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试题分类汇编:明清社会转型(教师卷)_第1页
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试题分类汇编:明清社会转型(教师卷)_第2页
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试题分类汇编:明清社会转型(教师卷)_第3页
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试题分类汇编:明清社会转型(教师卷)_第4页
2024年高考历史复习试题分类汇编:明清社会转型(教师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4明清社会转型

2024

高考真题

1.(2024•湖北•高考真题)赵翼《廿二史札记》中有“明祖行事多仿汉高”条:“明祖以布衣起事,与汉

高同,故幕下士多以汉高事陈说于前,明祖亦遂有一汉高在胸中,而行事多仿之。”下列举措符合这一说法

的是()

A.定鼎前朝旧都B.推行文化专制C.废除行政中枢D.建立宗室藩屏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明祖行事多仿汉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建立明朝之后分封子弟

到各地做藩王,也及时建立宗室藩屏,这与汉高祖建立汉朝后实行封国制异曲同工,D项正确;明太祖并没

有定鼎前朝旧都,排除A项;汉高祖没有推行文化专制,排除B项;汉高祖没有废除行政中枢,排除C项。

故选D项。

2.(2024•湖南•高考真题)元朝圣旨多采用蒙古语法糅合汉语词汇的形式,开篇曰“长生天气力里,大

福荫互助里,皇帝圣旨”。汉族文臣润色为“上天眷命,皇帝圣旨”。明朝又改为“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这说明()

A.明朝保留蒙古文化元素B.元朝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C.明朝重塑儒家正统地位D.元朝全面吸收了汉文化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元明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元朝圣旨形式'上天眷命,皇帝圣旨',明朝改为‘奉天承运,皇

帝诏曰'",由此可以看出明朝的圣旨形式保留了蒙古文化元素,A项正确;材料没有民族矛盾的相关信息,

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明朝保留蒙古文化元素,无法由此看出明朝重塑儒家正统地位,排除C项;

元朝全面吸收了汉文化,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4•山东•高考真题)宋元时期,畜牧兽医专著记述最多的是马,并以医马、相马的书为多;明清

时期,最主要的记述对象是牛,各种相牛、养牛、医牛的书占畜牧兽医专著总数的50%以上。这是因为明清

时期()

A.政府强化了军事资源控制B.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剧

C.政治相对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D.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加强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宋元和明清时期(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清时期政治相对稳定,农业经济有所发展,

人们对与农耕密切相关的牛关注逐渐增多,而减少了与农业关系不大的马的关注,导致关于牛的相牛、养

牛、医牛等方面的专著增多,C项正确;与军事资源控制关系不大,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牛,

排除A项;土地兼并下,导致小农经济遭到破坏,因此人们可能会减少对牛的关注,与材料观点相反,排

除B项;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交融加强不能解释在农耕生产中对牛的重视,排除D项。故选C项。

4.(2024•北京•高考真题)《永乐大典》辑录了先秦到明初的书籍8000多种,明成祖撰序:“昔者圣王之

治天下也,尽开物成务之道,极裁成辅相之宜,修礼乐而明教化,阐理至而宣人文……,惟有大混一之时,

必有一统之制作,所以齐政治而同风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总结性类书②明成祖标榜“文治”强调了图书的教化作用

③国家统一为《永乐大典》的编纂提供了条件④《永乐大典》被明政府确定为儒学基础读物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A

【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典籍

于大成的类书,辑录了众多书籍,具有总结性,①正确;明成祖在序中强调圣王治理天下的理念,表明他

通过编纂《永乐大典》来标榜“文治”,突出图书对民众的教化作用,②正确;国家的统一使得人力、物力、

财力等资源能够集中调配,为大规模编纂《永乐大典》这样的巨著提供了有利条件,③正确;①②③正确,

A项正确;《永乐大典》内容广泛,不仅仅包括儒学,还包括其他各种真实的历史、科技等知识,并没有被

明政府确定为儒学基础读物,④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

5.(2024•广东•高考真题)明朝时,杭州西湖成为四方宾客“渴想”之地。“城中人不事耕种,小民仰给

经纪,一春之计全赖西湖”,而官方意欲禁止游览。时人叶权认为:“若禁其游玩,则小民生意绝矣。且其

风俗华丽,己入骨髓,虽无西湖,不能遽变。”这反映了当时()

