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构成(第2版)教案全套 邓晓新 1.1.1 平面构成的概述 -第13章 立体构成造型方法与构成元素_第1页
设计构成(第2版)教案全套 邓晓新 1.1.1 平面构成的概述 -第13章 立体构成造型方法与构成元素_第2页
设计构成(第2版)教案全套 邓晓新 1.1.1 平面构成的概述 -第13章 立体构成造型方法与构成元素_第3页
设计构成(第2版)教案全套 邓晓新 1.1.1 平面构成的概述 -第13章 立体构成造型方法与构成元素_第4页
设计构成(第2版)教案全套 邓晓新 1.1.1 平面构成的概述 -第13章 立体构成造型方法与构成元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面构成》课程项目(任务)教学设计方案教师:赵阳序号:教学项目(任务)名称平面构成的概述—平面构成概述课时数1教学内容主要知识点何为构成、何为平面构成、学习平面构成的意义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学习平面构成的意义难点:什么是构成和平面构成,构成与平面构成的意义。教学目标专业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丰富构成知识,提高对构成艺术的美的欣赏力。方法能力掌握并提炼平面设计大师构成艺术方法。社会能力提高学生对构成艺术的美的鉴赏力,并应用到社会中。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情商较高,对包豪斯学院创新理念及各大师作品有很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部分同学对理论知识理解太弱,专注力不强。教学环境要求1.固定绘画教室、构成艺术训练有关图片资料以及网络环境等。2.拥有一定空间的实训空间,并要有一定数量的绘图设备,实训场地要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课内实训法”为主,辅之以课外作业训练、资料收集与整理以及相关概念的拓展内容阅读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讲授,范例讲解,操作技法演示,应用作品分析,作业个别辅导及网络学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第一.多媒体课堂理论教学1.以PPT幻灯形式将点的相对性、点的感知性进行详细理论讲解。2.结合各知识点的侧重,运用大量的优秀案例分析,将理论授课转化为感性认识,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3.案例分析,构成作品及平面构成作品解析。学生在认真听课同时可随时提出疑惑问题,教师及时解答。20分第二.学生设计阶段1.欣赏、搜集并分析优秀构成及平面构成案例2.选其中一位设计师,就其作品及构成理念展开阐述。

3.课堂上个人讲解并展开讨论。收集设计素材:1.网上查阅资料。2.图书馆查阅3.绘制文案20分第三.作业讲评阶段1.教师作业讲评,提出不足及如何修改。优秀作业给予好评及鼓励。2.学生互讲互评。提出好的和不足的一面。3.学生作业调整、修改。1.学生参与互评2.学生作品调整10分作业任选某一设计师作品就其设计采用手法、风格进行展开分析。A4纸张,配图并结合大量文字教学参考资料、网站1.教学参考资料《平面构成》清华大学出版社,于国瑞编著,2012年《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康定斯基著,1987年《步入EOS数码时代开启数字影象梦想》,《中国摄影》杂志,1998年《平面构成》中国青年出版社,顾琛著,2015年2.网站u.cc/视觉联盟/数字驿站/意大利创意视觉杂志/国外标志设计网教学后记(包括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教学过程的全面分析)自我评价:构成是进行艺术设计创作的基础学科,而平面构成则成为构成艺术的基础课程,也现代设计所必须的一种训练手段。引导学生以理性思维为基础,按一定的原理设计编排而成的多种视觉造型表现,以造型训练为主、强调形态表现,培养学生对形象的敏感性与创造性,提高设计创造语言和形象设计思维的能力。本单元教学中强调渐进性和适应性。注重理论教学,突出动手制作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适应后续课程教学的需求。学生评价: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并掌握了何为构成、何为平面构成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意义等基本理论,极大丰富了构成理论知识,开阔视野,提高了对构成艺术美的欣赏能力,为课程的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过程采用了前期理论教学-草图设计-方案绘制-后期调整的程序进行,同时穿插着前期案例分析-定期讲评-后期总结和整体辅导、个别辅导,帮助同学们很好的完成了由不懂设计到会初步设计,最初的茫然到自信心的提高的过渡,为今后的专业设计课程学习提供坚实有力的帮助。(注: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可加页;表格中的单元格可合并、拆分)《平面构成》课程项目(任务)教学设计方案教师:赵阳序号:教学项目(任务)名称平面构成的概述—平面构成与设计课时数1教学内容主要知识点平面构成与设计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构成的特性、表现、艺术手法。难点:设计与平面构成的不同。教学目标专业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设计与平面构成之间的关系,区分有何不同,丰富知识,提高对构成艺术的美的欣赏力。方法能力掌握并提炼平面设计大师构成艺术方法。社会能力提高学生对构成艺术的美的鉴赏力,并应用到社会中。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情商较高,对如何运用平面构成手段应用到设计中产生浓厚兴趣和好奇,为今后的学习有很大期望。部分同学对理论知识理解太弱,专注力不强。教学环境要求1.固定绘画教室、构成艺术训练有关图片资料以及网络环境等。2.拥有一定空间的实训空间,并要有一定数量的绘图设备,实训场地要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课内实训法”为主,辅之以课外作业训练、资料收集与整理以及相关概念的拓展内容阅读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讲授,范例讲解,操作技法演示,应用作品分析,作业个别辅导及网络学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第一.多媒体课堂理论教学1.以PPT幻灯形式将平面构成与设计的关系进行详细理论讲解。2.结合各知识点的侧重,运用大量的优秀案例分析,将理论授课转化为感性认识,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3.案例分析,表现主义画家保罗·克利为代表的抽象绘画大师作品和现代艺术大师作品详解。学生在认真听课同时可随时提出疑惑问题,教师及时解答。20分第二.学生设计阶段1.欣赏、搜集并分析现代艺术设计大师作品2.选其中一位大师,就其作品及教学理念展开阐述。

