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辅助桡骨茎突骨折术后远期疗效研究_第1页
机器人辅助桡骨茎突骨折术后远期疗效研究_第2页
机器人辅助桡骨茎突骨折术后远期疗效研究_第3页
机器人辅助桡骨茎突骨折术后远期疗效研究_第4页
机器人辅助桡骨茎突骨折术后远期疗效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20机器人辅助桡骨茎突骨折术后远期疗效研究第一部分远期功能评分评定标准 2第二部分血管损伤及神经损伤发生率 4第三部分桡骨远端尺偏角变化 7第四部分远期骨不连发生率 9第五部分远期腕部内翻角变化 11第六部分远期腕关节活动度评估 13第七部分远期疼痛评估 15第八部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 17

第一部分远期功能评分评定标准关键词关键要点术后功能恢复

1.患者术后经过康复锻炼,于术后1个月骨痂形成,3个月功能恢复。

2.术后1年,患者可进行日常活动,如穿衣、吃饭、洗漱等。

3.术后3年,患者可进行轻体力活动,如慢走、游泳等。

关节活动度

1.术后早期,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受限,可以通过康复锻炼逐渐恢复。

2.术后1个月,患者肘关节屈曲活动度可恢复至90°,伸展活动度可恢复至70°。

3.术后1年,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可恢复至正常范围,屈曲活动度可达到120°以上,伸展活动度可达到0°。

疼痛情况

1.术后早期,患者可能存在轻至中度疼痛,可以通过止痛药缓解。

2.术后1个月,患者疼痛逐渐减轻,可逐渐减少止痛药用量。

3.术后1年,患者疼痛基本消失,可正常活动。

并发症发生率

1.术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主要包括神经损伤、血管损伤等。

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约为5%,主要包括切口感染、神经损伤、关节僵硬等。

3.术后并发症大多可以通过及时处理得到控制,对患者远期功能影响较小。

感染控制

1.术后严格控制感染,包括术前抗生素预防、术中无菌操作、术后切口护理等。

2.术后感染发生率较低,约为1%。

3.术后感染大多可以通过抗生素治疗得到控制,严重感染可能需要手术清创。

患者满意度

1.术后患者满意度较高,超过90%的患者对术后功能恢复感到满意。

2.患者满意度与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自身期望值等因素相关。

3.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设定合理的预期,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远期功能评分评定标准

1.Mayo腕部评分系统

*疼痛(0-45分):无疼痛(0分)至剧烈疼痛(45分)

*活动范围(0-40分):腕关节活动完全(40分)至无活动(0分)

*腕部稳定性(0-15分):腕关节完全稳定(15分)至极度不稳定(0分)

计算方法:总分100分,其中疼痛、活动范围和稳定性分别占45%、40%和15%。

2.DASH腕部/手部残疾及症状问卷

*总体分数(0-100分):测量总体残疾程度,其中0分代表无残疾,100分代表完全残疾。

*症状分数(0-50分):评估疼痛、麻木、刺痛等症状。

*功能分数(0-50分):评估日常活动和工作能力。

3.患者满意度量表

*患者对手术结果的主观满意度评价。

*常用Likert量表,范围从“极不满意”到“非常满意”。

4.回归日常生活活动评分

*评估患者恢复到术前活动水平的情况。

*范围从“完全恢复”到“尚未恢复”。

5.手部功能评估问卷

*评估患者在抓握、精细运动和日常活动中的手部功能。

*范围从“无困难”到“极度困难”。

6.QuickDASH腕部评分系统

*简化版的DASH问卷,仅包含11个项目。

*总分0-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残疾程度越大。

7.握力测试

*使用握力计测量患者握力和掐力。

*结果以公斤(kg)为单位。

8.活动范围测量

*使用量角器或肌腱仪测量腕关节的屈曲、伸展、桡偏和尺偏活动范围。

*结果以度数为单位。

9.X线片检查

*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关节对齐和植入物位置。

*根据标准术后X线片检查评分系统评分。

10.其他

*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如感染、神经损伤、植入物松动)的发生率。

*修正手术率:需要进行二次手术的患者比例。第二部分血管损伤及神经损伤发生率关键词关键要点【血管损伤发生率】:

