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辩病辩证依据
精品文档
中医辩病辩证依据
一、喘证:
1、患者以”入院,当属中医“喘证”范畴,喘证是由肺失宣
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至的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
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临床病证。患者长期
接触煤尘,损伤肺气,肺气失于充养,肺之气阴不足,易受外邪,
感受外协,外邪入里化热,邪热壅肺,灼津成痰,痰热郁遏肺气,
肃降无权,故见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粘稠色黄,痰热郁蒸,故
见身热。肺气失于宣发肃降,肺气上逆而见咳嗽,舌红、苔黄,脉
滑数亦为痰热蕴肺之证。纵观舌、脉、症本病当属喘证,痰热蕴肺
辩证范畴,病性属虚实夹杂,病位在肺,患者因肺气亏虚,易反复
发病,预后不佳。
2、患者以“--”入院,属于中医“喘证”辨病范畴,喘证是由肺失
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至的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
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患者
年过半百,其气已衰,肺气亏虚,气失摄纳,故喘憋。舌淡、苔
白,脉沉弱亦为肾虚之症,肾气亏虚而见下肢水肿,纵贯舌脉症本
病当属喘证,肺肾亏虚辩证范畴,病性属虚证,病位在肺肾,反复
发病,当疗效差。
3、患者以”入院,故属中医“喘证”辨病范畴,喘证是由肺失
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而至的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
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患者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因感受风寒,邪袭于肺,外闭皮毛,内遏肺气,肺卫为外邪所伤,
肺气不得宣降,气机壅阻,上逆做喘,故见喘息,肺气不降故见喘
嗽,寒为阴邪,其主收引,致毛窍收缩,媵理闭塞,故见恶寒发
热,其舌质淡红,苔薄白而滑,脉浮紧均为风寒雍肺之象,病性属
实,病位在肺,预后良好。
喘证辩证依据(实喘、虚喘):
1、风寒袭肺:
辨病辨证依据:
风寒上受,内合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故喘咳气逆,胸
部闷胀。寒邪伤肺,凝液成痰,则痰多稀薄色白。风寒束表,皮毛
闭塞,故见恶寒、头痛、无汗等表寒证。苔薄白而滑,脉浮紧亦为
风寒在表之征。病因为风寒袭肺。病机为重感风寒,邪袭于肺,内
则壅遏肺气,外则郁闭皮毛,肺卫为邪所伤,肺气不得宣畅。病位
在肺。病性属实证。
西医诊断: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治法:宣肺散寒。
方药: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麻黄6g紫苏15g杏仁10g炙甘草6g
半夏15g紫莞15g白前10g橘红10g
2、痰浊阻肺:
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平素肥胖,喜食肥甘,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
肺失肃降,故发喘息;气促不能平卧,痰多色白粘腻,痰浊阻于中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焦,肺胃不和而见呕恶,纳呆,口黏,舌质淡胖,苔白腻,脉滑皆
为痰浊之征。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陈皮10g法半夏10g茯苓10g苏
子10g白芥子10g莱薇子10g苍术10g厚朴10g甘草6g
3、正虚喘脱:
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喘促气急,端坐呼吸,不能平卧,属于中医“喘证”范
畴。患者年老久病,肺气虚弱,肾不纳气,故喘促气急,端坐呼
吸;肾虚不能蒸化水液,水饮内停,故双下肢水肿;水气上冲凌心
则心悸,烦躁不安;心肾阳气欲脱故肢冷;舌淡黯,脉浮均为肺肾
虚极,阳气外脱之象。
西医诊断:①慢性支气管炎;②肺源性心脏病。
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
方药: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蜕粉:人参10g,炮附子6g,炙
黄黄20g,炙甘草10g,山茱萸10g,冬虫夏草6g,五味子10g,蛤
蛉1g,生龙牡各30g。
鉴别诊断:
1、气短:两者同为呼吸异常,故应相鉴别,喘证以呼吸困难,张口
抬肩,鼻翼煽动,胸憋为主要特点。气短即少气,主要表现为呼吸
浅促,或短气不足以息,似喘而无声,可见气短不弱喘证呼吸困难
之甚,该患者喘息不能平卧,气粗声高,胸憋,可与气短相鉴别。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2、哮病: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至张口抬肩。哮指声
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有时亦伴有呼吸困难。喘未必兼哮,
而哮必兼喘,患者喘息不能平卧,呼吸困难,未见喉中哮鸣有声,
故可与哮证相鉴别。
二、中风:
1、患者因”入院,中风是指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病情轻者可无昏而仅见半身不
遂及口眼歪斜。故患者当属中医“中风”之辨病范畴。中风之病以
肝肾阴虚,气血衰少为治病之本,风、火、痰、气、瘀为发病之
标。患者老年女性,素体肝肾阴虚,阴虚火旺,风阳内动,上扰于
脑,夹于舌,故见言语不利,风痰闭阻经络故见肢体活动不利,阴
虚风动故见肢体颤动,舌质红,苔薄黄,脉弦。均为肝肾阴虚,风
阳上扰之象,纵观舌、脉、症,本病当属中风中经络、肝肾阴虚、
风阳上扰辩证范畴。病性为虚实夹杂,病位在脑,患者虽发病急,
