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专项试卷_第1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专项试卷_第2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专项试卷_第3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专项试卷_第4页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专项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专项试卷单选题(总共50题)1.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个体发展具有()。(1分)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答案:B解析: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2.学生中流传“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说明这一现象的理论是()。(1分)A、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B、动机强化说C、动机需要论D、归因理论答案:A解析:

“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三种不同难度的情境,对应三种不同的动机激发水平,这其中所体现的是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故选A。3.老师当众高度赞誉某学生的助人行为,随后班上出现了更多互帮互助现象。这是一种()。(1分)A、负强化B、直接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答案:C解析:

班杜拉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的行为被强化而受到强化。老师赞扬某学生助人行为,而使得班上出现了更多互帮互助现象属于替代强化4.中学生晓波通过物理实验发现,钟表的摆动幅度不取决于钟摆的材料或重量,而是取决于钟摆的长度。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晓波的认知发展水平已达到()。(1分)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答案:D解析:

题目中的中学生晓波能够通过实验发现钟表的摆动幅度规律,说明晓波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能对事件提出假设并进行解释,然后形成一个符合逻辑的假说,是形式运算阶段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5.教育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集中体现在()。(1分)A、为人类社会所特有B、培养人C、具有历史性D、起源于劳动答案:B解析: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6.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1分)A、25%B、50%C、75%D、100%答案:B解析:

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难度适中,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难度过低或过高的任务。7.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是()。(1分)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答案:D解析: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对旧学制进行修改,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8.班杜拉认为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是()。(1分)A、自我期待B、自我判断C、自我评价D、自我效能感答案:D解析:

自我效能感理论由班杜拉首次提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9.不是凭借教授的知识,而是凭借提问,刺激对方思考,通过对方的思考亲自发现真理。提出这种教育方法的教育家是()。(1分)A、孔子B、孟子C、苏格拉底D、柏拉图答案:C解析:

苏格拉底提出“产婆术”,认为教育不是凭借教授授予知识,而是凭借正确的提问,刺激对方的思考,通过对方自身的思考,亲自去发现真理。孔子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他主张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孟子提出“性善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君子。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理想国》中,他强调理性,提出了回忆说。10.()能够给学生广泛的学习空间和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但是学生从中获得的知识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1分)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潜在课程答案:B解析:

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它打破学科逻辑组织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而实施的课程。11.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实验得出了物理学中的定律。这样的学习过程属于()。(1分)A、接受学习B、有意义学习C、发现学习D、掌握学习答案:C解析:

奥苏伯尔根据以下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题干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实验得出了物理学中的定律属于发现学习。12.提出“道德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1分)A、杜威B、马卡连柯C、班杜拉D、科尔伯格答案:D解析:

科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13.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1分)A、教学大纲B、课程计划C、教科书D、课本答案:B解析:

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国家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学校教学、生产劳动、活动等的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科设置、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编制等。14.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1分)A、引导法B、榜样示范法C、谈话法D、讨论法答案:B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德育中的教育方法。先进典型是指在思想品德方面表现突出的人物,运用他们的事迹和精神来教育学生,这种方法就是榜样示范法。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引导法、谈话法、讨论法等也是德育中常用的教育方法,但与本题所述的教育方法不符。15.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需品,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这表明教育具有()。(1分)A、阶级性B、历史性C、永恒性D、平等性答案:C解析:

教育永恒性是教育的属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就永远存在。16.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1分)A、遗传素质B、学校教育C、家庭条件D、社会环境答案:B解析: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家庭条件和社会环境都属于环境因素,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学校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17.士兵在战场上穿迷彩服以达到隐蔽的效果,主要利用了知觉的()。(1分)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答案:B解析:

本题考察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18.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对社会、他人及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或倾向。(1分)A、个体心理特征B、群体心理特征C、个体行为特征D、群体行为特征答案:A解析: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19.小程每次看到狗都躲着走,有次同学带来一只毛绒玩具狗,他也躲得远远的。小程这种表现属于()。(1分)A、强迫症B、焦虑症C、抑郁症D、恐惧症答案:D解析:

