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全一册教案_第1页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全一册教案_第2页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全一册教案_第3页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全一册教案_第4页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及全一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本学期担任六年级的美术教学。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学习美术的方法,具有浅

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能力,能很快理解老师所讲授的美术知识,有部

分学生还参加了美术特长班。但也有少数学生懒得带学习工具,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本册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包括绘画、工艺、欣赏三部分。工艺即实用美术,它是本册教材的

重点,主要内容有参观券、邮票、标志、海报、板报、居室、拼盘设计。欣赏部

分本册安排的也是工艺作品欣赏。绘画是指在纸、木板、纺织物、墙壁等平面上,

用笔、刀、针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运用构图、造型、着色等表现手段,塑

造可视的形象的一种造型艺术。本册教材绘画部分内容有图案、中国画、想象画。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现代设计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设计意识。

2、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勤奋踏实的好学风。

3、引导学生对物体结构和空间关系具有感性的认识,学习了解图案,构成

等知识。

4、了解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和色彩的冷暖知识,了解人的色彩感受。

(二)教学难点

1、学习浅显的人物比例,动态、面部表情画法为语文中的童话故事,作文

作插图。

2、学习纸版画的基本知识,创作纸版画。

3、了解雕镂的基本特征,运用切割、挖刻、镂等方法,用蔬果雕镂生动有

趣的作品。

四、课程标准对本册教材的要求

1、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想象能力、造型能力和合作能力。

2、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和情趣,培养认真耐学的好风气。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五、本学期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同学们学会欣赏,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同学们的设计、想象、创造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

启发学生通过感受、设计、表现自己的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学习简单的手工

制作,提高学生在制作中的动手能力。学习简单的写生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

力、想象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记忆、想象,表现生活中有特色的环境。

学会装饰和美化环境。提高同学们的设计、想象、创造能力。

六、完成教学目标的措施

1.应将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

术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2.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

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

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对世界

多元文化教育的宽容和尊重。

3、采用多种办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以发展,最大

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意识转

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

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师的评价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

学习状况。

七、教学进度:

第一周: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

第二周: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

第三周:第2课点的集合

第四周:第3课远去的路

第五周:第3课远去的路

第六周:第4课线与造型

第七周:第5课风景写生

第八周:第6课让剪影动起来

第九周:第7课漂浮的画

第十周:第8课山山水水

第十一周:第9课彩墨家园

第十二周:第10课我做的乐器

第十三周: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

第十四周:第12课保护文物

第十五周: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

第十六周:第14课电脑美术

第十七周:第15课中国画与油画欣赏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

第1课基本形体切挖

教学目标:

1、学习在泥做的六面体或圆柱体上进行切挖。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造型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体是由哪些基本形体切挖的

教学难点:

个形体的切挖变化及整体的把握

教学具准备:

师:范图、实例、制作材料

生:萝卜、橘子、苹果、肥皂、花泥、小刀

教学过程

1、导入阶段(4分钟)

复习几何形体,回顾圆柱体、六面体、圆锥体、球体等造型:这些都是大家

所熟悉的几何形体,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生答。师问:我把他们称为圆柱形、

六面形、圆锥形、球形,对不对?为什么?因为它们都是有长、宽、高的三度空间

的立体实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

你们在下面的图片中看到了它们当中谁的身影?(课件)

师:立方体和圆柱体是我们最熟悉的形体之一,它们看似简单,可千万别小

瞧了它,我们生活中很多东西小到杯子,大到汽车,不管是造型简单或者繁杂的,

都是从六面体和圆柱体的基本形变化而来的。今天我们学习用单个六面体或圆柱

体进行形体切挖的练习。(欣赏课本范图,讲解结构)

2、发展阶段(8分钟)

⑴欣赏课本图片,加深形体感受,了解草图画法。

⑵请大家根据课本范图尝试制作一个凯旋门,留意小结制作方法,师总结。

⑶欣赏具有抽象意味的有特色的建筑、日用品等等,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

生想像。

3、本课练习

根据草图,在带来的材料上进行切挖练习。

4、生作业,师巡视辅导(23分钟)

5、作品展示(5分钟)

作品摆在展示台上,生评价,师总结。

6、拓展

纸虽然是一种平面的材料,但在纸上进行切挖以后,用折、卷等方法使它成

为立体的形体,也能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大家可以回家尝试着制作。

第2课点的集合

教学目标:

K了解美术中点的概念,知道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学会用点构成精

彩的画面。

2、认识“点彩派”的绘画典型特征。尝试体验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

化,注意整体画面色彩和谐关系。

3、感受点的艺术魅力。利用儿童的个性特征,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

导、评价,激发其探究、创造、表现的欲望,提高艺术修养。

教学重点:

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合理利用点的组合规律、疏密变化,使画面呈现和谐的色彩。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

学生:水粉或水彩颜料、彩笔、画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请你猜猜我是谁?

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先看出它是什么?

