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查目标分析历史试题_第1页
从考查目标分析历史试题_第2页
从考查目标分析历史试题_第3页
从考查目标分析历史试题_第4页
从考查目标分析历史试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从考查目标分析历史试题曹心意郑流爱(浙江省义乌中学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如何看试题?往常思维较多地关注题型和考查的知识点。然而,考察一下近20年来的命题技术发展,不难发现:首先,随着命题技术的扬弃和各种材料的使用,以往考查记忆为主的填空、连线、判断、列举等题型,已经为日益开发和完善的选择题(客观题)所取代,与此同时,以往考查理解和运用目标的名词解释、针对教材提问的论述题,也逐渐为目标保持不变而作答方式类似的“非选择题”(主观题)所同化。结果,最初多样化的历史题型,逐渐地演变、过渡而定型为两大类: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目前,上海、广东、江苏、海南和全国文综卷、山东文综卷皆然。与题型的由多变少、由繁变简相伴的是,考查目标由最初的注重记忆向注重理解和运用过渡,不管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均是如此。两类题型的区别在于:就单个题型而言,选择题考查的目标相对单一,但能覆盖类型多样、层次不同的历史知识;非选择题所考查的目标趋于综合,但能体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文明视野。正因为记忆、理解、运用的目标考查都可以通过选择题或非选择题来达成,同一个目标可以由不同的题型来体现,试题分类的依据也不应以题型为准,而应以考查目标为准。由此,分析试题,应该淡化题型观,树立目标观。其次,就知识点而言,它属于“内容目标”,然而,任何“内容目标”的考查,背后都隐含着一定的“思维品质”或“行为目标”。请看:例一:(2005年上海历史试题)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是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楚。”他所说的“新秩序”指A.维也纳体系B.华盛顿体系C.凡尔赛体系D.雅尔塔体系例二:(2006年广东历史试题)巴黎和会召开期间,多数国家的代表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它说明了A.这些国家在和会中的地位无足轻重B.这些代表热衷于参加社交活动C.会议讨论的议题与这些国家关系不大D.法国政府有意拉拢这些国家例三:(2001年上海历史试题)列宁认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请你依据有关事实略加说明。(5分)参考答案:它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或的国丧失领土和全部海外殖民地、被限制军备、承担巨额赔款)(1分);没触动战败国军国主义分子(1分)却激起战败国对凡尔赛和约的愤怒和复仇的情绪(1分);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征和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1分),势必引起国际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1分)。上述试题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凡尔赛体系”,但背后有着不同的“思维目标”:例一要求学生从“和会”、“巴黎”等信息直接提取记忆中储存的相关知识,从“巴黎和会后确立的凡尔赛体系”这一事实中鉴别所谓“新秩序”之所指。例二要求学生从巴黎和会上巨头称雄的一边倒态势来分析理解“多数国家的代表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之原因。相对于例一而言,这已经不是直接的知识提取,而是基于历史事实的间接的、深度的理解。四个选项中,B是主观原因,A、C、D是客观原因。本题考查的是客观原因,又因C、D二项与史实不符,故选A。例三材料也很简短,关键词“火山”,乃“隐患”之喻。本题要求学生结合凡尔赛和约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说明列宁观点的合理性与正确性。与例一、二不同的是,它所考查的目标不仅是记忆和理解,而是在记忆、理解基础上的综合运用,这种综合不仅要求对凡尔赛和约内容、影响的深刻解读,也包含前后贯通的历史视野。以上三例,分别隐含着从记忆提取到分析理解再到综合运用的不同历史思维,这些思维就是我们所说的考查目标。它说明,仅关注“考点”是不够的,更要的是,关注目标层次分布。既要关注“考什么”,也要关注“怎么考”,以往我们习惯于注重前者,而忽视后者,这种观念应当纠正。总起来,试题值得玩味的地方,不是它的呈现形式,也不是知识内容,而是它所隐含的考查目标本身。所谓试题的立意,即指目标立意,而不是题型的选取或知识点的定位。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可以谈论试题的难度与区分度等。从高考命题来说,既要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能推助课程改革的试题,只有目标立意新颖、科学合理,才能做到既在“意料之外”又属“情理之中”。解读、命制试题以目标为着眼点,意义深远。归纳起来,主要有:1.