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_第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_第2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_第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_第4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草原

教学目标:

1.认识“丘”、“渲”等7个生字,会写“毯”、“陈”等9个生

字。会写“草原、线条、柔美”等22个词语。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并想象

草原迷人的景色,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第1自然段。

3.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

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

生活情景,并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体会景色

美以及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并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准备:

1.准备具有浓郁的蒙古族特色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

《蒙古人》(最好蒙语演唱)。

2.草原风光和民族风情的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导入:你去过草原吗?谈谈你所知道的草原或你所了解

到的赞美草原的诗句、歌曲等。

2.播放歌曲《天堂》,将学生带入草原高远、辽阔的草原。

1

教师相机出示相关词语: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3.导入新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就是对茫茫大草原的赞

美!今天,我们就和作家老舍一起,走进内蒙古大草原,领略那儿美

丽的风光,感受那儿独特的民族风情,体会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板

书:1.草原)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

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小丘(qiu)渲染(xuan)迂回(yu)蒙古包(meng)

襟飘带舞(jin)鄂温克小)

(2)指导易混淆的字。

“襟”是左右结构,左边是“家”,与衣服有关,表示衣服胸前的部

分。

“涩”是左右结构,右边下面是“止”,不能写成“上

“裳”下面是“衣”,与衣服有关。

“微”:中间部分不能少一横。

(3)理解较难的词语。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洒脱”的意思是:潇洒自然,不拘束。这个词语反映了草原的广阔

无边。

②理解“襟飘带舞”一词的意思,可以出示蒙古族鲜艳的服装来

分析,意思是:衣襟和裙带随风舞动。

③“翠色欲流”一词可以从难字入手理解,比如“欲”在这里表

示“将要”的意思,“翠色欲流”就是绿得太浓了,将要流下来,写

出了草原的绿,是充满生命力的。

④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

(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要流利。

(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是一片访问记。何谓访问记,就是记录自己访问的过程。

访问记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呢?(地点转换的顺序)

(2)访问的地点究竟是如何变化的?

初入草原一接近公社一蒙古包外一蒙古包里一告别草原

(3)按照地点变化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初入草原,感到草原的景色美丽迷人。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接近公社,蒙古族人民来到很远的地

3

方欢迎远客。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蒙古包外,大家互相握手,非常热情。

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在蒙古包里,蒙古族人热情款待我们,

并与我们进行了联欢。

第五部分(第五自然段):我们与蒙古族人在大草原上依依不舍

地告别。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抓住主要意思,要运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不要啰嗦。)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会知道那个富有诗意的结尾吧!

齐声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3.导入新课。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诗意的结尾不仅点出草原

的美一一“天涯碧草”,还点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一一“蒙汉

情深”,接下来请走进草原,感受草原的美丽。

二、再读课文,感受美丽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美丽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有关

4

的句子。

教师根据学生画的句子相机进行指导。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

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

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

轻流入云际。

①一边朗读语句,一边展开丰富想象。

指导学生想象: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你看到了什么呢?你听到

了什么呢?你想到了什么呢?

②出示大草原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

(2)你们的想象真的很有趣,此刻,作者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相机出示语句: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

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

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这种境界”是指什么?指作者看到的美丽、一望无边的大草

原。

②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

小诗呢?

因为草原太美了,美得让他感到很惊叹,美得让他内心舒畅起来,

很想把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用一首诗表达出来。

③如果作者写“一首奇丽的小诗”,会写些什么呢?

学生大胆想象,触景生情,尽情表达。

5

总结学习方法:1.认真阅读句子,理解意思。2.联系上下文进

行想象。3.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可以是对内容的补白,可以是好词

佳句的批注,还可以是感情的深入体会……

2.梳理关键词,准备背诵第一自然段。

天可爱空气清鲜天空明朗

小丘羊群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

这种境界惊叹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诗

三、再读课文,感受热情的草原。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草原的热情表现在哪些地方呢?画出有

关的句子。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

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

向我们飞过来……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这个场景让你感受到了什么呢?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一一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

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

◊“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

(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蒙古族人的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

