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动力学应用:火箭与航天器:航天器空气动力学与飞行性能_第1页
空气动力学应用:火箭与航天器:航天器空气动力学与飞行性能_第2页
空气动力学应用:火箭与航天器:航天器空气动力学与飞行性能_第3页
空气动力学应用:火箭与航天器:航天器空气动力学与飞行性能_第4页
空气动力学应用:火箭与航天器:航天器空气动力学与飞行性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空气动力学应用:火箭与航天器:航天器空气动力学与飞行性能1基础空气动力学原理1.1流体力学基础流体力学是空气动力学的基础,它研究流体(液体和气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以及流体与固体边界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航天器设计中,流体力学帮助我们理解航天器在大气层中飞行时所受的力和力矩,从而优化其形状和性能。1.1.1基本概念流体的连续性方程:描述流体质量守恒的方程,即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其质量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动量方程:基于牛顿第二定律,描述流体在流动过程中受到的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能量方程:描述流体流动时能量守恒的方程,包括动能、位能和内能。1.1.2示例:计算流体通过管道的流量假设我们有一个简单的管道,流体在其中以稳定的速度流动。我们可以使用连续性方程来计算流体的流量。设管道的截面积为A,流体的速度为v,流体的密度为ρ,则流量Q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Q在Python中,我们可以编写如下代码来计算流量:#流体通过管道的流量计算

defcalculate_flow_rate(area,velocity,density):

"""

计算流体通过管道的流量

参数:

area(float):管道的截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velocity(float):流体的速度,单位为米/秒(m/s)

density(float):流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kg/m^3)

返回:

float:流量,单位为立方米/秒(m^3/s)

"""

flow_rate=area*velocity*density

returnflow_rate

#示例数据

area=0.01#管道截面积,10cmx10cm

velocity=10#流体速度,10m/s

density=1.225#空气密度,在海平面标准大气条件下

#计算流量

Q=calculate_flow_rate(area,velocity,density)

print(f"流体通过管道的流量为:{Q}m^3/s")1.2边界层理论边界层理论研究流体与固体表面接触时,流体速度从固体表面的零速度逐渐增加到自由流速度的区域。在航天器设计中,边界层的性质对航天器的升力、阻力和热防护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1.2.1基本概念层流与湍流:边界层可以是层流(流体层之间相对平滑)或湍流(流体层之间存在复杂的扰动)。边界层分离:当流体绕过物体时,边界层可能会在物体表面分离,形成涡流,增加阻力。边界层厚度:边界层从固体表面到流体速度达到自由流速度99%的距离。1.2.2示例:计算边界层厚度边界层厚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计算,其中一种是使用Blasius公式,适用于层流边界层。公式如下:δ其中,δ是边界层厚度,x是沿物体表面的距离,ν是流体的动力粘度,ux是沿x在Python中,我们可以编写如下代码来计算边界层厚度:#计算层流边界层厚度

importmath

defcalculate_boundary_layer_thickness(distance,viscosity,free_stream_velocity):

"""

使用Blasius公式计算层流边界层厚度

参数:

distance(float):沿物体表面的距离,单位为米(m)

viscosity(float):流体的动力粘度,单位为平方米/秒(m^2/s)

free_stream_velocity(float):自由流速度,单位为米/秒(m/s)

返回:

float:边界层厚度,单位为米(m)

"""

boundary_layer_thickness=5.0*distance*math.sqrt(viscosity/(free_stream_velocity*distance))

returnboundary_layer_thickness

#示例数据

distance=1#距离,1m

viscosity=1.81e-5#空气的动力粘度,在20°C

free_stream_velocity=100#自由流速度,100m/s

#计算边界层厚度

delta=calculate_boundary_layer_thickness(distance,viscosity,free_stream_velocity)

print(f"边界层厚度为:{delta}m")1.3升力与阻力分析升力和阻力是航天器在大气层中飞行时所受的两种主要力。升力使航天器能够克服重力,而阻力则减缓其速度。分析这些力对于设计高效、安全的航天器至关重要。1.3.1基本概念升力系数:CL阻力系数:CD升力与阻力的计算:L=12⋅ρ⋅v2⋅CL⋅A和1.3.2示例:计算升力和阻力假设我们有一个航天器,其升力系数为CL,阻力系数为CD,参考面积为A。我们可以使用上述公式来计算升力L和阻力在Python中,我们可以编写如下代码来计算升力和阻力:#计算升力和阻力

defcalculate_lift_and_drag(density,velocity,area,lift_coefficient,drag_coefficient):