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际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20.个别教育是指()。(1分)A、学优生的个别教育B、中等生的个别教育C、后进生的个别教育D、全体学生的教育答案:D解析:

班主任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包括做好优等生的教育工作、中等生的教育工作和后进生的教育工作,即全体学生的教育。21.(2020年真题)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的文献是()(1分)A、《学记》B、《论语》C、(论演说家的教育》D、《理想国》答案:A解析:

《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的一篇教育专著。22.“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这是受一个人的()影响所致。(1分)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答案:B解析:

心境具有感染性。在不同的心境状态下,同种事物被个体感受到不同的情感色彩。23.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1分)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答案:C解析:

组块是指在信息编码过程中,利用储存在长时记忆系统中的知识经验对进入到短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成为人所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单位,这样就能大大提高短时记忆的容量。24.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1分)A、格式塔派B、认知派C、联结派D、建构派答案:C解析: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联结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联结主义心理学家用S——R公式来解释人的行为,认为动机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在他们看来,强化可以使人在学习过程中增加某种反应重复可能性的力量。25.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经常性活动的班级管理方式是()。(1分)A、常规管理B、民主管理C、平行管理D、目标管理答案:A解析:

本题考查班级管理方式中的常规管理。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经常性活动的一种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适用于班级中规模较大、学生较多的情况,可以有效地规范班级生活,维护班级秩序,提高班级管理效率。民主管理是指班级管理中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决策和实施过程。平行管理是指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权利和责任相对平等,共同管理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级管理中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来指导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即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经常性活动的班级管理方式是常规管理。26.教师对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能力的自我评价与判断称为()。(1分)A、教师的教学效能感B、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C、教师的自我强化能力D、教师的自我校正能力答案:A解析: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完成教学任务能力的自我评价与判断,这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改善起到重大作用,教师应着重加强教学效能感的训练。故选A。27.目标评价模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1分)A、确定方法B、确定内容C、确定目标D、确定标准答案:C解析:

目标评价模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确定目标。28.在教学理论著述中,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要与儿童认知结构相适应,重视学生能力培养,主张发现学习的专著是()。(1分)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过程D、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答案:C解析:

《教育过程》一书是由布鲁纳所写,被誉为“现代最主要的、影响最大的教育著作之一”。29.狭义的教育是指()。(1分)A、家庭教育B、职业教育C、社会教育D、学校教育答案:D解析:

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30.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1分)A、外铄论B、内发论C、环境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答案:B解析:

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31.老师很担心同一批学生在第二次参加同样内容的人格测试时分数与上次不同。他所担心的是以下哪个概念反映的内容?()(1分)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答案:A解析:

信度是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或可靠性,即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到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它既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这里老师担心第二次测试成绩不一致。实际上在谈的是信度。32.儿童的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从公共秩序,尊重法律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如若违反,就会感觉内疚和不安。这一道德阶段属于()。(1分)A、惩罚和服从定向阶段B、相对功利主义阶段C、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D、社会契约道德定向阶段答案:C解析:

题干所述是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的第四阶段,即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儿童的表现,这一阶段也称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或秩序和法规定向阶段。处于此阶段的儿童的道德价值以服从权威为导向,他们服从社会规范,遵从公共秩序,尊重法律权威,以法制观念判断是非,知法懂法。认为准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因此,应当遵循权威和有关规范。33.小文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的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1分)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射C、联结反射D、习惯成自然答案:B解析:

学生先做出了专心听讲的行为之后,老师给予了强化即表扬,属于操作性条件反射。34.()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1分)A、斯金纳B、布鲁纳C、苛勒D、加涅答案:B解析: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由此,布鲁纳十分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认为认知结构可以给经验中的规律性以意义和组织,使人能够超越给定的信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3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由()提出。(1分)A、孔子B、孟子C、朱熹D、老子答案:C解析:

