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38唐雎不辱使命(2023·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②,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①弘范:即张弘范,元朝将领。②山:宋朝抗元的最后据点。③张世杰:南宋将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士之怒
士:官吏。 B.长跪而谢之
谢:道歉。C.安事二姓
事:侍奉。 D.南乡拜而死
乡:同“向”,面向。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B.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C.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D.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秦王威胁,唐雎极言专诸、聂政、要离的“布衣之怒”,以此震慑住了秦王。B.文天祥被捕之后,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了,并以诗明志。C.在“义”和“生”之间,唐雎和文天祥选择了“义”,并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D.唐雎面对强秦敢于拔剑,文天祥宁死不改忠君之志,都是孟子赞颂的“大丈夫”。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2)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2023·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乙】①董宣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①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②,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②主即还宫诉帝③,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④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①苍头:奴仆。②骖乘:古代乘车时居右边陪乘的人,其任务在于随侍尊者。③帝:指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字文叔。湖阳公主是他的姐姐。④小黄门:泛指宦官。⑤强项令:硬脖子县令。强,硬。项,脖子。5.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使:派遣B.故不错意也
错:误会C.大言数主之失
失:过失D.使宣叩头谢主
谢:道歉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长跪而谢之曰B.以君为长者
以刀画地C.休祲降于天
宣于夏门亭候之D.欲箠杀之
帝令小黄门持之7.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唐雎临危受命,出使秦国,最终不辱使命,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B.乙文中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宁死不屈,最终赢得了光武帝的赏赐。C.甲文以对话为主。第③段中,秦王以“天子之怒”恐吓唐雎,唐雎则以“布衣之怒”震慑秦王,对话尖锐激烈,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D.乙文以叙事为主。第②段中,皇帝抓住董宣,强迫他给湖阳公主磕头,但董宣拒不低头认错,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2023·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教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选自《周亚夫军细柳》)【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替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背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富贵不能淫》)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军士吏被甲
被:(2)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
兵:(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9.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闻天子之诏A.已而之细柳军 B.皆布衣之士也C.称善者久之 D.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1.【甲】文中周亚夫被汉文帝称为“真将军”,是因为他。【乙】文中唐雎能够不辱使命,是因为他。周亚夫和唐雎都彰显了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特点。12.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对周亚夫言行的正面描写较少,只“介青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一处却如画龙点睛,使周亚夫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B.【乙】文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一句,掷地有声,表现出唐雎鲜明的个性。C.【甲】【乙】两文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写汉文帝与秦王,目的是与周亚夫和唐雎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周亚夫和唐雎的“大丈夫”形象。D.【甲】【乙】两文都能从多角度刻画和丰富人物形象,展现周亚夫和唐雎为国担当的英雄风采,场面描写有声有色,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2023·山东菏泽·校联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乙】秦、魏为与①国。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②秦救不出。魏人有唐睢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老臣请出西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魏王曰:“敬诺。”遂约车而遣之。唐睢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③乃远至此,甚苦矣。魏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矣。”唐睢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筹策之臣无任④矣。