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T 888.5-2019 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编写技术规范 第5部分:国家地质公园_第1页
DB12∕T 888.5-2019 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编写技术规范 第5部分:国家地质公园_第2页
DB12∕T 888.5-2019 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编写技术规范 第5部分:国家地质公园_第3页
DB12∕T 888.5-2019 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编写技术规范 第5部分:国家地质公园_第4页
DB12∕T 888.5-2019 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编写技术规范 第5部分:国家地质公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编写技术规范第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编写技术规范第5部分=国家地质公园environmentimpactofconstructionprojects-DB12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i 引言 i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总体要求 5结构要素 26编制程序 3 3 3 36.4编写阶段 37编写要求 3 3 4 4 47.5项目涉及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生态现状调查 57.6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 77.7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 87.8涉及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项目建设基本原则符合性分析 87.9结论与建议 97.10图件 9附录A(规范性附录)报告格式要求 附录B(资料性附录)编写提纲 附录C(规范性附录)相关附表格式 DBDB12/T888《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编写技术规范》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一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湿地和盐田一一第3部分:郊野公园和林带一一第4部分:国家森林公园第5部分:国家地质公园一一第6部分:河流、水库和湖泊一一第7部分:风景名胜区一一第8部分:城市公园和绿化带本部分为DB12/T888的第5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天津市生态环境局提出并归口。本部分由天津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负责解释。本部分起草单位: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天津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天津津环环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婷、常高峰、孙贻超、张潞、李梦珠、曹宇、张逐月、杨威、王辉、朱志军、马端超、章安康。IIIIIIII根据《关于印发〈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划定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的决定〉的通知》(津人发[2014]2号)和《关于印发〈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管理的决议〉的通知》(津人发[2017]37号为规范涉及占用国家地质公园类型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的编制,加强涉及占用国家地质公园类型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由天津市环境保护技术开发中心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范了涉及占用国家地质公园类型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的编制,构建涉及占用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管理“1+N”系列标准体系。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1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目录》本标准规定了涉及占用国家地质公园类型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的总体要求、结构要素、编制程序及编写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涉及占用国家地质公园类型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的生态保护工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民生保障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的编制。其他如需编制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的,可参照本标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101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GB/T210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HJ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在地球演化历史过程中,由内、外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的各类地质现象,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也是重要的自然遗产4.1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应全面客观地论证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提出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论证结论应科学、完整、准确和可行。论证报告的数据和资料来源应准确、完整、可靠和有效。4.2对涉及占用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生态影响较小,按照相关法规要求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或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其论证报告可适当简化°。4.3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应坚持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环境不破坏、面积不减少四项原则,按照最严格的管控要求实施保护和管理。4.4.4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内容应层次清晰、结论严谨,术语表述规范、统一。论证报告格式要求见附录A。量和单位按照GB3100、GB3101、GB3102及其他相关规定要求执行。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构成要素见表1,论证报告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表1的必备项。