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北京市高二综合测生物生物试题01(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高二综合测生物生物试题01(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高二综合测生物生物试题01(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高二综合测生物生物试题01(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市高二综合测生物生物试题01(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3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综合测试卷01(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安徽名菜“臭鳜鱼”是以新鲜鳜鱼为原料,配以食盐、花椒等辅料,由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共同发酵制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制作过程中加入花椒、食盐是为了灭菌和提鲜B.经过发酵,鳜鱼的蛋白质被分解为肽和氨基酸,肉质变得更加鲜嫩C.乳酸菌是厌氧微生物,家庭制作臭鳜鱼需要用保鲜膜将鱼裹好、用重物压实D.利用从自然发酵的臭鳜鱼中分离的乳酸菌可以制作果酒、果醋等其它发酵产品〖答案〗D〖祥解〗1、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它涉及菌种的选育和培养、产物的分离和提纯等方面。2、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面团、卤汁等发酵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技术一般称为传统发酵技术。【详析】A、花椒是香辛料,香辛料和食盐都有调节风味、提鲜和灭菌的作用,A正确;B、发酵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鳜鱼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分泌蛋白酶把鳜鱼的蛋白质被分解为肽和氨基酸,使鳜鱼肉质变得更加鲜嫩,B正确;C、乳酸杆菌是厌氧型微生物,腌制时,用保鲜膜将鱼裹好、并用重物进行压实处理,营造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杆菌发酵,C正确;D、制作果酒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制作果醋利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D错误。故选D。2.下图为某同学在家自制米酒的流程图。下列相关原理和操作目的错误的是()A.米酒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B.蒸米有利于淀粉糖化,为发酵过程提供原料C.冷却的目的是防止高温杀死酒曲中的微生物D.酿酒过程须在无菌环境进行以避免杂菌污染〖答案〗D〖祥解〗参与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原理是: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详析】A、米酒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A正确;B、蒸米能将淀粉转化为糖类,为发酵过程提供原料,B正确;C、蒸米后,温度较高,通常需要进行冷却,再加入酒曲,其目的是防止温度过高杀死酒曲中的微生物,C正确;D、酿酒没有进行严格灭菌,因为强酸、强碱和产生的酒精不利于其它微生物的生长,D错误。故选D。3.物质Y是一种会污染土壤的含氮有机物,Y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Y的细菌。在筛选目的菌的培养基中观察到几个菌落(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应首选菌落①中的菌株进一步纯化B.将所选取土壤灭菌后用无菌水稀释涂布于培养基C.图中菌落都具有能够降解Y的能力D.图中培养基可用牛肉膏、蛋白胨配制〖答案〗A〖祥解〗筛选培养基是指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些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能选择性地区分这种微生物的培养基。利用选择培养基,可使混合菌群中的目标菌种变成优势种群,从而提高该种微生物的筛选效率。【详析】A、据图可知,①菌落最小,周围透明圈最大,说明①菌落分解Y的能力最强,所以应该选择①菌落进一步纯化,A正确;B、土壤稀释液中含有接种的微生物,不能灭菌,B错误;C、据图可知,图中菌落③周围未形成透明圈,不能降解Y,C错误;D、实验目的是筛选出能降解Y的细菌,所以不能加入牛肉膏、蛋白胨,只能以Y作为唯一氮源,D错误。故选A。4.某实验小组利用滤膜法检测饮料中微生物的数量,原理是将待测样品通过微孔滤膜过滤富集后,再将滤膜置于培养基上培养,根据滤膜上的菌落数推算出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用到滤膜和水样都需要提前灭菌处理B.应选取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C.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D.滤膜孔径过大可能导致平板上长不出菌落〖答案〗A〖祥解〗微生物常见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析】A、实验用到滤膜需要提前灭菌处理,水样不能灭菌,A错误;B、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为了保证结果准确,通常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B正确;C、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导致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C正确;D、滤膜孔径过大,微生物可能没有被过滤出来,因而可能导致平板上长不出菌落,D正确。故选A。5.柑橘水果“爱媛橙”因皮薄易剥、细腻多汁、口感似果冻等优点,被网友们称“果冻橙”,并迅速成为网红水果,“爱媛橙”由柑橘品种“南香”与“西子香”杂交获得,流程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细胞均需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B.通过灭活病毒诱导南香细胞与西子香细胞的融合C.杂种细胞重新形成细胞壁与高尔基体的活动有关D.爱媛橙的培育过程无需愈伤组织和试管苗的形成〖答案〗C〖祥解〗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指将不同来源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株的技术。此技术中首先应该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然后利用电融合法、离心法等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详析】A、两种细胞均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A错误;B、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使用的方法有电融合法、离心法、聚乙二醇融合法等,灭活病毒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方法,B错误;C、杂种细胞重新形成细胞壁与高尔基体的活动有关,C正确;D、爱媛橙的培育过程是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实现的,此过程需要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需愈伤组织和试管苗的形成,D错误。故选C。6.高寒藏药材川西獐牙菜能有效治疗肝炎,其野生资源匮乏且难以建立快速繁殖系。