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5蜀道难课件粤教版必修_第1页
2022-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5蜀道难课件粤教版必修_第2页
2022-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5蜀道难课件粤教版必修_第3页
2022-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5蜀道难课件粤教版必修_第4页
2022-2022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215蜀道难课件粤教版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

难第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二十四分。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1.解读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2.品味李白诗歌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3.理清诗歌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二十四分。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1.连线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李白的诗歌想象丰富,形象宏大,气势奔腾,豪放飘逸,善于运用新颖的比喻和极度的夸张手法来抒发感情。2.写作背景此诗大约作于天宝元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期间。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载:“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如此说可信,则本诗当作于742—744年前后。天宝中,殷璠编《河岳英灵集》选此诗,赞为“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调”。第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二十四分。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第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二十四分。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第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二十四分。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第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二十四分。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第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二十四分。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第八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二十四分。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6.文言句式但见悲鸟号古木(省略句)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倒装句)7.名句填空(1)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3)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5)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第九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二十四分。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1.诗的开头分几层叙述蜀道的来历?提示:分三层:第一层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已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第二层描述秦蜀之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第三层叙述蜀道来由。2.诗人是怎样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提示:①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②虚写映衬:黄鹤飞不得过、猿猱愁于攀援——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③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维艰、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④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⑤运用夸张和想象:“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第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二十四分。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3.全诗最后一节写剑阁,对天宝初年的唐代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提示:在风云变幻、险象丛生的惊险氛围中,最后写到了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目的在于劝人引以为鉴,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的真相,这既描写蜀道猛兽,又影射政治黑暗,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为诗篇增加了现实的内涵、深厚的意蕴。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二十四分。学习目标走进作品基础练习整体感知课文图解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二十四分。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1.诗中三次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每一次的含义有什么变化?其作用是什么?提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两句,是该诗的主调。这两句在诗中重复三次,每次的作用不尽相同。在开头,重在表现蓦然惊讶的感觉,也使文势更为突兀;在中间,是表现一种畏惧和发愁的心理,在文势上有换气和振起的作用;在末尾,则表现无可奈何,只得作罢的情绪,使全诗通过这样的一唱三叹,让主调在读者心目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二十四分。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2.请找出诗中具有丰富想象和极度夸张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表现蜀道之难的。提示:本诗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如“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是诗人想象自己在蜀道中的所见:当仰望眼前的最高峰时,他看见六条龙拉着的太阳车被挡住,不得不绕道而行;再俯视下面,只见波涛汹涌的急流为大山所阻而激起无数的旋涡——这幅画是多么神奇而美妙!“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这是诗人设想自己沿着盘山道攀登青泥岭的情形。“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这是写登上顶峰以后的情形。——这很像一组特写镜头,而有趣的是后一幅:诗人从星星中间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它们,看看是个什么样子。这是何等夸张、何等奇特的想象!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二十四分。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3.如何理解“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和“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几句诗的诗意?提示:①课本中的注释是“守关的将领倘若不是亲信,就会成为祸害”,“狼与豺”比喻发动叛乱的人,而“化为狼与豺”的就是守关的将领了,这种理解比较曲折隐晦。还有另一种解释是,“狼与豺”比喻异类,“化为狼与豺”是指死亡,即不复为人之意,其主语是“友人”,这种理解比较直接。②这几句诗主要是用夸张的手法极写蜀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险恶,奉劝友人不可以久居,不是实指。诗歌的语言本来就有“不惊人不足以为美”的特点,杜甫就说过“语不惊人死不休”。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二十四分。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自主探究清人沈德潜评论它“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唐人殷璠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这主要是指回旋起伏的章法和雄伟奇丽的气象。请结合诗文谈谈你的理解。提示:①诗的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定下基调。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形成了以此为主旨句贯串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这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②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③诗人在描绘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时,融入了浪漫主义的激情。④诗人对乐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字数参差错落,句子长短不齐,也突破了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二十四分。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援——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屏住呼吸、抚胸长叹——困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二十四分。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1.善用反复,突出主旨。诗人创造性地继承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又称反复)形式。主旨句凡三见:开头、中间、结尾各出现一次。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因为它每出现一次都给读者带来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串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2.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来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有“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有“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我们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大形象。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二十四分。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3.句式上,本诗用了大量散文化的诗句。字数从散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诗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的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二十四分。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导练请自定写作中心,运用反复手法,写一段文字。不少于200字。创意激活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反复的具体使用形式主要有三种:①连续反复,即反复的语句紧连在一起用。②间隔反复,即相同的词句段间隔开来反复运用。③连续反复与间隔反复结合起来使用。作文中,正确运用反复手法,不但可以加强语言的节奏感,而且有助于分清层次,强调感情,突出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因此,它被运用于各种文体中。在说理文章中能够加强论点;在记叙文中,能够分清条理;在文艺作品中,特别是诗歌中运用反复,能够表现强烈深挚的思想感情,起到强调主题、增强旋律美的作用。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二十四分。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运用反复手法需要强调的是:①运用反复,必须要适合表情达意的需要。反复不是“重复”,不必要的反复,会使文章语言啰唆;没有充实的内容、强烈的感情,一味采用反复的形式,会让人厌烦。②必须要抓住关键的词句段进行反复,不能随便重复某些语句。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二十四分。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范例展示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从柳树上摘下一片嫩叶,从杏树上掐一朵小花,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欢快的旋律就流荡起来了。哨音在青色的树枝上旋转,它鼓动着小叶子快快地成长。风筝在天上飘,哨音顺着孩子的手,顺着风筝的线,升到云层中去了。新翻的泥土闪开了路,滴着黑色的油,哨音顺着铧犁的镜面滑过去了。呵,那里面可有蜜蜂的嗡嗡?可有百灵的啼转?可有牛的哞叫?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从柳树上摘下一片嫩叶,从杏树上掐一朵小花,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欢乐的旋律就流荡起来了。……呵,春天吹着口哨,漫山遍野地跑……(刘湛秋《春天吹着口哨》)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二十四分。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1)李白一直以“诗仙”的形象活在人们的心目中。他喝酒,“天子呼来不上船”;他作文,“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他游山,“五岳寻仙不辞远”;他写水,“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高兴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悲伤时,“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惆怅时,“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愤怒时,“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连他的出生和逝去也染着神奇浪漫的色彩。李白的一生能给人很多启示,也能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自己的处境与人生。这则素材可应用于以下话题中:

提示:“敢于展示真性情”“率真人生”“人要有傲气”“个性”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六:一点二十四分。问题导学写法探究积累与运用(2)李白和杜甫的交情非常深厚,杜甫怀念亲友的诗中,以怀念李白的最为突出。诗中表现了他对李白的推崇,字里行间充满作为知己对李白最深的理解和认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样字字千钧的评价更是成为文学史上对李白诗风的定论。唐肃宗年间李白被流放夜郎,杜甫对李白的安危魂萦梦系,写下《梦李白》两首,流传千古。“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牵挂叮咛,一往情深,完全是深切思念和默契友情凝聚而成,被誉为“笔笔神来”,具有极高的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