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一模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一模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一模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一模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一模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一模模拟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汇报:原创性的研究往往是高风险的研究。在科研人员的评价方面,如何建立更好的评价机制,让科研人员能心无旁骛、坐住坐稳“冷板凳”?张杰:确实,最具创新性的研究往往是高风险的研究。紧紧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当前,我们还需要在整个科研评价体系开启更多的改革。应该看到,在传统的以论文为主导的评价体系下,一些科研人员会更倾向于做更容易发表论文的“自由探索”,即做“能发表论文的科研”。可以说,这种现象不仅在物理学,也在其他一些学科中发生。事实上,当科研人员都倾向于从事更容易发表论文的研究,这种急功近利的风气不仅给年轻人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也会有损学科和科研的健康发展。不过,也可以看到,我国的科技创新激励体系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比如,我所在的激光聚变联合研究团队中,有两位重要成员分别来自中科院物理所和上海交通大学,是我们8轮大型联合实验的实验诊断值班长。他们对于激光聚变实验诊断有着独到的理解和高超的技术,去年,他俩因为对激光聚变研究作出的实际科研贡献,而非因为发表论文,在各自的单位都晋升为研究员。又比如,我们项目中的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已有多名科研人员凭着实际科研贡献而不是简单的论文发表,获得了职称晋升。可以说,这样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对科研人员本身是一种激励,对更多年轻的科研人员和学生来说,也无疑带来正向的激励。因此,在大科学研究中,从长远来看,科研人员在从事重要科学问题的探索中可能取得进展甚至突破却不能发表更多论文,应该把这些贡献纳入实际的科研奖励和资助体系。文汇报:从科研管理的角度,您可否谈谈,如何更好引导青年科研人员沉下心做研究?张杰:对于青年科学家,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稳定的支持,不要过于干涉他们的自由探索。每谈到这个问题,总有人会举一些极端的例子来佐证基础研究需要10年、15年甚至更长时间才会出成果。确实,基础研究需要耐得住寂寞,要甘坐“冷板凳”,但是在一个科研机构中,在氛围足够宽松、科研人员之间交流足够充分的情况下,六年基本足以判断某个研究的价值。在李政道研究所,我们已经聚集了一批世界级的科学家,还有一批充满梦想的青年科学家。每一位年轻的科研人员进来之后,都会配备1~2名资深的科学家“辅导”。在我们设置的六年聘期中,通常只在第三年对他们的研究进行一次诊断性评估,给他们的研究提一些建议,青年科学家可以选择是否接受建议,直到第六年我们会对他们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的潜力进行最终评估。归根到底,我们需要给年轻人更多自由探索的空间,同时也需要一个稳定的科学研究支持体系。(摘编自姜鹏、储舒婷《发挥大科学研究范式优势,争做更多科技领域领跑者》)材料二:作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端,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往往催生颠覆性创新,带来生产力的跨越式进步。无论从国家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考虑,还是从目前我国的现实需求出发,基础研究人才的评价都要更加强调“原创性”。人才评价指挥棒要想引导科研人员投身原始创新,必须辅以长周期、宽松的评价环境,使科技人才有相对自由探索、思考真正科学问题的时间。鼓励支持基础研究人才开展非共识项目研究,探索未被证明、没有研究基础、无人探索或探索失败的问题,力争产生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创新成果。为此,国家和科研单位应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环境,激发科技人才的责任感、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其大胆冒险、积极探索,不断完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对于基础研究人才群体来说,要提升他们的综合创新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包括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产品开发的能力,将成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因此,反映科研人员综合创新能力的维度,例如敏锐观察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和决策判断能力等可以作为评价指标参考。此外,作为当前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产学研协同合作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与产业的一体化程度不断深化,科技创新成果特别是数字技术加速渗透融入现代产业体系,要求创新链各要素和主体之间有更加紧密的联系。因此,无论是人才评价体系还是基础研究人才本身,都应进一步提升产学研协同合作的意识及能力。(摘编自中国科学报《基础研究人才评价应更强调“原创性”》)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原创性的研究往往是高风险的研究,如果仍以传统的评价体系来评价这些研究,许多科研人员可能无法坐稳“冷板凳”。B.在氛围足够宽松、交流足够充分的科研机构中,“板凳要坐十年冷”将成为个例,判断研究价值的周期将缩短。C.对基础研究人才的评价要更加强调“原创性”,是基于国家科技发展的阶段及目前我国的现实需求做出的考虑。D.将反映科研人员综合创新能力的维度纳入评价指标之后,就可以提高基础研究人才群体的综合创新能力。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张杰所在的研究团队中两位成员的晋升经历来看,我国的科技创新激励体系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会激励更多科研人员和学生。B.李政道研究所为年轻的科研人员配备资深科学家“辅导”,在六年聘期中只进行两次评估,目的是给予年轻人更多的自由探索空间。C.大科学研究,需要远离急功近利,从长远谋划,只要科研人员在从事重要科学问题的探索中可能取得进展、突破,都应予以鼓励。D.在基础研究领域,重视对那些未被证明、没有研究基础、无人探索或探索失败的问题的研究,有可能创作出重大的颠覆性创新成果。3.为营造文化环境,下列最适合作为标语悬挂在李政道研究所的一项是()A.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B.失之毫厘,谬以千里。C.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4.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与观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原创性基础研究理论特征维度特征概述与内涵思路性质首创性从0到1的首创性过程,并非简单的延长一个创新周期突破性突破性往往与当前科学领域内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框架不符颠覆性对已有的论点或结果发起挑战创新路径复杂性需要不断的观察、联想、思考、质疑、分析、归纳、求证不连续性表面上与之前的研究没有太大关联,可能是偶然发现的现象探索性缺乏前人的研究信息和理论,对结果没有较强的把握不确定性提出的发展方向和最终结果、成功与否、何时完成均不确定产生成果非共识性短期内很难得到大多数人认可滞后性需要依托后续的科技发展实践才能被验证,出现“延迟承认”A.原创性基础研究具有首创性、突破性、颠覆性,因此科研人员应具备责任感、想象力、创造力和冒险精神。