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福建省厦门市外国语学校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级高一(下)3月阶段性测试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高一语文备课组)一、古诗词默写(18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参差荇菜,______________。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诗经·关睢》)(2)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3)大风起兮云飞扬,______________,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大风歌》)(4)力拔山兮气盖世,______________。(《垓下歌》)(5)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______________,佳人难再得。(《歌》)(6)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_(《蝉》)(7)城外土馒头,______________。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城外土馒头》)(8)过江千尺浪,______________。(《风》)(9)丛菊两开他日泪,______________。(《秋兴八首·其一》)(10)画图省识春风面,______________。(《咏怀古迹·其三》)(11)______________,无复鸡人报晓筹。(《马嵬·其二》)(12)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___。(《蜀道难》)(13)《蜀道难》中借助细节动作描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过蜀道时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刻画出来了,状困危之境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锦瑟》中化用典故“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15)《琵琶行》中以琵琶女年轻时即使是用珠宝首饰打拍子敲碎,酒弄脏衣服也不在意的情节,来表现其欢乐奢华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左右芼之②.宛在水中坻③.威加海内兮归故乡④.时不利兮骓不逝⑤.宁不知倾城与倾国⑥.非是藉秋风⑦.馅草在城里⑧.入竹万竿斜⑨.孤舟一系故园心⑩.环珮空归夜月魂⑪.空闻虎旅传宵柝⑫.砯崖转石万壑雷⑬.扪参历井仰胁息⑭.以手抚膺坐长叹⑮.沧海月明珠有泪⑯.蓝田日暖玉生烟⑰.钿头银篦击节碎⑱.血色罗裙翻酒污【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芼”“宛”“威”“骓”“倾”“藉”“馅”“竿”“珮”“宵柝”“砯崖”“壑”“扪”“膺”“篦”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二、小说阅读(22分)(一)课内小说阅读(本题共4小题,1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黛玉心中正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倒不见那蠢物也罢了。心中想着,忽见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便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四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看其外貌最是极好,却难知其底细。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贾母因笑道:“外客未见,就脱了衣裳,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便料定是林姑妈之女,忙来作揖。厮见毕归坐,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探春便问何出。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2.宝黛初见,黛玉“便吃一大惊,心下想着:‘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由上述文字判断,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作者这样写,呼应了第一回中“木石前盟”的故事,给两人的关系蒙上了一层浪漫主义色彩。B.宝黛见面时的心灵感应,表现出两人在感情上的默契,是后文中两个人之间产生爱情的基础。C.这样写,是为了呈现初恋者可能产生的幻觉,而幻觉的产生往往与个人经历和文化背景有关。D.宝黛相见,一个心惊一个言笑,一存于中一发于外,显示出他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性格。3.对《西江月》二词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这两首词及对贾宝玉出场前的侧面描写、出场后的外貌描写,是贾宝玉性格描写的三个重点。