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练习卷(单元测试)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_第1页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练习卷(单元测试)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_第2页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练习卷(单元测试)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_第3页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练习卷(单元测试)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_第4页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练习卷(单元测试)六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练习卷一、选择题(共22题;共44分)1.(2分)龙龙想要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他应该采用()。A.两个凹透镜B.一个凹透镜一个凸透镜C.两个凸透镜2.(2分)以下是昆虫的是()A.蚜虫 B.蜗牛 C.蜘蛛3.(2分)下列关于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B.食盐晶体的形状是正方体C.晶体都是无色透明的我们可以将两个放大镜组合成放大倍数更大的简易显微镜来帮助观察微小的物体,如图所示。回答下面小题。4.(2分)上下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看到的图像()。A.放大倍数改变,清晰度不变B.放大倍数不变,清晰度改变C.放大倍数和清晰度都改变5.(2分)制作完成的简易显微镜中,位于上方的放大镜相当于光学显微镜中的()。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6.(2分)当我们分别用肉眼、放大镜、自制的简易显微镜观察蚜虫时,看到了如下三种图像,其中视野范围最小的是()。A.肉眼观察B.放大镜观察C.自制显微镜观察7.(2分)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并进行观察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以随意移动显微镜观察B.撕取的洋葱表皮要大且厚C.制作临时装片时,要先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8.(2分)太阳的能量是通过()传递给植物A.晒太阳 B.光合作用 C.太阳能电池9.(2分)霍乱、伤寒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引起的。A.晶体 B.微生物 C.细胞10.(2分)下列生物中,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A.变形虫 B.伤寒杆菌C.草履虫 D.蚊子幼虫11.(2分)小科用了三个不同的放大镜在同一距离观察报纸上的字(如下图),其中镜片凸度最大的是()A.① B.② C.③12.(2分)放大镜的镜片又叫()A.平面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13.(2分)放大镜和显微镜都能将物体的()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A.大小 B.图像 C.体积14.(2分)下列物质都属于晶体的是()A.白糖和玻璃 B.碱面和塑料 C.味精和维生素C15.(2分)下列仪器中,()适合观察细菌。A.显微镜 B.放大镜 C.望远镜16.(2分)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组成的。A.组织器官 B.细胞 C.蛋白质17.(2分)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一段时间,会发现白糖会()。A.只会熔化成液态的物质B.先变成水,后变成水蒸气C.先熔化成液态的糖,后变成黑色的物质D.只发生剧烈燃烧18.(2分)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A.器官 B.组织 C.细胞19.(2分)下图是制作洋葱表皮切片标本的过程,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20.(2分)关于应对地质灾害的表述,正确的是()。A.地震来临时,可躲在坚固的家具旁B.地震时来不及下楼,可以选择跳楼C.地震时可以乘坐电梯21.(2分)“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培育,运用较多的仪器是()A.显微镜和放大镜 B.潜望镜 C.射电望远镜22.(2分)显微镜下观察物体的标本必须切成()。A.薄片 B.方块C.薄而透明的切片 D.以上都可以二、作图题(共2题;共9分)23.(4分)把下列动物和对应类别用线连接起来。蚂蚁哺乳类熊猫昆虫类泥鳅鸟类小鸡鱼类24.(5分)请将显微镜结构与对应的名称用线连起来。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共31分)25.(6分)如果下面蜡烛的像能够成在纸屏上,可能会形成什么样的像?请你在纸屏上画出观察到的蜡烛火焰的像。26.(10分)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植物标本装片。(1)(3分)光学显微镜有和(填图上的编号)多组镜片,每组镜片相当于一个透镜。(2)(3分)和单个放大镜相比,光学显微镜可以把物体图像放得更大是因为:。(3)(2分)如果实验环境光线较弱,在对光环节看到的视野较暗,可行的解决方法是____(多选题)A.转换速光器上的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B.使用凹面反光镜进行反光C.用亮度合适的手电筒作为补充光源(4)(2分)某个植物标本装片的名称标签缺失,结合显微镜下所看到的此标本图像(图2)和表1提供的参考资料,你判断此标本为27.(15分)馒头为汉族传统面食,据传馒头为诸葛亮发明。《三国演义》中记载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南蛮之后,过江受战死冤魂之阻。诸葛亮面对此景心急如焚,想来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惩魔,保佑生灵,诸葛亮不忍用人头祭祀,而发明馒头为替代品。后来,民间习此风俗。其“馒”通“蛮”,“馒头”即意为“蛮头”。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口味不同,作法各异,由此发展出了各式各样的馒头,叫法也不尽相同。奇、妙、探、究科学兴趣小组为了提高自己的生活实践能力,他们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在实验室进行了发面的秘密实验探究。他们进行了对比实验。组别面粉酵母粉水现象A100克5克28℃30℃温水面团发“胖”了B100克不加28℃30℃温水没发“胖”C100克5克15℃冷水“胖”了一点星期五做完实验后由于着急回家,有些面团没有收拾干净,等到周一来时,他们发现没有收拾干净的面团发霉了,于是他们又对发霉的面团产生了兴趣,他们想了解“食物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于是他们根据所学设计实验进行了如下操作。组别方法与步骤实验结果1将潮湿的馒头片置于保鲜袋中,扎紧袋口,放在冰箱里馒头片小面积发霉2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保鲜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馒头片小面积发霉3将烤干的馒头片置于保鲜袋中,扎紧袋口,放在冰箱里馒头片不发霉4将潮湿的馒头片置于保鲜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馒头片全部发霉根据奇妙探究小组的实验完成以下题目(1)(3分)A、B两组的变量是,对比A、B两组实验,发现,面团发“胖”是因为酵母粉中的酵母菌利用面粉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了和。(2)(2分)周末妈妈在家蒸馒头时发面最好用下列哪种水发面效果最好()A.28℃30℃温水 B.15℃冷水(3)(2分)酵母菌在古代除了用来发面以外,还用来。(4)(2分)使馒头片发霉的真菌是霉菌,其中我们能看到的霉斑是霉菌中的,我们看不见的,深入馒头片内部吸收养料的是。(5)(2分)比较第1、3组的实验结果,研究的是()对食物发霉的影响;比较第2、3组的实验结果,研究的是()对食物发霉的影响。A.二氧化碳含量B.温度C.水分(6)(2分)由此现象我们得出实验结论:馒头在、的条件下容易发霉。(7)(2分)写出两种保存食品的方法。、四、综合题(共1题;共16分)28.(16分)(一)小科爸爸是成功的企业家,他回乡承包了一片地,带领乡亲们一起发家致富。(1)(2分)为了解决灌溉问题,乡亲们准备集资在山上修建一个水库。水库所在区域降水丰富,雨季时水流量很大。为了让水库大坝能更好地抵御水流的压力,坝体选择()方案最科学。A. B. C. D.造价最低的(2)(2分)乡亲们砍掉了山上所有的树,种了经济效益更高的葡萄。你(同意、不同意)乡亲们的做法,你的理由是。(3)(2分)许多葡萄树的叶子出现了发霉现象,乡亲们心急如焚,带着病叶找到了农科院的专家。为了找到病因,专家准备用显微镜作进一步的观察,专家会()观察。A.直接把病叶放上去 B.把病叶做成玻片标本(4)(2分)如图,要使视野内看到的图像从①变为②,应将标本向(左、右)边移动。

