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办出一流学校的若干思考_第1页
如何办出一流学校的若干思考_第2页
如何办出一流学校的若干思考_第3页
如何办出一流学校的若干思考_第4页
如何办出一流学校的若干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办出一流学校”的若干思考浙江大学省师干训中心刘力2011版题引

“一流”(或“卓越”、“优质”)是现代性话语的重要特征。实践中常常需要通过比较的方式或量化的手段来加以把握(排行榜)。今天的教育界虽然对于“什么是一流”以及“如何达到一流”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但“一流”是办学者的目标追求却是无可争议的。现代以前,学校植根于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学校也有不同的组织文化,作为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学校与学校之间其实是很难进行直接比较的,更不存在排名次,但在现代社会,在功利主义和绩效主义教育政策的影响下,为方便政府量化管理和追求“一流”,不断强化了定量评估和学校排名,学校文化的内涵和整体性被忽视了。

这就是说,一所学校是否“一流”本应取决于它的办学理想、综合实力和办学声誉,但在如今却往往取决于社会(实为家长)评价标准的选择和各地政府的实际政策倾向(追求升学率)。不可否认,“一流”学校的背后其实隐藏着办学者对基于分数的绩效目标的迷信和对功利的应试教育的屈从,容易成为“失去灵魂的卓越”,忘记了自己的真正使命。可见“一流”学校未必是好的学校,因为一所好的学校首先必须承担起文化传承、教育创新和变革以及公民教育的社会责任。一流学校的办学理念如果不正确,就会导致实践中有失偏颇。因此,在一个“标签化”的时代,有“一流”学校称号的未必真的是一流,没有“一流”牌子的也未必不是一流。而对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正确认识,是讨论如何办好一流学校的根本前提。

其实,无论任何领域或任何事物,“一流”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今天大力倡导办学的多样化和教育的选择性,就意味着有各种各样办学特色的一流学校。不同特色的学校的“一流”标准以及通往“一流”的道路也是不一样的。然而,今天基于对单一标准的“一流”学校的追逐,硬要把一些不可比的东西可比化,不可量化的尽可能量化,使得不少评估出来的“一流”学校并不是真正的一流学校。学校办学的内在机制,被行政管理的便利化、政府政策和社会舆论的功利性所替代了。因此,我们在以下讨论中坚信,真正的一流学校不是单一标准的,也不全是评估出来的,而是办学长期积累和不断变革的结果。我们在讨论如何办好一流学校的问题时,应充分尊重办学者的教育理念、教育特色和学校文化的差异,不能只是分数和升学率之类的单一指标。不管怎样理解,一流学校都意味着高质量。虽然基础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但并不意味着学校里的学生不再有精英,而没有优秀的老师就会失去优秀的学生。一定要防止基础教育因注重公平而变得浅表化,教学缺乏应有的深度,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要求缺乏高标准。所以尽管由于校情的差异创建一流学校的过程会很漫长,但我们不能因此而不作为,相反更应有所作为,而且必须要有强烈的信念支撑与精神支柱,因为老是甘居二流,优秀的学生与师资就会离你而去,也就谈不上优质教育。因此,我们一定要有教育家的抱负,有开阔的视野和专业素养,努力成为“战略性校长”,成为会跳高的人,有活跃的、引领性的办学理想,并要大有作为,享受这个不断进步的办学过程。

现代学校办学面临的任务追求一流意味着或不意味着什么?如何成为一所有影响力的“一流学校”?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我们是站在哲学的立场进行思考。在哲学思考中,对错与真假并不重要,因为哲学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不提供现成答案,而是提出问题,推动人们去不断思考,获得更为深入的认识。

思考之一:我们是为追求一流抓品牌和特色建设而办学,还是因为好好办学有了质量有了文化影响力而成为一流的品牌和特色学校呢?

●现在大多将办特色学校作为创一流学校、在办学竞争中求生存空间的主要路径,因此有不少教育部门大力推行“一校一品”的做法。从“特色”的词源来分析是指人或事物所具有的格外突出的风格和特点。特色是个关系范畴,是相对于其他参照物而存在的,任何特色都是在比较中才得以彰显,从哲学视角看,它表现在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中,打造特色学校绝不能离开学校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职能,去另搞一套标新立异的东西。从文化学视角看,它表现为继承性与发展性的关系,办学特色实际上是一种学校文化,而非特长活动,是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发展创新的文化。

●可见,有特色的教育活动并不足以构成学校的特色。一所成熟的特色学校往往不是一时打造成的,而是逐渐发展不断提升的,由浅表性特色活动向深度的学校办学特色的拓展。它不仅体现在整个教育教学实践中,而是上升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充分体现育人目标,并以理念引导办学的走向。有了理念还需要有制度和文化的长期积淀,如果只停留在单一、个别、零碎的活动上,是体现不出有学校特色的教育精神。