B.《西江月》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C.这两首词采用幽默含蓄的手法,揭露封建大家庭后继无人的事实,暗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D.所谓“草莽”“不通世务”“偏僻乖张”,实际上是贾宝玉卓然独立,与世俗传统相背离的表现。4.前文贾母问及黛玉念何书时,黛玉回答:“只刚念了《四书》。”可这里回答宝玉同样的问题时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为什么会有这样前后矛盾的说法?这反映了林黛玉什么样的性格?5.划线句子“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和文中哪句话相呼应?试分析“摔玉”这一举动体现了宝玉什么样的思想性格。【答案】2.C3.C4.林黛玉前文对贾母的回答是真实的但后来她发现贾母不喜欢女子读书,觉得自己的回答有些失口,她的改口体现了她寄人篱下的那种小心谨慎的态度。5.与“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相呼应,表现贾宝玉追求人人平等,反抗天命思想,不愿与众不同的民主思想意识。【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句子含义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解答本类题型,应该首先深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来理解句子的表层和深层含义。本题中C项“这样写,是为了呈现初恋者可能产生的幻觉”表述错误,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分析和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结合文章写作背景,抓诗词里面的主要的意象,分析诗词的手法,更好的把握诗词的情感,选出答案。本题中C项,“这两首词采用幽默含蓄的手法,揭露封建大家庭后继无人的事实”表述错误,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理解和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明确题干要求,锁定重点句子,并联系上下文内容,来分析题目,得出答案。本题中,前文贾母问及黛玉念何书时,黛玉回答:“只刚念了《四书》。”可这里回答宝玉同样的问题时却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林黛玉前文对贾母的回答是真实的但后来她发现贾母不喜欢女子读书,觉得自己的回答有些失口,她的改口体现了她寄人篱下的那种小心谨慎的态度。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明确题干要求,锁定重点句子,并联系上下文内容,来分析题目,得出答案。本题中,划线句子“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与“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相呼应,表现贾宝玉追求人人平等,反抗天命思想,不愿与众不同的民主思想意识。【点睛】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明确题干要求,锁定重点句子,并联系上下文内容,来分析题目,得出答案。(二)课外小说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老兵胡玲单位招门卫,一直没招到人。应聘者要么嫌工作时间太长,要么嫌福利待遇不好。这天下午,一个人影在办公室门口晃动,我走过去,吓得差点儿叫出声来。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丑陋无比的男人,四五十岁的样子,瘦削的脸上布满了道道伤疤,像无数条狰狞的蜈蚣匍匐于脸上。男人个子很高,背有点儿驼,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肩上斜挎着一个褪了色的绿军包。我是来应聘门卫的。男人朝我讨好一笑。他笑的时候,脸上的疤痕显得更加突兀可怕。听到有人来应聘,人事部的赵经理高喊一声,应聘的,过来!男人扯了扯身上的军装,走了进去。看到男人,赵经理也吓了一跳。你脸上的疤怪吓人的。赵经理面带愠色。男人像做错了事情一样,有点儿歉意地脸红起来。你是哪里人?赵经理朝男人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问。我是湖南桑植的,贺龙元帅的故乡。男人的语气中透着一丝骄傲。带证件了吗?赵经理问。男人从绿军包里掏出一个红绸布包着的东西。打开,里面是三个红本本。男人将红本本小心翼翼地递到赵经理面前,这是我的证件,请您过目。赵经理拿着三个红本本瞄了几眼,丢在了桌子上。你有做门卫的工作经验吗?没有,我以前一直在老家种地,媳妇前段时间检查出得了重病,需要很多钱,我才出来打工的。男人的肩膀微微颤抖了一下,丑陋的脸上闪过一抹悲凉之色。不行,没有经验的我们不要,你走吧!赵经理斩钉截铁地说。我能吃苦,还有一身力气,干门卫工作应该可以的。男人憨厚地说。赵经理斜了男人一眼,没好气地说,门卫就是保护我们单位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你年纪一大把了,怎么做得了。我可以的,真的可以。我练过散打,也懂一些安全救助知识,一定能够干好门卫工作的!男人有点儿着急地说。我说不行就不行,你就别哆嗦了!