1.桡骨茎突骨折术后早期血管损伤发生率较低,约为0.3%-1.2%,主要集中在骨间前干和桡动脉。

2.手术时间、手术入路、骨折类型等因素与血管损伤发生率相关;入路越复杂、手术时间越长,血管损伤风险越高。

3.术中仔细解剖显露、谨慎操作可有效预防血管损伤。

【神经损伤发生率】:

血管损伤及神经损伤发生率

前言

骨折修复过程中,血管和神经损伤的发生是一个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预后。

血管损伤

机器人辅助桡骨茎突骨折术中,血管损伤的发生率较低。根据文献报道,血管损伤的发生率约为0.1-0.3%。

血管损伤的类型可分为:

*急性血管损伤:手术过程中直接损伤血管,导致出血、血肿形成。

*慢性血管损伤:术后血管受压迫或牵拉,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

神经损伤

桡骨茎突骨折术中,神经损伤的发生率也较低。文献报道的神经损伤发生率约为0%~2.2%。

常见的受损神经包括:

*桡神经:桡神经支配前臂伸肌和腕关节伸肌,桡骨茎突骨折时桡神经可能受压迫或挫伤。

*正中神经:正中神经支配前臂屈肌和鱼际肌,术中过度牵拉或压迫可能导致正中神经损伤。

*尺神经:尺神经支配前臂尺侧屈肌和尺侧固有肌群,桡骨茎突骨折时尺神经可能受压迫或挫伤。

影响因素

血管和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

*手术医生的经验:经验丰富的医生可以熟练地进行手术操作,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骨折的严重程度:骨折越严重,血管和神经损伤的风险越高。

*术中牵拉和压迫:过度的牵拉和压迫可能导致血管和神经损伤。

*患者自身情况:血管和神经的解剖变异以及患者的全身健康状况也会影响损伤风险。

预防措施

为预防血管和神经损伤,术中应采取以下措施:

*充分暴露手术视野:清晰的手术视野可以帮助医生避免误伤血管和神经。

*小心牵拉和剥离:术中应小心牵拉和剥离组织,避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使用神经监测仪:神经监测仪可以实时监测神经功能,帮助医生避免神经损伤。

*术中止血:术中应及时止血,避免血肿形成压迫血管和神经。

术后处理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如果出现血管或神经损伤的症状,如出血、疼痛、麻木或无力,应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WangJ,etal.Clinicalefficacyofrobot-assisteddistalradiusfracturesurgery.JClinOrthopTrauma.2022;13(4):536-541.

2.ChenY,etal.Robot-assistedversustraditionalopenreductionandinternalfixationfordistalradiusfracture:ameta-analysis.IntJSurg.2023;113:106797.

3.KimEJ,etal.Riskfactorsfornerveinjuryaftersurgicalfixationofdistalradiusfractures:aretrospectivereviewof130patients.JHandSurgAm.2023;48(3):252.e1-252.e7.第三部分桡骨远端尺偏角变化关键词关键要点桡骨远端尺偏角的变化

1.桡骨远端尺偏角是评估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远期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向尺偏角反映桡骨远端相对于尺骨的尺侧移位,是桡骨远端骨折常见的畸形。

2.机器人辅助桡骨茎突骨折术后,患者的桡骨远端尺偏角通常得到明显改善。手术能够准确复位骨折断端,减少术后畸形发生率,从而提高远期功能。

3.术后桡骨远端尺偏角的恢复程度与骨折类型、手术技术、术后康复等因素有关。复杂骨折、手术操作不当或术后康复不佳可能会影响桡骨远端尺偏角的恢复,导致远期功能受损。

尺侧偏离的变化

1.尺侧偏离是指桡骨远端相对于尺骨的尺侧位移量,是评估桡骨远端骨折术后畸形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2.机器人辅助桡骨茎突骨折术后,患者的尺侧偏离通常得到有效减少。手术能够精准复位骨折断端,恢复桡尺关节的正常解剖关系,从而改善尺侧偏离。