A.商业经营方式改变B.户籍管理制度混乱

C.商业资本集聚明显D.城市商品经济繁荣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一春之计全赖西湖”“且其风俗华丽,已入骨髓”可知明朝时期西湖地区

商品经济繁荣,当地人甚至不愿从事农耕,弃农从商的现象非常多,而且当时商品经济的繁荣还影响了当

地崇尚华丽的社会习俗,比较全面地影响了当地的社会发展,D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雇佣关系,也未说明

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排除A项,百姓弃农从商是个体自愿的社会行为,与户籍管理制度无关,排除B项;

明清时期商业资本积聚主要代指的是商帮,材料并未体现相关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4•甘肃•高考真题)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海禁之时,民间多私携物品往交趾诸处,经日

本转手贩卖,换取日本长崎银,将至中国,凿沉其舟,携银以归。私商冒险带回白银的深层原因是,当时

明朝()

A.东南沿海倭患严重B.白银主要来自日本

C.海上商业贸易发达D.经济高度依赖白银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繁荣,货币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愈

发重要,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经济运转对白银的需求量大增。因此,民间私商冒险从海外带回白银,

深层原因是当时明朝经济高度依赖白银,D项正确;东南沿海倭患严重是海禁的原因之一,但不是私商冒险

带回白银的深层原因,排除A项;明朝中后期的白银,很大一部分来自美洲的银矿,还有一部分来自欧洲

和日本,且材料中没有对明朝白银的来源进行对比,不能得出其白银主要来自日本,排除B项;材料中明

朝采取了海禁的政策,不利于海上商业贸易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

7.(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明代中后期士大夫广泛参与日用类书籍编纂。弘治年间进士邙蟠以《耕

织图》为蓝本,编撰《便民图纂》一书,为苏南一带农村日常生活及农事活动提供指导。其内容庞杂,载

有农艺、园艺、养畜等农业技术和饮食器用方面的知识。《便民图纂》的出现体现了()

A.朝廷加强对社会的控制B.士大夫阶层趋于世俗化

C.平民文化需求范围扩大D.日常生产生活的标准化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明代中后期(中国)。根据材料”明代中后期士大夫广泛参与日用类书籍编纂”可知,明代中后期

士大夫编纂的书籍更关注日常生活与农事活动,体现出士大夫更愿意参与到世俗生活中去,强调的是士大

夫思想的世俗化特征,B项正确;《便民图纂》的编纂与朝廷加强对社会的控制无关,且该类书籍是服务于

百姓生活的,排除A项;材料的主语是士大夫阶层编纂书籍出现新方向,并非平民的文化需求的变化,排

除C项;《便民图纂》有利于增加百姓日用生活方面的知识,但并非意味着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走向标准化,

排除D项。故选B项。

8.(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明朝万历年间,浙江人李乐致仕回乡(嘉湖地区)后,感慨道:“昨日到

城郭,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余乡二三百里内,自丁酉至丁未,若辈皆好穿丝绸绐纱

湖罗,且色染大类妇人。”李乐感慨的主要原因是()

A.儒生的生活观念发生改变B.江南丝织业发展高度繁荣

C.读书人经商成为新的时尚D.男女平等观念日益普遍化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余乡二三百里内,自丁酉至丁未,若辈皆

好穿丝绸绐纱湖罗,且色染大类妇人。”可知,明朝读书人穿着丝绸,服饰华美艳丽,不像以前穿着朴素,

反映了儒生的生活观念发生改变,A项正确;李乐感慨的主要原因是儒生的生活观念发生改变,与江南丝织

业发展高度繁荣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明朝读书人服饰华美艳丽,未体现读书人经商成为新的时尚,

排除C项;在封建社会,男女平等观念不可能普遍化,排除D项。故选A项。

9.(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清初《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小说出版盛行,广为传播,同时出现了满

文版本进行刊印。而对于清政府认为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稳定的书籍则被列为禁书,进行销毁。这

导致了()

A.世俗文化发展停滞化B.社会政治和平失序化

C.政府的思想专制僵化D.传统伦理道德的延续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清初(中国)。根据材料“清初《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小说出版盛行,广为传播”“而对于清政

府认为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稳定的书籍则被列为禁书,进行销毁。”可知,题干呈现前后两个变化,

民间流行具有反封建色彩或强调政权合法性的小说,清政府对此予以封禁,也就是维护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来为政权辩护,结果必然是“三纲五常”为核心的伦理道德的延续,D项正确;世俗文化发展会走向缓慢,