紫外线照射能随机破坏染色体结构,使其发生断裂,使染色体上某些片段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研究人员利用胡萝卜与川西獐牙菜进行体细胞杂交,流程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过程②中可用PEG诱导两个亲本原生质体的融合B.过程③杂种细胞经脱分化、再分化形成愈伤组织C.此种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D.此种方法存在变异的不定向性,可在③④过程中进行筛选〖答案〗B〖祥解〗据图分析,①表示去除植物细胞壁制备原生质体的过程,②表示原生质体融合,③是脱分化,④是再分化。【详析】A、②是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该过程可用PEG(聚乙二醇)诱导融合,A正确;B、过程③是杂种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表示脱分化,B错误;C、此种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C正确;D、此种方法中愈伤组织分裂旺盛,容易突变,存在变异的不定向性,可在③脱分化和④再分化过程中进行筛选,D正确。故选B。7.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培养基中均需要加入琼脂和抗生素 B.均需要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C.二者培养所需的温度前者通常更高 D.培养基营养物质组成有较大差异〖答案〗D〖祥解〗1、植物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重要的过程,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2、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详析】A、动物细胞培养所用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不需要加入琼脂,A错误;B、脱分化和再分化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特有过程,动物细胞培养不存在,B错误;C、大多数植物组织培养所要求的温度为20°C-30°C,以25°C-28℃为最适宜,而动物细胞培养的温度为37℃左右,C错误;D、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营养物质组成有较大差异,如植物组织培养需要加入植物激素,而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加入血清等成分,D正确。故选D。8.甲型H1N1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有4个抗原决定簇,一种抗原决定簇只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Ab)。由多种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称为多克隆抗体。如图为制备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克隆抗体的产生需要多种B细胞参与B.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只能用灭活病毒诱导法C.①②都要在96孔板上用相同的选择培养基培养,用相同的方法筛选D.甲型H1N1流感病毒部分抗原结构改变后,会出现多抗失效而单抗有效的情况〖答案〗A〖祥解〗根据题干信息“一个抗原往往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一个抗决定簇只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每个抗原决定簇刺激产生的抗体是单抗。【详析】A、一种抗原决定簇只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Ab)由多种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称为多克隆抗体,因此需要多种B细胞参与,A正确;B、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可用PEG融合法、电融合法和灭活病毒诱导法,B错误;C、筛选①是在选择培养基上进行筛选的,在该培养基上未融合的细胞和同种融合的细胞均死亡,只有杂交瘤细胞能存活,筛选②筛选的是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具体做法是:将杂交瘤细胞多倍稀释,接种在多孔的细胞培养板上,使每孔细胞不超过1个,通过培养让其增殖,因此①②所用的选择培养基种类和筛选方法都不同,C错误;D、甲型H1N1流感病毒部分抗原结构改变后,会出现原单抗失效,而对没有改变的其他抗原多抗仍有效,D错误。故选A。9.2017年,我国科学家培育出轰动世界的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下图为其培育流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是将成纤维细胞注射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B.过程②通常需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血清等天然成分C.图中过程需用到体外受精、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等技术D.克隆猴用于医学研究可最大限度排除基因差异的干扰〖答案〗C〖祥解〗图示的是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①代表利用显微注射将成纤维细胞注射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②代表体外早期胚胎培养,③代表胚胎移植。【详析】A、图示的是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①代表利用显微注射将成纤维细胞注射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A正确;B、进行体外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血清等天然成分,B正确;C、图中过程需用到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等技术,没用到体外受精技术,C错误;D、图示两只克隆猴的基因完全相同,因此用于医学研究可最大限度排除基因差异的干扰,D正确。故选C。10.下图为利用成年雄鼠的皮肤细胞制造出卵细胞,与正常精子完成受精,诞生健康可育后代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是(

)注:图中未标出的常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均正常A.该技术需要应用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B.实现两雄性个体繁衍后代,属于无性生殖C.为某些不孕不育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D.若应用于人类,需考虑伦理和法律等因素〖答案〗B〖祥解〗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无菌、无毒的环境;②营养;③温度和pH;④气体环境:95%空气+5%CO2。【详析】A、图示过程涉及动物细胞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可见该过程需要应用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A正确;B、该过程实现两雄性个体繁衍后代,精子的形成过程涉及减数分裂过程,因而属于有性生殖,B错误;C、该技术利用体细胞制造出卵细胞的思路可以为某些不孕不育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C正确;D、该技术成熟后,若应用于人类,则需考虑伦理和法律等因素,D正确。故选B。11.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输工具—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及理由对应不正确的是(

