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3-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各图为四种生物的结构模式图,其中存在生物膜系统的是()A. B.C. D.【答案】D【解析】【分析】1、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组成。2、原核细胞具有生物膜(细胞膜),但不具有生物膜系统。【详解】AB、这两种生物都不含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生物具有生物膜,但不具有生物膜系统,AB错误;C、该生物没有细胞结构,为病毒,其不具有生物膜系统,C错误;D、该生物为真核生物,具有生物膜系统,D正确。故选D。2.下列有关生物体内组成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肪、糖原和淀粉都是动物的储能物质B.胰岛素与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不完全相同C.Na+、K+与神经元产生并传导兴奋亲密相关D.水是细胞代谢所需的原料,也是代谢产物【答案】A【解析】【分析】1、植物细胞中特有的糖有:果糖、麦芽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等,动物细胞中特有的糖有:乳糖和糖原。2、神经元静息时,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变更,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因此无机盐与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有关,与传导兴奋也有关。【详解】A、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特有的多糖,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A错误;B、胰岛素与血红蛋白均属于蛋白质,均含有C、H、O、N,但血红蛋白中含有Fe元素,而胰岛素中没有,因此两者的组成元素不完全相同,B正确;C、Na+和K+与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有关,与传导兴奋也有关,静息电位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钠离子内流,进而产生兴奋,C正确;D、水既是细胞代谢所需的原料,同时也是细胞代谢的产物,例如水是有氧呼吸的原料,也是有氧呼吸的产物,D正确。故选A。3.下图表示小麦叶肉细胞的膜结构及其上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则该膜为()A.细胞膜 B.线粒体内膜 C.类囊体膜 D.叶绿体内膜【答案】C【解析】【分析】光反应阶段: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其主要变更是叶绿体中的色素汲取光能,然后将汲取的能量用于推动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详解】对题图进行分析可得,在该膜上,水光解生成O2、e﹣和H+,NADP+、e﹣和H+生成NADPH,ADP和Pi生成ATP。因此,该过程为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膜上,C正确。故选C。4.下列关于细胞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具有肯定的流淌性B.磷脂双分子层的亲水端在中间,疏水端在两侧C.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蛋白质和磷脂分子有关D.液泡的体积能随着细胞的吸水或失水而变更【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具有选择透过性。【详解】A、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大部分蛋白质均可以运动,故细胞膜具有肯定的流淌性,A正确;B、磷脂双分子层的亲水端在两端,疏水端在中间,B错误;C、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与蛋白质和磷脂分子有关,一部分物质可以通过,一部分不能通过,C正确;D、细胞吸水,液泡增大;细胞失水,液泡变小,D正确。故选B。5.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B.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镶嵌在膜的外表面上C.两个相邻细胞可通过接触实现细胞间的信息沟通D.人体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淋巴细胞的过程不行逆【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间信息沟通的方式主要有3种:(1)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2)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3)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行逆性。【详解】A、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因此细胞的核膜、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中都含有磷元素,A正确;B、有些载体蛋白是贯穿整个细胞膜的,而不只是镶嵌在内外表面,B错误;C、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C正确;D、自然状态下,细胞分化是不行逆的,D正确。故选B。6.用不同金属离子处理脂肪酶,其活性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各组试验可选用等量的脂肪作为底物B.试验结果说明脂肪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C.Mn2+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Cu2+、Mg2+降低酶活性的效率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柱形图可以看出,金属离子Mn2+对该酶的活性有肯定的促进作用。Cu2+、Mg2+对该酶的活性有肯定的抑制作用,金属离子对酶的活性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可能的缘由是金属离子与酶结合可以变更酶的空间结构。【详解】A、本试验是探究:用不同金属离子处理脂肪酶,脂肪酶的活性,故各组试验可选用等量的脂肪作为底物,A正确;B、试验结果说明:金属离子Mn2+对该酶的活性有肯定的促进作用。Cu2+、Mg2+对该酶的活性有肯定的抑制作用,并不能说明脂肪酶的化学本质,B错误;C、试验结果说明:金属离子Mn2+对该酶的活性有肯定的促进作用。Mn2+不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C错误;D、分析柱形图可知:Cu2+、Mg2+对该酶的活性有肯定的抑制作用,但是Mg2+对该酶的抑制作用更强,D错误。故选A。7.沉积在骨膜腔中的尿酸结晶能在破坏细胞的某结构后导致软骨受腐蚀,则该结构最可能是()A.线粒体 B.溶酶体 C.高尔基体 D.核膜【答案】B【解析】【分析】溶酶体是细胞内具有单层膜囊状结构的细胞器,溶酶体内含有很多种水解酶类,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溶酶体被比方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溶酶体能分解苍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详解】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供应能量的,A错误;B、溶酶体裂解后释放的水解酶会破坏细胞的正常结构,导致细胞裂解,软骨受腐蚀,B正确;C、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C错误;D、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隔开,D错误。