并非停滞,排除A项;清政府将败坏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稳定的书籍列为禁书,其目的是巩固统治,不会

导致社会政治和平失序化,排除B项;明清政府文化专制,是导致材料行为的原因,而非结果,排除C项。

故选D项。

10.(2024•全国新课标•高考真题)清乾隆进士李调元在《卖田说》中借佃户王某之口说明“卖田以佃田”

的好处:家中有十亩耕地,难以养活十口之家;卖出自己的十亩地,则可以长期租佃一百亩维持生计,且

能免于官府钱粮加派。当时农业中租佃关系的盛行()

A.延续了个体农耕方式B.遏制了土地兼并扩大

C.抑制了商业货币经济D.削减了国家赋税来源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家中有十亩耕地,难以养活十口之家;卖出自己的十亩地,则可以长期

租佃一百亩维持生计,且能免于官府钱粮加派。”可知,在当时,农民如果把自家的十亩耕地卖了,得来的

钱作为押金,可以承租百亩,且成为佃户之后(不再是编户齐民),免掉了官府的田租、徭役。结合所学,

宋代,“不立田制”“不抑兼并”,国家正式放弃了对土地的直接控制和把土地与人口紧密绑定的管理理念,

在新的国家治理体系下,人地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土地的市场化配置与土地租佃制度的发展是相

伴随的,而土地租佃制度的发展又反映了底层农民经济及人身自主性的增强。国家对土地控制的减少、地

主政治权力的削弱与市场的发展共同促进了土地租佃市场的成长,租佃关系的盛行,个体农耕为主要的生

产形式,A项正确;“遏制了”的表述太过绝对,且租佃制的发展,会扩大土地兼并,排除B项;材料所述

是农业方面的内容,未涉及商业货币经济的内容,排除C项;清朝雍正年间摊丁入亩政策的实行,以占有

的土地作为课税依据,材料所述现象并非削减了国家赋税来源,排除D项。故选A项。

2024

高考模拟题

1.(2024•湖南衡阳•三模)下图为明初为加强北部边疆治理的举措。

♦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修建长城边防线。

♦东起辽东,西到甘肃设九边军镇建立起军事防。

♦北方各边镇设置军屯,驻兵屯田。

这些举措()

A.落实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B.促进了明初经济的恢复发展

C.体现了明朝边疆治理的创新D.加强了民族之间的融合交流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明初(中国)。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明初修长城、设九边军镇及军屯等措施有效地阻止了

北方蒙古族的南下侵扰,为经济的恢复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环境,B项正确;因俗而治是指保持各少数民族生

产生活方式、生活习惯及宗教信仰的开明的民族政策,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项;修长城、设军镇及军

屯防御少数民族的侵扰是自古就有的措施,不是创新,排除C项;长城及军镇在一定程度上阻隔民族之间

的交往,不利于民族之间的融合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4•湖南邵阳•三模)明代前期,嘉峪关“天下第一雄关”的地位逐渐确立;明代后期,山海关的

地位迅速提升,被称为“天下第一关"。这一变化反映出()

A.明朝政治中心发生变化B.经济重心南移

C.明朝军事防御体系调整D.沿海威胁加剧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可知,从嘉峪关是“天下第一雄关”到山海关的地位迅速提升,被称为“天

下第一关",反映出明朝北方军事防御体系的主要对象从明前中期的蒙古势力转变为明后期满洲势力,C项

正确;明朝政治中心变化发生在明代前期,排除A项;经济重心南移和材料无关,排除B项;山海关地位

上升和沿海威胁加剧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4•陕西商洛•三模)明朝洪武年间规定“官员营造房屋,不准歇山转角,重檐重拱及绘藻井……

庶民庐舍,不许于宅前后多占地、相亭馆、开池塘……不许过三间”;而到了嘉靖以后,陕西、豫北等或绅

或商的住宅多为多开间尤其是五开间,并成为这些地区民居基本形制。这表明()

A.奢靡之风影响社会风尚B.政府对民间的控制力度降低

C.市民阶层政治地位提升D.社会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材料

可知,明初时,无论是官员还是平民的房屋都必须严格遵循礼制,遵守严格的社会等级秩序;而到明后期,

多地出现了对明初礼制的“僭越”和“违制”的现象,说明等级秩序随着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冲击,D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奢靡之风对社会风尚影响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对房屋礼制突破的人群既包含官绅也包含商人,而不仅仅是市民阶层,且材