且夫魏一万乘之国,称东藩⑤,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在魏郊矣。大王之救不至,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王虽欲救之,岂有及哉?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秦王喟然愁悟,遽发兵,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魏氏复全,唐睢之说也。《战国策·唐雎说秦⑥》【注释】①与:党与,同盟者。②冠盖相望:出使(秦国)的车辆络绎不绝。③芒然:失意的样子,这里指疲惫。④任:能力。⑤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臣服于秦国),成为秦国东面的屏障,接受秦国的政治制度,春、秋两季给秦国交纳祭祀的贡品。⑥唐雎说秦:题目为编者所加。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长跪而谢之(道歉) B.天下缟素(穿丧服)C.魏来求救数矣(多次) D.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相约)1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遂约车而遣之
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B.先生坐!何至于此
大王之救不至C.以头抢地耳
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D.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15.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1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2)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17.《战国策》善记言,两文中的人物对话都非常精彩,请分析【甲】【乙】两文的划线句子的言外之意。(2023·湖北荆州·统考一模)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乙】唐雎不辱使命(节选)刘向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丙】触龙说赵太后刘向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①,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贱息②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③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④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⑤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有删节)注释:①【为质】古代诸侯国求助于别国时,每以公子抵押,即人质。②【贱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③【填沟壑】对自己“死”的谦称,自比为贱民奴隶,野死弃尸于溪谷。④【燕后】赵太后之女,远嫁燕国为后。⑤【恣】任凭。1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大易小【易】交换 B.秦王色挠【挠】屈服C.长跪而谢之曰【谢】感谢 D.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懂得1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君逆寡人者/思而不学则怠B.长跪而谢之曰/今吾以十倍之地C.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陈胜者,阳城人也D.以大易小/徒以有先生也20.下面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卷、飞、酒、挂罥”等一系列动词既写出了风势之大,又渲染出紧张的气氛。B.称南村群童为“盗贼”,表达了诗人对他们公然抢劫行为的强烈谴责和极度愤恨。C.风吹屋破,无处安身,诗人从风雨飘摇的茅屋中联想到战乱频繁的国家,彻夜难眠!D.“呜呼”一词将情感升至顶峰,诗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也要“大庇天下寒士”。21.下面对《唐雎不辱使命》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但安陵最终得以留存,全赖唐雎出使秦国游说秦王之功。B.唐雎不畏暴秦,深入虎狼之地,直面天子之怒;秦王骄横欺诈,前倨后恭,色厉内荏。C.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略写出使原由及说秦结果,而详写抵秦经过及易地斗争。D.本文以对话展示情节,极富外交辞令特色;前后伏笔照应,勾连紧凑,结构严谨完整。22.下面对《触龙说赵太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描绘的剑拔弩张局面,既暗示触龙谏赵太后的困难,也为其后文出场埋下伏笔。B.触龙见赵太后,意在劝其“令长安君为质”,却未有一语提及此事,尽显其谏说之智。C.赵太后“新用事”,面对大臣强谏,她“唾其面”,表明其为政专横独断,缺乏政治头脑。D.本文人物刻画生动。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在矛盾冲突的揭示中逐渐展现人物性格。23.用“/”给《触龙说赵太后》中划线部分断句(限三处)。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2023·陕西宝鸡·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侵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节选自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以头抢地尔()(2)挺剑而起()(3)乃前曰()(4)乃辞谢,固请()2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以头抢地尔”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B.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C.以戏弄臣 D.欲以击柱2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2)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28.【甲】文中唐雎和【乙】文中蔺相如的形象有什么共同之处?(2023·湖北孝感·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乙】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睢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睢曰:“唯唯。”若是者三。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范睢谢曰:“非敢然也。……今臣,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三·范睢见秦王》29.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的“使”,意思是“派,派遣”。下文的“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的第一个“使”字意思与它相同。B.【甲】文中“请广于君”的“请”在这里是动词,“请求”的意思,与【乙】文中“秦王复请”中的“请”的用法和意思是一样的。C.“君”在词典中有三种解释:①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②古时对先祖或父母的敬称。③主宰,统治。【乙】文中“皆匡君之之事”中“君”指范雎对秦王的尊称。D.【乙】文中“跪”是形声字,足形危声。本义为屈膝,两膝着地,腰和股都伸直。“秦王跪而请曰”中的“跪”是“跪拜”之意。30.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A.安陵君其许寡人