3.课堂上个人讲解并展开讨论。收集设计素材:1.网上查阅资料。2.图书馆查阅3.绘制文案20分第三.作业讲评阶段1.教师作业讲评,提出不足及如何修改。优秀作业给予好评及鼓励。2.学生互讲互评。提出好的和不足的一面。3.学生作业调整、修改。1.学生参与互评2.学生作品调整10分作业任选某一艺术大师作品(靳埭强、吴勇、陈幼坚、福田繁雄、原研哉)风格、特点及其在包豪斯的教育理念展开分析。A4纸张,配图并结合大量文字教学参考资料、网站1.教学参考资料《平面构成》清华大学出版社,于国瑞编著,2012年《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康定斯基著,1987年《步入EOS数码时代开启数字影象梦想》,《中国摄影》杂志,1998年《平面构成》中国青年出版社,顾琛著,2015年2.网站u.cc/视觉联盟/数字驿站/意大利创意视觉杂志/国外标志设计网教学后记(包括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教学过程的全面分析)自我评价:以平面构成手段进行艺术设计创作被很多国内外设计大师广泛采用,课堂中通过平面构成与设计关系讲解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形式方法呈现效果多样,可以帮助很多设计师完成不同风格的创意表现,大量案例的解析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面构成与设计的关系,为今后的平面构成学习打下理论基础。本单元教学中强调渐进性和适应性。注重理论教学,突出动手制作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适应后续课程教学的需求。学生评价: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并掌握了平面构成与设计之间关系、平面构成的应用表现等基本理论,极大丰富了构成理论知识,开阔视野,提高了对构成艺术美的欣赏能力,为课程的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过程采用了前期理论教学-草图设计-方案绘制-后期调整的程序进行,同时穿插着前期案例分析-定期讲评-后期总结和整体辅导、个别辅导,帮助同学们很好的完成了由不懂设计到会初步设计,最初的茫然到自信心的提高的过渡,为今后的专业设计课程学习提供坚实有力的帮助。(注: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可加页;表格中的单元格可合并、拆分)《平面构成》课程项目(任务)教学设计方案教师:赵阳序号:教学项目(任务)名称平面构成的概述—平面构成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渊源课时数1教学内容主要知识点平面构成历史渊源——德国包豪斯学院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构成渊源,包豪斯学院概况难点:深刻剖析包豪斯学院教育理念及各艺术大师作品特点。教学目标专业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丰富知识,提高对构成艺术的美的欣赏力。方法能力掌握并提炼平面设计大师构成艺术方法。社会能力提高学生对构成艺术的美的鉴赏力,并应用到社会中。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情商较高,对包豪斯学院创新理念及各大师作品有很浓厚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部分同学对理论知识理解太弱,专注力不强。教学环境要求1.固定绘画教室、构成艺术训练有关图片资料以及网络环境等。2.拥有一定空间的实训空间,并要有一定数量的绘图设备,实训场地要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课内实训法”为主,辅之以课外作业训练、资料收集与整理以及相关概念的拓展内容阅读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讲授,范例讲解,操作技法演示,应用作品分析,作业个别辅导及网络学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第一.多媒体课堂理论教学1.以PPT幻灯形式将点的相对性、点的感知性进行详细理论讲解。2.结合各知识点的侧重,运用大量的优秀案例分析,将理论授课转化为感性认识,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3.案例分析,以包豪斯学院艺术家作品详解。学生在认真听课同时可随时提出疑惑问题,教师及时解答。20分第二.学生设计阶段1.欣赏、搜集并分析艺术大师作品(伊顿、康定斯基、克利、蒙德里安、布劳恩)2.选其中一位大师,就其作品及教学理念展开阐述。

3.课堂上个人讲解并展开讨论。收集设计素材:1.网上查阅资料。2.图书馆查阅3.绘制文案20分第三.作业讲评阶段1.教师作业讲评,提出不足及如何修改。优秀作业给予好评及鼓励。2.学生互讲互评。提出好的和不足的一面。3.学生作业调整、修改。1.学生参与互评2.学生作品调整10分作业任选某一艺术大师作品(伊顿、康定斯基、克利、蒙德里安、布劳恩)风格、特点及其在包豪斯的教育理念展开分析。A4纸张,配图并结合大量文字教学参考资料、网站1.教学参考资料《平面构成》清华大学出版社,于国瑞编著,2012年《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康定斯基著,1987年《步入EOS数码时代开启数字影象梦想》,《中国摄影》杂志,1998年《平面构成》中国青年出版社,顾琛著,2015年2.网站u.cc/视觉联盟/数字驿站/意大利创意视觉杂志/国外标志设计网教学后记(包括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教学过程的全面分析)自我评价:包豪斯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至今仍被广泛应用,课堂中通过对构成历史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包豪斯学校的成立、发展,各艺术家的艺术特色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其中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双轨制教学方法当下很多学校都在沿用,为今后的构成表现打下理论基础。本单元教学中强调渐进性和适应性。注重理论教学,突出动手制作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适应后续课程教学的需求。学生评价: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并掌握了平面构成历史渊源、各艺术家艺术特点等基本理论,极大丰富了构成理论知识,开阔视野,提高了对构成艺术美的欣赏能力,为课程的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过程采用了前期理论教学-草图设计-方案绘制-后期调整的程序进行,同时穿插着前期案例分析-定期讲评-后期总结和整体辅导、个别辅导,帮助同学们很好的完成了由不懂设计到会初步设计,最初的茫然到自信心的提高的过渡,为今后的专业设计课程学习提供坚实有力的帮助。(注: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可加页;表格中的单元格可合并、拆分)《平面构成》课程项目(任务)教学设计方案教师:赵阳序号:教学项目(任务)名称平面构成的概述—平面构成的起源与发展—构成发展课时数1教学内容主要知识点德国包豪斯确立—日本—香港——我国,构成艺术发展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平面构成发展过程难点:包豪斯在中国的发展教学目标专业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丰富知识,提高对构成艺术的美的欣赏力。方法能力掌握并提炼平面设计大师构成艺术方法。社会能力提高学生对构成艺术的美的鉴赏力,并应用到社会中。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平面构成的发展有较强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部分同学对理论知识理解太弱,专注力不强。教学环境要求1.固定绘画教室、构成艺术训练有关图片资料以及网络环境等。2.拥有一定空间的实训空间,并要有一定数量的绘图设备,实训场地要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课内实训法”为主,辅之以课外作业训练、资料收集与整理以及相关概念的拓展内容阅读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讲授,范例讲解,操作技法演示,应用作品分析,作业个别辅导及网络学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第一.多媒体课堂理论教学1.以PPT幻灯形式将构成发展历程理论知识进行详细讲解。2.结合各知识点的侧重,运用大量的优秀案例分析,将理论授课转化为感性认识,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3.案例分析,以欧美、日本、中国发展为例详解。学生在认真听课同时可随时提出疑惑问题,教师及时解答。20分第二.学生设计阶段1.欣赏、搜集并分析平面构成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发展过程。2.选其中一个国家,就构成的引入及发展进行详细阐述。