但病邪较深,且年老体弱,预后不佳。
2、患者因“一”入院,中风是指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
口眼歪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症。病情轻者可无昏而仅见半身不
遂及口眼歪斜。故患者当属中医“中风”之辨病范畴。患者平素食
食肥甘厚味,致使脾气受损,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湿生热,热
极生风,终致风火痰热内盛,窜犯络脉,上阻清窍,故见猝然昏
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其舌质红,苔黄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腻脉弦滑均为痰湿内盛之象,故辨证为“中风中脏腑,痰热内
盛”,病性属实,病位在脑脾,预后欠佳。
3、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年近半百,失于调养,损及肝肾之阴,阴虚
无以制阳,肝阳上亢,迫血妄行,上扰清窍,下阻筋脉,故见半身
不遂,言语不利,其舌红,苔黄腻,脉数滑为肝阳上亢,脉络瘀阻
之象,病位元神,与肝肾有关,属本虚标实。
主诉:视物不清一天。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胃主受纳,脾主运化。患者年过半百,有饮酒
吸烟史40年,损及脾胃,脾胃渐亏,以致食欲不振,运化无力,水
谷无以化津微,停滞内生痰湿,瘀久化热,停于腑内,故见腹胀便
干。肝风内动,浊痰上扰清窍,下阻筋脉,以致气血运行不畅,痹
阻脉络,故症见视物不清,其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为肝阳上
亢,痰邪阻窍之象。
中风辩证依据:
1、中经络风阳上扰:
中医辨证依据:
患者年近七旬,肝肾亏虚,肝阳上亢,肝阳化风,夹痰走窜经
络,脉络不畅,故半身不遂,语言骞涩,口角歪斜;风阳上扰,清
窍不利,则见头晕耳鸣;舌红、脉细数为风阳上扰之象。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2g钩藤15g石决明12g桑寄生10g
茯神10g夜交藤10g牛膝15g杜仲10g桅子10g黄琴10g益母草
12g夏枯草15g杭菊15g
2、中经络阴虚风动:
(1)中医辨证依据:患者年逾古稀,肝肾阴亏,水不涵木,相火妄
动,虚风上扰,发为本病。虚风挟痰走窜经络,脉络不畅,故突然
口眼歪斜,肢体不遂,口角流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故见头
晕,耳鸣,目眩,口干。肾阴亏虚,腰府失养,故腰膝酸软。舌
红,脉弦细为肝肾阴虚之象。
治法:滋阴潜阳,息风通络。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天麻10g(先煎),钩藤15g,白芍15g,天
麦冬各15g,玄参10g,枸杞子I2g,生龙牡各25g,代赭石20g,
牛膝10g,当归10g,山茱萸I0go
(2)辨病辨证依据:
肾阴素亏则头晕耳鸣,心肾不交则少寐多梦,肝阳上亢,风阳
内动,挟痰走窜经络,脉络不畅,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
蹇;舌红、苔腻,脉弦而细为肝肾阴虚,风阳上扰之候。
西医诊断:脑梗死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龙骨先煎25g白芍15g麦芽15g川楝子
15g龟板先煎15g天冬10g玄参15g牛膝20g牡蛎先煎20g茵陈
10g甘草10g代赭石先煎10g
3、中脏腑闭证阳闭: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素来性情急躁易怒,阳气亢盛,五志过极而化火,久积而
致病发;肝阳暴张,风阳上扰,气血上逆,挟痰火上蒙清窍,故突
然昏仆,不省人事,风火痰热之邪,内闭经络,而见有面赤,身
热,口噤,手紧握,呼吸气粗,苔黄腻,脉弦而滑数等。
西医诊断:1.脑出血2.高血压病(3级)
治法:清肝熄风,辛凉开窍。
方药:先灌服(或用鼻饲法)局方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辛凉透
窍;并用羚羊角汤加减,以清肝熄风,育阴潜阳:羚角粉冲服1g
菊花15g夏枯草15g蝉蜕12g龟板先煎15g白芍15g生地20g
牡丹皮15g石决明先煎30g郁金12g天竺黄15g
4、中脏腑脱证:
辨病辨证依据:
阳浮于上,阴竭于下,阴阳有离决之势,正气虚脱,心神颓
败,故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手撒肢冷,舌
痿,大小便失禁等五脏败绝的危症;呼吸低微,多汗不止,四肢厥
冷,脉细微等均是阴精欲绝,阳气暴脱之征象。
西医诊断:脑出血
治法:回阳救阴,益气固脱。
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人参9g熟附子9g麦冬15g五味子
12g黄芭10g牡蛎10g
5、恢复期气虚络瘀: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辨病辨证依据:
患病日久,气虚不能运血,气不能行,血不能荣,气血瘀滞,
脉络痹阻,而致肢体废不能用,故见半身不遂,肢软无力,患侧语
言蹇涩,口角歪斜,舌体不正,手足浮肿;气血不荣,则面色萎
黄;舌淡,脉细无力,为气虚之象;舌紫,脉涩为瘀血之候。
西医诊断:脑血栓形成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味:黄民30g桃仁9g红花6g当归12g赤芍
12g地龙9g川茸9g桑枝9g牛膝15g
鉴别诊断:
1、痉证:痉证是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发
病后多有神昏症状,多无半身不遂。此病人无四肢抽搐之证,故不
属于痉证范畴。
2、痿证:痿证可有肢体瘫痪,活动不利等类似中风之表现,中风后
半身不遂日久不能恢复者亦可见肌肉消瘦,筋脉迟缓,两者应予以
区别。痿证一般起病缓,以双下肢瘫痪、四肢瘫痪或肌肉萎缩为多
见,起病时无头晕等症状,患者起病急无肌肉萎缩,故不属于痿证
范畴。
三、蛇串疮:
1、患者因”入院,应属中医“蛇串疮”范畴。蛇串疮是一种皮
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身体单侧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
