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
中国历史是华夏大地各个民族组成,中华民族诞育和发展的历史。中华文明历经原
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至于现代社会,绵延五千年不断延续发展,是世界上最
古老影响的文明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5篇,
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和特点,掌握启蒙运动思想家
的主要观点。
2、通过阅读启蒙运动思想家的言论材料,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
评价问题的能力,通过比较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异同,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3、通过对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和重大影响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理解重点和难
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问题探究,体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方法和历史学习的方略;
情境教学法:学生角色扮演,神入历史。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蒙思想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精华积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资产
阶级为之奋斗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仅属于其个人和那个时代,更属于世界、属于全
人类。所以,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
1、培养人文意识,强化法治观念。
2、关注社会进步,培养坚强意志,树立科学精神,敢于怀疑,勇于创新,不断追求
真理。
3、领悟先进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作用,积极汲取启蒙思想精华,为我国
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借鉴。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等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要观点及启蒙运动的影响
难点: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图片(东西方人民对神的敬畏),再联系所学知识,回顾第一单元学习的董仲
舒的新儒学体系内容“君权神授”和西方古代史,让学生总结出东西方人民将对神的
敬畏转移到了他们那个时代的君主身上。
再展示图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同学们,看了这幅图片,
你有什么感受呢?让学生总结。那么为什么查理一世被他的国民送上了断头台?这种与
传统敬畏君主观念的思想是截然相反的,为什么人们头脑中会有这样巨大的变化?今天
我们共同来学习第七课,来一探究竟。
一、启蒙运动的含义
启蒙(enlighten)——“启蒙”在法文中即光明、智慧之意。启蒙思想家想开启人们
的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们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
们摆脱教会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
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在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反封建专制
统治和教会思想束缚的思想解放运动。
二、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让学生通过课本知识的阅读和以往知识的回顾来归纳。
1.经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程度已较高,为启蒙运动的到来提供了经
济基础)
2.政治:新兴资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3.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推动
4.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自信
(自然科学的成就使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
5.法国社会现状: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三、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共同总结)
1、核心思想:理性一一判断是非的标准
2、主要内容:理性、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四、性质: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五、启蒙运动的发展历程
1、兴起一一英国(17世纪)(这部分教材没有详细介绍,通过材料补充给学生)
霍布斯:国家不是根据神的意志而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君权不是神授的,而
是人民授予的。
洛克:私有财产是人权的基础,没有私有财产无人权可言;政权形式上,赞成君主立
宪制,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利应分属议会和君主。
2、高潮——法国(18世纪)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3、扩展一一欧洲其他国家,影响全世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2
知识与能力:
基础知识:1、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2、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能力培养: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培养
高一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方法与过程:
①分组讨论:前后桌一组,选出组长一人,记录讨论的中心论点并作好发言准备。
②分阶段进行问题解决,在高一学生自学阶段,老师走下讲坛,深入各组讨论中,以
便随时发现高一学生在解决过程中出现的疑惑或难点,增加课堂解决的针对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高一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
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渊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
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讲授新课:
一、单元序言分析: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从1996年开始的夏商周断代工程更进一步证实了中华民
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那么四千多年前我国国家机器是怎样运作的呢?本单元我们一
起来探究中国古代国家机器运作的制度,即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中国古代的朝代:(理清朝代,使高一学生形成时间概念。)
2、本专题的关键词是“政治制度”。考查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政治制度,就要注意
它的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影响等各方面的内容。本单元
分四个阶段对中国古代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沿革和影响进行了概述,向
我们描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脉络和趋势。
二、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导入新课:从“大禹治水”的故事讲起,可以由高一学生讲述导入夏朝的建立。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设问:夏朝是如何建立的?“大禹治水”:传说很久以前,黄河发大水,把庄稼和房
屋都淹了。当时的部落联盟首领舜就派鳏去治理洪水,但鳏没有使洪水驯服。鳏的儿
子禹就自告奋勇地要求继续治水。他改变了他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
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从而制服了洪水。在治理洪水的十三年间,禹“三过家门
而不入”。也正是因为他治水有功,才被舜通过禅让制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后来,
禹的势力越来越大,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了我国历第一个王朝一一夏朝(根据断代工
程,科学地测定夏存在时间为公元前2070—公元前1600年)。
设问:请观察一下教材中的插图《戴冠冕的夏禹》,这时的夏禹有何变化?这时的夏
禹因为权势的强大,已经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夏国王了。(举例:在禹统治的时期,
禹已有特权。相传因为有个部落酋长参加会议迟到,被禹处死,可见禹已在行使着君
王的权力。)冕是古代帝王专戴的礼帽,圭为古代帝王举行礼仪所用的玉器。
1、王位世袭制
禅让制,是原始社会部落联盟内部民主选举首领的制度,“选贤与能”。设问:成
为夏国王的大禹还会继续推行禅让制,选出他的继任者吗?