6

呢?请发挥想象。

(会情不自禁地说:“哇!这场面好盛大呀!好热情呀!分明是迎

接贵客才这样做的!看来蒙古族人就是热情好客,虽然我们不是一个

民族,但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就亲如一家人呀!”)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读出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

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蒙古族人脸上喜笑颜开,个个很兴奋,握手又握手。听到了

蒙古族人的话主要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还不时传来人们的欢声

笑语。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读出作者的欣喜与兴奋。

(3)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羞

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

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

的微笑。

①理解“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说明我们与蒙古族人民

都很开心,大家亲如一家人,都懂得民族团结互助的道理。)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读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激动与开心。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

四自然段。

四、回顾课文,感受深情的草原。

1.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齐声朗读。

7

2.说说你的理解。

(1)从字词入手,理解“何忍别”、“话斜阳”的意思。

怎么忍心分别呢;对着快要落山的夕阳诉说。

(2)由“天涯碧草”展开想象,看到了怎样的大草原呢?

一碧千里、一望无边的绿色、翠绿欲滴的大草原

(3)紧扣“蒙汉情深”发挥想象,说一说,写一写。

“蒙汉情深”表现在,表现在,还表现在……

(蒙古族人的远迎、蒙古族人与我们的热烈交谈、蒙古族人与我

们的依依惜别)

3.发挥想象,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站在茫茫的大草原上,面对着渐渐西落的太阳,作者会说:

(多么美丽的大草原啊!多么盛情的蒙古族人啊,他们的热情款

待象征着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这些空的答案,要有关键词提示或答案示例,以方便参考。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板书设计

1.草原

8

初入草原一接近公社一蒙古包外一蒙古包里一告别草原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教学反思:

L出示草原的图片,播放草原的民歌,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阅

读语言文字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并感受草原的美。

2.通过反复朗读,引导学生在画面中感受蒙古族人的热情与好客,体会“蒙

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

思想感情,形成“民族大团结”的新理念。

9

10

2.丁香结

教学目标:

1.认识“芭”、“妩”等5个生字,会写“缀”、“幽”等8个生字。

会写“宅院、幽雅、伏案”等16个词语。

2.抓住描写丁香的语句展开想象,深入理解内容,从色彩、形状、

香味等方面加以感悟与体会。

3.感悟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际,谈

谈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丁香的美,并体会

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2难点:抓住结尾“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

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深入理解,明白道理:人要以豁达胸怀

对待生活中的“结”。

教学准备:

1.准备丁香的图片。

2.准备赞美丁香花的古诗。

第一课时

11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出示丁香的图片)文学作品中许多花草树木都被赋予某种

品格,如梅花象征高洁,牡丹代表富贵,菊花寓意坚贞,松柏喻指永

葆青春等。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一一《丁香结》,作者又赋予

了丁香什么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知道这花中的含

义。

2.师板书课题2.丁香结

3.出示图片,介绍作者。

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和散

文创作。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红豆》,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

《紫藤萝瀑布》等。《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

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

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①参差(cencl)芭蕉(ba)衣襟(jin)妩媚(wti)

②“薄”是一个多音字,在字典中有三个读音,一个读bo,当“迫

近、靠近”讲,组词是日薄西山;还有的当“轻微、少”、“不强壮”、

“不厚道”、“看不起”等意思,组词是“广种薄收”、“单薄”、“轻薄”、

“厚古薄今”等;一个读bo,组词是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还有

一个读音是bao,表示感情冷淡、不浓、不肥沃等意思。课文中

(2)指导易混淆的字。

“幽”是半包围结构,外面是“山”,里面是两个“幺”。

“案”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安”,下面是“木”。

“薄”要与“簿”相互比较,可以通过组词的形式来辨析,“薄”组

词是“薄饼”,“簿”组词是练习簿。

“糊”:左右结构,与“米”有关,形容非常黏稠、混沌不清的状态。

12

(3)理解较难的词语。

①查词典或工具书理解“参差”的意思:是指不齐;早晚相差。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妩媚”的意思是:姿态美好可爱。

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愁怨”的意思是:忧愁怨恨。

③运用找近义词或反义词的方法来理解。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

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点缀”的近义词有:装点、装饰、装扮。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