皮肤病。患者起病部位属肝经循行部位,肝经蕴热,蕴蒸皮肤,故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见左下腹及后腰部起疱疹,湿热烧灼皮肤故见红肿,疼痛,舌质
红,苔黄腻,脉弦滑均为肝经郁热之象,纵观舌、脉、症,患者应
属中医蛇串疮,肝经郁热之辩证范畴,病性属实,患者发病急,预
后当可。
鉴别诊断:
1、体癣:体癣皮损多呈钱币状、圆形,好发于面部、颈部、躯干及
四肢近端,瘙痒明显,疼痛不明显。患者皮损在躯干,但其皮损为
疱疹,且剧烈疼痛,故不属于体癣病范畴。
2、湿疮:湿疮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皮损呈对称分布,多形
性损害,剧烈瘙痒,倾向湿润,反复发作,已成慢性。患者皮损以
红斑、水疱为主,单侧分布,疼痛剧烈,无明显瘙痒,故不属于湿
疮辩病范畴。
四、胸痹:
1、患者因"入院,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喘息
不得平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
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患者应属中医“胸痹”辨
病范畴,患者久病体虚,耗气伤阴,心气不足,心阴亏虚,血脉失
于濡养、温运,闭阻不畅,不通则痛,发为胸痹,气虚不能运行水
液,故致小便量少,下肢水肿,舌质淡,苔薄白,脉结代均为气阴
两虚之象。纵观舌、脉、症,患者属胸痹,气阴两虚辨病辨证范
畴,病性属虚,病位在心,患者病久,预后不佳。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2、患者因“一”入院,应属中医“胸痹”辨病范畴,患者年过半
百,脏器已衰,脾气衰弱,脾失健运,聚生痰浊,痰浊闭阻心脉,
而见胸痹,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滑为痰浊闭阻之象。
纵观舌、脉、症,本病当属胸痹、痰浊闭阻辨病辨证范畴,病性属
虚实夹杂,以实为主,病位在心、脾,患者多次发病,当预后差。
3、患者因“一”入院,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甚至胸痛彻背,喘息
不得平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
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患者应当属祖国医学“胸
痹”辨病范畴,患者平素情绪易激,肝失疏泄、肝气郁滞,气滞则
血行失畅,脉络不利,而致气血瘀滞,胸阳不运,心脉闭阻,不通
则痛,而发胸痛(胸闷),舌质暗红,苔薄,脉弦涩均为气滞血瘀
之象。纵观舌、脉、症,本病当属胸痹、气滞血瘀辨病辨证范畴,
病性属实,以病位在心、肝,预后尚好。
胸痹辩证依据:
1、心血瘀阻:
辨病辨证依据:
气郁日久,瘀血内停,络脉不通,心血瘀阻,故见胸部刺痛;
血脉凝滞,故痛处固定不移;血属阴,夜亦属阴,两阴相加,瘀血
更重,故人夜痛甚;瘀血阻塞,心失所养,故心悸不宁;舌质紫
暗,脉象沉涩,均为瘀血内停之候。
西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
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柴胡9g枳壳9g当归12g赤芍12g川营
9g桃仁9g红花6g郁金12g降香9g甘草6g延胡索12g
2、气阴两虚:
辨病辨证依据:
年过花甲,心气渐衰,心血运行不畅,气血痹阻不通,故胸闷
胸痛。劳则气耗,故劳累诱发。胸痹日久,气阴两虚,气虚则无以
行血,阴虚则脉络不利,更使血行不畅,气血瘀滞,故胸闷胸痛时
作时止,持久不愈。气虚则倦怠乏力,气短;血不濡面则面色不
华,心失所养,又阴虚火旺,故见心悸。血虚不能滋养清窍则头
晕。口干为阴血虚之象。舌红少苔,脉细弱无力为气阴两虚之征。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方药:生脉散合天王补心丹加减:党参15g黄关15g麦冬IOg天
冬IOg五味子10g炒白术15g茯苓15g当归15g白芍15g丹参
I5g川营15g炙甘草10g
中医鉴别诊断:
1、胃脱痛:心在腕上,脱在心上,故有胃脱当心而痛之称,以其部
位相近,胸痹之不典型者,其疼痛可在胃脱部,易混淆。但胸痹以
闷痛为主,为时极短,虽与饮食有关,但休息、服药常可缓解,胃
脱痛与饮食有关,以胀痛为主,局部有压痛,持续时间长,常伴有
反酸、嘈杂、暧气呃逆等胃部症状。患者以胸闷心慌为主,而无胃
腹痛及反酸、嘈杂、暧气呃逆等胃部症状。可与之鉴别。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2、真心痛:真心痛乃胸痹的进一步发展,症见心痛剧烈,甚则持续
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脉微或结代等
危重急症。此患者主要以胸闷、心慌为主要症状,而无心痛剧烈,
甚则持续不解,伴有汗出、肢冷、面白、唇紫、手足青至节等症
状,两者可鉴别。
3、悬饮:悬饮是指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或有肺痔
病史,属引流胁下。悬饮为胸胁胀痛,持续不解,多有咳唾,转
侧、呼吸时疼痛加重,胁间饱满,并有咳嗽、咳痰等肺系症候。患
者虽胸闷,喘闭不能平卧,但转侧、呼吸时无加重,故不属于悬饮
范畴。
五、胁痛:
胁痛:是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西医中:急
慢性肝炎、胆囊炎、胆系结石、肋间神经痛等。
症型及症机:
1、肝郁气滞肝失条达,气机郁滞,络脉失和。
2、肝胆湿热湿热蕴结,肝胆实疏,络脉失和。
3、瘀血阻络瘀血停滞,肝络痹阻。
4、肝络失养肝肾阴亏,精血耗伤,肝络失养。
鉴别:
悬饮:可见胁肋疼痛,但其表现为饮流胁下,胸胁胀痛,持续不
己,伴见咳嗽、咯痰,常喜向病侧睡卧,患侧肋间饱满,叩诊浊
音。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1、患者因“右协胀痛3天,加重2小时”入院,当属祖国医学“胁
痛”辨病范畴,患者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虚失其健运之能而至
水湿内蕴,日久郁而化热,湿热相搏,壅塞肝经,肝失疏泄条达,