故选B。8.一分子过氧化氢酶能在1min内使5×105个过氧化氢分子分解成水和氧气,相当于Fe3+催化速度的109倍,但过氧化氢酶对糖的水解不起作用。该事实说明酶分别具有()A.高效性;专一性B.专一性;高效性C.多样性;稳定性D.高效性;多样性【答案】A【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2、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②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柔:在最相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详解】一分子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相当于三价铁离子的109倍,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过氧化氢酶能使过氧化氢分子分解成水和氧,但对糖的水解却不起作用,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故选A。9.图是H+跨膜运输的示意图,某些植物细胞可利用载体蛋白①把H+运出细胞,导致细胞外A+浓度较高;载体蛋白②能够依靠细胞膜两侧的H+浓度差把H+和蔗糖分子运入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和②的空间结构不同B.①和②转运的物质有差异C.H+运入细胞的过程消耗ATPD.细胞呼吸强度会影响细胞对蔗糖的汲取【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利用载体蛋白①把H+运出细胞,导致细胞外H+浓度较高,该过程还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载体蛋白②能够依靠细胞膜两侧的H+浓度差把H+和蔗糖分子运入细胞,属于帮助扩散。【详解】A、载体蛋白①和载体蛋白②的空间结构不同,A正确;B、依据题干信息可知,①和②转运的物质有差异,B正确;C、H+运出细胞的过程消耗ATP,运入细胞的过程不消耗ATP,C错误;D、细胞呼吸强度会影响H+运出细胞,进而影响细胞对蔗糖的汲取,D正确。故选C。10.癌细胞简洁在体内扩散和转移,其缘由是()A.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B.癌细胞的新陈代谢加快C.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显著变更D.癌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削减【答案】D【解析】【分析】癌细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更,变成不受机体限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细胞癌变的缘由包括外因和内因,外因是各种致癌因子,内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的特征: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更;细胞表面发生变更,细胞膜的糖蛋白等物质削减。【详解】细癌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有识别作用,且在细胞间有黏着作用,癌细胞细胞表面发生变更,细胞膜的糖蛋白等物质削减,细胞间黏着性降低,简洁扩散和转移。故选D。11.下列育种过程运用了染色体变异的原理的是()A.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B.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C.培育矮秆抗病的水稻D.利用酵母菌细胞生产人胰岛素【答案】A【解析】【分析】1.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1)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更。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2)区分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方法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从显微镜下视察到,另外二者不能从镜下视察到。基因突变是基因中分子结构的变更,而基因重组是在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基因重新组合过程。(3)染色体组是指有性生殖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其形态大小一般不相同。(4)二倍体是指体细胞中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5)多倍体产生的自然缘由是由于温度等环境因素骤变,使生物体细胞的染色体虽然已经复制,但是不能完成细胞分裂过程,从而使细胞的染色体加倍。多倍体产生的人为因素是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的幼苗或发育的种子,从而抑制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中的染色体加倍。与正常个体相比,多倍体具有的特点是植株个体巨大、合成的代谢产物增多,但是发育迟缓。(6)人工诱导多倍体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秋水仙素,可抑制植物幼苗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详解】A、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利用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原理,A正确;B、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获得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获得的,B错误;C、培育矮秆抗病的水稻属于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C错误;D、利用酵母菌细胞生产人胰岛素属于基因工程,其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A。12.细胞分裂的过程中,能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试剂是()A.醋酸洋红 B.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C.秋水仙素 D.斐林试剂【答案】C【解析】【分析】①人工诱导多倍体常选用的化学试剂是秋水仙素。②人工诱导多倍体时,用秋水仙素处理植物的时期是幼苗或萌发的种子。③秋水仙素作用的时期是细胞分裂的前期,此时正在形成纺锤体结构。④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详解】A.醋酸洋红是一种染色剂,不会使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B.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能杀死细胞,不会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错误;C.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丝的形成,进而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D.