你能猜到那是什么吗?那么你看到了什么?(各种颜色的点)

再退远一点,现在看到什么了吗?(是人物画)

点是造型的基本要素之一,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大家先来欣赏几张世界名画。

欣赏比较:

1、《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修拉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画家。

2、《纳蒂布港》西涅克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创始人之一。

3《牧羊女》米勒法国现实主义画家

学生比较欣赏,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学生回答:点彩派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

的效果,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一一《点的集合》

二、发展阶段

1、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考可以得出: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点纹;彩色的鹅卵石

可以拼成火车的点;马赛克上三角形、正方形是点;花园里开放的小花是点;树

叶是点;夜空中的星星也是点;距离足够远的话人是点,汽车是点,甚至房屋也

是点……

出示图片,清学生再次辨析点。

通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析,可以看出:点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只要

在相对空间中比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点。

欣赏图片,看看色点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

欣赏图片,了解点的排列方法与效果。

2、欣赏作品,感受点的魅力。

1)《殉教者》希腊马赛克镶嵌壁画

小块的马赛克由点及面,追求绘画的效果。

2)《蜡染》苗族民间工艺

民间工艺中利用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生动灵活。

3)《黑屋顶》吴冠中中国当代艺术大师

把房屋屋顶、窗户概括成不同形状的点,组成一幅形式感很强的画面。

《山水》黄宾虹中国当代国画大师

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变化万千,还概括的表现了各种物象。

4)《构成》维克托•瓦萨里法国

由圆圈圆点组成具有惊人视错觉的瞬间效果。

5)《星月夜》梵•高法国后印象派画家

用点进行方向组合,形成线化的感觉,增强流动效果。

《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法国米罗

通过点的奇妙形状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

3、学生创作练习

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张作品。以不同的点为造型元素,采取各种工具和材料,

完成一幅有创意的作品。

不同的工具可以表现不同的点。

欣赏课本P4技法点击,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创作,

题材不限。

作业要求:用点的画法进行临摹或创作。

注意整体效果的变化,把握色彩的关系。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三、展示与评价

1、将完成的作品按小组张贴到展示板上。

2、小组内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

3、各小组优秀作品大比拼。优秀作品的作者说说自己的创意与绘制过程中

的感受。

4、评出最佳作品

四、下节课准备

第二、三课时

(第二课时欣赏制作,第三课时继续完成作品,并展示评价)

一、欣赏图片

欣赏一组马赛克镶嵌壁画

西方美术史学家认识最早的镶嵌画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西亚的美索布

达亚平原上,苏美尔人是这种艺术的始祖。但是镶嵌工艺真正得到广泛发展是古

代欧洲的意大利半岛。公元313年,在君士坦丁堡的米兰颁布基督教合法以后,

各地开始大兴教堂,几乎在教堂所有的穹顶、墙上布满了基督教壁画,由于镶嵌

艺术在平面中耐久的原因使其成为基督教教堂壁画的首选。

点是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的形式多样,色彩各异。

每一块马赛克都是一个漂亮的色点,成千上万个马赛克组成了色点的海洋,

成千上万的色点构成气势宏大的镶嵌壁画,让人赞叹!

我们能不能做出这种效果的装饰画,用来美化我们的居室,美化我们的校园

呢?

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想法,我们身边有没有可用的材料?

彩纸剪贴、植物种子粘贴、蛋壳粘贴、彩色石子粘贴……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搜集身边常见的可用来制作色点装饰画物品。

点的形式表现点的集合效果方法很多,可以在生活中去发现、去创造新的点

画方法。

二、步骤方法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蛋壳画。先了解制作的步骤、技巧。

1、蛋壳要先洗净晾干,特别是蛋壳内的薄膜要撕去。在白纸上画出喜欢的

图案。然后把图形拷贝到彩色卡纸上,卡纸的颜色要深一些。

2、用小毛笔蘸胶水涂在卡纸上,胶水要涂的厚,但不要涂太大面积。然后

掰一小块蛋壳放在胶水上。用镜子把蛋壳压碎,把蛋壳按照设计的图形排好。蛋

壳的裂纹可大可小,关键是边缘一定要对齐。

3、注意色彩的搭配,不同的部位可以用不同颜色的蛋壳粘贴。

衣服上蛋壳的可以用稍大的碎片。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蛋壳镶在中间。

4、为了使画面色彩效果更丰富,我们还可以用彩色水笔勾边,按着蛋壳碎

片的形状上色。用彩色水笔整理画面,嘴巴处可以用深浅的红色涂出丰富的层次。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制作步骤,学生观看了解,了解制作技巧。

三、学生练习

练习要求:

1、利用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来表现作品。

2、运用合理的色彩关系使画面丰富、和谐。

学生可以单独完成练习,也可以两人合作完成。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

四、作业展示

1、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张贴在展示板上,组内自评互评,选出优胜作品。

2、组间对优胜作品互评。选出最佳作品若干幅,作者谈谈创意,感受。

3、教师点评

五、收拾整理,保持环境卫生,布置下节课任务及所需物品。

第3课远去的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现象,并能运用所

学透视现象绘画或拼贴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观察绘画作品和自然界的景物,发现近大远小,近

高远低和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

站在不同位置观察同一条路,发现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感受风景画的美,培养学生热爱

大自然的情感和观察大自然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了解生活中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学会运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创作

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道路的变化,由此及彼,能从不同的视角观察自然中其他物体的透

视变化。

教学过程:

一、了解规律,欣赏名画

展示一幅具有明显远近效果的马路照片。

我们经常走在马路上,看到的情景是否和这张图片相同?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近处马路到了远处有没有变化?马路两旁的树木有没有变化?路上的行人远近有

何变化?