赵经理的头摇得像拨浪鼓。您让我试试吧!哪怕工资低点儿也行,我媳妇病得不轻,我急需钱,急需一份工作。男人带着央求的口气。对不起,这里不是慈善机构。赵经理冷冷地说。男人强挤出一丝苦笑,从桌子上拿起三个红本本,认真地用红绸布包裹好,轻轻地装进包里。那谨慎细心的样子,仿佛他放进去的是价值连城的稀有珍宝。男人黯然地走出了办公室。几星期后,单位购买了一批办公家具,需要搬到五楼办公室去。单位后面有座桥,桥上每天聚焦着许多等活儿干的人,我决定去那里找个搬运工来帮忙。桥上,站着许多人,他们有的拿着扁担,有的拿着铁铲,有的坐在三轮车上。我走过去,一大群人蜂拥而上。有活儿吗?多少钱?给我做吧!有一批家具要搬到五楼,五十块钱做吗?我问道。钱太少了,做不了。一听我报的价钱,一群人悻悻散去。我正准备加价时,一个声音响起:这活儿我干。我顺着声音望过去,又看到了那个满脸伤疤的丑陋男人,他依然穿着那身旧军装,挎着绿军包。还没找到工作吗?我问他。男人苦涩一笑,是呀,一个多月了,什么工作也没找到,别人要么嫌我老,要么嫌我脸上有疤。实在没办法,我就和他们一样在桥上蹲点,也好寻些力气活儿做。到了单位,男人二话没说,放下绿军包,扛起一张桌子就上楼去了。没多久,男人就把所有家具搬上了五楼。虽然是冬天,但男人的旧军装已经被汗湿透了。我递给了男人八十块钱,男人又退回我三十块。说好了五十块的。男人朴实地笑着说。男人走后,我发现他的包掉在我这里了。我打开男人的包,打开红绸布,看到那三个红本本。一本是退伍证,证书照片上的一张脸年轻帅气,英姿飒爽。退伍证的纸张虽已泛黄和起皱,依然能清楚地看见上面的字迹:南滨市某步兵部队,陈青山同志于1994年4月光荣退伍。一本是部队颁发的二等功证书。一本是伤残军人证,写着陈青山在某次救火中不慎烧伤了脸。男人很快就折了回来,十分着急的样子,看到我手里的包,他松了一大口气。差点儿忘了我最重要的东西。男人说。男人脸上的伤疤,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朵美丽的鲜花。我怀着敬重的心情,双手把包递到男人手中。(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通过描写我及赵经理初见老兵的反应,突显老兵伤疤的可怕,用老兵相貌的丑陋来反衬他内心的美好,也为他找不到工作做了铺垫。B.在与老兵对话时,赵经理面带愠色,语气冰冷,拒绝时斩钉截铁,由此可知,赵经理内心对老兵是轻视的,对老兵的需求和恳求是冷漠的。C.小说多次提到老兵的“旧军装”“绿军包”及很爱惜的“三个红本本”,这些都在暗示老兵对他过往的军人身份和曾经的功绩是很珍视的。D.对老兵的伤疤,“我”由“像无数条狰狞的蜈蚣匍匐于脸上”到“像一朵美丽的鲜花”的感觉变化,反映的是“我”内心对老兵情感的变化。7.请简要分析小说在刻画老兵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8.小说以“我”为视角叙述故事,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答案】6.A7.①朴实本分(憨厚)。经常穿着旧军装,挎着绿军包。虽然知道自己可以胜任门卫工作,但由于自己脸上有疤,被人家拒绝毫无怨言。②吃苦耐劳。没多久就把一批家具搬到五楼,尽管旧军装被汗水湿透了也不多说什么。③做人有原则。(诚实守信)尽管很需要钱,干活也很累,但毫不犹豫地退还“我”多给的三十块钱。④富有家庭责任感。出来求职赚钱是为了给媳妇治病。8.①作为目击者,“我”见证了老兵在城里求职的遭际,叙述更客观,人物更有真实感;②通过“我”来推动情节的发展。我有找搬运工的需求,我亲见过老兵求职的艰难和他对三个红本本的珍视,这些都对后面情节的展开起到了推动作用;③通过“我”对老兵的接触和内心情感的变化,能更好的展现老兵高尚的人格,强化人物形象,表达我对他的肯定与敬重。④升华主题,通过“我”对老兵的敬重,表现了朴实善良的正能量具有强大感染力。【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在深入阅读小说的基础上,来筛查选项,选出正确答案。本题中A项,小说开头“老兵伤疤的可怕”不能反衬出“他内心的美好”,“老兵内心的美好”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逐渐表现出来的。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人物身份,其次从文中找到人物的各种描写,通过分析人物所做的事、所说的话等看人物的性格、品质,最后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概括。答题时先概括后分析。①从“男人个子很高,背有点儿驼,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肩上斜挎着一个褪了色的绿军包,虽然知道自己可以胜任门卫工作,但由于自己脸上有疤,被人家拒绝毫无怨言。”可见男人朴实本分;②“没多久,男人就把所有家具搬上了五楼。虽然是冬天,但男人的旧军装已经被汗湿透了”可见男人吃苦耐劳;③从“我递给了男人八十块钱,男人又退回我三十块。说好了五十块的。男人朴实地笑着说”可见男人的做事有原则、诚实守信;“您让我试试吧!哪怕工资低点儿也行,我媳妇病得不轻,我急需钱,急需一份工作.男人带着央求的口气”可见男人责任心强。【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可以从对主要人物、对情节、对主题、特殊表达效果四个方面考虑。题干表述为“小说以‘我’来展开情节的叙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小说以“我”来展开情节的叙述,作为目击者,“我”见证了老兵在城里求职的遭际,叙述更客观,人物更有真实感;突出了人物形象,使得人物形象更为鲜明,突显出老兵的高尚;同时进一步推动小说情节发展;使得小说主题更为鲜明。