材料分析:禹继位后,社会进一步发展,阶级已经形成,组成国家的各政治、军事
要素已经具备,国名“夏”,禹就是“夏后氏”(夏朝)的第一位国王。他的儿子启杀
掉益而夺得王位。从此,“禅让时代”结束,“夏传子,家天下”的时代开始。
-《中外历史问题八人谈》
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却不给他实权。相反,禹把实权给了
自己的儿子启,启杀掉益而继承王位。这说明我国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已被王位世袭制
取代,中国社会也由“天下为公”的时代进入到了“家天下”的时代。
提供两段材料给高一学生,可比较分析原始社会的“天下为公”与阶级社会的“家
天下”: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和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
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材料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
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
其选也。
需要注意的是,王位世袭制不仅指子承父位,也包括兄终弟及这种形式。
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夏商时期,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制定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以商朝为例说明。在中央,统治者为王,设相、卿士参与商王决策;卜、祝、史负责占
卜、祭祀和记录王朝大事;武官师执掌军权,各类官职的主要职能划分非常清楚。在地
方,商时期方国林立,方国首领被商王封赐为“侯”“伯”等,他们对方国拥有一定
的支配权力,同时对商王效忠,定期纳贡、朝见,并奉命征伐。(这里可结合《商朝疆
域图》和高一学生所熟悉的《封神榜》,以周方国的文王被赐封为西伯侯为例讲述,
高一学生更易理解。)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前1046年,陕西一带周部落首领周武王灭商,以镐京为中心建立西周。西周强盛时
控制的地区,已经远远超过商朝。
材料说明:“我自夏以后稷,魏、玲、芮、岐、毕,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
商、奄,吾东土也;巴、濮、楚、邓,吾南土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
西周控制区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辽宁,南达长江,是三代中疆域的
王朝。
情境设置:对于如此庞大的王朝,作为周王,怎样才能有效地统治?(西周疆域图)
1、西周的分封制(“分土封侯制”)(武王开始,周公继续)
(1)分封的目的
巩固周王室的权力,一是要“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二是要防止商的遗族叛乱,
三是要适应人口不断发展、疆域不断扩大的需求。(最根本的即巩固统治)
情境设置: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封呢?(结合《周朝分封诸侯分类示意表》
说明分封的对象,能认识到分封的主体是同姓分封,同时可结合地图说说一些功臣的
封地)
(2)分封制的内容(周王与地方诸侯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①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
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的诸侯必须服
从周天子的命令,尽到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举实例说
明,周成王、周康王时期的会盟诸侯,周昭王时期的巡游南方。)③受封的诸侯在自己
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分封制也是一种分级立宗制,天子-诸侯-卿
大夫-士,士以下不再分封。)
(3)分封制的影响设问:当周天子把同姓王室贵族、立功的异姓贵族和先代贵族的后
裔分封到各地做诸侯以后,他们到底起到什么作用?是否真如周天子所想,巩固统治,
扩大疆域?(用此设问主要是让高一学生充分体会分封制带来的影响,高一学生可结合
教材以及自己的认识进行思考。)
教师总结:认识分封制的影响,要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周王室力量是否强大,与
诸侯国势力强弱成反比。当周王室力量强大时,就能保持对诸侯国的震慑力,并能通
过诸侯国强化对边远地区的统治;当周王室力量衰弱时,诸侯国独立性就会增强,并威
胁到周王的统治地位。第二,分封制在西周时期对周王朝统治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
但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明显地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们既不能
用前者代替后者,也不能用后者掩盖前者。
2、西周的宗法制
设问:在分封制下,为什么分封的主体是同姓王室贵族?同姓王室贵族和周王的关系
最亲。他们之间是有血缘关系的。而血缘关系的亲疏对周朝同姓贵族政治地位的高低,
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实际上,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亲疏不同的家族结构,
构成了当时另一个重要的政治制度一一宗法制,它与分封制密切相关。
(1)宗法制的含义简单说即宗族的法规。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
是用规定宗族内庶嫡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保
证王权的稳定。
(2)内容:嫡长子继承制,余子分封;庞大的宗族网;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其中嫡长子
继承制是的特点)。
(3)影响:确立一整套分配与继承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家国一体。
早期国家制度以宗法制为核心,用分封制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形式,用世卿世禄制为
选拔官吏的基本方式。
总结:在夏商周时期,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的基本内容。宗法制通过血缘关系的亲疏,规定了西周金字塔式的社会统治秩序,分
封制则保证了周王对全国各地的统治。它们互为表里,相互渗透,共同维持西周社会
秩序正常运转。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3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梭伦改革的背景、措施和影响;