其喜洋洋者矣B.受地于先王
交疏于王C.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D.愿终守之
处人骨肉之间31.用“/”给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32.翻译下列句子。(1)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2)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33.甲乙语段均选自《战国策》,【甲】文主要刻画了唐雎出使秦国时,面对骄横无礼的秦王而表现出来的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的形象;【乙】文中,秦昭王三问范雎而范雎不答的原因有三,即“羁旅之臣也,交疏于王”“处人骨肉之间”及②“”(引用原文填空)。(2023·江苏常州·统考一模)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问题。【文本一】十年春……对曰:“夫战……故逐之。”(选文略,见课文《曹刿论战》)【文本二】万里赴戎机……不知木兰是女郎。(选文略,见课文《木兰诗》)【文本三】秦王怫然怒……挺剑而起。(选文略,见课文《唐雎不辱使命》)任务一:掌握词语有办法34.理解词义的变化,填写表格,掌握实词实词词义的变化(1)福“福”的甲骨文字形,是双手虔诚地捧着酒坛(酉)敬神的形象、是以酒敬神、祈求福备的意义,本义就是(①),如“神弗福也”的“福”。祭祀后要把祭品分别送人,这叫“致福”“归福”,由此引申出名词“福”,如“五福临门”的“福”。(2)鄙鄙的古字是“啚”,本义是在城外所建的粮仓。由于“啚”一般都在郊外甚至更远,因而“鄙”引申义为边远之地,如“边鄙之地”的“鄙”。在中心城市人的眼中,边远地方的人没有他们见多识,因此,“鄙”引申为形容词(②),如“肉食者鄙”的“鄙”。任务二:了解义项,掌握词语35.根据“从”的义项归纳,解释下面句子中的“从”。(只填序号)“从”本义是“两个人在路上相随而行”。读cóng时的义项:A.[动词]跟随,跟从;B.[动词]听从,顺从;C.[形容词]和顺;D.[介词]自、由;E.[介词]向(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2)战则请从()(3)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4)太守归而宾客从也()(5)便舍船,从口入()(6)从此替爷征()任务三:朗读和翻译句子36.小语和小文对“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朗读停顿产生了分歧。小语认为应该读为“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小文则认为“轼”是“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是用来扶的,不能“登”,她认为应该这样停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你赞同谁的朗读停顿?请选择并按照该停顿翻译句子。任务四:说英魂内涵37.三个文本中的人物,都有英雄气概。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探究英雄的丰富内涵。英雄忠(1)曹刿木兰代父从军勇(2)唐雎木兰英勇杀敌,凯旋智曹秽善抓战机,指挥若定(3)木兰任务五:了解数字作用38.三个文本都运用了数字,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和下面的对话加以探究,把探究的结果写在下面横线上。小文:文本一中“齐人三鼓”的“三”是三次,另外文本三中“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伏尸二人”中的数字,都是确数,那么“流血五步”中的“五步”是确数吗?小语:我发现文本二里的数字比较多,先有“壮士十年归”,后有“同行十二年”,到底几年呀?这首诗里的“十二”很多,除此之外,还有“百”“千”“万”。小文:文本三里“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也用了“百”“千”。小语、小文:这些数字有什么作用呢?你:(2023·广东·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自《唐雎不辱使命》3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休祲降于天(3)长跪而谢之曰(4)徒以有先生也4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乙】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四月丙子,光伏甲士①于窟室②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③。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④,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⑤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注】①甲士:身穿铠甲的武士。②窟室:地下室。③长铍:长矛。④详为足疾:假装脚有毛病。详,同“佯”,假装。⑤擘:拆,掰开。4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①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②酒既酣4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43.孔子曾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请分别说说唐雎和专诸作为“士”,在“不辱君命”方面的具体表现。(2023·陕西榆林·统考一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楚王使景鲤如①秦。客谓秦王曰:“景鲤,楚王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楚王听,则不用兵而得地;楚王不听,则杀景鲤,更与不如景鲤者市。是便计也。”秦王乃留景鲤。景鲤使人说秦王曰:“臣见王之权轻天下,而地不可得也。臣之来使也,闻齐、魏皆且割地以事秦,所以然者,以秦与楚为昆弟②国。今大王留臣,是示天下无楚也,齐、魏有何重于孤国也。楚知秦之孤,不与地,而外结交诸侯以图,则社稷必危,不如出臣。”秦王乃出之。(选自《战国策》)【注】①如:到。②昆弟:指兄弟。4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休祲降于天
()(2)秦王色挠
()(3)所以然者
()(4)而外结交诸侯以图