【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明确人物身份,其次从文中找到人物的各种描写,通过分析人物所做的事、所说的话等看人物的性格、品质,最后用准确的语言加以概括。答题时先概括后分析。三、诗歌鉴赏(18分)(一)课内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唐诗《登高》,完成各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起句是一个全景式描写,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写出了登高之地急风猎猎、秋高气爽、猿啼悲秋的特点,气势恢宏,境界阔大。B.首联对句转写眼前景物,俯瞰之下,渚清沙白,色彩如画,仰视空中,飞鸟盘旋,静中有动,这样一副明丽清爽的图画,让人耳目一新。C.颔联以工笔细描表现秋天的典型特征,“无边”“不尽”“萧萧”“滚滚”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遒劲有力,气势磅礴。D.尾联与前三联飞扬震动的格调迥异,将自身的潦倒不堪与时世艰难相联系,既体现杜甫忧国伤时的胸怀情操,又含无限悲凉之意于言外。10.诗歌颈联包含了诗人哪些情感?试作简要分析【答案】9.C10.①“万里”“常作客”表现出作者长期漂泊天涯,远离故乡的羁旅思乡之愁;②“悲秋”表现了作者感慨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无限悲凉之意;③“百年”写出了诗人处在风烛残年将过早地结束人生的沉痛无奈,“多病”“独”表现了诗人晚年衰老多病,没有亲朋相伴的孤独凄凉。【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鉴赏能力。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C中,颔联以工笔细描表现秋天的典型特征,表述错误。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议论性的句子。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当然考试中对不熟悉的作家作品,命题者都要作注,以便于考生把握诗歌的内容。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哀伤、悲愤、沉痛、惜别、依恋、赞美、仰慕、豪迈、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本题中,结合诗歌分析颈联的情感,结合意象、重点的词语、联系背景可以概括为:①“万里”“常作客”表现出作者长期漂泊天涯,远离故乡的羁旅思乡之愁;②“悲秋”表现了作者感慨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无限悲凉之意;③“百年”写出了诗人处在风烛残年将过早地结束人生的沉痛无奈,“多病”“独”表现了诗人晚年衰老多病,没有亲朋相伴的孤独凄凉。【点睛】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二)课外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西晋时的古诗,完成各题。咏史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②岂不伟,白首不见招。【注】①金张:指汉代的金日䃅和张安世两家,从汉武帝时起,到王莽篡汉止,七个朝代,世代是宫中宠臣。②冯公:指冯唐。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两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涧底松”比喻出身寒微的士人,以“山上苗”比喻世家贵族子弟。B.三四句中,“彼”指山上的小树,当它长大变成和松树一样高时,就拥有阔大的树荫和百尺长的枝条。C.第五句中,“胄”指的是贵族后裔,“蹑”,意为“登”。这句的意思是贵族世家的子弟能轻易登上高位。D.这首古体诗气势雄健,笔调挺拔,形象鲜明,情感浓烈,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作者独树一帜的风格。12.这首诗通篇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1.B12.对比手法;前四句用“松”和“苗”的形象、位置不同对比,五六句用“世胄”和“英俊”的不同境遇对比,最后四句用“金张”和“冯唐”的功业、地位不同对比。揭示了西晋时期的门阀制度,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世族依仗祖业居高位,出身寒微的人却只能屈居下位的不公平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愤怒批判。【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鉴赏能力。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B项,表述错误。正确的理解:长在山头的小苗凭借着它的劲寸之苗,却能遮盖白尺之松。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掌握常用的表达技巧。