(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要流利。

(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

形状、颜色等描写了丁香花。(主体是写丁香花的外形)

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

问以及由丁香结谈感受。(主体是写丁香花的感悟)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写作者心里一直装着丁香,丁香的形态、香味以及颜色都给作者带来

美好的回忆,接着从诗句入手,由微雨引发丁香“结”,从而感悟生

命总有“结”,需要有豁达的胸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3

1.指名朗读生字,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吗?学生

总结,老师概括:

一、赏花二、悟花

3.导入新课。课文自始至终都是围绕“丁香花”来写的,丁香花一

直是作者心中的“花”,接下来请走进“赏花”感受一下花的美,体

会一下丁香花的独特魅力。

二、学习“赏花”,发挥想象,体会花的美丽。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花美的语句,并发挥想象,谈一谈

自己的理解。教师根据学生画的句子相机进行指导。

(1)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

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①一边朗读语句,一边展开丰富想象。

指导学生想象:丁香花像什么呢?给你什么感觉呢?你喜欢哪个字,

或者词语呢?

②出示丁香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

(2)交流学生的想象和感受。

生:“星星般”写出丁香花的小、可爱,就如同星星一般顽皮,真惹

人喜爱!

生:“窥”这个字太生动传神了,写出了丁香花的的活泼可爱,也说

明了丁香花的小,不大引人注意,总而言之,是充满活力的!

生:“缀满”说明了丁香花的数量多,充满了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让

人看了以后感到一种振奋!

老师相机出示语句。

(3)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

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①“月光下的潇洒”、“紫的朦胧”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发挥想

象。

②“淡淡的幽雅的甜香”又是一种怎样的香呢?请联系自己的生

14

活体验加以想象,谈谈你的理解。

(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一谈。

生:丁香花有白有紫,总是朦朦胧胧的,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

在这仙境中,怎能不让人展开神奇般的想象呢?想到了嫦娥与玉兔,

想到了蓬莱岛……

生:说丁香花的香啊,真的很神奇!不是桂花香的那般浓烈,又不是

迎春花的那般单薄,它香得比较特别,只要用鼻子一嗅,那香味就飘

出来了。更别具一格的是,香味中还伴有甜甜的感觉,真美!

(5)出示句子: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

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

①感情朗读,在读中想象画面,感受丁香花的独特韵味。

②“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你是如何理解的?

(6)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谈一谈。

生:表面写出来丁香花的多,实际上在讴歌丁香花的生命力很旺

盛,是一种充满活力的花,让人越看越精神振奋!

生:作者发自内心的喜欢丁香花,因为花儿给了她灵感,给了她

创作的激情和希望,所有作者在丁香花中构思自己的文学梦。

2.总结课文第一段,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丁香花呢?

梳理关键词:形态颜色香味感受

三、理解“悟花”,发挥想象,感悟主题内涵。

1.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丁香花成为“丁香结”的语句,并谈谈自

己的理解。

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1)发挥想象,找出原因。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

(2)谈谈这样写的妙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地写出丁香花的花苞之样子,自然过渡

15

到写“丁香结”,与上下文浑然一体。

2.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由古诗句展开想象,想一想古诗中“丁香

结”常常表达什么?

(1)学生阅读古诗句,理解古诗句的意思。

(2)由古诗句展开想象,谈谈理解。

生:作者先写芭蕉不明白丁香花的心思,接下来通过一幅画面告诉

人们答案:“丁香空结雨中愁”!这画面中有雨,有多愁善感的雨,这

不就写出丁香花的怨愁与理不断的思绪吗?

(3)明白作者将丁香花与细雨迷蒙连在一起写的妙处。

通过写丁香花,通过写细雨迷蒙的画面,说明丁香花有许许多多的

愁怨,许许多多理不清的忧愁。作者仅仅在写丁香花吗?

不,是借花抒情,借丁香花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愁怨,抒发自己内心

无限的忧愁。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

3.作者不仅仅借花抒情,而且借花喻理,在丁香花里,作者又有什

么生活感悟呢?请找出来读一读。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

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

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

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1)自由朗读,轻声说一说你的理解。

(2)交流:阅读这一段话,你获得了哪些生活感悟呢?