以致胁痛。湿热熏蒸而见发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肝经湿热
之象。纵观舌、脉、症,本病当属胁痛、肝经湿热之辨病辨证范
畴,病性属实,病位在肝、胆,来诊及时预后好。
2、主诉:反复肝区胀痛5个月,加重二周。
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近来因情志刺激,肝气失于条达,阻于胁络,而成胁痛。
气属无形,时聚时散,聚散无常,故疼痛走窜不定。情志变化与气
之郁结关系密切,故疼痛随情志变化而有所增减。肝气横逆,易犯
脾胃,故食少暧气。脉弦为肝郁之象。
3、患者因“右胁部隐痛反复2月余”入院,中医诊断当属“胁痛”
病。究其原因,患者因感受邪毒,加之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
虚弱,湿邪内生,阻滞经络,不通则痛,故见胁痛,气滞局部,故
觉灼热;脾胃虚弱,肝失疏泄,津液输布失常,津不上承,故见口
干,胆气上逆,故见口苦;脾胃纳运失调,则胃脱部胀满、呃逆返
酸、恶心干呕,厌食油月贰;脾主四肢,脾胃亏虚,肢体失养,又脾
胃运化不利,湿浊阻滞肢节,故全身疲乏无力,四肢沉重;湿滞膀
胱故小便黄略频;脾胃亏虚,气血生化乏原,心无所主,故寐欠
安,多梦;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均为脾虚湿蕴之征象。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综上所述,四诊合参,本病诊为“胁痛”病,辨证为“脾虚湿
蕴”证;病因为饮食不节及感受疫毒;病机为损伤脾胃,脾胃虚
弱,肝失疏泄,阻滞气机,不通则痛;病位在肝、胆、脾、胃;病
性属虚实夹杂证;治疗以健脾和胃、化湿止痛为法。
胁痛辩证依据:
1、肝胆湿热:
中医辨证依据:
患者平素喜食辛辣厚味,损伤脾胃,(过食油腻之品,脾失健
运),湿热内生,蕴结肝胆,肝胆失于疏泄,故右胁痛连背,口
苦。湿热中阻,脾胃升降失常,故胸闷纳呆,恶心。热邪伤津,故
尿赤,便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滑亦为肝胆湿热之象。
西医诊断:急性胆囊炎
治法:清热利湿,疏利肝胆。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I5g,桅子IOg,黄岑12g,泽泻
15g,郁金IOg,茵陈20g,金钱草20g,车前子15g(包),川楝子
I0go
2、瘀血阻络:
中医辨证依据:
因外伤闪挫,胁络受损,瘀血停留,不通则通,致使胁痛;因
瘀血停着,痹阻脉络,故胁痛如刺,痛处不移,入夜更甚;舌质
暗,脉沉涩均为瘀血内停之征。
治法:祛瘀通络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桃仁10g红花6g当归10g生地10g川萼
10g赤芍10g柴胡10g桔梗10g枳壳10g牛膝10g
鉴别诊断:
1、胃痛:胃痛与胁痛均有肝郁气滞的相类病机,但胃痛病位主要在
胃,胃疼部位亦以胃脱为主,兼见暧气频作,嘈杂吞酸,患者现以
右胁部疼痛为主可鉴别。
2、胸痛:胸痛与胁痛均可因情志不舒,肝气郁滞所致,但胸痛病位
主要在于心肺,其表现以胸痛为主,并兼见心悸、胸闷、少寐等,
现患者病变部位主要在右胁部,且无心悸、胸闷、少寐等,两者可
鉴别。
附:胆囊炎:
1、肝区疼痛。肝郁气泄,或湿热壅阻,胆汁失于畅达,郁久结为砂
石,阻于胆道,“不通则病”,气属无形,游走不定,可见肝区或
胃院部疼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气滞进一步发展可出
现血淤,其痛固定不移,痛甚则如刀绞。
2、寒热往来、黄疸。由于湿热蕴蒸,结于肝胆,少阳失和则见寒热
往来,胆液不循常道而出现黄疸。
3、食欲不振、暧气恶心肝郁气滞,或湿热蕴蒸,脾胃运化功能失
职,则食少纳呆,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合降则暧气恶心。
慢性胆囊炎是指胆囊的慢性炎症,引起慢性炎症最常见的原因
是胆囊内有结石,慢性胆囊炎在中医临床中多属“胁痛”范畴。认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为肝气郁结,失于疏泄,胆失通降,不通则痛,肝胃不和,则暧
气、纳呆,脱腹胀闷。若湿热蕴结脾胃,熏蒸肝脾,以致肝脾疏泄
功能失常,而呈中脱或右胁隐痛、纳呆、口苦等
1、热郁气滞证
表现为发热或往来寒热,口苦咽干,胸胁胀满作痛,痛向右肩
放射,便干尿黄,苔黄,舌质红,脉弦数。治宜清热理气,可从下
列方中选用。柴胡10克,黄茶15克,郁金12克,蒲公英15至30
克,白芍15克,大黄10克(后入),甘草3克,水煎服。或柴胡
10克,黄琴15克,银花30克,连翘10至15克,白芍15克,青
皮10克,炒枳壳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有结石者加入金钱草
30克。
2、湿热证
表现为胁痛,黄疸,恶心呕吐,尿黄,苔黄腻,舌质红,脉弦
数。治宜清利肝胆,可用下方:柴胡6至10克,龙胆草12克,茵
陈30克,车前子15克,金钱草30克,竹茹15克,海金沙15克
(布包),郁金12克。水煎服。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因“反复右上腹痛XX再发XX”入院,胁肋胀
痛,触痛明显而拒按,或牵引肩背,伴发热或不发热、恶心呕吐,
纳呆,口干口苦,身目微黄,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
脉玄滑数,四诊合参,当属祖国医学“胁痛”范畴,病位在肝胆涉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及脾胃,病性属实。患者平素嗜食生冷、油腻,外邪入侵,故见发
热恶寒,湿热蕴结于肝胆,肝络失和,胆不疏泄故胁痛而口苦,湿
热中阻,以致胸闷纳呆,恶心呕吐;肝开窍于目,肝火上炎故目
赤;湿热交蒸,胆液不循常道而外溢,故见目黄身黄;湿热下注膀
胱则尿黄。舌苔黄腻脉玄滑数均为肝胆湿热之征。
中医诊断:胁痛,肝胆湿热证
西医诊断:胆囊炎、胆囊结石
治法方药:清热利湿,理气通络。方用龙胆泻肝汤汤加减,龙胆草
9克黄岑15克泽泻9克川木通9克当归15生地黄15克柴胡
12克甘草6克车前子15克金钱草15克郁金15克
鉴别诊断:
本病可与胃脱痛相鉴别:胁痛胃脱痛均有肝郁的病机。胃脱痛
病位在胃脱,兼有暧气频作、吞酸嘈杂等胃失和降症状。胁痛病位
在胁肋部,伴有口苦、目眩等少阳经的症状。
六、腹痛:
腹痛:是以胃腕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部位疼痛为主症的病
