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三历史一轮-第23讲-“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新人教版2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1F/0D/wKhkGWbhykmAUTwjAADr3ZaYSPs532.jpg)
![2022高三历史一轮-第23讲-“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新人教版2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1F/0D/wKhkGWbhykmAUTwjAADr3ZaYSPs5322.jpg)
![2022高三历史一轮-第23讲-“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新人教版2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1F/0D/wKhkGWbhykmAUTwjAADr3ZaYSPs5323.jpg)
![2022高三历史一轮-第23讲-“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新人教版2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1F/0D/wKhkGWbhykmAUTwjAADr3ZaYSPs5324.jpg)
![2022高三历史一轮-第23讲-“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新人教版2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1F/0D/wKhkGWbhykmAUTwjAADr3ZaYSPs53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3文化开展历程☆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第23讲“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成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春秋战国时期, 发生重大变革。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在社会上形成了一些以传播文化、开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 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开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开展的根底。中国社会思想解放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二、孔子1.思想主张(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 ,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2)强调“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 〞,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2.教育上的奉献(1)首创私人讲学,先后传授弟子三千人,学业优秀者七十二人,时称“七十二贤〞。(2)主张“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爱人以德治民克己复礼有教无类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三、早期儒学1.孟子(1)开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 〞。(2)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 〞的民本思想。(3)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2.荀子(1)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 〞,以德服人。(2)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3)提出“ 〞,强调用礼乐来标准人的行为。仁政君为轻王道人之性恶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3.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的奉献: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 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儒学开展成为 中的蔚然大宗。儒学体系诸子百家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四、道家1.老子(1)老子名聃,春秋晚期楚国人,著有? ?一书。(2)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他希望回到 的理想社会。2.庄子(1)庄子继承和开展了老子的学说,把 都看作是相对的。(2)庄子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异观念就能获得 的自由。老子小国寡民世间万物精神上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五、法家1.韩非子(1)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2)思想主张:他主张君主要 ,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2.影响: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 国家的历史开展趋势。以法治国大一统专制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 [理解掌握]“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百家〞泛指数量多,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争鸣〞说的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互相诘难、批驳,展开争论。(3)诸子百家冲破了礼法束缚,四处游说,促进了文化的觉醒。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 [综合分析]孔子、孟子、荀子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生活时代春秋末期战国中期战国末期主要观点仁的思想仁者爱人(具有进步性)仁政:省刑法、薄税敛“仁义”“王道”“以德服人”民本思想“以德治民”民为贵,君为轻君舟民水伦理观性相近性本善性恶论影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奠定了儒家思想的基础儒家思想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体系更加完整,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1.(2021年高考海南卷)“奉法者强,那么国强;奉法者弱,那么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 B.孟轲C.荀子 D.韩非【解析】题干中一直强调法律的作用,法律运用得好,那么国强胜,法律运用得不好,国家就贫弱,因此符合法家的思想。韩非是法家的主要代表。【答案】D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2.(2021年青岛模拟)2021年汶川地震中范美忠被骂得狗血淋头,落下一个“范跑跑〞的绰号,是因为他背离了()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A.仁者爱人 B.克己复礼C.道法自然 D.无为而治【解析】“范跑跑〞为了逃命,丢弃了道德与责任,而这里的道德不是世界本原的“道〞,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之心和帮助之行。【答案】A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1.汉朝经过六十多年 ,汉朝社会繁荣,国力强盛。2.社会潜伏着危机, 的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等。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3.董仲舒曾三次参加汉武帝的“举贤良对策〞,受重用,改造儒学。休养生息诸侯国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二、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 〞。2.为了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宣扬“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3.为了稳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提出“ 〞的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独尊儒术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三、汉武帝推行新儒学——儒学成为正统1.举措(1)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使儒学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2)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3)兴办
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推广儒学,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太学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2.影响(1)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