首先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最后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根据题干要求,首先要点明本诗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是整体上采用了对比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手法,前四句用“松”和“苗”的形象、位置不同对比,五六句用“世胄”和“英俊”的不同境遇对比,最后四句用“金张”和“冯唐”的功业、地位不同对比。;最后写效果,揭示了西晋时期的门阀制度,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世族依仗祖业居高位,出身寒微的人却只能屈居下位的不公平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愤怒批判。【点睛】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掌握常用的表达技巧。首先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然后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最后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四、课外文言文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记丐侠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性慷慨而有过人节。乡试后,捷举。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既而曰:“孰如成一会而筹集之。”于是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而心实否之。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之。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有群丐过其门,见先生家罗杯盘,必有所谓喜事者。遂麋集于户限外,争欲得杯盘狼藉之馀渖。斯时也,先生饥火与愤火交绥,于是出谓群丐曰:“予之肆筵以设席也,实以部试期迫,赴都乏资,意欲藉亲故之集会轮资,应眉急耳。奈亲故负我,今竞食言,以致吾之酒肴为虚设。虽然,与其鱼馁而肉败,孰若大家共一饱。汝曹其就座,吾将为东道主而畅饮焉。”群丐登堂醊,𬪩饷既良,已谓先生曰:“吾侪小,蒙先生赐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今试一问,由此达京师需金几何?”先生曰:“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群丐应声起曰:“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①,得出为某邑宰,循例省亲回籍。群丐亦促之返焉。甫抵里闬,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先生亦平淡视之。然越数日将之官,群丐请从之任所。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方踌躇间,有黠者似已久窥其意曰:“先生之作官,自作官;某等之行乞,自行乞。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②,且自浼也。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抵任所后,各行丐于四方,惟昏暮时潜一入署问安而已。先生亦随时资给之,然往往不受。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至颁发赏格时,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而先生以政声卓著,由上峰保升郡守矣。先生固儒者,不耐于酬酢之烦,又淡于利禄,遂以亲老乞终养,解组③后,欲为各丐谋治生业,竟皆避之他去。先生每为人言之,辄唏嘘泣下,引为憾事。然而丐则侠矣。(选自《庚初广志》卷八,有删改)[注]①南宫:指礼部。②浼:玷污。③解组:解下挂印的带子,指辞官。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除:台阶B.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但:只要C.群丐请从之任所之:前往D.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间:间或14.以下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群丐的“侠义”和来懋斋先生“品性”的一组是A.蒙先生赐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先生亦随时资给之B.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C.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D.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1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来懋斋先生家况奇贫,为人却慷慨大方,有过人的节操。乡试中举后,打算赴礼部应试,可缺乏资用。他采用民间打会的方式向亲友筹集资金,但遭到拒绝。B.来懋斋先生把准备招待亲友的美酒佳肴拿给乞丐们享用。了解到先生的困境,乞丐们用行乞所得资助他,并护送其赴京应试。