症。西医中:肠易激综合症、胃肠痉挛、肠梗阻、肠粘连、胰腺
炎、泌尿结石等。
症型及症机:
1、寒邪内阻寒邪凝滞,中阳被遏,脉络壅阻。
2、湿热壅滞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3、饮食积滞食滞内停,运化失司,胃肠不和。
4、肝郁气阻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疏泄失司。
5、饮食积滞饮食积滞,气机阻滞,脉络不通。
6、中虚脏寒中央不振,气血不足,失与温养。
鉴别:
1、胃痛:是以上腹胃脱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常伴恶心、暧
工寺。
2、痢疾之腹痛:伴有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
3、积聚之腹痛:以腹中包块为特征等。
1、患者以“持续性中上腹疼痛6小时伴恶心”入院,当属祖国医学
“腹痛”辨病范畴,患者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虚失其健运之能
而至水湿内蕴,日久郁而化热,湿热相搏,以致腹痛,湿热熏蒸而
见发热、舌红、苔黄腻、均为湿热蕴结之象,纵观舌、脉、症,本
病当属腹痛、湿热蕴结之辩病辨证范畴。病性属实,病位在胃肠,
初次发病,来诊及时,当预后好。
2、患者因“中下腹绞痛伴腹泻2天”入院。腹痛是指以胃脱以下耻
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症。故患者当属祖国医学“腹
痛”辨病范畴,腹痛的基本病机为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
经脉闭阻,不通则痛,或脏腑气机失养,不荣则痛,患者饮食不
节,饮食停滞,运化无力,蕴生湿热,积于胃肠,腹气通降不利而
发生腹痛,湿热损伤脾胃,导致运化失常,清浊不分,引起腹泻,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壅滞之象。纵观舌、脉、症,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者应属腹痛、湿热用纸质辨病辨证范畴。病性属实,其病位在脾、
胃、肠,患者起病急,来诊及时,故预后好。
3、主诉:右上腹疼痛2小时,伴纳呆,口苦,恶心呕吐。
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平素嗜好高粱厚味,致脾胃运化失职,内生湿热,蕴结肝
胆,肝络失和,胆不疏泄,导致胁痛。湿热中阻,升降失常,故口
苦纳呆,恶心呕吐。湿热交蒸,胆汁不循常道而外溢,故波黄。舌
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均是肝胆湿热之征。
4、主诉:胁痛一个月,加重二周。
辨病辨证依据:
年老体虚,精血亏损,肝阴不足,又兼肝郁化热,耗伤肝阴,
不能濡养肝络,故而胁痛。胁肋隐痛,悠悠不休,遇劳加重,为阴
虚胁痛之特征,阴虚易生内热,故口干咽燥,心中烦热。精血亏
虚,不能上荣,故头晕目眩。肝木乘土,脾失健运,四肢筋骨失于
濡养,故倦怠乏力。舌质红,苔少,脉弦细,均为阴虚内热之象,
5、患者因"全腹疼痛10小时"入院,中医当属"腹痛"病。究其原
因,患者年老体弱,脾胃虚弱,加之不洁饮食损伤脾胃,脾胃升降
失宜,湿滞胃肠,气机不通则痛,故见腹部疼痛;中焦气机不利,
上逆而恶心呕吐,脾虚湿蕴,湿浊下注于肠故解水样大便,舌质淡
红,苔薄白,脉细弱均为脾虚湿滞之征象。
综上所述,四诊合参,本病诊为“腹痛"病,辨证为"脾虚湿滞"
证;病因年老体弱及饮食不洁;病机为脾胃升降失宜,湿滞胃肠,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气机不通则痛;病位在脾、胃、肠;病性属虚实夹杂证;治疗以健
脾化湿,和胃止痛为法。
究其原因,患者素来脾胃虚弱,木不疏土,致脾胃升降失宜,
气机不通则见脱腹胀痛;饥饿时脾胃更弱,肝气横逆,气机不通,
则脱腹胀痛更甚,并伴灼热;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失健,气
不运血,心失所主,阳不入阴,故夜寐差,多梦易醒;脾虚失健,
津聚为痰,上储于肺,故觉咽中异物梗塞,咯粘稠黄痰;舌质淡,
苔白,脉沉细均为脾胃虚弱之征象。
综上所述,四诊合参,本病诊为“腹痛"病,辨证为“脾胃虚弱"
证;病因为脾胃亏虚;病机为脾胃亏虚,气机失调,湿聚成痰;病
位在脾、胃、肝;病性属虚实夹杂证;治疗以健脾和胃为法。
腹痛辩证依据:
瘀血内停:
中医辨证:
患者右下腹疼痛3年余,曾有阑尾炎手术史。瘀血内阻,不通
则痛,故腹部刺痛。痛处固定不移;瘀血病在血分,属阴,则疼痛
夜间加重;舌质黯红,苔薄白,脉涩均为瘀血内阻之象。
治法:活血化瘀,和络止痛。
方剂:少腹逐瘀汤加减:当归10g,川茸10g,赤芍15g,生蒲黄
10g,五灵脂10g,延胡索10g,小茴香10g,泽兰10g,红花10g,
甘草5go
鉴别诊断: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1、胃痛:胃痛与胁痛均有肝郁气滞的相类病机,但胃痛病位主要在
胃,胃疼部位亦以胃脱为主,兼见暧气频作,嘈杂吞酸,患者现以
中上腹部疼痛为主可鉴别。
2、胸痛:胸痛与胁痛均可因情志不舒,肝气郁滞所致,但胸痛病位
主要在于心肺,其表现以胸痛为主,并兼见心悸、胸闷、少寐等,
现患者病变部位主要在中上腹部,且无心悸、胸闷、少寐等,两者
可鉴别。
附:腹痛:
(1)感触感染外邪:外受寒热暑湿诸邪,侵入腹中,使脾胃运化功
效变态,邪气留滞于中,使气机不畅,欠亨则痛。此中诸邪又可互
相转化,如寒郁化热,湿热交阻等,形成各类差别类型的临床体
现。
(2)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或恣食不洁之物,或过食膏粱厚味辛辣
之品,致使食品障碍不化,变成湿热,或热结肠胃而腑气欠亨,均
可导致腹痛。《内经》中记录:“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便是此
意。
(3)情志掉调: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掉疏泄,气血郁滞;或肝
气横逆,乘犯脾胃,乃至脾胃掉和,气机倒霉而成腹痛。气机阻滞
日久,无以鞭策血行,血络瘀阻,而为血瘀腹痛。
(4)素体阳虚:阳气不足,脾阳不振,运化无力,寒湿内停,气贫
血少,脏腑掉其温养而致腹痛。