B.原创性基础研究具有复杂性、不连续性、探索性等特点,因此应为科研人员创造更多能够自由探索的空间。C.原创性基础研究在创新路径方面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国家和科研单位应积极营造“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D.原创性基础研究在产出成果方面具有非共识性、滞后性,因此科研机构应创立不同以往的全新评价机制。5.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对于基础研究人才来说,需要付出哪些努力,才能确保在基础研究方面有所突破?〖答案〗1.D2.B3.C4.D5.①不要急功近利,要充满梦想、顺应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去做研究。②要向世界级的科学家、资深的科学家学习请教。③要敢于自由探索、思考真正科学问题,敢于进行拓荒似的探索研究。④要提升自己的综合创新能力。⑤提升产学研协同合作的意识及能力。〖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就可以提高”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反映科研人员综合创新能力的维度,例如敏锐观察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和决策判断能力等可以作为评价指标参考”。故选D。【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目的是给予年轻人更多的自由探索空间”分析错误,为年轻的科研人员配备资深科学家“辅导”目的是为年轻人提供稳定的科研支持体系。故选B。【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A.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决定了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利。强调决策的重要性。B.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强调不能出错。C.“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博观,指大量的看书,多多阅读,了解事物;约取,不单指少取,主要是指慎取、精取,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符合“对于青年科学家,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的核心理念。D.所知道的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术各有研究方向。强调人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故选C。【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观点,分析图表的能力。D.“应创立不同以往的全新评价机制”错误,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纳入”“完善“可以作为评价指标参考”等说法都强调在原来的评价体系基础上进行改革,而非创立全新的评价机制。故选D。【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材料一由材料一“当科研人员都倾向于从事更容易发表论文的研究,这种急功近利的风气不仅给年轻人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也会有损学科和科研的健康发展”“在李政道研究所,我们已经聚集了一批世界级的科学家,还有一批充满梦想的青年科学家”,材料二“作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端,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往往催生颠覆性创新,带来生产力的跨越式进步。无论从国家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考虑,还是从目前我国的现实需求出发,基础研究人才的评价都要更加强调‘原创性”’可知,不要急功近利,要充满梦想、顺应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去做研究。②由材料一“每一位年轻的科研人员进来之后,都会配备1~2名资深的科学家‘辅导’”可知,要向世界级的科学家、资深的科学家学习请教。③由材料二“鼓励支持基础研究人才开展非共识项目研究,探索未被证明、没有研究基础、无人探索或探索失败的问题,力争产生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创新成果”“国家和科研单位应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环境,激发科技人才的责任感、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其大胆冒险、积极探索,不断完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可知,要敢于自由探索、思考真正科学问题,敢于进行拓荒似的探索研究。④由材料二“对于基础研究人才群体来说,要提升他们的综合创新能力”可知,要提升自己的综合创新能力。⑤由材料二“此外,作为当前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产学研协同合作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知,提升产学研协同合作的意识及能力。(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约翰·克利斯朵夫[法国]罗曼·罗兰每天上午三个小时,晚上三个小时,克利斯朵夫不得不坐在折磨人的乐器前面,大颗的眼泪顺着脸颊和鼻子流下来,冻得又红又肿的小手,在琴键上东奔西走,生怕弹错了一个音就要挨一戒尺。他自以为恨透了音乐,但他拼命用功,那可不是单单怕父亲的缘故。祖父有过几句话给了他深刻的印象。老人看见小孙子哭,就郑重其事地和他说,为着人间最美最高尚的艺术,为着安慰苍生,为人类增光的艺术而吃些苦是值得的。但主要的原因,还是音乐所引起的某些情绪深深地印在心头,使他不由自主地留恋音乐,把一生奉献给这个他自以为深恶痛绝、竭力反抗而无效的艺术。依照德国的惯例,城里有座戏院,演着歌剧、喜歌剧、轻歌剧、话剧、喜剧、歌舞、杂耍以及一切可以上演的东西。每星期表演三次,从下午六点到九点,老约翰·米希尔每次必到。有一次他带着孙子一起去。好几天以前,他先把情节详细解释了一番。克利斯朵夫一点也不明白,只记得有些可怕的事;他知道剧中要有一场雷雨,他就怕给霹雳打中。他知道剧中有一场战争,他就怕自己会被杀死。①到了上演的日子,他几乎希望祖父有事不能来。可是开演的时间近了而祖父还没到,他又开始发愁。终于老人出现了,他们俩动身了。他到了那座神秘的屋子,祖父坐在第一排紧靠乐队的地方。他凭着栏杆,立刻和低音提琴手拉不断扯不断地谈起话来。这儿是他的天地了;以他音乐方面的权威,这儿可有人听他说话了。克利斯朵夫以为所有的目光都盯着他一个人,他哆哆嗦嗦地把小鸭舌帽夹在膝盖中间,圆睁着眼睛瞪着那个奇妙的幕。终于台上敲了三下。祖父擤过鼻子。掏出脚本,那是他一字不肯放过的,有时倒反因之不注意台上的戏文。乐队开始演奏,一听开头几个和弦,克利斯朵夫就安心了。这个音响的世界可是他的世界了;从此以后,不管演的戏多么离奇,他总觉得很自然的。一开幕便是些纸板糊起来的树,和差不多跟这个一样假的东西。戏剧的情节发生在假想的东方,那是他连一点观念也没有的。诗歌体的台词全是无聊的废话,叫人摸不着头脑。克利斯朵夫什么也看不清,扯着祖父的衣袖提出可笑的问句,证明他全盘不懂。可是他非但不厌烦,倒反看得出神了。他根据这个荒唐的剧本,自己编了一个故事,和台上演的并没有什么关系;台上台下随时会闹矛盾,他就重新来过,这并难不倒他。演员们叫着各种不同的声音;他从中挑了几个他喜欢的角儿,提心吊胆地注意他们的命运。他尤其为一个美人儿颠倒,金黄的长发,大得有点过分的眼睛,光着脚。不近情理的怪场面并没使他觉得刺眼。儿童尖锐的眼睛对这些都没有注意到。他好似一个动了爱情的人,看不见爱人的真面目。孩子生来就有奇妙的幻想力,②不等不愉快的感觉接近,就先下手点石成金了。这些奇迹原是音乐促成的。它把所有的东西罩上一层薄雾,使一切都显得高尚,美丽,动人。小克利斯朵夫脸一忽儿红一忽儿白,脑门上全是汗。歌剧到第四幕,照例有桩不可避免的祸事要临到一对爱人头上,让男主角与女主角有个尖声大叫的机会,但那时孩子觉得要闭过气去了。他喉咙像着了凉一样的难过,双手掐着脖子,连口水都咽不下了;他胀饱了泪水。幸而祖父感动的程度也和他不相上下,他装作若无其事地轻轻咳嗽,遮掩心中的激动;克利斯朵夫看得很清楚,觉得很高兴。他一心一意地想着:“希望它不要完呀!