学生回答。一学生到屏幕前指出看到的现象。

教师总结:近宽远窄,近高远低,总的来说就是近大远小。

看画家如何画远近关系。

欣赏法国画家西斯莱《塞夫勒道路》

霍贝玛《米德哈尼斯的林荫道》

结合名画欣赏,说说画家表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

欣赏课本P7最上方四幅马路效果图,看看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眼前的公

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

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了解点与美术的关系。

总结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大远小。

二、欣赏提升,讲述发展阶段

1.透视的发展史

课件欣赏乔托的作品《逃亡埃及》,并出示古埃及的画面,通过比较,引导

学生学习乔托在画面中通过明暗等绘画手段表现了人物及景物的透视感,是透视

学的奠基人。

欣赏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加深对作品中透视现象的认识。

2.自然中的透视

以一幅有明显透视效果的道路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并回答画面中都有哪些透

视现象,教师总结并板书:近宽远窄、近高远矮、近大远小

结合课件讲解物体的透视感,并渗透视平线和视点的概念。

对照图片,认识从不同的角度往远处看,画面中的透视也有相应的变化。

3.欣赏作品中的透视

欣赏《呐喊》等系列绘画作品中的透视,引导学生观察透视在画面中的作用,

并同时引导学生欣赏画面的构思和表现,为学生的创作打下基础。

课件对比作品赏析,如果画面中没有透视会给人什么感觉?加深学生对透视

的重要性的认识。颜色、大小、疏密等各种变化,认识到只要在相对空间中较小

都可以看成点。

欣赏图片、总结透视的发展阶段、特点与规律。

开阔学生视野,在学习活动中,这一环节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生活

中的透视。

三、探究形成、发现方法

1.欣赏书本上的透视图片

(1)小组讨论找出图片中的心点、消失线和视平线

(2)教师解释这些名词的定义:

如:想象在大海上向远处看天和水之间产生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还比如: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上的一点这点就是心

点而这两条线就是消失线

(3)学生练习一个透视图

2.教师展示一幅剪贴的透视关系的风景画

(1)学生小组讨论这幅风景画是如何制作的?

⑵教师小结:A.作视平线和消失线B.定山脚线和远山C.贴正视的房子

D按照近大远小近宽远高近高远底的方法贴出树和栏杆。

注意:远的地方学生选择彩纸的时候因应该选择色彩模糊点的近的地方要鲜

艳。

贴的时候先贴远的最后贴近的。

四、学生操作:

作业内容:利用绘画或者拼贴的方法表现一幅有路的风景画。

要求:在画面中要表现出道路的透视感。

可以根据想象添加合适的环境。

五、展示与评价阶段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学到的透视现象,从我们的生活中不断去探索,发现更有

意思的问题和现象。

引导学生围绕作品是否具有视觉现象的特点和画面内容是否丰富来评价。找

出优点,指出不足,指出改进办法。教师评价。

六、课后拓展:

学生视野,希望学生今后在作品中学会运用透视知识。在运用时关注:能否

理解并运用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视觉现象,融入到绘画作品、摄影、

拍摄等当中去。

第4课线与造型

教学目标:

了解线是艺术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和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运用与作用o运

用直线、曲线、细线、粗线、长线、短线、实线、虚线、有规则的线和自由的线

表现各种头发。

通过欣赏、交流,学生充分认识和体验线的特性及在绘画创作中的作用,丰

富视觉和审美经验,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师教学用书、中外优秀绘画名作、学生作品图片。

学生: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纸。

教学重点:

认识和了解线在美术造型表现中的特性及所起的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大胆地运用各种线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二、教学思路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为了能顺利落实本课的

教学目标,建议采用以下教学策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一)运用“观察比较法、启发式谈话法”,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线的种

类,比如线有粗有细、有长有短。

(二)通过欣赏评述,利用“简介强化法”,使学生在欣赏、观察中,充分

认识到线在美术造型中的运用,积累丰富的视觉和审美经验,促进学生形成基本

的美术素养。

(三)运用示范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各种手段表现人物头发。

结束时可以展示不同类型的作品,开拓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一、导入阶段

1.播放课件《球的运动轨迹》。

思考:把球的运动轨迹连接,最终能形成什么?

2.教师归纳小结:线是点的运行轨迹。与点和面相比较,线是最活跃、最

富于变化最有个性的表现元素。

3.出示中国画线描图片。

引导学生说说图中主要是用什么来表现画面的?