"""

计算升力和阻力

参数:

density(float):流体的密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kg/m^3)

velocity(float):流体的速度,单位为米/秒(m/s)

area(float):参考面积,单位为平方米(m^2)

lift_coefficient(float):升力系数

drag_coefficient(float):阻力系数

返回:

tuple:(升力,阻力),单位分别为牛顿(N)和牛顿(N)

"""

lift=0.5*density*velocity**2*lift_coefficient*area

drag=0.5*density*velocity**2*drag_coefficient*area

returnlift,drag

#示例数据

density=1.225#空气密度,在海平面标准大气条件下

velocity=100#流体速度,100m/s

area=10#参考面积,10m^2

lift_coefficient=0.5#升力系数

drag_coefficient=0.1#阻力系数

#计算升力和阻力

L,D=calculate_lift_and_drag(density,velocity,area,lift_coefficient,drag_coefficient)

print(f"升力为:{L}N")

print(f"阻力为:{D}N")通过以上示例,我们可以看到如何使用基础的空气动力学原理来计算流体通过管道的流量、边界层厚度以及航天器的升力和阻力。这些计算对于设计和优化航天器的性能至关重要。2火箭空气动力学2.1火箭外形设计与气动特性火箭的外形设计是其空气动力学性能的关键。设计时需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火箭的长度、直径、鼻锥形状、尾翼配置以及表面涂层。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火箭在大气层中的飞行稳定性、阻力和升力。2.1.1鼻锥形状鼻锥的形状对火箭的气动阻力有显著影响。常见的鼻锥形状有圆锥形、椭圆形和冯·卡门形状。其中,冯·卡门形状在超音速和高超音速飞行中表现最佳,因为它能有效减少波阻。2.1.2尾翼配置尾翼用于控制火箭的飞行方向和稳定性。常见的尾翼配置有X形、Y形和十字形。尾翼的大小、位置和形状需要精心设计,以确保火箭在飞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机动性。2.1.3表面涂层火箭的表面涂层不仅影响其外观,还影响其热防护性能和气动性能。例如,使用低摩擦系数的涂层可以减少表面摩擦阻力,而使用高反射率的涂层则有助于减少再入大气层时的热吸收。2.2火箭发射阶段的空气动力学效应火箭在发射阶段会经历从静止到超音速飞行的过程,这一阶段的空气动力学效应复杂多变。2.2.1马赫锥当火箭速度超过音速时,会产生马赫锥现象。这是由于超音速飞行时,火箭前方的空气无法及时“逃离”,从而形成一个锥形的激波。马赫锥的形成会增加火箭的阻力,设计时需考虑如何减少这种效应。2.2.2飞行稳定性在发射阶段,火箭需要保持良好的飞行稳定性。这通常通过设计合适的尾翼和控制火箭的质心位置来实现。尾翼的稳定作用和质心的控制是确保火箭在复杂气动环境下保持稳定飞行的关键。2.3火箭再入大气层的热力学与气动控制火箭在返回地球时,再入大气层阶段会面临极端的热力学和气动控制挑战。2.3.1热防护系统再入大气层时,火箭会与大气层产生剧烈摩擦,产生高温。热防护系统的设计至关重要,它需要能够承受数千度的高温,同时将热量从火箭表面有效导出,保护内部结构和载荷。2.3.2气动控制在再入阶段,火箭需要通过气动控制来调整其飞行姿态,以确保安全着陆。这通常涉及到使用气动舵面,如襟翼和副翼,来控制火箭的俯仰、偏航和滚转。精确的气动控制算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2.3.3示例:气动控制算法以下是一个简单的气动控制算法示例,用于调整火箭的俯仰角。假设我们有一个火箭,其俯仰角需要根据当前高度和目标高度进行调整。#火箭气动控制算法示例:调整俯仰角

classRocketController:

def__init__(self,target_altitude,current_altitude,pitch_angle):

self.target_altitude=target_altitude

self.current_altitude=current_altitude

self.pitch_angle=pitch_angle

defadjust_pitch(self):

