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调研试卷(B)语文2023.11(考试范围:上册内容满分:12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四个大题,满分120分。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所在学校、姓名、考场、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某中学拟进行“崇尚英雄,育家国情怀”为主题的语文学习系列活动。以下是班长小豫准备的部分活动材料,请你帮他完善。1.下面是小豫摘录的文字,请你阅读并帮助小豫解决字音、字形问题。(共4分)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引领者。在历尽艰辛的销烟岁月中,英雄们信仰坚定、视死如归;在波澜壮阔的建设时期,英雄们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在和平年代,英雄们负重前行、无私奉献。崇敬英雄,不只是为了纪念历史、勉怀先烈,更是为了发挥英雄精神的先导示范作用,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英雄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们能在关键时刻义无反顾、挺身而出,更在于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崇高风范和英雄精神。(1)语段中两个加点的字怎么读?请帮他注音。(2分)脊梁() 百折不挠()(2)摘录过程中,小豫粗心写错了两个字,请帮他改正。(2分)“销烟”应写为“______” “勉怀”应写为“______”2.参观完红色教育基地后,老师组织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收获,下面是小豫发言稿的一部分,其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河南是一块孕育中华文明的沃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①它的历史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②河南人民以血与泪、歌与火铸就出中国革命道路中的河南功绩③彰显了中国革命历史中的河南情怀和风范④在中国革命的征程中⑤如今亿万中原儿女团结奋斗、砥砺前行A.①⑤②③④ B.①④②③⑤ C.④②③⑤① D.④②⑤③①3.小豫结合所学诗歌,编写了一段表达家国情怀的朗诵词,请你根据语境,将其中缺漏的诗文补充出来。(8分)千古文人家国梦。诗意的文字,失意的人生。“汉文有道恩犹薄,①”,刘长卿自比贾谊、屈原两位先哲,道出了郁郁不得志的惆怅;“②,月是故乡明”,杜甫望月思人,表现出孤独寂寞的心情。但伯乐难觅的失意又怎会压垮文人的傲骨?欧阳修面对贬谪滁州的境遇,仍能展现“③,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的洒脱胸怀;韩愈虽被降职远调,仍高呼“欲为圣明除弊事,⑤”,报国之心弥坚。让我们秉持“⑥,⑦”(李商隐《无题》)的无私奉献精神;即使栉风沐雨,也能闲庭信步,以“长风破浪会有时,⑧”[李白《行路难》(其一)]的乐观情怀,上下求索。何其有幸,生于华夏,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4.小豫为了帮助大家深入了解中原,了解河南,搜集整理了下面的材料并制成了幻灯片,请你根据幻灯片上的内容完成相关任务。(共7分)【幻灯片一】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简称“豫”。许慎《说文》记载“豫,象之大者”,“豫”就是大象。河南省辖区古称豫州,豫州是有象之州,是古代帝都之州、舒适之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今天看来,河南并没有大象。但在殷墟遗址的妇好墓中,考古工作者挖掘到一件“商代嵌绿松石象牙杯”,并发现了埋有完整象骨架的葬坑。考古证实在夏商周时期,亚洲象的分布范围很广,更是遍及'中原,河南的不少商代古墓中均有象牙文物出土。【幻灯片二】豫,象之大者。——《说文》豫,不害于物。从象(形),予声。——贾侍中豫,乐也。——《尔雅》心中和悦谓之豫。——《珠丛》【幻灯片三】下图是河南(HENAN)电视台的台标。(1)请你给大家简要讲述河南省简称“豫”的主要原因和意义。(30字左右)(3分)(2)请根据幻灯片二和您所知道的汉字常识,参照示例,解释“豫”字的含义。(2分)示例:“象”字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的“象”字形如大象,突出了大象的长鼻和身躯。(3)请你仔细观察,说说幻灯片三上面的台标是由哪些构图要素组成的,有没有体现出地方特色?(2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一)阅读下文,完成5~8题。(共17分)号魂①刘家坳的老刘家有一件传家宝,是老刘从部队带回的一杆军号。军号早已没有了耀眼的金黄色,略带沧桑的古铜色里透着厚重与庄严,一眼望去,就知道它承载了太多的故事。②军号的故事要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老刘当时还是个不到二十的小伙子,村里人都叫他刘娃子。他本是承了祖业,吹了唢呐——刘家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唢呐世家。他爱吹唢呐,尤其是婚嫁迎娶的时候,他的唢呐吹得格外地热闹,他说他就喜欢日子像唢呐声一样热闹闹地过着。③但他的美好愿望很快被入侵的日本鬼子破灭了。日本鬼子闯进了村,烧杀抢掠。刚从邻村吹完唢呐的刘娃子,站在犄角岭,远远地就看见了村里的熊熊大火,听见了乡亲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他握紧手中的唢呐,抹干了眼泪,一跺脚,加入了八路军。④八路军连长知道了他唢呐吹得好,就让他当了吹号兵。连长嘱咐:“刘娃子,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冲锋的时候,你要把军号吹得响亮响亮的,吹出咱们的气势,吹出咱们的威风!”⑤刘娃子郑重地接过军号,记住了连长说的话。