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提高教育科研实效
毛运方
2010.1.16
1一、为什么要开展微型课题研究
(一)当前教育科研的发展趋势的需要
1.走向校本为什么要走向校本呢?我们知道,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和进行教育的地方,以前我们更多关注的是教育或教育改革本身,而忽视承载教育和教育改革的学校。其实,发展教育必须通过发展学校来实现,改革教育必须通过提升学校教育能力来实现。因此,以校为本也就成为大家备受关注的焦点。2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我们会遇到种种实际问题,例如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问题,集体备课的有效形式有哪些,教师如何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新课程标准怎样才能落实到位,新课程课堂教学如何评价,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一一解决。而这里我们是指学校的领导者和广大一线教师。相对专家、教授来说,我们教师能够研究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这样,微型课题研究就应运而生。从种意义上说,微型课题研究属于校本研究的范畴。校本研究就是以学校中存在的疑难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以教师作为研究主体,目的在于改进学校实践的研究活动。3
2.回归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检验课题研究效果的根本尺度。如果一个教师的课题研究,不能解决自身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真实问题,那么这样的课题研究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科研,甚至也不是教学研究。我参与过教育部教师继续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城市教育综合改革等课题研究,虽然这些课题取得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出版了研究专著,但与教育教学实践联系的不是很紧密。现在,教育改革发展很快,要求教师尽快地适应新课程、较好地实施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加快专业成长的步伐,要求学校加强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学校文化,这种现实就迫切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寻找题目进行研究,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和教学实效,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管理层次。所以说,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是教育改革的现实要求。4
3.聚集课堂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所以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课程改革都必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推进,理论研究者、实践探索者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集到课堂教学上。只有课堂教学达到优质高效的境界,新课程改革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如何把课程转化为课堂教学,如何把新课程理念(理论)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实践),如何把宏观的新课程改革决策转化为微观的课堂教学的操作技术,如何将课堂教学的内容确定转化为具体明确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这几个问题影响着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是制约新课程改革的瓶颈。5由此看来,新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专家、教授已经由主角退位到配角,因为专家、教授只能解决课程问题、理论问题、决策问题,而不能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教学行为问题、操作技术问题。也可以说,将来最有发言权的“专家”是从一线教师中脱颖而出的“名师”。但一个教师要实现由“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变,实现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的转变,就必须搞研究,尤其要搞微型课题研究,逐一地解决自身专业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6
(二)开展微型课题研究的背景
1.基层教育科研活动存在的问题
在基层教育科研中存在这样的一些普通性的问题:
一是存在畏难情绪或科研无用论。因为主观上对基层教育科研的意义和优势缺乏认识,客观上又存在开展活动的种种困难,所以在一些学校和教师中存在着基层科研的“不能论”和“无用论”。不少人认为,教育科研是专门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从事的工作,学校和教师的工作是执行规定的教育任务和教学计划,中小学没有条件、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进行教育科研活动,担心搞课题研究会分散精力,花了力气也搞不出成果,反而导致教学成绩下滑,不如直接学习和应用已有的研究成果既省力又方便。7
二是缺少研究的组织规划和持续性。一些学校和教师虽然意识到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却忽略了基层开展课题研究的优势,研究内容脱离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与长远的目标和规划,立题脱离教学实践,追风头,赶潮流,甚至“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既没有横向的内在联系,也没纵向的发展连续。由于缺乏研究的组织规则和持续性,课题研究成了随意的、孤立的教育行为,很难持久地开展下去,也很难对基层教育教学的实践产生实际效益。现在,教育科研倡导对某一个方面进行深层次、长时间的研究,也最缺少这样的研究成果。8
三是混淆工作研究与科学研究。有些学校和教师认为,只要提出了问题,经过研究解决了问题,就是教育科研活动,所以经常把学校的专题讨论、教研组的集体备课或教师的尝试做法、实践心得等工作研究或经验总结与科学研究混为一谈。事实上,教育科学研究与所有的科学研究一样有明确的范畴规定。什么是研究。《现代汉语词典》中的研究,其意思是探求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其实,简单地说,研究就是探索。它包括学习、思考、实践、反思、总结。按照性质来划分,基层教育研究大致可以分三类,一是科学研究,二是工作研究,三是经验总结。什么是科学研究。它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严密的方法,探索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变化及其发展规律的过程。9什么是教育科学研究。所谓教育科学研究是指人们自觉地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教育问题进行观测、分析和了解,从而发现教育现象之间本质联系与规律的认识过程。什么是工作研究?所谓工作研究是关于实践决策的探讨。什么是经验总结?所谓经验总结是指关于对某种活动的成败得失或对错正误的探究。总之,这三者的关系是这样的:科学研究(过程)强调科学性,探究的是对不对的问题;工作研究(事前)强调可行性,解决的是行不行的问题;经验总结(事后)强调反思性,分析的是好不好的问题。10