斐林试剂是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的试剂,不会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故选C。13.人先天性夜盲症是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限制的遗传病。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妻,夫妻双方的父亲都患先天性夜盲症。这对夫妻假如生育后代,则理论上()A.女儿不携带致病基因 B.儿子均正常C.女儿患病概率为1/2 D.儿子患病概率为1/2【答案】D【解析】【分析】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妻,夫妻双方的父亲都患先天性夜盲症,说明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详解】A、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女儿基因型为XBXb或XBXB,有的概率携带致病基因,A错误;BD、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儿子的基因型为XBY或XbY,有的概率患病,B错误,D正确;C、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XBY,女儿基因型为XBXb或XBXB,全部正常,C错误。故选D。14.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外层包有囊膜的双链DNA病毒,主要在猪网状内皮细胞和吞噬细胞中增殖,造成细胞凋亡。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ASFV可能通过膜融合的方式进入宿主细胞B.ASFV增殖所需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均来自宿主细胞C.合成ASFV的蛋白质所需的tRNA在宿主细胞中都存在D.可用含3H标记的碱基A和C的培育基分别培育宿主细胞来验证ASFV核酸的类型【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洁,只含单一核酸(DNA或RNA),必需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详解】A、非洲猪瘟病毒(ASFV)是外层包有囊膜的双链DNA病毒,其可能通过膜融合的方式进入宿主细胞,A正确;B、ASFV不能独立生存,增殖所需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均来自宿主细胞,B正确;C、合成ASFV的蛋白质所需的tRNA在宿主细胞中都存在,C正确;D、由于DNA和RNA都含有碱基A和C,因此用含3H标记的碱基A和C的培育基分别培育宿主细胞不能来验证ASFV核酸的类型,D错误。故选D。15.下列有关核糖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各种生物体内普遍存在B.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C.一个mRNA分子上能结合多个核糖体D.在人体全部细胞内部分附着在内质网上,其余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答案】C【解析】【分析】核糖体有些附着在内质网上,有些游离在细胞质基质中,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原核细胞只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基因转录形成信使RNA的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信使RNA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详解】A、病毒体内没有核糖体,A错误;B、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而遗传信息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B错误;C、一个mRNA分子上能结合多个核糖体,以提高翻译的效率,C正确;D、人体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包括核糖体,D错误。故选C。16.中心法则代表了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逆转录和DNA复制的产物都是DNAB.转录和逆转录所须要的反应物都是核糖核苷酸C.转录须要RNA聚合酶,逆转录须要逆转录酶D.细胞的DNA复制和转录都以DNA为模板【答案】B【解析】【分析】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详解】A、逆转录和DNA复制的产物都是DNA,A正确;B、转录所须要的反应物是核糖核苷酸,逆转录所须要的反应物是脱氧核苷酸,B错误;C、转录须要RNA聚合酶,逆转录须要逆转录酶,C正确;D、细胞的DNA复制和转录都以DNA为模板,D正确。故选B。17.下列有关雄果蝇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B.含有2条X染色体的细胞处于减数其次次分裂后期C.具有4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内会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与有丝分裂前期的核DNA数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有丝分裂的结果是细胞增殖;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生殖细胞。【详解】A、含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可能处于减数其次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其次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没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B、含有两条X染色体的细胞也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错误;C、具有四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不能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有丝分裂前期都经过DNA复制,所以核DNA相同,D正确。故选D。18.在盖草能、氟乐灵、草甘膦等除草剂大量运用的背后,已经出现了多种杂草对多种类型的除草剂产生抗性的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确定了杂草群体的进化方向B.除草剂增大了杂草抗除草剂基因的突变频率C.具有抗性的杂草与一般杂草不能进行基因沟通D.抗除草剂基因在没有运用除草剂区域中出现的频率较低【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供应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变更;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基因频率的变更会受到突变、选择、迁移和遗传漂变的影响。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因而可以变更种群的基因频率。【详解】A、自然选择确定了杂草群体的进化方向,A错误;B、杂草抗除草剂基因的突变不是运用除草剂诱导产生的,除草剂只是选择了抗除草剂基因的突变的个体,B错误;C、具有抗性的杂草与一般杂草有可能是同一物种,它们之间可能会进行基因沟通,C错误;D、没有经过除草剂选择的区域,抗除草剂基因出现的频率较低,D正确。故选D。19.