表1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构成要素2要素类型结构要素要素类型结构要素项目涉及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生态现状调查预测与评价生态影响参与人员名单表表一图一清单”(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简表、建设项目涉及占用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位置示意图、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措施清单)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编制依据论证目的与原则生态环境影响论证范围及时段重要地质遗迹生态环境敏感点与保护目标论证内容地质遗迹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技术路线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规划符合性分析比选方案及推荐方案的合理性分析地质遗迹保护区域生态影响源及其强度主要生态功能地质遗迹现状调查生态系统现状调查动植物调查水资源调查水土保持调查人文类自然遗迹调查土地利用调查历史沿革与管控要求既有项目现状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论证区生态环境现状综合论证地质遗迹及生态系统影响分析植被及植物多样性影响分析动物多样性影响分析水资源影响分析水土保持影响分析人文类自然遗迹影响分析景观影响分析累积生态影响分析根据具体区域实际情况参考执行根据具体区域实际情况参考执行根据具体区域实际情况参考执行应收集论证区的相关资料,包括建设项目工程资料、地形图、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图、重要物种分布图、植被分布图、地质遗迹分布及区划图、地质、气候、水文、土壤等基础资料,调查论证区土地利用类型、动植物分布等情况;制定生态现状调查方案,确定调查时间表和技术路线等调查内容应根据建设项目影响特点和涉及占用国家地质公园类型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等情况确定。般调查方法为野外调查、卫星遥感与无人机航拍技术和查阅文献(能代表现状情况的近年资料)等。禁止破坏国家地质公园类型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内野生动植物及其生境。分析建设项目对论证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论证拟采取的减缓等保护措施的可行性,给出科学准确的结论。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编写提纲参见附录B,除正文外,还必须有相应附件;论证区内动植物名录、植物实测样方表等附表;建设项目区域地理位置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植被类型图、地质遗迹分布及区划图等成果图件。论证报告如引用了相关文献资料,应附参考文献。应涵盖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的全部章节,并明确附件、附表及附图。3要素类型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要素类型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基本原则符合性分析结论与建议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运营期生态保护措施地质遗迹生态监测与监理措施生态恢复与补偿措施地质遗迹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清单生态功能影响分析国土空间性质影响分析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保护面积影响分析附件、附表、附图矢量电子图件、影像资料必备(按照国家规定需要保密的情况除外)说明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建设背景、建设单位、基本概况、与国家地质公园类型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的位置关系(主要地理坐标、占用面积、空间相对关系)、论证报告编制单位及编制过程等内容。说明建设项目由来,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与意义,说明其列入生态保护工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民生保障项目的相关依据。应包括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文件、标准与技术规范、建设项目技术文件资料、国家地质公园类型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相关资料等。从地质遗迹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开展科学分析与论证,确保论证区的功能不降低、性质不改变、环境不破坏、面积不减少。应明确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论证区范围,论证区应体现生态完整性,涵盖建设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区域,一般情况下,将距建设项目施工影响区域边界外扩不低于1000米范围作为重点论证区范围,可根据建设项目类型、影响程度适当调整,必要时扩展到涉及的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全部范围。论证时段应包括施工期与运营初期(3年〜5年对生态环境具有持续性影响的建设项目,应扩展到整个运营期。应根据主要功能、重要生境和保护物种分布等,明确论证区内重点关注的地质遗迹点与保护目标以及生态敏感点与保护目标。生态影响判定依据可按照HJ19执行。明确建设项目与地质遗迹保护区域的相对空间位置关系(位于、穿越或跨越,距离,永久占地面积或临时占地面积与主要地质遗迹生态敏感点及保护目标的距离、方位等。应根据建设项目特点,筛选主要论证内容,一般应包括地质遗迹及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植被及植物多样性、动物及其栖息地、水文地质、水土保持、人文类自然遗迹、土地利用等。7.37地质遗迹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技术路线通过流程图阐述整个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编制的工作程序。4地质遗迹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植被、气候、水文、交通等地理环境。7.5地质遗迹所在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植被、气候、水文、交通等地理环境。7.5.2.2地质遗迹特征地质遗迹类型、分布、规模、数量、形态、物质组成、组合关系等基本特征,研究地质遗迹的地质背景、成因及演化。7.5.2.3保护利用状况保存现状、保护管理状况以及开发利用现状。7.5.2.4地质遗迹评价对地质遗迹的科学性、观赏性、稀有性、完整性、保存现状和可保护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应明确论证区生态系统类型、分布、质量及保护措施现状,调查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s应明确调查时间,原则上应选择春、夏、秋等植被较为繁盛的季节进行,兼顾主要保护物种的繁殖期、越冬期、迁徙期等关键活动期。也可采用能代表论证区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资料。应明确建设项目地点、投资、性质、工程类型、组成、占地、规模、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等。突出说明涉及占用国家地质公园类型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的工程概况、施工方案及运营情况等可能产生影响的活动。