教师小结:看来线是表现造型的主要手段。这节课就和老师一起来研究一下

“线与造型”。

(教师出示课题一一《线与造型》)

二、讲解演示阶段

1.线和我们的生活也是分不开的。出示生活中跟线有关的图片。

2.说说你在生活中见过的其他和线有关的场景?

3.组内交流:通过刚才的欣赏和交流,你发现线有哪些特点呢?

线的特点:

直线曲线粗线细线

长线短线波浪线折线

4.课件出示艺术家作品

观察后说说艺术家们是如何运用这些线的?

5.教师小结

28教师教学用书美术六年级上册

线的组合

水平垂直倾斜水平波浪垂直拆线自由组合

有规则的排列:整齐、有秩序,富有节奏的美感。(出示图片)

自由性的组合:自由、优美、富有创造性。在创作时,根据物象的特性,启

发引导学生可抽象地表现画面。(出示抽象作品图片)

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生活中的线条,其实我们人的身体上也有线条,最明

显的就要

属头发啦。

6.多媒体出示不同发型的图片,用头发作比喻,直发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

觉?髯发又有什么样的感觉?教师戴假发演示。

7.教师找学生作模特,然后简单演示怎样画人物,如何用不同的线表现不

同的发型,并板书绘画步骤。

8.学生看教材第n页“表现人物头发的学生作品”,拓展学生创作思维。

三、发展阶段

现在老师给大家当一回模特,请同学们给老师设计一款发型,看谁是最优秀

的设计师。(学生动手尝试用不同的线来表现人物头像,提出可以画自己的同学,

画时重点表现

人物的头发。)

四、展示与评价

展示优秀学生作品,让学生互相说说谁画得更好,头发画得怎么样,还应该

怎么改进。评选出优秀设计师。

五、课堂小结

通过同学们的作品可以看出大家对线已经十分了解,并且能用线来表现头发

的造型,我们可以把今天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以后的作品创作中,让我们的画面更

加丰富。

1.能否找出线的特性与组合规律。

2.能否感受到线与造型是分不开的,并用线的多种组合方式来表现人物的

头发。

3.能否大胆地创作出新颖的作品,并能大胆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_

第5课风景写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风景构图知识,远、中、近景的处理方法和树木、楼房高

低不同的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铅笔风景写生的方法和步骤,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

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事物,培养学生灵敏的观察、感受能力和迅速捕捉物象形神

的能力,能够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懂得如何区别主次进行概括。抓

住重点,分清层次,能画一幅简单的风景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发

现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

运用构图知识和铅笔画技法,画一幅以树木为主的风景画。

教学难点:

怎样表现和处理好以树为主的风景画的质感和空间感。

一、感悟风景写生

1.感知质疑:什么是风景画?什么是风景写生?怎样才能画好风景写生作

品?(辅助手段:大屏幕图片展示、实物出示等)

2.以教室为例,观察前排桌子和后排桌子的不同,找一找有什么规律。欣

赏教室的平行透视图,让学生所说自己的理解,师总结。(以与学生互动的方式

进行)

3.出示教学楼效果图,让学生分析视平线和消失点各在什么位置,结合石

膏立方体,师生共同总结成角透视规律。

4.出示一组风景照片,并结合对窗外景物的观察,请学生尝试画出视平线

和消失点,分析各符合什么透视规律,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出示课题一一《风景写生》

二、欣赏提升

作品欣赏:欣赏课本照片、取景框和几幅速写风景照片图片。先由学生观察

图片,引导学生发言,发表对每张图片及作品的理解、对风景画的看法。

三、探究形成、发现方法

1.分析平行透视图、成角透视图和几张风景照片不同的速写图片。同时大

屏幕拓展播放其他风景照片,学生交流如何取景和构图。

2.欣赏画家作品并作简单介绍,然后到校园进行写生教学活动。

四、实践体验:

室内教学活动结束,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内事先选择好的某个位

置,展示“回”字形的取景框,学生同时拿出自制取景框。介绍取景框使用方法,

同时介绍在没有取景框的情况下,可用双手架成“口”字形进行取景。用取景框

在校园的同一位置对不同范围进行取景,教师展示不同取景内容的不同写生范

作,讲解合理取景和构图对表现校园景色的重要性。教师辅导、巡视指导。

五、展示与评价阶段

1.鼓励学生主动向同学们展示自己的画作,并介绍写生过程、写生时遇到

哪些问题、自己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2.将巡视指导过程中发现的典型作品向全班介绍,分析其优缺点。

3.指导学生相互交换作品,相互发表意见和建议,共同讨论改进措施。

4.小结学生实践体验过程中的得失,表扬绘画主动、方法得当的学生,鼓

励突破和创新。

六、课后拓展:

概括回顾本课所学习的风景画的概念,以及本课所了解的绘画透视规律和构

图的方法等,布置学生课下、课余时间关注周围环境,关注生活,留心校园外边

景色的美,随时与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看法。

第6课让剪影动起来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所选择的剧目或故

事,内容和情节应简单、易懂。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

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

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

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

想一想皮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用针线缝上手臂、腿。

(3)第三步:装上木棍。

二、发展阶段。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提

示学生要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

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

第二课时

剪影表演

课前准备:布置环境

一、8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体验民间皮影艺

人的表演技能。

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点评。

三、总结: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

四、拓展: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

余,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第7课漂浮的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制作“肌理”的基本方法-吸附法。