"""

根据当前高度和目标高度调整俯仰角。

"""

altitude_difference=self.target_altitude-self.current_altitude

ifaltitude_difference>0:

#如果火箭低于目标高度,增加俯仰角以提升高度

self.pitch_angle+=0.5

elifaltitude_difference<0:

#如果火箭高于目标高度,减少俯仰角以降低高度

self.pitch_angle-=0.5

else:

#如果火箭在目标高度,保持俯仰角不变

pass

#示例数据

target_altitude=100000#目标高度,单位:米

current_altitude=95000#当前高度,单位:米

initial_pitch_angle=10#初始俯仰角,单位:度

#创建火箭控制器实例

controller=RocketController(target_altitude,current_altitude,initial_pitch_angle)

#调整俯仰角

controller.adjust_pitch()

#输出调整后的俯仰角

print(f"调整后的俯仰角为:{controller.pitch_angle}度")在这个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一个RocketController类,它根据火箭当前高度和目标高度的差异来调整俯仰角。如果火箭低于目标高度,俯仰角会增加;如果火箭高于目标高度,俯仰角会减少。通过这种方式,火箭可以自动调整其飞行姿态,以达到目标高度。3航天器飞行性能3.1轨道力学基础轨道力学是航天器飞行性能的核心,它研究航天器在地球或其他天体引力场中的运动规律。航天器的轨道由其初始位置、速度以及天体的引力决定。理解轨道力学对于设计和控制航天器至关重要。3.1.1开普勒定律开普勒定律描述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规律,同样适用于航天器绕地球或其他天体的运动。开普勒的三大定律包括:行星绕太阳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行星与太阳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这意味着行星在其轨道上的速度是变化的。行星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3.1.2轨道参数航天器的轨道可以通过一组参数来描述,包括:半长轴(a):轨道的平均距离。偏心率(e):轨道形状的度量,e=0表示圆形轨道,e>0表示椭圆轨道。倾角(i):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升交点赤经(Ω):轨道平面与地球赤道平面交线在赤道上的投影点与春分点之间的角度。近地点角距(ω):升交点到近地点的角距。真近点角(θ):近地点到航天器位置的角距。3.1.3轨道转移轨道转移是指航天器从一个轨道转移到另一个轨道的过程。最常见的是霍曼转移,它利用两次推进来实现从一个圆形轨道到另一个圆形轨道的转移,是最节省燃料的转移方式之一。3.1.3.1霍曼转移示例假设我们有一颗位于地球低轨道(LEO)的卫星,需要转移到地球同步轨道(GEO)。LEO的半长轴为a1,GEO的半长轴为a2,霍曼转移轨道的半长轴为a3。importmath

#定义轨道参数

a1=6778e3#地球低轨道半长轴,单位:米

a2=42164e3#地球同步轨道半长轴,单位:米

mu=3.986e14#地球引力常数,单位:米^3/秒^2

#计算霍曼转移轨道的半长轴

a3=(a1+a2)/2

#计算第一次和第二次推进的速度增量

v1=math.sqrt(mu*((2/a1)-(1/a3)))

v2=math.sqrt(mu*((2/a2)-(1/a3)))

#输出结果

print(f"第一次推进速度增量:{v1-math.sqrt(mu/a1):.2f}m/s")

print(f"第二次推进速度增量:{v2-math.sqrt(mu/a3):.2f}m/s")这段代码计算了从LEO到GEO的霍曼转移所需的速度增量,展示了轨道转移的基本计算方法。3.2航天器姿态控制航天器的姿态控制是确保航天器在空间中保持正确方向和稳定性的关键。这涉及到航天器的旋转运动,包括俯仰、偏航和滚动。3.2.1姿态控制方法航天器姿态控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包括:反应轮:通过改变反应轮的转速来产生扭矩,调整航天器的姿态。喷气推进器:使用小型推进器喷射气体,产生反作用力来调整姿态。磁力矩器:利用地球磁场与航天器上的磁铁相互作用,产生扭矩进行姿态调整。3.2.2姿态控制算法姿态控制算法通常基于航天器的传感器数据,如陀螺仪和磁力计,来确定当前姿态,并通过执行器调整姿态。3.2.2.1姿态控制算法示例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姿态控制算法示例,使用PID控制器调整航天器的俯仰角。importtime