)A.对宿主细胞无伤害,不影响宿主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以便于目的基因的插入C.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以便目的基因能够准确定位与其结合D.能够在宿主细胞中稳定保存并大量复制,以便提供大量的目的基因〖答案〗C〖祥解〗作为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①要具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以便于目的基因的插入;②要有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以便于重组后重组DNA的筛选;③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④是安全的,对受体细胞无害,而且要易从供体细胞分离出来。【详析】A、作为载体,要对宿主细胞无伤害,以免影响宿主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A正确;B、作为载体,要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于不同目的基因的插入,B正确;C、作为载体,要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C错误;D、作为载体,要能够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地保存下来并大量复制,以便目的基因能够稳定的存在和数量的扩大,D正确。故选C。12.研究人员将PCR扩增得到的毒物诱导型启动子S(箭头表示转录方向)插入图中载体P区,构建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获得能够检测水中毒物的大肠杆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PCR扩增启动子S时,图中引物I、Ⅱ分别加入BamHI、XhoI识别序列B.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以便于转入构建好的表达载体C.使用添加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筛选转入载体的菌株D.可通过转基因大肠杆菌的荧光情况判断水中是否含毒物〖答案〗A〖祥解〗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详析】A、根据启动子的方向,以及终止子的位置,PCR扩增启动子S时,图中引物I、Ⅱ分别加入XhoI、BamHI识别序列,A错误;B、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处于感受态,便于转入构建好的表达载体,B正确;C、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为标记基因,可使用添加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筛选转入载体的菌株,C正确;D、PCR扩增得到的毒物诱导型启动子S(箭头表示转录方向)插入图中载体P区,若水中有毒物,绿色荧光蛋白能表达,可通过转基因大肠杆菌的荧光情况判断水中是否含毒物,D正确。故选A。13.利用PCR方法克隆水通道蛋白的基因P。基因P的部分序列如下图,请从①―④中选择扩增P基因的合适引物组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A〖祥解〗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原理是DNA复制,PCR过程需要两种引物,能分别与目的基因两条链的3'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详析】PCR过程需要两种引物,能分别与目的基因两条链的3'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故引物分别为①②,不是③④,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4.反向PCR是一种通过已知序列设计引物对未知序列(图中L、R)进行扩增的技术,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用同一种限制酶对未知序列两端进行切割B.过程②需要使用DNA连接酶,形成磷酸二酯键C.过程③PCR体系需要添加DNA聚合酶和解旋酶D.该技术可检测T-DNA整合到植物染色体DNA的位置〖答案〗C〖祥解〗1、PCR只能扩增两端序列已知的基因片段,反向PCR可扩增一段已知序列的两端未知序列。反向PCR的目的在于扩增一段已知序列旁侧的DNA,也就是说这一反应体系不是在一对引物之间而是在引物外侧合成DNA。2、如图所示,DNA分子被限制酶切割,然后环化并加入已知序列合成的引物,再通过PCR扩增得到中间是未知序列两侧是已知序列的DNA分子。【详析】A、由图可知,过程①即酶切后,已知序列能环化,说明两端的黏性末端相同,故过程①是用同一种限制酶对未知序列两端进行切割,A正确;B、过程②即环化,将DNA片段连接起来,该过程中使用DNA连接酶催化相邻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B正确;C、过程③即PCR扩增,PCR体系需要添加耐高温的DNA聚合酶,不需要解旋酶解旋断氢键,高温变性即可断开DNA分子的氢键,C错误;D、PCR分析可以使用一种叫做引物的专用分子,它能够识别被复制的DNA并且在指定的区域进行复制。引物的位置很重要,因为以给定的位置与目的基因互补。如果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染色体DNA上,那么PCR产物(也就是复制得到的DNA)就会在对应的位置出现。可以快速确认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染色体DNA上,因此该技术可检测T-DNA整合到植物染色体DNA的位置,D正确;故选C。15.生物武器散布隐匿,危害极大,对生物武器的威胁,不能掉以轻心,下列应对生物武器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B.大力发展生物技术,提升应对未知病原体的能力C.多储存危害大的病原微生物,全面了解其特性D.号召各国共同签署并遵守《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答案〗C〖祥解〗生物武器是指利用致病菌类、病毒类和生化毒剂类等作为战争武器,危害极大。【详析】A、《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中强调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A正确;B、大力发展生物技术,提升应对未知病原体的能力,可防止生物武器的侵袭,B正确;C、危害大的病原微生物可能成为生物武器,《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中强调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因此不能多储存危害大的病原微生物,以全面了解其特性,C错误;D、号召各国共同签署并遵守《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全面禁止生物武器的使用,D正确。故选C。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本部分共6题,共70分。16.北方盛产山植,常添加白砂糖和酵母菌进行发酵,酿成甜美的山楂酒。如果将山楂酒过滤后稀释下,再添加醋酸菌,在一定条件下发酵,还可生产山楂果醋,据此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与醋酸菌相比,酵母菌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2)酒精发酵前加入的白砂糖主要是为菌种提供(碳源或氮源或生长因子)。下图表示白砂糖的添加量对酒精生成量的影响,白砂糖的添加量为%左右最为合理。(3)科技人员计划培养“自养”型的菌种,即这些菌种可以固定CO2,从化学反应中获取能量。他们首先对菌种进行基因改造,转入几种固定CO2和获取化学能所需的关键基因,再将它们放在环境中续连续选择培养,200天后,能够“只吃CO2”的菌种终于诞生。(4)为节省资源,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可利用同一个装置,但要将温度,保证空气。