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西省朔州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山西省朔州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山西省朔州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山西省朔州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山西省朔州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山西省朔州市重点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评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两宋时期,宗法家族制度以建宗祠、置族出、修宗谱、定族规、立族长的形式得以全面复兴。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宫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一变化体现了A.生产方式的变革 B.宗法伦理的淡化C.社会发展的需求 D.君主专制的强化2.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裴耀卿为江淮河南转运使,凡三年中运米700万斛,此时北方需南粮仍不甚殷。安史之乱起,自长江入黄河的漕运遂成为军国要事。这一变化反映出A.中央政府对南方地区的控制加强 B.南方成为经济重心C.藩镇割据影响了中央的财政收入 D.大规模海运的开始3.1921年,北京大学预科招生文言译白话的题目取材《世说新语》,白话译文言题目取材《儒林外史》,标点文章题则选了《稼轩词》,这些选材都是一些难入“正统”序列的稗官野史和笔记小说。这说明当时的北京大学A.具有勇于挑战正统观念的精神 B.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阵地C.西式的教育理念占据主导地位 D.揭开了反思新文化的序幕4.美国经济史专家哈罗德·H·福克纳曾不无自豪地说:“(20世纪初)美国农业一次收成,就可以把比利时王国的一切连同国王一起买到手,两次收成可以买进意大利……五次收成,就能把俄罗斯帝国从沙皇手中买进来。”这主要说明A.先进的政治制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B.产业革命推动美国农业产值的攀升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提升了美国的经济竞争力D.美国确立资本主义经济霸主地位5.雅典妇女被允许参加宗教祭祀活动,有些妇女还担任了女祭司和女预言者的宗教职务。这一现象A.有助于缓和城邦内部矛盾 B.说明妇女参政地位得到改变C.反映了雅典民主的广泛性 D.表明城邦统治基础得以扩大6.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中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中国年代195319541955195619571958增长率(%)30.216.25.628.211.466A.工业化起步较晚但进展顺利 B.工业生产基础较差发展较慢C.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高低相差十余倍7.“NIRA于1933年6月16日通过。它促使属员和雇主一起协商并就劳动时间、工资以及其他雇佣问题达成协议。只要这些协议符合政府法规,他们就不受反托拉斯法的约束。”材料中的“NIRA”指的是A.《农业调整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C.《全国劳工关系法》 D.《公平劳动标准法》8.“为了正确地组织国民经济,为了根除银行投机……决定:国家垄断银行事业;现有的一切私人股份银行和银行办事处同国家银行合并;国家银行接收被取消企业的资产和负债;充分保障小额存户的利益。”此法令颁布于A.统一之后的德意志帝国 B.拿破仑统治时代的法国C.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俄 D.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美国9.如图是一幅关于“英国脱欧”的漫画。该漫画揭示出A.欧洲国家间的矛盾日益加剧 B.日不落帝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C.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曲折性 D.区域集团化一定程度阻碍全球化发展10.—战前,德国政府在处理外交问题时不敢轻易妥协,否则会被民众批评为软弱或胆怯,这使得德国政府在处理危机时总是保持强硬态度。材料表明A.激进民族主义影响外交政策 B.德国欲借战争转移国内矛盾C.德国政府的决策被民意左右 D.民众的民主诉求得到了落实11.苏格拉底认为选举是一项技能,不是随意的直觉,就像其他任何技能一样,需要人们系统地学习,让没有学习过的人去选举,就像让他们在暴风雨中操纵航向萨摩斯岛的三层划桨战船一样不负责任。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A.否定公民大会的作用 B.意识到雅典民主的局限性C.支持实行代议制民主 D.反对精英政治和贵族政治12.“它借助于一种伟大的宗教和共同的制度,把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印度人以及非洲不同部落的人团结在一起。……它不仅造就了一个出类拔萃的多元社会,而且创造了一种有着许多独创发现和成就卓越的遗产”。这一“伟大宗教”的创始人是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 C.默罕默德 D.汉谟拉比13.某西方哲学家对人的本质曾下过三个论断:“求知是人类的本性”、“人是理性的政治动物”“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下列各项属于这一哲学家的观点的是A.