2.合理安排画面上的点,线,面,做到要有疏密变化。

过程与方法:分析观察生活中的“肌理”,了解PPT中美丽风景肌理形成的

原理,通过演示、实践、感悟吸附法来制作“肌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肌理的美感,体会制作的快乐,展示学生的艺术个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如何帮助学生感受肌理的美,并运用吸附法制作简单的肌理作品。

难点:

1.如何让学生在制作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合理安排画面的点,线,面。

教学准备:

教具:扁平盛水容器、油漆、汽油,竹签,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3幅自然风景图片,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神奇魅力。提

问:图片美在哪里?有哪些景物的存在而让你感到美丽。总结:每幅图片都由不

同的点,线,面所组成,再加以漂亮的颜色搭配,而正是这种和谐的美丽让人身

心愉悦。思考,我们是不是可以模仿,“制造”出这种效果呢?1、演示:在玻

璃试瓶里盛一定量的清水,随后滴入几滴油漆,让学生观察油漆和水之间的变化。

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滴入清水中的油漆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一下子沉入水底;

还有的在水中漂浮。说明:这个演示是为了让学生看清油漆和清水之间的变化

过程,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的兴趣。注意:油漆中必须加入适量

的汽油才会产生较满意的飘浮效果。提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记录下油漆和水

之间美妙的变化呢?(绘画、照片等)

(二)新课:(板书)出示课题:漂浮的画

肌理的自然属性:广义的意义:“肌理”是某种物体上的纹理、质感,如

树皮的纹理、质感,大理石的纹理、质感等等。狭义的意义:它是绘画、雕塑等

艺术创造所特有的形象化语言,如各种笔触、斧凿的痕迹、画面上的纹理等

等。注意:平时我们画画都是在纸上完成的,上了颜色万一画错了也很难修

改了,今天我们要在水里画画,好处是哪里画错了,哪里不好看我们都可以修改,

最后用纸把水面上的“画”吸附下来。

(三)示范:教师示范油漆吸附法:用油漆倒入盛满清水的扁平容器中,用

棒稍加搅动,在需要化开的地方滴上几滴汽油稀释,用纸吸附在水面上,完全吸

附后小心取出,即可制作出一幅肌理作品。说明: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以下几点

会造成不同肌理的吸附效果:1、汽油稀释的量:加入汽油的量多,油漆滴入水

面成散点状。加入的汽油量过少,油漆成凝结团状。2、水所处的状态:水处

于静态时滴入油漆。水处于动态时滴入油漆,均会产生不同的效果。3、油漆滴

入水面的距离。(四)学生作业:用吸附法制作一幅肌理作品,可以选用任

何颜色搭配。要求运用已学的色彩知识和配色方法,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

力,为制作的肌理作品命名。

教学评价

本堂课教师对学生的课堂中的评价以鼓励为主,由于吸附法制作肌理效果具

有偶然性,学生初次尝试不太容易取得很好的效果,教师应多加鼓励与帮助,更

好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第8课山山水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

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网上的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

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

何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

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

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徒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

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回忆曾游览过的美丽景色。播放视频,引导学生

饱览祖国的锦绣河山。出示山水作品图片,让学生加深对壮丽山水的感受。小

结: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画叫什么画吗?在中国绘画中,描绘美丽大自然风光

的画叫山水画。中国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种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山水画凝聚着

人类丰富的智慧和情感,体现着东方艺术的审美情趣,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极为

重要的地位。

(二)讲授新知

1.看一看,说一说出示山水画作品,让学生充当导游介绍作品。引导学生

由近及远来感受美景。

2.小组研究讨论:教材中的画家是如何表现近处和远处的景色的。小结:

近景画得具体,远景简略;近景墨色浓、远景墨色淡。讨论:如何表现画中的浓、

淡、湿、干?

3.教师示范教师讲解示范一幅山水画的全过程。先用中锋勾、皴的方法画

近处的景色,再用侧锋、淡墨画出远景。

4.学生尝试用浓、淡、干、湿画近、中、远的山。

5.展示并赏析学生作品

(三)作业尝试用中国画技法画出美丽的山水画,充分表现出远近关系。

(四)学生创作,教师辅导针对学生差异进行辅导,及时表扬绘画技法好

的同学的作品,以互相学习、启发,鼓励学生大胆实践。

(五)作品展评引导学生对比其他同学的作品,寻找不足及改进方法。

第9课彩墨家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中国画树和叶的画法.点景的画法;通过对经典作品的赏

析,感受并了解中国画树和点景的表现方法,以及用笔的疏密及膜的浓淡来表现

景物的远近。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画树和叶的画法.点

墓的画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让学生初步掌握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方法,体验国

画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体会中国山水画与自然的

联系,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中国画树和叶的画法,点景的画法。

用墨彩结合的方法,表现家乡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利用多媒体播放中国山水画名家作品,配以中国古典乐曲。

二、图片导入,感悟体验欣赏优美的家园视频和照片。

同学们都知道我国地域广大,各地风光无限美好,让学生欣赏不同地域.不

同民族的家园的风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景色有什么特点。出示课题:《彩

墨家园》。

三、作品欣赏,分析作品

思考画家是如何表现树和点景的,是如何表现景物远近的?

