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学习历史应掌握历史发展的分期及其阶段特征。下图所示时间轴中①处对应的时期是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2.唐朝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二首》中咏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运河上终日“漕船往来,千里不绝”。上述材料旨在说明大运河A.加速了隋朝的统一进程C.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B.促进了经济发展与联系D.促进了隋朝文化的繁荣3.下图是东晋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的变化示意图。唐宋时期,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的推行B.科举制的发展

C.重文轻武政策

D.废除丞相制度4.他是唐朝高僧,受邀东渡日本,历时12年。虽双目失明,但矢志不渝,到达时已是66岁高龄。他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华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A.鉴真

B.玄奘

C.张骞

D.郑和5.“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材料所述历史事件导致了A.东汉末年社会动荡C.唐朝从此由盛转衰

B.五代十国局面形成D.藩镇割据局面结束6.下列关于右图中历史人物“和亲”的说法,正确的是A.和亲是迫于吐蕃势力强大B.和亲使吐蕃归属唐朝管辖C.和亲促进了吐蕃社会进步D.和亲发生在唐玄宗在位时

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7.元稹有诗云:“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这一现象反映了唐朝社会风尚呈现的特点是A.奢靡之风

B.因循守旧

C.开放交融

D.繁荣创新8.下表中记载的是唐玄宗时期大事记,据表可知唐玄宗采取的治国举措是

唐玄宗开元年间大事年表摘记时间事件开元二年郭州刺史左感意,坐赃(贪污)杖杀开元三年监察御史张孝嵩,坐系凉州狱开元六年侍御史王旭赃私累巨万,贬龙平尉A.改革税制

B.选贤任能

C.改革官制

D.严惩贪腐9.“太祖之有天下,救五代之乱,不戮一人,自古无之,非汉、唐可比,固知赵氏之祀安于泰山。”材料中的太祖是A.汉高祖B.唐高祖C.宋太祖D.元太祖10.北宋最高军事机构枢密院的正副长官200多人,其中文臣出身者162人,武将出身者39人。北宋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这反映了北宋政治上的突出特点是A.王权衰微

B.机构庞大

C.重文轻武

D.重武轻文11.为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但是,司马光任宰相后,新法几乎全部废除。由此可见,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不能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C.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利益

B.出现了严重的弊端D.遭到了百姓的反对12.某同学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对峙”等相关资料,据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A.中华民族的起源C.统一国家的形成

B.繁荣开放的时代D.民族关系的发展13.某同学搜集到下列图片信息,该同学主要想证明宋代的社会发展特点是南宋李嵩《货郎图》(局部)A.绘画技术高超

B.农业发展迅速

C.宋代瓷器畅销D.商业贸易繁荣14.民众日常生活能够反映现实特点。下列情景中,可能出现在北宋都城市民生活中的现象是A.晚上去夜市听说书

B.在家煮甘薯喝玉米粥C.出门时穿着黄龙袍D.“勾栏”内观赏《窦娥冤》15.岳飞《满江红》曾怒发冲冠:“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辛弃疾豪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岳飞、辛弃疾有此感慨,表达的共同心声是A.身残年老,不能报效国家B.心系国家,满怀报国之情C.慷慨赴死,蒙受不白之冤D.借景抒情,歌颂大好河山16.元朝人程钜夫在《论行省》中写道:“今天下疏远去处,亦列置行省。凡去行省者,皆

以宰相自负,骄倨纵横,无敢谁何。所以容易生诸奸弊。钱粮羡溢,则百端欺隐,如同己物。盗贼生发······。”程钜夫意在说明A.行省权力过重,易生弊端C.反对当时的政权机构建设

B.行省同唐朝的藩镇割据D.主张立即废除行省制度17.元朝的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如图所示的管理标志(印章,如图)。该管理机构管辖的地区是A.西藏B.台湾C.新疆D.甘肃18.《皇明祖训》中记载,朱元璋规定: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宜(印章)A.净化官场风气

B.强化封建皇权C.监视百官平民D.维护孔孟之道19.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该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A.促进了商业的繁荣C.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B.不利于皇权的加强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20.“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惟忠与义兮气冲斗牛。主将亲我兮胜如父母,干犯军法兮身不自由。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报天子兮下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诗中赞誉的是A.岳家军B.黄巾军C.绿林军D.戚家军21.科学家郭沫若题词中写道:“医中之圣,集中国药学之大成,本草纲目乃1892种药物说明,广罗博采,曾费三十年之殚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伟哉夫子,将随民族生命永生。”题词中赞誉的是A.孙思邈B.张仲景C.徐光启D.李时珍22.有这样一本神奇的书,法国著名的汉学教授儒莲称其为“技术百科全书”,英国科学技术史学家李约瑟把它称为“中国的狄德罗”,还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它是A.《齐民要术》B.《天工开物》C.《几何原本》D.《农政全书》23.如图所示:明朝北京城与唐朝长安城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A.与唐朝的建筑结构特色完全相同B.宫城居中,体现皇帝至尊的理念C.道路整齐,“十二街如种菜畦”D.城内有市,体现商业至上的理念24.《陕西通志》卷八六记载:“民间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