●“一流学校”不应是办学的唯一奋斗目标,而是办学成功有了社会影响力之后,人们对它的肯定和赞誉,“品牌建设”是商业化的办学思路,如果缺乏办学内涵,为品牌而品牌,为特色而特色,是建不成一流学校的。我们要问的是,为什么不少学校在争创特色(其实多为特长)的过程中,教育质量还是平平或有绩效没文化?●说到底,有品牌、有特色的“一流学校”的理念是一种外部攀比的理念,它抽空了学校文化的实质性内容,而成了一个行政性的衡量标准,不少学校在外部强加的巨大压力和各种名利的诱惑下”争创一流“,完成指标成了硬道理和一切工作的中心,什么东西披上文化的外衣后似乎就光鲜亮丽起来,其实学校文化荒芜了,甚至出了一些虚假的成果。如果是缺乏灵魂的“卓越”,如果是没有文化的“卓越”,这种所谓的品牌和特色是不值得追求的。特色学校的根本在于教师,在于办学水平,没有高水平,没有文化内涵,何谈品牌,何谈特色?低水平再讲特色,岂非阿Q吗?●“一流学校”是有影响力的学校,如今的“一流学校”大都在升学率上有影响有品牌,如何追求一流办出真正有文化影响力的学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要办出一所有文化的一流学校,必须有自己的文化精神、文化特质和使命,发挥学校的文化选择、文化传承、文化传播、文化交流和文化创新功能,从知识育人转向文化育人。其实,学校的质量是由学校文化和真正会教书育人的高水平的教师们带来的,学校光靠品牌、特色是撑不起来的,如果把品牌和特色当作唯一目标,而不是对学生发展所做的实质性努力和贡献,忽视了发展的内涵,也就算不上是一流的学校。

●校长的领导力在于他有教育理想,而校长的理想还决定了他有怎样的使命感。抗战期间,大批名校西迁,从当年校友回忆录中可见,校长带领师生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办学,不降低教育教学的质量标准办出了许多一流学校。那一时期的校长可能是20世纪最难当的校长,然而也是最有理想最有使命感的校长!相比而言,今天的校长缺乏在困难条件下办学的能力和坚持办学理想的毅力,当然也就谈不上办出一流学校。

思考之二:办出“一流学校”当然有共通的规律,有共性,但更是办学理想、办学使命和个性化办学的结果。

●可见,一所学校要办成“一流学校”,除了具备普遍性的有利条件之外,更重要的是还应具备特殊性的成功因素,如校长的办学理想、使命感、同时也要符合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而不能照搬照套。

因此,不要盲目地找名校和名校长学习,而要找一所与自己办学历程相似的知名学校和与自己办学理念、领导风格相似的名校长作为自我发展的参照。

●此外,回顾历史上诸多特色鲜明的一流学校,如我国的春晖中学、英国的夏山学校,日本的巴学校,都是既能体现具有时代精神的价值诉求,又有作为教育家的办学者的个性特点、特有使命和当时当地的特定因素。

思考之三:成功的关键在于不仅坚持自己的办学理想,还能做独立思想者,有自主办学的权利。

●成功的学校大都经过百年的历练及奋斗,也有不少年轻的学校能在短期内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如春晖中学办学三年即名闻全国)。考察一下这些学校的成功经验,过去的学校可以坚持自己的办学理想,自主办学。其主要之处在于办学者对校长专业化水平的信任。如果有了相互信任,办一流学校就成功了一半(可惜现在的教育主管部门或民办学校董事会大多不信任校长,没有把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交给学校)。●现在校长和教师都是事业编制,类比公务员,其身份很僵化。而且随着社会公共资源投入的不断加大,学校面临的外部压力也不断增强,面临着“问责”,常被要求自我检查,接受督导评估。因此,校长成了机械的贯彻者与执行者,成了没有独立思想与创造,无须有自己的理念与追求,只是按给自己吃饭的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充当工作机器,丧失了办学自主权。

如要办成一流学校,我们要问的是,你对教育有独特的认识吗,你有属于自己的办学信念吗,你有不同于他人的教育观吗,你思考过应该有怎样的管理机制和模式吗?显然,我们需要的是政府和社会对办学自主权强有力的支持,而非控制和约束。校长办学自主权得不到保证,也就谈不上一流学校。

思考之四:办“一流学校”固然要有崇高而清晰的办学理念。但仅有高远的办学理想是不够的,还需要校长有感染力的领导风格。

●办一流学校,需要有思想有理想的校长,但如同韦伯所说,我们更需要建立在非凡人格、英雄气概、创业奇迹等基础上的魅力型权威。然而“现代学校制度”使很多校长只在制度上大做文章,以法理为最高权威,强调师生要服从非人格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繁文缛节似的规章制度,约束着成员的每一个行为,像一个钢铁牢笼逼迫制度内的每个人就范,甚至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过于精细的规范管理,缺少人文关怀,忽视师生的情感需求,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易使学生成为规章制度的奴隶,不利于人格的完善和人才的培养。