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前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常状况下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血糖、氧气的含量相等B.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和产生渴觉C.血液中CO2增多引起呼吸频率加快是通过体液调整实现的D.内环境中可以检测到氨基酸、尿素、血清球蛋白等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整”应驾驭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整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整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整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整;(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一般状况下,生成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高,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低,A错误;B、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而产生渴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B错误;C、血液中CO2增多引起呼吸频率加快是通过体液-神经调整实现的,须要脑干中的呼吸中枢的参加,C错误;D、内环境中可以检测到氨基酸、尿素、血清球蛋白等物质,D正确。故选D。20.下列有关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参加构成了人体的第三道防线B.能分泌免疫活性物质C.只参加细胞免疫过程D.参加特异性免疫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免疫类型:分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和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反抗力)。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和其次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特异性免疫是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详解】A、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由人体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A正确;B、淋巴细胞能分泌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B正确;C、淋巴细胞参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C错误;D、淋巴细胞参加特异性免疫过程,D正确。故选C。21.下列有关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A.兴奋在突触处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B.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一般是双向的C.神经递质作用的受体分布在突触后膜D.突触包括突触小体、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答案】C【解析】【分析】①神经元的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终每个分支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前膜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突触后膜是神经元胞体或树突。②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③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与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速度不一样,神经纤维上快。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单向的特点【详解】A、兴奋在突触处以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导,A错误;B、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一般是单向的,B错误;C、神经递质作用的受体分布在突触后膜上,C正确;D、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D错误;故选C。22.用含有某种植物激素的溶液浸种能促进种子的萌发,该植物激素是()A.生长素 B.脱落酸 C.赤霉素 D.乙烯【答案】C【解析】【分析】植物体内的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等五类。①细胞分裂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②乙烯的主要生理作用:促进果实成熟,乙烯存在于植物体的各个部位。③脱落酸的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苍老和脱落。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的各个阶段,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整的。【详解】A、生长素能够促进细胞的伸长,A错误;B、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苍老和脱落,B错误;C、赤霉素能够打破种子的休眠,促进发芽,C正确;D、乙烯促进果实成熟,乙烯存在于植物体的各个部位,D错误。故选C。23.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中,K值主要取决于()A.空间和环境资源 B.种群自身的繁殖速率C.种群的年龄组成 D.种群的诞生率和死亡率【答案】A【解析】【分析】①自然界的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也会增加,这就使种群的诞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有时会稳定在肯定的水平,形成“S”型增长曲线。②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状况下,肯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③渔业捕捞须要考虑该种群的增长率问题,原则上说是要在种群数量超过K/2时进行捕捞,而且严格限制捕捞量,有利于有效地爱护渔业资源。防治害虫须要考虑改善环境,以降低K值,才能使防治效果最好。【详解】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状况下,肯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为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空间与环境资源的影响。环境资源和空间遭遇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空间和环境资源改善,K值会上升。故选A。24.