第一次战斗刚打响时,他心'里还有一丝慌乱,但当吹起冲锋号时,嘹亮的号声一下激发了他内心的情绪,他仿佛看到了村子里燃烧的熊熊大火,仿佛听到了大火中乡亲们的阵阵哭喊。他把满腔的悲情化成了一股力量,把冲锋号吹得格外地响亮,格外地高昂。⑥后来,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就发生在刘家坳。那次,八路军连长奉命率队在刘家坳阻击敌人,几场恶仗下来,全连只剩下了十几号人。受伤的连长将刘娃子喊到身边,说:“敌人再来,你就吹冲锋号,咱们就是死,也要死在冲锋路上!”傍晚,敌人又发起了进攻。那时,残阳如血,染红半边天空。刘娃子吹响了冲锋号,战士们在高昂的号声中上好刺刀,跃出战壕,猛扑向敌人,犹如猛虎下山,又仿佛长剑出鞘……冲在最前的连长倒下了,后面的战士马上顶上去,每个人心里只有一个信念:冲锋,冲锋,永不停息!⑦增援的部队及时赶到,击退了敌人。他们在死人堆里找到了奄奄一息的刘娃子,他失去了一条腿,但他怀里,仍然死死护着那杆军号……⑧新中国成立后,刘娃子放弃了到老干所疗养,安着假肢、拄着拐杖回到了故乡刘家坳。从此,他再也没有走出过大山,带回的那一大包军功章尘封在了床头柜里,在厅房显眼的墙壁上,挂着的是他当初离开部队时特地申请带回的那杆军号。⑨“把冲锋号吹起来,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信心在,胜利就在!当年那不可一世的小鬼子都被我们打回老家了,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回到家乡担任了大队党支书的刘娃子,在家乡那座荒山上摆开战场,再次吹响了军号,这号声就像指挥着千军万马的战旗,就像永不言败的勇士曲,透着坚毅,有股拼劲,与开荒机器的轰鸣声、劳作时的吆喝声汇成一曲欢歌。久了,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老刘,也觉得他与那一杆军号融为一体了。⑩一代代的刘家坳人,就这样听着老刘的故事长大,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参了军,有的外出打拼,但老刘的故事仍时刻滋养他们的心灵,促使他们磨砺意志,战胜困难,一个个成为行业的翘楚。老刘的儿子大柱,是第一批走出山坳的人,在省城里,大柱有了自己的企业,成了刘家坳引以自豪的成功人士。进入耄耋之年的老刘,再也爬不上村子对面的犄角岭了,也很少再吹军号,只经常长时间地凝望着那杆军号。儿子刘大柱见了,悄悄地处置了省城的企业,带着资金回到了家乡,吹响了新时代脱贫致富的军号。一批走出刘家坳的青年回乡办起了乡村合作企业,大柱说,唤他们回来的是那军号的声音,在他们心里,军号是有灵魂的!“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这句话在刘家坳口口相传,已经成为这里的精神名片。(根据《经典小说选刊》相关篇目改编)5.请从“原因——结果”的角度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4分)因为刘娃子看见了日本鬼子闯进刘家坳烧杀抢掠,听见了乡亲们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所以他加入了八路军当了吹号兵。→①______因为刘娃子心中始终装着父老乡亲,所以他放弃了到老干所疗养,回到刘家坳担任大队党支书,带领乡亲们再次吹响了建设家乡的军号。→②______6.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文章第⑥段中划线的句子是如何表现战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勇猛的?(4分)那时,残阳如血,染红半边天空。刘娃子吹响了冲锋号,战士们在高昂的号声中上好刺刀,跃出战壕,猛扑向敌人,犹如猛虎下山,又仿佛长剑出鞘……7.作者在小说中设计“八路军连长”这个形象有什么用意?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4分)8.在班级组织的“小说故事会上”,语文课代表向大家推荐这篇小说,理由是“主题思想丰富”,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5分)(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9~12题。(共12分)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①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的文章,说:“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做甚么应该像甚么,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②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世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③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④一个政府也应立好规矩,维护规矩。“依法治国”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理念,“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躬订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更有前瞻性、现实性。⑤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忧”,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⑥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0.第①段的作用是什么?②③④段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3分)11.下面对相关论据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守规矩的重要性。B.荀子《劝学》中的“木受绳则直”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规矩所起到的作用。