3.课堂上个人讲解并展开讨论。收集设计素材:1.网上查阅资料。2.图书馆查阅3.绘制文案20分第三.作业讲评阶段1.教师作业讲评,提出不足及如何修改。优秀作业给予好评及鼓励。2.学生互讲互评。提出好的和不足的一面。3.学生作业调整、修改。1.学生参与互评2.学生作品调整10分作业任选某一国家在构成艺术上的发展展开分析。A4纸张,配图并结合大量文字教学参考资料、网站1.教学参考资料《平面构成》清华大学出版社,于国瑞编著,2012年《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康定斯基著,1987年《步入EOS数码时代开启数字影象梦想》,《中国摄影》杂志,1998年《平面构成》中国青年出版社,顾琛著,2015年2.网站u.cc/视觉联盟/数字驿站/意大利创意视觉杂志/国外标志设计网教学后记(包括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教学过程的全面分析)自我评价:自包豪斯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中平面构成概念被确定后,逐渐向东方发展,先有日本最先引入,其次由香港慢慢引入中国,至今包豪斯构成风格仍被广泛应用,课堂中通过对构成发展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包豪斯教育理念发展历程。本单元教学中强调渐进性和适应性。注重理论教学,突出动手制作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适应后续课程教学的需求。学生评价: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并掌握了平面构成发展历程、各国家引用包豪斯教育体系过程,极大丰富了构成理论知识,开阔视野,提高了对构成艺术美的欣赏能力,为课程的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过程采用了前期理论教学-草图设计-方案绘制-后期调整的程序进行,同时穿插着前期案例分析-定期讲评-后期总结和整体辅导、个别辅导,帮助同学们很好的完成了由不懂设计到会初步设计,最初的茫然到自信心的提高的过渡,为今后的专业设计课程学习提供坚实有力的帮助。(注: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可加页;表格中的单元格可合并、拆分)《平面构成》课程项目(任务)教学设计方案教师:赵阳序号:教学项目(任务)名称平面构成的形态认知—形态认知课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主要知识点形态(形态、形象、形状)的意义、分类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什么是形态,形态与形象、形状之间的区别,特别是形态的几种分类要掌握;难点:形态的划分要清晰。教学目标专业能力使学生具备分辨不同形态的能力方法能力掌握对形态思维变化规律并能较好地把握美的表现方法。社会能力提高学生对形态美的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绘画基础较弱,表现经验不足,即便有好的想法,也表现不出。阅读量太少,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不够,视野狭窄,作品呈现美感太弱。教学环境要求1.固定绘画教室、构成艺术训练有关图片资料以及网络环境等。2.拥有一定空间的实训空间,并要有一定数量的绘图设备,实训场地要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课内实训法”为主,辅之以课外作业训练、资料收集与整理以及相关概念的拓展内容阅读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讲授,范例讲解,操作技法演示,应用作品分析,作业个别辅导及网络学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第一.多媒体课堂理论教学1.以PPT幻灯形式将什么是形态(形态、形象、形状)、形态的分类等知识进行详细理论讲解。2.结合各知识点的侧重,运用大量的优秀案例分析,将理论授课转化为感性认识,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3.命题分析,以前优秀学生示范作业详解。学生在认真听课同时可随时提出疑惑问题,教师及时解答。10分钟第二.学生设计阶段1.针对所学内容给予命题(选一形态绘制),学生开始设计2.根据不同命题分别绘制构想草图,快速表达作业训练(大量手绘草图训练)。

3.绘制草图时,教师进行统一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确定设计方案。收集设计素材:1.网上查阅资料。2.图书馆查阅3.绘制草图10分钟第三.学生绘制阶段1.根据确定的最终方案开始分别绘制2.手绘练习;构成课题应用练习。学生绘制正稿22分钟第四.作业讲评阶段1.教师作业讲评,提出不足及如何修改。优秀作业给予好评及鼓励。2.学生互讲互评。提出好的和不足的一面。3.学生作业调整、修改。1.学生参与互评2.学生作品调整3分钟作业形态表现形态表现画面尺寸为10*10厘米教学参考资料、网站1.教学参考资料《平面构成》清华大学出版社,于国瑞编著,2012年《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康定斯基著,1987年《步入EOS数码时代开启数字影象梦想》,《中国摄影》杂志,1998年《平面构成》中国青年出版社,顾琛著,2015年2.网站u.cc/视觉联盟/数字驿站/意大利创意视觉杂志/国外标志设计网教学后记(包括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教学过程的全面分析)自我评价:大千世界充满了形态,形态同形状、形象不同,它是所有要素(内部、外部、动态、静态、有形或无形等)统一后的综合体,同学们通过学习能够清晰的理解并区分形态的意义、形态的不同分类。训练中,给学生欣赏大量的现实形态和非现实形态的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掌握形态基本概念,形态的分类,为下一步学好形态构成打下基础。本次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动手制作能力训练,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熟练且扎实的掌握形态的理论和方法。学生评价: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了形态基本概念、形态的分类,特别是要掌握形态不同类别的意义,提高了自身的基础造型能力和设计欣赏能力。大量案例的学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审美能力也较之以前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为课程的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过程采用了前期理论教学-草图设计-方案绘制-后期调整的程序进行,同时穿插着前期案例分析-定期讲评-后期总结和整体辅导、个别辅导,帮助同学们很好的完成了由不懂设计到会初步设计,最初的茫然到自信心的提高的过渡,为今后的专业设计课程学习提供坚实有力的帮助。(注: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可加页;表格中的单元格可合并、拆分)《平面构成》课程项目(任务)教学设计方案教师:赵阳序号:教学项目(任务)名称平面构成的形态认知—形态构成课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主要知识点形态构成的意义、形态构成的分类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形态构成都包括哪些形态,每一种构成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难点:形态构成的划分要清晰。教学目标专业能力使学生具备分辨并欣赏不同形态构成的能力方法能力掌握对形态思维变化规律并能较好地把握美的表现方法。社会能力提高学生对形态美的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绘画基础较弱,表现经验不足,即便有好的想法,也表现不出。阅读量太少,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不够,视野狭窄,作品呈现美感太弱。教学环境要求1.固定绘画教室、构成艺术训练有关图片资料以及网络环境等。2.拥有一定空间的实训空间,并要有一定数量的绘图设备,实训场地要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课内实训法”为主,辅之以课外作业训练、资料收集与整理以及相关概念的拓展内容阅读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讲授,范例讲解,操作技法演示,应用作品分析,作业个别辅导及网络学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第一.多媒体课堂理论教学1.以PPT幻灯形式将什么是形态构成、形态构成的分类等知识进行详细理论讲解。2.结合各知识点的侧重,运用大量的优秀案例分析,将理论授课转化为感性认识,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3.命题分析,以前优秀学生示范作业详解。学生在认真听课同时可随时提出疑惑问题,教师及时解答。10分钟第二.学生设计阶段1.针对所学内容给予命题(选一形态构成绘制),学生开始设计2.根据不同命题分别绘制构想草图,快速表达作业训练(大量手绘草图训练)。

3.绘制草图时,教师进行统一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确定设计方案。收集设计素材:1.网上查阅资料。2.图书馆查阅3.绘制草图10分钟第三.学生绘制阶段1.根据确定的最终方案开始分别绘制2.手绘练习;构成课题应用练习。学生绘制正稿22分钟第四.作业讲评阶段1.教师作业讲评,提出不足及如何修改。优秀作业给予好评及鼓励。2.学生互讲互评。提出好的和不足的一面。3.学生作业调整、修改。1.学生参与互评2.学生作品调整3分钟作业形态构成表现搜集不同形态构成优秀案例并给予评价形态表现画面尺寸为10*10厘米教学参考资料、网站1.教学参考资料《平面构成》清华大学出版社,于国瑞编著,2012年《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康定斯基著,1987年《步入EOS数码时代开启数字影象梦想》,《中国摄影》杂志,1998年《平面构成》中国青年出版社,顾琛著,2015年2.网站u.cc/视觉联盟/数字驿站/意大利创意视觉杂志/国外标志设计网教学后记(包括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教学过程的全面分析)自我评价:形态构成包括空间构成、时间构成和色彩构成,同学们通过学习能够清晰的理解并区分不同的形态构成、每种构成的概念。训练中,给学生欣赏大量不同形态构成的案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形态构成基本概念,形态构成的分类,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本次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动手制作能力训练,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熟练且扎实的掌握对称构成的理论和方法。学生评价: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了形态构成概念、形态构成的分类,特别是要掌握不同形态构成的意义,提高了自身的基础造型能力和设计欣赏能力。大量案例的学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审美能力也较之以前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为课程的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过程采用了前期理论教学-草图设计-方案绘制-后期调整的程序进行,同时穿插着前期案例分析-定期讲评-后期总结和整体辅导、个别辅导,帮助同学们很好的完成了由不懂设计到会初步设计,最初的茫然到自信心的提高的过渡,为今后的专业设计课程学习提供坚实有力的帮助。(注: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可加页;表格中的单元格可合并、拆分)《平面构成》课程项目(任务)教学设计方案教师:赵阳序号:教学项目(任务)名称平面构成的形态认知—形态表现—概念形态课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主要知识点概念形态概念、分类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什么是概念形态以及它们的分类;难点:如何灵活的运用概念元素进行概念形态创作教学目标专业能力使学生具备运用概念形态进行设计创作的能力方法能力掌握概念形态变化规律并能较好地把握美的表现方法。社会能力提高学生对概念形态的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绘画基础较弱,表现经验不足,即便有好的想法,也表现不出。阅读量太少,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不够,视野狭窄,作品呈现美感太弱。教学环境要求1.固定绘画教室、构成艺术训练有关图片资料以及网络环境等。2.拥有一定空间的实训空间,并要有一定数量的绘图设备,实训场地要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课内实训法”为主,辅之以课外作业训练、资料收集与整理以及相关概念的拓展内容阅读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讲授,范例讲解,操作技法演示,应用作品分析,作业个别辅导及网络学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第一.多媒体课堂理论教学1.以PPT幻灯形式将什么是概念形态、概念形态的分类等知识进行详细理论讲解。2.结合各知识点的侧重,运用大量的优秀案例分析,将理论授课转化为感性认识,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3.命题分析,以前优秀学生示范作业详解。学生在认真听课同时可随时提出疑惑问题,教师及时解答。8分钟第二.学生设计阶段1.针对所学内容给予命题(概念形态表现),学生开始设计2.根据不同命题分别绘制构想草图,快速表达作业训练(大量手绘草图训练)。