()4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齐、魏有何重于孤国也
仓鹰击于殿上B.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已而之细柳军C.不与地
年与时驰D.徒以有先生也
以其境过清46.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2)景鲤,楚王所甚爱,王不如留之以市地。47.请根据【甲】【乙】两文,说说唐雎和景鲤分别是怎样说服秦王的。(2022·云南昆明·统考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乙】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趋①进谏曰:“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②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援戟将斫③之。颜烛趋进,抚衣待之,曰:“君奚不斫也?昔者桀④杀关龙逄⑤,纣⑥杀比干⑦;君之贤,非此二主也;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君奚不斫?以臣叁⑧此二人者,不亦可乎?”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⑨矣。(节选自《说苑·正谏》)【注】①颜烛趋:春秋时齐国人。②傥:倘若、或者。③斫(zhuó):砍。④桀:夏朝末代君王夏桀,相传是个暴君。⑤关龙逄(páng):夏桀之臣,因谏止夏桀通夜狂饮而被杀。⑥纣:商朝末代君王商纣王,相传是个暴君。⑦比干:商代贵族,因屡次劝谏纣王,被剖心而死。⑧叁:这里指排在第三位。⑨内:同“纳”,接纳。不内,意思是不让他回国。48.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请广于君
广:(2)以头抢地尔
抢:(3)景公说
说:(4)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
谋:4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2)臣之材,亦非此二子也。50.【甲】【乙】两文都有完整的情节。请用原文中的词句,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甲】秦王假仁假义,无理指责安陵君。唐雎从容应对,断然反驳。秦王以“A”恐吓唐雎,唐雎以“布衣之怒”震慑秦王。秦王道歉【乙】齐景公沉迷于海上游玩,命令左右不准劝其回国,否则“B”颜烛趋进谏,点明危害。景公发怒,并且“C”,但颜烛趋大义凛然,继续劝谏景公。景公归国51.【甲】文中的唐雎和【乙】文中的颜烛趋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两人取得成功的共同原因。(2022·山东德州·统考二模)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乙】晋毕阳之孙豫让,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知伯,知伯宠之。及三晋分知氏,知伯死于赵襄子手,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知氏之仇矣。”乃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者,则豫让也。刃其曰:“欲为知伯报仇!”左右欲杀之。赵襄子曰:“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且知伯已死,无后,而其臣至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之。(节选自《战国策·赵策》,有删改)5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①免冠徒跣
②天下缟素③且知伯已死
④执问涂者53.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用法相同的选项是(
)例句:知伯死于赵襄子手A.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B.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C.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4.翻译下列句子。(1)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2)彼义士也,吾谨避之耳。55.选文中,豫让是如何诠释“士为知己者死”的?56.请分别概括甲乙两文中“士”的精神。
专题38唐雎不辱使命(2023·四川自贡·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战国策·魏策四》)【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②,使为书招张世杰③。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注】①弘范:即张弘范,元朝将领。②山:宋朝抗元的最后据点。③张世杰:南宋将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士之怒
士:官吏。 B.长跪而谢之
谢:道歉。C.安事二姓
事:侍奉。 D.南乡拜而死
乡:同“向”,面向。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B.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C.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D.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秦王威胁,唐雎极言专诸、聂政、要离的“布衣之怒”,以此震慑住了秦王。B.文天祥被捕之后,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了,并以诗明志。C.在“义”和“生”之间,唐雎和文天祥选择了“义”,并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D.唐雎面对强秦敢于拔剑,文天祥宁死不改忠君之志,都是孟子赞颂的“大丈夫”。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2)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答案】1.A2.D3.C4.(1)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生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2)文天祥就要处斩时,仪态特别从容,他对旁边看押的军士说:“我(挽救宋王朝)的事业就此结束了。”【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翻译。非士之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士:有才能有胆识的人。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对于单句:句首关联词和语气词(如:夫、盖、若、而等)之后要作停顿;几个特殊的古今异义词朗读时必须分开;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作停顿;省略句中句内省略的地方一般要作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如果是几个句子的组合,则要在句与句间要停顿。