料未反映其政治地位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

4.(2024•安徽合肥•三模)明穆宗时期,内阁首辅高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神宗即

位后,高拱“以主上幼冲,惩中官(宦官)专政,条奏请讪司礼权,还之内阁”。这反映出当时()

A.行政效率有所提升B.宦官专权现象得以解决

C.内阁权力得到加强D.君权相权矛盾日益凸显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明朝。根据材料首辅高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条奏请谢司礼权,还之内阁”

可知,高拱建议还权于内阁,体现了内阁的权势日益膨胀,c项正确。材料强调明代内阁权力的增强,无法

说明行政效率的提升,排除A项;宦官专权现象在明穆宗时期并未得以解决,排除B项;明初朱元璋己经

废除丞相,所以此时不存在君相矛盾,排除D项。故选C项。

5.(2024•河北保定•三模)明代六科给事中与十三道监察御史合称为“科道”,“明代乃以监察官员治天

下”。如表所示为明代对科道官员选任的部分规定。据表可知,明代()

时间内容

永乐年间明成祖曾谕,“御史当用清谨介直之士”,“宜用有学识达治体者”

颁布《宪纲》,始立新进初仕者不与科道之禁,认为“新进小生,遽受斯职,

正统初年

未达政治之体而有可为之权……以好恶为是非,甚至贪秽无籍”

成化年间著令:“今后初仕者,不许钱除风宪(不得选任为科道监察官员)”

A.科道官员行政权力扩大B.官员监察制度成熟完备

C.科举取士标准趋于严格D.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强化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代科道官员履行监察职权,根本上服务于君主专制统治,历

代君主重视科道官员的选任,以此强化君主专制统治,D项正确;科道官员行使的是监察权力,并非行政权

力,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监察官员的选任,无法体现监察制度的全貌,排除B项;材料表明明代君主专

制统治逐渐强化,材料信息与明代科举取士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6.(2024•福建福州•三模)如表为1480-1602年明代财政支出统计表。据此推知()

皇室消费俸禄支出军费支出赈济支出赈灾数额

年份

(占比)(占比)(占比)(占比)(万两)

148023.37%26.25%49.15%1.23%7.67

155234.86%24.06%40.59%0.50%6.1

160252.89%14.18%32.44%0.48%13.8

A.政府面临严重财政危机B.皇权政治弊端日趋严重

C.军费支出数额逐步下降D.张居正改革的成果显著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材料“1480-1602年明代财政支出统计表”“皇室消费23.37%、52.89%”“赈济

支出1.23%、0.4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初,皇室消费占比23.37%,到了明末,皇室消费占比已超过50%,

皇室消费逐渐增加,而赈济支出占比却在减少,反映出皇权政治弊端日趋严重,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财

政收入,无法得知政府的收支情况,不能得出该结论,排除A项;材料只有军费支出占比,不能看出具体

数额,也就不能得出逐步下降的结论,排除C项;仅从财政支出统计,无法得知张居正改革的成果如何,

排除D项。故选B项。

7.(2024•天津•二模)宣德六年,明宣宗令郑和敕谕暹罗国王:“朕主宰天下,一视同仁,尔能恭视朝廷,

屡遣使朝贡,朕用尔嘉。比闻满剌加国王欲恭来朝,而阻于国王……王宜恪遵朕命,睦邻通好,省谕下人,

勿肆侵侮,则见王能敬天事大,保国安民,和睦邻境,以副朕同仁之心。”郑和在两国之间进行斡旋,说服

暹罗国王,放弃了侵略。这主要体现了()

A.郑和下西洋维护了区域和平B.明朝统治者的天朝观念牢固

C.礼乐文明在东南亚地区传播D.以德服人的理念应用于外交

【答案】A

【详解】本题是最佳选择题。时空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明宣宗令郑和敕谕暹罗国王,

郑和在两国之间进行斡旋,成功说服了暹罗国王放弃了对满剌加的侵略行为,这说明郑和下西洋起到了维

护区域和平的作用,A项最佳;明宣宗敕谕中“朕主宰天下,一视同仁”“保国安民,和睦邻境,以副朕同

仁之心”确实体现了明朝统治者的天朝观念牢固,B项有一定道理/次佳;郑和在暹罗和满剌加之间进行斡

旋,最终成功说服暹罗国王放弃了侵略,这一行为确实体现了明朝在对外关系中坚持的“以德服人”的外

交理念,D项有一定道理/次佳;礼乐文明是通过礼仪和音乐来教化人民,达到修身养性、体悟天道、谦和

有礼、威仪有序的目的,它是社会生活的基本规范,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材料中未涉及礼乐文明,