……”可是,突然之间一切都完了,幕一闭,心荡神驰的境界给打断了。一老一小的两个孩子在夜里回去。③多美的夜!多恬静的月光!他们俩一声不出,翻来覆去想着他们的回忆。终于老人问道:“你快活吗?”克利斯朵夫一时答不上来,他深深叹了口气,声音很轻地回答说:“哦!是的!”老人笑了笑:“你瞧,做个音乐家多了不起!造出这些奇妙的场面,不是最大的光荣吗?简直跟上帝下凡一样。”孩子听了大吃一惊,怎么!这是人造出来的?他真没想到。他几乎以为那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是天造地设的……原来一个人,一个音乐家,竟能造出这样的作品!哎!他自己有一天也要成为音乐家的!哦!总有一天,哪怕只有一天!而以后呢……以后,随便怎样都不要紧!就是死也不在乎!他问:“祖父,这是谁作的呢?”祖父告诉他是弗朗索瓦,一个年轻的德国音乐家,住在柏林,④他从前认识他。克利斯朵夫忽然又问:“祖父,你是不是也创作了什么?”“当然。”老爷爷硬起头皮来回答。这是他一生的憾事。他一直想为剧院作曲,可是灵感老也不来。他的硬纸夹里的确有创作的一两幕乐曲;但他对乐曲的价值不存什么幻想,从不敢拿出来见人。他们两个再也不说一句话,一直走回家里。两个人都睡不着。老爷爷心里不好受,只好从《圣经》中找安慰。克利斯朵夫在床上回想当晚的事情,一点一滴他都记得起来,光脚跑的美女又出现了。当他昏昏欲睡的时候,耳边忽然响起了一个乐句,清清楚楚,仿佛乐队就在旁边;他高兴得颤抖了;他靠着枕头坐了起来,头脑陶醉在乐声中,心里想道:“总有一天,我也要作曲的。噢!我会写得出吗?”(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由练习弹琴、看戏剧、祖孙交谈三部分情节组成,充分展示了约翰·克利斯朵夫对音乐又恨又爱的复杂内心世界。B.祖父在引领约翰·克利斯朵夫走向音乐道路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让孙子认识到音乐的伟大、树立了理想。C.祖父一直想为剧院作曲,可是灵感总也不来;克利斯朵夫在昏昏欲睡时耳边却响起乐句,这种对比彰显命运的不公。D.小说对德国城市演出的剧种和时间的介绍体现出浓郁的社会艺术氛围,这种氛围是引领主人公追寻艺术理想的因素之一。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通过写小克利斯朵夫怕祖父来又希望他来,表现其对歌剧又害怕又期待的心理。B.句子②中“先下手点石成金”指的是克利斯朵夫运用想象力将剧情引向愉快的方向。C.句子③与“东船西舫悄无言”均用烘托,并且间接说明祖孙对音乐的理解感受是相同的。D.句子④说明祖父以认识优秀创作者为傲,这就越发衬托出他因创作匮乏产生的失落。8.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请指出小克利斯朵夫类似的表现,概括其精神实质。9.文章用大量篇幅写戏剧的荒唐、粗糙、老套,你认为是真的还是小克利斯朵夫的主观感受?请简述理由。〖答案〗6.C7.C8.表现:小克利斯朵夫立志要成为音乐家,哪怕只有一天,之后死也不在乎。实质:对音乐的无比热爱与执着,不惜为艺术牺牲的奉献精神。9.示例一:是真的。①德国的戏院可上演一切能够上演的东西,其中也包括很多艺术水平不高的演出。②老约翰·米希尔每次演出必到,对剧目并没有经过精心的挑选。③“不近情理的怪场面”“歌剧到第四幕,照例有桩不可避免的祸事”说明剧情缺乏逻辑、没有新意。示例二:是小克利斯朵夫的主观感受。①祖父带小克利斯朵夫看这场戏并提前介绍剧情,说明这场戏剧值得一看。②祖父在音乐界有身份、有水平,他能受到这场戏剧的感染,说明戏剧水平不低。③祖父介绍为戏剧作曲的是德国音乐家,也能证明戏剧的水平不错。④小克利斯朵夫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看不懂剧情很正常。〖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这种对比彰显命运的不公”错误。克利斯朵夫在昏昏欲睡时耳边却响起乐句只是表现音乐带给克利斯朵夫深刻的影响,没有形成对比也没有彰显命运对爷孙的不公。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C.“说明祖孙对音乐的理解感受是相同的”错误。结合“幸而祖父感动的程度也和他不相上下”可知,二人对歌剧的理解和感受差不多,但并不相同。故选C。【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原文“哎!他自己有一天也要成为音乐家的!哦!总有一天,哪怕只有一天!而以后呢……以后,随便怎样都不要紧!就是死也不在乎”表明小克利斯朵夫立志要成为音乐家,哪怕只有一天,之后死也不在乎,他的强烈愿望体现了“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观点。从小克利斯朵夫想成为音乐家非常强烈,就算“死也不在乎”的想法,实质上是他对音乐的无比热爱与执着,和他不惜为艺术牺牲的奉献精神。【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因此既可以认为戏剧的荒唐、粗糙、老套是真的,也可以认为这是小克利斯朵夫的主观感受,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是真的。原文说“依照德国的惯例,城里有座戏院,演着歌剧、喜歌剧、轻歌剧、话剧、喜剧、歌舞、杂耍以及一切可以上演的东西”,从德国剧院上演的剧种来看,很可能其中也包括很多艺术水平不高的演出,给人以荒唐、粗糙、老套之感。原文说“每星期表演三次,从下午六点到九点,老约翰·米希尔每次必到”,可见老约翰·米希尔只是对戏剧有热爱,有痴迷,但是他对剧目并没有经过精心的挑选。因此,文章提到的戏剧很有可能是真的荒唐、粗糙、老套。原文“他根据这个荒唐的剧本,自己编了一个故事”“不近情理的怪场面并没使他觉得刺眼”“歌剧到第四幕,照例有桩不可避免的祸事要临到一对爱人头上,让男主角与女主角有个尖声大叫的机会”这些文字中,表现了他们所观看的歌剧缺乏逻辑和新意,是真的荒唐、粗糙、老套。示例二:是小克利斯朵夫的主观感受。原文说“好几天以前,他先把情节详细解释了一番”,可见在老约翰·米希尔这个热爱音乐的人眼中,这些歌剧是有吸引和价值的,值得一看,而对于孩子来讲“一点也不明白,只记得有些可怕的事;他知道剧中要有一场雷雨,他就怕给霹雳打中。他知道剧中有一场战争,他就怕自己会被杀死”,由于孩子认知的差异,造成在他眼中,上演的歌剧可能是荒唐、粗糙、老套的。原文说“以他音乐方面的权威,这儿可有人听他说话了”“他胀饱了泪水。幸而祖父感动的程度也和他不相上下,他装作若无其事地轻轻咳嗽,遮掩心中的激动”,可见祖父在音乐方面很有权威,在观看戏剧时也受到了歌剧深深的触动,可见戏剧荒唐、粗糙、老套的感受只是孩子的感受。原文说“老人笑了笑:‘你瞧,做个音乐家多了不起!造出这些奇妙的场面,不是最大的光荣吗?简直跟上帝下凡一样’”“祖父告诉他是弗朗索瓦,一个年轻的德国音乐家”,可见为戏剧作曲的是德国音乐家,也能证明戏剧的水平不错,戏剧荒唐、粗糙、老套的感受只是孩子的感受。从孩子认知特点来看,小克利斯朵夫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看不懂剧情很正常,因此会产生戏剧荒唐、粗糙、老套的感受。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伪吴时贵将,与行密俱起合淝,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想其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节选自宋代欧阳修《菱溪石记》)材料二: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节选自苏洵《木假山记》)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及其后世A荒堙B零落C至于D子孙E泯没而无闻F况G欲H长有I此石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编民,意思是编入户籍的平民,指刘氏之后已经没落,失去“富贵者”身份。B.负,指靠近、挨着,与《登泰山记》“苍山负雪”中的“负”词义不相同。C.斧斤,各种斧子,与《石钟山记》“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中的“斧斤”意义相同。D.理,指命运,与《六国论》中的“存亡之理”意义不同,与现在的“道理”也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篇文章均借物说理,第一篇叙述了与奇石有关的事件表达感慨,第二篇借木假山的遭遇表达感慨,第一篇观点直露,第二篇含蓄委婉。B.作者认为刘金虽是武夫健卒,却懂得珍爱欣赏世间奇异之物,爱好斯文雅致,可能是功成志满、过于富贵、骄奢安逸才产生了如此雅兴。C.欧阳修感慨人事兴废无常,怜惜石头可爱却遭遗弃,于是将两石分别立在丰乐亭南北,以便滁州百姓游玩观赏,表现其与民共赏的情怀。D.材料二中作者认为逃脱了种种不幸的命运,在急流和泥沙之中被埋没、经历水冲虫蛀形成山峰形状的木头都是幸运的,都有非凡的价值。13.