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课堂练习(含解析)_第1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课堂练习(含解析)_第2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课堂练习(含解析)_第3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课堂练习(含解析)_第4页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课堂练习(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课堂练习

一、单选题1.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有()A.设三司使 B.文官任知州C.枢密院与“三衙”分权 D.增设参知政事2.下列哪一官职是宋朝削弱相权而设立的()A.军机大臣 B.知州 C.节度使 D.参知政事3.宋初“儒将”泛指出身儒生的文士统兵者与“惋侚若儒生”的武将。北宋中后期“儒将”含义强调科举出身和文士身份,渐为文士所专有。南宋时期“儒将”的标准悄然放宽,“崇诗悦礼”成为评判儒将的重要依据。宋代“儒将”含义的演变折射出()A.政治形势的变迁 B.崇文抑武的贯彻 C.科举制度的发展 D.中央集权的强化4.《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据此可知,三司设立的主要功用是()A.规范地方行政 B.分散中枢权力C.提升监察能力 D.抬高文官地位5.北宋统一后,依照唐制分全国为十道,997年改全国为十五路(类似现在的省),后不断增加,直至二十六路。路之下,设有州、县,与州平级并存的有府、军、监等机构,在路、州还增设了“监司”、“通判”等职。北宋的做法()A.使得各级机构职责混乱 B.践行了崇文抑武的国策C.导致权力结构利弊并存 D.加速了地方权力的失衡6.王安石变法期间,总是大量附会《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他指出,免役法出于《周官》所谓府、史、胥、徒;保甲法起于三代丘甲;市易法源自周之司市。这反映了王安石()A.恢复三代秩序 B.托古改制的策略C.尊崇儒学的思想 D.遵循传统的意识7.知州原本称为“权知某军州事(别称‘州将’)”,乾德元年(963年)宋太祖“牧伯(知州)之缺,止令文臣权莅”,且“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替”。这些举措()A.强化了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力 B.导致了官僚机构的急速膨胀C.削弱了地方州府的物质基础 D.助长了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8.北宋在澶渊战胜了辽国,却答应每年给辽送岁币。这说明()A.当时的民族关系和睦 B.北宋以屈辱的代价换取边境的安定C.北宋以礼治国 D.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扭转9.“神宗与王安石君臣相得,针对社会经济与行政体制进行全面的改革。但是王安石一方面加强生产,一方面裁抑兼并的改革方式,并未得到所有官僚的支持。新旧双方不但在政治、经济利益上有所冲突,在学术理念上更成对立之势。”由此可知,王安石变法()A.激化了君臣之间的矛盾 B.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分裂C.致使北宋政权最终灭亡 D.实现了权力之间的制衡10.北宋时期,地方州县财政经常入不敷出,中央只能默许州县政府超越制度许可范围去开辟税源。这一现象反映出()A.经济衰败导致税源枯竭 B.边患加重地方财政压力C.养兵政策造成财政恶化 D.体制运行影响财政收支11.梁启超评价王安石变法:“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并将其中的两项改革措施分别评价为“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和“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这两项措施分别是()A.青苗法保甲法 B.均输法保甲法 C.市易法将兵法 D.免役法保马法二、材料题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朝的发展轨迹上,承载着晚唐五代以来太过沉重的历史教训。“祖宗之法”立意于防范“意外仓促之变”,以制度的平缓调适来保证政治的稳定。这一方针,有效杜绝了内部的重大变局,使得宋代以后,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出现通过兵变或所谓“禅让”等方式篡取中央政权而成功者,也没有发生严重的地方分裂割据局面。防范纤悉的小心与牵制,一方面使这一朝代政治上步履蹒跚,因而难免“因循”之讥;另一方面,却也出于对“防弊”的重视,使其制度建设颇为细密,且调整更革不断,渗透出务实与创新的精神。——摘编自邓小南《创新与因循:“祖宗之法”与宋代政治变革》材料二:在中国古代,“祖制”特指“先皇制度”。具体而言,“祖制”是本朝开国皇帝以及先代皇帝构建的关于国家治理根本制度的规范体系,其内容涉及:国家权力分配与制衡、朝廷运行机制、重大事件决策、重要职官任免、朝贡外交以及对于特定群体的规制、对于特殊事件的处理等等。祖制的名称,各朝不一,有称“祖制”“祖训”“圣政”“圣训”也有称“本朝家法”“祖宗故事”“祖宗之法”等。历代的皇帝都十分重视祖制,将祖制作为一种原则,一种政治惯例,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与社会控制方发挥着重要作用。——摘编自朱勇《“祖制”的法律解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在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时“制度建设颇为细密”的表现并分析这些措施的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统治者用“祖制”治理国家的原因。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三司判官,即三司系统内的盐铁判官、度支判官、户部判官的通称,是三司使、三司副使的协助官员。三司所掌稳定在二十案,其中度支司掌赏给、钱帛、粮料、常平、发运、骑、斛斗、百官八案;盐铁司掌兵、胄、商税、都盐、茶、铁、设七案;户部司掌户税、上供、修造、曲、衣粮五案。宋初两朝三司判官多专于上述二十案事务。逮至真宗朝,三司判官频繁参与本职外的体量安抚,即对灾伤区进行安抚、赈济;还出按刑狱、国家正旦使(外交使节)等临时性事务。司马光指出:“国初……晓钱谷者为三司判官,……近岁三司使、副使、判官,大率用文辞之士为之,以为进用之资涂,不复问其习与不习于钱谷也”。仁宗朝担任正旦使的三司盐铁、度支、户部判官中,多带直集贤院、集贤校理、秘阁校理、崇文院检讨这类代表较高文学水平的贴职。——摘编自邓森林《北宋三司判官的沿革及其差遣职能探究》(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三司判官职位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宋代三司判官职位变化的因素。