他们的义举受到赞扬,并因此常常获得馈赠。C.来懋斋先生在群丐的帮助下到达京都,如愿考中,得以出任县令。回乡省亲时,对逢迎讨好的亲友只是以平常态度对待。D.来懋斋先生任职期间,乞丐们给予他很多帮助,使先生政声卓著,而乞丐们不求任何回报。先生辞职归乡前,想给他们谋取职业,群丐都躲开了,先生引以为憾。16.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然,与其鱼馁而肉败,孰若大家共一饱。(2)甫抵里闬,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答案】13.D14.C15.A16.(1)即使如此,与其让鱼肉腐败,不如大家一块吃个痛快。(2)刚到达乡里,亲戚朋友问寒问暖表示庆贺人很多,肩挨肩,脚跟脚。【解析】【13题详解】本题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综合考查.做题时可采用结合语境、词性推断、代入翻译等方法进行排除。D中“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理解为“当时县里有很多盗贼,群丐…侦查打探”,“群丐”为主语(名词),“作侦探”为谓语(动词+名词),根据句法结构,主语和谓语之间用状语(副词),所以“间”只能作副词用法,有两种意思:①间或,断断续续②暗地里,私下,秘密,暗中。因此根据语境,D项“间”此处为副词,是“暗地里,私下”的意思。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通读全文,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断理解。A项第一句是群丐对来懋斋先生感谢的话非侠义的表现;B项第二句表现的是来懋斋先生的才华出众非品性;D项第二句阐述的对象是群丐而非来懋斋先生。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最后确定正确答案。A选项,原文“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得到了七个人的认可,虽只是碍于情谊,而内心实质并不认可”,但并未全都遭到拒绝,故选A。【16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运用翻译五字法“留”、“删”、“补”、“调”、“换”.本题主要是找出关键字和句式,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借代的词语外),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语句通畅才行。注意重点字词有:①“虽然”译为“即使如此”;“孰若”译为“不如”;②“甫”,译为“刚刚”;“亲故”中的“故”译为“故友”;“踵”,译为“脚跟”。【点睛】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运用翻译五字法“留”、“删”、“补”、“调”、“换”.本题主要是找出关键字和句式,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借代的词语外),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语句通畅才行。注意重点字词。参考译文:来懋斋先生,家庭极为贫穷,但是为人性情慷慨有过人的节操。参加乡试后,考中举人.打算赴京参加礼部的进士考试,然而没有资金路费。当地乡里有一种习俗,按照旧例凡是有人临时缺少盘缠资金的,可以召集七八个亲友,每个人各给发起人一份,由发起人为每人立约签字,大家付给资金。事情办完了再一个个还给大家,叫做“打会”。不久来懋斋先生说:“不如成个会来筹集资金。”于是奔走于亲戚朋友家门好几天,才得到七个人的同意。然而都是因为情面不能推辞的,勉强表面答应而心里其实不愿意。到了那一天,来懋斋先生黎明就起身,洒扫庭院台阶,准备好美酒佳肴,来恭候大家.谁知天已到了傍晚,也没有一个亲朋好友来到他家里立约。

这时有一群乞丐路过他家,看见先生家里摆列着杯盘,认为一定有喜事。于是都聚集在门外,争着想得到吃剩的饭菜。这时候,先生饥饿和愤恨交织,于是出门对这群乞丐说:“我在这里设席摆下酒宴,实在是因为礼部考试的时间近了,到京城去没有资金路费,想借助亲朋好友的集会大家来筹集资金,解决燃眉之急。怎知亲朋好友都辜负我,今天都食言了,以致使我的酒菜都成了摆设。即使如此,与其让鱼肉腐烂坏掉,不如大家一块吃个痛快。大家赶紧来就座,我作为东道主,请大家开怀畅饮。”一群乞丐进屋喝酒吃肉,酒足饭饱,对先生说:“我们是地们低微的人,承蒙先生赏赐给酒和食物,这本来已经是非分之想了,我们今天想问一下,从这里到京师需要多少银两?”先生说:“只要使路上不挨饿,能顺顺当当抵达京师就行了。”群丐应声回答说:“这是区区小事,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一路上旅馆的主人赞叹他们的侠义行为,对他们的事感到惊异,常常多送给他们食物。到了京师以后,群丐分头乞讨,用乞讨所得的钱财供给先生应试的费用。考试结束后,来懋斋先生果然考中了礼部考试的进士。出京做某地的县令,按照惯例回乡省亲。群丐也催促他回去。

刚到达乡里,亲戚朋友问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人很多,肩挨肩,脚跟脚。先生也是很平淡的看他们。然而过了几天将要去上任,群丐想跟着他到上任之地。先生担心有所不合适,又恐怕背弃前日的情分。正在踌躇的时候,有精明的人似乎早就窥察了先生的想法,就说:“先生做官,只管自己做自己的官,我们乞讨,自己乞讨。只要是能够效犬马之劳的地方,我们愿意用尽余生的力量帮助你。至于其他生活方面的事情,绝对不敢玷辱先生,况且那也是我们自己玷辱自己啊!请不要再三考虑了,先生以为怎么样?”