把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2)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14.材料一中的石头、材料二中的木,都有为人所取的现象,两位作者对于人“取”物的看法有何不同?〖答案〗10.ACF11.D12.D13.(1)那些出奇的事物,被丢弃在幽暗荒远之处,是很可惜的,放置在人能看到听到的地方,喜爱它们的人又难免取回自己家里。(2)树木生长的时候,有的刚出嫩芽就死了,有的长到两手合围的时候居然死了;幸运的长成可以用作栋梁的时候,就被砍伐了。14.①欧阳修认为不必取走,只要能够欣赏即可,是希望“富贵者”不要因好奇而将石据为己有。②苏洵认为对于“木”能够被发现,能够被拿走,是一件可喜人事。表达作者对人才被发现值得庆幸。〖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等到他身死之后,不过是荒芜零落,他的子孙也都沉沦民间默默无闻,何况那些希望永久拥有这些石头呢?“及其后世”意思是“等到他死后”,做时间状语,放在句首,起强调作用,需要与后面的主句断开,故A处断开;“荒堙零落”意思是“他的宅院一片荒芜零落”,主语为省略的“宅院”;“至于”通常置于句首,表示“到了……程度、地步、境遇”,同时“至于”后面的主语为“子孙”,两个句子的主语不一致,故“至于”前需要停顿,故C处断开;“子孙泯没而无闻”是主谓结构完整的句子;“况”后引出另一层意思,两个句子分别阐述不同的对象,故“况”之前需停顿,故F处断开。故选ACF。【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正确。负,靠近、挨着。/背,覆盖。句意:丰乐亭挨着城墙。/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C.正确。斧斤,各种斧子。句意:最终还是受到斧头砍伐的灾祸。/用斧头敲打石头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D.错误。意义相同。都指命运。句意:那么这里面的命运似乎不能用偶然来解释。/胜负存亡的命运。故选D。【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都是幸运的,都有非凡的价值”错误。根据原文“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意思是:但是,在荒凉的江边滩头上,能够这样幸运的木头能有多少?不被好事、喜爱它们的人发现,而是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砍伐了的,哪能够数得过来呢?那么在这最幸运的树木中,又有不幸的了。说明木头不都是幸运的。故选D。【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物之奇者”,定语后置句,应为“奇物”;“幽远”,形容词作名词,幽暗荒远的地方;“耳目”,能看到听到的地方;“去”,离开。(2)“殇”,未成年而死;“拱”,两手合围;“夭”,(草木)茂盛;“则伐”,被动句式。【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意思是前来欣赏就已十分满足了,何必非要取走它而占为己有呢?可知,欧阳修认为对于名石不必取走据为己有,只要能够欣赏就足够了,是希望“富贵者”不要因好奇而将石头据为己有,只为一己之私。根据材料二“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意思是让喜爱它的人拿去制成了假山,从此它就可以脱离泥沙的冲击,免遭斧砍刀削的灾难了。可知,苏洵认为对于“木”在经历波折之后能够被发现,能够被拿走,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借物喻人,表达作者对人才被发现的现象值得庆幸。参考译文:材料一:菱溪的巨石共有六块,其中四块已经被人取走了,另一块虽然体积比较小,形状却很奇特,也被当地百姓收藏在家中。那块最大的,还静静地仰卧在溪水之旁,因为它太难搬动,故而得以独自存留在这里。每到天气转寒秋霜降落,溪水干涸后,大石便显露出来,溪旁的人见此石形状怪异,往往把它当成神灵来祭祀。菱溪旁边好像还有一片遗址,当地人说那是五代时期大将刘金的宅基,巨石就是刘金家的旧物。刘金是伪吴政权时颇受宠信的将军,和杨行密一道从合淝起兵,当时号称三十六英雄,刘金就是其中之一。刘金原本是个武夫健卒,居然能够懂得珍爱欣赏世间奇异之物,有斯文雅致的爱好,难道不是因为遭逢乱世功成志满,骄矜于富贵之后的贪图享乐和无节制的欲望才这样的吗?追想他当年的池塘、台榭、奇木、异草,和这块巨石是很相称的,也算得上是一时的盛事了!如今刘氏的后代散居在滁州成为一般的农户,还有居住在菱溪旁的。我感慨人事的兴废无常,又因此石状貌可爱却遭到遗弃深感可惜,于是用三头牛将它拉到幽谷泉旁;又寻找那块比较小的,在白塔镇民朱氏家找到了,于是将它们分别立在丰乐亭的南面和北面。丰乐亭挨着城墙,离城里很近,可以作为滁州百姓逢年过节游玩观赏的景物。那些出奇的事物,被丢弃在幽暗荒远之处,是很可惜的,放置在人能看到听到的地方,喜爱它们的人又难免取回自己家里。啊!刘金这个人虽然不值得称道,然而也算个雄杰勇武的人,他平生的志向难道不宏伟吗?等到他身死之后,不过是荒芜零落,他的子孙也都沉沦民间默默无闻,何况那些希望永久拥有这些石头呢?这些石头的命运可以作为对富贵之人的告诫。而喜好珍奇玩物的人听到有这样的奇石,前来欣赏就已十分满足了,何必非要取走它而占为己有呢?材料二:树木生长的时候,有的刚出嫩芽就死了,有的长到两手合围的时候居然死了;幸运的长成可以用作栋梁的时候,就被砍伐了;还有不幸地被大风拔起,被水冲走了,有的被劈开折断了,有的烂掉了;还有的很幸运没有被折断,也没腐烂,被人们认为是有用之材,最终还是受到斧头砍伐的灾祸。其中最幸运的,是在急流和泥沙之中被浮沉埋没,不知道经过几百年的时间,受到水流冲刷、虫蛀之后,形成了山峰一样的形状,让喜爱它的人拿去制成了假山,从此它就可以脱离泥沙的冲击,免遭斧砍刀削的灾难了。但是,在荒凉的江边滩头上,能够这样幸运的木头能有多少?不被好事、喜爱它们的人发现,而是被樵夫农民当作木柴砍伐了的,哪能够数得过来呢?那么在这最幸运的树木中,又有不幸的了。我家有一座长着三个峰头的木假山。我每次想到它,总疑心在它身上似乎有一种命运在起作用。再说,它在发芽抽条的时候没死,在长成两手合抱粗细的时候枝叶茂盛,可用作栋梁没有被砍伐;被风拔起,在水中漂浮没有被损坏、被折断,也没烂掉;没有被损坏、被折断,也没烂掉,却未被人当作材料,以致遭受斧头的砍伐;而是从急流泥沙之中出来,没有让种田的人当作柴火烧了,最终到了我的手里,那么这里面的命运似乎不能用偶然来解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代词,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立春〖备注〗陈子龙玉楼昨夜冰壶泻,又是春来也。韶光不与昔年同,只有花枝依旧爱东风。沉沉芳信初添绣,尚拥余香透。今宵喜短减相思,奈我多愁偏向日长时。〖备注〗立春:二十四节气之一,为春季的开始,立春一到,人们明显地感觉天气变暖,白昼变长。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以冰壶喻指皎洁的月亮,“泻”描绘出月光倾洒玉楼的流动之美。B.“又”表明春天到来非一次,含有“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欣喜与心酸。C.“韶光”二句传达出自然依旧、人事已非的慨叹,充满世事沧桑之感。D.“芳信”指花朵,紧承“花枝”;“沉沉”“余香”分别突出其繁茂芳香。16.“今宵”两句如何理解?这两句在表情达意上的妙处是什么?〖答案〗15.B16.理解:这两句的意思是:随着晚上时间变短,相思的时间也跟着变短,这本是令人欣喜的;但怎奈我惆怅的时刻偏偏是在白天,白天变得漫长,我的愁绪因此更长。妙处:将人的思想感情变化与时令季节的变化结合在一起,以夜晚相思短衬托白日愁绪长,巧妙新颖,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欣喜与心酸”分析错误,本词与李煜《虞美人》词的基调均是心酸哀愁,并无欣喜。故选B。【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句内容和手法的能力。“今宵喜短减相思,奈我多愁偏向日长时”,意思是:随着晚上时间变短,相思的时间也跟着变短,这本是令人欣喜的;但怎奈我惆怅的时刻偏偏是在白天,白天变得漫长,我的愁绪因此更长。妙处:诗人本是要表达自己的相思愁绪,但不是直接表达,而是巧妙的利用了时令季节的变化表达思想感情。题目是“立春”,前面说“又是春来也”,表明春天到来了,时令变化是黑夜变短,白天变长。而作者也巧妙地利用了这一点,采用了衬托手法,前句先说“喜”,喜的是夜晚变短,可以减少一些思想的时间;接着笔锋一转,写“愁”,愁是因为自己的相思是在白天,而春天白天变长,愁的时间自然也长了。