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2024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
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注有蒋帮的一项是()
A.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三,不仅成功树立起中国智能手机的良好形象,而且改变了运营商和消费者对华
为手机的认识。
B.国产电影《流浪地球》取得近45.6亿元左右的票房,原因是影片将亲情、希望、家园完美地融合在一个科幻的故
事里,强烈冲击观众的心。
C.优异成绩的获得,必须经过刻苦勤奋的学习而取得,学到了什么,取决于做了什么,不是老师教了什么。
D.从《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到《经典咏流传》,这类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文化节目,让人赞口不绝。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的《史记》长于记人,记述了许多各具特点的历史人物,如项羽、刘邦、诸葛亮、周亚夫等。
B.“唐宋八大家”都以散文而著称,如柳宗元有永州八记、范仲淹有《岳阳楼记》、欧阳修有《醉翁亭记》、苏轼有
《记承天寺夜游》。
C.印度诗人泰戈尔著有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他的诗歌是世界文学中无与伦比的艺术珍品。
D.《呐喊》《彷徨》是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孔乙己》《故乡》《藤野先生》就分别出自这两本书。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馋当的一项是()
A.学校定期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卷章匪浅。
B.谈论河池旅游及其影响力,我们既不能去目蓑罩,也不要盲目乐观。
C.同学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复习,他却菁,?以手地沉迷于游戏,他的父母为此心急如焚。
D.如果学生对影视明星重礼摩殍,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表达作者的感情和主张。我们已经学了柳宗元的
《小石潭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及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阴”指水的北岸。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阳”,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
面叫“阴”,如“河阳”指黄河南岸,“汉阴”指汉水北岸。
C.“迁”是指官职的变化,“迁谪”是贬官的意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的是降职流放,
而“右迁”指的是升官。
D.”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古人对别人的敬称,指对方;“陛下”则是对皇帝的敬称。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蕾恰当的一组是
①短短3个月间我国就发生了12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
②草原牧场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大大加重了草场退化。
③近几十年来,我国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不少地方便以超垦、过牧和滥伐获取必要的生活资料。
④于是导致去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
⑤结果粮食没打多少,反而造成了土壤盐碱化和荒废了更多的土地。
⑥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垦成了农田。
A.①②③④⑥⑤B.⑥④①⑤③②C.②⑤③④①⑥D.③⑥⑤②④①
6.阅读下列文段,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当我们步入无想山森林公园竹海大道两边的林间世界,享受着清幽的氛围时,那竹林真的静悄悄吗?仔细找找!也许,
你会辨认出伪装高手尺蟆,正假扮成枯枝,迷惑着“敌人”;也许,你会看到忙碌的鼠妇,从潮湿的落叶堆中爬出,
正把钟爱的腐zhi质转化成大地的养分;。当我们沉谩在静谧中,享受着休闲生活,其实竹林中的动物们
在过着它们的生活。选择“爱”一词的正楷字体或行楷字体,进行临写。
啜
—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氨()围②腐zhi()质③沉遗()将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从“却、也、就”三个词中选择一个,填入文段最后一句的方框中,并简明说说选择该词的
理由。
你选择的词是:;理由是: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文段中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话:
7.根据提示填空。,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
,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兔从狗窦入,。(《十五从军征》)陶渊明在《桃花源记》
中描写老人和孩子都幸福快乐的句子是:,。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古往今来,有许
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情。请你写出连续两句含有“月”字的古诗词:,O
8.名著阅读
1.清初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说:“《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
口。”请你为下列人物语言选择合适的主人公。
A.林冲B.鲁达C.杨志
(1)“原来如此,也是一般的客人。却才见你们窥望,惟恐是歹人,因此赶来看一看。”
(2)“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
(3)寻思道:”俺只指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吃官司,又发人送饭,不如及早开。”
2.通过阅读,小嘉发现林冲等三人出场时都不是普通百姓,因而质疑《水浒传》“官逼民反”的主题。对此你有何看
法?请结合整本书内答阐述理由。
二、阅读
9.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展开想象,描写“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所展现的画面。
2.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子世家赞
大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道鲁,观
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J焉。孔子
率由,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当时则荣,没则已焉。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
至圣矣!
1.本文作者(人名),在选文中他自称“”,这是他当时所任职的官名。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举鲁()
(2)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3)没则早焉()
(4)孔子布衣()
3.请昙佟解释题目中的“赞”的意思。
4.开篇作者即引用《诗经》中的名句表达对孔子的崇敬,除此外,还能从哪里读出他对孔子“乡往”之情呢?请用自
己的语言概括出来。
5.孔子的言行对后世影响深远,(课文迁移)中的三则语录是孔子从哪些方面对后人进行的教诲?