生:人生就在愁怨中,不要因为愁,忘却了生活的味道,可以这样

说:没有了愁怨,生活本身就不完美!

生:人生中离不开怨愁,但不能一味地怨愁,只要我们找到生活的

快乐,就会打开心结,让自己快乐起来。怎样才能打开人生中的心结

呢?就是要有豁达胸怀!

生:我觉得人生中的愁怨固然有,但这只是生活里的一个小插曲!

只要我们有梦想,一切小小的结终将会打开的,因此不要忧愁!

16

4.出示古诗句,读一读,谈一谈你的理解与感悟。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摊破浣溪沙》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

——陆龟蒙《丁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

——冯延巳《醉花间》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文后的题目。

板书设计

2.丁香结

丁香花形状颜色香味

胸怀豁达

生活乐观

丁香结无限愁怨

教学反思:

17

3.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渚”、“轼”2个生字,会写“德”、“鹊”等3个生字。会

理解“渚”、“茅店、社林”等字词的意思。

2.抓住诗句的描写,展开想象,由画面感悟出景物的特点。

3.感悟画面美的同时,理解诗的意思,体会作者在诗句中蕴含的思

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景色的美,并分析

感悟景色的特点。

2难点:同样写月夜景色,表达的感情则不同,所以要借助诗句,

想象生活画面,并能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8

1.准备古诗的相关图片。

2.描写月色的古诗和古诗的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王维说过: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很多古诗词都是这样,在

诗词中描绘了一幅幅鲜明的画。古诗词中描绘了怎样的图画呢?今天

我们来学习第3课一一《古诗词三首》

2.师板书课题3.古诗词三首

3.根据题目,判断诗词,并讲出理由。

(1)《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诗,因为整

首诗的每一行字数相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因为

每一行的字数不相同,有多有少,所以又称为“长短句”。

(2)从题目可以分析出:《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

醉书》是诗;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词,题目中已告诉

我们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西江月”。

二、学习《宿建德江》。

1.揭题,解题。

(1)介绍作者。

孟浩然:孟浩然(689—740年),湖北襄阳人。是唐代一位不甘隐

居,却以隐居终老的诗人。壮年时曾往吴越漫游,后又赴长安谋求官

职,但以“当路无人”,只好还归故园。开元二十八年(740),诗人

王昌龄游襄阳,和他相聚甚欢,但此时孟浩然背上正生毒疮,据说就

是因为“食鲜疾动”,终于病故,年五十二岁。

(2)介绍建德江。

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今属于浙江省)的一段。

2.自读古诗,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古诗,指名读诗,读准生字,强调字音。

19

(2)再读古诗,把诗读流利,读出诗里的节奏。

3.想象画面,入境悟情。

(1)教师泛读,同学闭目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夜幕降临,江中小舟,烟雾迷蒙,孤身夜宿,身处异乡,旷野无

边,天比树低,月与人亲)

(2)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又给你留下的什么印象和感觉?(孤

独、沧桑、凄凉)(让学生板书)

(3)同学们,读着读着,你认为诗中哪个字眼最触动你的心?

(愁)找得真准,看来你已经走进诗人心中了。

(4)“愁新”就是新愁的意思,作者的新愁是什么呢?从哪儿可以

看出来呢?

生:思乡之愁,从“日暮客愁新”可以看出来。

生:从“野旷天低树”可以看出来。你看原野空旷,只有树相伴,

你说孤独不孤独呢?

生:从“江清月近人”可以看出来。“江清月近人”的意思是:

江水清澈,水中的月亮似乎更接近人了!这月亮,怎能不勾起诗人对

家乡亲人的思念呢?

(5)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此时的诗人虽置身于孤舟之上,思绪

却早已随月飞远。他的心飞到(家乡去了)他想到了往日与亲人朋友

相聚的情景,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呢?

(预设1)在一个寒冷的夜晚,诗人和朋友围坐炉边,把酒言欢

(预设2)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诗人和朋友在桃花林中吟诗

作对,流连忘返

_(预设3)在一个秋风送爽的日子里,诗人和家人相聚树下,其乐融

回忆故乡点点滴滴都是幸福,丝丝缕缕都是甜蜜,然而,这里却只有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怎能不忧愁呢?其实,是人的内心

是多么的不平静啊,怎一个“愁”字了得!

