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古诗三首(类文阅读)-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_第1页
第17课 古诗三首(类文阅读)-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_第2页
第17课 古诗三首(类文阅读)-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_第3页
第17课 古诗三首(类文阅读)-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_第4页
第17课 古诗三首(类文阅读)-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三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第17课《古诗三首》类文阅读学习目标❶认识“亦、宜”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磨”,会写“断、楚”等13个字。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❸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一、语段阅读(一)(23-24三年级上·山东济南·期末)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至此回。相对出,。注释:①天门山:今安徽东梁山与西梁山的合称。东梁山在今芜湖市,西梁山在今马鞍山市,两山隔江相对,像一道天然的门户。②长江中下游部分河段在古代流经楚地,所以叫楚。(1)请把古诗补充完整。(2)“回”的意思有:①还,走向原来的地方;②掉转;③曲折,环绕,旋转。诗句中“回”的意思是(填序号),这句诗描写的景象是(3)结合注释①,联系第一句诗中的“断”字,我展开了想象:“出”描写的景象是:。(4)《望天门山》歌颂祖国的壮美山河,而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用诗句“,”写船行之快,表达愉快心情。(5)我们热爱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在东北,有美丽的;在南海,有富饶的。(6)读注释②,能让人想到“楚国”的屈原,你知道和屈原有关的事件或节日吗?请用一两句话简单介绍一下吧。【答案】(1)碧水东流两岸青山孤帆一片日边来(2)③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3)河岸两边有两座青山相对地耸立起来,非常的壮观美丽(4)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5)小兴安岭西沙群岛(6)端午节纪念屈原,是因为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篇深入人心,千年传颂,人们便在端午节这一天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相传这一天也是屈原的祭日。【难度】0.4【详解】(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书写时注意“碧、岸、孤”的正确写法。(2)本题考查字词理解与古诗理解。碧水东流至此回:碧绿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又回旋向北流去。故“回”的意思是旋转,选③。(3)本题考查古诗理解。两岸青山相对出:两岸青山互相对峙美景难分高下。故“出”描写的景象是:河岸两边有两座青山相对地耸立起来,非常的壮观美丽。(4)本题考查诗句默写。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这两句诗写了船行之快,表达愉快心情。(5)本题考查课内文章理解。结合本学期学的文章《美丽的小兴安岭》可知,在东北,有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少群岛》可知,在南海,有富饶的西沙群岛。(6)本题考查课外积累。写出屈原有关的事件或节日即可,如:爱国人士屈因为白起一举攻破楚国首都郢都,楚怀王客死他乡,而怀抱大石投江自杀身亡。端午节各地举办赛龙舟、包粽子等就是为了纪念屈原。(二)(22-23三年级上·河北保定·期末)品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2.按要求,填空。“抹”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再查画。它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涂上;②擦拭;③去掉,除去;④轻微的痕迹。请选出下面词语中“抹”的意思,将序号写在对应的括号里。A.抹零头()

B.抹眼泪()

C.一抹晚霞()

D.抹药()3.下列描述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B.“水光潋滟晴方好”是说西湖只有晴天的时候才是好看的,才是迷人的。C.整首诗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是学古诗常用的方法。读“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时,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自己的话写一写。【答案】2.扌5③②④①3.B4.天晴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是另一番奇妙景致。【难度】0.65【分析】2.本题考查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抹”部首是“扌”,书写笔画:横、竖钩、提、横、横、竖、撇、捺。抹零头:解释是付款时只付整数,免付零头。抹:去掉,除去。抹眼泪:擦拭眼泪。抹:擦拭。一抹:一片(用于痕迹、景物等)。抹:轻微的痕迹。抹药:涂药。抹:涂上。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项: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尤其是后二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作者畅游西湖,从早到晚,一边欣赏美丽的湖光山色,一边饮酒构思,意笃八极,神游万仞。于是乎写就了这首传诵一时的佳作。B项:“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并不是说西湖只有晴天的时候才是好看的,才是迷人的。C项:这是一首即景诗,作者抓住了夏季西湖时晴时雨的风光,以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惟妙惟肖地勾画了西湖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本题考查诗词名句理解。诗的前两句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雨时的不同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第一首诗可知,这一天诗人陪着客人在西湖游宴终日,早晨阳光明艳,后来转阴,入暮后下起雨来。而在善于领略自然并对西湖有深厚感情的诗人眼中,无论是水是山,或晴或雨,都是美好奇妙的。从“晴方好”“雨亦奇”这一赞评,可以想见在不同天气下的湖山胜景,也可想见诗人即景挥毫时的兴会及其洒脱的性格、开阔的胸怀。上半首写的景是交换、对应之景,情是广泛、豪宕之情,情景交融,句间情景相对,西湖之美概写无余,诗人苏轼之情表现无遗。学生可据此组织好语言进行表达。如: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三)(22-23三年级上·全国·单元测试)课内阅读我最棒。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5.《望洞庭》是代诗人所作。在诗中,诗人采用了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美景。6.诗题为《望洞庭》,是什么时候望洞庭的?(