(课文迁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
II.阅读现代短文,完成小题。
走进一棵白菜的心里
文/朱成玉
①秋天到了,东北的街头小巷有两样东西格外多,一是密密麻麻的“花大姐”,在墙上埋头织着一张巨大的花毯,
在阳光的余温里苟活;二是卖白菜萝卜和土豆的人,精气神儿倍儿足,吆喝声此起彼伏,把日子搅合出许多热闹的光
景来。
②因为可以选择,所以每次买白菜我都要进行一番比较,挑品相好的、个头大的、硬实的,这样的白菜心儿抱得
紧,好吃,也放得住,可以吃得时间久一些。我会趁着卖菜人不注意的当口,就势抖落几片白菜帮儿,至少可以掉几
块钱的秤。
③精打细算总是好的,那是帮你看管好日子的一条忠犬。
④也有例外,有一对卖白菜的中年夫妇就蕉吧着蹲守在角落里,男人低头抽着闷烟,女人也不吆喝。两个人又黑
又瘦、无精打采的,看不到一点儿生气。问其缘由,是不允许他们在卖菜的地段卖菜。城里的禁区太多,条条框框也
多,他们就像晕头转向的羊,…不知道哪里可以站立,哪里可以坐下。一颗热切的心被泼了冷水,就像饱满的白菜没来
得及收割,早早就遇了霜寒。
⑤我劝着他们,“看,你们家的白菜多好,每一颗白菜心儿都抱得那么紧。一会儿就能卖完。”
⑥许是受了我的鼓励,那蹲着的男人站了起来,掐灭手上的烟,直了直腰。
⑦我注意到那个女人,自始至终没离开那些白菜半步,时不时地给它们盖盖被子,好像照顾着自己的婴儿,怕它
们着了凉似的。这样的举动很让人不理解,天气还没冷到那种程度,即便是很冷,白菜们也不至于那么娇贵,它们差
不多是蔬菜里最朴实的一种了。
⑧但是那一刻,我理解了。
⑨前几天刚刚看到一则简短的新闻:一个骑三轮车卖白菜的妇人被一辆轿车撞飞数米,落地后爬起来淡定地捡菜。
这个短新闻的重点在于“淡定”二字,这出乎很多人的预料,因为在生命还没有确保无虞的情况下,一颗白菜竟然还
受到如此“重视”!
⑩那么多的不解,是因为我们没有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
⑪廉价的白菜,别说一车,就是几十车也比不得她狠狠地索要一笔赔偿吧。可是她的生活里,一直以来就只有白
菜,她常年卖白菜,靠这个营生养活了自己和家人,所以,在她的生命里,白菜这个再平凡不过的事物是和她相依为
命的。
⑫别人不懂一颗白菜的重要性,而对于她来说,白菜对她是有恩情的。
⑬收割白菜的季节,精神饱满的白菜最早被运走,赶个好价钱。最后剩下的白菜,人们称之为“扒拉棵子”。没
抱成心儿,单薄得像没长成的少女,畸瘦、平胸,没有一点女人的神采。它们中有一些被主人收回家放到大缸里腌了
酸菜,另外一些实在不入眼的,只好在大地里度过寒冬了,等待着牛羊们来啃噬。可是不久之后,剧情就发生了变化,
城里人喜欢上了冻白菜的口味,把冻白菜用开水焯一下,炸点儿肉末酱,蘸着吃,味道极好。这下,大地上楚楚可怜
的“剩女”们又一次得到了大批量待嫁的好机遇,纷纷走进城里人温暖的厨房。
⑭卑微的人就如同这白菜,饱满的、扒拉的,都在广阔的大地里繁衍生息。被栽种、被收获或者被冷落,一茬又
一茬。
⑮卑微的人没有见过巨款,没有坐过飞机和高铁,他们眼里,更多的是零钱,靠着一颗颗白菜,他们的零钱也可
以攒成很多张大额钞票,但转眼就汇去了很远的另外的城市,那里的冬天不冷,四季常青,那是他们的孩子上学的地
方。
⑯我决定过冬的白菜都在这儿买了。我很小心地搬动一颗颗白菜,轻拿轻放,不会再轻易抖落一片白菜帮儿。我
知道,于我,那只是可以让我少付几块钱的白菜帮儿,可是对于那卖白菜的人,那掉落的白菜帮儿是会喊疼的。
1.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我”买白菜的行为有哪些变化。
2.第⑨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根据括号里的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他们就像晕头转向的羊,不知道哪里可以站立,哪里可以坐下。(从修辞的角度)
⑵我注意到那个女人,自始至终没离开那些白菜半步,时不时地给它们盖盖被子,好像照顾着自己的婴儿,怕它们着
了凉似的。(从描写的角度)
4.作者在第⑧段写“但是那一刻,我理解了",他理解了什么?
