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历史模拟题33_第1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历史模拟题33_第2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历史模拟题33_第3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历史模拟题33_第4页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历史模拟题3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初级中学历史模拟题33一、单项选择题1.

距今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了部落联盟,炎帝就是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也是我国传说时代的英雄。据传他使用“焚林而田”的耕作方法,还(江南博哥)发明了耒、耜等生产工具。这些传说______。A.说明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B.可作为中国原始农耕的直接证据C.农业的精耕细作D.证明了炎帝的真实存在正确答案:A[考点]中国古代史(二)

[解析]炎帝的相关事迹没有文字记载,属于口述史料范畴(传说),不可以作为论证传说所涉历史事例的第一手资料,但可以作为研究民俗史、文学史的史料,排除B、D两项。C项农业的精耕细作萌芽于夏商周时期,产生在战国时期,具体表现为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对炎帝在农业领域贡献的相关传说折射了中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

2.

据记载:“纽伯里的约翰·温奇库姆的一处工场有200名织工织布,并有200名学徒在帮工,100名妇女梳理羊毛……呢绒一经织好,立即交到50名剪毛工人和80名整饰工人手里,这个工厂还有一个雇佣20名工人的漂洗坊和40名工人的染坊。”由材料内容可知这种生产形式是______。A.包买B.手工工场C.家庭作坊D.同业行会正确答案:B[考点]世界近代史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这处工场雇佣人数很多,是大型的生产组织,将不同工种和不同的生产工序集合在一处场所,便于劳动分工和管理。由此可知这种生产形式应是近代早期的手工工场。

3.

1969年,尼克松将美国对外战略政策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收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A.尼克松放弃了与苏联争霸B.苏联出兵占领阿富汗C.美国经济被苏联超过D.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正确答案:D[考点]世界现代史

[解析]依据时间信息“1969年”可知,此时美苏争霸中美国渐趋劣势,并且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不能自拔。美国为了重新获得优势,采取了暂时的收缩战略。尼克松将美国对外战略政策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收缩。

4.

西周时期,诸侯对周天子负有一定的义务,包括______。A.不定期朝觐周天子B.周天子出征时,只需提供粮草,无须派兵C.诸侯征讨叛乱势力后,向周天子举行“献俘”仪式D.诸侯一旦受封,封地及封号不得收回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中诸侯对周天子负有的义务。诸侯需定期朝觐周天子,A项错误。周天子出征,诸侯要率军协助,B项错误。周天子对诸侯拥有很大的予夺权力,D项错误。

5.

有人说现代政治制度起源于英国。以下对英国政治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①《大宪章》是限制王权的开始

②“光荣革命”后,英国统治方式从人治走向法治

③在责任内阁制下,首相和内阁必须从多数党中产生

④18世纪英国内阁的地位不断增强,中国内阁的地位却不断下降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正确答案:A[考点]世界近代史

[解析]《大宪章》是封建贵族限制王权的开始。“光荣革命”后英国开始走向法治。在责任内阁制下,根据多数原则,首相和内阁其他成员均从多数党中产生。中国内阁的地位在18世纪随着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不断下降。所以,①②③④均正确。

6.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性质。历史课程具有的特性不包括______。A.思想性B.逻辑性C.综合性D.基础性正确答案:B[考点]历史教学与史学概论

[解析]《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具有的特性包括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和综合性。

7.

下列属于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相同点的有______。

①其核心都是实事求是

②都是在对过去“左”的错误思想的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

③都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④在实践中都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特征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正确答案:C[考点]中国现代史

[解析]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核心都是实事求是,故①正确。毛泽东思想是对王明“左”倾错误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是在对“文革”的“左”倾错误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形成的,故②正确。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故③正确。毛泽东思想指明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邓小平理论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故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都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特征,故④正确。

8.

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大多亲历者习惯把它称为不堪回首的“三年困难时期”。造成这一困难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A.国际反华势力的破坏B.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C.苏联背信弃义地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D.“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的后果正确答案:D[考点]中国现代史

[解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原因是最主要的原因,即“左”倾思想指导下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反右倾运动。

9.

《周礼》中记载,“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楚辞》中也提到“五谷六仞”。后世经学家将文中的“五谷”分别注释为“麻、黍、稷、麦、豆”和“稻、稷、麦、豆、麻”。下列对此合理的解释是______。A.小农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B.古代社会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D.古代农业发展存在地区性差异正确答案:D[考点]中国古代史(二)

[解析]从对“五谷”的注释来看,前者有黍无稻,后者有稻无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水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水稻种植有限,这体现我国古代农业发展存在地区性差异,D项正确。

10.