(1)齐白石的《农耕图》中景物远近的表现方法;

(2)石涛的《村舍》中树和点景、景物远近的表现方法。

四、现场演示,讲解技法重点

学生初步体验用笔用墨的方法,教师点拨并演示。

1.树的画法:

(1)鹿角法画树,其树枝是向上出枝的,形状是鹿角状的,所以称为鹿角法。

(2)蟹爪法画树,其树枝是向下出枝的,形状像螃蟹的爪子向地下抓去,所

以称为蟹爪”。

2.叶的画法:

点叶法是用粗细和干湿浓淡的笔画而成。有介子点、个字点、垂叶点等。

3.点景的画法:

点景应注意位置.大小、藏露等关系的变化,用笔要简练.果断,有韵味。寥

寥数笔传神为妙。

五、学生创作前指导学生练习的步骤

欣赏回顾:欣赏名家名作,回顾前面内容。

1.结合作品,说说近、中、远景的特点与表现方法。

2.树的画法

(1)回顾鹿角法.蟹爪法不同特点。

(2)点叶法

(3)点景

创/二幅家乡美景

1.注意近中、远、景的表现,画出远近层次。

2.注意用笔的疏密及墨的浓淡来表现景物的远近。

六、展开想象,大胆创作

结合自己家乡的特点,用墨彩结合的方法,表现家乡的美景。

七、作业展示⑴将作业张贴在展示区。

(2)小组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让作者谈谈自己的创作体验。

(3)教师点评,小结。

八、课后拓展

品评学生的练习作品,引导学生对比其他同学的作品,寻找不足及改进方法。

并学会运用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

美。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水墨画的基础知识。即,工具材料,用笔用墨。学习几种动物的

画法。

教学重、难点:

训练学生的用笔、用墨。用笔用墨的技法、技巧,以及动物的造型。

教学过程:

一、简要地复习国画的基础知识和用笔用墨等作画技巧。

二、教师出示几幅动物的水墨画,并结合课本的范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a.欣赏灵活多变的用笔,加深中锋、侧锋以及点笔的了解。

b.欣赏用墨焦、浓、重、淡、轻五色,加深学生对墨色的了解。

c.构图以及动物的造型。

d.欣赏名家名作,了解名家的风格及其代表性作品。了解几位画坛大师,

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三、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了解作画的全过程,并归纳出步骤:

a.讲解归纳动物的大形体。

b.讲述调墨、调色。

c.分步作画,讲解画动物的先后顺序。

d.修改调整完成。

四、布置作业,画两幅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一一麻雀、虾。

五、老师巡回指导,主要是用笔、用墨以及动物的造型。六、征集作业、

讲评,提高审美能力。

猜你喜欢:1.教小朋友画画教案3篇

2.教你学简单画画

3.儿童简单画画教程

4.幼儿简单画画教学

5.小班美术我爱画画教案

第10课我做的乐器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探究各种乐器的发生原理,了解乐器的基本组合和制作方法。引

导学生通过设计草图来制作一件乐器,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体会制作的乐趣。教学重点:探究乐器的发声

原理,并设计制作一件乐器。

教学难点:将材料巧妙利用,合理设计,使乐器声音动听,外观精美。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自制乐器。学生,能制作乐器的铁盒,竹筒纸等

多种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1.看视频“另类乐器神奇演奏大法”片段。2.看了这段视频,

你想不想自己也动手做一件乐器呢?出示课题《我做的乐器》。

二、发展阶段1.选择材料(1)听一听引导学生听打击乐演奏。乐曲中

出现的乐器你认识吗?请你说一说它们的名称。(2)看一看图示打击乐器。

老师出示自制乐器,一边出示一边演示演奏方法。像这样能打、敲、摇、刮响的

乐器都是打击乐器。(3)选一选你觉得什么材料适合做打击乐器?并说明理

由。现在老师再添加几种新的材料:网线、颗粒状小件(如米粒、豆子、彩珠、

铃铛、铁环等),你能不能再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刚才的材料组合构成一件打击乐

器?(4)试一试尝试组合,并在小组内交流组合方式。小结:不同的材料做

成的乐器音质是不同的。选择材料时,先敲一敲、打一打、听一听音质,再根据

需要选择材料。还可以尝试把几种材料组合到一起制作乐器。2.外形设计乐

器王国里除了节奏明快的打击乐家族,还有一个重要分支,那就是声音柔美、动

听的弦乐家族。(1)听一听引导学生听弦乐曲。视频中出现的乐器你认识吗?