2、能力目标:理解梭伦改革应对贵族反对的策略及现实性,财产等级制度改革不能
带来真正的平等、以及公民权利提高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为什么说梭伦改革为雅典民
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情感目标:通过对改革背景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顺应潮流,实事求是,改革就
能成功;通过对改革内容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进行一场社会变革来调整生产关系中不
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从而更好的促进生产力发展。
【学习重点】梭伦改革的背景、内容和评价。
【知识链接】必修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知识导学】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一)雅典的自然条件(梭伦改革的背景1)
(1)环境优越:位于,有小块平原;多山靠海、多天然良港;
(2)资源丰富:盛产、、优质陶土和等;
(3)交通便利:有天然良港港。所有这些对农业、工商业发展十分有利。
(-)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梭伦改革的政治背景2)
1、城邦国家的雏形:
(1)在“时代”,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不休。大约在公元前9〜前8世纪,这
些部落逐渐统一,设立以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出现了
的雏形。
(2)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之间尖锐的矛盾:
①政治上,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等重要职位,还把持了作为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
关的长老会议。公民大会(代表平民)没有实际权力。
②经济上,
掌握了大部分财富,他们盘剥平民。许多平民无力还债,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
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交给债主,自己只能保留六分之一,因此被称为“
如果还不起债务或交不起地租,他本人及家属就会沦为债务奴隶。
?平民的反抗:贵族的专横和压榨,激起了平民的反抗。公元前632年,
发生主要由平民参加的武装一,这次一虽然最后被镇压,但给贵族统治敲响了警钟,
雅典统治者后来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
(三)工商业发展(改革的经济背景)
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工商业得到发展。随着经济实力的日益壮大,对旧贵族的
政治专权越来越不满,展开了要求的斗争。社会各阶级出现分化:
因为占有平原地区的大片沃土,被称为“平原派”,主张维护贵族寡头政治,以巩
固自身的既得权益。
深受债务奴役之苦,他们大都住在山区,被称为“山地派”,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
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
一般住在沿海地区,被称为“海岸派”,他们在经济上主要关注,掠夺外邦奴隶与
财产;政治上要求打破“”的政治专权,分享权利,主张实行温和的改革。“
派”和“派”共同的目标是反对贵族专权,改革呼声日益强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4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学习重点:
1.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及影响。
学习难点:
对新儒学思想主张的理解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自主学习】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无为而治
⑴背景:秦末战火频繁,破坏严重。
⑵目的:恢复和。
(3)表现:采取的政策。
(4)影响:汉朝逐渐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
2.积极有为
(1)背景:西汉强盛后,仍面临一系列社会危机。
⑵目的:加强,适应的发展形势。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新儒学的特点: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和
的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
2.新儒学的内容
(1)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为加强君权,宣扬“”,提出“天人合一”和“”学说。
(3)提出“”。
3.作用
⑴对扭转的局势十分有利。
⑵被采纳,使儒学成为正统。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措施
⑴汉武帝起用很多参与国家大政。
(2)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所垄断。
(3)兴办,打破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
(4)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使儒学在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思想,并成为中国的主流。
【问题探究】
学生活动教学设计
互动与展示
1.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希望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西汉初期为恢复生产和
安定人心,统治者又提倡“无为而治”的思想。根据这些史实,请你谈谈对道家思想
的认识。
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既有其消极、保守的一面,也为西汉初期“休养生息”
政策的实行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促进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和社会的
稳定。同时,老子思想中也包含了顺其自然的进步思想,这对今天创建人与自然的
和谐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道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2.想一想,汉武帝既然“独尊儒术”,为什么在他的统治思想中又杂糅了一些其他
学派的思想?
