亮地闪光,闪出二十四节气中白露这个诗意的名称。“慢慢走,欣赏呵!”这是美学家朱光潜对于世人的告诫。的确,再美好的风景,如果走得太快,终究无法收获诗意。历代的诗人们,正是在这特殊的节气中,与自然与季节一起放慢了脚步,这才使这个节气充满了诗意。是的,不要急,也不必急,时至白露,一切自有定数,一切自会定型。白露正是一个定型的节气——是果,都将由浆变成粉,由酸变成甜,由青变成红;是实,都将由空变成满,由瘪变成饱,由青变成黄;是生命,都将由稚嫩变得坚强,由轻狂变得稳重,由青涩变得成熟……人当然亦如此,在一年一年的忙碌与等待中,青春从生命中流逝,这确实让人无奈和感伤,但是,如果在这之后,人还不能变得有正型、有味道、有内涵,这人生还有什么收获可言呢?(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的标题直接引用了杜甫诗句,巧妙包含了写作对象,展现了白露节气的物候特征,并为作品营造出诗意的氛围。B.作者先写白露时节云朵飘荡的速度和姿态,再用春夏之风与白露时节的风作比较,是为了突出白露时节自然物候的舒缓从容。C.本文的细节描写意味深长,如村姑“采下一枝野菊花别在胸前”,暗示了她对白露节气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D.本文兼用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生动地展现了白露时节的美好,抒发了细腻的情感,传达了深邃的思考。8.白露节气的“诗意”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好的散文离不开好的语言,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本文典雅秀丽的语言特点。〖答案〗7.C8.①白露节气的“诗意”通过自然风景体现。这一时节的自然是美好的,充满缓慢、宁静、从容的诗意;②白露节气的“诗意”通过联想来体现。秋至白露让人联想到人到中年所拥有的从容状态,充满生活的诗意;③白露节气的“诗意”通过蕴含的哲理来体现。白露让所有辛劳和忙碌的人们获得沉醉、超逸、旷远的诗意;白露让人们领悟到慢慢欣赏才能收获诗意的人生道理;④白露节气的“诗意”通过文人诗句来体现。曹操、曹丕等文人墨客逄白露节气而生诗情,留下许多关于白露节气的诗句;⑤白露节气的“诗意”通过它代表的中国文化来体现。白露是一个充满诗意的中国文化符号。作为一个该忙的已忙过、该有的终将有的节气,它呈现了中国文化中崇尚的一种心态修为:面对人生的得与失,不必着急强求,人生终有忙碌后的收获。9.①句式整散结合,音韵和谐,古典雅致;②多用四字短语,表意凝练,内涵丰富,使文章语言典雅;③运用叠词写风,使语言更显形象雅致;④多处引用或化用诗文,引人联想,增加文采,更显典雅秀丽;⑤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本文语言更加生动秀丽;⑥文章大量使用具有古典韵味的意象,所用的词语大多清新优美,文学色彩浓郁,使作品语言呈现典雅秀丽之风。〖解析〗【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暗示了她对白露节气文化内涵的深刻理解”错误。由“这些乡村的居民,此时竟也成了诗人一般,竟也低头寻觅,抬头望月;竟也笑对鲜花,闲看流云。呵,白露让所有辛劳和忙碌的人们”可知这个细节是为了说明白露时节的美好,它使得乡村的居民收获宁静,收获沉醉,也成了诗人一般,发现生活的美好。故选C。【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天的色泽由浅蓝或湖蓝变成了一种瓦蓝……姿态是从容的”,从天空、云朵的角度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白露时节美好的的自然风景,它充满缓慢、宁静、从容的诗意,因而得出白露节气的“诗意”通过自然风景体现。“此时的风不像春天的风浩浩荡荡……早已成了曾经的沧海”,作者由白露时节的风联想到其他季节的风,将他们进行对比,体现了白露时节的风和缓从容的特点。作者由秋至白露联想到人到中年所拥有的从容状态,充满生活的诗意。因而得出白露节气的“诗意”通过联想来体现。“白露让所有辛劳和忙碌的人们,即使只是庭前独酌,也能获得一份沉醉;即使只是山野漫步,也能获得一种超逸;即使只是田头小憩,也能获得一种人生的旷远”,诗人揭示了白露蕴含的生活哲理:它的宁静感染着人们,让所有辛劳和忙碌的人们获得沉醉、超逸、旷远的诗意,充满丰收的向往。因而得出白露节气的“诗意”通过蕴含的哲理来体现。古代文人墨客常常借白露节气抒发情感,表达对自然和人生感悟。曹操、陶渊明、杜甫等人的诗句,不仅丰富了白露节气的文化内涵,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诗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白露节气的诗意之美。“不要急,也不必急,时至白露,一切自有定数,一切自会定型”“因为该忙的已然忙过,该有的必然将有,只需等着就行了”,白露节气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符号,体现了中国人崇尚的一种心态修为。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不必过分强求得与失,而是应该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这种心态修为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体现,也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