人类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 B.万物始于水C.人是万物的尺度 D.信仰即可得救14.据《左传》记载,“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公元前221年,秦完成统一大业。仔细观察《秦灭六国示意图》,秦所灭六国中属于西周初期分封的“姬姓”诸侯国的是A.② B.④ C.⑤ D.⑥15.下图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A区域的机构是:A.中书省B.宣政院C.枢密院D.行中书省16.据统计,1940年与1926—1927年相比,苏联工业品的价格提高了5.5倍,而农产品价格却只提高2.32倍。据此可知当时的苏联A.农民为工业化作出了牺牲 B.新经济政策实施成效显著C.苏联已经初步实现工业化 D.卫国战争造成粮食的短缺17.汉武帝以前丞相权重。从汉武帝开始到汉宣帝,为削夺相权,将一些待从委以重任,让他们参与谋议国家政事.逐渐形成一个起决策作用的中朝官系统。此做法A.使决策机制逐步走向专业化 B.旨在调整中央决策体系C.致力于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 D.缓和了中央各部门矛盾18.“诉诸武力的办法是由英王选择的,北美大陆已接受了这个挑战。”与这句话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美国独立战争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C.美国内战D.第一次世界大战19.《英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种革命性主要表现为A.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 B.实现向近代民主社会的转变C.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D.工业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20.《左传僖公四年》记载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齐国攻打楚国的理由,“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意思是楚人没有及时贡奉用来缩酒的茅草,害的周天子无法祭祀祖宗。上述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A.礼乐制度在齐国得到较好保存 B.周天子“天下共主”的权威尚存C.诸侯与天子之间存在义务关系 D.社会秩序面临冲击与重新构建21.良渚文化是距今约5000年的长江流域文明。它以稻作农业为经济支撑,有明显的社会分化和较强的组织能力,古城以宫殿区为中心向外辐射。它把中华文明起源前推到与古埃及等文明约同的时间。良渚文化A.形成了南北作物差异的格局 B.确立了中央集权的社会体系C.丰富了中华早期文明的内涵 D.说明了世界文明具有同源性22.1763年,一位西班牙记者写道:“通过许多己流行而有害的书本,诸如伏尔泰、卢梭和爱尔维修所著书籍之影响,在这个国家中已感受到很多人对信仰的冷漠。”1768年,一位法国修道士在游历西班牙后说:“西班牙已普遍产生宗教漠视,甚至于不信宗教。”对上述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宗教改革开始扩展到整个西欧B.进化论传播动摇宗教神学权威C.理性原则得到一些知识分子认同D.民众觉醒推动资产阶级革命频发23.如图为学生笔记。笔记评价的历史事件是A.英国圈地运动 B.美国“宅地法”C.俄国1861年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24.咸丰同治年间诗作《夷场行》:“人间何地无沧桑,平填黄浦成夷场。……青红黄绿辨旗色,规制略似棋枰方。”从材料看作者描写的地区是A.葡踞澳门 B.英占香港 C.上海租界 D.天国南京25.黄河古称”河”“河水”。《诗经》中曾描述其水“清且涟猗”,战国时河水已经浑浊。“黄河”一词出现于汉代,但是直到唐宋时期才被广泛使用。黄河名称的变化A.折射出农耕经济的发展B.体现环保意识的增强C.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南移D.表明水利观念的更新26.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B.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C.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27.著名学者白寿彝指出:以往人们称三家分晋是晋国政权封建化的标志。但是出土的《孙子》一书记载了此前六卿分晋及其田制与税制的封建化改革,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六卿分晋导致分封制瓦解 B.三家分晋是新兴地主阶级争权斗争C.封建制度最早确立于晋国 D.《孙子》的出土否定了晋国社会历史28.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可以通过《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这在当时产生的最具重大影响的是()A.将人们从权威迷信中解放出来 B.动摇了教会在人们心中的权威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动摇了西欧封建统治的基础29.下列言论的出现与下图属于同一朝代的是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C.“天理即是吾心”D.“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30.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主要轻工业产量指标。