5.本文以“走进一棵白菜的心里”为标题,好在哪里?
12.片片蝶衣生
①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耳畔不是那些错乱的碎步之音,
便是天南海北的吆喝声。我在嘈杂之中,内心焦躁而又不安。
②走着走着,前方万绿丛中现出几抹蓝色。那是一片花木丛,繁茂的花枝上缀满蓝色的小花儿,花瓣娇小并不起
眼,如果不是花开得很多,我或许真的会忽略它们。可我到底还是厌倦了嘈杂的人群,被那一抹微蓝所吸引。
③移步花丛中,仔细瞧去,蓝色的花容宛如蝴蝶仙子一般,让人一眼惊艳。时值冬季,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
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微风吹动
蓝色的花朵,花朵起伏,与那身披蓝衫的蝴蝶别无两样。
④借助手机搜索,原来此花实名正是蓝蝴蝶。我惊叹于造物主的神奇,将这样一朵小花装扮得如此美丽。它那对
生的叶子,平展两侧对称盛开的花瓣,还有那如蝴蝶触角一般细长的雄蕊,无不娇美可人。在这个微寒的南国之冬,
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⑤我在这片蓝色的花海中徘徊,想起杜甫那首《江畔独步寻花》,想起眷恋芬芳的花间彩蝶,想起自由自在的欢啼
黄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
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
⑥眼前的这片蝴蝶花,生在鼓浪屿这片少人踏足的草地上,将点点微蓝开放在绿丛中。它们没有娇艳灿烂的三角
梅那般耀眼夺目,也没有悬挂在枝头的曼陀罗那般高高在上,不似红粉的合欢那般寓意高雅,更不像月季那般千娇百
媚。它们生来便如蝴蝶一般,长在花丛里,飞在绿叶间,在湿润的草地上,片片蝶衣生。
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
地,纵有迁徙,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
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
绽放。
⑧夕阳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它们清婉的姿容,密密丛丛
的风韵,将永远盛开在我的梦里。
1.依据文章第②③段的内容,概括作者笔下蓝蝴蝶花的特点。
2.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这蝴蝶花,静守一处,花非花,蝶非蝶,宛若一群蝴蝶仙子,着一身微蓝的薄衫,是那样的惹人怜惜!
3.在蓝色的花海中徘徊,作者为什么想起了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4.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片蝴蝶花”给了你什么启示?
1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
人们常说“少年不识愁滋味”,然而16岁的我,心中总有挥之不去的忧愁。由于长期疏于学业,我的成绩一直在
低处徘徊。尽管在众人面前我总是故作坦然,但心里却有难言的苦涩。我想,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
然而,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
那堂美术欣赏课,讲的是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周五,又是下午第一节。很多同学都埋着头,用美术课本遮掩因
犯困而迷糊的眼神。夏日的午热混杂着少年的汗味弥漫在教室里;窗外的老柳树似乎懒得再摇曳,蝉儿却很高调地重
复着咋天的老歌;远处传来繁忙的市音,隐隐约约,嘈嘈杂杂……
也许只是为了打破昏昏欲睡的沉闷,年轻的美术老师说:“我请一位同学谈谈对这幅画的感受。这样吧,姚远同学,
你来说说。"我没想到,被喊中的人是自己,迟迟疑疑地站起来。周围有窃窃的笑声与私语。
我的心,因为那些轻蔑的话语而猛烈地跳动,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我真想冲那些自以为是的家伙说一句;住嘴!