群丐随先生到达任所之后,各自到各地去乞讨,只有在黄昏时分偷偷进入官署问一下安罢了。先生也随时资助他们,然而他们往往不接受。当时县里有很多盗贼,群丐暗中侦查打探,因此能屡屡破获重要案件,等到颁发赏银时,牌榜挂出几个月,最后也没有来认领的。而先生也因为政绩卓著,由上级举荐升为郡守。先生本来是读书人,不能习惯于迎来送往的繁琐之事,又淡薄于功名利禄,于是用双亲年迈需要奉养的理由请求还乡。辞官后,打算为各个乞丐谋取一些养活自己的职业,他们竟然都避开他走了。先生每每向他人说起,就感叹落泪,感到非常遗憾。然而,这样的乞丐,可以称得上是侠丐了。五、《红楼梦》阅读(10分)17.根据《红楼梦》中的有关内容,完成以下各小题。(1)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一株绛珠仙草,因得赤霞宫__________(姓名)日日以甘露灌溉,修成女形。绛珠仙草感念其恩,欲跟随其下凡历劫,发誓用一生的眼泪偿还,这就是所谓的“木石前盟”。(2)“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__________的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这是__________的判词。(3)“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红楼曲唱的是十二钗中的__________。此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相思局,戏弄__________(姓名),害他最后丢了性命;弄权__________(地名),贪图三千两银子,致使一对青年男女含恨自杀。(4)黛玉初到贾府时,见到了一个“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的女子,她是__________。(5)贾雨村补授应天府,一到任上便判了一起葫芦案,此案是冯渊与薛家公子薛蟠为争夺__________(姓名)而发生的。(6)宝玉到梨香院探望宝钗,宝钗因平日未能赏鉴通灵宝玉,便借机欣赏了一番。巧的是,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与宝钗锁上刻的“__________,芳龄永继”八个字正好一对儿。(7)“盛筵必散”一语出自__________之口,这是她在临终前托梦于王熙凤时的叮嘱之言。【答案】①.神瑛侍者②.晴雯③.妙玉④.王熙凤(凤姐)⑤.贾瑞⑥.铁槛寺⑦.探春⑧.英莲(香菱)⑨.不离不弃⑩.秦可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名著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依靠平时名著知识的积累。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根据所给的名著内容,调动知识储备,得出答案。本题中,主要考查的是《红楼梦》的内容,人物。(1).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一株绛珠仙草,因得赤霞宫神瑛侍者日日以甘露灌溉,修成女形。(2).“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是晴雯的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这是妙玉的判词。(3).“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红楼曲唱的是十二钗中的王熙凤(凤姐)。此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相思局,戏弄贾瑞,害他最后丢了性命;弄权铁槛寺,贪图三千两银子,致使一对青年男女含恨自杀。(4).黛玉初到贾府时,见到了一个“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的女子,她是探春。(5).贾雨村补授应天府,一到任上便判了一起葫芦案,此案是冯渊与薛家公子薛蟠为争夺英莲(香菱)而发生的。(6).宝玉到梨香院探望宝钗,宝钗因平日未能赏鉴通灵宝玉,便借机欣赏了一番。巧的是,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八个字与宝钗锁上刻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八个字正好一对儿。(7).“盛筵必散”一语出自秦可卿之口,这是她在临终前托梦于王熙凤时的叮嘱之言。六、语言文字运用(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北宋王安石笔下特长少年方仲永的遭际,代有其事。受虚荣心、名利心等不良影响,一些“望子成名、望女成星”的家长,热衷于奔走在童星制造的路上,对有特长的孩子,倾尽一切资源,带孩子参加花样繁多、“套路”很深的娱乐活动、选秀比赛,孩子日常生活也处在夸张的模仿和表演状态。前不久,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只有的孩子长大后想成为志愿者、公益人士。有观点指出,在少年儿童培养教育上,一些家长正走在的路上!也有家长认为:“不都说出名要趁早吗?让我的孩子尽早出名,积累财富,也没啥错!”俗话说,早熟的果子撑不到丰收的金秋。银河星布,的星也就那么几颗。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消费孩子的童年,这对孩子健康人格以及“三观”的塑造,有百害而无一利。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身为家长,如果(),方仲永的悲剧就可能被反复复制。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快马加鞭凤毛麟角背道而驰璀璨夺目B.揠苗助长凤毛麟角南辕北辙光彩照人C.