汉武帝“独尊儒术”是他推行封建政治大一统的时代需要。但其他学派中也有一些
对其统治有利的思想,如法家的法治、重农抑商等,因此也会被采纳。
3.有人认为,若没有汉武帝,儒学就不会确立其统治地位,你认为正确吗?说明理
由。
不正确。
理由:(1)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最
终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说明汉武帝在儒学走上独尊地位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2)但从根本上讲,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是当时政治、经济上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经过改造的儒家学说与这一需要相适应,因此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精讲与点拨
1.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其关键人物就是董仲舒。那
么他的新儒学体系的思想主张主要有哪些?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1.(D思想主张: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③“君为臣纲”“父为子
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o
(2)目的:使统治者采纳儒家思想,让儒学在社会和国家中获得独尊地位。
2.自汉武帝以后,儒学的正统地位为什么能够确立?又有什么影响?
(1)原因:①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张迎合了时代的需要,适应了统治者加强中央集
权的需要。
②汉武帝全面接受和肯定新儒学思想,采取各种措施尊儒,大力推动儒学发展。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
文化的主流。
【基础巩固】
1.从“无为”到“有为”思想的变化,主要是因为()
A.汉朝经济实力的恢复和增强B.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
C.加强中央集权的时代需要D.统治者不喜欢道家的思想
2.董仲舒“一生的努力,是将先秦的各种不同学派糅合成一个相当庞大的学术系统,
所有的先秦学术在他手上成为一个综合体”。材料中的“不同学
派”包括()
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④兵家⑤阴阳五行家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3.(2012?苏北四市模拟)“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
材,则英俊宜可得矣。”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
A.李斯秦始皇B.萧何汉高祖
C.董仲舒汉武帝D.魏征唐太宗
4.如图是某高校的博士们戴上博士帽,身穿博士服的合影。如今,能成为博士,是
莘莘学子的追求。汉武帝时期的博士是指()
A.汉武帝时设立的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
B.儒家学派的弟子
C.有很高的学问并博闻强记的士人
D.泛称有高学问、帮助皇帝出谋划策的官员
5.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
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的对策()
A.指出了汉武帝的弱点B.违背了汉武帝的初衷
C.触犯了汉武帝的忌讳D.迎合了汉武帝的意愿
【能力提升】
1.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
帝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2.董仲舒说:“国家将
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
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
的是()
A.宣扬“天人感应”学说B.要求君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
C.反映了董仲舒对儒学的新发展D.君主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3.(2012?山西名校联考)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深察名号》中认为“天生民性,有善
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4.(2012?浙江杭州模拟)中国古代帝王的典型形象是:“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
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帝王的典型始于()
A.秦始皇B.汉高祖C.董仲舒D.汉武帝
5.(2012?湖南长沙模拟)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中国两千年来改朝换代二十多
次,每一个朝代的帝王在方方面面都有兴有革,唯独教育政策一直没变,完全遵循汉
武帝以儒为教的政策。”该观点说明在中国古代()
A.儒家学说始终占据统治地位B.教育以道德教化为主旋律
C.汉武帝确立了教育的基本内容D.汉武帝是教育的开创者
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①(前551〜前479)②(前179〜前104)
材料二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两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
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
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
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
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了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1)判断材料一中图①的历史人物是谁?其主要贡献有哪些?
(2)材料一中图②历史人物对先秦儒学有哪些创新发展?
(3)赏识图②中人物的皇帝与秦始皇对待儒家的态度有何不同?其本质又有何共同点?