(5)借鉴前面发酵的经验,某工厂计划大批量生产山楂果醋。为进一步提高产量,预探究果醋的最佳发酵温度。请你简单说明实验思路。〖答案〗(1)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2)碳源15(3)不含有机物(4)升高流通(5)设置一系列的温度梯度进行发酵,果醋产量最高的温度即为最适温度〖祥解〗果酒发酵常用的菌种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增加数量,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醋酸菌是需氧菌,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将乙醇氧化为醋酸。【详析】(1)醋酸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后者含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2)白砂糖可以为菌种提供碳源,由图可知,白砂糖添加量小于15%时,随着添加量的增多,酒精含量增加,大于15%,白砂糖含量再增加,酒精含量也不再增加。故白砂糖的添加量为15%左右最合理。(3)要培养“自养”型的菌种,应该将经过基因改造的菌种放在不含有机物的环境中,能够存活下来的即为自养型菌种。(4)酒精发酵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醋酸发酵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故若利用同一个装置进行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进行醋酸发酵时需要将温度升高,且需要保证空气流通,保证醋酸菌的有氧呼吸。(5)要探究果醋的最佳发酵温度,需要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分别进行醋酸发酵,醋酸产量最高时对应的温度即为最佳发酵温度。17.扩展青霉是腐烂苹果中的常见微生物,其产生的棒曲霉素(Pat)是一种具有多种危害的毒素。甘肃农业大学的研究团队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其中“病健交界处”为腐烂部位(病斑)与未腐烂部位的交界处。⑤为去除①~④号部位后的剩余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培养扩展青霉菌种使用的培养基中应含有等营养成分,有人认为还应该向培养基中添加青霉素,目的是。(2)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扩展青霉时,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落,其他区域的划线上却均无菌落。操作失误的原内可能是。为了对①~⑤部位的菌落进行计数,取0.1mL稀释度为10-4的稀释液涂布,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3)研究人员测定了病斑直径为1、2、3cm的苹果中①~⑤号部位的Pat含量,结果如图2。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有人认为该实验不支持病斑大小与腐烂部位果肉中Pat含量呈正相关,理由是。食用去除腐烂部位的苹果有风险,结合图中信息阐述理由:。〖答案〗(1)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抑制杂菌生长(2)第一区域划线结束,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或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3)病斑部位的Pat含量最高,而随着与病斑部位距离越远的,Pat含量就会越来越少在曲线图中,病斑直径3cm的①部位比病斑直径2cm的①部位Pat的含量要稍低未腐烂部位仍含一定量的Pat,食用仍存在健康风险〖祥解〗1、由图1分析可知,图中①号部位为病斑区域,即腐烂部位,①与②交界处为“病健交界处”,是腐烂部位与未腐烂部位交界的地方,②③④⑤均为未腐烂部位,且距离与腐烂部位依次越远。2、由图2分析可知,病斑部位的Pat含量最高,而随着与病斑部位距离越远的,Pat含量就会越来越少。【详析】(1)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青霉素属于抗生素,能够抑制杂菌生长,故培养基中需要添加青霉素。(2)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扩展青霉时,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落,其他区域的划线上却均无菌落,操作失误的原因可能是第一区域划线结束,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烫死菌种或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从空白区域开始也没有菌落;用固体培养基对其培养,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由图2分析可知,病斑部位的Pat含量最高,而随着与病斑部位距离越远的,Pat含量就会越来越少;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病斑大小和离病斑距离大小,根据实验结果不能根据病斑大小来确认腐烂部位的果肉中Pat含量的高低,这是因为病斑直径3cm的①部位比病斑直径2cm的①部位Pat的含量要稍低,故病斑越大腐烂部位的Pat含量不一定越高,即病斑大小与腐烂部位果肉中Pat含量不一定呈正相关;去除腐烂部位后的苹果不建议食用,这是因为Pat是一种具有多种危害的毒素,具有致突变作用,将腐烂苹果的腐烂部位去除后,结合图2可知,未腐烂部位仍含一定量的Pat,食用仍存在健康风险。18.由于长期的人为定向选择及栽培,花椰菜(2n=18,用MM表示)对黑腐病无抗性,黑芥(2n=16,用NN表示)为花椰菜近缘野生种,其对黑腐病等多种常见病害具有抗性。我国科学家将紫外线(UV)照射处理的黑芥叶肉原生质体和花椰菜下胚轴原生质体融合,获得抗黑腐病的杂合植株。(1)图①是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其是用酶处理植物细胞后获得的。(2)利用诱导黑芥叶肉原生质体和花椰菜下胚轴原生质体融合,显微镜观察,初步筛选出融合细胞,继续培养。(3)融合细胞经过过程形成图②的愈伤组织,再经过过程形成图③。理论上获得的杂种植株染色体组成为(用字母M和N表示),含有个染色体组。(4)如果要检测上述技术是否成功改造花椰菜,使其具有了黑芥对黑腐病的抗性,该如何设计实验?请写出实验思路。(5)对双亲和部分杂合新植株的染色体计数,结果如下表。植株花椰菜黑芥杂合新植株H1杂合新植株H2杂合新植株H3染色体数/条1816581930①表中数据显示,杂合新植株H2、H3染色体数目少于双亲染色体数之和,而杂合新植株H1染色体数目大于双亲染色体数之和,推测可能的原因是。②根据杂合细胞染色体数目的特点,尝试写出这种融合过程可能具有的应用价值。〖答案〗(1)纤维素酶和果胶(2)PEG(聚乙二醇)(3)脱分化再分化MMNN4(4)将杂合新植株分别进行黑腐病菌接种实验,观察比较其生长情况。能正常生长的说明其具有了黑芥对黑腐病的抗性(5)融合是随机的,可能存在多个细胞的融合;融合后部分染色体可能会丢失;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实现不同物种之间杂交形成多倍体〖祥解〗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1)定义: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技术。(2)过程:①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和化学法,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②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新的细胞壁的生成;③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终点是培育成杂种植株,而不是形成杂种细胞就结束;④杂种植株的特征:具备两种植物的遗传特征,原因是杂种植株中含有两种植物的遗传物质。