排除C项。故答案为:A(3分)B(1分);D(1分);C(0分)。

8.(2024•广东深圳•二模)明中叶以前,东南山区修建了一批堰坝蓄水灌溉。到明中叶以后,大量商贩

借助河流运输竹木、柴炭、靛麻等商品,需开堰通行,导致农商之间出现了许多用堰纠纷。这反映了当地

()

A.高产作物的引进B.区域性商帮的形成和发展

C.朝贡贸易的繁荣D.农林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明朝时期(中国)。根据“明中叶以后,大量商贩借助河流运输竹木、柴炭、靛麻等商品,需开堰通

行,导致农商之间出现了许多用堰纠纷”可知,由于商业活动的大量出现,引发了新的纠纷,这也从侧面

折射了当时农林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加强,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明代农林产品商品化趋势的加强,并不能

体现高产作物的引进和区域性商帮的形成与发展,排除AB项;材料反映的是明朝国内的商业活动,和朝贡

贸易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9.(2024•四川成都•二模)下图是《顺风相送》的内容要点。该书是明朝时修成的航海手册,在当时传

抄较广。它反映出当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象观察•天气预报・危险警告

・指南针导航法•天文导航法•地文水文观测

・中国往东南亚航路•中国往西亚航路•沿途岛礁岛屿

A.海禁政策转向废弛B.传统科技承古萌新

C.西学东渐日渐兴起D.海洋意识潜滋暗长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明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信息“该书是明朝时修成的航海手册,在当时传抄较广”和所学可知,《顺风

相送》是一部航海科普类的手抄孤本书,记载了中国人航海线路及沿途山川地形,该书在当时传抄较广,

说明海洋意识潜滋暗长,D项正确;明清时期,厉行海禁政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传统科技承古萌新的

说法,排除B项;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后期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与材料无关,

排除C项。故选D项。

10.(2024•湖南•三模)据历史记载,明朝移民云南的有二三十万卫所军人,连同家眷约有八九十万人,

约占当时云南人口总数的1/4,驻守贵州的军人及其家眷约有六十余万人,明初驻守广西的军人及其家眷也

不少。这些举措()

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扩大了明朝统治的疆域

C.消除了南方的民族矛盾D.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明朝时期。根据材料

“明朝移民云南……连同家眷约有八九十万人,驻守贵州的有六十余万人,驻守广西也不少”可知,明朝

时期,在云南、贵州一带设立了人口数量庞大的卫所,并且带来了大量军人家眷,这有利于云南、贵州、

广西等边疆地区的开发,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社会阶层流动的相关信息,与题意无关,排除A项;此时,

云南、贵州、广西已经是明朝统治的疆域,不是扩大,排除B项;这些措施并不能消除南方的民族矛盾,

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11.(2024•重庆•二模)明代万历年间绘制的《乾坤一统海防全图》是一组条屏式样的海防图,全图自广

东沿海向东向北呈“一”字展开。清中期的长卷式沿海全图的分图顺序,多为“自盛京(今辽宁)至广东”,

这与明人万里海疆“自粤抵辽”截然不同。这一呈现顺序的变化,最有可能是基于()

A.王朝政治的差异B.制图技术的发展

C.经济重心的变化D.外贸政策的不同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明朝时期的海防图''自广东沿海向东向北呈‘一'字展开”

“自粤抵辽”,但清朝时期“自盛京(今辽宁)至广东”,这与盛京是满洲兴起地和故都所在地,清朝形成

了尊奉盛京的典制有关,所以这种顺序变化最可能基于王朝政治的差异,A项正确;明清时期材料反映的是

海防图的顺序,没有涉及制度技术的变化,排除B项;明清时期的经济重心都是在南方,没有发生变化,

排除C项;明朝时期实行海禁,清朝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外贸政策上有相似之处,排除D项。故选A

项。

12.(2024•广东•二模)如图为我国明朝各时期朝贡贸易的统计图。据此可知,明朝()

(次)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1_II-Fir1rleFlnr~.n

洪武永乐弘睇me正统**天胃腐化弘治正陋嘉靖

A.朝贡政策与世界动荡不安有关B.朝贡政策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C.朝贡政策体现了中国地位下降D.朝贡政策受到时局变化的影响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