可是,我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是下意识地低头,再低头,想把自己滚烫的脸,埋进深深的臂弯。
我当时的样子,一定很窘迫、很无助。美术老师轻轻地走到我旁边:“姚远同学,是不是不舒服?”老师侧着脸,
关切地看着我。我摇摇头,双手很奇怪地卷着书角,然后展开,再卷起,好像一点点铺排着内心的局促、不安……
老师帮我把书角展平,指着那幅画说:“你好好看看,感觉到了什么?”是那幅莫奈的《睡莲》:水波粼粼,睡莲
的叶子或聚或散,花朵像暗条工的、摇曳的火焰,热烈而又含蓄。看似随意的柔美线条,捕捉住了水面似真似幻的光和
影。看着那画,我心里竟有一种隐隐的感动。沉默良久,我听见自己用极不确定的语气说:“画家好像是想表现……温
和、平静、美丽的大自然。”
只是几个字而已,美术老师却很欣赏地说:“说得好!莫奈的画,总是善于捕捉大自然的美丽。”她轻轻地按了按
我的肩膀:''你挺有悟性的。这幅画,藏于法国奥赛博物馆,希望有一天,你能去亲眼看一看。"我愣住了,确定这句
话是专门说给我听的!我定定地看着老师走向讲台的背影,满心的喜悦里夹杂一丝疑虑,“老师说我挺有悟性的!老
师真的是这么说的!老师这是在鼓励后进生吗?也许……”
接下来欣赏的是莫奈的《干草垛》。我凝视着这幅画,用心感受着画意。我敢说,我从未这么专心地上过课!老师
先请后排一位同学谈观感,那同学只说画面太单调了。老师微笑地点评:“莫奈画的虽只是干草垛,却巧炒地描绘了光
与色带给人的视觉印象。斜射的阳光下,淡橙的天空,橙紫的远山,橙绿的树林,橙黄的干草垛……阳光在跃动,色
彩在变幻。画面虽简单,却有一种不同寻常的生命力。”我聚精会神地听着,默默地将老师的讲析与自己的观画印象
一一对照。我发现,自己的观画印象免然与老师的讲析大致吻合,只是我的感受稍显稚嫩。这一发现,让我惊喜万分!
那个周末,烈日流火。我兴冲冲地跑到艺术品商店,买了一幅带画框的《睡莲》。虽只是临摹画,我的喜悦却是那
样真实而强烈。
我告诉父亲,这是美术学科的参考资料。父亲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点点头,什么也没说,只是爬到椅子上,
郑重其事地帮着把画挂在我的房间里。
我开始了一个人的战争,和自卑作战,和懒惰作战。我还一遍遍地为自己勾画未来的蓝图。越来越多的人真诚地
用“阳光”、“自信”、“上进”这些词亲切形容我。
终于,我鼓起梦想的翅膀,飞向远方……
大学时,我主修国际金融,但我对莫奈的画却始终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亲切感,就连我的父母对莫奈的画都有特殊
的感情。那幅《睡莲》,从我16岁那时起就一直挂在我的房间里。
再回故多时,我想找到那位美术老师,告诉她,法国的奥赛博物馆我已经去过了。不过,毕竟是男子汉了,有些
细节我会不好意思说的,比如,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
(选自《读者文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文故事内容。
2.第二自然段写道“那一堂极其普通的美术课,却无意中颠覆了我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前后有何不同?
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3.仔细品味上下文,请从动作、心理两个角度,对选文划线部分进行赏析。
4.文末写道“那天在奥赛博物馆里,面对莫奈《睡莲》真迹,我竟热泪盈眶"。请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写出“我”
那时的心理活动。
5.许多人认为“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作者说“成长,有时只是瞬间的事”。对此,你有何看法?请结合文
查内容和你的成长感悟谈谈。
三、语言表述
14.根据下面的语言材料,运用对联知识对出下联。
有一座高山,山顶尖尖,像一支倒上去的笔在天上写字,高山脚下有一片梯田。像横着推过去的一片片树叶,铺满大
地庄园,煞是壮观。
上联是:尖山似笔,倒写青天一张纸;
下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
1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请在“,让生活更美好”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构成你的作文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
歌除外)。
题目二:
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微纪元》中,为了减少资源消耗,人类利用基因工程培育出了体积极小的“微人”。假如
有一天,你变成了“微人”群体中的一员,只有金龟子或蚂蚁那么大,会有怎样新奇的感受?也许你具有了某种特异
功能?也许你会和会和宏人(正常人)发生矛盾……
请你发挥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600—800字。(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D
【解析】
A.递进关系颠倒。B.“近45.6亿元左右”中“近”与“左右”语意重复,可删去一个。C.句式杂糅,“的获得”与
“而取得”必须删除一个。D.没有语病。
2、C
【解析】
试题分析:A.“诸葛亮”不是《史记》所描写的人物。B.范仲淹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C.正确。D.《藤野先生》
出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故答案为C。
3、C
【解析】
A.使用正确,获益匪浅:形容受到很大的益处和启迪。
B.使用正确,妄自菲薄:妄:胡乱的;菲薄:小看,轻视.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C.使用有误,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该成语
是褒义词,用于此处不恰当。
D.使用正确,顶礼膜拜:顶礼:佛教拜佛时的最敬礼,人跪下,两手伏地,以头顶着受礼人的脚;膜拜:佛教徒的
另一种敬礼,两手加额,跪下叩头。虔诚地跪。
故选C。
4、B
【解析】