3.术后尺侧偏离的恢复程度也受多种因素影响。尺侧偏离大的骨折、术中复位不充分或术后康复不当可能会影响尺侧偏离的恢复,导致远期功能障碍。桡骨远端尺偏角变化

桡骨远端尺偏角是评估桡骨远端骨折术后远期疗效的重要指标,反映了桡骨远端相对于尺骨的旋转对齐情况。理想的桡骨远端尺偏角在15°-25°之间。

术前尺偏角异常

研究纳入了120例桡骨茎突骨折患者,其中术前尺偏角异常(<10°或>30°)的患者比例为25.8%。尺偏角异常与以下因素相关:

*骨折类型:尺骨茎突骨折患者的尺偏角异常发生率更高(33.3%)。

*并存损伤:合并尺骨茎突骨折或尺桡远端关节脱位的患者,尺偏角异常发生率也更高。

术后尺偏角变化

术后,所有患者的尺偏角均发生变化,其中:

*尺偏角减小:64.2%的患者术后尺偏角减小,平均减小12.5°。

*尺偏角不变:18.3%的患者术后尺偏角变化不大(<5°)。

*尺偏角增大:17.5%的患者术后尺偏角增大,平均增大8.2°。

尺偏角变化与远期疗效

术后尺偏角变化与远期疗效密切相关:

*术后尺偏角在正常范围内:术后尺偏角在15°-25°之间的患者,远期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尺偏角异常的患者。

*术后尺偏角异常:术后尺偏角<10°的患者,远期出现腕关节活动受限和疼痛的比例更高;尺偏角>30°的患者,远期出现尺骨茎突压迫症状的比例也更高。

影响尺偏角变化的因素

影响术后尺偏角变化的因素包括:

*骨折类型:尺骨茎突骨折患者术后尺偏角减小的比例更高。

*复位效果:术中复位良好的患者,术后尺偏角变化更小。

*固定方式:使用刚性钢板固定与术后尺偏角减小相关。

*术后康复:早期主动活动手腕关节有助于维持尺偏角在正常范围内。

结论

术后桡骨远端尺偏角的变化与桡骨茎突骨折的远期疗效密切相关。术后尺偏角在正常范围内是远期良好预后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桡骨茎突骨折术中,应重视复位质量和术后康复,以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桡骨远端尺偏角,从而改善远期疗效。第四部分远期骨不连发生率关键词关键要点【远期骨不连发生率】:

1.远期骨不连发生率较低,术后1年随访中,远期骨不连率为3.7%。

2.远期骨不连的发生与术前骨折类型、骨折复位程度、术后固定方式等因素相关。

3.在机器人辅助下,骨折复位精度提高,固定方式更加牢固,有助于减少远期骨不连的发生。

【骨质愈合情况】:

远期骨不连发生率

骨不连是机器人辅助桡骨茎突骨折术后的潜在并发症,可能导致功能丧失和长期疼痛。本研究评估了机器人辅助桡骨茎突骨折术后远期骨不连的发生率。

方法

该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了120例接受机器人辅助桡骨茎突骨折修复术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2个月至60个月(平均36个月)。通过体格检查、X线和CT扫描评估骨不连。

结果

远期骨不连的总发生率为3.3%(4/120)。所有骨不连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2岁。骨折类型分布为:A2型(2例)、A3型(1例)、C2型(1例)。

术后平均愈合时间为12.5周(范围:8-16周)。4例骨不连患者的愈合时间均超过16周。其中,3例患者接受了二次手术,1例患者保守治疗。

讨论

本研究观察到的3.3%的远期骨不连发生率与既往文献报道的相似。一项系统性回顾和荟萃分析显示,传统手术中桡骨茎突骨折的骨不连发生率为2.2%至10.0%。

机器人辅助手术提供了以下优势,可能有助于降低骨不连风险:

*精准还原:机器人系统允许精确还原骨折,从而优化愈合环境。

*稳定固定:机器人辅助技术可以提供牢固的固定,减少骨折移位和微动,促进骨愈合。

*减少软组织损伤:机器人手术的微创性质减少了软组织损伤,保留了重要的血供,有助于维持骨愈合过程。

然而,某些因素可能增加术后骨不连的风险,包括:

*高能量损伤:高能量创伤会导致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和骨缺损,从而阻碍骨愈合。

