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市2025届初三最后适应性模拟考试试卷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1页
贵州省黔西南市2025届初三最后适应性模拟考试试卷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2页
贵州省黔西南市2025届初三最后适应性模拟考试试卷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3页
贵州省黔西南市2025届初三最后适应性模拟考试试卷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4页
贵州省黔西南市2025届初三最后适应性模拟考试试卷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黔西南市2025届初三最后适应性模拟考试试卷化学试题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连接仪器B.滴加液体C.取用石灰石D.CO2验满2.下列有关营养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B.人摄入的碳水化合物过多,剩余部分可以转化为脂肪C.大多数维生素不能在体内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D.纤维素在人体中能够转化为葡萄糖3.如图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乙和烧杯①②中的物质可能是()A.甲:稀盐酸①铁;乙:水②生石灰B.甲:水①硝酸铵;乙:稀盐酸②铁C.甲:水①氢氧化钠;乙:稀硫酸②锌D.甲:水①生石灰乙:稀盐酸②氢氧化钠4.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环境B物质与俗名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氮的氧化物和SO2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温室效应加剧氧化钙——生石灰氢氧化钠——小苏打C性质与用途D食品与安全氢氧化钠具有碱性——改良酸性土壤氮气化学性质稳定——食品包装中充氮气防腐亚硝酸钠——不能当食盐用甲醛溶液——可作食品保鲜剂A.A B.B C.C D.D5.古代的“打火机”——“火折子”是用草纸卷成密集的纸卷,用火点燃,再将其吹灭放入竹筒中,需要的时候取出轻轻吹一下即可生火。以下关于“火折子”制作及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制作“纸卷”的草纸是可燃物B.准备放入竹筒中的“火折子”要留些火星C.纸卷放入竹筒后,盖子不能将竹筒完全密封D.“火折子”吹了会燃烧是因为降低“纸卷”的着火点6.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钙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充分振荡,静置,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层清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下层白色固体中含有氧化钙C.升高温度可以使杯底固体继续溶解D.烧杯中溶剂的质量与加入的水的质量相等7.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下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及t1、t2时各物质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5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48.丙氨酸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其化学式为C3HxO2N,相对分子质量是8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氧气分子 B.丙氨酸化学式中x=7C.丙氨酸中碳、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1 D.丙氨酸属于无机化合物9.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C.图中的三种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D.反应前后甲与丁变化的质量比为8:310.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0℃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图2中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乙中混有少量甲,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乙C.升高温度可使试管中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增大D.从20℃降温到t℃,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甲比乙小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根据你所学的知识用序号填空:①纯牛奶②小苏打③稀有气体④聚乙烯⑤熟石灰⑥氢氧化铝可用于霓虹灯的是_____;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可用于解重金属盐中毒的是_____;可用于面包发酵的是_____;可用作食品包装袋的是_____;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是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化学小组为测定某样品中碳酸钙(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水和氯化氢的挥发忽略不计):取25.0g样品粉碎: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CaCO3+2HCl═CaCl2+H2O+CO2↑(1)完全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是_____g。(2)计算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如图是小明向试管中倾注液体的操作示意图.请你为小明指出错误:______;(2)______;(3)______;(4)______.14.完成下列各题盛夏,当天气又闷又热时,大气压较低,鱼池中常常出现鱼儿“浮头”现象(鱼缺氧,浮上水面呼吸)。其原因是______。氯化氢(HCl)气体和空气在0℃、10kPa时的密度分别为1.629g·L-1和1.293g·L-1,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能溶解氯化氢约500体积。根据氯化氢的上述性质,实验室收集氯化氢最好采用______法,判断集气瓶中集满氯化氢气体的现象是_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今年的实验测试考核时,某小组同学抽到的题目是区分碳酸钠与氢氧化钠溶液,提供的药品有:酚酞溶液、稀硫酸、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稀硝酸。[实验探究]分别取两种溶液样品,标注为1号和2号,再分别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观察到1号样品无明显现象,2号样品中产生气泡;[实验结论](1)___________;实验结束,他们将两支试管里的废液倒入废液缸时没有看到任何现象,同学们利用所给的药品对废液缸中的成分继续探究。[提出问题]废液中除含有Na2SO4外,还可能含有哪些溶质?(用化学式填写)[猜想与假设]小明:NaOH;小天:Na2CO3;小胜:NaOH、Na2CO3;你:(2)__________[实验探究]小胜同学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做了如下实验:[解释与结论]小胜观察到步骤一中产生了白色沉淀,步骤二中上层清液变红,所以得出结论:自己猜想正确。[评价与交流]请你评价小胜同学的结论:(3)____;同学们经讨论后一致认为:小胜同学若将步骤一中的Ba(OH)2溶液换成另一种试剂,步骤二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4)___,就可以通过明显的现象验证自己的猜想。若小胜同学的猜想正确,则应观察到的现象是(5)___________;[归纳与总结]通过上述实验我们能够总结出:如果被验证的溶液中两种溶质成分化学性质有相似点时,则应(6)___________。16.实验室在做有关CO2的性质实验中,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而不用澄清石灰水,小喵同学想用以下A、B两组对比试验进行验证(实验后立即盖紧瓶盖并振荡);(1)上述对比实验,除了观察到B中变浑浊,通过______现象说明了氢氧化钠溶液吸收CO2的效果更好。(2)将上述反应后的物质混合,发现白色固体增多。为了处理反应后的废液,过滤后对废液的成分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废液溶质的成分是什么?(作出猜想)猜想一:溶质为NaOH猜想二:溶质为_________________;猜想三:溶质为NaOH和Na2CO3;(设计实验)为验证猜想,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方案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硫酸无气泡产生猜想三不成立方案二: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氯化钙溶液_________________猜想三成立(讨论交流)小亮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一稀硫酸量不足,请写出导致实验没有产生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思与评价)(1)实验室可将浓硫酸稀释得到稀硫酸,稀释时应将___________(选填“浓硫酸”或“水”)沿容器壁慢慢注入另一液体中,并不断搅拌。(2)将上述废液直接排放会造成污染,应进行的处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B【解析】

