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诗测试卷三(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诗测试卷三(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诗测试卷三(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诗测试卷三(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诗测试卷三(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诗精测卷(3)

阅读古诗,完成小题。

夜泊牛渚怀古

(唐)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注解】谢将军:东晋谢尚,今河南太康县人,官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秋夜泛舟赏

月,适袁宏在运租船中诵己作《咏史》诗,音辞都很好,遂大加赞赏,邀其前来,谈到天

明。袁从此名声大振,后官至东阳太守。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怀古诗,不讲究对仗,信笔写来,妙笔天成。写景疏朗有

致,抒情含蓄不露。

B.首联直接点明“牛渚夜泊”之景,诗人文笔大气,将广阔的天空与浩瀚的西江融为一体,

境界空阔、渺远。

C.颔联由“望”到“忆”,引发诗人由古及今的联想;“空”字指出不得志的处境,暗示诗

人怀才不遇的惆怅。

D.颈联抒发不遇知音的感慨。尽管自己也像袁宏那样富有才华,而谢尚却不可复遇,寓含着

世无知音的感喟。

2.结合全诗赏析尾联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旅夜书怀⑶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才啬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永泰元年(765),杜甫带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一带漂泊。这首

诗大概写于诗人从成都到渝州(治所在今重庆)、忠州(治所在今重庆忠县)的途中。

3.下列对本诗和《登高》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旅夜书怀》的标题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旅夜”交代时间,点明诗人处境;“书

怀”即抒发情感。

B.《旅夜书怀》的尾联是诗人发自肺腑的呐喊,表明诗人决心像沙鸥一样,展翅飞翔,对未

来充满了豪情壮志。

C.《登高》一诗精选意象,多处写景抓住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因情选景,情景交融,浑

然一体。

D.《登高》被后人赞为古今七律第一,其尾联的“繁霜鬓”与“浊酒杯”写尽诗人艰难苦恨

的人生境遇和悲凉之情。

4.王国维曾言,一切景语皆情语。请比较本诗颔联和《登高》颔联在景、情关系上的不同之

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游诸葛武侯书台①

宋・陆游

沔阳②道中草离离,卧龙往矣空遗祠。

当时典午称猾贼,气丧不敢当王师。

定军山前寒食路,至今人祠丞相墓。

松风想像梁甫吟③,尚忆幡然答三顾。

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世上俗儒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

【注】①诸葛武侯书台:诸葛亮相蜀时,曾在成都北筑读书台。②沔阳:今陕西勉县,城南

定军山有诸葛亮基和武侯祠,武侯祠后迁城北。典午:指司马。③梁甫吟:古歌曲名,一作

梁父吟。诸葛亮隆中时,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一项是()

A.本诗开篇交代了诸葛武侯祠的地点、环境,渲染出萧条的气氛。

B.诗中写司马懿不敢自称王师,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赞美之情。

C.诗中运用拟人修辞,回忆诸葛亮的往事,表达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

D.诗中以《出师表》肯定了诸葛亮的卓越才能,认为诸葛亮远胜前人管仲与乐毅。

6.本诗与《蜀相》都是咏史怀古诗,并且主要人物都是诸葛亮,但表达的情感有异同,请简

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过洞庭

朱庆馀

帆挂狂风起,茫茫既往时。

波涛如未息,舟楫亦堪疑。

旅雁投孤岛,长天下四维。

前程有平处,谁敢与心期。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描写了湖上狂风大作、船帆高挂的景象,给人气势磅礴的感觉。

B.第三、四句从视觉角度描绘了湖面上波涛汹涌、船只行驶摇摆不定的景象。

C.第五、六句运用对比写孤雁寻求安身之处,体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思考。

D.这首诗以湖景为背景,描绘了诗人经过洞庭湖时的所见所想,情景相融。

8.这首诗与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相比,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三月

