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课堂练习(含解析)_第1页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课堂练习(含解析)_第2页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课堂练习(含解析)_第3页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课堂练习(含解析)_第4页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课堂练习(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课堂练习

一、单选题1.清朝官员李卫任云南盐驿道期间,雍正要求云南永北镇总兵马会伯上密折调查李卫。待李卫任浙江巡抚时,雍正又让他对新任黄岩镇总兵董一隆“细加察访,密奏以闻”。这说明奏折制度()A.强化了对官僚的监督 B.扭转了吏治腐败现象C.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D.增强了国家治理实效2.乾隆时实施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规定外国商船只能停靠在()A.泉州 B.广州 C.福州 D.明州3.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辅佐皇帝,参与决策 B.跪奏笔录,上传下达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纵论军机,谋划战事4.清朝在绥服蒙古各部过程中,结合蒙古原有社会制度,逐步建立起盟旗制度。盟旗的重大军政事宜由朝廷的理藩院裁决,地方性重大事件则报有关地区将军、都统和办事大臣会办。可见,盟旗制度()A.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B.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C.贯彻落实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D.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5.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这表明()A.地方权力扩大 B.君主专制加强 C.宰相地位削弱 D.内阁作用增强6.《清稗类钞》记载清世宗(雍正帝)尝微服游于市,就一书肆翻阅书籍,时微风拂拂,吹书页上下不已。一书生见状,即高吟曰:“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世宗以为讥讽也,旋下诏杀之。该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A.文字狱的常态化 B.君主专制的强化C.文化市场的混乱 D.社会风气的破坏7.清代非常重视对全国性地图、地志的纂修。从康熙到道光,清政府先后三次纂修《大清一统志》,并且对台湾、西藏、新疆等边疆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测量。这反映了清代()A.近代国家主权观念已兴起 B.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到达顶峰C.具有强烈的边疆危机意识 D.政府致力于巩固大一统局面8.雍正时期,清政府开始大规模的在西南地区实行“改土归流”,至乾隆时,世袭的土司制度基本被流官所取代;此外,清政府还在当地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推行与内地一样的税收制度,大大减轻了当地民众受到的剥削和压迫。由此可知,“改土归流”的实行()A.破坏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B.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加强C.彻底消除了地方割据根源 D.推动了民族之间的融合9.清帝所主“大一统”,将“中国”的政治与疆域版图扩展到长城以外的“三北”及各边疆地区:乾隆帝也认为“天朝疆界严明,从不许外藩人等稍有越境搀杂⋯⋯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这反映出清朝的疆界观()A.体现了专制皇权已达到顶峰 B.有利于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C.体现对“华夷之辨”的继承 D.导致了地方叛乱的风起云涌10.绿营军是清政府的国家常备军之一。自组建开始,绿营军就几乎一直处于被打压、打击的地位,但到了咸同年间,清政府要求地方督抚补足兵额,力图重建绿营兵制。此举意在()A.抵抗外来侵略 B.削弱地方督抚势力C.调节满汉矛盾 D.应对国内统治危机11.康熙年间开始实行雨泽粮价奏报制度,地方官员向皇帝呈送天气、雨水、收成、粮价等奏折。乾隆要求所有督抚必须按时呈报雨泽粮价奏折。这旨在()A.规范基层治理 B.关注地方稳定C.突出重农抑商 D.关心百姓疾苦二、材料题12.阅读表格,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发展线索表状况时期主要表现加强地方管辖调整中央机构确立秦朝在全国推广郡县制①巩固完善西汉颁布推恩令;分设刺史;设西域都护府②隋正式确立三省六部制唐设置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③宋由文官出任知州,并增设通判实行二府三司制元④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强化明地方设“都布按”三司⑤清设伊犁将军、驻藏大臣、台湾府⑥(1)依据表格提示信息,将下列字母按照表格填入相对应的序号后面。A.设行省;B.设政事堂;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D.设三公九卿;E.设军机处F.设中朝;(2)综合上述表格内容,概括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发展的特征或趋势。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朝十分重视西南地区的经营。洪武元年(1368),明朝收管湖广,招抚“溪峒”部族。洪武三年,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归顺明朝,一行十三人千里跋涉到南京朝觐。朱元璋“优加礼待”,封其为河州卫指挥同知,子孙世袭。洪武四年,明征讨四川明夏政权。洪武五年初,播州、贵州两大宣慰司纳贡称臣。洪武十四年,明廷命傅友德率三十万大军平滇。洪武十五年,明廷在云南建立都指挥使司和布政使司。明成祖时期,正式建立贵州省,省下设府管辖。命沐英后人世代镇守云南,设置府、州和县,大大加强了对云南省的管辖。在开明、柔性的民族政策推动下,中央政府将诸多边疆地带纳入了管辖范围,完成了“天下”秩序的新构建。——摘编自《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明朝初期加强对西南地区管理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朝初期加强对西南地区管理的意义。