腹痛的中医辨证治疗: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1)虚寒证:
证候:腹痛绵绵,或拘引作痛,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
按,饥饿及疲劳后更甚,大便澹泻,兼有神疲气短、畏寒肢冷,面
色无华等症。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甘温益气,助阳散寒。
主方:小建中汤。
(2)气滞证:
证候:脱腹胀满,走窜攻冲,痛引两胁或下连少腹,胸闷暧
气,得暖气或矢气后痛减,恼怒则痛甚,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方:柴胡疏肝散。
(3)血瘀证:
证候:少腹刺痛而拒按,经久不愈,疼痛剧烈,痛处固定不
移,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或涩滞。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
(4)食积证:
证候:脱腹胀满,疼痛拒按,厌食呕吐,暧腐吞酸,或痛而欲
泻,便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实。
治法:消食异滞。
主方;枳壳导滞丸。
七、胃痛: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胃痛:又称胃脱痛,是以上腹胃脱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症。
西医: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
症型及症机:
1、寒邪客胃寒凝胃脱,阳气被遏,气机阻滞。
2、饮食伤胃饮食积滞,阻塞胃气。
3、肝气犯胃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气阻滞。
4、湿热中阻湿热蕴结,胃气痞阻。
5、淤血停胃化瘀通络,脉络壅滞。
6、胃阴亏耗胃阴亏耗,胃失濡养。
7、脾胃虚寒脾虚畏寒,失与温养。
鉴另h
1、胁痛:是以胁部疼痛为主,可伴发热寒战,泛酸,暧气等。
2、腹痛:是以胃腕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部位疼痛为主
症O
1、患者以“右中上腹胀痛间断发作2天”入院。当属祖国医学“胃
痛”辨病范畴,患者年过半百,其气已衰,脾阳虚弱,健运失司,
寒湿内生而致胃痛,舌淡、苔白、脉细滑均为寒湿内蕴之象。纵观
舌、脉、症,本病当属胃痛、寒湿内蕴之辨病辨证范畴。病性属虚
实夹杂证,病位在胃肠,来诊及时预后良好。
2、患者以“中上腹反复胀痛20余年,加重4日”入院。胃痛是指
上腹胃脱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故当属祖国医学“胃痛”辨病
范畴,患者病程日久,脾阳虚弱,健运失司,而致胃痛。舌淡、苔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白、脉细滑均为脾阳虚弱之象,纵观舌、脉、症,本病当属胃痛脾
阳亏虚之辨病辨证范畴。病性属虚实夹杂证,病位在胃肠,来诊及
时,当预后好。
3、主诉:胃脱灼痛反复二年,加剧一周。
辩病辩证依据:
肝主疏泄而喜条达,患者自绝经二年来,情绪不稳,心烦易
怒,肝气郁结,日久化热,邪热犯胃,故胃脱灼痛,痛势急迫;肝
胃郁热,逆而上冲,故暧气泛酸;肝胆互为表里,肝热夹胆火上
乘,则口干口苦;肝火上扰心神,则夜寐不安,早醒梦多;大便干
结,喜喝冷饮,舌质红,苔黄腻,均为里热之象;脉弦数,乃肝胃
郁热之征。
胃痛辩证依据:
1、饮食伤胃:
辨病辨证依据:
暴食多饮,饮食停滞,胃中气机阻塞,故胃痛,脱腹胀满;脾
失健运,胃失腐熟,谷浊之气不得下行而上逆,故暧腐吞酸,吐不
消化食物;吐则宿食上越,故吐后痛减;胃中饮食停滞,故大便不
爽;苔厚赋为食滞之象,脉滑为宿食之征。
西医诊断:胃溃疡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方药:保和丸加减:山楂15g神曲12g莱蔽子包煎15g半夏9g
陈皮9g茯苓12g连翘12g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2、肝气犯胃:
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平素性格急躁易怒(情志内伤),肝主疏泄而喜条达,情
志不舒,则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肝胃不和而作痛;胁乃
肝之分野,而气多走窜游移,故疼痛攻撑连胁;肝失疏泄,气机不
利,肝胃气逆,故脱胀暧气,喜长叹息;气滞肠道传导失常,则大
便不爽;病在气分而湿浊不甚,故苔多薄白;病属肝而主痛,故见
脉弦。
西医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5g枳壳9g芍药12g香附9g川茸
9g甘草6g
3、胃阴亏耗:
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因嗜酒而致胃部疼痛。胃痛日久,郁热伤阴,胃失濡养,
则见胃痛隐隐;阴虚津少,无以上乘,则口干咽燥;阴虚液耗,无
以下溉,则肠道失润而大便干燥;舌质红苔少,脉细小数,为阴虚
内热之征。
西医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北沙参10g麦冬10g当归10g
生地黄30g枸杞子12g芍药30g甘草9g
4、脾胃虚寒: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辨病辨证依据:
脾胃为仓縻之官,主受纳和运化水谷,由于反复的劳倦过度,
或饮食失调,均能引起脾阳不振。中焦虚寒,则胃痛隐隐,喜温喜
按;脾胃虚寒,运化失常,则纳呆,食少;脾在体合肉,健运四
肢,中阳不足,则健运无权,肌肉筋脉失其温养,故神疲乏力、手
足不温;脾虚生湿,下渗肠间,故大便澹薄;舌质淡,苔白,脉沉
弱,皆为脾胃虚寒,中气不足之象。
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方药:黄黄建中汤:黄民9g白芍18g桂枝9g炙甘草6g饴糖冲服
30g生姜10g大枣4枚
鉴别诊断:
1、胸痛:胸痛与胃痛均可因情志不舒,肝气郁滞所致,但胸痛病位
主要在于心肺,其表现以胸痛为主,并兼见心悸、胸闷、少寐等,
现患者病变部位主要在剑突下部,且无心悸、胸闷、少寐等,两者
可鉴别。
附:胃痞
患者因“胃脱部胀满不适反复3个月,加重3天”入院,中医诊