(5)(2分)农科院的专家判定葡萄得了“叶霉病”,需要用“波尔多液”杀菌。“波尔多液”是用硫酸铜、生石灰按一定比例加水配制而成的,它能使病菌细胞中的蛋白质凝固,还能破坏病菌细胞中的某种酶,从而使病菌中毒死亡。可见,“波尔多液”杀灭病菌是()。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6)(2分)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A.白色 B.无色 C.蓝色 D.绿色(7)(2分)“波尔多液”配成后,要把铁钉放入药液中浸泡1到2分钟。取出铁钉观察,如果铁钉上有红色物质附着,说明还有一部分硫酸铜没有与熟石灰反应,需要在药液中再加一些石灰水。小科不能确定,铁钉上附着的红色物质是不是铁锈。为了证明铁钉上的红色物质不是铁锈,()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A.颜色是红色 B.表面很粗糙C.干燥后能导电 D.药液中有沉淀物(8)(2分)乡亲们的葡萄丰收了。葡萄在()时,产生了新物质。A.剥皮 B.晒干 C.酿酒 D.榨汁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分析】凸透镜具有放大的功能,最简单的显微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2.【答案】A【解析】【分析】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昆虫的胸部生有三对足。蚜虫的身体符合昆虫的特征。3.【答案】C【解析】【分析】A、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所以晶体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A的说法正确。B、食盐晶体的形状是正方体。B的说法正确。C、无色透明不是晶体的特点,不是所有的晶体都是无色透明的,如硫酸铜晶体为蓝色。C的说法错误。故选:C。【答案】4.C5.A6.C【解析】【分析】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步骤是:准备两个放大镜、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4.观察工具通常放大倍数越大,图像越大,视野越小。所以上下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看到的图像放大倍数和清晰度都改变5.显微镜由目镜、镜筒、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载物台、反光镜等组成,显微镜具有放大作用。制作完成的简易显微镜中,位于上方的放大镜相当于光学显微镜中的目镜,下边的显微镜相当于物镜。6.观察工具通常放大倍数越大,图像越大,视野越小。对比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的观察视野,按视野由小到大排列是显微镜、放大镜、肉眼。所以视野范围最小的是自制显微镜观察。7.【答案】C【解析】【分析】