朱熹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明确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教育要求。36.自我遵循()原则。(1分)A、现实B、快乐C、道德D、系统答案:A解析: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一方面调节着本我,一方面又受制于超我。它遵循现实原则,以合理的方式来满足本我的要求。37.中学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是()。(1分)A、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C、个人活动D、团队活动答案:B解析:

小组活动是中学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以自愿组合为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校的具体条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经常性活动。既能推动集体活动的开展,又能为个人活动创造条件。38.小雨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与同学交流过程中感到惶恐不安,并出现脸红、出汗、心跳加快、说话结巴和手足无措等现象。这种心理症状属于()。(1分)A、抑郁症B、恐惧症C、焦虑症D、强迫症答案:B解析:

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际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的惧怕。小雨的症状属于社交恐惧症。39.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1分)A、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D、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答案:A解析:

新课程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即“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故选A。40.“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特点作了最好的诠释。(1分)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答案:B解析:

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与行为是各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的多样性,每个人的人格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观察到每个人的行动都异于他人,每个人都各有其需要、爱好、认知方式、情绪、意志和价值观。“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独特性特点作了最好的诠释。41.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原则与()相一致。(1分)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B、学而知之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温故而知新答案:C解析: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原则与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原则相一致,均强调引导性和启发性。42.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1分)A、思维能力的培养B、创新能力的培养C、想象能力的培养D、实践能力的培养答案:B解析:

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根本区别。43.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自然的或生理的前提条件。所以()。(1分)A、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生理潜能B、遗传素质来自先天,后天不再变化,它同时也是人的发展的限制因素C、教育不能改变遗传素质决定的方向D、人的遗传素质的差异基本表现在体态和感觉器官的功能上答案:A解析:

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主要有: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提供了巨大的生理潜能;②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③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④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44.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小明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这体现了思维的()。(1分)A、概括性B、间接性C、直观性D、整体性答案:B解析:

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不是直接通过感觉器官而是通过其他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题干中小明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是湿的,便推想昨天夜里下过雨。“昨天夜里下过雨”这件事并未被直接感知,但却可以根据下雨的有关知识经验推论出来。45.在某个时期内,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则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这个时期称为()(1分)A、关键期B、发展期C、转折期D、潜伏期答案:A解析:

关键期最早是由动物学家劳伦兹提出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指某些行为或心理技能的发展存在某一特定时期,在适当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是缺乏需要的条件,这种行为或技能就难以产生甚至永远不能产生,并将对以后的发展产生难以挽回的影响。例如,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5岁是儿童书面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6.以学生实践活动为基本特征的练习法,属于()。(1分)A、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B、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C、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D、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答案:C解析: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教学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又称为发现法。题干中“以学生实践活动为基本特征的练习法”符合以实际训练为主的练习法。47.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1分)A、不可改变的B、可以跳跃的C、因人而异的D、可人为改变的答案:A解析:

皮亚杰认为,所有儿童的认知发展都会依次经历这四个阶段。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结构,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虽然不同的儿童会以不同的发展速度经历这几个阶段,但是都不可能跳跃某一个发展阶段。在阶段的转折时期,同一个体可能同时进行不同阶段的活动。48.我国在世界各地开办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这说明教育具有文化()。(1分)A、传递功能B、创造功能C、更新功能D、传播功能答案:D解析:

向世界其他国家人民介绍中国文化是一种文化传播。题干所述表明教育具有文化传播功能。49.张老师课前宣布:“今天讲课的内容非常重要,讲完后当堂进行测验。”随后学生们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投入听课,课堂秩序井然。这种情境下形成的纪律属于()。(1分)A、自我促成的纪律B、任务促成的纪律C、规则促成的纪律D、集体促成的纪律答案:B解析:

所谓任务促成的纪律,主要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题干中提出的具体任务是“当堂测验”,因此这种情境下形成的纪律属于任务促成的纪律。50.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1分)A、任课教师B、班主任C、教导处D、校长答案:B解析:

班级管理是以班主任为主导,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班级学生群体活动,学校的管理思想最终都是由班主任柬传达和实现的。所以,班主任是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判断题(总共10题)1.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1分)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

此题说法正确。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也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途径。2.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应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1分)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

错误。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3.教学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1分)A、正确B、错误答案:A解析:

教学是在国家教育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命题分析本题的考点是教学的作用。4.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短暂的。(1分)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景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因此,学习引起的行为变化是持久的而非短暂的。5.目前我国普通高中不属于基础教育。(1分)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

错误。基础教育是相对于高等教育而言的,包括了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我国普通高中属于基础教育并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重在“基础”,重在学习基础知识(这里指广义的知识,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目标领域),“基础知识”的本质在于“一是它的普遍性.二是它的实用性”。基础教育阶段不是培养人才的,而是为培养人才打基础的,要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总之,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外延,包括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考生注意辨析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的外延,义务教育只包括小学和初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知识点一般以辨析的方式出题。技巧点拨从知识点来说,要求考生明确基础教育和义务教育各自的外延,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答题技巧来说,“不属于”这样绝对化的说法需要格外警惕些。6.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德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1分)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

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7.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1分)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

错误。智商与学习成绩之间确实存在正相关,即智商越高,一般学习成绩越好;智商越低,一般学习成绩越差。但它们并不是因果关系,一个人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很多,比如个人的努力程度等因素。此外,智商不是一成不变的。虽然智力受遗传影响较大,智商保持相对稳定,但智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8.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1分)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

(1)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2)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3)道德行为的形成受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有了好的道德认识,不一定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二者不一定完全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9.信息进入工作记忆就会持久保存。(1分)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

错误。工作记忆是短时记忆的一种,处于工作状态中的短时记忆就是工作记忆,是一种对信息进行暂时加工和贮存的容量有限的记忆系统,在许多复杂的认知活动中起重要作用。因而它符合短时记忆的特点,不会持久保持。10.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1分)A、正确B、错误答案:B解析:

本题说法错误。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其中,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的首要任务。此外,教学还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学活动的任务具有多样性,不仅仅是学生传授知识。简答题(总共35题)1.简述贯彻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1分)答案:(1)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制度化、连续性、系统性。解析:

暂无解析2.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肓的影响较大(1分)答案:错。液体智力又称为流体智力,流体智力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凡是新奇事物的快速辨识、记忆、理解等能力,比如记忆广度等,在性质上即属流体智力。其特征是,对不熟悉的事物,能以迅速准确的反应来判断彼此间的关系。一般人在20岁后,流体智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此外,心理学家们也发现,流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因此,在编制适用于不同文化的文化公平测验时,多以流体智力作为智力比较的基础。解析:

暂无解析3.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他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名人的家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4000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1人。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高尔顿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1分)答案:这一观点是不全面的。高尔顿的研究揭示了遗传在人的智力发展的影响。遗传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前提或物质基础,从这个角度来看,高尔顿的结论是正确的。但是,影响人的智力发展的因素不仅仅是遗传,还包括成熟、环境、教育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环境是人的发展的现实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对象、手段、资源、机遇等。人的智力在与环境相主作用中得到发展。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模式、大众传媒和教育对人的智力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其中,教育的影响最为重要。不同的自然物理因素也会影响个体心理发展。另外,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也对智力的发展有影响作用。在同样的环境、教育条件下,拥有类似遗传条件的人智力发展水平不一样,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个人主观能动性不同。所以说,高尔顿的结论是片面、不够完整的。解析:

暂无解析4.简述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之间的辩证关系。(1分)答案:(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片面性(4)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解析:

暂无解析5.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1分)答案:活动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和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即以选择和组织学习经验为基础,用儿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问题等组成的课程,其学习形式是通过儿童的活动解决问题。解析:

暂无解析6.材料:张林是一个对上网非常痴迷的孩子。爸爸由于工作需要,买了一台电脑在家中上网。起初他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没有表示反对,后来,他发展到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去上网,连中午、晚上的休息时间也不放过,俨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虫”,沉溺于互联网上紧张、激烈的游戏、精美的图片和无拘无束的网上聊天而无法自拔。老师了解了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起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通过交流近一步了解了张林上网的内心世界。针对他的情况,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例如,让他担任小组长,在每天的收发、检查作业、劳动值日的协调合作中,建立互帮互助的关系。第二,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有计划、有落实.定期给其他同学讲解网络知识。第三,俐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张林对自己有了信心,在各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提出自已的见解,在班级工作中为老师出谋划策,有活抢着干。任课老师都反映张林像变了个人似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试以德育原则和方法的相关理论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1分)答案:(1)材料中的老师“并没有全盘否定张林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起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通过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这说明该老师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体现了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同时,也体现了该老师对说服教育法的运用。(2)“鼓励他多参加集体活动”,这说明该老师重视实际锻炼,体现了实际锻炼法。(3)“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这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4)“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这说明该老师坚持正面教育,以表扬激励为主,体现了疏导原则;同时也体现了该老师对品德评价法的运用。解析:

暂无解析7.材料:针对如何对待自己做过的数学题,王老师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同学们决定每个人都建立一个数学题记录本,做题不顺畅、掌握不牢固的题用黑笔写到笔记本上,完全不会或者做错的题用红笔记到笔记本上。问题:分析教师这样引导学生的目的,阐述用黑红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数学题符合什么规律。(1分)答案:(1)符合感觉对比规律。感觉对比是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黑色和红色同时作用于视觉感受器,形成对比。(2)符合知觉选择性的规律。知觉的选择性是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反映的特性。(3)运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地集中注意。解析:

暂无解析8.根据科尔伯格的观点,道德发展的阶段性是固定的,相同年龄阶段的人都能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1分)答案:该说法错误。科尔伯格提出了提出了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理论。三水平是指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六阶段是指每个人水平中又可划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但是学生品德发展受到外部条件影响以及内部条件如认识失调等影响,就算年龄相同的人也不一定能达到一样的发展水平。故该说法错误。解析:

暂无解析9.教师怎样才能正确使用教科书(1分)答案:教师正确使用教科书应做到以下几点:(1)认真钻研和深刻理解教科书中各章、节、目之间的关系,各篇范文之间的联系,从整体上掌握教科书的框架。(2)透彻理解教科书中每个章节的内容,备课中围绕教学重点、难点,设法使用一切教学手段,把重点和难点化为学生可以接受的信息。(3)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科书,包括有关图表、附录都应当重视。(4)教师还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知识基础等实际情况,灵活引进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学生能理解的有关学科的新知识,健进学生的发展。(5)能结合本地区的需要,适当补充本民族、本地区的乡土教材。(6)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当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好教科书。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教科书的能力、方法和习惯,防止学生产生把教科书丢在一边,单纯地记笔记、抄笔记的倾向。解析:

暂无解析10.材料:某班级是全校有名的一个“乱班”,在近半年内已先后有两位同学因为打架等违纪行为而受到学校的批评和处理。班级的教室经常垃圾遍地、脏乱不堪。这个班级有几个“刺几位同学的“调皮捣蛋”也颇感“头痛”,并多次向班主任老师表达对该班状况的不满。有一位青年女老师上课时甚至被学生的乱起哄而气得大哭,向学校提出不再担任该班的任课老师的要求。班里的学生干部对少数同学的违纪行为,也是束手无策。班里虽然也有不少同学希望能够有一个理想的班级环境,但面对班级的种种乱象,也感到心灰意冷。问题:(1)你认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当具备什么特征?(2)如果你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你将采用哪些措施来改变这个班级的面貌?儿头”学生经常在上课时敲桌子、乱起哄,扰乱课堂秩序。在该班任课的几位老师对这(1分)答案:(1)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如下特征:①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②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③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④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2)材料中的班级既没有明确的班级目标,也没有优秀的班干部团队。班级秩序混乱,面对这样的班级,作为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班级面貌: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在实现班集体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班会。以集体讨论的形式,让班级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目标的制定中去,充分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②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首先,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选拔出热心为集体服务,团结同学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干部;其次,教师应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③建立班集体正常秩序。在建立正常秩序的过程中,教师要依靠班干部的力量,由他们来带动全班同学共同制定班级的规范制度,并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主任在组织各种教育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注意形式的适龄化,力争把活动开展过程变成教育过程。⑤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班集体的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激励的作用,是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解析:

暂无解析11.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想象。(1分)答案:题干观点是错误的。要使短时记忆转向长时记忆需要通过复述。(1)短时记忆保持时间较短,容量有限,储存时间一般不会超过1分钟,容量为7±2个组块。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复述,则就会再次进入瞬时记忆,最终遗忘。(2)因此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条件是复述,而不是想象。所以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解析:

暂无解析12.结合实际谈谈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1分)答案:(1)了解和研究学生。学生是个体特征比较明显的群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背景和社会环境,他们是班主任工作的对象。对学生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指导得法、教育有效。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2)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班集体组建工作很重要,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班主任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在短时间内有效地组建班集体。(3)组织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指导课余生活。学校的课外活动和课余生活一般都以班为单位来组织与安排,所以,组织与指导这些活动也是班主任一项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在开展课外与校外活动方面,班主任主要负责和组织工作,班主任应经常关心和了解学生的课余生活,并给予必要的指导。(4)评定学生操行,评选三好学生。操行评定就是对学生一学期来的思想品德发展变化情况的评价。操行评定一般采用评语方式,有的还有评定等级。在对学生操行进行评定时,学校为了表彰先进、树立榜样,更有效地向学生进行正面教育,还普遍评选三好学生。班主任做好操行评定的要求有:①要实事求是,抓主要问题,评定要准确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全面表现和发展趋向;②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并适当指出他们的不足;③评语要简明、具体、贴切,严防用词不当,伤害学生的情感。解析:

暂无解析13.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分)答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解析:

暂无解析14.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属于内部分组。(1分)答案:错误。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的是外部分组。在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再根据学生的成绩将他们分成若干个不同小组的是内部分组。解析:

暂无解析15.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在良好的外界环境作用下,学生的认知发展可以从前运算阶段直接跨越至形式运算阶段。(1分)答案:此说法错误。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种建构的过程,是在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从而表现出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这四个阶段都有对应的年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年龄特征,具有不可逾越性和不可逆性。解析:

暂无解析16.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关心的事项都有哪些(1分)答案: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以及班级大小、时间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如“内容是否充分得当”“如何呈现教学信息”“如何掌握教学时间”等。传统教学评价集中关注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老教师比新教师更关注此阶段。解析:

暂无解析17.课堂里的人际关系对课堂气氛没有影响。(1分)答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课堂气氛通常是指在课堂上占优势地位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和课堂物理环境因素。其中,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人际关系会直接影响课堂气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集体的士气高涨,提高活动效率;不良的人际关系会造成一种消极的课堂氛围,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解析:

暂无解析18.学生违反纪律本身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班主任怎样将这些不好的事情巧妙的转变为好事呢?最近一年多来,我在班上大力推行这样一种处罚方式:对违反纪律情节比较轻的学生,我罚他上讲台唱一首好听的歌或者讲一个动听的故事;对于违反纪律情节比较严重的学生,我罚他们用正楷字写一份200字左右的违纪心理报告(请大家注意:心理报告书不是保证书更不是检讨书),描述他当时的违纪心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发现这种处罚方式的效果比以前的方式明显好了很多。谈谈你对上述案例的看法。(1分)答案:(1)处罚学生是一种强制性的教育方式,它应该是教师的一种教育手段,而不是教育目的。中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还不是很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违反纪律也是有不同原因的,老师处罚的动机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改正错误,更好地成长。案例中的班主任所采取的处罚方法很值得我们思考。(2)案例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了人性化管理。学生违反纪律一定要受到纪律处分,但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该案例中班主任在处理违反纪律的学生时以学生为本,从学生身心发展角度出发,进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使学生能够自我管理,不仅遵守纪律,而且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3)案例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了民主化管理。班主任要进行民主化管理,不能专制也不能放任学生自己发展。该班主任采取一些学生能够接受的“处罚”手段,顾全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使学生改正了错误,学到了知识,使学生既受到严格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又能在宽松自如的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4)案例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了人际交往关系方面的教育。处罚违反纪律的学生是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案例中班主任这样的处理方法,除巧妙地向学生传达了对学生的信任外,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老师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学生违反纪律是错误的,必须受到处罚,这是班级管理必不可少的。(5)案例中班主任注重对学生进行激励和引导。在这个案例中,班主任处罚学生的方法也是一种激励手段。这位老师采取暗示批评的形式,对学生的违纪行为没有直接点破,但是学生在老师的“惩罚”下,通过表演,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班主任将惩罚与教学相结合,惩罚中既坚持了原则,又照顾到了学生的自尊,使学生心服口服,知错能改,达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解析:

暂无解析19.社会的道德规范要求与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基础的矛盾构成了学生品德发展的动力。(1分)答案:正确。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师根据社会要求向学生提出的道德等方面的要求同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推动着德育过程的发展。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离不开学生自己内部的矛盾运动,换言之,没有学生自己思想上内部矛盾斗争,也就不可能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思想品德。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是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动力。德育过程就要引导并促进学生思想上的矛盾斗争,依靠和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和纠正自身存在的消极圆素,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朝教育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解析:

暂无解析20.材料: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觉得学英语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问题:请谈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1分)答案:材料中的“差生”由于英语考试分数低,被老师辱骂。虽然经过努力,分数提高。老师仍然对他的进步产生怀疑,由此可见现行课程评价中存在以下问题:(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的多元价值,尤其忽视了自我评价的价值。(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解析:

暂无解析21.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1分)答案:(1)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2)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3)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考虑到人口状况(4)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5)要吸取原有学制中的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命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简单地讲,就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社会政治经济制度、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和本国学制历史和国外学制经验。该知识点一般以简答或辨析的方式出题。技巧点拨该知识点需要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记忆时重点记答案要点,在此基础上适当展开。解析:

暂无解析22.简述自我效能感及其功能。(1分)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通过努力成功完成某种活动的能力所持有的主观判断与信念。其功能如下:1、决定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学生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3、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4、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解析:

暂无解析23.诊断性评价主要是针对那些在学习和行为方面存在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进行的,正常的学生不需要诊断性评价。(1分)答案:错误。诊断性评价也称“教学性评价”,一般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通过这种预测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准备状况,以判断他们是否具备实现当前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条件,为实现因材施教提供依据。所以说,诊断性评价的针对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存在问题或障碍的学生。解析:

暂无解析24.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1分)答案:正确。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而成为无效劳动。解析:

暂无解析25.简述贯彻德育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分)答案: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贯彻导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德育目标必须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3)要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解析:

暂无解析26.简述榜样示范法的含义以及运用此方法的要求。(1分)答案: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用来示范的榜样主要有家长和教师、同学、英雄人物、革命领袖、历史伟人和文艺形象等。运用榜样示范法应注意以下几点:(1)选好学习的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我们应根据时代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前进的明确方向和巨大动力。(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力量,推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榜样。(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要及时地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为和习惯,逐步巩固、加深这种情感。解析:

暂无解析27.知识和智力是两个相同的概念。(1分)答案:错误。知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