思想。(2)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正统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 [综合分析]汉代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1)汉初的黄老之学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汉武帝急需新的学说来维护统治。(2)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使其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和实用性。(3)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汉武帝能够通过思想统一来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 [归纳概括]董仲舒新儒学的实质和特点(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专制。(2)新儒学既宣扬“君权神授〞,又继承和开展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3)新儒学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它的生命力。(4)新儒学宣扬“天人感应〞,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5)新儒学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专制皇权,因此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成为正统思想。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1.(2021年高考海南卷)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根底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春秋? B.?论语?C.?孟子? D.?易经?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解析】此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开展演变,注意审题,题干中的关键词是“源于〞,需要选取最根源的东西,应该确定必须是孔子的著作,据此可排除B、D两项,而A项比D项出现早,且地位突出,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2.(2021年潍坊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西方有学者认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那么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材料中的“儒家学说的道德准那么〞是指 ()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C.三纲五常 D.和谐中庸【解析】选项中唯一可以称为道德准那么的就是三纲五常。【答案】C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儒家在战国时期只是“百家〞之一,并没有受到重用。它之所以能够从“百家〞之中脱颖而出、至汉武帝时成为正统思想,是因为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能够吸取“百家〞之长,不固步自封,更在于他们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使之进一步开展。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契合当今的“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契合当今的“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契合当今的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契合当今的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二、董仲舒的新儒学内容评价积极消极“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是文化专制政策,具有唯心主义色彩,禁锢了思想“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起到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作用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三纲五常”去除其中的封建成分,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孝道”注入社会主义道德内涵,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充满封建意识,本质上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考点早期儒学视角(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2)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立意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天,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三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 (2021年天星网调研)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那么达人。〞“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第三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材料二孟子曾对梁惠王说:“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教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材料三有乱君,无乱国;有治人,无治法。……故法不能独立,类不得自行;得其人那么存,失其人那么亡。法者,治之端也;君之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那么法虽省,足以编矣;无君子,那么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君者,民之原也。原清那么流清,原浊那么流浊。故有神稷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己爱己,不可得也。——?荀子·君道?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请答复:(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主要政治主张。(2)结合材料一、二,归纳孟子的主要政治主张。(3)结合材料一、三,归纳荀子的政治主张,指出荀子与孔子、孟子思想的异同。【解题指导】此题选取了孔子、孟子、荀子三位思想家的相关材料,要求归纳概括各自的思想主张,应注意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归纳。荀子与孔子、孟子思想的异同,应指出荀子对孔子、孟子思想的开展。第三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答案提示】(1)“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主张以德治民;遵循周“礼〞。(2)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政在得民〞,反对苛政;给农民一定土地,不夺农时,宽刑薄税。(3)荀子主张以德治民,以法治国。法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依据,礼法并用才能维护国家的统治,礼义教化和刑罚奖惩二者缺一不可。荀子继承了孔子与孟子的“仁政〞思想,把“礼〞的内容作了新的开展,即在“礼〞的根底上又赋予了“法〞的内容。第三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荀子继承儒家思想,是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归纳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及其继承和开展的关系,是考查儒家思想的重要命题视角。考点儒学成为正统视角(1)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改造和新儒学的形成(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立意诸子百家思想中所蕴涵的人文思想对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第三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 (2021年高考安徽文综卷)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开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表达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第三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解题指导】A、B两项主要表达了儒家的德政思想;D项由“为天下,非为君也〞可判断不符合题意;C项表达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用思想上的统一稳固政治上的统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提示】C第三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 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和谐世界是当今的热点话题。我国古代提倡“仁者爱人〞,表达了古代思想家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这些传统美德应继承和发扬。