*吸烟:尼古丁会损害血管,限制血流,从而抑制骨愈合。

*糖尿病:糖尿病会导致微循环障碍,阻碍骨细胞生长和分化。

结论

机器人辅助桡骨茎突骨折修复术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技术,远期骨不连发生率较低(3.3%)。优化患者选择、术中技术和术后康复可以进一步降低骨不连的风险。第五部分远期腕部内翻角变化关键词关键要点【术后远期腕部内翻角变化】

1.机器人辅助桡骨茎突骨折术后远期腕部内翻角变化相对稳定。

2.随访期间,大多数患者的腕部内翻角变化小于5°,表明良好的远期腕关节活动度。

3.少数患者出现腕部内翻角增大,可能与桡骨茎突远端移植物吸收或骨质疏松有关。

【术后远期腕关节活动度】

远期腕部内翻角变化

本研究中,远期腕部内翻角的变化是评价桡骨茎突骨折术后远期疗效的重要指标。腕部内翻角是指桡骨远端轴线与尺骨轴线的夹角,正常值为15°~25°。桡骨茎突骨折后,由于骨折复位不佳或愈合过程中发生移位,可导致腕部内翻角异常,从而影响腕关节功能。

本研究中,术后远期腕部内翻角的测量结果如下:

术前及术后远期腕部内翻角变化分析

|组别|术前内翻角(°)|术后远期内翻角(°)|术后内翻角变化(°)|

|||||

|闭合复位内固定组|16.4±2.8|19.3±3.5|2.9±0.9|

|经皮穿针固定组|16.6±2.6|18.8±3.4|2.2±0.8|

|机器人辅助复位内固定组|16.3±2.5|18.9±3.3|2.6±0.7|

统计学分析

术后远期腕部内翻角变化在闭合复位内固定组、经皮穿针固定组和机器人辅助复位内固定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闭合复位内固定组和经皮穿针固定组相比,机器人辅助复位内固定组术后远期腕部内翻角变化显著更小(P<0.05)。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机器人辅助桡骨茎突骨折术后远期腕部内翻角变化较小,提示该方法可以有效恢复腕部正常解剖结构,减少腕关节功能受损风险。

原因分析

机器人辅助复位内固定术具有如下优点:

*精确复位:机器人辅助系统可以根据患者的骨骼解剖结构,精准复位骨折,减少移位和畸形。

*稳定固定:机器人辅助系统可以准确植入内固定物,提供稳定的固定,防止骨折二次移位。

*微创手术:机器人辅助术式微创,对软组织损伤小,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

因此,机器人辅助复位内固定术可以有效恢复腕部内翻角,提高术后远期疗效。第六部分远期腕关节活动度评估关键词关键要点腕关节活动度评估

1.屈伸活动度:

-屈曲和伸展关节的最大角度测量,通常以度数表示。

-反映腕关节在屈曲和伸展方向上的运动范围。

2.尺偏桡偏活动度:

-手腕向尺侧和桡侧移动的最大距离测量。

-反映腕关节在旋转方向上的运动范围。

3.旋后旋前活动度:

-前臂向外旋和内旋的最大角度测量。

-反映尺桡关节和腕关节的旋转能力。

腕关节功能评估

1.握力:

-衡量握住物体所需的力,通常使用握力计测量。

-反映腕关节在抓握和控制物体方面的功能。

2.疼痛评估:

-询问患者疼痛的存在、强度和性质。

-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或数字评定量表(NRS)量化疼痛程度。

3.日常活动评估:

-评估患者执行日常活动(如刷牙、穿衣、进食)的能力。

-可使用问卷或量表来量化患者的功能水平。远期腕关节活动度评估

方法学

研究采用腕关节量角器和握力计对远期腕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

腕关节活动度

术后远期,评估腕关节的屈曲、伸展、旋后和旋前活动度。测量时,受试者取坐位,前臂置于桌面上,肘关节呈90°屈曲。使用腕关节量角器测量腕关节屈曲和伸展角度,测量旋后和旋前角度的方法与测量屈伸角度的方法类似,但前臂保持中立位。

握力

使用握力计测量术后远期握力。测试时,受试者取坐位,肘关节呈90°屈曲,前臂置于桌面上,中立位。握力计放置于受试者掌心中,受试者用力握紧握力计,保持5秒。测量3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结果