而食。······迨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其山中石块而食。······始相聚为盗。”材料可以佐证A.黄巢起义的原因B.安史之乱的影响C.清军入关的影响D.李自成起义的原因25.右图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清代开荒执照”。发放"开荒执照''的主要目的是A.鼓励商业发展B.改进种植技术C.重视农业生产D.提高人口数量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26.阅读材料,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材料一中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的是指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最早确立应该归功于哪位帝王?依据材料分析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有何重要历史地位?(4分)材料二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时创殿试和武举。殿试的产生排除了一些通过钱财来考入进士的人,是完善科举制的一项重大措施。......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摘编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2)依据材料,概括唐朝完善科举制度的重大举措。(4分)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的知识分析这一制度带来了哪些社会影响?(4分)材料三宋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科举制度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材(3)宋朝时期在推动科举制度发展上有何新举措?宋朝科技发达有哪些突出表现?(4分)(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古代科举制的变革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有益的启示?(2分)

27.阅读材料,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贞观十九年返回长安。史书记载,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摘编自《中华文明史》材料二如图:郑和航行路线图材料三历史将记住这个日子,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摘编自《明朝的那些事儿》(1)材料一中,玄奘西行的目的是什么?你想象一下,玄奘的西行会遇到哪些艰辛?在他身上展现出哪些优秀品质?(6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最早派遣郑和出使西洋的是哪位皇帝?郑和的航行最远到达哪个洲?想象一下,郑和的船队在航海上已经具备了哪些航海技术?(4分)(3)依据材料三,分析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玄奘的西行与郑和的航行在中外关系史上有何共同的历史地位?(6分)

28.阅读材料,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时间地区北方南方宋初人口100多万户人口230多万户北宋贡献财政收入20%贡献财政收入80%南宋谚曰:“天上天堂,地下苏杭。”又曰:“苏湖熟,天下足。”(1)依据材料中的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并说明你认定的理由。(4分)材料二大事年表时间历史事件(历史现象)1368年朱元璋称帝,明朝建立明朝中期东南沿海出现“倭患”16世纪中期戚继光抗击倭寇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实行殖民统治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台湾归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1685年雅克萨之战,康熙帝带兵亲征;台湾正式建省1686年雅克萨之战,康熙帝带兵亲征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1751年清朝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1771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2)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在强化皇权方面有哪些“创新”措施?(2分,至少两例)(3)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满分10分)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B2B3B4A5C6C7C8D9C 10C11C12D13D14A15B16A17A18B19C20D21D22B 23B 24D25C二、非选择题(26题18分,27题16分,28题16分)26.(1)制度:科举制度;(1分)确立:隋炀帝(1分)地位:布衣平民有了参政的机会;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2分)(2)举措: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设立殿试和武举。(4分)影响: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可以通过科举做官);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考试选拔,真才实学,公平客观;容易形成读书学习的良好氛围;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等。(4分,答出4点即可)(3)举措: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2分)表现: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应用于航海;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2分,答出2点即可)(4)加强学习,打好基础;善于读书,储备知识,形成爱读书的习惯;努力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要有个人奋斗精神等。(2分,答出2点即可)27.(1)目的:到印度(天竺)取经(求佛法)。(2分)艰辛:环境恶劣,缺少水源,缺衣少粮,山川沟壑,路途遥远,长途跋涉等。(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意思相近也可)品质: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大无畏的精神等。(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意思相近也可)(2)皇帝:明成祖(朱棣)。(1分)到达:非洲。(1分)。技术:使用指南针,掌握地理知识(航线),掌握潮汐、信风、气象规律等。(2分)。(3)原因:不以大国、强国自居;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平等交流;无偿馈赠,公平友好。(4分,答出2点,意思相近也可)地位:他们都是中外友好交流的使者,都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2分)28.(1)结论:经济重心不断南移,到南宋时完成(2分)理由:南宋时,南方的人口、赋税(财政收入)、粮食总量都超过北方,南方已经成为经济中心。(2分)说明:其他结论的表述,若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设立三司;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设立锦衣卫;实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