A、不能把试管放在桌子上使劲塞塞子,容易压坏试管,应左手拿试管,右手拿塞子,轻轻转动着塞进试管口,不符合题意;B、胶头滴管加液时,既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应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图中操作正确,符合题意;C、取用石灰石应用药匙或镊子,不能用手,把石灰石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石灰石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石灰石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验满,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图中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2、D【解析】试题分析:人体中没有消耗纤维素的酶,不能消化纤维素,D错误。故选D。考点:化学与人体健康3、C【解析】

A、稀盐酸滴入铁粉中,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反应放热,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不会恢复原状,A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B、水滴入硝酸铵中,硝酸铵溶解吸热,内部温度降低,气压减小,气球变得更瘪,不会膨胀,B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C、水滴入氢氧化钠中,氢氧化钠溶解放热,内部温度升高,气压增大,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至室温,气球恢复原状,再将稀硫酸滴入锌中,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和硫酸锌,反应放热,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不会恢复原状,C选项正确,符合题意;D、水滴入生石灰中,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内部温度升高,气压增大,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至室温,气球恢复原状,再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中,中和反应放热,内部温度升高,气压增大,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至室温,气球恢复原状,D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4、A【解析】

A.氮氧化物与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故正确;B.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故错误;C.氢氧化钠虽然是一种碱,但是腐蚀性太强、价格过高,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错误;D.甲醛有毒,不能用于食品保鲜,故错误。故选:A。5、D【解析】

A、草纸具有可燃性,制作“纸卷”的草纸是可燃物,故正确;

B、准备放入竹筒中的“火折子”要留些火星,故正确;

C、纸卷放入竹筒后,盖子不能将竹筒完全密封,要能进入空气,故正确;

D、“火折子”吹了会燃烧是,空气流动草纸接触了更多的氧气,故错误。

故选:D。6、A【解析】

A、由图可知,溶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故上层清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正确;B、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下层白色固体中不含氧化钙,错误;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升高温度不能使杯底固体继续溶解,错误;D、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消耗了水的质量,故烧杯中溶剂的质量小于加入的水的质量,错误。故选A。7、D【解析】