某作家声称:“我所创造的形象,有许多都是从人类心灵活动,或是他们表现在外面的行为中吸取来的。”他要使“读者们细致的头脑里,记住一些高尚美丽的理想”。下列作品中,与此艺术风格相一致的是______。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B.《母亲》C.《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D.《老人与海》正确答案:C[考点]世界现代史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浪漫主义文学。“都是从人类心灵活动”“记住一些高尚美丽的理想”是典型的浪漫主义的风格,C项正确。A项是现实主义绘画作品,B、D两项是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11.

春秋时代的战争都有各种繁文缛节,大国相互之间并无吞并的野心,对小国也只求服从,不求占领。但是到战国时期,各国战争的目的在于攻灭对方。这种变化说明______。A.分封制进一步崩溃B.宗法制崩溃C.“仁政”思想消失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正确答案:A[解析]从春秋到战国各国关系的变化有着时代的烙印。春秋时期的做法说明当时对于分封制形成的礼乐传统比较遵从。战国时期的做法说明了分封制形成的礼乐传统逐渐被破坏,兼并战争频发,反映出的本质就是分封制的进一步崩溃,A项正确。

12.

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因素不包括______。A.清政府的支持B.外商企业的刺激C.洋务运动的诱导D.封建经济的解体正确答案:A[考点]中国近代史(一)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因素,其中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封建经济的解体都是促进因素。清政府的支持是促进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13.

1921年,彼得格勒市民鲍里斯在日记中写道:“今年的春天是这样的惨淡,农村地区的饥民逃到了城市,可是作为市民的我们也不能做到食物自给呀。”造成日记中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A.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减产B.破坏分子的恶意宣传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强制推行D.经济危机造成物资短缺,物价踊贵正确答案:C[解析]由题干中的“1921年”“彼得格勒”“饥民”等信息可知,在苏俄国内战争结束后,由于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索取过多进而导致生产中断、食物供应不足,出现鲍里斯日记中的现象。

14.

德意志诗人诺瓦利斯(1772—1801年)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科学的发展又会推动哲学的进步。”他能够举出的最佳论据是______。A.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达尔文的《物种起源》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D.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正确答案:A[考点]世界近代史

[解析]题干强调哲学与科学的相互作用,根据时间信息“(1772—1801年)”,最佳的论据为A项。牛顿经典力学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

15.

下列内容与吴起在楚国变法时取消贵族、官僚特权的做法一致的是______。A.“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百吏之禄秩”B.“损不急之枝官”C.“塞私门之请”D.“一(易)楚国之俗”正确答案:A[解析]吴起在楚国主持变法时,为取消贵族、官僚的特权,规定封君子孙若无功劳,三代以后要收回爵禄,同时大规模削减百官的官俸,限制其政治经济特权。

16.

年画是中国的一种民间艺术。明清时期,民间年画的普遍题材是把普度众生的观世音、以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和玄坛真君财神赵公明呈现在一个画面上。这反映的历史文化现象是______。A.儒家至尊的地位被打破B.佛教开始在中国本土化C.儒释道三教本同根同源D.三教合流在民俗中的体现正确答案:D[考点]中国古代史(二)

[解析]“普度众生的观世音”体现了佛教,“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体现了儒学,“玄坛真君财神赵公明”体现了道教,三者“呈现在一个画面上”说明在明清时期三教合流并在民俗中体现出来。

17.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做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他在这里强调的是______。A.少谈些抽象的主义,多研究具体的问题B.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具体的实践相结合C.必须研究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具体历史条件D.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比基本原理更重要正确答案:B[考点]中国现代史

[解析]“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意思是说,学习马克思主义,不能生搬硬套,而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之发展成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8.

历史知识的最根本的特征是______。A.科学性B.过时性C.具体性D.综合性正确答案:B[考点]历史教学与史学概论

[解析]历史是对人类已经经历的时间及事件的记录和总结,同其他学科知识相比较具有的最本质性的特征是过时性。

19.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主要标志有______。

①邓小平南方谈话

②中共十三大召开

③中共十四大召开

④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正确答案:B[考点]中国现代史

[解析]①③发生在1992年。中共十三大于1987年召开。1984年,中央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所以②④不符合题意。

20.