“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意思是“国家灭亡而不能救,身为国家之臣,已是死有余辜,怎么还敢苟且偷生而怀有二心呢。”可知,“国亡不能救”与“为人臣者死有余罪”构成因果关系的复句,“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又与前面语意上构成递进关系,也需停顿。所以停顿为: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故选D。3.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C.“唐雎和文天祥选择……并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表述错误。唐雎和文天祥只有文天祥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故选C。4.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1)而:然而、可是;以:凭借;者:……的原因;徒以:只因为。(2)殊从容:特别从容;谓:对……说;毕:结束、完成。【参考译文】甲: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同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将要)穿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拔剑出鞘立起。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乙: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到弘范,左右押解之人令其拜见,文天祥坚持不拜。弘范就以宾客之礼接见了他,并与其共入厓山,要求文天祥写信给张世杰,令其投降。文天祥说:“我不能保卫祖国,反而教我让人背叛自己的国家,怎么可以这样做呢?”弘范仍然要求他写招降书,文天祥不得已,才把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的诗文给了他。诗末有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大笑,并将这件事搁置一边。后来厓山被攻破,弘范在军中置酒大摆庆功会,弘范说:“你的国家已经灭亡,你作为宰相忠孝已经两全了,若能以事宋之心事我大元皇帝,仍不失你的荣华富贵,仍然是你做宰相。”文天祥潸然泪下,说:“国家灭亡而不能救,身为国家之臣,已是死有余辜,怎么还敢苟且偷生而怀有二心呢。”弘范认为他讲义气,派人将其护送至京师。文天祥呆在大都一共有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终不屈服,于是召文天祥入朝,对他说:“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回答说:“我受大宋恩泽,担任宰相,怎能侍奉他姓之人呢?只愿赐我一死就满足了。”文天祥临刑前面不改色,对旁边的吏卒说:“我的使命完成了。”向南叩拜而死。(2023·湖北鄂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①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②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③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④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乙】①董宣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①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②,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扣马,以刀画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②主即还宫诉帝③,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宣叩头曰:“愿乞一言而死。”帝曰:“欲何言?”宣曰:“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箠,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④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曰:“文叔为白衣时,臧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栗。(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注】①苍头:奴仆。②骖乘:古代乘车时居右边陪乘的人,其任务在于随侍尊者。③帝:指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字文叔。湖阳公主是他的姐姐。④小黄门:泛指宦官。⑤强项令:硬脖子县令。强,硬。项,脖子。5.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使:派遣B.故不错意也
错:误会C.大言数主之失
失:过失D.使宣叩头谢主
谢:道歉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长跪而谢之曰B.以君为长者
以刀画地C.休祲降于天
宣于夏门亭候之D.欲箠杀之
帝令小黄门持之7.下列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唐雎临危受命,出使秦国,最终不辱使命,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B.乙文中董宣秉公执法,不畏权贵,宁死不屈,最终赢得了光武帝的赏赐。C.甲文以对话为主。第③段中,秦王以“天子之怒”恐吓唐雎,唐雎则以“布衣之怒”震慑秦王,对话尖锐激烈,表现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D.乙文以叙事为主。第②段中,皇帝抓住董宣,强迫他给湖阳公主磕头,但董宣拒不低头认错,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答案】5.B6.D7.D【解析】5.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B.有误,“故不错意也”,意思是所以不在意。错:通“措”,放置;故选B。6.考查一词多义及用法的理解辨析。A.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B.以:介词,把/介词,用;C.于:介词,从/介词,在;D.之:均为代词,指董宣;故选D。7.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D.有误,结合“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可知,皇帝命令宦官挟持着董宣,强迫他给湖阳公主磕头;故选D。【参考译文】甲秦王派人对安陵国国君安陵君说:“我打算要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一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地盘交换我们小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秦王对唐雎说:“我用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掉韩国、魏国,而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在意。