(6)齐声朗读古诗,读出“愁”字。

4.借月抒情,拓展古诗。

20

生:正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来寄托情感

是很常见的,月亮已成了古人抒发情感的凭借。

(大屏幕出示一一生齐读)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一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一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一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一王安石《泊船瓜洲I》

三、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西湖边是杭州美景之

一。今天我们随宋代大诗人苏轼一起去西湖看一看美景。

2.简单介绍作者与望湖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人。与父

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

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望湖楼又叫看经楼,在今浙江省杭州西湖边。

3.初学古诗,感知意思。

(1)谁来把题目读一读,注意读准节奏(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

书)。

(2)对照插图,自主感悟,可以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利用工具

书自学。

黑云翻墨:形容乌云很黑,来势凶猛。

忽吹散:忽然就吹散了,时间很短暂。

水如天:形容雨过天晴,湖水像天空一样清澈明净。

(3)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连起来说一说。

4.由诗入手,想象画面,感悟景美。

出示诗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1)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悟夏天雨到来前与到来时的特点。

21

云:黑雨:白

“未遮山”说明乌云来势凶猛,大有吞噬一切的快速变化之感。

“乱入船”刻画出雨的大而猛。

(2)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呢?请说一说。

夏天,天空中变化不定,霎时间乌云滚滚,像泼翻的墨水一样

扩散开来,开始时,并未遮遍青山。黑云继续扩展,不多会儿,倾盆

大雨就下起来。白色的雨点打在船面上,像一颗颗跳跃的珍珠往船里

乱滚。

出示诗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感受夏天风和水的大。

“卷地”说明风儿特别大,来势凶猛。

“水如天”说明水天相接,水儿特别大。

(2)此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呢?请说一说。

忽然,一阵卷地大风吹过,把黑云吹散。雨过天晴,从望湖楼上

向下望去,湖水像晴朗的天空一样清澈明净。

5.借助景物,体会感情,感悟写法。

(1)诗人善于捕捉瞬间变化的情景,像高明的摄影师一样,拍

下湖水、墨云、雨珠、风吹等景象,绘声绘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因

此,要仔细观察,抓住形、色、声来细致刻画,就会让景物活灵活现。

(2)通过描写望湖楼下“白雨跳珠”、“水如天”等场景,表达

了诗人对西湖夏日之景的无比喜爱之情。

四、总结两首古诗的写法。

1.细致描写眼中景,写出景物特点。

2.借景抒情。《宿建德江》抒发的是对家乡的思念,旅途的孤独、

寂寞之情;《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抒发的是对西湖美景的无比

热爱之情。

五、背诵两首古诗。

22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古诗,读出节奏和情感。

2.分析《宿建德江》和《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景物的特点。

二、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品读上阕。

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

一片。

(1)此时诗人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什么呢?学生结合词的意思

来分析。

A:看到的:明月、别枝、惊鹊、鸣蝉、稻子

B:闻到的:稻花香体会丰收的景象。

C:听到的:蝉鸣、鹊啼、蛙声、说丰年

同学们,词中说伴随着清风吹拂,传来阵阵稻花香和哇鸣声,仿佛

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青蛙们会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发挥想象,

说一说,谈一谈。

(2)同桌试着演演说说。

(3)小结:同学们演得真是太好了,说得真是太好了!这儿的“说”

字,是青蛙在说吗?那是谁在说?(青蛙、农人、作者自己,都可以,

重在体会作者那一刻的喜悦之情)对呀,作者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

香,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呀!