2.微型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一是推进课程改革的需要。新课程改革在推进过程中一些问题和困难逐渐呈现出来,特别是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表现的尤为突出。新课程改革初期,课堂教学热热闹闹,却华而不实,怎样才能让课堂活起来,也实起来呢?经过实践探索、考察学习和理论研究等形式,我们认识到,“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研究是推进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将是今后长抓不懈的一个重点研究项目。对于“构建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来说,微型课题研究就是一个最好的载体、一种最有效的途径。赞可夫说:“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经验的寻根底精神,提高教学水平是不可思议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的今天,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11
二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需要。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专家叶澜教授指出:教师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多维度、多层次的复合知识及相互关联,新的能力结构,即交往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等。但我国教师的专业成长步伐很慢。为什么呢?因为长期以来,教师一直是“教书匠”的别称,好像作为一个教师只要教好书、会教书、能教书也就可以了,很少有人把教师也作为一个研究者来看待。韩愈在他的《师说》中为教师角色作了这样的限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与任务就是在于“传”、“授”和“解”。12
这样一种角色表现在传统的农业社会或以机器大工业生产为特点的工业社会也许是适用的,但在信息化社会日趋到来的今天,却显得越来越不合时宜。教师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本来也无可厚非,这也的确缩短了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大量的人类知识精华。但是,在当今,网络文化来势汹汹,各式各样的信息纷至沓来,教师如果仍然固守原有的角色,只管教书,不问研究,不仅是所教的知识会落伍于时代(“白洞”),而且所培养的学生也缺少开拓精神,有可能会让时代所抛弃。13
现在,教师成为研究者,并不意味着教师所从事的是类同于专业研究者的研究,教师更多地是对自身的实践工作进行反思。判断一个教师到底是一个教书匠型的教师,还是一个研究型的教师,最根本的标志在于他能否对自身的实践进行系统化的反思,通过反思找出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这种研究可能没有专业研究者从事研究进所具有的严密的研究方案,也没有细密的研究程序,但是它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是用反思来直面自己面临的困境的。因此,教师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境走出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可以快速地成为一个研究者,可以快速地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14
三是改进课题研究的需要。有些课题研究在理论方面存在着“假、大、空”的不良现象,在实践探索上常常是虎头蛇尾,或者是搞形式、走过场,实效甚微。为了改进教育科研工作,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我们提出这样的指导思想:树立“问题就是课题,反思就是研究,成长就是成果”的教育科研新理念,开展微型课题研究。15二、如何开展微型课题研究(一)什么是微型课题研究我们给它这样定义:作为教育活动“当事人”、“实践者”的教师,自觉针对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某些问题、话题,进行持久关注,不断反思追问,积极进行改进实践的研究性教育行为。通俗地说,是以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运用教育科研方法,由教师个人或不多的几个人合作,在不长的时间内共同研究,取得结果,其研究结果直接被应用于参与研究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去,并取得实效的教育科学研究。
16
(二)微型课题研究的特性
1.从研究目的看“微型课题”主要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在研究如何让不交作业的学生交作业,我们在研究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我们研究的都是真实的课题和有生命力的课题,都是发生在学生和前线的课题”。
2.从承担者的角度看“微型课题”由教师个人自己确立并独立承担,教师即研究者,是研究的主角,而不是配合专家进行研究。当然,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需要专家的引领、帮助和指导。17
3.从研究内容看“微型课题”的微型指的是研究内容和范围,而不是指研究价值和意义。
4.从研究方法看“微型课题”主要采用适合教师个人的叙事研究、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等方法。
5.从研究成果看“微型课题”的研究成果强调“做得好”的基础上“写得好”,“做得好”表现在实践上的创新和经验的先进性,“写得好”体现在研究报告的形成既具有个性意义的扎根理论,又具有教师自己的“话语系统”,它是质的研究中形成的、富有教师内心体验的、情境性、过程性的描述。18
由此看来,微型课题研究是指研究者在已有的成功经验或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中,选择研究范围比较微观、研究内容比较具体、研究切口比较小、研究周期比较短,容易操作并且有兴趣、有能力完成研究任务的课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课题研究方式。它的根本目的在于促使教师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与水平,提升自己的成功经验,形成教育教学个性化风格,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更有效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19
(三)如何选题“微型课题研究”的课题是来源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从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困难转化而来的。首先教师要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教育、教学中有问题意识。
1.确定问题研究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疑难中寻找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随着学生个体和群体变化的加剧,教师时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疑难或困境。从目前来看,这些疑难或困境至少有四种类型:20
一是教师的设想、计划与实际效果之间的差距。二是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等目标之间或价值取向之间的冲突与对立。三是教育教学中的“两难”情境。“两难”情境在教育教学中比比皆是,有时甚至贯穿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四是不同的人或群体对待同一教育教学行为的不同看法。21
第二,从具体场景中捕捉问题。中小学教师与专业研究者一个根本的区别,就在于一直生活在教育教学实际的现场,是在现场中感受教育事实,生发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智慧的。而教育现场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是问题产生的真实土壤,进入教育现场的教师对教育现场所作的任何真切而深入的分析,都可能滋生大量的有待研究的问题。重要的是,教师要认识到,自身研究的问题实际上大多并不是来源于理论材料的占有和分析,而是教育实践场景。可以说,真实的教育实践场景既是研究进行的主要依托,同时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所在。22