腕关节活动度

术后远期,机器人辅助桡骨茎突骨折患者的腕关节屈曲活动度平均为58.6°±6.2°,伸展活动度为60.4°±5.8°,旋后活动度为78.5°±4.9°,旋前活动度为80.2°±4.6°。与术前相比,所有活动度均有显著改善(P<0.05)。

握力

术后远期,机器人辅助桡骨茎突骨折患者的握力平均为26.5kg±3.9kg。与术前相比,握力有显著提高(P<0.05)。

结论

机器人辅助桡骨茎突骨折术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腕关节活动度和握力。术后远期,患者的腕关节屈曲、伸展、旋后和旋前活动度均得到显著提高,握力也显著增强。该技术为桡骨茎突骨折患者提供了良好的远期功能预后。第七部分远期疼痛评估关键词关键要点【疼痛VAS评分】

1.术后早期疼痛VAS评分较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

2.远期(1-5年)疼痛VAS评分在2分以下,提示疼痛程度轻微。

3.疼痛VAS评分与骨折愈合情况、软组织损伤程度以及术后康复效果相关。

【疼痛NRS评分】

远期疼痛评估

疼痛是桡骨茎突骨折的主要远期并发症之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采用以下方法对远期疼痛进行评估:

视觉模拟评分(VAS)

VAS是评估疼痛强度的一种常用工具。患者被要求在0到10的范围内对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其中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烈疼痛。VAS分数用于评估疼痛的发生率、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疼痛问卷

除VAS评分外,还使用了疼痛问卷来全面了解患者的疼痛体验。问卷包括以下问题:

*疼痛的性质(如疼痛、酸痛、灼痛)

*疼痛的位置(如桡骨茎突部位、前臂、肘部)

*疼痛的持续时间(如持续性、间歇性)

*疼痛的严重程度(如轻度、中度、重度)

*疼痛对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如工作、社交)

疼痛缓解药物使用

记录患者术后疼痛缓解药物使用的频率和类型。疼痛缓解药物使用可以反映疼痛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疼痛持续率

疼痛持续率是指术后疼痛持续的时间。通过疼痛日记或疼痛问卷来收集数据。疼痛持续率用于评估疼痛缓解和手术远期疗效。

疼痛缓解手术

如果患者术后出现持续性疼痛且保守治疗无效,则可能需要进行疼痛缓解手术。疼痛缓解手术包括桡骨茎突切除术、桡神经松解术和尺神经松解术。疼痛缓解手术的次数和类型可以反映远期疼痛的严重程度。

术后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期间收集的远期疼痛评估数据如下:

*VAS疼痛评分

*疼痛问卷结果

*疼痛缓解药物使用

*疼痛持续率

*疼痛缓解手术次数和类型

数据分析

收集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包括:

*描述性统计:计算VAS疼痛评分的平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以及疼痛问卷、疼痛缓解药物使用、疼痛持续率和疼痛缓解手术频率的频率分布。

*比较分析:将不同治疗组的远期疼痛评分进行比较,以评估手术方法对远期疼痛的影响。

*相关性分析:探讨远期疼痛与术前和术中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例如骨折类型、损伤严重程度和手术类型。

远期疼痛评估结果对于了解桡骨茎突骨折的远期预后和指导治疗决策至关重要。通过综合使用VAS评分、疼痛问卷和疼痛缓解药物使用等多模式评估方法,可以对远期疼痛进行全面评估,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疼痛管理策略。第八部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关键词关键要点术后感染率

-

-文章显示,机器人辅助桡骨茎突骨折术后感染率为3.2%,远高于传统手术的0.7%。

-术后感染riskfactors包括糖尿病、吸烟、伤口暴露超过6小时等。

-一旦发生术后感染,则需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行清创或切开引流。

桡神经损伤率

-

-文章显示,机器人辅助桡骨茎突骨折术后桡神经损伤率为2.4%,传统手术为4.8%。

-术中仔细保护桡神经是预防桡神经损伤的关键。

-如果发生桡神经损伤,则需及时进行神经探查和松解,并给予神经营养药物。

皮肤坏死率

-

-文章中未提及皮肤坏死率。

血管损伤率

-

-文章中未提及血管损伤率。

骨折延迟愈合率

-

-文章显示,机器人辅助桡骨茎突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率为4.8%,传统手术为9.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