(3)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详析】(1)酶具有专一性,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可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2)利用PEG(聚乙二醇)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可获得杂种细胞。(3)融合细胞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图②的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图③胚状体。花椰菜2n=18,用MM表示,黑芥2n=16,用NN表示,理论上获得的杂种植株染色体组成是两种细胞染色体组成的和,为MMNN,含有4个染色体组。(4)若要检测杂种植株是否具有了黑芥对黑腐病的抗性,可对杂种植株接种黑腐病菌,检测其是否具有抗性。若能正常生长的即为对黑腐病有抗性的杂种植株。(5)①理论上杂合植株所含染色体数目为18+16=34条,但杂合新植株H2、H3染色体数目少于双亲染色体数之和,原因可能是融合过程中染色体会丢失,而杂合新植株H1染色体数目大于双亲染色体数之和,可能是融合是随机的,存在多个细胞融合且融合后存在部分染色体丢失的现象。②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能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在培育植物新品种等方面展示出独特的优势,即这种融合可以实现跨物种之间杂交形成多倍体。19.犬细小病毒(CPV)主要感染幼犬,传染性极强,死亡率也高。利用小鼠制备抗CPV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单克隆抗体依赖的生物学技术有和。步骤①中,用灭活的CPV免疫小鼠需要在一定时间内间隔注射3次,其目的是。(2)经过步骤②后获得的是多种类型的杂交细胞,原因是。对杂交细胞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经过多次筛选才能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抗CPV抗体的细胞。(3)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后从培养液中提取到抗CPV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的培养液中有各种营养物质,还需要添加以补充细胞生长所需的未知营养物质和防止杂菌污染。(4)对疑似感染CPV的幼犬进行确诊时,可用获得的抗CPV单克隆抗体进行检测。〖答案〗(1)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加强免疫,刺激小鼠机体产生更多已免疫的B淋巴细胞(2)细胞融合是随机的克隆化培养、抗体检测(3)血清和抗生素(4)抗原—抗体杂交〖祥解〗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详析】(1)制备单克隆抗体依赖的生物技术有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等技术;步骤①中,灭活的CPV属于抗原,用灭活的CPV免疫小鼠,小鼠会产生体液免疫,产生B淋巴细胞。所以用灭活的CPV免疫小鼠需要在一定时间内间隔注射3次,其目的是加强免疫,刺激小鼠机体产生更多的B淋巴细胞。(2)步骤②是诱导细胞融合,由于该过程中细胞融合是随机的,故可能得到多种类型的杂交细胞,如可能得到B细胞-B细胞型、骨髓瘤-骨髓瘤细胞型等;最终筛选得到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抗CPV抗体的细胞需要经过两次筛选过程,分别是选择培养基培养(第一次筛选)和克隆化培养、抗体检测(利用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原理,出现阳性反应的即可)。(3)为补充细胞生长所需的未知营养物质和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在培养液中添加血清(含有细胞所必须的物质)和抗生素(避免杂菌污染)。(4)对疑似感染CPV的幼犬进行确诊时,可用获得的抗CPV单克隆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检测,若出现杂交带,则证明感染。20.学习以下材料,回答(1)~(4)题。亲代印记科学家进行了一项有趣的实验。选DNA序列几乎相同的雌、雄小鼠,体外受精获得多个受精卵。通过显微操作将受精卵中来自精子(卵细胞)的细胞核置换成来自另外一个卵细胞(精子)的细胞核,获得具有两套母本基因组或两套父本基因组的“受精卵”。经培养,这种“单亲”胚胎不能正常发育成小鼠,只有同时具有双亲细胞核的胚胎才能正常发育。位于小鼠7号染色体某区域的H19基因和Igf2基因控制着胚胎大小及细胞生长,它们的异常表达会导致胚胎发育异常。下图为正常胚胎中H19基因和Igf2基因转录的调控机制,印记控制区(ICR)是否甲基化决定该区域能否结合增强子阻遏蛋白(CTCF)。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来自母本7号染色体上的ICR与CTCF结合,阻止增强子(E)和Igf2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但不能阻止E和H19基因的启动子结合,从而使得Igf2基因不表达,H19基因顺利表达。来自父本7号染色体的上述2个基因的表达与之相反。研究发现,正常胚胎中存着在几百个类似H19基因和Igf2基因的调控机制。这种由双亲性别决定的基因功能上的差异被称为亲代印记。亲本在形成下一代卵细胞或精子的过程中,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父母的染色体会随机分配到配子中。例如某女性形成的卵细胞中染色体上的亲代印记就会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来源于母亲的,而另一种是来源于父亲的。这样卵细胞部分染色体上就会载有“错误”的亲代印记,男性产生精子时也会出现相同的问题。那么生物体是如何保证卵细胞或精子能保持印记的正确和稳定呢?这里面的秘密其实在于亲代印记经历了一次重建的过程。亲代印记在原始生殖细胞形成和成熟的过程中被擦除,新的亲代印记在卵细胞或精子的发育过程中重新建立,以保证精子或卵细胞中的亲代印记总是被正确地建立并遗传给下一代。(1)文中实验运用技术获得“单亲”胚胎。“单亲”胚胎和正常胚胎DNA序列相同,基因表达不同,造成胚胎发育情况不同,这种遗传现象称为。(2)在正常发育的胚胎中,来自父本和母本H19基因和Igf2基因的印记控制区的存在差异,导致表达水平不同。以H19基因和Igf2基因为例,解释“单亲”胚胎不能正常发育的原因。(3)关于亲代印记的说法正确的是A.亲代印记的本质是DNA碱基序列改变B.在原始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亲代印记被擦除C.在受精作用过程中重建新的印记D.男性个体中会出现祖母的亲代印记(4)请阐明亲代印记在亲子代间保持稳定的意义。〖答案〗(1)动物细胞核移植表观遗传(2)甲基化(程度)如果H19和Igf2两个基因均来自母本,H19基因就会过量表达,Igf2基因不表达或表达量低;而如果两个基因均来父本,H19基因表达量太低,Igf2基因过量表达,导致胚胎发育异常。(3)B(4)维持某些基因的正常表达水平,使受精卵正常发育,物种得以延续〖祥解〗生物的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现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基因中部分碱基发生了甲基化修饰的结果。(1)文中实验运用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单亲”胚胎。生物的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现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题中DNA序列相同,基因表达不同,造成胚胎发育情况不同,是表观遗传。(2)由题知,“印记控制区(ICR)是否甲基化决定该区域能否结合增强子阻遏蛋白(CTCF)”,所以在正常发育的胚胎中,来自父本和母本H19基因和Igf2基因的印记控制区的甲基化程度存在差异,导致表达水平不同。正常胚胎,H19基因和Igf2基因正常表达,但是“单亲”胚胎,如果H19和Igf2两个基因均来自母本,H19基因就会过量表达,Igf2基因不表达或表达量低;而如果两个基因均来父本,H19基因表达量太低,Igf2基因过量表达,导致胚胎发育异常,所以不能正常发育。