)A.早晨 B.中午 C.夜晚7.在正确的解释后面画“√”。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1)“和”的意思是相安、和谐。(

)(2)“和”的意思跟“同”相同。(

)(3)“镜”指的是一面铜镜。(

)(4)“镜”指的是洞庭湖的湖面。(

)8.《望洞庭》是一首描写秋天美景的诗,你能再默写出两句连续的反映秋天景色的古诗吗?【答案】5.唐刘禹锡比喻6.C7.(1)√

(4)√8.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难度】0.4【解析】略二、类文阅读(一)(23-24三年级上·全国·期中)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秋月【宋】程颢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注释】①空水:指天空与山水。澄鲜:清澈明净。②红尘:喻繁华的尘世。三十里:虚指,形容相隔遥远。【参考译文】清澈的溪水越过青峰,飞流直泻千尺;夜空明净,山水清丽,共染皎洁秋色。如此佳境,只因远远地隔断了繁华尘世;真欣羡那白云与红叶,蒙上月色益发悠然自得。9.“清溪流过碧山头”,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

)A.清:冷清 B.碧:碧绿 C.“碧”指山上树木葱茏、苍翠欲滴10.“空水澄鲜一色秋”中,“空水”的意思是,“澄鲜”的意思是。11.下面对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三十里:十五公里 B.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C.一色秋:溪水和秋天融为一色12.“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13.作品题为“秋月”,文中却没有一个“月”字,作者是如何表现秋月主题的?【答案】9.A10.指夜空和溪中的流水明净、清新的样子11.B12.悠闲清静的心境13.山头、夜空、云朵、枫叶,这些虽然都是围绕着小溪写的,但是都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由此表现出了“秋月”的主题,【难度】0.4【解析】9.本题考查了对字词的理解。A.结合译文理解,“清溪流过碧山头”的意思是:清澈的溪水越过青峰,飞流直泻千尺。清溪指清澈的溪水,故“清”的意思是清澈,不是冷清。故选A。10.本题考查了对字词的理解。结合注释和译文理解,“空水澄鲜一色秋”的意思是:夜空明净,山水清丽,共染皎洁秋色。这里的“空水”指夜空和山水,“澄鲜”的意思是清澈明净。11.本题考查了对字词的理解。A.结合注释理解,三十里是虚指,形容相隔遥远。故该项说法错误。C.结合译文理解,一色秋指夜空和在融融月色中流动的溪水像秋色一样明朗、澄清。故该项说法错误。故选B。12.本题考查了对情感主旨的把握。“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后两句即景抒怀。诗人在静观秋光月色之中油然而生出一丝超尘脱俗、悠然自得之物外心境。“白云”、“红叶”,既是带有象征意义的幻像,又是诗人在秋月下所见的山林实景。从象征意义上说,这“白云”的任意漂游,“红叶”的飘逸自得,更是诗人悠闲、清静心境的真实写照。13.本题考查了对表现手法的认识。作品题为“秋月”,而笔墨却始终集中在写秋月笼罩下的山间小溪上,这就是构思的独到之处。碧绿的山头,碧蓝澄静的夜空,悠悠飘荡的云朵,飘逸洒脱的枫叶,这些都是围绕着缓缓流淌的小溪而写的,但是却无一不浸染着明亮、柔和的月光。全篇无一笔写月,却又处处见月,可谓大家手笔。(二)(22-23三年级上·广东珠海·期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再填空。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②促织③,夜深篱落④一灯明。注释:①[萧萧]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②[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弄。③[促织]蟋蟀,也叫蛐蛐。④[篱落]篱笆。