A、显微镜使用前要完成对光操作,调整后反光镜后就不能随意移动显微镜了。故A错误;

B、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必须做成玻片标本,要求撕取的洋葱表皮薄而透明,这样能够进行观察。大且厚的标本是无法观察的,故B错误;

C、制作临时装片时,要先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撕取的洋葱表皮放入清水中。故C正确。8.【答案】B【解析】【分析】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绿色植物能够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光能、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淀粉)中。故B选项正确。9.【答案】B【解析】【分析】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霍乱,俗称二号病,是法定甲类传染病,病原体是霍乱弧菌,伤寒是由伤寒杆菌传染的。霍乱、肺结核、伤寒等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故答案为:B。10.【答案】D【解析】【分析】自然界的大多数生物体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们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比如草履虫、眼虫、喇叭虫、变形虫、太阳虫、伤寒杆菌等,就是一个细胞。蚊子幼虫不是单细胞生物。故选D。11.【答案】C【解析】【分析】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中央凸度有关,中央凸度越大,其放大物体图像的倍数就越大。放大镜③的放大倍数最大,所以镜片凸度最大。12.【答案】C【解析】【分析】放大镜的镜片又叫凸透镜,镜片透明、中间厚、边缘薄,能够放大物体图像,能够看到肉眼看不见的细节,在生活、工作、学习中有广泛应用。13.【答案】B【解析】【解答】放大镜和显微镜都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能看到物体更多的细节。

故答案为:B。

【分析】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14.【答案】C【解析】【解答】A.白糖属于晶体,但是玻璃是混合物,不属于晶体,不符合题意;

B.碱面属于晶体,但是塑料不是晶体,不符合题意;