以夜晚相思短衬托白日愁绪长,巧妙新颖,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涉江采芙蓉》中,表达女主人公由花思人,由欢乐转为悲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锱铢”是极其微小的计量单位,成语“锱铢必较”形容人斤斤计较,而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批判秦统治者疯狂掠夺、大肆挥霍的暴行。(3)王林创作了一幅图画,上有湖水、鸥鸟。他想在画上题两句诗,赋予画面更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题写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踮起脚来,摘香椿树那最高的尖芽。对我而言,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而我是站在树下摘树芽的小孩。那样坦然地摘着,那样心安理得地摘,仿佛做一棵香椿树就该给出这些嫩芽似的。【A】年复一年,我摘取,年复一年,那棵树给予。我的手指已习惯于接触那柔软潮湿的初生叶子的感觉,那种攀摘令人惊讶浩叹,那不胜柔弱的嫩芽上,竟仍把得出大地的脉动,【B】所有的树都是大地单向而流的血管,而香椿芽,是大地最细致的微血管。【C】我把主干拉弯,那树忍着;我把支干扯低,那树忍着;我把树芽采下,那树默无一语。我撇下树回头走了,那树的伤痕上也自己努力结了疤,并且再长新芽,以供我下次攀摘。我把树芽带回家,放在冰箱里,不时取出几枝,切碎,和蛋,炒得喷香,放在餐桌上,我的丈夫和孩子争着嚷着炒得太少了。我把香椿挟进嘴里,急急地品味那奇异的芳烈的气味,世界仿佛一刹时凝止下来!不纯是为了那树芽的美味,而是为了那背后种种因缘,【D】南方的小城,城里的老宅,老宅的故园,园中的树,象征父亲也象征母亲的树。万物于人,原来可以如此亲和的。吃,原来也可以像宗教一般庄严肃穆的。18.下列对ABCD四个句子中的修辞及其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次“年复一年”构成间隔反复,突出“我”索求与椿树供给的时间之长。B.“所有的树都是大地单向而流的血管”运用比拟,突出树对人的无私。C.三个“我把……那树……”构成排比,写出了“我”的索取和树的隐忍奉献。D.“南方的小城,城里的老宅,老宅的故园,园中的树”运用顶真,语意连贯。19.下列句子中逗号的作用与文中画横线句子中逗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B.我,我早就吃过了。C.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颅。D.她衣服新潮,头发齐耳,走路风风火火。20.请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进行扩写,要求从视觉、听觉、嗅觉方面进行合理想象,不超过80个字。〖答案〗18.B19.C20.取出几枝树芽,用刀切碎,树芽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翠绿的树芽和着金黄的蛋液,分外养眼;下锅一炒,叶香蛋香混合在一起,仿佛一支奇妙的协奏曲。〖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B.“运用比拟”错误。句中把“树”比喻成“单向而流的血管”,运用的是比喻修辞。故选B。【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句子中逗号作用是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表强调。A.主语和谓语较长,需要加逗号以表示说话时中间有停顿。B.分隔说话时有停顿的称代复指成分。C.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表强调。D.表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故选C。【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扩写的能力。扩写时,应从视觉、听觉、嗅觉方面进行合理想象,描述切香椿芽和炒香椿芽的过程。从听觉角度,可形容“切”的声音,如“用刀切碎,树芽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从视觉的角度,可以从形和色角度进行描写,如“翠绿的树芽和着金黄的蛋液,分外养眼”;从嗅觉的角度,可从炒香椿芽时的香味角度进行描写,如“下锅一炒,叶香蛋香混合在一起,仿佛一支奇妙的协奏曲”。描写时,也可运用恰当的修辞进行扩写,使扩写的文字更形象生动。(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一则关于“水稻上山”的视频在互联网广为传播,大意是某地开展的“水稻上山”项目,暴雨将梯田冲毁了。与此同时,有文章称,“水稻上山”本质是一种毁林造田的形式主义,文章配有土地荒芜、泥石流泛滥、“推平大山变良田”等图片。发布后阅读量迅速突破“10万+”,一时间,A。①针对人们对“毁林造田”的怀疑,②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正面回应称,③“水稻上山”需要一定条件,④且在推广的地方本来就有梯田,⑤并非是专门开山毁林造出来的;⑥在丘陵山区对符合条件的耕地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⑦是受现实国情农情决定的。另外,B经核实是移花接木,与真实的“水稻上山”项目并无关系。比如,流传最多的那张图片原来是2018年云南某地的土地整治项目施工场景。至此,“水稻上山”舆论闹剧逐渐收场。我们应该反思,C与这场舆论闹剧密不可分。很多时候我们的科普力度不足,有时高高在上,有时晦涩艰深,有时又过于低调,不仅错失了给公众科学普及的良机,也给了流量投机者空子可钻,科普工作“走下山”正当其时。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1.A“水稻上山”成为舆论焦点;B网上流传的很多图片、视频;C有效科普的缺失22.语句①可修改为:针对人们对“毁林造田”的质疑。语句⑤可修改为:并非(不是)专门开山毁林造出来的。语句⑦可修改为:是由现实国情农情决定的。〖解析〗【2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A语境是说一则关于“水稻上山”的视频在互联网广为传播,由“发布后阅读量迅速突破‘10万+’”可知,这则视频成为了人们谈论的热点,可填:“水稻上山”成为舆论焦点;B由后面的例子可知,“经核实是移花接木”的所指,应该是网上流传的那些图片和视频,可填:网上流传的很多图片、视频;C由后面“很多时候我们的科普力度不足”可知,我们应该“反思”的是我们的科普力度不足,没有跟上,才让这场闹剧上演,可填:有效科普的缺失。【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句①,“针对”“怀疑”搭配不当,可修改为:针对人们对“毁林造田”的质疑。语句⑤,成分赘余,“非”就是“不是”,后面不能再有“是”,可修改为:并非(不是)专门开山毁林造出来的。语句⑦,“受……决定的”句式杂糅,应该是“由……决定的”,可修改为:是由现实国情农情决定的。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936年10月18日,红军部队跨越万水千山,经过一年多的长途跋涉,进行了无数次残酷的战斗,忍受了难以想象的物质生活上的困难,终于到达了陕西吴起镇。两年里,他们过草地,越雪山,飞夺泸定桥……红军用脚丈量一寸寸土地,彰显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彪炳千秋,震惊世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当怎样承继长征精神,担负起自己的使命?这些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索。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一模模拟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汇报:原创性的研究往往是高风险的研究。在科研人员的评价方面,如何建立更好的评价机制,让科研人员能心无旁骛、坐住坐稳“冷板凳”?张杰:确实,最具创新性的研究往往是高风险的研究。紧紧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当前,我们还需要在整个科研评价体系开启更多的改革。应该看到,在传统的以论文为主导的评价体系下,一些科研人员会更倾向于做更容易发表论文的“自由探索”,即做“能发表论文的科研”。可以说,这种现象不仅在物理学,也在其他一些学科中发生。事实上,当科研人员都倾向于从事更容易发表论文的研究,这种急功近利的风气不仅给年轻人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也会有损学科和科研的健康发展。