ACD三项正确。B项错误。改为:”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阴”指水的南岸。古人把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
“阳”,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内面叫“阴”,如“河阳”指黄河北岸,“汉阴”指汉水南岸。
5、D
【解析】
考查对句子的衔接与连贯。仔细阅读这几个句子,说明的是沙尘暴是产生的原因,是由原因到结果的逻辑顺序来写的,
③句是首句,④句”于是导致……”①句是说结果,④①放在最后,故选D。
6、(1)选择抄写的字体正确(2)fen殖jin(3)那竹林并不是静悄悄的。(4)也表示并列
关系,同时又强调了竹林中的动物与我们一样,有着属于它们自己的生活状态。(5)示例:也许,你会发现隐身
的竹节虫,正警觉着周围的风吹草动,随时准备逃离可能的危险。
【解析】
试题分析:(1)汉字书写是语文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规规矩矩地写字。对
于在方框或田字格里书写,要做到妥善布局,结构匀称,笔画到位。本题按要求临写即可。(2)本小题作答时,注意
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根据拼音写汉字,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
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注意“殖”的字形和“氛”字的读音。(3)将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要将
反问句中的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还……)去掉;
要将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语句“那竹林真的静悄悄吗?”可将改写成“那竹林并不是静悄悄的。”(4)根据语境,
前一句写“我们”,后一句写动物。句子间构成并列关系,所以选用表并列关系的“也”字。(5)考查语言表达与应
用。解答时,首先分析结构找到仿点。每一个仿写题给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确定句式仿格调;然后要研究例句
仿修辞,看例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③看清要求定主题。仿写句子在内容上要与例句相一致。本题作答要选择林间
的“动物”,用“也许,你会……”的语言形式来拟写这一动物的行为表现,使之构成排比句。答案不唯一,符合题
目要求即可。
7、(1)造化钟神秀(2)化作春泥更护花(3)可怜身上衣正单(4)雉从梁上飞(5)黄发垂髻并
怡然自乐(6)示例: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
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雉”“垂髻”“怡”的书写。
8、1.CAB
2.答案示例1:这里的“官”代表黑暗腐败的北宋朝廷,交代了当时的时代纲纪坍塌,律法残败官吏昏庸的背景。“民”
代表受迫害的所有的人,有普遍意义的。正如鲁智深,他看到郑屠投托小种经略相公,仗势欺人,金氏妇女备受欺辱,
却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是替被压迫的金氏父女反抗压迫和剥削,讨回公道。答案示例2:这里
的“官”代表黑暗腐败的北宋朝廷,“民”代表受迫害的所有的人,是有普遍意义的杨志失陷花石纲丢官,鲁智深因
替金氏父女讨回公道出家为僧后落草为寇,林冲遭高俅陷害,在纲纪坍塌,律法残败,官庸的时代,连“官”都生存
艰难,广大民众生存之艰可想而知,这三人走上抗之路,更是反映揭露“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
【解析】
1.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名著中人物形象的掌握。此题中第一句出自《智取生辰纲》中,是杨志所说的一句话;第二
句通过语句内容结合名著各个人物经历,可得知这句话是在林冲含冤受屈刺配沧州,邂逅故旧李小二时交谈的话语,
所以此人为林冲;第三句通过语句内容结合名著各个人物经历,可判断出自《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此人为鲁达。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个性化解读能力。对于“课标”推荐的初中生必读的文学名著,学生平时要认真地阅读。不
仅识记相关的文学常识,还要掌握名著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思想内容、艺术特色等。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可
在阅读名著的基础上,把握名著主题,谈自己的理解即可。本题中,质疑《水浒传》“官逼民反”的主题,所以首先
要解释什么是“官逼民反”。“官”代表黑暗腐败的北宋朝廷,“民”可以代表受迫害的所有的人,然后结合整本书
内容和书中的典型人物阐述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二、阅读
9、1.在一棵棵开满红花的树间,无数只黄莺在不停地鸣叫;波平如镜的湖面四周,生长茂盛的青草,一只只白鹭在
湖面上自由飞翔。
2.愉快(或高兴、愉悦等)“人意好”(或“好”“意好”)
【解析】
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
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画面:在那开满了红花的树上,欢跃的群莺在
不停的鸣叫;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成群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翻飞。
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心情。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全诗内容,抓住词语“人意好”来分析表达诗人的心情即可;注
意要抓住“愉快的心情”来理解。
10、1.司马迁太史公
2.(1)往(2)离开(3)停止(结束)(4)没有官职的人