(4)读完上阕,你的脑海里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呢?先想一想,

然后根据词的画面说一说。

月光十分明亮,把沉睡的鹊儿都惊醒了,扑棱棱地离开枝头,飞起

来了,引起树枝摇曳,半夜里,清风徐徐地吹来,让人感到真凉爽、

舒服,风儿还送来一声声蝉的鸣叫,似乎在唱歌呢!田野里,稻花开

了,一阵阵清香扑鼻而来,让人感到神清气爽。词人辛弃疾走在乡间

的小路上,一路上碰到许多纳凉的老农,都在说着“今年真是一个丰

收年”,池塘里,传来一片青蛙的叫声,似乎也在争说丰年。

(5)齐读词,读出意境,读出画面的美。

23

2.品读下阕。

过渡:这么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让人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

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接下来又是一幅怎样的情景呢?自读

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

地方,可以相互讨论。

(1)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

溪桥忽见。

(2)学生交流画面,相机指导朗读。

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

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一-“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此刻

他的心情怎样?(很着急)

引读--“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提出质疑:词人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

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

生:道路非常的弯曲、林木茂盛。

生:更是因为词人沉浸在“稻花香里说丰人,听取哇声一片”的

愉悦心境之中。

(4)总结下阕,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中的喜爱之情,更为农民丰收流露出欣喜

之情。

(5)朗读整首词,并背诵。

三、比较《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相同点:都写了月亮,都借月抒发感情。

2.不同点:抒发的感情不同,《宿建德江》借月亮抒发诗人旅途寂寞、

孤独之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抒发了诗人陶醉于黄沙道的美

景之中,并流露出喜爱与兴奋之情。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三首古诗。

2.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4

板书设计

3.古诗三首

宿建德江天低树竹途寂寞-1孤独

I月,近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白雨喜爱]与

<>

风吹散水如天留恋〔J

明月惊鹊清风鸣蝉「]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I稻花香蛙声一片陶醉,与

七八个星两三点雨向往

教学反思:

4花之歌

教学目标:

1.认识“穹”、“孕”等10个生字。会理解“苍穹”、“旖旎”、“琼

浆”等词语的意思。

25

2.阅读诗一般的语言,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感悟花积极乐观的人生

态度。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理解花的形象,感受生活中的美。

2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丰富想象,体会花儿向往光明,从不顾

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人生态度,流露出作者对花的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

1.关于花的诗句。

2.黎巴嫩纪伯伦的《啊!风》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请看下面一组诗。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三首诗中都写到花。花是美丽的,带给大自然以多姿多彩,带给

大自然以芬芳。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

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所以他笔下的花有生命,有灵气,有

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这花给

人以启迪,富有生命的内涵,接下来请跟随诗人,走进花的世界吧!

2.书写课题:4.花之歌

3.介绍作者。

纪伯伦是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

嫩文坛骄子”,是阿拉伯现代小说、艺术和散文的主要奠基人,20

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蕴含了丰富的社会

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代表作品有《我

的心灵告诫我》,《先知》,《论友谊》。

26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出示自学提示,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理

解课文内容。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苍穹(qiong)孕育(yun)摇更(ye)馥郁(fti)贝置手(yu)

硕大(shud)琼浆(qi6ng)鸣喈(zhuan)婆娑(suo)冠冕(mi

an)

(2)检查词语的理解。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

“苍穹”的意思是:天空。

②难字突破法。

“心驰神往”中“驰”的意思是飞奔,词语的意思是:心神奔到所

向往的地方。形容一心向往。

③查字典理解。

祭献:祭祀供奉。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的帽子。这里指婚礼的礼帽。

旖旎:柔和美好。

馥郁:形容香气浓厚。

顾影自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

样子。

孤芳自赏:把自己比作仅有的花香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或者感悟。

27

3.交流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讲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及花凋谢

的过程。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通过对花的描述,表现了花积极乐观

的态度,展现了花的精神。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首散文诗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写,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

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以及生者赠予

死者最后的祭献,讲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及花凋谢的过程,表现

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展现了花的精神。

四、品读句子,展开想象,感受花的美好。

出示句子一: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又收回去,把它

藏在心间,然后又说一遍……

作者把花比喻成什么?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呢?

大自然的话语。让人感受到花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神秘,总能给

人带来美好的享受。

出示句子二: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

一起为它送行。

这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呢?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我的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花儿悄悄开放的时候,有早晨的风相伴,风儿在祝贺我,为我的开

放而鼓掌……傍晚,太阳就要远去,我和一群群鸟儿送别太阳,很真

诚地对太阳说:“太阳,明日见!”