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说明了______。

①欧洲实现了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的历史性突破

②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正朝着全球化和多极化方向发展

③当今世界经济走向区域集团化

④欧共体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演变为主导欧洲经济和政治的双重性区域合作组织A.①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正确答案:D[考点]世界现代史

[解析]欧共体是欧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欧洲联盟是主导欧洲经济和政治的区域性合作组织。欧共体发展演变为欧洲联盟,说明欧洲在实现区域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上迈出重要一步,也体现当前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和全球化方向发展。题干中的①②③④说法均正确。

21.

蒋介石曾说:“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上述材料______。A.肯定了五四运动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D.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正确答案:A[考点]中国近代史(二)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蒋介石认为“二十一条”违背了民心,损害了国民的自信,引发了五四运动,预示军阀政治没落的必然性。由此可以看出,蒋介石充分肯定了五四运动体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

22.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国家制度层面进行精心设计。下列措施属于朱元璋创立的是______。

①在全国设立13个布政使司

②在各地设立卫所

③制定《大明律》

④将都城迁至北京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正确答案:A[考点]中国古代史(一)

[解析]朱元璋结合元代的相关制度,在行政、军事、法律、科举、户籍等方面设立新的制度。①属于地方行政设置,②属于军队建设,③属于法律建设。④是明成祖朱棣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题目要求,予以排除。

23.

李大钊说:“新历史观编成的历史则不然,它教吾人以社会生活的动因,不在赫赫皇矣的天神,不在大澶天纵的圣哲,乃在社会生存的本身。一个智识的发现,技术的发明,乃至把是等发现发明致之予实用,都是像我们一样的社会上的人人劳作的结果。”下列与李大钊所说的“新历史观”相符的是______。A.全球化史观B.近代化史观C.文明史观D.社会史观正确答案:D[考点]历史教学与史学概论

[解析]题干反映的新历史观关注的是“社会生活的动因”“社会上的人”,而不是“赫赫皇矣的天神”“大澶天纵的圣哲”,D项符合题目要求。

24.

下列教学方法中,属于接受式教学方法的是______。A.讲述法B.谈话法C.探究式教学法D.读书指导法正确答案:A[考点]历史教学与史学概论

[解析]接受式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接受所教授的内容。谈话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师生谈话的方式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其特点是教师说,学生也说。这一特点不符合接受式教学方法的特点。探究式教学法和读书指导法都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所以,本题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只有A项。

25.

1977年4月10日,邓小平致信中共中央:“我们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该论点提出的主要目的是______。A.恢复“双百”方针B.抵制“左”倾错误C.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D.全面整顿国民经济正确答案:B[考点]中国现代史

[解析]邓小平强调“准确”“完整”地运用毛泽东思想,实际上是反对对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强调实事求是。个人崇拜属于“左”倾错误。

二、简答题1.

简述新航路开辟顺利实现的原因。正确答案:(1)主观因素。①传播基督教是推动西欧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②以资产阶级个人进取精神和物质利益至上为价值观特征的人文主义思想,对西欧向海外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2)客观因素。①航海技术的改进。天文观测仪器的应用、绘图技术的发达和造船技术为西欧的航海活动提供有利条件。②银行、信贷业和股份公司的出现,有利于将资金集中起来,用于航海冒险事业。③西欧中央集权的专制政府对航海事业的大力支持。[考点]历史专业知识

2.

简述历史课堂教学评价包括的一般要素。正确答案:(1)教学目标(目标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学生对目标的理解以及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性)。

(2)教学内容(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教科书分析、教学内容编排与设计等)。

(3)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环节的整体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选择与使用、课堂活动安排是否合理等)。

(4)教学活动范围(课堂氛围要严肃而不呆板,要活跃而不杂乱)。

(5)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6)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态度、语言运用、教学媒体运用)。[考点]历史教学论

3.

简述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正确答案: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讨论了关系党和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各项重大问题,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取得具有深远意义的开创性成果。全会的主要内容如下:

(1)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3)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全会决定调整国民经济,加快农业发展,解决人民生活中多年积累下来的一些问题。

(5)全会审查和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

(6)全会决定加强党的领导机构,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健全党规党法,严肃党纪。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由此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三、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儒家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经过长期熏陶,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使得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问题:1.