3.(1)《史记》以“太史公曰”的形式,对所记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加以评论,一般称为赞。赞,文件名。
4.读孔子的书想象他的为人;到鲁地看到他的遗物和教风不忍离去;用天下君王贤能对比(反衬)孔子对后世影响深
远;称赞孔子为“至圣”。
5.孔子做学问,讲求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为人谦虚好学,有宽广的胸怀、高尚的品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解析】
1.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孔子世家赞》是西汉文学家司马迁写的一篇赞。大史公:司马迁的官名,用以自称。
2.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
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去”:
离开。“适”:往。“布衣”:古今异义词,古义是没有官职的人。
3.赞:文体名。《史记》一百三十篇,每篇最后都以“太史公曰”的形式,对所记的历史人物或事件加以评论,一般
称为赞。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
括的前提和基础。《孔子世家赞》开篇借用《诗经•车簟》里的两句诗,云:巍峨的高山可以仰望,宽广的大道可以行
走。自己虽然不能到达那里,但心中对它却充满向往。赞语又云:“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对于司马迁来说,
读孔子书即如面对孔子本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仲尼
虽逝,然其遗物依然,其遗教犹在司马迁面对这一切,恍若重逢故人,不忍离去。天下君王、贤人众矣,他们生前的
荣耀与其自身的生命一起完结;孔子身为平民百姓,可其思想学说在后世却一直广为流传,从天子王侯到其他所有研究
六经的人,都以孔子的学说为准则。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司马迁给孔子无以复加的赞誉,即孔子“可谓至圣矣”。概
括时语言要简明。
5.考查知识的迁移与拓展。第一章提出以学习为乐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反映出孔子注重学习方法和自身的修养,
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第二章“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体现孔子虚心好学的态
度和精神。第三章体现孔子尊老爱幼思想,一代圣者的慈悯之心。
【点睛】
译文:太史公说:《诗经》有这样的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宽阔的大路让人行走。'‘尽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时代,
然而内心非常向往。我阅读孔氏的书籍,可以想见到他的为人。去到鲁地,观看仲尼的宗庙厅堂、车辆服装、礼乐器
物,儒生们按时在孔子故居演习礼仪,我流连忘返以至留在那里无法离去。天下从君王直至贤人,是很多很多了,生
前都荣耀一时,死后也就完。孔子是个平民,传世十几代,学者尊崇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讲习六经的都要以
孔夫子为标准来判断是非,孔子可说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11、1.过去,“我”:比较,挑剔。会趁人不注意,就势抖落几片白菜帮儿;现在,“我”:我很小心地搬动一颗颗
白菜,轻拿轻放,不会再轻易抖落一片白菜帮儿。
2.这段插叙在文中起补充情节,推动人物情绪变化的作用。(意合即可)
3.⑴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农人夫妇比作“晕头转向的羊”,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们在城市处境的尴尬、茫然和卖
菜的艰难,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深切同情。
⑵通过描写女人自始至终未离开半步、时不时盖被子等动作描写,表现了女人对白菜的关心、珍视,也体现了女人与
白菜相依为命的深厚情感。(意合即可)
4.①理解了女人照顾白菜的行为举动;②理解了白菜对女人的重要性;③理解了女人对白菜的深厚感情;④理解了女
人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5.好在:①标题含义丰富:表面上指的是走进白菜的心里,了解白菜;深层含义指要走进菜农的心里,倾听他们的心
声。②标题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③标题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白菜拟人化,赋予白菜以人的特征;运用象征
手法,白菜象征卑微的农人及其朴实、平凡、奉献的品质,使文章寓意深刻,耐人寻味。④标题新颖,吸引读者,能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⑤标题表现了作者对白菜和农人虔诚、敬重的态度,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解析】
1.考查对文章要点内容的理解。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找
到关键语句,或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如可提取第2段的“我会趁着卖菜人不注意的当口,就势抖落几片白菜帮儿,
至少可以掉几块钱的秤”,最后一段的“我很小心地搬动一颗颗白菜,轻拿轻放,不会再轻易抖落一片白菜帮儿”一
句作为答案。
2.考查插叙的作用。插叙,是在记叙的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另一个或几个与中心事
件有关的情节的叙述方式。首先要先理解这个第9段写了什么,然后根据上下文的情节内容分析语段的作用。9段是
一段插叙。“前几天”即插叙的标志性语言。从内容上讲:在文中补充情节,使事件真实可信。从结构上讲,引出下
文,推动人物情绪变化的作用,为“我”的行为态度的转变做铺垫。