3.绘制草图时,教师进行统一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确定设计方案。收集设计素材:1.网上查阅资料。2.图书馆查阅3.绘制草图10分钟第二.学生绘制阶段1.根据确定的最终方案开始分别绘制2.手绘练习;构成课题应用练习。学生绘制正稿22分钟第三.作业讲评阶段1.教师作业讲评,提出不足及如何修改。优秀作业给予好评及鼓励。2.学生互讲互评。提出好的和不足的一面。3.学生作业调整、修改。1.学生参与互评2.学生作品调整5分钟作业概念形态表现概念形态表现画面尺寸为15*15厘米要求各形态元素关系明确,画面和谐统一。教学参考资料、网站1.教学参考资料《平面构成》清华大学出版社,于国瑞编著,2012年《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康定斯基著,1987年《步入EOS数码时代开启数字影象梦想》,《中国摄影》杂志,1998年《平面构成》中国青年出版社,顾琛著,2015年2.网站u.cc/视觉联盟/数字驿站/意大利创意视觉杂志/国外标志设计网教学后记(包括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教学过程的全面分析)自我评价:概念形态是形态表现的一种,要求熟练的运用概念元素(点线面)进行概念形态创作。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并掌握概念形态的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具备运用概念元素进行设计创作的能力。训练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概念形态基本概念;概念形态的分类;如何灵活的运用概念元素进行设计创作,为下一步学好形态元素构成打下基础。本次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动手制作能力训练,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熟练且扎实的掌握对称构成的理论和方法。学生评价: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了概念形态基本概念、概念形态分类,提高了自身的基础造型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大量案例的学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审美能力也较之以前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为课程的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过程采用了前期理论教学-草图设计-方案绘制-后期调整的程序进行,同时穿插着前期案例分析-定期讲评-后期总结和整体辅导、个别辅导,帮助同学们很好的完成了由不懂设计到会初步设计,最初的茫然到自信心的提高的过渡,为今后的专业设计课程学习提供坚实有力的帮助。(注: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可加页;表格中的单元格可合并、拆分)《平面构成》课程项目(任务)教学设计方案教师:赵阳序号:教学项目(任务)名称平面构成的形态认知—形态表现—具象形态和关系形态课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主要知识点具象形态和关系形态概念、分类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什么是具象形态和关系形态以及它们的分类;难点:如何灵活的将形态形态通过关系形态进行平面创作。教学目标专业能力使学生具备运用关系形态进行设计创作的能力方法能力掌握关系形态变化规律并能较好地把握美的表现方法。社会能力提高学生对关系形态的认知水平和审美能力。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绘画基础较弱,表现经验不足,即便有好的想法,也表现不出。阅读量太少,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不够,视野狭窄,作品呈现美感太弱。教学环境要求1.固定绘画教室、构成艺术训练有关图片资料以及网络环境等。2.拥有一定空间的实训空间,并要有一定数量的绘图设备,实训场地要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课内实训法”为主,辅之以课外作业训练、资料收集与整理以及相关概念的拓展内容阅读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讲授,范例讲解,操作技法演示,应用作品分析,作业个别辅导及网络学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第一.多媒体课堂理论教学1.以PPT幻灯形式将什么是具象形态和关系形态、分类等知识进行详细理论讲解。2.结合各知识点的侧重,运用大量的优秀案例分析,将理论授课转化为感性认识,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3.命题分析,以前优秀学生示范作业详解。学生在认真听课同时可随时提出疑惑问题,教师及时解答。8分钟第二.学生设计阶段1.针对所学内容给予命题(关系形态表现),学生开始设计2.根据不同命题分别绘制构想草图,快速表达作业训练(大量手绘草图训练)。

3.绘制草图时,教师进行统一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确定设计方案。收集设计素材:1.网上查阅资料。2.图书馆查阅3.绘制草图10分钟第二.学生绘制阶段1.根据确定的最终方案开始分别绘制2.手绘练习;构成课题应用练习。学生绘制正稿22分钟第三.作业讲评阶段1.教师作业讲评,提出不足及如何修改。优秀作业给予好评及鼓励。2.学生互讲互评。提出好的和不足的一面。3.学生作业调整、修改。1.学生参与互评2.学生作品调整5分钟作业关系形态表现关系形态表现画面尺寸为15*15厘米要求各形态元素关系明确,画面和谐统一。教学参考资料、网站1.教学参考资料《平面构成》清华大学出版社,于国瑞编著,2012年《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康定斯基著,1987年《步入EOS数码时代开启数字影象梦想》,《中国摄影》杂志,1998年《平面构成》中国青年出版社,顾琛著,2015年2.网站u.cc/视觉联盟/数字驿站/意大利创意视觉杂志/国外标志设计网教学后记(包括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教学过程的全面分析)自我评价:具象形态和关系形态是形态表现的一种,熟练的掌握关系形态,便于处理各形态元素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关系元素进行平面设计。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并掌握具象形态和关系形态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具备运用关系形态式独立进行设计创作的能力。训练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具象形态和关系形态基本概念;具象形态的分类;如何灵活的将形态通过关系形态进行平面创作,为下一步学好形态元素构成打下基础。本次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动手制作能力训练,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熟练且扎实的掌握对称构成的理论和方法。学生评价: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了具象形态和关系形态基本概念、具象形态分类,提高了自身的基础造型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大量案例的学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审美能力也较之以前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为课程的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过程采用了前期理论教学-草图设计-方案绘制-后期调整的程序进行,同时穿插着前期案例分析-定期讲评-后期总结和整体辅导、个别辅导,帮助同学们很好的完成了由不懂设计到会初步设计,最初的茫然到自信心的提高的过渡,为今后的专业设计课程学习提供坚实有力的帮助。(注: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可加页;表格中的单元格可合并、拆分)《平面构成》课程项目(任务)教学设计方案教师:赵阳序号:教学项目(任务)名称平面构成的形式美表现—对称课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主要知识点形式美表现、对称的概念、分类及几种不同的形式变化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什么是对称、对称分类和对称的不同形式,特别是掌握对称的几种变化规律;难点:如何灵活运用对称美的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创作。教学目标专业能力使学生具备运用对称知识和对称的几种变化形式独立进行设计创作的能力方法能力掌握对称设计变化规律并能较好地把握美的表现方法。社会能力提高学生对称美的认知水平审美能力。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绘画基础较弱,表现经验不足,即便有好的想法,也表现不出。阅读量太少,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不够,视野狭窄,作品呈现美感太弱。教学环境要求1.固定绘画教室、构成艺术训练有关图片资料以及网络环境等。2.拥有一定空间的实训空间,并要有一定数量的绘图设备,实训场地要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课内实训法”为主,辅之以课外作业训练、资料收集与整理以及相关概念的拓展内容阅读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讲授,范例讲解,操作技法演示,应用作品分析,作业个别辅导及网络学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第一.多媒体课堂理论教学1.以PPT幻灯形式将什么是形式美表现、对称的概念、分类及不同形式变化规律等知识进行详细理论讲解。2.结合各知识点的侧重,运用大量的优秀案例分析,将理论授课转化为感性认识,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3.命题分析,以前优秀学生示范作业详解。学生在认真听课同时可随时提出疑惑问题,教师及时解答。8分钟第二.学生设计阶段1.针对所学内容给予命题(对称表现),学生开始设计2.根据不同命题分别绘制构想草图,快速表达作业训练(大量手绘草图训练)。