#定义PID控制器参数

Kp=1.0#比例系数

Ki=0.1#积分系数

Kd=0.5#微分系数

#目标俯仰角

target_pitch=0.0

#当前俯仰角

current_pitch=0.0

#上一次俯仰角

last_pitch=0.0

#积分项

integral=0.0

#控制周期

dt=0.1

#模拟姿态控制过程

whileTrue:

#读取传感器数据,假设为模拟值

current_pitch=read_pitch_sensor()

#计算误差

error=target_pitch-current_pitch

#更新积分项

integral+=error*dt

#计算微分项

derivative=(current_pitch-last_pitch)/dt

#PID控制输出

output=Kp*error+Ki*integral+Kd*derivative

#调整执行器

adjust_actuator(output)

#更新上一次俯仰角

last_pitch=current_pitch

#等待下一个控制周期

time.sleep(dt)此代码示例展示了如何使用PID控制器来调整航天器的俯仰角,以保持目标姿态。3.3航天器轨道转移与优化航天器轨道转移不仅涉及从一个轨道到另一个轨道的移动,还涉及到燃料消耗的优化。轨道优化的目标是在满足任务需求的同时,最小化燃料消耗或时间消耗。3.3.1轨道优化技术轨道优化技术包括:变分法:通过微分方程求解最优控制问题。遗传算法:使用进化策略来搜索最优解。动态规划:将问题分解为子问题,通过递归求解最优解。3.3.2轨道优化示例下面是一个使用遗传算法进行轨道优化的示例,目标是最小化从LEO到GEO的燃料消耗。importrandom

importnumpyasnp

fromdeapimportbase,creator,tools

#定义问题

creator.create("FitnessMin",base.Fitness,weights=(-1.0,))

creator.create("Individual",list,fitness=creator.FitnessMin)

#初始化种群

toolbox=base.Toolbox()

toolbox.register("attr_float",random.uniform,-1,1)

toolbox.register("individual",tools.initRepeat,creator.Individual,toolbox.attr_float,n=10)

toolbox.register("population",tools.initRepeat,list,toolbox.individual)

#定义评估函数

defevaluate(individual):

#这里简化了评估函数,实际应用中需要更复杂的模型

fitness=sum(individual)

returnfitness,

#注册评估函数

toolbox.register("evaluate",evaluate)

#遗传算法参数

POP_SIZE=100

CXPB=0.5

MUTPB=0.2

NGEN=50

#初始化种群

pop=toolbox.population(n=POP_SIZE)

#进化过程

forgeninrange(NGEN):

offspring=algorithms.varAnd(pop,toolbox,cxpb=CXPB,mutpb=MUTPB)

fits=toolbox.map(toolbox.evaluate,offspring)

forfit,indinzip(fits,offspring):

ind.fitness.values=fit

pop=toolbox.select(offspring,k=len(pop))

#输出最优解

best_ind=tools.selBest(pop,1)[0]

print("最优解:",best_ind)这个示例使用了DEAP库来实现遗传算法,虽然评估函数被简化了,但在实际应用中,评估函数会基于航天器的轨道动力学模型和燃料消耗模型来计算。通过以上内容,我们深入了解了航天器飞行性能的关键方面,包括轨道力学基础、姿态控制以及轨道转移与优化。这些原理和技术是航天器设计和操作的基石。4航天器空气动力学4.1航天器在大气层中的飞行特性在大气层中飞行的航天器,其空气动力学特性是设计和操作的关键因素。航天器在进入、飞行和返回大气层时,会遇到各种空气动力学现象,包括但不限于:压力和阻力:随着航天器速度的增加,它会遇到更大的空气阻力,这直接影响到航天器的飞行轨迹和能量消耗。升力:航天器可以通过特定的外形设计产生升力,帮助其在大气层中进行更精确的飞行控制。气动加热:高速飞行时,航天器与大气的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这被称为气动加热,对航天器的材料和结构设计提出了挑战。4.1.1示例:计算航天器在大气层中的阻力假设我们有一个简单的模型,用于计算航天器在大气层中以不同速度飞行时的阻力。我们将使用以下公式:D其中:-D是阻力,-ρ是空气密度,-v是航天器的速度,-CD是阻力系数,-A#航天器在大气层中阻力计算示例

defcalculate_drag(density,velocity,drag_coefficient,area):