李贺

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

复宫深殿竹风起,新翠舞衿净如水。

光风转①蕙百余里,暖雾驱云扑天地。

军装宫妓扫蛾浅,摇摇锦旗夹城②暖。

曲水漂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

【注】①转:催发。②夹城:唐玄宗时所筑的从皇宫通向曲江等游乐地的复道。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从深宫的暮春生活出发写三月景致,可谓与众不同,不落俗套。

B.第二句言“愁杀人”,是因为城内百花吐艳,绿柳成荫,春天即将过去。

C.三、四两句将修竹与宫女相连,两个形象交映迭现,可谓新颖别致。

D.七、八两句写宫女们不爱红装爱武装,在春三月打着锦旗到野外操练。

10.本诗运用的艺术手法是: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层层渲染,最后点题。试结合全诗加以说

明。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C.“引发诗人由古及今的联想”错。“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意思是我登上小

船仰望明朗的秋月,徒然地怀想起东晋谢尚将军。可看出诗句由“望”到“忆”引发诗人由

今及古的联想。

故选Co

2.答案:①运用了想象(虚实结合)的手法。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是虚写;两岸枫叶纷

纷飘落,是实写,虚实结合,突破时空的限制,扩大诗歌的意境。②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借

景抒情)。用秋风萧瑟枫叶飘落的寂寥、凄清的环境烘托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惆怅。③选取

意象“枫叶”,枫叶呼应“秋月”的时节特征,诗人借枫叶飘落的萧瑟之景,表达了诗人的

愁苦之情。

解析:①“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尾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

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象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

秋色秋声,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凄清情怀。

据此看出,运用了想象(虚实结合)的手法。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是虚写;两岸枫叶纷

纷飘落,是实写,虚实结合,突破时空的限制,扩大诗歌的意境。

②尾联用明朝挂帆离去,枫叶纷纷飘落的景象来结尾,飒飒秋风中的船帆和纷纷凋零的枫叶

渲染出凄清萧瑟的氛围。

据此看出,尾联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用秋风萧瑟枫叶飘落的寂寥、凄清的环境

烘托诗人怀才不遇的孤独、惆怅。

③尾联寓情于景,“枫叶落纷纷”用秋天的枫叶作为描写对象,写早上升起船帆离开牛渚时

满天枫叶纷纷飘落的景象,表达出诗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寂寞伤感。

据此看出,选取意象“枫叶”,枫叶呼应“秋月”的时节特征,诗人借枫叶飘落的萧瑟之

景,表达了诗人的愁苦之情。

3.答案:B

解析:“表明诗人决心像沙鸥一样,展翅飞翔,对未来充满了豪情壮志”错误。此联描写水

天空阔、沙鸥飘零的景象,暗示自己人似沙鸥、转徙江湖的困苦境况,抒发了漂泊无依的无

限感伤之情。

4.答案:①《旅夜书怀》颔联以乐景写哀情,其描写的辽阔的原野、浩荡的江水、灿烂的星

月,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漂泊无依的凄怆心情。②《登高》颔联以哀景写哀情,用

沉郁悲凉的秋景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

解析:“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空低垂,原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描绘了

一幅雄浑壮阔的美景,在如此美景之下,诗人乘孤舟漂泊,显得更加渺小孤苦,这是以乐景

衬哀情。“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落叶,俯

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不仅使人联想到落叶寒宰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在无形中

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这两句描写了秋季万木凋零的悲凉景象,又借长江来表

达时光流逝的悲哀,这是以哀景写哀情。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诗中写司马懿不敢自称王师”分析错

误,“当”解释为“自称”是错误的,应该是应战,抵挡之意。故选B。

6.答案:相同:都有对诸葛亮才干的称颂和对英雄的怀念与敬仰。

不同:陆诗还嘲讽俗儒们不知道当年诸葛亮在这高台上读的是什么奇书,才建立这样的功

业。也讽刺了俗儒不思进取,选择安逸的一贯做法。

《蜀相》不仅抒发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也抒发了对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相同点:都有对诸葛亮才干的称颂