14.古诗《夜书所见》的作者是朝的,诗的内容写的时间是季的一个晚上,当时作者听到秋风吹动发出的声音,感受到从江面上吹来的寒冷,就想起家乡和家乡的亲人了。15.我知道诗句中“”的意思是蟋蟀,“”的意思是篱笆,“”的意思是指旅客思乡之情。16.我猜到“,”这句诗句的意思是写作者想到自己家乡的孩子在这夜深人静的时候可能还没睡觉,还挑着夜灯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玩呢。【答案】14.宋叶绍翁秋梧桐树秋风15.促织篱落客情16.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难度】0.4【解析】14.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理解诗句。看阅读材料或结合自身文学常识积累,可知《夜书所见》的作者是宋朝诗人,叶绍翁。借助注释和插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句意思: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由此可知,诗中写的时间是秋天的晚上,秋风吹动梧桐树叶,让人感到寒冷。15.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结合注释③,可知促织就是蟋蟀,也叫蝈蝈;结合注释④,可知篱落就是篱笆;结合诗句“江上秋风动客情”:秋风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抓住关键词“情”,可知旅客思乡之情指的是“客情”。16.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首先需要理解整首诗的大致意思,抓住要点,利用关键词句进行概括,抓住题干中的“孩子”“夜深人静”“挑着夜灯”“蟋蟀”,可知诗句为: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三)(22-23三年级上·全国·期中)阅读下面的古诗和短文,回答问题。秋日田园杂兴(其十二)[宋]范成大新霜彻晓①报秋深,染尽青林作缬林②。惟有橘园风景异③,碧丛丛里万黄金④。【注释】①彻晓:彻夜,一整晚。②缬(xié)林:叶子红时树林呈红色,故称。③异:有区别,不相同。④万黄金:诗中指熟透的、金黄色的橘子。1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染尽青林作缬林”中“尽”的意思是“用力完成”。()(2)这首诗主要写了树林和橘园的美丽风光。()(3)最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情。()18.下面诗句描写的季节与本诗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B.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C.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D.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19.读了最后两句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场景?请结合注释写下来吧!【答案】17.×√×18.D19.放眼望去,只有橘园的景色与众不同,显现出勃勃生机;碧绿的叶丛中,挂满了金黄色的橘子,真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啊!【难度】0.4【分析】17.(1)错误“新霜彻晓报秋声,染尽青林作缬林。”是说秋日经霜之后,青色的林叶都染成红色了。尽:都。(3)错误。“惟有橘林风景异,碧丛丛里万黄金。”用“惟有”突出了橘树与众不同,经得起霜打。橘园的景色与上句“缬林”白憬色迥异,仍然显出勃勃生机。在碧绿的树丛中,挂满了金黄色的橘子,真是美不胜收。并没有表达作者孤寂悲凉的心情。18.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ABC选项都是描写秋天的景物的,D选项是描写夏季的。19.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结合注释可知,最后两句诗写的是放眼望去,只有橘园的景色与众不同,显现出勃勃生机;碧绿的叶丛中,挂满了金黄色的橘子,真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啊!(四)(23-24三年级上·江苏南通·期中)阅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20.诗中“异乡”的“异”指的是(

A.奇异 B.有分别的,不相同的 C.另外的,别的21.诗中“山东”指的是(

)A.山东省 B.华山以东 C.山的东面2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独在异乡为异客”说明诗人孤身一人,远在他乡。B.“每逢佳节倍思亲”是说诗人只有在遇到节日的时候才会思念亲人。C.“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少一人”说的是王维自己。23.这首诗中的“佳节”指的是。这个节日有很多习俗,其中这首诗提到的有和。24.诗句中“,。”是作者想象出来的画面。这一句情真意切,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25.字字句句,饱含深情。古代诗人常常在诗句中抒发自己真挚的感情,有的表达对景色的喜爱,有的抒发了爱国的情感……你还积累了哪些这样的诗句,请写出其中一句。【答案】20.C21.B22.B23.重阳节登高插茱萸2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5.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难度】0.4【分析】20.主要考查古诗中关键字的意思。学生要准确理解古诗中重要字词的意思,在这里异乡的异指的是别的,另外的。21.主要考查古诗中关键字的意思。学生要准确理解古诗中重要字词的意思,在这里“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22.主要考查对整首诗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整首诗进行理解和分析。A选项“独在异乡为异客”说明了诗人孤身一人,远在他乡。B选项“每逢佳节倍思亲”说的是每到佳节的时刻就会更加的思念亲人,而不是只有在遇到节日的时候才会思念亲人。所以B选项是不正确的。C选项“遍插茱萸少一人”中的“少一人”指的是诗人自己。23.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这里“佳节”就是重阳节,在题目中就可以找到,主要的习俗是登高和插茱萸。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主要的习俗,主要还是要准确理解诗句的意思。24.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还是要准确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两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作者的想象,自己身在异乡却想象着家里过节日的场景,这里就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对家乡的思念之情。25.主要考查古诗句的积累能力。例如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里主要就是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五)(22-23三年级上·全国·期中)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6.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描写的是季的景色。27.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动衬静、声色相间运用得十分巧妙。其中“动”指的是,“静”指的是,“声”指的是,“色”指的是。28.对诗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空山”是指山中植被都消失了,“晚来秋”是说气候炎热,秋天来晚了。B.最后两句点明了山间是王孙们的心志所在。C.全诗反映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答案】26.唐王维秋27.泉流月照泉声青松28.C【难度】0.65【分析】26.本题考查的是关于诗歌及其相关文学常识的巩固和识记,在本题中,考查的是诗歌《山居秋瞑》的相关文学常识,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描写的是秋季的景色。27.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意思是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这句诗歌以动衬静、声色相间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