准确时空是:明(中国)。依据材料概况可知:从明朝时期朝贡贸易的统计图来看,比较突出的是在洪武、

永乐年间,这一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及政府政策支持,自弘熙之后,朝贡次数呈波动式

下降趋势,这主要是当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海外贸易的发展和西方殖民者东来有关,所以可知受时局

变化影响,D项正确;此时中国整体上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朝贡政策受世界动荡影响不大,排除A项;

材料不能体现朝贡政策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西实力的比较,不能得出中国地位的下降,排除C

项。故选D项。

13.(2024•云南•一模)明代万历年间,利玛窦来到中国后,指出“记识”的器官是“脑”而并非“心”,

但嘉道年间士人俞正燮不以为然,说中国人与西洋人“藏府不同,故立教不同,洋人巧器……盖为人穷工

极巧,可见心窍不开”。这种现象反映了()

A.传统社会转型任重道远B.中国传统文化优于西方

C.西学东渐受到士人阻碍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材料

反映的是利玛窦来华后,在近代西方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指出“记识”的器官是“脑”而并非“心”,但嘉道

年间士人俞正燮固守传统,认为''记识”的器官是“心”,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中国很多人仍然不识世界潮

流,传统社会转型任重道远,A项正确;此时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不占据优势,排除B项;明清时

期的士人中并非全部都拒绝西学,比如徐光启推动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故“士人阻碍西学东渐”说法有

失偏颇,排除C项;材料所述为明清时期一部分国人对西学的态度,而非国家在对外交往方面的政策,排

除D项。故选A项。

14.(2024•江西新余•二模)明末嘉定人张鸿磐在《请照旧永折疏》中,希望政府在征收赋税时不必征收

实物(粮食),可以征收折色(货币)。他的理由是:嘉定“地不产米,水不通漕”,“仅种木棉一色,以棉

织布,以布易银,以银杂米,以米充兑。”这反映了当地()

A.“摊丁入亩”尚未执行B.经济收益结构发生变动

C.传统小农经济逐步瓦解D.工商业市镇的高度繁荣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明末清初时期(中国)。根据“嘉定'地不产米,水不通漕','仅种木棉一色,以棉织布,以布易银,

以银杂米,以米充兑。'”可知,明末清初时期,江南地区的嘉定地区不从事传统的农业种植业,而是种植

棉花,从事棉纺织业,说明当地依赖纺织业为生,即经济收益结构发生了变动,B项正确;“摊丁入亩”在

清朝雍正时期才出现,排除A项;传统小农经济的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排除C项;根据嘉定地区

的经济状况无法说明当地工商业市镇高度繁荣,排除D项。故选B项。

15.(2024•湖南•二模)下图是明朝时期西方来华传教士的代表利玛窦与中国士大夫进行交流。利玛窦被

誉为中国天主教开拓者,他在传播天主教过程中删去了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的童真女之子身份,

特别是“人人平等”等内容,还尽量避免谈论基督教的神学。这表明明朝时期()

A.天主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B.传教是中西交流的主要方式

C.儒学地位再次受到了严重削弱D.西学传播需要适应中国传统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朝中国。利玛窦在

传教过程中删除了一些不符合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的内容,表明西学传播需要适应中国传统,D项

正确;材料所述为利玛窦传播天主教的方式,而非效果,不能断定天主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排除A

项;材料体现传教是中西交流的方式之一,不能得出''主要",排除B项;利玛窦在中国传播天主教时注意

适应儒家文化,与明朝中国儒家思想占据主流地位有关,儒学地位并未受到严重削弱,排除C项。故选D

项。

16.(2024•山东济宁•三模)清代政务的处理有一明一暗两条渠道,明的是指官员将题本、奏本递送至通

政司,由其转交内阁,内阁票拟后呈送皇帝裁决;暗的是指臣僚将奏折直接递呈皇帝,皇帝御览亲批后发

回奏折人。这意味着清代()

A.中枢机构运作更趋合理B.权力分配体制发生新变化

C.中央机构职权划分细密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清代(中国)。根据材料“明的是指官员将题本、奏本递送至通政司,由其转交内阁,内阁票拟后

呈送皇帝裁决;暗的是指臣僚将奏折直接递呈皇帝,皇帝御览亲批后发回奏折人”可知,清代政务处理有

一明一暗两条渠道,暗渠道的奏折直达皇帝,减少了内阁的票拟环节,使权力分配体制发生了新变化,B项

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权力分配体制发生新变化,并未涉及中枢机构运作更趋合理,排除A项;材料信息并