3.绘制草图时,教师进行统一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确定设计方案。收集设计素材:1.网上查阅资料。2.图书馆查阅3.绘制草图10分钟第二.学生绘制阶段1.根据确定的最终方案开始分别绘制2.手绘练习;构成课题应用练习。学生绘制正稿22分钟第三.作业讲评阶段1.教师作业讲评,提出不足及如何修改。优秀作业给予好评及鼓励。2.学生互讲互评。提出好的和不足的一面。3.学生作业调整、修改。1.学生参与互评2.学生作品调整5分钟作业对称表现对称构成画面尺寸为10*10厘米要求符合对称变化规律,体现对称美的感受。教学参考资料、网站1.教学参考资料《平面构成》清华大学出版社,于国瑞编著,2012年《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康定斯基著,1987年《步入EOS数码时代开启数字影象梦想》,《中国摄影》杂志,1998年《平面构成》中国青年出版社,顾琛著,2015年2.网站u.cc/视觉联盟/数字驿站/意大利创意视觉杂志/国外标志设计网教学后记(包括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教学过程的全面分析)自我评价:对称是形式美表现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熟练的掌握对称的变化规律,可以创作出许多对称美的事物。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并掌握对称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具备运用对称的几种变化形式独立进行设计创作的能力。训练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对称基本概念;对称的分类;对称不同变化形式及如何灵活运用对称美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创作,为下一步学好形态元素构成打下基础。本次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动手制作能力训练,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熟练且扎实的掌握对称构成的理论和方法。学生评价: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了对称基本概念、对称的分类、对称不同变化形式,特别是要掌握对称的变化规律,提高了自身的基础造型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大量案例的学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审美能力也较之以前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为课程的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过程采用了前期理论教学-草图设计-方案绘制-后期调整的程序进行,同时穿插着前期案例分析-定期讲评-后期总结和整体辅导、个别辅导,帮助同学们很好的完成了由不懂设计到会初步设计,最初的茫然到自信心的提高的过渡,为今后的专业设计课程学习提供坚实有力的帮助。(注: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可加页;表格中的单元格可合并、拆分)《平面构成》课程项目(任务)教学设计方案教师:赵阳序号:教学项目(任务)名称平面构成的形式美表现—均衡课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主要知识点形式美表现、均衡的意义、均衡的几种不同形式变化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什么是均衡、均衡的不同形式,特别是掌握均衡的几种变化规律;难点:如何灵活运用均衡美的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创作。教学目标专业能力使学生具备运用均衡知识和均衡的几种变化形式独立进行设计创作的能力方法能力掌握均衡设计变化规律并能较好地把握美的表现方法。社会能力提高学生均衡美的认知水平审美能力。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绘画基础较弱,表现经验不足,即便有好的想法,也表现不出。阅读量太少,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不够,视野狭窄,作品呈现美感太弱。教学环境要求1.固定绘画教室、构成艺术训练有关图片资料以及网络环境等。2.拥有一定空间的实训空间,并要有一定数量的绘图设备,实训场地要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课内实训法”为主,辅之以课外作业训练、资料收集与整理以及相关概念的拓展内容阅读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讲授,范例讲解,操作技法演示,应用作品分析,作业个别辅导及网络学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第一.多媒体课堂理论教学1.以PPT幻灯形式将什么是形式美表现、均衡的概念、均衡的不同形式变化规律等知识进行详细理论讲解。2.结合各知识点的侧重,运用大量的优秀案例分析,将理论授课转化为感性认识,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3.命题分析,以前优秀学生示范作业详解。学生在认真听课同时可随时提出疑惑问题,教师及时解答。8分钟第二.学生设计阶段1.针对所学内容给予命题(均衡表现),学生开始设计2.根据不同命题分别绘制构想草图,快速表达作业训练(大量手绘草图训练)。