师:对呀,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那么的和谐,这就是生命的芬芳,

非常的自然!

出示句子三: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

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

读着这些句子,你受到了哪些启迪与感悟呢?

28

生:我知道了要像花儿那样乐观地对待生活,享受生活,不张扬,

也不自卑。

生:我懂得了人要追求光明,追求属于自己的世界,便乐观地、开

心的生活。

五、总结课文,拓展主题。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出示拓展美文。

你时而歌唱,欢笑;时而又悲叹,哭号。我们能听见你的声音,却见

不着你的面貌;对于你,我们能觉察出,但却看不到。你仿佛是爱情的

海洋,淹没了我们的灵魂,抚慰着我们宁静的心。

你逢山而升,遇谷而降,在原野上则伸展开去,浩浩荡荡。升时,可看

出你的刚毅、坚忍;降时,可看出你的谦恭、礼让;伸展时,则显示出

你的轻盈、灵敏。你犹如一位尊贵而仁义的国王,对下层弱者显得和

蔼可亲,对倨傲的强者则威风凛凛。

找一找作者想象奇特的地方,并谈谈你的感受。

板书设计

4.花之歌

f大自然的话语、

星星

'诸元素之女'

花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对光明心驰神往

婚礼的冠冕不顾影自怜、孤芳

自赏

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29

教学反思:

习作:变形记

教学目标:

1.分析题目“变形记”的意思,明白这是一篇想象的作文,要根据

题目的要求来想象。

2.发挥想象,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3.在想象中表明自己的观点,流露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注意把重点部分写

详细。

2难点: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将变形的经历,美妙想法、美好心

愿有条有理地表达出来。

教学准备:

准备《我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话题。

1.请读一读下面的一首诗。

我想……

30

我想把小手瞧太阳多明亮,

安在桃树枝上。

望啊,望——

带着一串花苞,

蓝天是我的课堂。

牵着万缕阳光,

我想把我自己

悠啊,悠——

种在春天的土地上。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变小草,绿得生辉,

我想把脚丫

变小花,开得漂亮。

接在柳树根上。

成为柳絮和蒲公英,

伸进湿软的土地,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汲取甜美的营养,

我会飞啊,飞一一

长啊,长一一

飞到遥远的地方。

长成一座绿色的篷帐。

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

我想把眼睛

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

装在风筝上。

看白云多柔软,

2.读完这首诗后,你想变成什么呢?快来说一说你的想法吧!

3.出示作文题目。

选择下面的题目来写你的故事,也可以自拟一个有趣的题目。

地球自述我是一条幸福的蚯蚓

飘在天上的日子夜晚,一棵大树下的故事

发挥想象,把你变形后的经历写下来吧。写完后,和同学交换习作,

看看他们对你的“世界”

是不是感兴趣,再根据他们的意见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分析题意,明确写作要点。

1.你准备变成什么呢?为什么?

31

2.学生自由交流。

3.教师相机点拨。

(1)怎样变形,才会吸引人呢?

不能只是简单的变形,比如“我”经过化妆,变成了一个丑陋的

老太婆,这只是简单的化妆,根本不是变形。变形一定要与想象中的

人物形象联系在一起,这样变形后的故事才会吸引人,才会生动有趣。

(2)变形后,人物的特点能够变化吗?

变形后,你再也不是你,所以人物的特点要变化。你可以赋予人

物各种各样的本领,只要新奇,只要有趣,就可以。不过,人物形象

固有的特点不能变,比如孙悟空机智勇敢,这个特点千万不能改变,

一改就完全不想这个人物了。

4.如何在作文中发挥想象,把作文写具体呢?

5.学生讨论交流。

6.老师相机点拨。

(1)习作时,我们应该如何发挥想象呢?

发挥想象,是此次作文的重点,也是作文的亮点。这里给孩子们

推荐三点妙招:一是人物包装上发挥想象,可以赋予人物一个非凡的

本领。二是故事情节上发挥想象,故事千万不要平铺直叙,而是要跌

宕起伏,扣人心弦。三是人物言行描写上发挥想象。比如用现代的语

言来表达,会让作文幽默风趣,更富感染力。

(2)经过是事情的重点部分,怎样写详细呢?