这表明“一五”计划时期产品名称1952年产量1957年计划产量增长(%)棉纱361.8万件500万件138棉布11163.4万匹16372.1万匹147食用植物油72.4万吨155.2万吨214面粉299万吨467万吨156盐346万吨593.2万吨171A.重点发展轻工业以改善民生 B.经济建设开始出现比例失调C.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势头良好 D.政府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人最早发明了这种政治制度,它既可以有效的治理人群,又可以对政府权利加以限制,英国是世界上最老资格的宪政国家,英国的宪政经验是最具示范意义的。——钱乘旦《英国式道路》材料二在和英国打的时候,十三个邦(州)联合起来,等到把英国打败后,各自还是分散治理。1777年召开的“大陆会议”,通过了《联邦条款》,宣布结成“永久性的同盟”,名称叫“美利坚联邦”(即:美利坚合从国)。各邦(州)仍保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权,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来越夏杂,有些人就主张应该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府,管理这个联邦。于是1787年各邦代表举行了一次有名的会议,史称“联邦制宪会议”。——资中筠《美国十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与美国的政治创举,简要分析各自形成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美政治体制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3)有人说美国的政治制度比英国的先进,请谈谈你的看法32.(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73年7月,46个非洲和太平洋国家提出集团对集团的谈判原则,派出统一代表与欧洲共同体进行谈判,经过18个月的谈判,欧洲共同体被迫不断作出让步。1975年2月,欧洲经济共同体与非洲、加勒比海沿岸和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多哥首都洛美签订贸易与经济协定。主要内容为:非、加、太46个国家的工业产品和绝大部分农产品可以免税和不限量进入欧洲共同体市场,而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向46国出口时不要求互惠,只享受最惠国待遇。制定“稳定出口收入制度”,当46国34种初级产品因出口价格下跌而遭受损失时,由欧洲共同体给予补偿。欧洲共同体5年内向46国提供35亿欧洲计算单位(合46.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多哥总统称,协定的签字是“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关系史上空前的事件”,欧洲共同体执委会主席认为该协定是“20世纪下半叶国际经济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强调欧洲共同体愿意同发展中国家建立以经济相互依存为基础的长期关系。——摘编自李植梅、高明振《当代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洛美协定签订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洛美协定的历史影响。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晋商兴起原因之一即“聚人和”。在用人方面,以家乡子弟为主,众多的商业会馆出现即是重要体现。商业会馆中采取联合联营、地缘聚合和业缘聚和等方式,体现了群体合作。从众多晋商经营活动中我们看到,讲诚信、重道义,对自己的合作伙伴诚意相待,对商业对象不欺诈,与同宗族商业伙伴既能同甘,也能共苦。他们认为,真正的商人从来不取无义之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哪怕生意做不成也不能做有损“义”的事情。纵观明清多数成功的晋商,其都秉持了勤俭持家和求知务实的精神。晋商在行商及日常生活中往往以“士”为标尺,践行儒家的道德理念,进而跻身“士”阶层以光大门楣。——摘编自薛勇民《明清时期儒家伦理视域下的商业伦理初探》材料二16世纪马丁・路德的改革给人们带来一个新的概念“天职”,其意指上帝所希望个人完成在现世里所处地位赋予他的责任和义务。加尔文教派进一步认为要增加上帝的荣耀,以乞求上帝的恩宠唯一的办法就是经受职业的考验。劳动是上帝的旨意,而财富是上帝恩宠状态的标志。教徒们通过辛勤劳动、节俭和摒弃享乐而增加财富,把获得财富看作个人能力的证明。对牟利的约束被消除了,财富既能增加上帝的荣耀,也能完全实现自我。加尔文教徒们遵循着严谨的职业道德,十分关注现世的生活,不断转化为经济冲动,取得事业成功。——摘编自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晋商商业伦理的内容,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新教伦理与明清晋商商业伦理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在近代早期西方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程朱理学的兴起,宗族关系开始复兴,而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自由平等思想不断传播,宗法族规成为法律组成部分,因此这一变化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C正确;两宋时期生产方式并未发生变化,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宗法伦理的加强,不是淡化,B排除;材料变化与君主专制无关,D排除。故选C。2、C【解析】