(4)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汉代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
答案(1)人物:孔子。贡献:思想上,提出“仁”的思想,主张“以德治民”;教育
上,首创私人讲学,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文化上
,编辑整理“六经”,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2)创新发展: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君
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等学说;提出“三纲五常”作为人们的道德标准。
(3)不同点:秦始皇“焚书坑儒”,压制儒家思想;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弘扬儒家学说。相同点:都属于文化专制政策,目的是维护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度。
(4)原因:儒家思想的两重性,易于被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
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重视和接纳。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全册教案5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的含义: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在春秋战国时期,
社会上形成的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的学者和不同思想学派。主要分为:儒家,
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争鸣”是指他们围绕自然、社会和人生等问题互相诘难、批驳而形成的局面。
2.背景: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
1)经济: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2)政治: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诸侯兼并战争,重视网罗人才;
3)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士”阶层活跃
4)文化:私学兴起,“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思维拓展1
:从这一原因的分析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4、影响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也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
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先秦时期)
一)、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
1、孔子的生平(前551——前478)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
子被后人尊称为“至圣”。
2、孔子的思想主张
①
“仁”的学说
(核心)
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待人宽容。
②人性论: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2)、政治思想
①“为政以德”
(民本思想)(进步)
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论语•为政》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
偃。”
《论语•颜渊》
②“克己复礼”
希望恢复周礼,维护等级制度(保守)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礼
社会行为规范,是外在的。
仁:自我的道德约束,是内在的
3、文化教育贡献
①、创办私学
②、“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③、“因材施教”等教育、学习方法
子曰:“有教无类。”
(论语•卫灵公)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④、整理编订“六经”
4、孔子的地位
1)、“万世师表”一一教育家
2)、“至圣”一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3)、世界文化名人一一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二)、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发展:一一
孟
子、荀子
1、孟子的思想
①
“仁政”
②
“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③
伦理观:“性本善”
④价值观:舍生而取义者也
A、“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仁义礼
智非由外银我也,我固有之也。”
2、荀子的思想
①“仁义”和“王道”
②"君舟民水”
③伦理观:“性本恶”
④朴素的唯物思想
A、“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B、“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D、“天行有常,不为尧舜,不为桀亡”。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孟子
荀子
同
仁的思想
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份,
使儒学体系更加完善,儒学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期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
的巍然大宗。
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它吗?为什么?
1
、儒家强调“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当代
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有积极作用。
2
、儒家提倡“孝”
、“仁义”
、“诚信”
等道德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
、儒家强调“正身自省”
、
“修己安人”
、加强道德修养,有助于约束和规范市场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的进行。
4
、儒家主张的“大一统”
思想有利于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在今天更是有着现实意义。
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及对待儒学的正确态度
三、道家
1.老子的思想(道家学派创始人)
1)、“道”为世界万物的本原;
2)、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的主张。
3)、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福祸相依)
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在不停的运动,事物具有相反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
相互依存,不断转化。
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法自然”
2、为无为,则无不治。
“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2.
庄子的思想
1)、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继承与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
⑶、社会批判精神
四、法家:韩非子(法家集大成者)
①认为历史是发展的,统治者应因时而变
②主张以法治国,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③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物权》)
“法”:严刑峻法,“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术”:驾驭大臣的权术,“潜御众臣者也”
“势”:君主的地位和权力,“如虎豹之爪牙”
五、墨家
1、代表人物:墨翟
2、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节葬、……
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墨子?兼爱上》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道家
老子
“道”、“无为而治”、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庄子
继承老子的学说、万物相对、精神自由
儒家
孔子
倡“仁”、重“礼”、讲“以德治国”、“有教无类”《六经》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
荀子
“仁义”、“王道”、“君舟民水”、“性恶论”
“制天命而用之”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法家
韩非子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
1)原因
客观: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主观: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3)思想来源: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4)措施:与民休息,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大量复员士兵;免除一定的赋
税和徭役等。
5)作用: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1)、原因:汉武帝时,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
日盛。
②政治:社会潜伏着危机:
王国问题、土地兼并、匈奴为患等
2)目的: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趋势。
3)汉武帝
“有为”的表现(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化思想)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颁布推恩令);
加强皇权: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
相权(中朝、外朝);
经济:实行货币官铸、盐铁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征重税等,
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军事:成功反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等
外交:打通“丝绸之路”
文化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新儒学的内容
1)“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3)提倡实施“仁政”。
4)“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2、董仲舒的新儒学“新”在什么地方
1)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
2)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的。