不过,也可以看到,我国的科技创新激励体系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比如,我所在的激光聚变联合研究团队中,有两位重要成员分别来自中科院物理所和上海交通大学,是我们8轮大型联合实验的实验诊断值班长。他们对于激光聚变实验诊断有着独到的理解和高超的技术,去年,他俩因为对激光聚变研究作出的实际科研贡献,而非因为发表论文,在各自的单位都晋升为研究员。又比如,我们项目中的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已有多名科研人员凭着实际科研贡献而不是简单的论文发表,获得了职称晋升。可以说,这样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对科研人员本身是一种激励,对更多年轻的科研人员和学生来说,也无疑带来正向的激励。因此,在大科学研究中,从长远来看,科研人员在从事重要科学问题的探索中可能取得进展甚至突破却不能发表更多论文,应该把这些贡献纳入实际的科研奖励和资助体系。文汇报:从科研管理的角度,您可否谈谈,如何更好引导青年科研人员沉下心做研究?张杰:对于青年科学家,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稳定的支持,不要过于干涉他们的自由探索。每谈到这个问题,总有人会举一些极端的例子来佐证基础研究需要10年、15年甚至更长时间才会出成果。确实,基础研究需要耐得住寂寞,要甘坐“冷板凳”,但是在一个科研机构中,在氛围足够宽松、科研人员之间交流足够充分的情况下,六年基本足以判断某个研究的价值。在李政道研究所,我们已经聚集了一批世界级的科学家,还有一批充满梦想的青年科学家。每一位年轻的科研人员进来之后,都会配备1~2名资深的科学家“辅导”。在我们设置的六年聘期中,通常只在第三年对他们的研究进行一次诊断性评估,给他们的研究提一些建议,青年科学家可以选择是否接受建议,直到第六年我们会对他们的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的潜力进行最终评估。归根到底,我们需要给年轻人更多自由探索的空间,同时也需要一个稳定的科学研究支持体系。(摘编自姜鹏、储舒婷《发挥大科学研究范式优势,争做更多科技领域领跑者》)材料二:作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端,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往往催生颠覆性创新,带来生产力的跨越式进步。无论从国家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考虑,还是从目前我国的现实需求出发,基础研究人才的评价都要更加强调“原创性”。人才评价指挥棒要想引导科研人员投身原始创新,必须辅以长周期、宽松的评价环境,使科技人才有相对自由探索、思考真正科学问题的时间。鼓励支持基础研究人才开展非共识项目研究,探索未被证明、没有研究基础、无人探索或探索失败的问题,力争产生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创新成果。为此,国家和科研单位应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环境,激发科技人才的责任感、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其大胆冒险、积极探索,不断完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对于基础研究人才群体来说,要提升他们的综合创新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包括获取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产品开发的能力,将成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因此,反映科研人员综合创新能力的维度,例如敏锐观察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和决策判断能力等可以作为评价指标参考。此外,作为当前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产学研协同合作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与产业的一体化程度不断深化,科技创新成果特别是数字技术加速渗透融入现代产业体系,要求创新链各要素和主体之间有更加紧密的联系。因此,无论是人才评价体系还是基础研究人才本身,都应进一步提升产学研协同合作的意识及能力。(摘编自中国科学报《基础研究人才评价应更强调“原创性”》)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原创性的研究往往是高风险的研究,如果仍以传统的评价体系来评价这些研究,许多科研人员可能无法坐稳“冷板凳”。B.在氛围足够宽松、交流足够充分的科研机构中,“板凳要坐十年冷”将成为个例,判断研究价值的周期将缩短。C.对基础研究人才的评价要更加强调“原创性”,是基于国家科技发展的阶段及目前我国的现实需求做出的考虑。D.将反映科研人员综合创新能力的维度纳入评价指标之后,就可以提高基础研究人才群体的综合创新能力。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由张杰所在的研究团队中两位成员的晋升经历来看,我国的科技创新激励体系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会激励更多科研人员和学生。B.李政道研究所为年轻的科研人员配备资深科学家“辅导”,在六年聘期中只进行两次评估,目的是给予年轻人更多的自由探索空间。C.大科学研究,需要远离急功近利,从长远谋划,只要科研人员在从事重要科学问题的探索中可能取得进展、突破,都应予以鼓励。D.在基础研究领域,重视对那些未被证明、没有研究基础、无人探索或探索失败的问题的研究,有可能创作出重大的颠覆性创新成果。3.为营造文化环境,下列最适合作为标语悬挂在李政道研究所的一项是()A.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B.失之毫厘,谬以千里。C.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D.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4.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与观点,对下面这幅图表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原创性基础研究理论特征维度特征概述与内涵思路性质首创性从0到1的首创性过程,并非简单的延长一个创新周期突破性突破性往往与当前科学领域内占主导地位的理论框架不符颠覆性对已有的论点或结果发起挑战创新路径复杂性需要不断的观察、联想、思考、质疑、分析、归纳、求证不连续性表面上与之前的研究没有太大关联,可能是偶然发现的现象探索性缺乏前人的研究信息和理论,对结果没有较强的把握不确定性提出的发展方向和最终结果、成功与否、何时完成均不确定产生成果非共识性短期内很难得到大多数人认可滞后性需要依托后续的科技发展实践才能被验证,出现“延迟承认”A.原创性基础研究具有首创性、突破性、颠覆性,因此科研人员应具备责任感、想象力、创造力和冒险精神。B.原创性基础研究具有复杂性、不连续性、探索性等特点,因此应为科研人员创造更多能够自由探索的空间。C.原创性基础研究在创新路径方面具有不确定性,因此国家和科研单位应积极营造“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D.原创性基础研究在产出成果方面具有非共识性、滞后性,因此科研机构应创立不同以往的全新评价机制。5.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对于基础研究人才来说,需要付出哪些努力,才能确保在基础研究方面有所突破?〖答案〗1.D2.B3.C4.D5.①不要急功近利,要充满梦想、顺应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去做研究。②要向世界级的科学家、资深的科学家学习请教。③要敢于自由探索、思考真正科学问题,敢于进行拓荒似的探索研究。④要提升自己的综合创新能力。⑤提升产学研协同合作的意识及能力。〖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D.“就可以提高”说法过于绝对,原文是“反映科研人员综合创新能力的维度,例如敏锐观察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能力和决策判断能力等可以作为评价指标参考”。故选D。【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目的是给予年轻人更多的自由探索空间”分析错误,为年轻的科研人员配备资深科学家“辅导”目的是为年轻人提供稳定的科研支持体系。故选B。