本题考查唐代经济重心南移问题。材料指出,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为公元734年),北方对南粮的需求尚不是特别迫切,但自安史之乱(755—763年)起,“自长江人黄河的漕运遂成为军国要事",南粮对国家财政意义巨大,故C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国家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方经济在国家财政中比重增大,并未反映中央政府对南方地区控制力增强,故A项错误;南方成为经济重心是在南宋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唐代内河漕运的发展,而非大规模海运的开始,故D项错误。3、A【解析】

北京大学在招生考试中的选材选是一些难入‘正统’序列的稗官野史和笔记小说的做法体现了“挑战正统观念的精神”,A正确;B不是材料主旨;C、D与材料无关。【点睛】材料的关键词是“难入‘正统’序列的稗官野史和笔记小说”,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读取能力。4、B【解析】

哈罗德·H·福克纳的论述体现了20世纪初美国农业的超高产值,据所学可知,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迅速,生产力极大提高,促使农业迅速发展,故选B项;美国代议制确立于18世纪,而材料中的现象发生在20世纪初,因此并不能直接体现政治制度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排除A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在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之后才出现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美国确立资本主义经济霸主地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排除D项。5、A【解析】

雅典允许妇女参与祭祀活动及担任宗教职务,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城邦在政治上排斥妇女引起的矛盾,A项正确;雅典妇女参与祭祀活动及担任宗教职务,并未改变其不能参政的地位,雅典的民主仍属于成年男性公民,排除B;雅典参政权属于男性公民,其不具有广泛性,排除C;允许妇女参与祭祀活动及担任宗教职务不代表妇女具有参政权,因此不能说明城邦统治基础扩大,排除D。6、D【解析】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955年的增长率是5.6,而1958年的增长率是66,相差十余倍,D正确;增长率在1958年很高主要是由于大跃进运动,并不是顺利开展的体现,排除A项;从数据来看,发展较慢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此时中国并没有成为工业国,排除C项。7、B【解析】

《全国工业复兴法》建立了关于公平竞争和关于产量、价格、销售方面的规则,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力,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该法案以恢复工业生产为目标,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以减少盲目生产。因此根据材料“它促使属员和雇主一起协商并就劳动时间、工资以及其他雇佣问题达成协议”可判断出是《全国工业复兴法》,B正确;《农业调整法》主要是向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A排除;《全国劳工关系法》主要是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C排除;《公平劳动标准法》主要是规定工人的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D排除。故选B。8、C【解析】

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看出,这是十月革命后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银行收归国有,企业收归国有,故C项正确。9、C【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图示中一把剪刀将英国脱离欧盟,说明英国脱欧影响着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故C项正确;图片仅反映英国脱欧,不能反映欧洲国家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题干并未就英国脱欧后的国家发展做出判断,排除B项;图片不能说明欧洲一体化对全球化的阻碍作用,排除D项。故选C。10、A【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一战前的德国政府由于害怕被民众批评为软弱或胆怯,所以在处理外交问题时总是保持强硬态度,反映了德国民众的这种民族的激进情绪影响了政府的外交政策,A项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德国通过战争转移国内矛盾,B项错误;C项“左右”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是民众的激进民族主义情绪,不是民主诉求,D项错误。故选A。11、B【解析】

依据材料“让没有学习过的人去选举,就像让他们在暴风雨中操纵航向萨摩斯岛的三层划桨战船一样不负责任”并结合雅典的民主政治来看,苏格拉底是对雅典这种将国家交给那些缺乏真知灼见的人,实行直接民主的选举方式是不赞同的。B正确;材料只是对选举这种方式的不赞同,不代表苏格拉底否定公民大会,A错误;材料只涉及反对直接民主的选举,未体现苏格拉底支持代议制民主,C错误;材料不涉及苏格拉底对精英政治和贵族政治的态度,D错误。故选B。12、C【解析】