现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自己的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这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并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继承了封地所以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更何况只是这仅仅的五百里的土地呢?”秦王勃然大怒,对唐雎说:“先生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景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百姓发怒吗?”秦王说:“百姓发怒,也不过就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在宫殿上。他们三个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了吉凶的征兆。加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假若有胆识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发怒,那么就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五步之内淌满鲜血,天下百姓都要穿上白色的丧服,现在就是这个时候。”说完,拔剑出鞘立起。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就是因为有先生您在啊!”乙董宣,为洛阳令。当时湖阳公主家的奴仆白天杀人,因藏匿在公主家里,官吏不能抓捕到。等到公主出行,用这个家奴当随从,董宣就在夏门亭等候他们。于是就拦住车马,用刀在地上画着,大声数落公主的过失,呵斥那个家奴下车,就杀了那个家奴。公主立即回宫向皇帝告状。皇帝很生气,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磕头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皇帝说:“想说什么?”董宣说:“陛下圣德,使国家中兴,却放纵家奴杀良民,将如何治理天下呢?我不需用鞭子打,请让我自杀。”就用头撞击房柱,血流满面。皇帝命令宦官挟持着董宣,让他磕头向公主道歉,董宣不听从。宦官强使董宣磕头,董宣两手撑地,始终不肯低头。公主说:“文叔做普通人的时候,私藏逃亡罪人,官吏们不敢上门搜捕。如今做了天子,威势竟然不能使一个洛阳令听命吗?”皇帝笑着说:“天子与一般人身份不同。”于是就敕封董宣为强项令,放了他,赐给他钱三十万。董宣把钱全部分给了下属官员。董宣从此开始打击豪强恶霸势力,没有谁不震惊害怕的。(2023·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教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选自《周亚夫军细柳》)【乙】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替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背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自《唐雎不辱使命》)【丙】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富贵不能淫》)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军士吏被甲
被:(2)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
兵:(3)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
谢:9.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闻天子之诏A.已而之细柳军 B.皆布衣之士也C.称善者久之 D.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10.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1.【甲】文中周亚夫被汉文帝称为“真将军”,是因为他。【乙】文中唐雎能够不辱使命,是因为他。周亚夫和唐雎都彰显了孟子心目中大丈夫“”的特点。12.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对周亚夫言行的正面描写较少,只“介青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一处却如画龙点睛,使周亚夫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B.【乙】文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人物形象,“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一句,掷地有声,表现出唐雎鲜明的个性。C.【甲】【乙】两文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写汉文帝与秦王,目的是与周亚夫和唐雎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周亚夫和唐雎的“大丈夫”形象。D.【甲】【乙】两文都能从多角度刻画和丰富人物形象,展现周亚夫和唐雎为国担当的英雄风采,场面描写有声有色,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答案】8.被:同“披”,穿着;兵:兵器;谢:道歉9.B10.(1)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进入军营。(2)但安陵国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地方幸存下来,只因为有先生您啊!11.信守军规、从严治军(忠于职守)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临危不惧、机智果敢)威武不能屈12.C【解析】8.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字词。可结合句意推断词义。(1)句意:官兵都穿戴盔甲。被:同“披”,穿着;(2)句意: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兵:兵器;(3)句意: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谢:道歉。9.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例句“不闻天子之诏”中的“之”是助词,可译为“的”;A.动词,到,往;B.助词,的;C.结构助词,虚指,无实义;D.结构助词,用于主谓结构之间,不译。故选B。1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居(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无何(不久),至(到)”要理解正确;(2)句中要注意重点词“而(但),以(凭借),徒(只),以(因为)”要理解正确。11.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与把握人物形象。