断当属“胃痞”病。究其原因,患者因素嗜肥甘,致脾胃受损,湿
浊内阻,久而化热,湿热蕴结,阻滞气机,气机不畅,故有胃脱部
胀满不适,舌质暗红,苔薄黄微腻,脉弱均为湿热蕴结之征象。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综上所述,四诊合参,本病诊为“胃痞”病,辨证为“湿热蕴
结”证;病因为素嗜肥甘;病机为湿热蕴结,阻滞气机;病位在脾
胃;病性属虚实夹杂证;治疗以健脾理气,清热化湿为法。
八、血证:
1、便血:患者以“黑便伴头晕”为主症入院。故属祖国医学“血
证、便血”辨病范畴。患者久病术后,心脾两伤,气血亏耗,气虚
不能摄血,血溢脉外,故见便血,气血亏虚不能濡养清窍,故发头
晕,不能濡养周身,故见乏力,其舌质淡、苔白、脉细弱均为气血
亏虚之象。纵观舌、脉、症,本病当属“血证、便血、气血亏虚”
之辨病辨证范畴,病性属虚,其病位在心、脾、大肠,预后极差。
2、吐血:患者因“呕血1小时”入院。血症为各种原因导致脉络损
伤或血液妄行时引起血液脉外所致。呕血为血由胃来,经呕吐而
出,血色红或紫暗,常夹有食物残渣为特征的病证。故当属祖国医
学“血证、呕血”辨病范畴。患者素体脾气亏虚、纳运无力,致中
气受损,气虚不摄、血液妄行,血液于胃肠,呕吐而出,而见呕
血,气随血脱,气血亏虚故见神疲乏力。心失所养故见心慌气短。
脾气虚弱、健运失司故见腹胀、恶心、血虚肌肤失养故见四肢发
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数均为中气不足、气血亏虚之象。纵
观舌、脉、症,本病当属血证、呕血、气血亏虚辨病辨证范畴。病
性属虚,其病位在脾胃,患者首次发病,来诊及时,当预后可。
3、主述:反复皮肤瘀点瘀斑2年,加重1周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辨病辨证依据:患者女性,49岁,劳倦过度导致心、脾、肾气阴的
损伤,且反复出血导致阴血亏损,虚火内生,迫血妄行,血溢脉外
而成紫斑。阴虚则火旺,而火旺更易伤阴,虚火伤及脉络,故见肌
翅或他处出血。水亏不能济火,心火扰动,故心烦。火热逼津液外
泄则盗汗,耗液伤津则口渴。反复皮肤瘀点瘀斑两年,阴虚及肾,
肾精不足,出现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舌苔少,脉细数,
为火旺而阴液不足之象。
4、主诉:反复齿翅,鼻侬•,肌砌•4月,加重1周
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平素易动怒,情志过极,则火动于内,气逆于上,迫血妄
行则见皮肤瘀斑瘀点,齿碰、鼻翅等出血症。热壅脉络,迫血妄
行,血出于肌媵之间,故见青紫斑点或斑斑。若热毒极盛,损伤齿
鼻等处之脉络,则伴见齿碰,鼻碰。热盛津伤,故口渴,便秘。热
扰心神,则烦躁易怒。火热上炎,故面红目赤,齿龈红肿,头痛。
舌红,苔黄,脉弦数,为实热之征象。
5、主诉:皮肤瘀点瘀斑两月。
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平素体弱,月经量多,气虚不能摄血,血溢脉外,导致出
血。气血耗伤,筋脉百骸失于濡养,故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脾虚
不能运化水谷,气血生化乏源,故食欲不振,声低气短。气血两
虚,不能上荣头面,故面色苍白。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为气
血亏虚之象。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6、主诉:反复皮肤瘀点瘀斑、齿做六年余,尿血三天。
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年老肾精亏虚,阴虚火旺,伤及脉络,迫血妄行,血溢脉
外,故见皮肤瘀点瘀斑,尿血。肾阴亏虚,虚火内炽,灼伤脉络,
故尿血,肌翅。肾阴亏乏,髓海失养,故头晕乏力,腰酸耳鸣。虚
火上炎,故潮热,虚火耗液伤津,故口干,迫津外泄,则见盗汗,
舌红少津,舌苔薄,脉细数,为阴虚火旺之象。
7、患者因“胃脱胀痛、便滤反复发作7年,加重4月,黑便1周"入
院,中医当属"血证一便血""胃脱痛"病。究其原因,患者素来脾胃
虚弱,肝木横逆克土,致脾胃升降失宜,气机不通则见胃脱胀痛;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肝主藏血,肝气横逆,脾虚不统血,故见黑
便;肝木克土,胃气上逆,故反酸,胸骨后辛辣感,肝气胁胃气逆
上较甚,则感气上冲咽;肝失疏泻,胃失和降,肠传导失则,故病
程中见大便澹结不调;舌质淡,苔白,脉弦细均为肝木乘脾之征
象。
综上所述,四诊合参,本病诊为"血证一便血""胃脱痛”病,辨
证为"肝木乘脾”证;病因为脾胃素虚;病机为脾胃素虚,肝木克
逆,气机失调,脾不统血;病位在脾、胃与肝相关;病性属虚实夹
杂证;治疗以健脾温中,疏肝止血为法。
8、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因“发现肉眼血尿xx小时”入院,伴发
热,纳呆,口渴喜饮,小便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数,四诊
合参,当属祖国医学“尿血”范畴,病位在肾与膀胱。患者感受外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邪,邪正相争故而恶寒身热;热灼阴液,故口渴欲饮;邪热由表及
里结于下焦,迫及膀胱,因而少腹做胀;热结膀胱,迫血下行,因
而小便出血血色鲜红。高热口渴、舌红苔黄均为湿热蕴结之象。
中医诊断:尿血,湿热证
西医诊断:尿血待查
治法方药:清热利水,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加减,生地黄24克、小
蓟15克、滑石15克、木通6克、淡竹叶6克、炒蒲黄9克、藕节
9克、当归6克、桅子9克、炙甘草6克。
鉴别诊断:
本病可与血淋相鉴别:两者都有小便出血,尿色红赤,甚至尿
出纯血等症状。其鉴别要点是血淋有尿痛;尿血多无尿痛之感,虽
亦见有轻微的胀痛或热痛,但终不若血淋的小便滴沥而疼痛难忍。
故一般以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
血证辩证依据:
1、紫斑——血热妄行:
中医辨证依据:
患者风热外感失治,化热入里,热入营血,迫血妄行,血溢肌
膝,故双下肢散发红色斑点,发为本病。热邪人里,故发热,口
渴,大便干;舌质红,舌尖有芒刺,苔薄黄,脉弦数为血分热盛之