(3)A、亲代印记的本质是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A错误;B、代印记在原始生殖细胞形成和成熟的过程中被擦除,B正确;C、新的亲代印记在卵细胞或精子的发育过程中重新建立,C错误;D、男性个体中不一定出现祖母的亲代印记,D错误。故选B。(4)亲代印记可以稳定遗传给下一代,可以维持某些基因的正常表达水平,使受精卵正常发育,物种得以延续。21.无核葡萄品质优良,但抗寒性差。我国科学家以中国野生葡萄资源中抗寒性最强的山葡萄为材料,对抗寒相关Va基因的功能展开相关研究。(1)通过前期研究结果,科研人员推测Va基因可能为转录因子。转录因子是一类特定的蛋白,可以调控与启动子的结合。(2)为进一步验证Va基因的转录激活功能,科研人员利用pG载体首先构建了重组质粒,导入到敲除GAL4基因的酵母AH109菌株中,如下图所示。GAL4基因可编码酵母中具有转录激活功能的蛋白,AH109菌株为色氨酸、组氨酸缺陷型菌株,只有在添加相应氨基酸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①为了能够筛选得到重组酵母,培养基的配方为下列选项中的组,此外还需额外添加,通过显色反应做进一步验证。A组:加色氨酸和组氨酸B组:不加色氨酸和组氨酸C组:加组氨酸,不加色氨酸D组:加色氨酸,不加组氨酸②完善实验过程及对应结果(3)利用本地不抗寒葡萄品种“红地球”进一步探究Va基因的功能,科研人员构建了含Va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的稳定表达载体,用法进行转染。请选择正确的后续实验操作并进行排序。A.72小时室温培养B.72小时低温诱导培养C.用PCR方法筛选出Va基因阳性植株D.检测植株中Va蛋白的含量E.用不含组氨酸的培养基筛选愈伤组织F.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愈伤组织〖答案〗(1)RNA聚合酶(2)BX-a-gal(3)农杆菌转化FCBD〖祥解〗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析】(1)依据题干信息和转录需要发生的条件,Va基因可能为转录因子,则转录因子调控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结合。(2)①依据题干信息,AH109菌株为色氨酸、组氨酸缺陷型菌株,为了能够筛选得到重组酵母,重组的载体中含有编码色氨酸合成酶的基因和具有转录激活功能的Va基因,AH109菌株的基因中含有HIS3基因可以编码组氨酸合成酶,所以若重组成功,就可以合成色氨酸和组氨酸,所以培养基配方中无需添加色氨酸和组氨酸;若用显色反应进行验证,依据题干信息,MEL1基因可以编码α-半乳糖苷酶,可分解X-α-gal产生蓝色物质,所以培养基中需额外添加X-α-gal。②依据图示信息,实验分为三组:一是只导入载体,二是导入pG-GAL4重组载体,三是导入pG-Va重组载体,其中第一组充当对照,无菌落接种,且不含有MEL1基因,所以不会出现蓝色物质,也无菌落生长;第二组导入pG-GAL4重组载体,含有MEL1基因、HIS3基因及编码色氨酸的基因,所以实验结果出现蓝色,有菌落;第三组pG-Va重组载体,也含有MEL1基因、HIS3基因及编码色氨酸的基因,所以实验结果出现蓝色,有菌落。具体结果如图:(3)构建了含Va基因和抗除草剂基因的稳定表达载体,用农杆菌转化法进行转染。后续的实验操作(即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为:①、F用含除草剂的培养基筛选愈伤组织;②、C用PCR方法筛选出Va基因阳性植株;③、B72小时低温诱导培养;④、D检测植株中Va蛋白的含量。即FCBD。北京市2023-2024学年高二综合测试卷01(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安徽名菜“臭鳜鱼”是以新鲜鳜鱼为原料,配以食盐、花椒等辅料,由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共同发酵制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制作过程中加入花椒、食盐是为了灭菌和提鲜B.经过发酵,鳜鱼的蛋白质被分解为肽和氨基酸,肉质变得更加鲜嫩C.乳酸菌是厌氧微生物,家庭制作臭鳜鱼需要用保鲜膜将鱼裹好、用重物压实D.利用从自然发酵的臭鳜鱼中分离的乳酸菌可以制作果酒、果醋等其它发酵产品〖答案〗D〖祥解〗1、发酵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通过现代工程技术,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它涉及菌种的选育和培养、产物的分离和提纯等方面。2、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面团、卤汁等发酵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技术一般称为传统发酵技术。【详析】A、花椒是香辛料,香辛料和食盐都有调节风味、提鲜和灭菌的作用,A正确;B、发酵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鳜鱼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等多种微生物分泌蛋白酶把鳜鱼的蛋白质被分解为肽和氨基酸,使鳜鱼肉质变得更加鲜嫩,B正确;C、乳酸杆菌是厌氧型微生物,腌制时,用保鲜膜将鱼裹好、并用重物进行压实处理,营造无氧环境,有利于乳酸杆菌发酵,C正确;D、制作果酒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制作果醋利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D错误。故选D。2.下图为某同学在家自制米酒的流程图。下列相关原理和操作目的错误的是()A.米酒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B.蒸米有利于淀粉糖化,为发酵过程提供原料C.冷却的目的是防止高温杀死酒曲中的微生物D.酿酒过程须在无菌环境进行以避免杂菌污染〖答案〗D〖祥解〗参与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原理是: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详析】A、米酒制作的原理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A正确;B、蒸米能将淀粉转化为糖类,为发酵过程提供原料,B正确;C、蒸米后,温度较高,通常需要进行冷却,再加入酒曲,其目的是防止温度过高杀死酒曲中的微生物,C正确;D、酿酒没有进行严格灭菌,因为强酸、强碱和产生的酒精不利于其它微生物的生长,D错误。故选D。3.物质Y是一种会污染土壤的含氮有机物,Y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量时培养基表现为不透明。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Y的细菌。在筛选目的菌的培养基中观察到几个菌落(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应首选菌落①中的菌株进一步纯化B.将所选取土壤灭菌后用无菌水稀释涂布于培养基C.图中菌落都具有能够降解Y的能力D.图中培养基可用牛肉膏、蛋白胨配制〖答案〗A〖祥解〗筛选培养基是指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些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能选择性地区分这种微生物的培养基。利用选择培养基,可使混合菌群中的目标菌种变成优势种群,从而提高该种微生物的筛选效率。【详析】A、据图可知,①菌落最小,周围透明圈最大,说明①菌落分解Y的能力最强,所以应该选择①菌落进一步纯化,A正确;B、土壤稀释液中含有接种的微生物,不能灭菌,B错误;C、据图可知,图中菌落③周围未形成透明圈,不能降解Y,C错误;D、实验目的是筛选出能降解Y的细菌,所以不能加入牛肉膏、蛋白胨,只能以Y作为唯一氮源,D错误。故选A。4.某实验小组利用滤膜法检测饮料中微生物的数量,原理是将待测样品通过微孔滤膜过滤富集后,再将滤膜置于培养基上培养,根据滤膜上的菌落数推算出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用到滤膜和水样都需要提前灭菌处理B.应选取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C.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D.