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雍正利用奏折制度让官员相互调查,从而强化了对官僚的监督,故选A。材料并未体现B、C、D。2.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乾隆时期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允许广州进行对外贸易,因此B正确,ACD排除。故选B。3.答案:B解析:据“军机处——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于皇帝。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符合题意。故选:B。5.答案:B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属于中央机构,不能扩大地方权力。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这表明君主专制加强。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已经废除宰相。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削弱了内阁作用。故选:B。6.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选择B:根据材料“一书生见状,即高吟曰:‘清风不识字,何必来翻书?’世宗以为讥讽也,旋下诏杀之”可知,该现象体现的是文字狱,其根源在于君主专制的强化。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文字狱,但只叙述一件事,无法体现“文字狱的常态化”。排除C、D:文字狱的根源在于君主专制的强化,C、D两项与材料主旨无关。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代时期重视全国性地图的纂修,并对边疆地区进行测量,反映了清代政府致力于巩固国家统一的诉求,D项正确;根据史实可知,主权观念强调的是处理国际关系时表现出来的观念,材料描述的是对中国领土的测绘,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制度,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全国性地图的绘制不是处理边患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8.答案:B解析:9.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清朝的疆界观。依据材料,反映了清朝时期领土主权意识浓厚,有利于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因此选B。材料无法反映专制皇权,排除A;材料不是“华夷之辩”的继承,排除C;材料是反映的疆界观有利于削弱地方叛乱,排除。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晚清时期的统治危机。根据材料“但到了咸同年间,清政府要求地方督抚补足兵额,力图重建绿营兵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国内兴起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为了镇压农民起义,要求地方督抚重建绿营兵制,以增强军事实力,进而维护清朝统治,故选D项。材料中重建绿营兵制的主要目的是应对国内统治危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而不是抵抗外来侵略,排除A项;清政府要求地方督抚重建绿营兵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地方督抚势力,并非削弱地方督抚势力,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满汉矛盾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11.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朝统治者要求所有督抚必须按时呈报雨泽粮价奏折,这些内容与百姓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表明皇帝关注地方稳定,B项正确;乾隆要求所有督抚必须按时呈报雨泽粮价奏折,这与基层治理无关,排除A项;重农抑商即重视农业发展而抑制商业,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雨泽粮价与百姓疾苦有关,但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乾隆要求呈报雨泽粮价奏折的根本目的是关注地方稳定,排除D项。故选B项。12.答案:(1)①D②F③B④A⑤C⑥E(2)发展特征或趋势:中央集权日益加强,地方逐渐被中央控制;相权日益削弱直至消亡,皇权日益强化。解析:(1)根据所学课本知识可知,秦始皇在战国官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在中央设置宰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为百官之首,丞相之下设有分掌国家的具体事务的诸卿,习惯上被概括为“三公九卿”。西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君权削弱相权,提拔一些出身低微的文人入朝为相,逐渐形成直接听命于皇帝的中朝以牵制丞相带领的外朝。唐太宗时常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政事堂的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明初承袭元制,但多疑的性格、恋权的天性及为了巩固皇权,朱元璋借机“胡惟庸案”而废除丞相,权分六部,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清朝雍正帝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2)根据所学课本知识可知,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发展的特征或趋势是:中央集权日益加强,地方逐渐被中央控制;相权日益削弱直至消亡,皇权日益强化。13.答案:(1)特点:因俗而治,因地制宜;恩威并施,剿抚并用;有效治理,形式多样;开明、柔性的民族政策。(2)影响:加强了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管理;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民族融合,推动了西南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完成了“天下”秩序的新构建。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特点:根据材料“朱元璋‘优加礼待’,封其为河州卫指挥同知,子孙世袭”“明廷在云南建立都指挥使司和布政使司”可知,因俗而治,因地制宜;根据材料“洪武四年,明征讨四川明夏政权。洪武五年初,播州、贵州两大宣慰司纳贡称臣”可知,恩威并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