结合【甲】文“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可知,军中戒备森严,可见周亚夫治军严谨;结合“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可知,即使皇帝到了军营,没有将军的军令也不得入营,可见周亚夫治军恪尽职守,令出如山;结合“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知,皇帝进了军营也必须按照将军的军令下马徐行,且周亚夫也只以军礼参见他,可见周亚夫治军坚持原则、刚正不阿、不取悦君主;据此可知,周亚夫彰显了【丙】文中的孟子心目中大丈夫“威武不能屈”这一特点;结合【乙】文“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替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背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被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编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可知,面对秦王的威胁,唐雎不畏强暴,临危不惧,机智果敢,使得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从而“不辱使命”;据此可知,唐雎也彰显了孟子心目中大丈夫“威武不能屈”的特点。12.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C.“【甲】【乙】两文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写汉文帝与秦王,目的是与周亚夫和唐雎形成鲜明对比”理解分析不正确。结合【甲】文“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教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可知,【甲】文将汉文帝至霸上及棘门军长驱直入受到将士的欢迎与汉文帝至周亚夫的细柳军营不得入形成鲜明的对比;故【甲】文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写霸上及棘门军的表现,目的是与细柳军形成鲜明的对比。故选C。【参考译文】【甲】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丙】居住在天下这么广阔的空间,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走着天下最光明的仁义之路;能实现理想时,就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理想时,一个人独自走这条路。富贵不能引诱他,贫贱不能使他改变,威武不能使他压服,这样才叫作大丈夫。(2023·山东菏泽·校联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乙】秦、魏为与①国。齐、楚约而欲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②秦救不出。魏人有唐睢者,年九十余,谓魏王曰:“老臣请出西说秦,令兵先臣出可乎?”魏王曰:“敬诺。”遂约车而遣之。唐睢见秦王,秦王曰:“丈人芒然③乃远至此,甚苦矣。魏来求救数矣,寡人知魏之急矣。”唐睢对曰:"大王已知魏之急而救不至者,是大王筹策之臣无任④矣。且夫魏一万乘之国,称东藩⑤,受冠带,祠春秋者,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今齐、楚之兵已在魏郊矣。大王之救不至,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王虽欲救之,岂有及哉?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秦王喟然愁悟,遽发兵,日夜赴魏。齐楚闻之,乃引兵而去。魏氏复全,唐睢之说也。《战国策·唐雎说秦⑥》【注释】①与:党与,同盟者。②冠盖相望:出使(秦国)的车辆络绎不绝。③芒然:失意的样子,这里指疲惫。④任:能力。⑤称东藩,受冠带,祠春秋:(臣服于秦国),成为秦国东面的屏障,接受秦国的政治制度,春、秋两季给秦国交纳祭祀的贡品。⑥唐雎说秦:题目为编者所加。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A.长跪而谢之(道歉) B.天下缟素(穿丧服)C.魏来求救数矣(多次) D.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相约)1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遂约车而遣之
魏急则且割地而约齐、楚B.先生坐!何至于此
大王之救不至C.以头抢地耳
窃以为大王筹策之臣无任矣D.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以为秦之强足以为与也15.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两处)魏使人求救于秦冠盖相望秦救不出16.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2)是亡一万乘之魏而强二敌之齐、楚也。17.《战国策》善记言,两文中的人物对话都非常精彩,请分析【甲】【乙】两文的划线句子的言外之意。【答案】13.D14.B15.魏使人求救于秦/盖冠相望/秦救不出16.(1)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2)这是失去了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魏国,却增强了与秦国敌对的齐、楚两国啊。17.(甲)秦王用“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后果对唐睢进行战争恫吓,逼迫他答应自己的条件。(乙)秦王表面上很尊敬唐睢,但真实的想法却是:你们已经来过多次了,我还是不会出兵的,你就别再费口舌了。【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实词。D.句意:魏国一旦形势紧急就将割让土地与齐国、楚国定约。约,订立盟约;故选D。14.本题考查文言虚词。A.动词,准备\动词,订立盟约;B.都是动词,译为“到”;C.介词,用\动词,认为;D.表示反问语气,不译\名词,党与,同盟者;故选B。15.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为:魏国派人向秦国求救,道路上魏国使者车子的顶盖彼此都望得见,秦国的救兵就是不出动。“魏使人求救于秦”的主语是“魏”,“冠盖相望”的主语是“冠盖”,“秦救不出”的主语是“秦救”,句中三个主语分别领起三个完整的句子,故彼此之间应断开;故断句为:魏使人求救于秦/盖冠相望/秦救不出。16.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1)重点字词:布衣:平民;之:主谓之间,不译;免冠徒跣:摘掉帽子,光着脚;以:用;抢:碰;耳:罢了;(2)重点字词:是:这;亡:失去;强:使……强;17.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甲文画线句意为:天子发怒(的时候),会倒下数百万人的尸体,鲜血流淌数千里。秦王本来就是天子。他的言外之意是,如果自己发了怒,就会发动战争,到时候安陵君的臣民与战士就会大量死亡,国土不保。这是他的战争恫吓,妄图以此让唐雎答应自己易地的要求。乙文画线句意为:老先生疲惫不堪地从远方来到这里,很辛苦了。魏国派人来求救已经好多次了,寡人知道魏国情况紧急。秦王把唐雎称作“丈人”,表面上对唐雎很尊重。他提到了已经有多人来求救,自己都没有出兵,现在唐雎来了,当然也不会出兵。