论证建设项目与相关己批复规划的符合性。从施工方式、土石方量、涉及占用国家地质公园类型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的面积、防护措施经济技术可行性、生态影响、可恢复程度等方面进行论证,科学论证建设项目选址和选线方案比选的合理性,给出选址或选线最优方案,优先选取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案。74.4地质遗迹保护区域生态影响源及其强度具体说明施工期和运营期建设项目对国家地质公园类型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的生态影响。7.5项目涉及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生态现状调查应明确论证区主要功能及管控要求。应说明植被及植物多样性调查样地及样方的设置情况、原则,野生动物调查样点、样线的设置情况、原则。7.5.4.2植被及植物调查结合实地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对论证区内地带性植被及植被分布现状进行详细描述,并利用实测数据对论证区内植被的多度、盖度等植被多样性生态指标进行定量分析。重点调查发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记录其种群数量及经祎度坐标,拍摄植物体、样方及各类型生境数码影像资料等作为凭证。植物实测样方数量须能代表论证区内植物多样性水平为准,应选择不同植被类型设置,每种类型27.5.4.3动物调查根据实地调查与参考文献,对论证区的野生动物分布状况进行描述说明,包括鸟类、爬行类、鱼类等,重点关注调查发现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与繁殖地、觅食及活动区域、迁徙习性及路径等。有条件的以数码照片记录发现的保护动物实体或痕迹的地点作为图件。对论证区涉及的地表水体的名称、水文情势、水源头位置、水质、水温,主要供水水源地等内容进行调查,说明建设项目影响范围内水体环境质量现有状况。7.5.5.2水文地质调查对论证区地下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建设项目,应对论证区开展水文地质调查,调查论证区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环境现状等,分析论证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与规划。对论证区涉及的水土流失类型、现状与环境状况,面积及强度、土壤侵蚀(流失)量或模数,水土流失发生、危害及其造成原因,预防监督与治理状况进行调查。对于建设项目涉及占用人文类自然遗迹类型或主要功能为地质科学研究的永久性保护区域,应对论证区开展人文类自然遗迹专项调查,说明论证区内有无自然遗迹分布情况。7.5.8土地利用调查67通过遥感影像解译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依据7通过遥感影像解译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依据GB/T21010分析论证区土地利用现状,说明各种土地类型的面积及比例,重点表述建设项目涉及占用国家地质公园类型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的面积、分布等情况。调查建设项目涉及占用国家地质公园类型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的发展历程,国家地质公园类型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的确立时间及批复等文件,重点说明国家地质公园类型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范围情况。调查建设项目涉及占用国家地质公园类型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范围内既有项目及设施情况,说明既有项目涉及占用国家地质公园类型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及其生态环境影响情况,明确建设项目与既有项目关系。既有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现状、存在问题及补救措施,并明确相关要求。分析论证区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从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角度分别进行分析,指出类型、成因、空间分布和发生特点。结合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结果,对论证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综合论证,重点说明建设项目选址区生态环境现状情况,说明建设项目与论证区主要管控要求的符合情况。从施工期和运营期分析建设项目对论证区地质遗迹可能造成的破坏影响及对论证区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分析地质遗迹和生态系统受影响的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并预测岩土环境等因素对地质遗迹的影响及其对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趋势,重点分析不利影响、不可逆影响和累积影响。优先采用定量分析法,从施工期和运营期分析建设项目对论证区植被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重点分析其对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及珍稀濒危植物种群数量、群落结构、演替等方面的影响,逐描述受影响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生态学特性、保护方案措施和存在问题等。优先采用定量分析法,从施工期和运营期分析建设项目对论证区野生动物的影响,重点分析其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及珍稀濒危动物栖息地、繁殖地、迁徙或迁移路线等方面的影响,逐描述受影响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生态学特性、保护措施方案和存在问题等。从施工期和运营期对论证区内可能受建设项目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地表水体进行影响分析。分析建设项目是否影响水系安全。7.64.2水文地质影响分析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分析施工期和运营期对论证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分析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和保护目标的影响。对论证区涉及的水土流失类型、现状与环境状况,面积及强度、土壤侵蚀(流失)量或模数,水土流失、危害及其造成原因及预防监督与治理状况等进行分析。根据建设项目特点,分析施工期及运营期对人文类自然遗迹的影响。利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论证区内景观的功能和稳定性进行定量分析,明确说明建设项目建成后对景观造成的影响。应对论证区既有项目和设施的生态影响进行回顾性论证,说明建设项目与既有项目之间的关系,并作为一个整体,从总占地面积、生境破碎化、累积污染物与累积人为活动干扰等方面分析累积生态影响。分析论证施工期为减轻地质遗迹生态影响应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分析论证运营期为减轻地质遗迹生态影响应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分析论证建设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应采取的生态监测措施,监测内容一般应包括环境质量要素、动植物、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水文地质以及其他需要关注的因素条件和设置监测的点位、监测主体、监督机构、监测频次等。