揠苗助长屈指可数南辕北辙璀璨夺目D.快马加鞭屈指可数背道而驰光彩照人19.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B.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C.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超过七成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D.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占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2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B.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C.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D.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答案】18.C19.B20.C【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贬义词。快马加鞭:对快跑的马再打几下,使它跑得更快,比喻快上加快,褒义词。文中是违背客观规律,急于求成,用贬义词“揠苗助长”更符合语境。第二空,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扳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凤毛麟角:比喻极其难得而宝贵的东西,也比喻罕见的人才。这里形容人少,应该用“屈指可数”。第三空,南转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背道而驰:比喻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此处语境是家长培养孩子的行动和目的相反,所以用“南辕北辙”。第四空,璀璨夺目:光辉耀人眼睛。光彩照人:用以形容人(一般形容女子)或事物十分美好或艺术成就辉煌,令人注目、敬仰。此处语境是指星光耀眼,所以用“璀璨夺目”更为恰当。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处语病:一、句式杂糅,“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可以改为“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或“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二、成分赘余,“超过七成多”,可以改为“超过七成”或“七成多”;三、成分残缺,可以在“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之前添加介词“以”。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C.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望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三个分句体现家长的行为、目的、结果。更符合句子之间的逻辑顺序。ABD逻辑顺序均有问题。故选C。七、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孔子说:“君子不器。”对这句话,李泽厚解释为:“人不要使自己成为某种特定的工具和机械。”安德烈·莱维解释为:“君子不要把任何人当器具对待。”这两种解释的内容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以“君子应如何定位自己或如何定位他人”为话题,用“并列式结构”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阐释理由,题目自拟。【答案】例文:

知人之短,用人之长佛祖知弥勒之短,用韦陀之长补之;他又知韦陀之短,以弥勒之长补之.佛祖可谓知人善任、扬长避短的好手,值得我们学习。知人善任者,知人之短。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子产也是个楷模.他发现:冯简子能够决断国家大事;子大叔貌美俊秀而有口才;公孙挥能够知道四周邻国诸侯的行动,还能辨别他们大夫的种族姓氏、官职高低、尊贵卑贱、贤愚与否,并且还善于写外交辞令;裨谌善于谋划。每当郑国要有诸侯之间的外交事宜的时候,子产便向公孙挥询问四周邻国的情况,并且让他多写一些外交辞令。之后便与裨谌一起谋划。等到回去再告诉冯简子,让他来作出决断。如果决定这件事可行,子产就会把任务分配给子大叔让他去执行命令,来应酬对付各诸侯派来的宾客.因此子产执政时,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境,总能知人善任,从容应对,能在郑国为官数十年,成为著名的政治家。知人善任者,用人之长。唐初的王珐曾对李世民说过一段话:孜孜不倦地办公,一心为国操劳,凡所知道的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去做,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房玄龄。常常留心于向皇上直言建议,认为皇上能力德行比不上尧舜很丢面子,这方面我比不上魏征。文武全才,既可以在外带兵打仗做将军,又可以进入朝廷搞管理担任宰相,在这方面,我比不上李靖。至于批评贪官污吏,表扬清正廉洁,疾恶如仇,好善喜施,我也有一日之长.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