第三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二人的思想被后人称为“孔孟之道〞,影响深远。孔子和他的弟子在一起第四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正)……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材料二“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第四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第四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材料一?论语?应视为孔子的言论,强调“仁〞。材料二?孟子?是孟子的言论,强调“以德治民〞。第四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1.(2021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年级抽样测试)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的和谐 D.人的生命【答案】B第四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2.据以上材料,归纳孟子对孔子政治思想的继承有何表现?【答案】孔子的“仁〞的学说和孟子的“以德治民〞的主张,都表现为爱惜民力,不夺农时。第四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3.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对此有人说孟子的主张表达了“民本〞思想,其中包含“民主意识〞,你的看法如何?【答案】孟子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要求统治者尽可能减轻剥削,给人民以最根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从而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进步,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民本〞思想。“民本〞思想不能说成“民主意识〞,这是因为从根本上讲,孟子是地主阶级的思想家,其“民贵〞的主张是为了更长久稳固地统治压迫人民,“君轻〞是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君主统治剥削人民。对孟子的主张我们应辩证地分析,既要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又要认识到它的历史局限性。第四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材料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其民矣。〞——?孟子?第四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材料二董仲舒?春秋繁露?书影第四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之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之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锋利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第四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孟子提出了“仁政〞学说。材料二董仲舒著?春秋繁露?,董仲舒提出了“大一统〞的思想。材料三是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对儒家思想的批判。(2)孟子和?春秋繁露?是研究儒家思想的重要文献和第一手史料。第五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3)儒家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地位。对儒家思想的评价要站在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开展的高度去观察、分析和思考。既要看到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又要看到其对世界尤其是东亚的影响;既要看到其在历史上的影响,又要看到对当今现实社会、现实生活的影响。第五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1.结合材料分析战国时期的儒家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儒学在当时的地位如何?【答案】提出了“仁政〞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以德服人,争取民心。地位:不受统治者重视。2.材料二中的董仲舒什么思想观点?与材料一相比,此后儒学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答案】大一统的思想观点。地位: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第五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3.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儒家思想的?基于此,他们提出了什么主张?【答案】认识:儒家思想维护了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了民主科学的实现。主张: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或“打倒孔家店〞)。第五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一、选择题1.(2021年高考山东根本能力测试)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以下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B.仁者爱人C.抱法处势那么治,背法去势那么乱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五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解析】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各项:A项属于墨家的思想;B项属于儒家的思想;C项属于法家的思想。D项最符合道家思想。【答案】D第五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2.(2021年高考山东根本能力测试)孔子曾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描述人生的轨迹。“技进乎道,庶几不惑;名副其实,何虑无闻〞与“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两副寿联所贺寿主当时的年龄分别为 ()A.20岁、30岁 B.30岁、40岁C.40岁、50岁 D.50岁、60岁第五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解析】按照孔子的描述,“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对应的年龄分别是30岁、40岁、50岁、60岁;据原题对联中提到的“……庶几不惑……〞;“韦编三绝今知命……〞结合上述知识可判断对联所贺寿主的年龄分别是40岁和50岁。【答案】C第五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3.(2021年高考上海卷)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解析】解答此题关键在于正确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材料中的“以法为教〞即是法家思想的典型主张。【答案】D第五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二分。4.(2021年高考四川文综卷)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于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仁义〞二字,这正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同时,要把握法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严刑峻法,与儒家思想对立。【答案】C第五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三点五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公仔服装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2021-2026年中国贯通轴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 2025年中国铆接机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中国坑纸纸板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电动玩具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企业劳务派遣员工合同范本
- 公司 房产转让合同范例
- 个人版权合同范本
- 不锈钢成形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足光粉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投资规划建议报告
- 2024年浙江省五校联盟高考地理联考试卷(3月份)
- 在线心理健康咨询行业现状分析及未来三至五年行业发展报告
- 电动三轮车购销合同
- 淋巴瘤的免疫靶向治疗
- 炎症性肠病的自我管理
- 国防动员课件教学课件
- 《地理信息系统GIS》全套教学课件
- 技术序列学习地图(2023年)
-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2023
- 15万吨水厂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自动体外除颤器项目创业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