【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A.在小小的军帐之内作出正确的部署,决定了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利。强调决策的重要性。B.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强调不能出错。C.“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博观,指大量的看书,多多阅读,了解事物;约取,不单指少取,主要是指慎取、精取,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符合“对于青年科学家,应该给予他们一定的时间”的核心理念。D.所知道的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术各有研究方向。强调人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故选C。【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观点,分析图表的能力。D.“应创立不同以往的全新评价机制”错误,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纳入”“完善“可以作为评价指标参考”等说法都强调在原来的评价体系基础上进行改革,而非创立全新的评价机制。故选D。【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材料一由材料一“当科研人员都倾向于从事更容易发表论文的研究,这种急功近利的风气不仅给年轻人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也会有损学科和科研的健康发展”“在李政道研究所,我们已经聚集了一批世界级的科学家,还有一批充满梦想的青年科学家”,材料二“作为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端,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往往催生颠覆性创新,带来生产力的跨越式进步。无论从国家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考虑,还是从目前我国的现实需求出发,基础研究人才的评价都要更加强调‘原创性”’可知,不要急功近利,要充满梦想、顺应时代特点和社会需求去做研究。②由材料一“每一位年轻的科研人员进来之后,都会配备1~2名资深的科学家‘辅导’”可知,要向世界级的科学家、资深的科学家学习请教。③由材料二“鼓励支持基础研究人才开展非共识项目研究,探索未被证明、没有研究基础、无人探索或探索失败的问题,力争产生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创新成果”“国家和科研单位应营造一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环境,激发科技人才的责任感、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其大胆冒险、积极探索,不断完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容错纠错机制”可知,要敢于自由探索、思考真正科学问题,敢于进行拓荒似的探索研究。④由材料二“对于基础研究人才群体来说,要提升他们的综合创新能力”可知,要提升自己的综合创新能力。⑤由材料二“此外,作为当前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产学研协同合作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知,提升产学研协同合作的意识及能力。(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约翰·克利斯朵夫[法国]罗曼·罗兰每天上午三个小时,晚上三个小时,克利斯朵夫不得不坐在折磨人的乐器前面,大颗的眼泪顺着脸颊和鼻子流下来,冻得又红又肿的小手,在琴键上东奔西走,生怕弹错了一个音就要挨一戒尺。他自以为恨透了音乐,但他拼命用功,那可不是单单怕父亲的缘故。祖父有过几句话给了他深刻的印象。老人看见小孙子哭,就郑重其事地和他说,为着人间最美最高尚的艺术,为着安慰苍生,为人类增光的艺术而吃些苦是值得的。但主要的原因,还是音乐所引起的某些情绪深深地印在心头,使他不由自主地留恋音乐,把一生奉献给这个他自以为深恶痛绝、竭力反抗而无效的艺术。依照德国的惯例,城里有座戏院,演着歌剧、喜歌剧、轻歌剧、话剧、喜剧、歌舞、杂耍以及一切可以上演的东西。每星期表演三次,从下午六点到九点,老约翰·米希尔每次必到。有一次他带着孙子一起去。好几天以前,他先把情节详细解释了一番。克利斯朵夫一点也不明白,只记得有些可怕的事;他知道剧中要有一场雷雨,他就怕给霹雳打中。他知道剧中有一场战争,他就怕自己会被杀死。①到了上演的日子,他几乎希望祖父有事不能来。可是开演的时间近了而祖父还没到,他又开始发愁。终于老人出现了,他们俩动身了。他到了那座神秘的屋子,祖父坐在第一排紧靠乐队的地方。他凭着栏杆,立刻和低音提琴手拉不断扯不断地谈起话来。这儿是他的天地了;以他音乐方面的权威,这儿可有人听他说话了。克利斯朵夫以为所有的目光都盯着他一个人,他哆哆嗦嗦地把小鸭舌帽夹在膝盖中间,圆睁着眼睛瞪着那个奇妙的幕。终于台上敲了三下。祖父擤过鼻子。掏出脚本,那是他一字不肯放过的,有时倒反因之不注意台上的戏文。乐队开始演奏,一听开头几个和弦,克利斯朵夫就安心了。这个音响的世界可是他的世界了;从此以后,不管演的戏多么离奇,他总觉得很自然的。一开幕便是些纸板糊起来的树,和差不多跟这个一样假的东西。戏剧的情节发生在假想的东方,那是他连一点观念也没有的。诗歌体的台词全是无聊的废话,叫人摸不着头脑。克利斯朵夫什么也看不清,扯着祖父的衣袖提出可笑的问句,证明他全盘不懂。可是他非但不厌烦,倒反看得出神了。他根据这个荒唐的剧本,自己编了一个故事,和台上演的并没有什么关系;台上台下随时会闹矛盾,他就重新来过,这并难不倒他。演员们叫着各种不同的声音;他从中挑了几个他喜欢的角儿,提心吊胆地注意他们的命运。他尤其为一个美人儿颠倒,金黄的长发,大得有点过分的眼睛,光着脚。不近情理的怪场面并没使他觉得刺眼。儿童尖锐的眼睛对这些都没有注意到。他好似一个动了爱情的人,看不见爱人的真面目。孩子生来就有奇妙的幻想力,②不等不愉快的感觉接近,就先下手点石成金了。这些奇迹原是音乐促成的。它把所有的东西罩上一层薄雾,使一切都显得高尚,美丽,动人。小克利斯朵夫脸一忽儿红一忽儿白,脑门上全是汗。歌剧到第四幕,照例有桩不可避免的祸事要临到一对爱人头上,让男主角与女主角有个尖声大叫的机会,但那时孩子觉得要闭过气去了。他喉咙像着了凉一样的难过,双手掐着脖子,连口水都咽不下了;他胀饱了泪水。幸而祖父感动的程度也和他不相上下,他装作若无其事地轻轻咳嗽,遮掩心中的激动;克利斯朵夫看得很清楚,觉得很高兴。他一心一意地想着:“希望它不要完呀!……”可是,突然之间一切都完了,幕一闭,心荡神驰的境界给打断了。一老一小的两个孩子在夜里回去。③多美的夜!多恬静的月光!他们俩一声不出,翻来覆去想着他们的回忆。终于老人问道:“你快活吗?”克利斯朵夫一时答不上来,他深深叹了口气,声音很轻地回答说:“哦!是的!”老人笑了笑:“你瞧,做个音乐家多了不起!造出这些奇妙的场面,不是最大的光荣吗?简直跟上帝下凡一样。”孩子听了大吃一惊,怎么!这是人造出来的?他真没想到。他几乎以为那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是天造地设的……原来一个人,一个音乐家,竟能造出这样的作品!哎!他自己有一天也要成为音乐家的!哦!总有一天,哪怕只有一天!而以后呢……以后,随便怎样都不要紧!就是死也不在乎!他问:“祖父,这是谁作的呢?”祖父告诉他是弗朗索瓦,一个年轻的德国音乐家,住在柏林,④他从前认识他。克利斯朵夫忽然又问:“祖父,你是不是也创作了什么?”“当然。”老爷爷硬起头皮来回答。这是他一生的憾事。他一直想为剧院作曲,可是灵感老也不来。他的硬纸夹里的确有创作的一两幕乐曲;但他对乐曲的价值不存什么幻想,从不敢拿出来见人。他们两个再也不说一句话,一直走回家里。两个人都睡不着。老爷爷心里不好受,只好从《圣经》中找安慰。克利斯朵夫在床上回想当晚的事情,一点一滴他都记得起来,光脚跑的美女又出现了。当他昏昏欲睡的时候,耳边忽然响起了一个乐句,清清楚楚,仿佛乐队就在旁边;他高兴得颤抖了;他靠着枕头坐了起来,头脑陶醉在乐声中,心里想道:“总有一天,我也要作曲的。噢!我会写得出吗?”(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由练习弹琴、看戏剧、祖孙交谈三部分情节组成,充分展示了约翰·克利斯朵夫对音乐又恨又爱的复杂内心世界。B.祖父在引领约翰·克利斯朵夫走向音乐道路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让孙子认识到音乐的伟大、树立了理想。C.祖父一直想为剧院作曲,可是灵感总也不来;克利斯朵夫在昏昏欲睡时耳边却响起乐句,这种对比彰显命运的不公。D.小说对德国城市演出的剧种和时间的介绍体现出浓郁的社会艺术氛围,这种氛围是引领主人公追寻艺术理想的因素之一。