3、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4、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5、地位:汉武帝始,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三、儒学成为正统
1、过程:
1)政治
启用儒士参与国家大政;儒学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2)思想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并接受和实行
3)教育
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设“博士”专门研究和传播“五经”;教师: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
中央:兴办太学,考试合格可任官。(影响:破陈规,大大提高儒学的地位)。
地方: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儒学得到推广,在民间独尊)。
2、结果:2、结果:
四、评价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2、积极
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稳定社会秩序;利于限制君权,使君主实行
“仁政”;利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利于弘扬传统美德;确立儒学正统地位,使儒家
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消极
不利于科技文化的发展;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
级制度。
第3课:宋明理学
一、宋代程朱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三教合一
1.汉武帝以后:儒学繁盛,确立正统地位。
2.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教盛行并本土化;道教传播广;儒学有新发展,且成为中华民族共共同的文化主流
思想。
3.隋朝时期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
4.唐朝时期
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受挑战。
探究:隋唐时期的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
①佛教盛行
魏晋南北朝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扶持;动荡和战乱时代,佛教宣扬的来生幸福给予人民
精神寄托;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僧尼不入户籍,可逃避赋役,破产农民大量投身寺院,
形成独立的寺院经济;佛教为了适应中国而进行自我改造。
探究:隋唐时期的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传播
③儒学本身的缺陷
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只是一
些伦理原则和教条。在宋明儒学家看来,以往的这些论证要么是“不备”,要么是
“不明”。
二、宋代程朱理学兴起
1、历史背景
1)魏晋至隋唐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广泛传播,儒学受到冲击,面临着严峻
挑战;
2)五代的长期分裂和混乱,使传统伦理规范受到极大破坏,需要一种新的思想体系
稳定社会秩序
3)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4)宋代的“重文”国策形成了学术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5)魏晋至隋唐时期以来儒道佛三教长期融合的产物。
2.理学的含义:
北宋,儒家学者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体系。
3、实质:以儒家纲常伦理维护专制统治
4、代表人物:“二程”、朱熹
二程一一程朱理学的奠基者,北宋洛学的创始人程融、程颐兄弟二人。
朱熹一一南宋著名思想家。宋代理学集大成者。
5.程朱理学的主要思想:
1)二程的理学观点(北宋):
(1)“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有理后有物(核心思想)
(2)“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人伦即天理。
(3)用“格物致知”的方法来把握“理”。
2)朱熹的理学观点(南宋):
①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就是
三纲五常。
②
人性与天理一致,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③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3)、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
(1)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是永恒存在的,先有理后有物;
2)伦理道德、尊卑等级、三纲五常等都是天理,要“存天理,灭人欲”;
“存天理,灭人欲”通俗理解:封建伦理道德、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秩序等都是天
理,是永恒存在的,是不可改变的。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人们要通过自我修养克
制欲望,要循规蹈矩安分守己,使自己的一切言行符合“天理”,实际就是每个人的
言行要符合现存的统治秩序,应绝对服从于现行的统治秩序。
(3)认识论:主张“格物致知”(通过学习实践探究万物明白天理)
6.程朱理学的发展:
南宋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朱熹编著《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依据的教科书。
学术思想影响海外,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L陆九渊(南宋):中国“心学”的创始人。明朝的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
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
2)思想
①心是万物本原(“心即理也”)
②求“理”的方法
——内心反省反对“格物致知”
陆九渊的思想将理学发展到新阶段,号称“心学”。
2.王阳明(明朝):
王守仁,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心学”创始人。
2)思想: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
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苟此心之存,则此理自明。
①宣扬“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
②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
四、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1、相同:
1)内容相同:
①“纲常伦纪,即为天理”
②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
“理”。
2)代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
3)实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
3)影响相同:
①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②重视主观意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
极影响。
2、不同:
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
2)哲学范畴不同
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心学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3)把握“理”的途径不同:
①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
②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
贤
五、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
(清)
1、消极
①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②用三纲五常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
③尊卑等级、重男轻女、重礼轻法、轻视自然科学等观念。
2、积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明)于谦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清)林则徐
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
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起了积极作用。
宋明理学对先秦儒学有哪些发展
?
来源: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
内容:注意探讨世界本原问题
作用:强调个人修养,甚至压抑人性
地位:适合统治者的需要,成为官方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明清之际思想活跃的原因
1、政治:封建制度盛极而衰;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尖锐;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
3、思想:明清文化专制;理学仍占统治地位;西学东渐;
4、阶级:新兴市民工商业阶层日益强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李贽,明末进步思想家。著作有《焚书》《藏书》等多种。
2、思想主张
1)反对以孔子作为评判是非的标准,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
材料一
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鸟食台项目营销计划书
- 屋顶修复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钓鱼用假饵项目营销计划书
- 水利工程安全生产检查方案
- 体育赛事票务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地下综合管廊施工与城市规划方案
- 复合维生素制剂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管理方案
- 吊扇灯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2024年保险合同特别约定
- 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措施方案
-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及形式美法则备课讲稿课件
- 广东省房屋建筑工程概算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样本
- 汽车文化知识考试参考题库400题(含答案)
- 《水循环》-完整版课件
- 抗高血压药物基因检测课件
- 西游记 品味经典名著导读PPT
- 金坛区苏科版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第1课《我的兴趣爱好》课件(定稿)
-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讲义课件
- 学历案的编写课件
- 旅游行政管理第二章旅游行政管理体制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