请你说一说它们的名称。(2)看一看图示弦乐器。老师出示自制乐器一一竖

琴。请学生观察用橡皮筋做的弦是怎样绷上的。还可以怎样绷弦?(3)想一想

①弦乐的音质和什么有关呢?②弦乐的外形与它的发声有没有联系呢?(4)

试一试①尝试拨响几件粗细、多少、松紧不同的弦板,体会弦乐音质的变化。②

尝试拨响带回音箱和不带回音箱的弦乐及不同大小孔洞的弦乐,体会音质的变化

小结:各种乐器独有的外形并不是随便设计出来的,乐器的外形是为了发出更动

听的声音而精心设计的。弦乐是通过改变弦的粗细、多少使音质产生变化。弦乐

还通过改变孔洞和回音箱的大小形状来改变音质。3.排列组合(1)听一听管

乐是利用嘴唇把气流吹入,引起乐器的发声部分产生振动而发声的乐器。教师演

示吹瓶子口,但这个瓶子还不能称为乐器,现在把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几个瓶

子组合在一起,吹奏起来有音阶的变化,就成为一件乐器了。(2)看一看欣

赏利用排列组合的方式形成的乐器。学生观察排列组合的方法。小结:把形状、

质地相同的物体按大小相接,顺序排列就能组合成一件乐器了。(3)试一试收

集挑选形状、材质相同的材料按大小排列组合,并试着演奏。4.装饰(1)欣

赏各类装饰独特的乐器,启发学生思维。(2)装饰的方法多种多样,要根据乐

器的材料选择适合的装饰方法。

三、创意制作1.设计草图。2.根据草图选材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四、展示评价1.独奏并请学生介绍为了使乐器发出美妙的声音做了哪些设

计。2.组织学生按不同种类乐器分组合奏。五、收拾整理收拾整理各种工具、

材料。

第11课废旧物的“新生命”

教学目标:

1、认识废旧物品再利用的意义,提高环保意识。

2、尝试废旧物品利用,用多种废旧物品进行有意义的制作,让学生养成保

护环境、爱惜资源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动手与探究能力。

3、利用废旧物品进行有创意的制作,感受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

根据废旧物用品的外形、材质等特点,展开联想。

教学难点:

用各种■饰材料制作有创意的作品。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废旧物作品及图片。

教学过程:

1、看视频、图片

看视频、图片,了解我国险峻的环保状态,垃圾山,河面漂浮物、景点垃圾……

严重破坏环境卫生,这里面有易拉罐,包装盒,饮料、矿泉水瓶,旧衣服,旧画

报……

想一想,这些东西真的毫无用处,只能走进垃圾场吗?

2、欣赏生活中的废弃物创作的报导,激趣导入

我国的小朋友利用废弃物创作了有趣又美观的艺术品,我们来听几则新闻报

导:1、利用废弃物亲手做乐器2、用生活废弃物制作生活实用品,奶粉罐经过

外包装华丽变身为笔筒,旧衣服经过改造成为多功能小物品收纳袋……3、用生

活废弃物制作的装饰品,家居小饰物,各色旧布条编织的小地毯、壁挂……

听了这些报导你有什么感想呢?(知道生活中原来我们认为的废弃物还可进

行再加工,创作出那么完美的物品。)

出示课题一一《废旧物的“新生命”》

3、游戏激趣,初步感知废弃物的创作。

教师出示一团棉花、塑料纸等,运用包扎等办法让它迅速变成一张可爱的娃娃

脸。(以“变魔术”的形式进行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感受废弃物可以

废物利用变成工艺品。)

4.发现探索,引导启发。

(1)出示课件,欣赏废弃物制作的工艺品。(猜一猜)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屏幕上漂亮的艺术品,猜猜它就是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

材料创作出来的?欣赏时思考一个问题:你能猜测出这些废弃物变成艺术品用了

哪些方法吗?

(2)欣赏观察其它作品用的什么材料?是怎样组合起来的?让学生说一说对

这些作品的看法。(把作品进行分解,多角度、多思路展示,以启发学生的创作

思路。)

(3)让学生说说作品的哪些方面吸引了自己?

(不同材料、形状的组合,等等……)

(4)教师小结:法国哲学家、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

而是发现。”就让我们就来做一个化腐朽为神奇,做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吧!只

要大家用心观察,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并能进行大胆地表现就一定能创造出美!

(5)和学生一起整理不同的废旧材料。

教师:同学们带来的材料真不少,想一想,我们该如何将它们进行分类呢?