象。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方药:十灰散:大蓟15g,小蓟15g,侧柏叶10g,茜草根10g,白
茅根10g,棕桐炭10g,牡丹皮15g,桅子15g,大黄炭6g。
2、吐血----胃热壅盛:
辨病辨证依据:
饮食辛辣烈酒,胃中积热,胃失和降,气血不和,故脱腹胀
闷,甚则疼痛;热伤胃络,故吐血紫黯;胃为水谷之海,胃主纳
谷,其性主降,胃气上逆,故呕血夹食;胃热耗津,故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内有积热之象。
西医诊断:上消化道出血
治法:清胃泻火,化瘀止血。
方药: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黄苓9g黄连3g大黄后下9g大蓟
15g侧柏叶15g茜草根30g山桅9g白茅根30g牡丹皮9g棕桐皮
9g荷叶9g小蓟15g
3、吐血----肝火犯胃:
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恼怒伤肝,肝郁化火,肝火横逆犯胃,则胁痛连及胃脱。
胃络损伤则吐血。肝火上炎,则口苦,易怒。热扰心神,故心烦,
寐少梦多。舌红绛,苔黄脉弦数为肝火亢盛,耗伤胃阴之象。
西医诊断:上消化道出血慢性糜烂性胃炎
治法:泻肝清胃,凉血止血。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6g黄苓15g桅子10g生地黄15g
柴胡10g藕节10g早莲草30g茜草15g生地榆15g生甘草6g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4、尿血----下焦湿热:
辨病辨证依据:
热邪盛于下焦,故小便黄赤灼热;脉络受损,血渗膀胱,故尿
色鲜红;火热炎上,故咽痛;热盛伤津,故口干口渴;舌质红,苔
薄黄腻,脉数亦为热证之象。
西医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方药:小蓟饮子加减:小蓟30g生地15g生蒲黄包煎10g生山桅
9g通草6g藕节12g当归12g白茅根30g茯苓12g生甘草6g
5、便血并吐血---气虚血溢:
辨病辨证依据:
饮食不规律,加之经常饮酒,损伤脾胃,脾胃虚弱,胃失所养
而致胃脱隐痛;此次饮酒伤胃,加之久患胃痛,脾气素虚,摄血失
职,血自胃络外溢,下渗肠道,上逆于口,故见黑便与呕血,血色
暗淡;气不摄血,血脱气耗,气血亏虚,气虚则神疲气短汗出;心
血不足,心失所养,则心悸、寐差;舌淡、脉细弱为气虚血脱之
象。
西医诊断:十二指肠溃疡并上消化道大出血
治法:健脾益气摄血
方药:人参10g白术10g黄关30g当归10g茯苓10g酸枣仁10g龙
眼肉10g木香5g炙甘草10g远志3g大枣10g白及10g三七3g(兑
服)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附:便血:
中医学认为本病并因病机多为胃、肠络脉受损,以出现血液随
大便而下,或血与粪便夹杂,或下纯血,出血部位偏下消化道者多
见便下鲜血。该患者以解鲜血便,出血量大,呈鲜红及黯红色,无
粪便,伴恶心呕吐,伴腹部脐周隐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
主要表现,四诊合参,应属中医“便血”范畴,证属“湿热蕴结”
型。
鉴别诊断:
1、痢疾:痢疾初起有发热恶寒等症,其便血为脓血相兼,且有腹
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等症,患者现病史明确,且无上述症状,
故可鉴别。
2、痔疮:痔疮亦见大便下血,其以便时或便后为主症,常伴有肛门
异物感或疼痛,做肛门指诊可见内痔或外痔,患者无上述症状可鉴
别。
3、咳血:咳血亦可见吐血表现,故应以咳血相鉴别,咳血为肺络受
损,血液脉外,经气道咳嗽而出为特征的病证。咳血之血色鲜红,
常混有泡沫痰涎,咳血前多有咳嗽、喉痒、胸闷等症状,此患者无
咳嗽、喉痒、胸闷等症状。所吐血中无泡沫痰涎,故可以鉴别。
4、齿妞:齿碰亦可见吐血,齿龈出血称为齿碰,多伴有齿龈红肿疼
痛,或牙齿松动,出血量较少,该患者无牙龈红肿,牙齿松动,吐
血前有恶心症状,出血量较大,故可与之鉴别。
九、淋证: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精品文档
淋证:是指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漓刺痛,小腹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
证。西医中:急、慢性尿路感染、泌尿道结核、尿路结石、急、慢
性前列腺炎等。
病因: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
症型:1、热淋湿热蕴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
2、石淋湿热蕴结下焦,尿液煎熬成石,膀胱气化失司。
3、血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承包建筑工程合同范本】建筑工程拆除合同范本
- 2024汽车配件购销合同样本
- 服装公司雇佣合同范例
- 游艇承包项目合同范例
- 活动板房施工合同模板
- 房屋打桩合同范例
- 混泥土运输合同模板
- 商铺变更合同范例
- 废品处置合同范例
- 定向研发采购合同模板
- 新融合大学英语(II)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江西理工大学
- 抖音直播知识培训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中考一模英语试题(无答案)
- MOOC 数学文化十讲-南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高清版)WST 347-2024 血细胞分析校准指南
-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护理查房
- 小学食品安全教育课件
- 2024年深圳市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EPC项目采购阶段质量保证措施
- 设备安装调试服务协议书
- 2021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之《贷款损失准备金及纳税调整明细表》填报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