和对英雄的怀念与敬仰。本诗中“松风想像梁甫吟,尚忆幡然答三顾”,运用拟人修辞,回

忆诸葛亮的往事,表达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肯定

了诸葛亮的卓越才能,认为诸葛亮远胜前人管仲与乐毅,表达了对诸葛亮才干的称颂;《蜀

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

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这些诗句都表达出诸葛武侯的雄才大略、报国苦衷和生

平业绩,也生动地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郑重地道出对诸葛亮一

生功业的敬仰。不同点:本诗中“世上俗儒宁办此,高台当日读何书”,俗儒们不知道当年

诸葛亮在这高台上读的是什么奇书,才建立这样的功业。借此讽刺了当时俗儒不思进取,选

择安逸的做法,针硬时弊;《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意思是:可

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不仅抒发对诸

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也抒发了对自己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7.答案:C

解析:“运用对比”错误,没有运用对比,应该是运用比喻,诗人将孤雁自比

8.答案:①朱诗主要通过描写湖面上狂风大作、船只摇摆不定、旅雁投孤岛的景象,表达了

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担忧,透露出一种孤独和无奈。结尾两句虽包含了自勉之意,但缺乏坚

定的自信。②张词上阕侧重写洞庭湖月下的景色,突出洞庭湖的澄澈;下阕着重抒情,写自

己内心的澄澈,表达了词人对被谗免职的愤慨,也表现了词人的豪放旷达和对未来充满坚定

的自信。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朱诗第一句写船帆被风吹得鼓起,第二句“茫茫”形容水势浩渺无边,两句形象地描绘出

狂风中航行在广阔湖面上的情景;三四句写汹涌的波涛像是从未停止过,船上的人对于能不

能顺利渡过水域感到疑惑。在诗歌的前四句中诗人极力地展现一种凶险、恶劣的环境。接下

来五六句诗人以孤雁自比,表达了自己对环境的担忧,对未来的迷茫,同时也通过“旅雁”

“孤岛”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苦和无奈。但是诗人也并未因此而完全灰心丧气,最后两句

说,前方的路虽然坎坷不平,但是仍然有希望找到平坦的地方前行,未来的事谁又能预料

呢?诗人以此勉励自己继续前行,但也可以看出他对未来缺乏坚定的自信。

②张词上阕主要写出了洞庭湖的澄澈。”玉鉴琼田三万顷”一句指出洞庭湖的湖面如三万顷

玉做的镜子,琼(美玉)的原野,“素月分辉,明河共影”写皎洁的明月和灿烂的星河,在这

浩瀚的玉镜中映出它们的芳姿,其后一句“表里俱澄澈”更是直接点明洞庭湖“澄澈”的特

点。

下阕写“肝胆皆冰雪”,意思是自己如冰雪般光明磊落,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澄澈,同时也表

达了词人被谗免职的愤慨。但是词人并没有沉浸在这种愤激之情中,而是“短发萧骚襟袖

冷,稳泛沧溟空阔”,披着萧瑟幽冷的须发和衣袂,平静地泛舟在这广阔浩渺的沧溟之中,

并且捧尽西江清澈的江水,细细地斟在北斗星做成的酒勺中,请天地万象统统来做我的宾

客,尽显词人的豪放旷达。而最后两句“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写词人拍打船舷,放

声高歌,已经完全忘记了时间,又可以看出词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乐观心态。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在春三月打着锦旗到野外操练”说法有

误。这几句说的是宫女们描眉画目,穿上军装,簇拥着帝王,模拟着出征去春游,一路上锦

旗飘摇,使得夹城喧闹不息。

10.答案:诗人落笔由远及近,即先以“满眼春”总括,继之写“花城柳暗”的暮春;然后由

表及里,转向宫廷内的新竹,隐隐和起舞的宫女相映。照理不该离开宫廷的活动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