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末五代,受到藩镇割据的影响,中央集权大为削弱,而宋代吸取了前朝的教训,推行崇文抑武的政策,派文官任地方知州,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故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CD项都是削弱丞相的权力的,故排除ACD项。故选:B。2.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宋代为了分散宰相的权力,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军机大臣是清朝负责辅佐皇帝办理军事政治机要事宜的官员,与宋朝无关;B选项错误,知州是地方行政机构州的长官,并非为削弱相权而设立。C选项错误,节度使是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并非宋代为削弱相权而设立。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宋太祖、太宗出于平衡文武关系、巩固统治的目的,提倡和推崇“儒将”,北宋中后期,文臣士大夫通过对“儒将”的赞扬拒斥武人,巩固崇文抑武格局。南宋时期随着武将势力的膨胀“儒将”的标准悄然放宽,“崇诗悦礼”成为评判儒将的重要依据,在严峻的军事、政治形势下,人们通过追述和再评价“儒将”历史为现实困境寻求出路,A项正确。崇文抑武的贯彻是直接反映出来的,不是折射,折射应是背后本质的因素,排除B项;科举发展和儒将演变无关,排除C项;中央集权强化不是本质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4.答案:C解析: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北宋时期,地方行政机构不断增加,导致地方权力分散,行政效率低下,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各级机构职责混乱,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崇文抑武的国策,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加速了地方权力的失衡,排除D项。故选C项。6.答案:B解析: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王安石变法期间,总是大量附会儒家经典,这反映了王安石托古改制的策略,故B项正确;A.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北宋的社会危机,维护封建统治,不是恢复三代秩序,故A项错误;C.材料反映的是王安石托古改制的策略,不是尊崇儒学的思想,故C项错误;D.材料反映的是王安石托古改制的策略,不是遵循传统的意识,故D项错误。故选B。7.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牧伯(知州)之缺,止令文臣权莅”“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替”可知,知州起初属于武将,宋太祖时期演变成由文官担任的地方行政长官,并且由中央政府任免,这有利于削弱地方武将的权力,进一步加强国家对地方的控制,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宋代官僚机构急速膨胀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宋朝通过设置转运使的方式削弱了地方州府的物质基础,排除C项;此时的宋王朝还未形成因循守旧的政治风气,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8.答案:B解析: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信息“王安石一方面加强生产,一方面裁抑兼并的改革方式,并未得到所有官僚的支持……在学术理念上更成对立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中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分裂也日益严重,故选B项。“致使北宋政权最终灭亡”“激化君臣之间的矛盾”和“实现了权力之间的制衡”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A、C、D三项。10.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由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地方州县财政困难是因为地方的大部分税收被收归中央,反映出体制运行影响财政收支,D项正确;北宋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不存在“经济衰败”一说,排除A项;材料所讲地方州县财政困难,是宋代各地州县的普遍状况,而面临边患问题的主要是北方、西北方的州县,排除B项;养兵政策是造成财政困难的因素之一,而其本质上是宋政权过度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排除C项。故选D项。11.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内容。青苗法主要是官府贷款给农民,类似于“官办之劝业银行”。保甲法则是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符合“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故选A。均输法、市易法与市场相关。保马法、将兵法、免役法与上述材料无关。12.答案:(1)表现:收精兵、制钱谷、削实权。历史作用: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和安定&旦降低了行政效率;助长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造成“三冗”局面。(2)原因:维护统治的需要;朝代初期既定法令的合理性;儒家思想的影响;宗法观念的影响;农耕社会的稳定。解析:13.答案:(1)变化:临时性事务增多;任职者由通晓钱谷之人转向文辞之士。(2)因素:崇文政策的深化;科举规模扩大,文士增多;国家发展,政府职能的扩展;宋与周边民族对峙,民族关系的处理日益重要;加强专制集权的考虑。解析:(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时期,根据材料“宋初两朝三司判官多专于三司本部事务逮至真宗朝,三司判官频繁参与本职外的体量安抚、出按刑狱,国家正旦使(外交使节)等临时性事务”可知临时性事务增多;根据材料“晓钱谷者为三司判官,…..近岁三司使,副使、判官,大率用文辞之士为之,以为进用之资涂,不复问其习与不习于钱谷也”可知任职者由通晓钱谷之人转向文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