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通过写小克利斯朵夫怕祖父来又希望他来,表现其对歌剧又害怕又期待的心理。B.句子②中“先下手点石成金”指的是克利斯朵夫运用想象力将剧情引向愉快的方向。C.句子③与“东船西舫悄无言”均用烘托,并且间接说明祖孙对音乐的理解感受是相同的。D.句子④说明祖父以认识优秀创作者为傲,这就越发衬托出他因创作匮乏产生的失落。8.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请指出小克利斯朵夫类似的表现,概括其精神实质。9.文章用大量篇幅写戏剧的荒唐、粗糙、老套,你认为是真的还是小克利斯朵夫的主观感受?请简述理由。〖答案〗6.C7.C8.表现:小克利斯朵夫立志要成为音乐家,哪怕只有一天,之后死也不在乎。实质:对音乐的无比热爱与执着,不惜为艺术牺牲的奉献精神。9.示例一:是真的。①德国的戏院可上演一切能够上演的东西,其中也包括很多艺术水平不高的演出。②老约翰·米希尔每次演出必到,对剧目并没有经过精心的挑选。③“不近情理的怪场面”“歌剧到第四幕,照例有桩不可避免的祸事”说明剧情缺乏逻辑、没有新意。示例二:是小克利斯朵夫的主观感受。①祖父带小克利斯朵夫看这场戏并提前介绍剧情,说明这场戏剧值得一看。②祖父在音乐界有身份、有水平,他能受到这场戏剧的感染,说明戏剧水平不低。③祖父介绍为戏剧作曲的是德国音乐家,也能证明戏剧的水平不错。④小克利斯朵夫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看不懂剧情很正常。〖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这种对比彰显命运的不公”错误。克利斯朵夫在昏昏欲睡时耳边却响起乐句只是表现音乐带给克利斯朵夫深刻的影响,没有形成对比也没有彰显命运对爷孙的不公。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C.“说明祖孙对音乐的理解感受是相同的”错误。结合“幸而祖父感动的程度也和他不相上下”可知,二人对歌剧的理解和感受差不多,但并不相同。故选C。【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原文“哎!他自己有一天也要成为音乐家的!哦!总有一天,哪怕只有一天!而以后呢……以后,随便怎样都不要紧!就是死也不在乎”表明小克利斯朵夫立志要成为音乐家,哪怕只有一天,之后死也不在乎,他的强烈愿望体现了“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观点。从小克利斯朵夫想成为音乐家非常强烈,就算“死也不在乎”的想法,实质上是他对音乐的无比热爱与执着,和他不惜为艺术牺牲的奉献精神。【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因此既可以认为戏剧的荒唐、粗糙、老套是真的,也可以认为这是小克利斯朵夫的主观感受,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是真的。原文说“依照德国的惯例,城里有座戏院,演着歌剧、喜歌剧、轻歌剧、话剧、喜剧、歌舞、杂耍以及一切可以上演的东西”,从德国剧院上演的剧种来看,很可能其中也包括很多艺术水平不高的演出,给人以荒唐、粗糙、老套之感。原文说“每星期表演三次,从下午六点到九点,老约翰·米希尔每次必到”,可见老约翰·米希尔只是对戏剧有热爱,有痴迷,但是他对剧目并没有经过精心的挑选。因此,文章提到的戏剧很有可能是真的荒唐、粗糙、老套。原文“他根据这个荒唐的剧本,自己编了一个故事”“不近情理的怪场面并没使他觉得刺眼”“歌剧到第四幕,照例有桩不可避免的祸事要临到一对爱人头上,让男主角与女主角有个尖声大叫的机会”这些文字中,表现了他们所观看的歌剧缺乏逻辑和新意,是真的荒唐、粗糙、老套。示例二:是小克利斯朵夫的主观感受。原文说“好几天以前,他先把情节详细解释了一番”,可见在老约翰·米希尔这个热爱音乐的人眼中,这些歌剧是有吸引和价值的,值得一看,而对于孩子来讲“一点也不明白,只记得有些可怕的事;他知道剧中要有一场雷雨,他就怕给霹雳打中。他知道剧中有一场战争,他就怕自己会被杀死”,由于孩子认知的差异,造成在他眼中,上演的歌剧可能是荒唐、粗糙、老套的。原文说“以他音乐方面的权威,这儿可有人听他说话了”“他胀饱了泪水。幸而祖父感动的程度也和他不相上下,他装作若无其事地轻轻咳嗽,遮掩心中的激动”,可见祖父在音乐方面很有权威,在观看戏剧时也受到了歌剧深深的触动,可见戏剧荒唐、粗糙、老套的感受只是孩子的感受。原文说“老人笑了笑:‘你瞧,做个音乐家多了不起!造出这些奇妙的场面,不是最大的光荣吗?简直跟上帝下凡一样’”“祖父告诉他是弗朗索瓦,一个年轻的德国音乐家”,可见为戏剧作曲的是德国音乐家,也能证明戏剧的水平不错,戏剧荒唐、粗糙、老套的感受只是孩子的感受。从孩子认知特点来看,小克利斯朵夫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看不懂剧情很正常,因此会产生戏剧荒唐、粗糙、老套的感受。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菱溪之石有六,其四为人取去,而一差小而尤奇,亦藏民家。其最大者,偃然僵卧于溪侧,以其难徙,故得独存。每岁寒霜落,水涸而石出,溪旁人见其可怪,往往祀以为神。溪旁若有遗址,云故将刘金之宅,石即刘氏之物也。金,伪吴时贵将,与行密俱起合淝,号三十六英雄,金其一也。金本武夫悍卒,而乃能知爱赏奇异,为儿女子之好,岂非遭逢乱世,功成志得,骄于富贵之佚欲而然邪?想其陂池台榭、奇木异草与此石称,亦一时之盛哉!今刘氏之后散为编民,尚有居溪旁者。予感夫人物之废兴,惜其可爱而弃也,乃以三牛曳置幽谷;又索其小者,得于白塔民朱氏,遂立于亭之南北。亭负城而近,以为滁人岁时嬉游之好。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嗟夫!刘金者虽不足道,然亦可谓雄勇之士,其平生志意,岂不伟哉?及其后世荒堙零落至于子孙泯没而无闻况欲长有此石乎?用此可为富贵者之戒。而好奇之士闻此石者,可以一赏而足,何必取而去也哉?(节选自宋代欧阳修《菱溪石记》)材料二: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而荒江之濆,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予家有三峰。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且其孽而不殇,拱而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之所材,以及于斧斤;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节选自苏洵《木假山记》)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纸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及其后世A荒堙B零落C至于D子孙E泯没而无闻F况G欲H长有I此石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编民,意思是编入户籍的平民,指刘氏之后已经没落,失去“富贵者”身份。B.负,指靠近、挨着,与《登泰山记》“苍山负雪”中的“负”词义不相同。C.斧斤,各种斧子,与《石钟山记》“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中的“斧斤”意义相同。D.理,指命运,与《六国论》中的“存亡之理”意义不同,与现在的“道理”也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篇文章均借物说理,第一篇叙述了与奇石有关的事件表达感慨,第二篇借木假山的遭遇表达感慨,第一篇观点直露,第二篇含蓄委婉。B.作者认为刘金虽是武夫健卒,却懂得珍爱欣赏世间奇异之物,爱好斯文雅致,可能是功成志满、过于富贵、骄奢安逸才产生了如此雅兴。C.欧阳修感慨人事兴废无常,怜惜石头可爱却遭遗弃,于是将两石分别立在丰乐亭南北,以便滁州百姓游玩观赏,表现其与民共赏的情怀。D.材料二中作者认为逃脱了种种不幸的命运,在急流和泥沙之中被埋没、经历水冲虫蛀形成山峰形状的木头都是幸运的,都有非凡的价值。13.把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物之奇者,弃没于幽远则可惜,置之耳目则爱者不免取之而去。(2)木之生,或蘖而殇,或拱而夭;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14.材料一中的石头、材料二中的木,都有为人所取的现象,两位作者对于人“取”物的看法有何不同?〖答案〗10.ACF11.D12.D13.(1)那些出奇的事物,被丢弃在幽暗荒远之处,是很可惜的,放置在人能看到听到的地方,喜爱它们的人又难免取回自己家里。(2)树木生长的时候,有的刚出嫩芽就死了,有的长到两手合围的时候居然死了;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