C.味精和维生素C都是晶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分析】晶体是指由结构基元在空间呈不随时间变化的规则的三维周期排列而形成的纯净物。15.【答案】A【解析】【解答】细菌个体很小,需要用显微镜来观察。【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应用。16.【答案】B【解析】【解答】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已知除病毒之外的所有生物均由细胞所组成,但病毒生命活动也必须在细胞中才能体现。17.【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对加热白糖变化的认识,用蜡烛火焰加热白糖会先变成液态的糖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18.【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的。从最小的变形虫和细菌到最大的鲸和红杉都是由细胞组成的。最简单的低等生物单细胞生物仅由一个细胞组成,复杂的高等生物一般由数以万亿计的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19.【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对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制作其他植物器官装片的方法也大致相同,都要经过擦、滴(清水)、取(薄而透明的材料)、展、盖、染吸的过程。根据制作洋葱表皮细胞标本的认识,①把洋葱鳞茎切成两半,④掰下其中一块,并用小刀在内表皮上划“#”字,②用镊子撕取这个字中间表皮,③并把它平展放置在干净载玻片中的水滴中央。①④②③符合题意。20.【答案】A【解析】【分析】地震来临时,不能乘坐电梯,也不能跳楼,跳楼有可能会造成伤害。所以此题选择A选项。21.【答案】A【解析】【分析】“杂交水稻”是通过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而取得某些双亲基因重新组合的个体的方法从而培育出高产而优质的水稻新品种,在这个过程中用的较多的仪器的显微镜和放大镜。22.【答案】C【解析】【分析】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成像,因此生物标本要制作成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23.【答案】【解析】【解答】蚂蚁有一对触角,两对翅,三对足,属于昆虫。熊猫用乳汁喂养小动物,属于哺乳类。泥鳅用鳃呼吸,生活在水里,属于鱼。小鸡有羽毛,属于鸟类。【分析】哺乳动物的特点;直接接生小动物,用乳汁喂养小动物。例如人、牛、狗、猪、鲸鱼、蝙蝠、海豚等。鸟类的特征是身体上长羽毛。例如鸽子、麻雀、大雁、老鹰、燕子。鱼类终生在水里生活,用鳃呼吸。例如鲤鱼、黄鱼、泥鳅、带鱼、金鱼。爬行类的特征是肚皮贴地爬行,例如扬子鳄、乌龟、蛇、壁虎。无脊椎动物有昆虫类,特征是身体上有三对足蚂蚁、例如蝗虫、蜜蜂、蚊子、蝉。24.【答案】【解析】【分析】显微镜从上到下的结构名称为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25.【答案】第一种: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第二种: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解析】【解答】第一种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第二种是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分析】凸透镜是一种中间厚两边薄的镜子,是可以放大物体的。26.【答案】(1)①;④;凸(2)多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明显提高放大倍数;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3)A(4)蚕豆叶下表皮【解析】【分析】(1)显微镜由两组镜片组成,上图中的①目镜和④物镜,每组镜片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较长。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2)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至少有一个表面制成球面,亦可两面都制成球面,起到放大的作用。用两个凸透镜恰当的组合在一起观察物体,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看到的物体就更大了。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若光源不足或者显微镜的光线较暗,可以用亮度合适的手电筒作为补充光源。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如果在光线条件较差实验室里使用显微镜,应该使视野变亮,应该转动遮光器,调至大光圈,同时配合使用反光镜的凹面镜。

(4)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结合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标本图形,形态呈扁平状,有月牙形的保卫细胞和气孔。对照参考资料,判断此标本为蚕豆叶下表皮。27.【答案】(1)酵母粉(酵母菌);酒精;二氧化碳(CO2)(2)A(3)酿酒(4)气生菌丝;营养菌丝(5)C;B(6)温暖;潮湿(7)低温保存;防干燥剂;真空包装;太阳暴晒;高温消毒(写两种即可)【解析】【分析】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无氧时,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谩头或面包暄软多孔。

(1)A、B两组的变量是,对比A、B两组实验,发现面团发“胖”是因为酵母粉中的酵母菌利用面粉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了二氧化碳和酒精,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各种面食暄软多孔。

(2)适当的温度是影响酵母菌细胞产生二氧化碳的量的主要因素,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发面最好用28℃30℃温水发面效果最好,温度太低影响酵母菌的活性。

(3)酵母菌能够葡萄糖代谢成二氧化碳和酒精,酵母菌在古代除了用来发面以外,还用来酿酒。

(4)使馒头片发霉的真菌是霉菌,其中我们能看到的霉斑是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