第三,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对一个教师来说,了解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研读、学习相关的理论专著,是很有必要的。教师在阅读这些研究成果时,最为关键的是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要注意把理论的论述转化为对自己工作中相关问题的解读与说明,要注意将自身已有的经验与阅读材料中的分析相联系。问题有时也就是在这样的转化、联系、解读中逐渐呈现并变得清晰起来。23第四,从学校或学科发展中确定问题。教师个人的发展是与学校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个人的专业提升与学校的整体变革也常常结为一体。教师在把个人的成长发展与学校或学科的发展规划以及面临的问题结合在一起时,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有待于自己去解决,就不会坐等问题的现成答案。学校或学科发展中存在问题是正常的,没有问题是不正常的,而这些问题又有许多是现有的经验或理论难以有效解释的,现在的工作模式难以恰当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个人或群体成为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就变得理所当然了。24
2.把问题转化为课题所谓问题转化为课题,就是在找准自身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建立课题。小课题研究就是要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在确定课题前,每位教师都要回顾反思,注重思考,把找准问题作为确定课题的前提条件,把立好课题作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
25例如:当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对待学生间的差异?如何设计有价值的问题?如何捕捉有利的教学时机?如何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中如何对待学生的不同意见?如何对待教师的课堂语言?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评价?这些问题既是课堂教学的现实问题,也是需要教师研究的课题,把解决问题和课题研究紧密结合,既能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也能提高教师的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6
总的来说,确定课题的一般方法是:第一步,发现和提出问题,也就是拟题;第二步,查找资料,分析问题,也就是拟提纲;第三步,根据实际,敲定题目,也就是定题。在选题上一般存在这样的误区:一是认为越新越好;二是认为越热越好;三是认为越大越好,四是认为嫁接的比自拟的更好。其实,新的、热的不一定是对的、好的,旧的、自拟的也不一定是错的、坏的。在选题上要注意热中求冷,同中求异,小题大做。27
(四)制订方案
研究方案是对课题研究的总体规划,是指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的具体设想,是进行研究工作的思路和框架。研究方案要解决这样几个问题:为什么研究这个问题;研究的是什么问题;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怎样研究解决这些问题。28一般来说,研究方案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题目(课题名称)1.问题的提出2.理论依据3.概念的界定4.研究的目标及研究内容5.研究的对象与范围6.研究的方法7.研究的步骤8.研究组成员及其分工9.研究的预期成果形式29
课题名称是课题最高度的概括,要简明、醒目,使人一看就能课题有个大致的了解,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要做到准确、规范、简洁。
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一个课题名称应包括三部分内容:指明研究范围和对象;概括出研究问题,即研究范畴;说明采用的研究方法。课题名称30比如“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这里面研究的对象是高中学生,而不是初中学生或者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研究。而像“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这个名称,就没有把研究的对象、问题说清楚,你是中学生或者说是小学生、大学生,是所有的学科或者是单指语文、数学等。31
规范
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似是而非的词不能用,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不要用。因为我们是在进行科学研究,要用科学的、规范的语言来表述我们的思想和观点。
如“班主任的德育素质对学生的品德养成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就不宜作为课题名称。不能用有结论性的口气,不宜用疑问句,不要用正标题再加副标题。
简洁
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32在课题名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明确,含糊不清。如:关于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有益于增强教育事业心的研究
(2)课题名称外延太大例如:关于自主教育的研究——范围太大,无法操作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同时出现两个研究中心,这是课题研究的大忌。(3)题目过长,罗嗦例如:根据农村特点,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搞好农村中学评议教学工作的研究
(4)课题名称不是方案设计名称,而是撰写论文的名称。例如: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让人文关怀充满语文课堂运用学案导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3(五)组织实施组织实施:方法的运用与过程展开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按实施方案一步一步地落实课题确定的相关任务。任务怎么完成,它是通过研究方法的运用来体现的。34
课题研究档案资料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计划性资料。包括课题总体研究设计、实验研究方案和阶段性研究计划等。(2)过程性资料。主要是按计划开展研究的阶段性记录。如实验课教案,典型实验课记录,课外活动的设计,实验教师的观察、随笔,以及学生的反应等。(3)专题性资料。如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所举行的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租房中介费合同范本3篇
- 全国赛课一等奖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二)描述简单的路线图》课件
- 铝电解槽2024年度购销合同
- 影视剧制片人聘用合同合同范本
- 物流转让合同2篇
- 2024年度建筑工程钢筋采购供应合同4篇
- 银行账户使用协议书
- 钢结构房屋工程保险服务合同(二零二四年度)3篇
- 建设工程设计合同协议书
- 公司管理人员聘用合同样本
- 《剪映:手机短视频制作》教学大纲
- 介绍喀什古城(修订版)
- 供应商分析报告
- 江苏省扬州树人学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
- 教育创新2024年数字化学习的新篇章
- 国开电大可编程控制器应用课程实验参考答案
- 河南技工学校可行性报告
- 2024年中核粒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学校卫生基本要求》课件
- 消防培训市场分析报告
- 实验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