A、反应过程中,甲和丁的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乙的质量增加,是生成物,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B、丙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催化剂,也不是反应物和生成物,该选项说法正确;C、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2-4)∶(24-4)=7∶5,该选项说法正确;D、该反应中,甲、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6-8)∶(32-4)=2∶7,该选项说法不正确。故选D。8、B【解析】

A、分子中不能在含有其他分子,故A错误;B、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9,则,解得x为7,故B正确;C、丙氨酸中碳、氮元素原子的的个数比为3∶1,故C错误;D、丙氨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B9、D【解析】

根据题目给出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该反应为甲烷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详解】A、反应物甲烷和水是都是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B、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不符合题意;C、图中水和一氧化碳属于氧化物,甲烷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D、根据反应方程式,反应前后甲与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6:6=8:3,符合题意。故选D。10、B【解析】

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变化比b大;20℃时,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10g水,使其充分溶解,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说明甲是b,乙是a。【详解】A、20℃时,图2中乙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错误,可能恰好饱和,也可能不饱和;选项A错误;B、乙中混有少量甲,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乙正确,因为乙是a,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比甲大;选项B正确;C、升高温度可使试管中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增大错误,甲增大,乙不变;选项C错误;D、从20℃降温到t℃,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甲比乙小错误,选项D错误;故选B。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③⑥①②④⑤【解析】

(1)稀有气体通电后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所以可用来制霓虹灯;故填:③;(2)氢氧化铝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所以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填:⑥;(3)纯牛奶富含蛋白质,可用于解重金属盐中毒;故填:①;(4)碳酸氢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可用于面包发酵;故填:②;(5)聚乙烯塑料无毒,可用来包装食品;故填:④;(6)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故填:⑤。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8.880%【解析】

(1)由图示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8.8g,故填8.8。(2)解:设生成8.8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100:44=x:8.8gx=20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0%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标签没向着手心瓶塞没有倒放瓶口没有紧挨着试管口试管没有略微倾斜【解析】

(1)倾到液体时标签要向着手心握;(2)瓶塞要倒放在桌面上,防止污染药品;(3)倾到液体时试剂瓶口与试管口要紧挨;(4)倾到液体时试管要略微倾斜。14、天气闷热时(气温高,气压低),水中氧气含量降低向上排空气集气瓶口上方产生大量白雾【解析】

(1)由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气压的增大而增大,天气闷热时气温高、气压低,溶于水的氧气量较小,鱼儿呼吸困难,故出现浮头现象,故填:天气闷热时(气温高,气压低),水中氧气含量降低。(2)由于氯化氢气体极易溶于水故不可用排水法收集,因其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空气中含有水蒸气,氯化氢气体极易与水结合成盐酸,在瓶口形成白雾,故填:向上排空气法瓶口上方产生大量白雾。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1号为NaOH溶液,2号为Na2CO3溶液H2SO4不正确,加Ba(OH)2引入OH-,再加酚酞溶液一定变红,无法证明NaOH是否存在;又因为溶液中一定含Na2SO4,它与Na2CO3都能与Ba(OH)2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证明Na2CO3是否含有足量稀硝酸先是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无色溶液变红;后来白色固体部分减少,表面冒气泡利用两溶质性质不同点,先验证并除去一种溶质,然后再证明另一种溶质的存在【解析】

[实验结论]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所以1号样品中氢氧化钠,2号样品是碳酸钠;

[猜想与假设]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碳酸钠和硫酸反应,可能恰好完全反应,可能其中的一种物质过量,所以我的猜想是硫酸;

[评价与交流]小胜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因为加Ba(OH)2引入OH-,再加酚酞溶液一定变红,无法证明NaOH是否存在;又因为溶液中一定含Na2SO4,它与Na2CO3都能与Ba(OH)2产生白色沉淀,无法证明Na2CO3是否含有;同学们经讨论后一致认为:小胜同学若将步骤一中的Ba(OH)2溶液换成氯化钡溶液,步骤二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足量稀硝酸,就可以通过明显的现象验证自己的猜想。若小胜同学的猜想正确,则应观察到的现象是: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