未涉及中央机构的职权划分情况,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权力分配体制发生新变化,并未涉及对地方的

控制力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

17.(2024•陕西宝鸡•三模)清朝前期,政府征集名儒编纂巨籍三十多种。康熙时敕修、雍正初完成的《古

今图书集成》,凡一万卷;乾隆时的《四库全书》凡三千四百五十七部,七万九千七十卷,更是巨籍,对学

术的贡献亦甚大。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政治认同B.促进民族交融C.恢复儒学正统D.倡导经世致用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朝整理古代典籍,其目的在于通过构建文献秩序来为构建统治秩

序服务,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同时争取政治认同,A项正确;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争取政治认同,并

不是促进民族交融,排除B项;儒学正统地位始终存在,“恢复”一说不恰当,排除C项;上述措施的主要

目的是争取政治认同,未涉及经世致用,排除D项。故选A项。

18.(2024•辽宁•三模)清前期云南改土归流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逐渐成为少数民族区域主流婚

恋观念,甚至出现了少数民族妇女以死守节的记载。由材料可知,改土归流()

A.拓宽了清政府的统辖范围B.减少了边疆少数民族间矛盾

C.推动边疆内地一体化管辖D.推动了云南少数民族的汉化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清朝前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政府实行改土归流,废除土司,改为流官,中原汉族的思想

文化观念也影响着云南,推动了少数民族的汉化,D项正确;材料强调改土归流有利于少数民族的汉化,不

涉及统辖范围扩大,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清朝时期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改土归流,不涉及边疆少数民

族间矛盾情况,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趋向,排除C项。故选D项。

19.(2024•天津和平•二模)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包

括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由臣下密奏

先提出,雍正帝又与臣下反复讨论后制定的。据此可知密折制()

A.体现了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B.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

C.使得信息收集广泛决策高效D.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

【答案】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本题材料“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

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雍正时

期密奏权的扩大,透过现象看本质,体现出的就是皇权的加强,是君主专制的加强,从而能够使得信息收

集更为广泛、决策更为高效,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而不是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

排除A项;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密折的书写

主体并不是普通民众,所以密折制并不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排除B项;密折制没有取代军机处的职能,

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0.(2024•广东•二模)军机处设立前,皇帝选用亲信顾问商议政务多凭个人需求和喜好,不拘官品和职

务。军机处设立后,入值军机处,参与机要者有身份限制,三品以上才识广博的亲信为军机大臣,四品京

堂以下至“阁部属之能者”为军机章京。这■变化()

A.分化了内阁事权B.规制了皇帝的用人权

C.催生了权臣干政D.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皇帝选用亲信顾问商议政务多凭个人需求和喜好,不拘官品和职务”“入

值军机处,参与机要者有身份限制,三品以上才识广博的亲信为军机大臣,四品京堂以下至'阁部属之能

者’为军机章京”可知,军机处设立之前,皇帝在选用顾问商议政务时,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但军机处设

立后,在军机大臣和军机章京的选择上有了更多的身份限制,反映了皇帝用人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规范,B

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皇帝选择顾问商议政务的官员上的变化,没有涉及内阁与军机处的具体职权,排除A

项;军机处跪受笔录,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军机处本身没有催生权臣干政,排除C项;军机处跪

受笔录,完全听命于皇帝,强化的是君主专制,没有提高决策科学性,排除D项。故选B项。

21.(2024•山东•二模)下列两则是荷兰人记录的有关郑成功贸易的资料:

资料甲:1655年3月9日《热兰遮城日志》:国姓爷的24艘船只,从中国沿海开去各地贸易:

往巴达维亚7艘,往越南东京2艘,往暹罗10艘,往越南广南4艘,往马尼拉1艘。

资料乙:1656年12月11日《巴达维亚城日记》:今年国姓爷的6艘帆船,从中国到柬埔寨,

收购鹿皮及其他货物运往日本。

注:热兰遮城为今台湾台南;巴达维亚城为今印尼雅加达。

据此可知()

A.郑成功突破了明朝海禁政策的限制B.郑成功独占太平洋地区的丝银贸易

C.郑成功与荷兰合作经营南海的贸易D.郑成功是荷兰在亚洲贸易的竞争者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655—1656年(亚洲)。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7世纪中期荷兰人记载,“国姓爷”郑成