我已经知道魏国形势危急的情况,你还是不要再多说了。【参考译文】【乙】秦国、魏国结为盟国,齐国、楚国相约要攻打魏国,魏国派人向秦国求救,道路上魏国使者车子的顶盖彼此都望得见,秦国的救兵就是不出动。魏国有个叫唐雎的人,年纪有九十多岁了,他对魏王说:“老臣请求出使西方游说秦王,让救兵先于老臣从秦国出发,可以吗?”魏王说:“好吧。”于是准备车辆送佑出发。唐雎见到了秦王,秦王说:“老先生疲惫不堪地从远方来到这里,很辛苦了。魏国派人来求救已经好多次了,寡人知道魏国情况紧急。”唐雎回答说:“大王已经知道魏国情况紧急却不派救兵,这是为大王出谋划策的臣子太无能了。再说魏国是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自称为秦国东方的藩国,接受秦国的冠带制度,每年春秋祭祀送来供品,认为凭秦国的强大足可以成为盟国。现在齐国、楚国的军队已到了魏都的郊外,大王的救兵还没有赶到,魏国一旦形势紧急就将割让土地与齐国、楚国定约,大王即使想救魏国,哪里还来得及呢?这将是失去了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盟国魏国,而且增强了齐、楚两个敌国。我私下认为替大王出谋划策的臣子太无能了。”秦王感叹悔悟,马上发兵,日夜兼程奔赴魏国。齐国、楚国听说后,就收兵撤离了。魏国能够再次得以保全,全仗唐雎游说的结果。(2023·湖北荆州·统考一模)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乙】唐雎不辱使命(节选)刘向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睢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丙】触龙说赵太后刘向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①,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太后盛气而揖之。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曰:“老臣贱息②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太后曰:“敬诺。年几何矣?”对曰:“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③而托之。”太后曰:“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对曰:“甚于妇人。”太后笑曰:“妇人异甚。”对曰:“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④贤于长安君。”曰:“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左师公曰:“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已行,非弗思也,祭祀必祝之,祝曰:‘必勿使反。’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太后曰:“然。”左师公曰:“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太后曰:“诺,恣⑤君之所使之。”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选自《战国策·齐策四》,有删节)注释:①【为质】古代诸侯国求助于别国时,每以公子抵押,即人质。②【贱息】对自己儿子的谦称。③【填沟壑】对自己“死”的谦称,自比为贱民奴隶,野死弃尸于溪谷。④【燕后】赵太后之女,远嫁燕国为后。⑤【恣】任凭。1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大易小【易】交换 B.秦王色挠【挠】屈服C.长跪而谢之曰【谢】感谢 D.寡人谕矣【谕】通“喻”,明白,懂得1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君逆寡人者/思而不学则怠B.长跪而谢之曰/今吾以十倍之地C.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陈胜者,阳城人也D.以大易小/徒以有先生也20.下面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卷、飞、酒、挂罥”等一系列动词既写出了风势之大,又渲染出紧张的气氛。B.称南村群童为“盗贼”,表达了诗人对他们公然抢劫行为的强烈谴责和极度愤恨。C.风吹屋破,无处安身,诗人从风雨飘摇的茅屋中联想到战乱频繁的国家,彻夜难眠!D.“呜呼”一词将情感升至顶峰,诗人宁愿“吾庐独破受冻”,也要“大庇天下寒士”。21.下面对《唐雎不辱使命》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秦王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但安陵最终得以留存,全赖唐雎出使秦国游说秦王之功。B.唐雎不畏暴秦,深入虎狼之地,直面天子之怒;秦王骄横欺诈,前倨后恭,色厉内荏。C.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略写出使原由及说秦结果,而详写抵秦经过及易地斗争。D.本文以对话展示情节,极富外交辞令特色;前后伏笔照应,勾连紧凑,结构严谨完整。22.下面对《触龙说赵太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开篇描绘的剑拔弩张局面,既暗示触龙谏赵太后的困难,也为其后文出场埋下伏笔。B.触龙见赵太后,意在劝其“令长安君为质”,却未有一语提及此事,尽显其谏说之智。C.赵太后“新用事”,面对大臣强谏,她“唾其面”,表明其为政专横独断,缺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PC钢棒市场发展格局及行业投资风险预测研究报告
- 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现代汉语理论与方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2030年中国CT机市场投资潜力及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 脑动脉炎的临床护理
- 苏教版六上习作教学设计
- 提升客户关系管理的年度计划
- 理清思路的个人发展地图计划
- 2025-2030国内PE保护膜行业深度分析及竞争格局与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集水池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延边大学《建筑小环境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项目部施工管理实施计划编制任务分工表
- 【2021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教材解读--PPT课件
- 橙色黑板风小学生知识产权科普PPT模板
- 电网公司变电设备带电水冲洗作业实施细则
- 中国供销合作社标识使用手册课件
- Q∕CR 9218-2015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
- 甲状腺解剖及正常超声切面ppt课件
- 上海市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用地审批及房地产登记试行规定
- 蠕墨铸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范文
- “V”法铸造工艺及应用
- 高二年级学业水平考试备考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