"""

计算航天器在大气层中的阻力。

参数:

density(float):空气密度,单位为kg/m^3。

velocity(float):航天器速度,单位为m/s。

drag_coefficient(float):阻力系数。

area(float):航天器的参考面积,单位为m^2。

返回:

float:航天器的阻力,单位为N。

"""

drag=0.5*density*velocity**2*drag_coefficient*area

returndrag

#示例数据

density=1.225#海平面空气密度,单位为kg/m^3

velocity=3000#航天器速度,单位为m/s

drag_coefficient=0.2#阻力系数

area=10#航天器的参考面积,单位为m^2

#计算阻力

drag=calculate_drag(density,velocity,drag_coefficient,area)

print(f"航天器在大气层中的阻力为:{drag}N")4.2航天器气动加热与防护气动加热是航天器在高速进入大气层时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航天器表面的温度可以达到几千度,这需要特殊的材料和设计来保护航天器免受损害。常见的防护措施包括:热防护系统(ThermalProtectionSystem,TPS):使用耐高温材料覆盖航天器表面,以吸收和分散热量。隔热层:在航天器内部添加隔热层,以减少热量向航天器内部的传导。4.2.1示例:计算航天器表面的气动加热气动加热的计算通常基于航天器的速度、空气密度和表面材料的热特性。下面是一个简化模型,用于估算航天器表面的气动加热。#航天器表面气动加热计算示例

defcalculate_aerothermal_heating(density,velocity,heat_transfer_coefficient):

"""

计算航天器表面的气动加热。

参数:

density(float):空气密度,单位为kg/m^3。

velocity(float):航天器速度,单位为m/s。

heat_transfer_coefficient(float):热传递系数,单位为W/(m^2*K)。

返回:

float:航天器表面的气动加热,单位为W/m^2。

"""

heating=0.5*density*velocity**3*heat_transfer_coefficient

returnheating

#示例数据

density=1.225#海平面空气密度,单位为kg/m^3

velocity=7000#航天器速度,单位为m/s

heat_transfer_coefficient=10#热传递系数,单位为W/(m^2*K)

#计算气动加热

heating=calculate_aerothermal_heating(density,velocity,heat_transfer_coefficient)

print(f"航天器表面的气动加热为:{heating}W/m^2")4.3航天器返回舱设计与气动优化航天器返回舱的设计必须考虑到气动优化,以确保其在返回大气层时能够稳定飞行并安全着陆。气动优化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外形设计:返回舱的外形应设计为能够产生足够的升力和最小的阻力,以控制其下降轨迹。降落伞系统:在接近地面时,降落伞系统用于减缓返回舱的速度,确保安全着陆。热防护系统:返回舱的热防护系统必须能够承受再入大气层时的高温。4.3.1示例:优化返回舱的外形设计使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CFD)软件可以模拟和优化返回舱的外形设计。下面是一个简化示例,使用Python的SciPy库来优化返回舱的外形参数,以最小化阻力。fromscipy.optimizeimportminimize

importnumpyasnp

#定义一个函数,用于计算给定外形参数下的阻力

defdrag_function(params):

"""

计算给定外形参数下的阻力。

参数:

params(array):外形参数,例如长度、宽度和高度。

返回:

float:计算出的阻力。

"""

#这里使用一个简化的模型,实际应用中需要更复杂的CFD模拟

drag=params[0]**2+params[1]**2+params[2]**2

returndrag

#初始猜测的外形参数

initial_guess=np.array([10,5,3])

#优化目标是找到最小阻力的外形参数

result=minimize(drag_function,initial_guess,method='Nelder-Mead')