材料中的儒家学说是哪位思想家提出的?根据材料,指出儒家强调的“和”具体指的是哪两种“和谐”?正确答案:思想家是孔子。“两种和谐”是指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考点]历史专业知识

2.

请从古代中外友好交往史上举出两个重要事例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正确答案:事例举例:开辟丝绸之路、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取经、郑和七下西洋等。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天,实现中国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世界上普遍承认只有一个中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反对台湾独立。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合作的基础……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台湾海峡目前仍然存在着双方的军事对峙……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材料二我们的政策是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有人担心这个政策会不会变,我说不会变。核心的问题,决定的因素,是这个政策对不对。如果不对,就可能变。如果是对的,就变不了。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

材料三澳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回归后七年中有四年的GDP增长幅度达到双位数,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创下历史新高,人均达28436美元。澳门治安状况良好,各族群众和睦相处,人们安居乐业……香港回归十年间,已先后有世界银行年会、世界会计师大会、《财富》全球论坛、世贸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等一系列重大国际活动在香港成功举办。1997年,外国公司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或地区办事处的数量是2514家,而截至去年12月已有3845家……

——腾讯网《陈佐洱向欧洲介绍“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澳门》(2007年)

材料四“一国两制”方针在港澳的成功实践,是全世界公认的,对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启示性的意义……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

——《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2011年)

问题:3.

据材料一,中央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正确答案:变化:由军事对峙到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通过商谈对话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考点]历史专业知识

4.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中央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设想有何相同点,又有何发展?正确答案:相同点: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和平统一。

发展:明确提出“一国两制”的观点(或明确提出在大陆和台湾分别实行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政策的稳定性(或长期不变)。

5.

依据材料三、四指出,港澳在回归后取得的成绩说明了什么?请指出“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正确答案:说明:港澳在成功回归后保持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这些实例说明“一国两制”方针是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关系:“一国两制”方针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首先在港澳问题上成功实践,港澳“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可以为台湾回归祖国提供经验借鉴。

阅读下面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

有位教师在讲授“盛唐气象”一课时,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并找出唐朝经济繁荣、民族交融、社会开放、文化灿烂的表现(约20分钟)。

(2)学生互动,完成知识建构(4名学生分别归纳具体表现的内容,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适当纠正、补充,教师板书要点,约10分钟)。

(3)探究“盛唐气象”的特点和出现这种“气象”的原因(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约10分钟)。

(4)师生共同完成课堂练习(约5分钟)。

问题:6.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自主、合作、探究模式下的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正确答案:教学方式: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改变了之前教师为主体的地位,变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课堂主导的地位。[考点]历史教学论

7.

案例中这位教师的做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正确答案:教师的引导性不够突出,课堂组织能力有待提升,时间分配不合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自主学习“盛唐气象”的表现时,教师只让学生自行阅读教材,找出具体表现,这样就变成了教材内容的简单复述,没有涉及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这里教师应该出示相关史料或者音像材料,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内容及课本上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有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

②教师在自主学习和探究环节,都没有明确教学组织形式。探究“盛唐气象”的特点和原因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组织学生对这一难点问题进行探究。总的来说该教师的设计,不能很好地突出教师的引导及组织作用。

③教师在自行阅读的环节给学生约20分钟,在探究环节只给了学生10分钟,属于时间分配的不合理。自行阅读对于学生而言是比较简单的活动,不需要过长的时间,而探究的环节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探究环节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认为可以适当地延长时间。

8.

为使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正确答案: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结合具体、生动的史实,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历史学习,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②对基本史实进行必要的讲述。教师应运用多种方式展现历史发展的过程,通过清晰明了的讲述,使学生知晓历史的背景、主要经过和结果,通过具体、生动的情节感知历史,清楚地了解具体的历史状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对历史进行正确的理解,对史实做出合理的判断。

③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教师应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教师鼓励学生在学习时进行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④提倡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特点,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的自身特点,在相应的教学条件下,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师要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积极探索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把讲述、讲解、演示等与学生的观察、材料研习、讨论、问题探究结合起来;充分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努力创造条件,利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课件。

⑤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应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合作与交流提供条件。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出质疑,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对历史进行有意义的阐释。

四、教学设计题1.

根据下列材料设计教学片段: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2)课文摘录: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这是我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

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越条件。但是,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长江以南的许多地区还非常落后。从东汉末开始,许多人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逃往江南地区。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地区。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那时候,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经过南北方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

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要求: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