因此,要通过有感染力的魅力型权威来弥补现代学校制度所奉行的法理型管理的不足。

思考之五:办“一流学校”,学生的英才意识和自信心很重要。

●随着当今社会学校教育的大众化,世俗化,缺乏英才意识的学生越来越多,更由于应试教育产生了一大批失败者的消极影响,缺乏自信的学生比例也越来越大。●其实,看一所学校是否一流,只需到校园感受一下学生的成就动机和自我感觉,学生是否信心十足地追求卓越是一所学校是否一流的标志。所以学生如果没有精英意识和自信心,那这所学校就好不到哪里去。可见,在真正一流的学校,学生的活力、自我效能感和创意创新才是学校的灵魂所在,如何让学生保持积极的自我概念和自我形象是办一流学校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思考之六:办“一流学校”当然离不开优良的师资,财力及设备条件,但民主公平,合理高效的规范和体制创新更是必不可少的。

●现在,喜欢讲规范、讲体制、讲细节化管理,如果已有的规范和体制对学校发展有障碍,再固守原有规范体制,不就僵化了吗?离开发展谈规范、谈体制,就是把落后的东西固定下来,如果不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对原有学校体制改革创新,就办不成一流学校。

●现代的学校管理,应该强调共同体中的变革式领导,通过大家有共识的愿景把“我”的集合体变成“我们”的集合体。共同体中的控制依靠的不是等级,不是校长一个人的领导,不是细节化管理(其实现在很多学校的所谓细微的科学化管理的出发点是人性恶),而是依靠共同的价值观、规范、专业精神、团队精神、成员间自然而然的互依性。组织决策依靠的是对组织的承诺、责任和义务。

因此,办“一流学校”要走向共同体的组织管理模式,既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也要有弹性的工作空间;既要有理性透明的决策过程,又要有通情达理的管理智慧;既要有服务意识,更要讲社会责任。越是一流的学校,人们对它的社会期望越大,越应该有积极而勇敢的社会承担。只用“服务”的理念来办学校是办不出一流的学校。我们首先考虑的不是让家长满意,而是要对学生的未来、对祖国的未来担当社会责任。

谈完上述思考,这里还要特别说明的是:对薄弱学校来说,要走出竞争机制的传统路径,我们不要强化竞争理念,而是要重视自我完善的理念;我们不要只强化管理职能,而是要重视教育职能;我们不要只看有形的薄弱,而是要重视改进无形的薄弱;我们不要自我贬低,把希望寄予外部,而要重视自我担当,自我改进;我们不要为品牌而追求品牌,把教育机构变成商业机构,忘记了学校教育的宗旨,在争夺师资和资源过程中,成了“失去灵魂的卓越”,而要牢记教育家办学的根本使命,做一个变革式的领导者,办出真正有文化影响力的“一流学校”!

把每一所学校变成高水平的“一流学校”是个世界性难题,但它是实现教育公平必须解决的问题。办出一流学校的关键在于校长是否专业化,是否具有教育家精神,在教育家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关注他应该具有怎样的思想、观念、情感、心理、气质、品格修养。

●如今的校长,在思考与恪守自己的工作职责时,大都只局限于学校的细节,追求立竿见影,无法放眼社会放眼世界,缺少大忧虑、大视野和大智慧,“教育为立国之本”只挂在嘴上。作为教育家型的校长,应该有宗教般的执着精神和教育信念,对国家、民族、人民未来有担当意识,应当不断的思考中国教育将往何处去,明天谁来建设这个国家。他要有把自己学校的问题同教育危机与民族危机视为一体的思维,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历史使命感,学会担当。

●真正具有生命活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创新,产生于教育实践中真实而严肃的思考,因此教育家型的校长应当是思想者和创造者,具有知识分子精神和教育精神,有职业尊严,不跪着当校长。培养独立思考、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是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如果校长自己思想不独立,缺乏批判怀疑精神,怎样能培养独立思考的一代呢。而思想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创造,所以校长需要有创造的激情,同时不要盲从,不要对教条深信不疑,当思想的奴隶,精神的侏儒。

●现在遍地都是目标管理至上,只要升学率、不近人情的“周扒皮”似的校长,这是违反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不人道的管理办法,也说明对教师不信任。教育家型的校长应当是感情健全、内心世界丰富,充满人性关怀的人。不要让教师为工作牺牲亲情,为坚守讲台六亲不认,不要把老师当成“春蚕”、“蜡烛”,把教育工作讲的那么悲壮,其实一个人做他所热爱的事,是谈不上什么奉献。教育工作理应由感情正常、心理健康、人性丰富的人来承担。此外,信任应该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文化,一个充满信任的学校,才是一个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工作的学校。教育家型的校长应当非常信任并关怀老师。

●如今的校长也许不缺乏思想和工作能力,缺少的是审美的需求和感受力,难以享受职业之美。中小学正是人的童年青春时代,美是青春生命的内在需要,校长的第一职责就是要充当美的使者。教育家型的校长应当充满着爱、美和诗意,要永远保持着“黎明的感觉”,精神永远年轻,对学校工作的机械重复,对教师、学生的冷漠,对生活的无视,就是对职业的亵渎。校长的“黎明感觉”就是每天都能从教师、学生身上发现新的美,并时时感觉到心灵的震撼,保持对新思想、新事物的敏感,对未知领域的不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