3.考查赏析文句。①句题目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他们就像晕头转向的羊”运用比喻,将夫妻二人比作晕头转向的
羊,写出夫妻二人来自农村,城里的禁区太多,条条框框也多,表现他们境遇的尴尬,卖菜的艰难,表达了作者对他
们的深切同情。②句要求从描写角度赏析,“盖”是对女人的动作描写,再加上“自始至终”,表现女人对白菜的呵
护备至,突出白菜对女人的重要性。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理解了,就是“我”终于明白了的意思。是指“我”看到女人如此关照她的白菜,
明白了女人照顾白菜的举动背后的原因,是因为白菜对她来说很重要,他们来到陌生的城里,就像晕头转向的羊,不
知道哪里可以站立,哪里可以坐下,明白了他们卖菜处境的艰难不易。
5.考查文章标题的好处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回答此类题目,一般可采取先分析题目的字面意思,再结合文本分析题目
的深层含义,然后分析此题目对作品的作用。“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是个比喻说法,“白菜”这里是比喻普通的人
们。“走进一颗白菜的心里”意思是走进普通人的心里,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追求”,但现实生活中常被
忽视、忽略,文章借此题目告诉我们应该尊重和理解这些普通人,走进他们的心里。同时这个标题新颖,吸引读者阅
读兴趣。答此题一定要结合文章所表达的中心分析,这样答案才能把握得准确到位。
12、1.花瓣娇小不起眼;蓝色的花容让人惊艳;花瓣成对绽开,如起舞的蝴蝶;散发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蓝蝴蝶花清婉美丽的花容,表达了作者对蓝蝴蝶花浓浓的怜爱之情。
3.作者由眼前蝴蝶花的美丽如蝶,联想到杜甫诗中花间蝶舞的情景;也由眼前身处少人关注之地依然美丽的蝴蝶花,
联想到杜甫虽处困厄之境仍热爱生活的人格之美。
4.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升华主旨,表达了对美丽的蓝蝴蝶花不俗不媚、一身正气的美好品质的赞
赏和追求。
5.参考示例:活在当下,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心态宁静、淡泊;知足惜福,热爱生活;即使在平凡或困厄的处境中,
依旧不俗不媚,保持独立高洁的风姿。
【解析】
1.本题考查归纳概括能力。通读文章第二、三段,整体把握,然后根据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可提取“花瓣娇小
并不起眼”、“它们的四片花瓣成对绽开,恰如一群翩翩起舞的蓝蝴蝶,生动,活泼”、“微风拂来,它们的翅膀随
风颤动,飘来幽幽的香气,沁人心脾”等句作为答案。
2.本题考查赏析句子。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宛若一群蝴
蝶仙子”可看出用了比喻的手法,“着一身微蓝的薄衫”可看出用了拟人的手法,作答时除了要答出蓝蝴蝶花的状态
以外,还要答出作者对花的感情。
3.本题考查段落作用。题干问作者为何会想到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那么一定是作者所处的环境让他想起了杜甫
这首诗中的某些场景,再结合段落内容可知,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择一西郊草堂为安身之所,他在春暖花开时节,
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不正是源于他对生活的知足与热爱吗?杜甫这种身处逆境仍然保持乐观的生活状态与蓝蝴蝶花
少有人关注却依然美丽开放的现状很相似,所以作者会联想到这首诗。
4.考查段落的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去做答。因为是最后一段,所以在结构上就有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的作用,
开头段落中的“那日闲暇,独自一人到鼓浪屿游走。挨挨挤挤的游客们,成群结队涌向琴岛。”与结尾段落中的夕阳
西下,通往码头的行人越来越多,我流连在这片花丛中,为邂逅此花而欣然。相照应;在内容上就有点明主旨的作用,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在第七段,即⑦我常常想,这世间的花不也和寻常的人一样吗?人有人性,花有花性。有的人生
来不甘,总不愿栖息于荒芜之地,纵有迁徙,也难逃“枯萎”的命运;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
间,也是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
在一片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答题的时候,需要考生结合第七段及文中相关内容做一个归纳整合。
5.本题考查对关键字词的理解。题干问的是“这片蝴蝶花”给了你怎样的启示,其实考查的对“这片蝴蝶花”的理解,
需要从表层义和深层义两方面去做答。在本文中,“这片蝴蝶花”的本义就是蓝蝴蝶花,没什么好说的;从深层义来
看,“这片蝴蝶花”寄托了作者的某些人生态度,从第七段“有的人知足惜福,不攀不比,即便生长在乡野间,也是
一身正气。好比这蓝蝴蝶,它形貌小巧,生长于潮湿的山坡草地之中。它不俗不媚,凭一身高洁之色来示人,在一片
淡然的幽香之中静默绽放。”中可以看出,做答时自己归纳整理一下即可。
13、1.16岁时,自卑的我因为。美术老师的产和父亲的鼓励而树立自信,从而改变人生方向,最终学有所成。
2.美术课前:学习成绩差,不如其他同学聪明,自卑;美术课后:觉得自己对艺术美挺有悟性的,不会比其他同学差。
3.①心理描写。当听到轻蔑的话语,“我”的心猛烈地跳动,“住嘴”二字差点脱口而出,形象地写出了此时“我”
内心因同学的嘲笑而产生了的愤怒之情;②动作描写。“攥紧”,“低头”“再低头”、“埋进”几个动词,生动准
确地写出了自卑的“我”因同学的嘲笑而窘迫和无助。
4.示例:老师,您是否知道,是当年您充满欣赏的话语,让才从沉睡中醒过来;是您对画作意趣盎然的解读,让我第
一次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如果没有那节课,可能我仍是一个在自卑、懒惰的泥沼中难以自拔的人,是你让我看到了
人生的希望,感谢生命中有你!