穆罕默德创建伊斯兰教,阿拉伯帝国包括了阿拉伯、波斯、土耳其以及非洲等区域,故C正确;乔达摩悉达多是佛教的创始人物,佛教不涉及阿拉伯人,排除A;耶稣是基督教创始人物,不涉及非洲、印度人等信息,排除B;汉谟拉比制定汉谟拉比法典,不涉及宗教,排除D。故选C。13、A【解析】

材料是亚里斯多德对人的本质的三个论断,结合所学可知,亚里斯多德认为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是人类认识的来源,认识产生于对外界事物的感觉,故A符合题意;泰勒斯提出万物始于水,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即可得救,BCD不符合题意,排除。14、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战国后期的地图中,⑥是西周初期分封的“姬姓”诸侯国燕国,D项正确;与图中②④对应的是战国初期“三家分晋”建立的韩国和赵国,AB两项错误;⑤是田氏代替姜氏统治的齐国,不是西周初年分封的姬姓诸侯国,C项错误。15、A【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陕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及大都”即可判断出是元朝的行省制,其中中书省直辖的地区叫腹里,包括现在的河北、山西和河南、山东以及内蒙的一部分,A选项符合题意;宣政院主要是管辖西藏地区,B选项排除;枢密院掌管的是军事,C选项排除;行中书省管辖的是除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和西藏地区外的地方行政制度,D选项排除。16、A【解析】

苏联工业品和农产品价格剪刀差越来越大,这说明农业在苏联工业化进程中做出了牺牲,选项A正确;1940年新经济政策早已结束,排除B;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选项C排除;此时卫国战争尚未开始,排除D。17、B【解析】

材料表明汉代皇帝通过建立“中朝”削弱丞相的决策权以加强皇权。B正确;中朝官系统的出现是为了分割丞相的权力,不能说中央决策机制走向专业化,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决策机制的变化,由此不能推断政府效率的变化,C排除;D项材料只涉及中朝和丞相,不能体现缓和中央各部门矛盾,D排除。故选B。18、A【解析】

从题干材料中的关键词“由英王选择”、“北美大陆”可以判断这个事件应该是1775年开始的北美13个殖民地为了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而进行的美国独立战争,故A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本土,不是美洲大陆,B错误。美国内战与英王选择没有关系,C错误。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在北美大陆,故D错误。19、C【解析】

根据所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君主专制政体,使英国逐步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都是其表现之一,但不属于最主要的,排除。20、D【解析】

材料反映齐国以“尊王攘夷”的口号攻打楚国,而“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实质反映传统的分封统治秩序走向解体,故D符合题意;材料的主旨不是齐国保存好礼乐制度,A不符合题意;可以反映此时“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王室衰微,失去天下共主的权威,B不符合题意;C只是材料的表象不符合本质,C不符合题意。故选D。21、C【解析】

材料里良渚文化的诸多信息说明其是比较成熟的文明形态,时间比较早,丰富了早期中华文明的内容和特征,这也说明中华文明起源在世界范围内都比较早,但并不能说明世界早期文明源头一致,故选C,排除D;南稻北粟的作物格局是从中国早期整体生产格局而言,只材料本身并不能体现,排除A;良渚文化时期尚未建立中央集权,排除B。故选C。22、C【解析】

依据材料中“1763年”、“伏尔泰”、“卢梭”、“对信仰的冷漠”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场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启蒙运动,其思想核心是理性主义,材料体现的正是西班牙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宗教改革反对的是教会的腐败,不是宗教信仰,与材料信息不符;B选项错误,达尔文在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中首次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思想领域对宗教信仰的漠视,并未涉及政治革命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23、C【解析】

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获得一块份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这次改革废除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改革后,但是农民仍然属于旧村社管理,剥削更加严重,故答案为C;英国圈地运动和美国宅地法都是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与“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封建生产关系”矛盾,AB错误;日本明治维新确认土地私有,没有购买份地,缴纳赎金,D错误。24、C【解析】