功的船队在东亚、东南亚开展贸易。结合所学知识,17世纪的荷兰号称“海上马车夫”,在海上贸易中扮演

重要角色,由此可推断,郑成功是荷兰在亚洲贸易的竞争者,D项正确;明朝已于1644年灭亡,排除A项;

当时西班牙、荷兰、葡萄牙都参与东亚、东南亚贸易,并非郑成功独占,排除B项;材料没有郑成功与荷

兰合作相关信息,且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双方存在较大矛盾,排除C项。故选D项。

22.(2024•山东荷泽•二模)某学者将中国古代疆域的扩展划分为三个阶段:黄河和长江流域两大农耕区

联合阶段、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基点的疆域伸缩阶段、突破北方农牧交错带将疆域稳定地伸向西北干

旱地区阶段。对第三阶段的划分主要是基于该阶段()

A.农耕经济的繁荣B.专制皇权的强化

C.民族交融的发展D.有效的社会治理

【答案】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

“突破北方农牧交错带将疆域稳定地伸向西北干旱地区阶段”及所学可知,清朝将疆土稳定地伸向西北干

旱地区,突破农牧交错带,融南北蒙古、西域于大清版图之内,并继元、明两代继续实行对青藏高原的统

辖,说明其划分的依据是王朝对社会治理的效能,D项正确;“农耕经济的繁荣”与题干“黄河和长江流域

两大农耕区联合阶段”有关,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专制皇权强化与古代疆域划分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民族交融的情况,也未强调民族交融与疆域划分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选D项。

23.(2024•山东•一模)清代初年,一些学者自觉不自觉地由中学西学相通相合的看法,转向“西学中源”

说,即认为西学出于中国,中国文化是西方文化之源。“西学中源”说()

A.反映了学术思想上的天朝上国观念B.体现了中国传统科技的发达和进步

C.开启了古代中国思想近代化的潮流D.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进程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初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朝初年,学者对中学西学的认识由中学西学相同结

合转向“西学中源”,认为西学出自中国,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闭关锁国导致的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

A项正确;材料反映学者对中学和西学关系认识的变化,与中国传统科技的发达无关,排除B项;中国思想

近代化始于近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进程,排除D

项。故选A项。

24.(2024•河北保定•一模)如表为1683年至1688年开到日本的中国民间商船即“唐船”数量表,表格

信息说明清朝()

年代数量(艘)

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24

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20

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85

1686年(清康熙二十五年)102

1687年(清康熙二十六年)115

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193

A.对外交往渠道的拓展B.“海禁”政策有所松动

C.中日贸易往来的双向互动D.统治者重视开发利用海洋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1683年至1688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683年至1688年开到日本的中国民间商船即“唐船”

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一定程度上说明清朝“海禁”政策有所松动,B项正确;材料仅涉及中国民间商船

开到日本,这在清朝之前就已出现,“对外交往渠道的拓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了1683

年至1688年开到日本的中国民间商船即“唐船”数量情况,未体现“双向互动”,排除C项;清朝推行闭

关锁国政策,统治者一般重视陆地,“统治者重视开发利用海洋”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

25.(2024•湖南•二模)据考证,清雍正2年,全国人口2500万人。仅仅过了42年,到乾隆三H"一年,

人口爆炸性地翻了三番,达2亿900万人。道光二十九年,人口又翻了一番,达四亿七千万人。这一时期

人口的增长()

A.为统治危机出现埋下隐患B.源于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

C.促进新型生产关系的产生D.得益于政府社会管理松散

【答案】A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清朝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清代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加上政治腐败

和贫富矛盾的积累,乱象逐渐萌生,这为统治危机的出现埋下隐患,A项正确;当时小农经济依然占统治地

位,生产方式未发生根本改变,排除B项;新型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明代,排除C项;清朝时期

政府对社会的管控较为严格,排除D项。故选A项。

26.(2024•黑龙江•三模)清朝学者戴震曾说:“古人之学在行事,在通民之欲、体民之情,故学成而民

赖以生。后儒冥心求理,其绳以理严于商、韩之法,故学成而民情不知,天下自此多迂儒,及其责民也,

民莫能辩。彼方自以为理得,而天下受其害者众也,”这一思想()

A.否定了宋明理学的学术价值B.凸显了重视人伦日用的经世济民情怀

C.代表了市民阶级的价值取向D.突破了传统政治伦理并关心小民命运

【答案】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根据题干关键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