#输出优化后的外形参数

print(f"优化后的外形参数为:{result.x}")请注意,上述代码仅用于演示目的,实际的气动优化将涉及更复杂的物理模型和计算方法。在设计返回舱时,工程师会使用专业的CFD软件进行详细的气动分析和优化。以上内容涵盖了航天器空气动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航天器在大气层中的飞行特性、气动加热与防护,以及返回舱设计与气动优化。通过具体的代码示例,我们展示了如何计算阻力和气动加热,以及如何优化返回舱的外形设计。这些知识对于航天器的设计和操作至关重要。5高级空气动力学应用5.1空气动力学在超音速飞行中的应用5.1.1原理超音速飞行中,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变得更为复杂,主要涉及到激波(shockwaves)的形成与影响。当飞行器的速度超过音速时,空气无法及时“逃离”飞行器前方,形成压缩波,即激波。激波导致空气压力、温度和密度的突然增加,对飞行器的气动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包括增加阻力、改变升力分布和产生热效应。5.1.2内容激波的类型:包括正激波和斜激波,以及它们如何影响飞行器的气动性能。激波对阻力的影响:超音速飞行中,激波是阻力增加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波阻(wavedrag)。热效应:超音速飞行时,飞行器表面与空气的摩擦会产生大量热量,需要特殊材料和冷却系统来应对。气动设计:如何设计飞行器以减少激波的影响,包括使用三角翼(deltawings)和尖锐的前缘(sharpleadingedges)。5.1.3示例假设我们有一个超音速飞行器模型,我们使用Python中的scipy库来计算不同马赫数下的波阻。importnumpyasnp

fromscipy.optimizeimportfsolve

#定义波阻计算函数

defwave_drag(M):

"""

计算给定马赫数M下的波阻系数。

使用简单的波阻公式:C_D_wave=2*(M^2-1)*(1/(M^2+2.64))^(1.47)

"""

C_D_wave=2*(M**2-1)*(1/(M**2+2.64))**1.47

returnC_D_wave

#定义总阻力系数函数

deftotal_drag(M,C_D_base):

"""

计算总阻力系数,包括基本阻力和波阻。

"""

C_D_wave=wave_drag(M)

C_D_total=C_D_base+C_D_wave

returnC_D_total

#假设基本阻力系数为0.02

C_D_base=0.02

#计算马赫数为2时的总阻力系数

M=2.0

C_D_total=total_drag(M,C_D_base)

print(f"马赫数为{M}时的总阻力系数为:{C_D_total:.4f}")这段代码首先定义了波阻系数的计算函数wave_drag,然后定义了总阻力系数的计算函数total_drag,其中包括了基本阻力系数C_D_base和波阻系数。最后,我们计算了马赫数为2时的总阻力系数。5.2空气动力学在航天器着陆中的作用5.2.1原理航天器着陆过程中,空气动力学主要通过减速和姿态控制来确保安全着陆。减速是通过产生气动阻力来实现的,而姿态控制则依赖于航天器的气动特性,确保航天器能够以正确的姿态进入大气层并着陆。5.2.2内容减速机制:使用降落伞、气动刹车(aerobraking)和反推火箭(retrorockets)来减速。姿态控制:通过调整航天器的翼型和气动布局来控制其姿态。热防护系统:着陆过程中,航天器会经历高温,需要设计有效的热防护系统来保护航天器内部。5.2.3示例使用Python模拟航天器进入大气层时的减速过程,假设使用气动刹车和反推火箭。importnumpyasnp

#定义气动刹车和反推火箭的减速效果

defaerobraking_effect(velocity,drag_coefficient):

"""

计算气动刹车对速度的影响。

"""

#假设大气密度为1.225kg/m^3

rho=1.225

#航天器参考面积为10m^2

A=10

#空气阻力公式:F_D=0.5*rho*v^2*A*C_D

F_D=0.5*rho*velocity**2*A*drag_coefficient

returnF_D

defretro_rocket_effect(velocity,thrust):

"""

计算反推火箭对速度的影响。

"""

#航天器质量为1000kg

m=1000

#空气阻力和火箭推力共同作用下的加速度:a=(F_D-F_T)/m

a=aerobraking_effect(velocity,0.5)-thrust

#使用牛顿第二定律计算速度变化:dv=a*dt

dt=1#时间步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