3.绘制草图时,教师进行统一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确定设计方案。收集设计素材:1.网上查阅资料。2.图书馆查阅3.绘制草图10分钟第二.学生绘制阶段1.根据确定的最终方案开始分别绘制2.手绘练习;构成课题应用练习。学生绘制正稿22分钟第三.作业讲评阶段1.教师作业讲评,提出不足及如何修改。优秀作业给予好评及鼓励。2.学生互讲互评。提出好的和不足的一面。3.学生作业调整、修改。1.学生参与互评2.学生作品调整5分钟作业均衡表现均衡构成画面尺寸为10*10厘米要求符合对称变化规律,体现对称美的感受。教学参考资料、网站1.教学参考资料《平面构成》清华大学出版社,于国瑞编著,2012年《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康定斯基著,1987年《步入EOS数码时代开启数字影象梦想》,《中国摄影》杂志,1998年《平面构成》中国青年出版社,顾琛著,2015年2.网站u.cc/视觉联盟/数字驿站/意大利创意视觉杂志/国外标志设计网教学后记(包括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教学过程的全面分析)自我评价:均衡是形式美表现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熟练的掌握均衡的变化规律,可以创作出许多均衡美的作品。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并掌握均衡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具备运用均衡的几种变化形式独立进行设计创作的能力。训练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均衡基本概念;均衡不同变化形式及如何灵活运用均衡美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创作,为下一步学好形态元素构成打下基础。本次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动手制作能力训练,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熟练且扎实的掌握均衡构成的理论和方法。学生评价: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了均衡基本概念、均衡的分类、均衡不同变化形式,特别是要掌握均衡的变化规律,提高了自身的基础造型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大量案例的学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审美能力也较之以前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为课程的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过程采用了前期理论教学-草图设计-方案绘制-后期调整的程序进行,同时穿插着前期案例分析-定期讲评-后期总结和整体辅导、个别辅导,帮助同学们很好的完成了由不懂设计到会初步设计,最初的茫然到自信心的提高的过渡,为今后的专业设计课程学习提供坚实有力的帮助。(注: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可加页;表格中的单元格可合并、拆分)《平面构成》课程项目(任务)教学设计方案教师:赵阳序号:教学项目(任务)名称平面构成的形式美表现—比例课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主要知识点形式美表现、比例的概念、几种不同的比例变化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什么是比例、不同比例的变化,特别是掌握不同比例带给人的不同视感;难点:如何灵活运用比例的知识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创作。教学目标专业能力使学生具备运用比例知识和不同比例的变化形式独立进行设计创作的能力方法能力掌握比例设计变化规律并能较好地把握比例美的表现方法。社会能力提高学生比例美的认知水平审美能力。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绘画基础较弱,表现经验不足,即便有好的想法,也表现不出。阅读量太少,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不够,视野狭窄,作品呈现美感太弱。教学环境要求1.固定绘画教室、构成艺术训练有关图片资料以及网络环境等。2.拥有一定空间的实训空间,并要有一定数量的绘图设备,实训场地要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课内实训法”为主,辅之以课外作业训练、资料收集与整理以及相关概念的拓展内容阅读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讲授,范例讲解,操作技法演示,应用作品分析,作业个别辅导及网络学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第一.多媒体课堂理论教学1.以PPT幻灯形式将什么是比例、不同比例的形式变化规律等知识进行详细理论讲解。2.结合各知识点的侧重,运用大量的优秀案例分析,将理论授课转化为感性认识,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3.命题分析,以前优秀学生示范作业详解。学生在认真听课同时可随时提出疑惑问题,教师及时解答。8分钟第二.学生设计阶段1.针对所学内容给予命题(比例表现),学生开始设计2.根据不同命题分别绘制构想草图,快速表达作业训练(大量手绘草图训练)。

3.绘制草图时,教师进行统一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确定设计方案。收集设计素材:1.网上查阅资料。2.图书馆查阅3.绘制草图10分钟第二.学生绘制阶段1.根据确定的最终方案开始分别绘制2.手绘练习;构成课题应用练习。学生绘制正稿22分钟第三.作业讲评阶段1.教师作业讲评,提出不足及如何修改。优秀作业给予好评及鼓励。2.学生互讲互评。提出好的和不足的一面。3.学生作业调整、修改。1.学生参与互评2.学生作品调整5分钟作业比例表现比例构成画面尺寸为10*10厘米要求符合比例变化规律,体现比例美的感受。教学参考资料、网站1.教学参考资料《平面构成》清华大学出版社,于国瑞编著,2012年《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康定斯基著,1987年《步入EOS数码时代开启数字影象梦想》,《中国摄影》杂志,1998年《平面构成》中国青年出版社,顾琛著,2015年2.网站u.cc/视觉联盟/数字驿站/意大利创意视觉杂志/国外标志设计网教学后记(包括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教学过程的全面分析)自我评价:比例是形式美表现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构成中建立数理逻辑秩序,以美的比例关系分割画面是极为重要的,熟练的掌握不同比例的变化规律,可以创作出许多比例美的作品。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并掌握比例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具备运用比例的几种不同形式独立进行设计创作的能力。训练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比例基本概念;几种不同比例变化形式及如何灵活运用比例美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创作,为下一步学好形态元素构成打下基础。本次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动手制作能力训练,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熟练且扎实的掌握比例构成的理论和方法。学生评价: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了比例基本概念和几种不同比例变化形式,特别是要掌握比例的变化规律,提高了自身的基础造型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大量案例的学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审美能力也较之以前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为课程的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过程采用了前期理论教学-草图设计-方案绘制-后期调整的程序进行,同时穿插着前期案例分析-定期讲评-后期总结和整体辅导、个别辅导,帮助同学们很好的完成了由不懂设计到会初步设计,最初的茫然到自信心的提高的过渡,为今后的专业设计课程学习提供坚实有力的帮助。(注: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可加页;表格中的单元格可合并、拆分)《平面构成》课程项目(任务)教学设计方案教师:赵阳序号:教学项目(任务)名称平面构成的形式美表现—分割课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主要知识点形式美表现、分割的概念、几种不同的分割变化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什么是分割、不同分割的变化,特别是掌握不同分割带给人的不同视感;难点:如何灵活运用分割的知识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创作。教学目标专业能力使学生具备运用分割知识和不同分割的变化形式独立进行设计创作的能力方法能力掌握分割设计变化规律并能较好地把握分割美的表现方法。社会能力提高学生分割美的认知水平审美能力。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绘画基础较弱,表现经验不足,即便有好的想法,也表现不出。阅读量太少,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不够,视野狭窄,作品呈现美感太弱。教学环境要求1.固定绘画教室、构成艺术训练有关图片资料以及网络环境等。2.拥有一定空间的实训空间,并要有一定数量的绘图设备,实训场地要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课内实训法”为主,辅之以课外作业训练、资料收集与整理以及相关概念的拓展内容阅读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讲授,范例讲解,操作技法演示,应用作品分析,作业个别辅导及网络学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第一.多媒体课堂理论教学1.以PPT幻灯形式将什么是分割、不同分割的形式变化规律等知识进行详细理论讲解。2.结合各知识点的侧重,运用大量的优秀案例分析,将理论授课转化为感性认识,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3.命题分析,以前优秀学生示范作业详解。学生在认真听课同时可随时提出疑惑问题,教师及时解答。8分钟第二.学生设计阶段1.针对所学内容给予命题(分割表现),学生开始设计2.根据不同命题分别绘制构想草图,快速表达作业训练(大量手绘草图训练)。