下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水稻等生产者处于第一养分级B.重金属可沿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富集C.麻雀和昆虫之间是捕食和竞争关系D.当麻雀数量削减时,蛇捕食青蛙的量削减【答案】D【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养分结构,养分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种间关系包括捕食、竞争、寄生和互利共生。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该食物网中水稻是生产者,处于第一养分级,A正确;B、重金属元素或难以降解的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内积累的现象称为生物富集,B正确;C、该食物网中,麻雀和昆虫都以水稻为食,二者具有竞争关系,麻雀以昆虫为食,二者又具有捕食关系,C正确;D、当麻雀数量削减时,蛇捕食青蛙的量增加,D错误。故选D。25.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某地对荒漠开展植被复原工程,植被的覆盖率从5%提高到35%,严峻的水土流失得到了限制,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地荒漠植被复原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B.复原中的荒漠,物种丰富度增加、反抗力稳定性减弱C.复原后的荒漠生态系统能在肯定程度上影响区域气候D.荒漠中不同位置的群落具有不同物种组成以及分层现象【答案】B【解析】【分析】1、生态系统自我调整实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整。2、能量流淌的特点是:单向流淌、逐级递减。3、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歼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解】A、荒漠地区存在肯定的动植物,该地荒漠植被复原的过程中发生了群落的次生演替,A正确;B、在复原中的荒漠,物种丰富度增加、自我调整实力增大、反抗力稳定性增加,B错误;C、复原后的荒漠生态系统能限制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从而在肯定程度上影响区域气候,C正确;D、荒漠中不同位置的群落具有不同物种组成以及分层现象,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26.为了探讨光照强度对植物A、B光合作用的影响,某探讨小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状况下,测得植物A、B的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更状况分别如下图甲、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合色素主要捕获可见光中的____________。(2)据图分析可知,在强光环境中生长更好的是植物______(填“A”或“B”),推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3)在净光合速率为0时,植物A、B的光合速率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推断依据是____________。【答案】(1).蓝紫光和红光(2).B(3).植物B达到最大净光合速率所需的光照强度大于植物A的(4).不相等(5).净光合速率=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二者的呼吸速率不同【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据图分析:图甲中,A植物的呼吸速率为2,最大净光合速率为12,图乙中,B植物的呼吸速率为5,最大净光合速率为20以上。据此分析作答。【详解】(1)光合色素能够捕获光能,分布在植物叶绿体的类囊体的薄膜上,光合色素主要汲取红光和蓝紫光。(2)据图分析可知,植物B的呼吸速率和最大净光合速率大于植物A,即植物B是阳生植物,A是阴生植物,所以B更适合生长在强光环境中。(3)由于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为0时,A植物的呼吸速率为2,B植物的呼吸速率为5,所以二者的光合速率不相等。【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曲线的理解与分析,题目难度中等。27.下图是健康小鼠从温度为T1的环境进入温度为T2的环境后,机体散热量随时间变更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鼠机体的体温调整中枢位于____________,体温调整的方式为____________。(2)分析上图可知,环境温度T1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T2。c点时,小鼠机体的产热量为____________(填“Q1”或“Q2(3)ab段小鼠机体散热量增加,主要的缘由是____________。bc段小鼠机体削减散热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下丘脑(2).神经—体液调整(3).大于(4).Q1(5).环境温度降低,外界温度和体温的温差增大,机体散热量增多(6).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削减(7).汗腺分泌削减【解析】【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整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等分泌增加),削减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削减)→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燥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整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1)小鼠机体的体温调整中枢位于下丘脑;体温调整的方式为神经-体液调整。(2)分析上图可知,健康小鼠从温度为T1的环境进入温度为T2的环境后机体散热量由Q2升到Q1,所以环境温度T1大于T2,c点时散热量为Q1,因为健康的小鼠通过自身调整使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点时产热量也为Q1(3)由图中曲线可知,ab段小鼠机体散热量增加,主要的缘由是环境温度降低,外界温度和体温的温差增大,机体散热量增多;bc段小鼠机体削减散热的途径有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削减,汗腺分泌削减。【点睛】本题考查了体温调整的相关学问,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实力和理解所学学问要点,把握学问间内在联系的实力;能运用所学学问,对生物学问题作出精确的推断,难度不大。28.下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碳流淌的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甲表示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__,②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____________。(2)在生态系统中,丁属于____________,乙和丙属于____________。(3)碳元素在环境中的存在形式除了CO2外,还有碳酸盐。碳元素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____________的形式流淌。【答案】(1).生产者(2).光合作用(3).分解者(4).