C.“东施效颦”的事例可以用来论证不守规矩的危害性。D.“商鞅立木”的事例可以运用到第④段中,论证立规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2.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一)阅读《岳阳楼记》(节选),完成13~16题。(共10分)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者矣 B.连月不开日 出而林霏开C.去国怀乡 乃记之而去 D.春和景明 四时之景不同1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15.虚词虽然很少表示实在的意义,但在行文中常有重要作用,如连接文意、增强情感等。请结合选文,具体分析“然则”“若夫”“至若”“嗟夫”这四个词语的作用。(4分)16.范仲淹的精神在历史上有着深刻的影响,请结合链接材料,说说范仲淹的精神是如何在林则徐身上体现的?(2分)【链接材料】道光十八年,鸿胪寺①卿黄爵滋②请禁鸦片烟。则徐言:“此祸不除,十年之后,不惟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宣宗深韪③之,授钦差大臣,赴广东查办。檄谕英国领事义律查缴烟土,驱逐趸④船,呈出烟土二万余箱,亲莅虎门验收,焚于海滨,四十余日始尽。道光二十四年,(林则徐)新疆兴治屯田。周历南八城,濬⑤水源,辟沟渠,垦田三万七千余顷,请给回民耕种,改屯兵为操防。(取材于《清史稿·林则徐传》)【注释】①鸿肿寺:古代官署。②黄爵滋:清代官吏,倡导禁烟的先驱之一。③韪:是,对。④趸(dǔn):整批地购入。⑤濬:疏通,挖深。(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7~18题。(共4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7.作者被贬官在外多年,回京路上怀想往事,展望将来,心绪难平,情感复杂。你能体会出作者复杂的情感吗?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2分)18.下列诗句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蕴含的人生哲理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2分)A.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B.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四、名著阅读(5分)19.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5分)(1)学校开展了“阅读名著,学习爱国情怀”的主题班会,老师要求每个人选择一部名著,在会上进行发言,你选择了《艾青诗选》这本书,请给大家分享一下:你选了什么阅读方法来读,以及你读完有什么收获。(2)有学者认为《水浒传》有两个主角。第一主角是宋江,争议不大;另一主角呼声较高的有下面两位。请从中任选其一,结合相关情节及你对小说主题的理解谈谈看法。A.鲁智深 B.林冲五、作文(50分)20.阅读下面材料,请从两个写作任务中任选一个,写一篇作文。书包与我们朝夕相伴,见证了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里,装着我们成长的秘密;那里,也装着我们对人生的思考;那里,还装着我们不羁的想象。(1)请以“书包里的小秘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2)即将毕业,八年级的学弟学妹邀你去做一次演讲,请以“书包里还应该装些什么”为题,写一篇演讲词。要求:①将你选定的题目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②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调研试卷(B)语文参考答案2023.11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1.(1)jǐnáo(每空1分,共2分)(2)硝烟缅怀(每空1分,共2分)2.B(3分)【解析】结合选项内容分析,可知本段话先谈河南的历史,然后谈现在的奋斗(“如今”)。第①句先谈河南的历史与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然后具体分析中国革命历史与河南的联系,最后写现在中原儿女的奋斗。所以顺序为:①④②③⑤。故答案选B。3.①湘水无情吊岂知②露从今夜白③醉翁之意不在酒④在乎山水之间也⑤肯将衰朽惜残年⑥春蚕到死丝方尽⑦蜡炬成灰泪始干⑧直挂云帆济沧海(每空1分,有错该空不得分。共8分)4.(1)河南省简称“豫”是因为历史上这个地方曾有大象。(1分)“豫”就是大象,豫州是有象之州,是古代帝都之州、舒适之州。(2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2)“豫”字是一个形声字,从象,予声;“豫”是借大象表示大,本义是博大、祥和、安乐。(言之有理即可,2分)(3)台标外观是“河南”拼音的首字母“H”“N”变形组成的大象。河南简称“豫”,“豫”中有“象”,河南省的形象就是大象,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构图要素1分,寓意分析1分,共2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一)(16分)5.①因为刘娃子明白并牢记连长“人在号在,号在阵地在”的嘱咐,所以他在一次次的战斗中誓死守护军号。②因为爬不上犄角岭吹号经常长时间凝望那杆军号,儿子看到后回乡创业,一代代的刘家坳人吹响了新时代脱贫致富的军号。(意思对即可。一处2分,共4分)6.①通过“上好”“跃出”“猛扑”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战士们跃出战壕扑向敌人的状态,体现了战士们作战时的勇猛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②通过如血残阳染红半边天空的环境描写,渲染了紧张惨烈的气氛,侧面表现了战斗的激烈和战士们作战时的勇猛无畏、视死如归。