有利于正确认识三维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长期以来,考试和教学更多地关注了知识的记忆,使知识目标(“知识点”)最为引人注目,以至于能力培养和价值取向两维目标被日益蒙蔽和严重忽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历史学习的结果:“知识与技能”反映的是知道什么、理解什么、运用什么;“过程与方法”突出的是怎么知道、怎么理解、怎么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的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本身所蕴涵的情感倾向和价值追求。三维目标实际上是对历史学习的不同侧面的审视,本质上是三位一体的。就上述例子而言,例一的记忆考查比较中性;例二、例三则不同,它们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分别体现了分析理解与综合关联的能力,与此同时,命题者通过材料表达了对凡尔赛体系的否定性态度,暗示了它在人类文明史上背离和平、合作与发展而导致的后果。2.有利于正确认识目标开发与资源开发之间的辩证关系。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试题就成为课程教学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开发,既包括素材开发,也包括目标开发,二者互为前提,互相联系,相辅相成:一方面,素材开发的前提是目标指向;另一方面,不同的“思维目标”的达成以相应的情境材料和提问方式为依托。材料的广泛使用,不仅避免了以往拘泥于课本的打转,为考试命题提供了广阔的素材空间,也为“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以及复杂多样的学生知识经验与立场观点提供了测验平台。同样是材料解析,上述三例的目标就各有千秋:例一考查的是在提取信息的前提下对“凡尔赛体系”这一历史事件的识记鉴别,例二考查的是“凡尔赛体系”这一历史概念的技能理解,例三考查的是历史知识的横向深度挖掘和纵向贯通关联。因此,关注目标,将使课程资源的选取拥有更为明确的指向。3.有利于正确认识教学开发与试题开发之间的辩证关系。目标与素材的对立统一,也为教学与考试的相互促进提供了新的视角。教学是以教材为依据的。但是,教材更多的是历史的结论,这些结论是从无数的史料中得出来的,但得出结论的过程则省略了。教学开发的本质,就是利用史料“还原”史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的历史认识和理解。换句话说,课程标准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应该化为学习的行为目标,即先有材料和证据(包括文献、考古等),再有事实,最后才有结论。近年考试命题的许多思路,即按此而行。这样,教学与考试不仅本质相同,而且相辅相成了。需要说明的是,过去我们关注课本知识的传授,教学过程“落实内容”,考试则就内容“用内容”。而现在,“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考查中,内容是为目标服务的。“落实”了的“内容”也不一定有“用”,要看是否符合目标的要求。请看下例:例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仅保留其警察力量,并使其海军列入大国中第五流的地位。……一旦德国接受我们的条款,尤其是赔款条款,我们就应在平等的地位上对德国开放世界的原料和市场,并将尽一切可能使德国人民重新恢复生机。——[英]劳合·乔治《草拟和约条款最后文本对和平会议的几点意见》(1919年3月25日)材料二德国全部的殖民地、整个海军、大部分商业船队,以及它控制的海外市场,被剥夺或将被剥夺……——[法]克里孟梭《对劳合·乔治先生3月25日照会的总意见》材料三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列宁:《在莫斯科省的县、乡、村执行委员会主席会议上的演说》(1920年10月15日)问题:(1)从历史研究角度看,材料一、二与材料三之间有何关系?(2分)(2)结合上述材料,史论结合地概述你对“凡尔赛体系”的看法。(6分)参考答案:(1)材料一、二是事实性材料,三是观点性材料(1分),二者在研究中是证据与结论的关系(1分)。(2)“史”方面:要指出巴黎和会召开的目的、巨头把持与讨价还价的状况、形成暂时国际和平与国际关系体系的结果等(3分);“论”方面:要指出“凡尔赛体系”的分赃实质、战争国之间根本矛盾未解决导致体系不稳定的特性、潜藏战争隐患的影响等(3分)。与前述三例不同,本题只是以“内容目标”为依托,却“声东击西”地考查其背后的“思维品质”与“行为目标”。即使第二问,考查的重点也在于认识历史事物(“凡尔赛体系”)或解读历史文本(教材)过程中的“史论结合”方法,而不是内容本身。关注目标有助于理解历史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通过哪些“内容”来推动历史理解,提升历史认识?教学如此,考试亦然。历史是博大精深的,内容是纷繁复杂的,除了知道历史“内容”,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获取这些“内容”的方法和能力,因为它是可迁移的,对人的发展是可持续性的。因此,从能力考查看,教材是教学和考试的“素材”和“依据”,而不是固定不变的“内容”,更不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否则,我们就没有必要一纲多本,也不可能真正实现三维目标。总之,关注目标有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