3.绘制草图时,教师进行统一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确定设计方案。收集设计素材:1.网上查阅资料。2.图书馆查阅3.绘制草图10分钟第二.学生绘制阶段1.根据确定的最终方案开始分别绘制2.手绘练习;构成课题应用练习。学生绘制正稿22分钟第三.作业讲评阶段1.教师作业讲评,提出不足及如何修改。优秀作业给予好评及鼓励。2.学生互讲互评。提出好的和不足的一面。3.学生作业调整、修改。1.学生参与互评2.学生作品调整5分钟作业分割表现分割构成画面尺寸为10*10厘米要求符合分割变化规律,体现分割美的感受。教学参考资料、网站1.教学参考资料《平面构成》清华大学出版社,于国瑞编著,2012年《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康定斯基著,1987年《步入EOS数码时代开启数字影象梦想》,《中国摄影》杂志,1998年《平面构成》中国青年出版社,顾琛著,2015年2.网站u.cc/视觉联盟/数字驿站/意大利创意视觉杂志/国外标志设计网教学后记(包括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教学过程的全面分析)自我评价:分割是形式美表现中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分割是把一个有限的画面空间,根据设计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比例分成若干的形态,形成新的整体形态。熟练的掌握不同分割的变化规律,可以创作出许多分割美的作品。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并掌握分割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具备运用分割的几种不同形式独立进行设计创作的能力。训练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分割基本概念;几种不同分割变化形式及如何灵活运用分割美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创作,为下一步学好形态元素构成打下基础。本次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动手制作能力训练,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熟练且扎实的掌握分割构成的理论和方法。学生评价: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了分割基本概念和几种不同分割变化形式,特别是要掌握分割的变化规律,提高了自身的基础造型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大量案例的学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审美能力也较之以前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为课程的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过程采用了前期理论教学-草图设计-方案绘制-后期调整的程序进行,同时穿插着前期案例分析-定期讲评-后期总结和整体辅导、个别辅导,帮助同学们很好的完成了由不懂设计到会初步设计,最初的茫然到自信心的提高的过渡,为今后的专业设计课程学习提供坚实有力的帮助。(注: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可加页;表格中的单元格可合并、拆分)《平面构成》课程项目(任务)教学设计方案教师:赵阳序号:教学项目(任务)名称平面构成的形式美表现—变化和统一课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主要知识点形式美表现、变化和统一的概念、变化和统一不同表现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什么是变化和统一、不同变化和统一的变化,特别是掌握变化和统一转化带给人的不同视感;难点:如何灵活运用变化和统一的知识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创作。教学目标专业能力使学生具备运用变化和统一知识和不同变化和统一的变化形式独立进行设计创作的能力方法能力掌握变化和统一设计变化规律并能较好地把握变化和统一美的表现方法。社会能力提高学生变化和统一的认知水平审美能力。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绘画基础较弱,表现经验不足,即便有好的想法,也表现不出。阅读量太少,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不够,视野狭窄,作品呈现美感太弱。教学环境要求1.固定绘画教室、构成艺术训练有关图片资料以及网络环境等。2.拥有一定空间的实训空间,并要有一定数量的绘图设备,实训场地要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课内实训法”为主,辅之以课外作业训练、资料收集与整理以及相关概念的拓展内容阅读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讲授,范例讲解,操作技法演示,应用作品分析,作业个别辅导及网络学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第一.多媒体课堂理论教学1.以PPT幻灯形式将什么是变化和统一、变化和统一变化规律等知识进行详细理论讲解。2.结合各知识点的侧重,运用大量的优秀案例分析,将理论授课转化为感性认识,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3.命题分析,以前优秀学生示范作业详解。学生在认真听课同时可随时提出疑惑问题,教师及时解答。8分钟第二.学生设计阶段1.针对所学内容给予命题(变化和统一表现),学生开始设计2.根据不同命题分别绘制构想草图,快速表达作业训练(大量手绘草图训练)。

3.绘制草图时,教师进行统一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确定设计方案。收集设计素材:1.网上查阅资料。2.图书馆查阅3.绘制草图10分钟第二.学生绘制阶段1.根据确定的最终方案开始分别绘制2.手绘练习;构成课题应用练习。学生绘制正稿22分钟第三.作业讲评阶段1.教师作业讲评,提出不足及如何修改。优秀作业给予好评及鼓励。2.学生互讲互评。提出好的和不足的一面。3.学生作业调整、修改。1.学生参与互评2.学生作品调整5分钟作业变化和统一表现变化和统一构成画面尺寸为15*15厘米要求符合变化和统一变化规律,体现变化和统一美的感受。教学参考资料、网站1.教学参考资料《平面构成》清华大学出版社,于国瑞编著,2012年《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康定斯基著,1987年《步入EOS数码时代开启数字影象梦想》,《中国摄影》杂志,1998年《平面构成》中国青年出版社,顾琛著,2015年2.网站u.cc/视觉联盟/数字驿站/意大利创意视觉杂志/国外标志设计网教学后记(包括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教学过程的全面分析)自我评价:变化和统一是形式美表现中较为重要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变化中求统一,统一中有变化,掌握好这个度是不容易的。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变化和统一的变化规律,可以创作出许多具有变化和统一美的的作品。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并掌握变化和统一规律,使学生具备运用变化和统一形式独立进行设计创作的能力。训练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变化和统一的概念;二者之间如何根据需求转化及怎样灵活运用变化和统一美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创作,为下一步学好平面构成打下基础。本次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动手制作能力训练,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熟练且扎实的掌握变化和统一构成的理论和方法。学生评价: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了什么是变化和统一,特别是要掌握变化和统一的变化规律,提高了自身的基础造型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大量案例的学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审美能力也较之以前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为课程的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过程采用了前期理论教学-草图设计-方案绘制-后期调整的程序进行,同时穿插着前期案例分析-定期讲评-后期总结和整体辅导、个别辅导,帮助同学们很好的完成了由不懂设计到会初步设计,最初的茫然到自信心的提高的过渡,为今后的专业设计课程学习提供坚实有力的帮助。(注: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可加页;表格中的单元格可合并、拆分)《平面构成》课程项目(任务)教学设计方案教师:赵阳序号:教学项目(任务)名称平面构成的形式美表现—对比与和谐课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主要知识点对比与和谐的概念、几种不同对比变化和对比与和谐二者间的转化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什么是对比与和谐、不同对比与和谐的变化,特别是掌握对比与和谐间的转化带给人的不同视感;难点:如何灵活运用对比与和谐的知识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创作。教学目标专业能力使学生具备运用对比与和谐知识和不同对比与和谐的变化形式独立进行设计创作的能力方法能力掌握对比与和谐设计变化规律并能较好地把握对比与和谐美的表现方法。社会能力提高学生对比与和谐的认知水平审美能力。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绘画基础较弱,表现经验不足,即便有好的想法,也表现不出。阅读量太少,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不够,视野狭窄,作品呈现美感太弱。教学环境要求1.固定绘画教室、构成艺术训练有关图片资料以及网络环境等。2.拥有一定空间的实训空间,并要有一定数量的绘图设备,实训场地要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课内实训法”为主,辅之以课外作业训练、资料收集与整理以及相关概念的拓展内容阅读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讲授,范例讲解,操作技法演示,应用作品分析,作业个别辅导及网络学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第一.多媒体课堂理论教学1.以PPT幻灯形式将什么是对比与和谐、对比与和谐变化规律等知识进行详细理论讲解。2.结合各知识点的侧重,运用大量的优秀案例分析,将理论授课转化为感性认识,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3.命题分析,以前优秀学生示范作业详解。学生在认真听课同时可随时提出疑惑问题,教师及时解答。8分钟第二.学生设计阶段1.针对所学内容给予命题(对比与和谐表现),学生开始设计2.根据不同命题分别绘制构想草图,快速表达作业训练(大量手绘草图训练)。