③“猛虎下山”“长剑出鞘”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士们跃出战壕扑向敌人的勇猛无畏、视死如归。(答出两点即可。一点2分,共4分)7.①八路军连长让刘娃子当了吹号兵,并嘱咐激励刘娃子誓死吹号护号,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②刘娃子是在连长的引领下成长起来的,增强了小说内容的丰富性和真实性。③连长是无数八路军指战员的代表,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国军人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丰富了小说的主题。(答出两点即可。一点2分,共4分)8.①表现了战士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奋勇杀敌、守护阵地的精神;②体现了战士们热爱祖国的精神;③体现了乡亲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坚毅、拼搏的品质;④肯定了号魂精神是激励着一代代刘家坳人磨砺意志、战胜困难、成家立业的精神信念;⑤弘扬了刘家坳的青年回乡建设美丽家乡,带领家乡人脱贫攻坚的精神。(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5分)(二)(12分)9.个人、家庭、政府和政府官员,都应该讲规矩。(意思对即可。2分)10.引出论点。(1分)不能,因为②③④段分别从个人、家庭和政府的角度论证应该讲规矩,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2分)(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共3分)11.C(3分)【解析】C项分析不正确,“东施效颦”的事例不可以用来论证不守规矩的危害性。故选C。12.举例论证。列举朱元璋和大臣之间的问答事例,有力地论证了“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论证方法1分,作用3分,共4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一)(共10分)13.C(2分)解析:A项不同,尽头/极点;B项不同,放晴/消散;C项相同,去,离开;D项不同,日光/景色。14.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意思对即可。2分)15.“然则”起转换作用,由概写洞庭湖景物,转入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议论;“若夫”以假设语气起笔,引出对洞庭风雨图的描写;“至若”宕开一笔,转而描写洞庭春晴图;“嗟夫”表感叹语气,转入议论和抒情,表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和先忧后乐的政治抱负。(意思对即可。每个词的分析1分,共4分)16.林则徐忧虑国家命运,在朝廷上毫不犹疑地支持黄爵滋的禁烟主张,力主内除烟弊,外抗强权,亲莅虎门销烟,体现出他迫切拯救国家于危难的民族精神与责任担当。被贬新疆,他兴修水利,开垦良田,坚持操防,这些都体现了他置个人荣辱于度外,始终将百姓及国家安危放在第一位的忧患意识。(一点1分,共2分)参考译文:【链接材料】道光十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请求禁止鸦片烟。林则徐说:“这个祸害不除去,十年之后,不只没有筹措的军饷,而且没有可以使用的士兵。”宣宗深深同意,授予林则徐钦差大臣的身份,到广东查办。(随后)下檄文责令英国领事义律,接受查抄,并收缴英商待贩烟土。驱除整批地购入烟土的船只,收缴烟土两万多箱,林则徐亲自到虎门验收,在海边焚毁,历时40天才销毁完毕。道光二十四年,林则徐在新疆治理屯田。遍游南面的八个城,疏通水源,开辟沟渠,开垦田地三万七千余顷,请求给回族百姓耕种,更改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南省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全国I卷)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宿州学院《咖啡文化与鉴赏》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采购合同履行风险沟通评估报告重点基础知识点
- 有理数加法与减法-2.1.2有理数的减法(市级赛课一等奖)(公开课)课件-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DB32/T+5090.2-2025+医院医患沟通规范+第2部分:门诊
- 教师年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13篇)
- 工厂个人转正工作总结报告(4篇)
- 医务科工作总结3000字(10篇)
- 学校述职报告个人总结(20篇)
- 期中测试(含答案含听力原文含听力音频)-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三起)英语五年级下册
- 2024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内蒙古赛区初赛试卷(解析版)
- 四川省建筑与桥梁结构监测实施与验收标准
- 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六年级下学期小升初真题数学试卷含解析
- 加油站股东合作的协议书
- 新会计准则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策略研究
- 输电杆塔用地脚螺栓与螺母条件
- 国家开放大学《心理学》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凌格风空压机L7.5-L30系列产品说明书
- Arduino应用技术 课件 第1-3讲 初识arduino、Arduino语言、Arduino基本示例
- 银行防抢应急预案演练方案总结
- (高清版)DZT 0217-2020 石油天然气储量估算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