消费者(5).有机物【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养分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养分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题图分析:甲表示生产者,乙和丙表示消费者,丁表示分解者。①表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②表示光合作用,③表示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④表示分解者的呼吸作用。【详解】(1)图中的甲为生产者,能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因此,甲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②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光合作用。(2)依据分析可知,丁属于分解者,乙和丙属于消费者。(3)碳元素在环境中的存在形式除了CO2外,还有碳酸盐,碳循环的形式为二氧化碳。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部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流淌。【点睛】熟知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辨析图中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前提。29.家蚕的性别确定方式为ZW型,油蚕是家蚕的突变体,其重皮肤呈现透亮状,皮肤的油性由一对基因(R、)限制。某小组用油蚕做杂交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亲本F1的表现型及比例油蚕(♀)×油蚕(♂)油蚕(♀):一般蚕(♀):油蚕(♂)=1:1:2(1)分析上表可知,油蚕对一般蚕为____________(填“显性”或“隐性”)。基因R、r位于____________染色体上,推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2)F1维性油蚕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3)现有多条油蚕(♀、♂)和多条一般蚕(♀、♂),请从中选材,通过杂交试验来验证基因R、r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杂交组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视察子代的表现型。试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显性(2).Z(3).亲本均为油蚕,子代只有雌性个体中出现一般蚕,且雌性个体中油蚕∶一般蚕=1∶1(4).ZRZR、ZRZt(5).选择多条一般雄蚕与油性雌蚕杂交(6).子代雌蚕为一般蚕,雄蚕均为油蚕【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油蚕(♀)×油蚕(♂),子代油蚕(♀)∶一般蚕(♀)∶油蚕(♂)=1∶1∶2,即油蚕∶一般蚕=3∶1,说明油蚕为显性性状,且一般蚕只在雌性个体中出现,说明限制油性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ZRW、ZRZr。【详解】(1)由分析可知:限制油性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油蚕属于显性性状,缘由在于亲本均为油蚕,子代只有雌性个体中出现一般蚕,且雌性个体中油蚕∶一般蚕=1∶1。(2)亲本的基因型为ZRW、ZRZr,F1雄性油蚕的基因型是ZRZr、ZRZR。(3)要验证基因R、r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可选择多条一般雄蚕(ZrZr)与雌性油蚕(ZRW)杂交,视察子代表现型,若位于Z染色体上,则子代雌性(ZrW)全为一般蚕,雄性(ZRZr)全为油蚕。【点睛】本题考查了伴性遗传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学问的要点,把握学问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数学方式精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实力。【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30.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常常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开杂菌的污染,请回答下列问题:(1)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消毒法,在100℃煮沸6min(2)在微生物的培育过程中,操作者的双手须要进行清洗和__________(填“消毒”或“灭菌”)。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可采纳紫外线照耀消毒,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和__________。在照耀前,适量喷洒__________可加强消毒效果。(3)玻璃器皿和金属用具一般采纳________法灭菌,配制好的培育基一般采纳________法灭菌。无菌技术要求试验操作在酒精灯_________旁边进行,以免四周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答案】(1).微生物细胞和一部分芽孢(2).巴氏消毒法(3).消毒(4).损伤DNA的结构(5).石炭酸或煤酚皂溶液(6).干热灭菌(7).高压蒸汽灭菌(8).火焰【解析】【分析】1、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

①对试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②将用于微生物培育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育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③为避开四周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试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边进行;

④试验操作时应避开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四周的物品相接触。

2、消毒和灭菌

消毒灭菌概念运用较为温柔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运用剧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常用方法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剂消毒法、紫外线消毒法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适用对象操作空间、某些液体、双手等接种环、接种针、玻璃器皿、培育基等【详解】(1)消毒是运用较为温柔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部分微生物(不包芽孢和孢子),日常生活中常用煮沸消毒法,在100℃煮沸6min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胞和一部分芽孢;牛奶一般运用巴氏消毒法消毒,与煮沸消毒法相比,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瞬时消毒法在较低温度下,既可以杀死病菌,又能保持物品中养分物质风味不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