一是细致描写人物的言行。人物的语言和动作能够反映出人物的

特点与性格特征,所以要具体地,细致地描写,越传神越好。这里总

结的方法是“细致描写写详细”。二是情节不要平平淡淡,而是要一

波三折。怎样才能写得一波三折呢?还是从宫廷剧说起,“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这便是宫廷剧的特色。因此,在“详写经过”时,要设置

一个又一个“波折”,或者一个又一个“悬念”。只有这样,情节才会

有趣、详细。这种方法总结为“一波三折写详细”。

三、学生编写故事。

1.根据自己的想象编写故事。

32

2.老师适时点拨。

3.修改作文。

四、老师点评作文。

五、学生再次修改作文。

板书设计

变形记

地球自普我是一条幸福的蚯蚓

内容

飘在天上的日子夜晚,一棵大树下的故事

要求想象大胆情节精彩

教学反思:

33

夜晚,一棵大树下的故事

夜静悄悄的,大路旁显得异常安静。我变成了一瓶纯净水,在地

上跳来跳去。突然,我听到了“哎哟,哎哟”的呻吟声。是什么在哭

呢?

我好奇地蹦了过去,仔细一打量,原来是一棵大树。我很同情地

问:“大树啊,你哪里难受?”

大树皱了皱眉头,叹了口气说:“哎!我浑身难受,感觉到身上一

点儿力气也没有……特别是我的肚子很不舒服……”

“肚子不舒服,莫非你吃了什么?”我很着急地追问。

大树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说:“也许是!瞧,我旁边的小河黑不溜秋

的,臭味更是不堪入鼻呀……”

开始我有些不相信,当我蹦跳到河边时,才一睹小河的真正面貌:

34

河面上堆满了垃圾物,不时还飘来阵阵难闻的死动物的气味……

“哎哟,我的头很晕!"大树又禁不住地叫喊起来。我很关切地摸

了摸大树,顿觉树皮失去了原来的光滑,有的竟然一大块一大块地剥

落。

大树又长长地叹了口气说:“这里的空气也收到了极大的污染,那

是因为在小河旁边有一座化工厂,将有毒的气体不断排放到空中。我

是离它最近的,所以吸收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是最多的,怎能不头

晕呢?”

“唉!这可恶的人类怎能这样做呢?"我叹了口气,接着说,“对,

你的问题我可以帮助你!”说完,我将纯净水倒进了大树的根部,大

树津津有味地吮吸着,夸赞道:“这真是好水,有史以来喝到的最好

的水!”

我笑了笑说:“其实,这水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能保护叶片,

让叶子抵抗有毒气体的侵入!”

“哦!还有这作用,如果真的那样,我就可以延长寿命了!”大树

笑眯眯地说道。

“你一定可以延长寿命的!自从我的出现,很多科学家和环保学

者都投身于保护环境的伟大事业中,我相信这一定会成功的!”那一

刻,我无比激动!

从这以后,我蹦到哪里,哪里的环境都变好了

35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阅读文章,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

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词句段运用: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以及这样写的妙处;说说分号

的用法;路牌的读音。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过故人庄》。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阅读要联系生活经验,从课文的内容往生活方向联想、想

象,从而使理解深入。

2难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借助画面,理解古诗大意,

体会古诗的意境与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准备排比句的课件。

2.准备《过故人庄》的录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36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学习“交流平台”

1.复习本单元学习的课文。

2.本单元学习的方法。

感受课文中丰富的想象,深入理解内容。

3.阅读“交流平台”的内容,你明白这段话的要点是什么吗?

(1)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重点语句。

(2)可以围绕重点写写批注,或感受。

4.交流。

(1)阅读文章,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

章的思想感情。

(2)为了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关键

要想。

5.怎样在阅读中想呢?请联系课文谈谈。

(1)阅读的时候,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2)阅读的时候,可以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比如作者的其

他作品,写同一景物或事物的作品,以及文章的写作方法,等等。

6.阅读下面的一段话,谈谈你想到了什么?

我看得出草虫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