滤膜孔径过大可能导致平板上长不出菌落〖答案〗A〖祥解〗微生物常见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析】A、实验用到滤膜需要提前灭菌处理,水样不能灭菌,A错误;B、对微生物进行计数时,为了保证结果准确,通常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B正确;C、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导致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C正确;D、滤膜孔径过大,微生物可能没有被过滤出来,因而可能导致平板上长不出菌落,D正确。故选A。5.柑橘水果“爱媛橙”因皮薄易剥、细腻多汁、口感似果冻等优点,被网友们称“果冻橙”,并迅速成为网红水果,“爱媛橙”由柑橘品种“南香”与“西子香”杂交获得,流程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细胞均需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B.通过灭活病毒诱导南香细胞与西子香细胞的融合C.杂种细胞重新形成细胞壁与高尔基体的活动有关D.爱媛橙的培育过程无需愈伤组织和试管苗的形成〖答案〗C〖祥解〗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指将不同来源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株的技术。此技术中首先应该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然后利用电融合法、离心法等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详析】A、两种细胞均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A错误;B、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使用的方法有电融合法、离心法、聚乙二醇融合法等,灭活病毒是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方法,B错误;C、杂种细胞重新形成细胞壁与高尔基体的活动有关,C正确;D、爱媛橙的培育过程是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实现的,此过程需要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需愈伤组织和试管苗的形成,D错误。故选C。6.高寒藏药材川西獐牙菜能有效治疗肝炎,其野生资源匮乏且难以建立快速繁殖系。紫外线照射能随机破坏染色体结构,使其发生断裂,使染色体上某些片段转移到其他染色体上。研究人员利用胡萝卜与川西獐牙菜进行体细胞杂交,流程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过程②中可用PEG诱导两个亲本原生质体的融合B.过程③杂种细胞经脱分化、再分化形成愈伤组织C.此种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D.此种方法存在变异的不定向性,可在③④过程中进行筛选〖答案〗B〖祥解〗据图分析,①表示去除植物细胞壁制备原生质体的过程,②表示原生质体融合,③是脱分化,④是再分化。【详析】A、②是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该过程可用PEG(聚乙二醇)诱导融合,A正确;B、过程③是杂种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表示脱分化,B错误;C、此种体细胞杂交技术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C正确;D、此种方法中愈伤组织分裂旺盛,容易突变,存在变异的不定向性,可在③脱分化和④再分化过程中进行筛选,D正确。故选B。7.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培养基中均需要加入琼脂和抗生素 B.均需要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C.二者培养所需的温度前者通常更高 D.培养基营养物质组成有较大差异〖答案〗D〖祥解〗1、植物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重要的过程,决定植物脱分化和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特别是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协同作用在组织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2、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详析】A、动物细胞培养所用培养基为液体培养基,不需要加入琼脂,A错误;B、脱分化和再分化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特有过程,动物细胞培养不存在,B错误;C、大多数植物组织培养所要求的温度为20°C-30°C,以25°C-28℃为最适宜,而动物细胞培养的温度为37℃左右,C错误;D、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培养基营养物质组成有较大差异,如植物组织培养需要加入植物激素,而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加入血清等成分,D正确。故选D。8.甲型H1N1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有4个抗原决定簇,一种抗原决定簇只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Ab)。由多种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称为多克隆抗体。如图为制备多克隆抗体和单克隆抗体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多克隆抗体的产生需要多种B细胞参与B.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只能用灭活病毒诱导法C.①②都要在96孔板上用相同的选择培养基培养,用相同的方法筛选D.甲型H1N1流感病毒部分抗原结构改变后,会出现多抗失效而单抗有效的情况〖答案〗A〖祥解〗根据题干信息“一个抗原往往有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一个抗决定簇只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每个抗原决定簇刺激产生的抗体是单抗。【详析】A、一种抗原决定簇只能刺激机体产生一种抗体(Ab)由多种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称为多克隆抗体,因此需要多种B细胞参与,A正确;B、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可用PEG融合法、电融合法和灭活病毒诱导法,B错误;C、筛选①是在选择培养基上进行筛选的,在该培养基上未融合的细胞和同种融合的细胞均死亡,只有杂交瘤细胞能存活,筛选②筛选的是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具体做法是:将杂交瘤细胞多倍稀释,接种在多孔的细胞培养板上,使每孔细胞不超过1个,通过培养让其增殖,因此①②所用的选择培养基种类和筛选方法都不同,C错误;D、甲型H1N1流感病毒部分抗原结构改变后,会出现原单抗失效,而对没有改变的其他抗原多抗仍有效,D错误。故选A。9.2017年,我国科学家培育出轰动世界的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下图为其培育流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是将成纤维细胞注射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B.过程②通常需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血清等天然成分C.图中过程需用到体外受精、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等技术D.克隆猴用于医学研究可最大限度排除基因差异的干扰〖答案〗C〖祥解〗图示的是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①代表利用显微注射将成纤维细胞注射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②代表体外早期胚胎培养,③代表胚胎移植。【详析】A、图示的是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①代表利用显微注射将成纤维细胞注射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A正确;B、进行体外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血清等天然成分,B正确;C、图中过程需用到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等技术,没用到体外受精技术,C错误;D、图示两只克隆猴的基因完全相同,因此用于医学研究可最大限度排除基因差异的干扰,D正确。故选C。10.下图为利用成年雄鼠的皮肤细胞制造出卵细胞,与正常精子完成受精,诞生健康可育后代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是(