材料“平填黄浦成夷场”意思是中国的黄浦成了外国的地盘。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后,英国曲解《南京条约》的附件,率先在上海建立租界,而材料中的“黄浦”地处上海,故排除ABD,C符合题意。故选C。25、A【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水土流失,黄河水变得浑浊,故黄河名称的变化折射出农耕经济的发展,故A正确;黄河名称的变化无法体现人们的环保意识是否增强,也不能反映出水利观念的更新,排除BD;我国经济重心南移与黄河名称的变化无关,排除C。26、B【解析】

根据材料“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而且孝文帝上溯至黄帝,说明其目的在于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选项B正确;拓跋氏原本就是皇族,选项A排除;更改皇族姓氏不能推动整个民族的生活习惯,选项C排除;鲜卑族是占据统治地位的民族,地位高于汉族,排除D。27、B【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六卿在分晋后进行封建化改革成为新兴地主阶级,说明三家分晋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争权斗争,因此B选项正确;六卿分晋是分封制逐渐瓦解的表现,并非原因,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将晋国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无法得出C选项,排除;D选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排除。故选B。28、B【解析】

每个基督教徒都可以通过《圣经》直接与上帝沟通,弱化了教会的地位,动摇了教会在人们心中的权威,B正确;马丁·路德的主张依然提倡宗教信仰,A排除;马丁·路德认为上帝是最高的权威,排除C;西欧封建统治的基础是经济因素,而非信仰因素,排除D。29、D【解析】

根据材料“长安”“洛阳”“匈奴”“代郡”“燕、齐”等字可知,材料图片体现了西汉初年的郡国并行制度,与之同一时代的是董仲舒的主张“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即君权神授思想,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主张,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人物,故A选项错误;“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是明清时期顾炎武的主张,故B选项错误;“天理即是吾心”是宋明时期陆王心学的主张,故C选项错误。30、D【解析】

一五计划期间的轻工业产品增幅较高,而题干列举的轻工业品多涉及人民日常所需,说明政府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正确;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排除A;题干未列举轻重工业比例,无法反映失调,排除B;题干仅仅列举了轻工业部门,不能得出“各部门发展势头良好”结论,排除C。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政治创举:英国一君主立宪制;美国一联邦共和制。社会背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新贵族掌握了政权;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对思想的解放;美国:独立后政治上是松散的联盟,邦联政府软弱无力,各州权力较大;各地骚乱,社会动荡;财政不统一,制约经济发展;启蒙思想的影响。(2)推动作用:英国:结束了君主专制,使英国走上了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创了近代民主政体的新模式,为世界政治文明提供了借鉴;美国:加强了中央政府的行政权力,维护了国家主权与利益;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创了近代民主政体的新模式,为世界政治文明提供了借鉴。(3)政治制度没有优劣之分,只要与国情相适应,只要得到人民拥护,只要能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政治制度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完善;政治制度可以相互借鉴等【解析】

(1)创举:根据材料一中“它既可以有效的治理人群,又可以对政府权利加以限制”,材料二中“1787年各邦代表举行了一次有名的会议,史称‘联邦制宪会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美的政治创举分别为君主立宪制、联邦共和制。背景:根据材料一中“英国是世界上最老资格的宪政国家”,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政治、经济和思想解放等方面,分析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的背景;根据材料二中“通过了《联邦条款》”,“各邦(州)仍保有自己的独立自主权”,结合所学知识,从独立后美国面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以及启蒙运动的影响等方面,简要分析美国确立联邦共和制的社会背景。(2)作用:根据材料一中“英国的宪政经验是最具示范意义的”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政治、经济和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等方面,分析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确立产生的历史作用。根据所学知识,从美国政治、经济和世界政治文明等方面,分析美国联邦共和制确立后产生的历史作用。(3)看法:应用唯物史观,从世界政治文明的多样化、多元化、互相借鉴和与时俱进等方面,就美英两国的政治制度的优劣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力求实事求是、客观科学。32、(1)第三世界的崛起;欧洲爆发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苏美对亚、非、拉美地区的扩张和对欧洲霸权的争夺日益加剧;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2)单方面的贸易优惠,有利于改善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地位;稳定出口收入的补贴措施和经济援助,有利于改变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单一结构;是两欧国家顺应国际政治经济变化,逐步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