学生归纳回答,说说各种废弃物自身的材质美感。

①纸质类:纸盒、纸板……

色彩丰富易加工

②金属类:铁丝、易拉罐、小零件……

规整光洁

③木竹类:木板、木棍、树枝、竹片……

朴实无华

④布类:布头、毛线……

松软丰厚

⑤陶瓷类:瓷瓶、瓷杯……

光洁润滑

⑥玻璃类:瓶子、杯子……

晶莹剔透

⑦塑料类:饮料瓶、塑料板、塑料袋……

柔润细腻

(6)引导学生对启发整理后的废旧材料进行启发创作。

5.讲解演示,尝试创作

小组讨论废弃物的加工方法,教师简单示范。、

方法:剪,卷,贴,饰,插接……

工具:剪刀,胶水,钳子……

6.讨论创作辅导

展示废弃物工艺作品实物。请学生说一说这些作品的创意、制作方法和效果。

7.制作要求

以瓶、杯、盒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材料自身的形体特征,通过联想,制作

一件特征突出、生动传神的玩偶。

讨论自己组收集的废弃物能加工成怎样的作品,怎样才能把它的价值最好地

体现出来。

8.设计并制作

两到三人一组,自由结合,合作完成。

提醒学生使用工具注意安全,教师巡回指导。

9.评价激励延伸

作品展示,学生自评和互评。

提供评价建议:

(1)作品是否有创意

(2)是否把废弃物的最佳价值体现出来。

(3)色彩搭配是否和谐

(4)做工是否细致

(评出最佳创意奖、最佳搭档奖、最佳色彩奖、最佳细心奖各一名,让学生

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10.教师小结

(1)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和材料能够表现,正如我们今天学习

的废弃物造型。只要大家做个有心人,积极动手动脑,就能创作出更多有特色的

艺术作品。

(2)整理多余的废弃物并合理处理、应用。

11.课后延伸

(1)同样的材料你还能创作什么?

(2)能用其他废弃物制作有特色的造型艺术。

(3)注意观看央视二套交换空间节目“旧物改造环节”,也可上网搜索相关

视频、图片。

第12课保护文物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

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

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

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

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教学难点:

主要是请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

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导入:

提问:

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灯(贯耳瓶)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

界上享有盛誉.

1.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2.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

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

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

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

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

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

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法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3.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

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

爱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

(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

富.(重点介绍《白釉象首龙柄壶》)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

艺的最高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

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

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

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

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

段.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最大的是被后世称

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汝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

〃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

兄所烧制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

〃钧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

〃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

宋代的瓷器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瓷美学

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

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

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

四.放映录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古代青铜艺术,了解青铜艺术的发展史及其特色。

2,指导学生学习欣赏的基本方法,提高审美能力。

3,教育学生热爱和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教学重难点:了解青铜器的发展,欣赏青铜器艺术的方法。

教具:青铜器实物,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1,播放幻灯片,初步让学生浏览,导入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保护文物.

2,让学生来说自己所了解的青铜器及其发展过程.(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

内容)

3,师: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远在四五千年前的夏代就已经开始出现.商带

和西周是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

二,发展阶段:

1、欣赏教材中的青铜器图例:先让学生看书中的图例以及下面的文字说明.

2、探讨怎样来欣赏,请学生来说说.

3、归纳欣赏的基本方法:(1)从造型上来欣赏,根据不同用途,青铜器有各种

不同的造型.(2)从纹样上来欣赏,青铜器上常有动物纹,几何纹以及人事活动等

图案,反映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3)从文字上来欣赏.

三、根据上面几点欣赏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艺术

(幻灯):

夏:

乳钉纹爵

商朝的青铜器:

1、兽面纹方鼎.

2、四羊方尊

3、铜纵目面具

西汉时期:

长信宫灯

战国时期:

1、虎噬鹿青铜器座

2、宴乐攻战壶

东汉时期:

铜奔马

四、师出示现代的青铜器,引导学生欣赏,看看与古代的青铜

器又有什么不同.

五、知识窗:青铜是红铜和锡的合金,也有的是红铜和合金。红铜加了锡,铅

以后,使铜的熔点降低,硬度加强,因为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六,让学生讨论要怎样来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第13课古建筑的保护

教学目标:

欣赏了解古建筑,正确认识古建筑的价值,整理本地区古建筑资料,用自己

喜欢的方法表现古建筑。培养学生分析、探究、总结问题及动手操作能力。培

养热爱家乡的自豪感,树立保护身边古建筑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古建筑模型、图片文字资料、制作材料、绘画工具材料。

学生:搜集到的古建筑图文资料、各种制作材料、绘画工具材料。

重点重难点:

重点:认识古建筑的价值,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古建筑。

难点:能比较准确地画出古建筑的外形,思考保护古建筑的措施。讨论提出

不同的保护方法,用宣传画、手抄报、古建筑模型等形式表现出来。根据观察到

的古建筑撰写简单的调查报告,并提出合理的保护措施。教师也可根据当地实际

人文特色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一座具有历史的城镇,不仅会将它的历史写在书上,还会将

它的历史通过古建筑告诉世人,并流传后世。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古建

筑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技术的结晶,珍惜、保护好古建筑,是现代人的职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建筑的保护。导出课题一一《古建筑的保护》。

(二)欣赏感知欣赏图片:中国古代建筑欣赏一一北京故宫、贵州地坪风雨

桥、北京四合院、江南水乡等。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说出这些古建筑的名称、

地理位置,初步感受建筑风貌及艺术价值。

(三)整理交流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古建筑资料或相关故事。谈谈自己

对于亲身游历过的古建筑的认识、感想。欣赏课件中展示的家乡古建筑,感受

家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