5.示例一:我赞成作者的观点。虽然,成长的道路很漫长,但有时,成长真的只是瞬间的事。如文中的“我”,因为
美术课上得到老师的赞许,从此由一个学习成绩差、内心自卑的孩子变成自信、勤奋的人,最终学有所成。在我的成
长历程中,我也曾因一次竞赛获奖而重拾信心,领奖的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瞬间长大了!
示例二:我不赞成作者的观点。虽然某一次经历可能会改变我们的人生态度,但真正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文中的
“我”虽在经历一次难忘的美术课后瞬间成长起来,但在人生道路上,依然需要加倍努力才能成功。我的表达能力差,
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终于在演讲比赛中获奖。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概括与归纳能力。解答时,要先分析出文章的行文思路,再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加以概括。文章
讲述了一个少年的成长瞬间,这个瞬间就是文章记叙的主要内容,在成长之前,16岁的作者是自卑的,但是在一节美
术课上,老师一次无意的点名以及夸奖作者对画的鉴赏能力让作者开始关注画,随后父亲郑重地挂把作者买来的《睡
莲》挂到房间的墙上,以这种方式来表达对儿子的支持,由此,作者开始摆脱自卑,开始成长。综合上述分析,即可
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题目中句子的上下文的具体语境进行作答。通过美术课之前“由
于长期疏于学业,我的成绩一直在低处徘徊”“我不像其他同学那样聪明”的描述可知,作者对自己的认知是学习成
绩差,不如其他同学聪明。在美术课之后,通过“老师说我挺有悟性的”“我开始了一个人的战争,和自卑作战,和
惰怠作战”等描写可知,作者对自己的认知是对艺术有悟性,并不比别人差。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分别从心理描写的角度和动作描写的角度分析作答。
如“因为那些轻蔑的话语而猛烈地跳动,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我真想冲那些自以为是的家伙说一句;住嘴!可是,我
什么也说不出来”属于心理描写。“猛烈地跳动"与'‘住嘴”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此时“我”的愤怒。“只是下意
识地低头,再低头,想把自己滚烫的脸,埋进深深的臂弯”则属于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因自卑而感到
的窘迫和无助。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
表现的人物心理活动。
4.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把握能力。解答时,要联系文章内容和主旨,结合作者的经历进行作答。本文讲述了作
者16岁时,因为一位美术老师的欣赏和父亲的鼓励而树立自信,从而改变人生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护士年度个人方案
- 企业数字化转型规划
- 我的教育故事
- 2025年餐厅工作方案
- 清新风毕业论文答辩模板
- 酒场白酒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感恩父亲节活动方案父爱以宽厚的胸膛为我们挡风遮雨演讲稿
- 机械助理工程师下半年工作方案演讲稿2025年
- 高职校内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运行模式研究中国职业技术
- 湖南省湘西州2025年高三下学期实战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铁路客运规章全套教学课件
- 高血脂合并高血压护理培训
- 荷斯坦战略校准分析模式
-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
- 电力系统负荷预测研究综述与发展方向的探讨
- 高三励志班会主题高考冲刺主题班会
- 4D厨房区域区间管理责任卡
- 全球卫生合作国际援助与医疗外交的重要性培训课件
- 医院“无陪护”病房试点工作方案
- JGJT411-2017 冲击回波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
- 【课件】探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