3.绘制草图时,教师进行统一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确定设计方案。收集设计素材:1.网上查阅资料。2.图书馆查阅3.绘制草图10分钟第二.学生绘制阶段1.根据确定的最终方案开始分别绘制2.手绘练习;构成课题应用练习。学生绘制正稿22分钟第三.作业讲评阶段1.教师作业讲评,提出不足及如何修改。优秀作业给予好评及鼓励。2.学生互讲互评。提出好的和不足的一面。3.学生作业调整、修改。1.学生参与互评2.学生作品调整5分钟作业对比与和谐表现对比与和谐构成画面尺寸为15*15厘米要求符合对比与和谐变化规律,体现对比与和谐美的感受。教学参考资料、网站1.教学参考资料《平面构成》清华大学出版社,于国瑞编著,2012年《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康定斯基著,1987年《步入EOS数码时代开启数字影象梦想》,《中国摄影》杂志,1998年《平面构成》中国青年出版社,顾琛著,2015年2.网站u.cc/视觉联盟/数字驿站/意大利创意视觉杂志/国外标志设计网教学后记(包括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教学过程的全面分析)自我评价:对比与和谐也是形式美表现中较为重要的一种相对立又不可分的表现形式,对比中求和谐,和谐中有对比,二者间如何转化需要学生认真学习。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对比与和谐的变化规律,可以创作出许多具有对比与和谐的的作品。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并掌握对比与和谐规律,使学生具备运用对比与和谐形式独立进行设计创作的能力。训练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对比与和谐的概念;二者之间如何根据需求转化及怎样灵活运用对比与和谐美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创作,为下一步学好平面构成打下基础。本次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动手制作能力训练,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熟练且扎实的掌握对比与和谐的理论和方法。学生评价: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了什么是对比与和谐,特别是要掌握对比与和谐的变化规律,提高了自身的基础造型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大量案例的学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审美能力也较之以前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为课程的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过程采用了前期理论教学-草图设计-方案绘制-后期调整的程序进行,同时穿插着前期案例分析-定期讲评-后期总结和整体辅导、个别辅导,帮助同学们很好的完成了由不懂设计到会初步设计,最初的茫然到自信心的提高的过渡,为今后的专业设计课程学习提供坚实有力的帮助。(注: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可加页;表格中的单元格可合并、拆分)《平面构成》课程项目(任务)教学设计方案教师:赵阳序号:教学项目(任务)名称平面构成的形式美表现—节奏与韵律课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主要知识点节奏与韵律的概念、节奏与韵律的几种不同变化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什么是节奏与韵律、节奏与韵律的几种不同变化,特别是掌握节奏与韵律互为依托带给人的不同视感;难点:如何灵活运用对比与和谐的知识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创作。教学目标专业能力使学生具备运用节奏与韵律知识和不同节奏与韵律的变化形式独立进行设计创作的能力方法能力掌握节奏与韵律设计变化规律并能较好地把握节奏与韵律的表现方法。社会能力提高学生节奏与韵律的认知水平审美能力。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绘画基础较弱,表现经验不足,即便有好的想法,也表现不出。阅读量太少,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不够,视野狭窄,作品呈现美感太弱。教学环境要求1.固定绘画教室、构成艺术训练有关图片资料以及网络环境等。2.拥有一定空间的实训空间,并要有一定数量的绘图设备,实训场地要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课内实训法”为主,辅之以课外作业训练、资料收集与整理以及相关概念的拓展内容阅读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讲授,范例讲解,操作技法演示,应用作品分析,作业个别辅导及网络学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第一.多媒体课堂理论教学1.以PPT幻灯形式将什么是节奏与韵律、节奏与韵律变化规律等知识进行详细理论讲解。2.结合各知识点的侧重,运用大量的优秀案例分析,将理论授课转化为感性认识,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3.命题分析,以前优秀学生示范作业详解。学生在认真听课同时可随时提出疑惑问题,教师及时解答。8分钟第二.学生设计阶段1.针对所学内容给予命题(节奏与韵律表现),学生开始设计2.根据不同命题分别绘制构想草图,快速表达作业训练(大量手绘草图训练)。

3.绘制草图时,教师进行统一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确定设计方案。收集设计素材:1.网上查阅资料。2.图书馆查阅3.绘制草图10分钟第二.学生绘制阶段1.根据确定的最终方案开始分别绘制2.手绘练习;构成课题应用练习。学生绘制正稿22分钟第三.作业讲评阶段1.教师作业讲评,提出不足及如何修改。优秀作业给予好评及鼓励。2.学生互讲互评。提出好的和不足的一面。3.学生作业调整、修改。1.学生参与互评2.学生作品调整5分钟作业节奏与韵律表现节奏与韵律构成画面尺寸为15*15厘米要求符合对比与和谐变化规律,体现对比与和谐美的感受。教学参考资料、网站1.教学参考资料《平面构成》清华大学出版社,于国瑞编著,2012年《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康定斯基著,1987年《步入EOS数码时代开启数字影象梦想》,《中国摄影》杂志,1998年《平面构成》中国青年出版社,顾琛著,2015年2.网站u.cc/视觉联盟/数字驿站/意大利创意视觉杂志/国外标志设计网教学后记(包括自我评价与学生评价,教学过程的全面分析)自我评价:节奏与韵律也是形式美表现中较为重要且互为依托的表现形式,节奏过强需要韵律调和,韵律突出无变化亦需要节奏强化,如何掌握即需要学生熟练的掌握节奏与韵律的变化规律,可以创作出许多具有节奏与韵律的的作品。学生通过学习可以了解并掌握节奏与韵律规律,使学生具备运用节奏与韵律形式独立进行设计创作的能力。训练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节奏与韵律的概念;二者之间如何根据需求转化及怎样灵活运用节奏与韵律美进行平面构成的设计创作,为下一步学好平面构成打下基础。本次教学注重理论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突出动手制作能力训练,经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可以熟练且扎实的掌握节奏与韵律的理论和方法。学生评价:学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掌握了什么是节奏与韵律,特别是要掌握节奏与韵律的变化规律,提高了自身的基础造型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大量案例的学习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审美能力也较之以前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为课程的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教学过程分析:教学过程采用了前期理论教学-草图设计-方案绘制-后期调整的程序进行,同时穿插着前期案例分析-定期讲评-后期总结和整体辅导、个别辅导,帮助同学们很好的完成了由不懂设计到会初步设计,最初的茫然到自信心的提高的过渡,为今后的专业设计课程学习提供坚实有力的帮助。(注:教学过程设计部分可加页;表格中的单元格可合并、拆分)《平面构成》课程项目(任务)教学设计方案教师:赵阳序号:教学项目(任务)名称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点的形态课时数1教学内容主要知识点点的大小、点的形状重点、难点重点:学生对基本形态元素——点的认识和了解,掌握点的大小变化特性。难点:形状多样化点的形成教学目标专业能力具备成为点的多变性的应用设计能力。方法能力掌握成为点的形态变化基本构成方法。社会能力提高学生对点形态变化的认知和审美能力。学生情况分析优势:学生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有较强的表现和创造能力对点元素的学习和扩展有着较浓厚的兴趣。劣势:阅读量太少,对美的认识和理解不够,视野狭窄,作品呈现欠缺美感。教学环境要求1.固定绘画教室、构成艺术训练有关图片资料以及网络环境等。2.拥有一定空间的实训空间,并要有一定数量的绘图设备,实训场地要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方法采用的教学方法以“讲授法+课内实训法”为主,辅之以课外作业训练、资料收集与整理以及相关概念的拓展内容阅读等。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讲授,范例讲解,操作技法演示,应用作品分析,作业个别辅导及网络学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时间分配第一.多媒体课堂理论教学1.以PPT幻灯形式将点的认知、点的大小和形态等理论知识进行详细阐述。2.结合各知识点的侧重,运用大量关于点形态多种变化的优秀案例分析,将理论授课转化为感性认识,加深所学知识的印象。3.命题分析,以前优秀学生示范作业详解。学生在认真听课同时可随时提出疑惑问题,教师及时解答。1课时第二.学生设计阶段1.针对所学内容给予命题a.情感的表达(运用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