说明项目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的监理措施。分析论证拟采取的生态恢复与补偿措施,减缓措施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提出后评价要求;涉及空间占地的需给出补偿方案,方案应由相应主管部门确认。科学估算拟采取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实施需要的经费投入。涵盖管理措施、工程措施、经济措施等。需列表说明,包括:采取措施的名称、主要内容、完成时限、涉及资金投入、责任主体、监管保障单位以及其他需要备注事项等内容。7.8涉及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项目建设基本原则符合性分析8分析建设项目涉及占用国家地质公园类型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的地质遗迹和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是否发生变化。分析建设项目涉及占用国家地质公园类型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的国土空间用途、用地性质是否发生变化。分析建设项目对涉及占用国家地质公园类型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是否在允许范围内。分析建设项目涉及占用国家地质公园类型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的面积规模、范围边界是否发生变综合建设项目基本概况、地质遗迹生态现状调查结果及可能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地质遗迹生态影响预测与分析、拟采取的地质遗迹生态保护措施、基本原则符合性分析,给出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是否可行的结论。当论证结论为可行时,明确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重点关注的内容,提出约束性、追踪评价、后评价的要求,以最大程度减轻建设项目对国家地质公园类型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应包括建设项目属于生态保护工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重大民生保障项目的依据性文件和相关规划批复等支撑文件。应包括论证区内有分布的主要地质遗迹分类及名录表、地质遗迹保护区拐点坐标信息、论证区内有分布的动植物名录、植物实测样方表,格式见附录C;涉及占用国家地质公园类型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野生动植物名录注明物种中文名、拉丁学名、数据来源(实地发现还是文献资料)、保护物种等级。制图精度应满足生态影响判别和生态保护措施实施的需要,精度比例应符合HJ19相关要求。图件应包含图名、比例尺、经祎度坐标、方向标、图例、制图单位、成图数据源、成图时间等信息,标注国9家地质公园类型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及其周边城镇村庄、交通线路、河流和山峰等地理特征,色彩对比清晰。家地质公园类型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及其周边城镇村庄、交通线路、河流和山峰等地理特征,色彩对比清晰。应包括建设项目区域地理位置图、工程总体布置图、建设项目与地质遗迹永久性保护区域位置关系图、论证区土地利用现状图、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图(或高分辨率航拍图)、植被类型图、地质遗迹分布及区划图、建设项目涉及占用国家地质公园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类型和级别图、生态调查样方样线分布图、珍稀濒危物种分布图、水文地质图(涉及地下水影响)、自然遗迹分布图(涉及占用自然遗迹类型或主要功能为地质科学研究的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重要生态保护措施平面布置示意图等。其中地质遗迹分布图及区划图分别以相应比例尺地质图和行政区划图为地理底图,标注地质遗迹点的构成要素,如:位置、类型、级别和集中区的分布范围;标注地质遗迹自然区划和国家地质公园类型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划范围。必要时地质遗迹分布图和区划图可分开编制。编图方法参照相应区域地质图编制方法。能准确反映建设项目实际占地和位置的矢量电子图件,影像资料(如:航拍视频)。封面以白色为底色,纸张大小为A4;内容为x项目对xx类型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标题字体黑体,小三号字,居中排列,报告编制时间,报告编制单位名称;内封内容包括:委托单位、编制单位、项目负责人、编制人员、审核人员、审定人员和参与人员名单表等。详见图A.1〜A3。为了便捷了解论证报告情况,在目录前设置一“表一图一清单”,即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简表、建设项目涉及占用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位置示意图和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措施清单,详见示意图A.4〜A2标题格式附录A(规范性附录)报告格式要求标题行距为单倍行距。章标题为三号、黑体字,其他各级标题均为四号、黑体字。正文内容为四号、仿宋字(英文字体为TimesNewRoman);距为上3、下3.5、左317、右317(单位均为厘米页眉中插入各章名称,字体为五号、楷体字。A4表格格式表序按各章依次编号,编为表x1、表x2,依此类推,x为章序号;表标题为小四、黑体字,行距格均为两端开放式,居中排列;表格尽量采用纵向页面,部分表内容较多,可用小五号或六号字体。图序按各章依次编号,编为图x1、x2,依此类推,x为章序号;图标题为小四、黑体字,行距为**项目对**类型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参与人员名单表**项目对**类型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参与人员名单表图A.3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参与人员名单表样式生态环境影仑证报告筒表項目名称建设地点建殳兰七沄定分*A联系人生态环境影仑证报告筒表項目名称建设地点建殳兰七沄定分*A联系人(万元)项目'生质二重九基砝攻角:%卞.3-土%努-毛规划伖捂及态生图A4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简表样式建设项目浩及占建设项目浩及占月永久性1■呆护生态区域位罝示意图图A5建设项目涉及占用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位置示意图样式建设项目活及占用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位罝示意囹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楮施清单序号采取措施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楮施清单序号采取措施名称主要内容完成时M资金投入(万元)责任主体监管保陣单位各注合计图A.6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措施清单样式BBBB(资料性附录)编写提纲1.4生态环境影响论证范围及时段1.5生态环境敏感点与保护目标1.7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技术路线2建设项目概况2.3比选方案及推荐方案的合理性分析2.4生态影响源及其强度3项目涉及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生态现状调查3.8土地利用调查3.9历史沿革与管控要求3.11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调查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