)注:图中未标出的常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均正常A.该技术需要应用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B.实现两雄性个体繁衍后代,属于无性生殖C.为某些不孕不育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D.若应用于人类,需考虑伦理和法律等因素〖答案〗B〖祥解〗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①无菌、无毒的环境;②营养;③温度和pH;④气体环境:95%空气+5%CO2。【详析】A、图示过程涉及动物细胞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可见该过程需要应用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A正确;B、该过程实现两雄性个体繁衍后代,精子的形成过程涉及减数分裂过程,因而属于有性生殖,B错误;C、该技术利用体细胞制造出卵细胞的思路可以为某些不孕不育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C正确;D、该技术成熟后,若应用于人类,则需考虑伦理和法律等因素,D正确。故选B。11.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输工具—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及理由对应不正确的是(

)A.对宿主细胞无伤害,不影响宿主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以便于目的基因的插入C.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以便目的基因能够准确定位与其结合D.能够在宿主细胞中稳定保存并大量复制,以便提供大量的目的基因〖答案〗C〖祥解〗作为载体必须具备的条件:①要具有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以便于目的基因的插入;②要有标记基因(如抗性基因),以便于重组后重组DNA的筛选;③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并复制;④是安全的,对受体细胞无害,而且要易从供体细胞分离出来。【详析】A、作为载体,要对宿主细胞无伤害,以免影响宿主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A正确;B、作为载体,要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于不同目的基因的插入,B正确;C、作为载体,要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C错误;D、作为载体,要能够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地保存下来并大量复制,以便目的基因能够稳定的存在和数量的扩大,D正确。故选C。12.研究人员将PCR扩增得到的毒物诱导型启动子S(箭头表示转录方向)插入图中载体P区,构建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获得能够检测水中毒物的大肠杆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PCR扩增启动子S时,图中引物I、Ⅱ分别加入BamHI、XhoI识别序列B.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以便于转入构建好的表达载体C.使用添加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筛选转入载体的菌株D.可通过转基因大肠杆菌的荧光情况判断水中是否含毒物〖答案〗A〖祥解〗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详析】A、根据启动子的方向,以及终止子的位置,PCR扩增启动子S时,图中引物I、Ⅱ分别加入XhoI、BamHI识别序列,A错误;B、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处于感受态,便于转入构建好的表达载体,B正确;C、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为标记基因,可使用添加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筛选转入载体的菌株,C正确;D、PCR扩增得到的毒物诱导型启动子S(箭头表示转录方向)插入图中载体P区,若水中有毒物,绿色荧光蛋白能表达,可通过转基因大肠杆菌的荧光情况判断水中是否含毒物,D正确。故选A。13.利用PCR方法克隆水通道蛋白的基因P。基因P的部分序列如下图,请从①―④中选择扩增P基因的合适引物组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A〖祥解〗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原理是DNA复制,PCR过程需要两种引物,能分别与目的基因两条链的3'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详析】PCR过程需要两种引物,能分别与目的基因两条链的3'端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故引物分别为①②,不是③④,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4.反向PCR是一种通过已知序列设计引物对未知序列(图中L、R)进行扩增的技术,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程①用同一种限制酶对未知序列两端进行切割B.过程②需要使用DNA连接酶,形成磷酸二酯键C.过程③PCR体系需要添加DNA聚合酶和解旋酶D.该技术可检测T-DNA整合到植物染色体DNA的位置〖答案〗C〖祥解〗1、PCR只能扩增两端序列已知的基因片段,反向PCR可扩增一段已知序列的两端未知序列。反向PCR的目的在于扩增一段已知序列旁侧的DNA,也就是说这一反应体系不是在一对引物之间而是在引物外侧合成DNA。2、如图所示,DNA分子被限制酶切割,然后环化并加入已知序列合成的引物,再通过PCR扩增得到中间是未知序列两侧是已知序列的DNA分子。【详析】A、由图可知,过程①即酶切后,已知序列能环化,说明两端的黏性末端相同,故过程①是用同一种限制酶对未知序列两端进行切割,A正确;B、过程②即环化,将DNA片段连接起来,该过程中使用DNA连接酶催化相邻核苷酸之间形成磷酸二酯键,B正确;C、过程③即PCR扩增,PCR体系需要添加耐高温的DNA聚合酶,不需要解旋酶解旋断氢键,高温变性即可断开DNA分子的氢键,C错误;D、PCR分析可以使用一种叫做引物的专用分子,它能够识别被复制的DNA并且在指定的区域进行复制。引物的位置很重要,因为以给定的位置与目的基因互补。如果目的基因已经整合到染色体DNA上,那么PCR产物(也就是复制得到的DNA)就会在对应的位置出现。可以快速确认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染色体DNA上,因此该技术可检测T-DNA整合到植物染色体DNA的位置,D正确;故选C。15.生物武器散布隐匿,危害极大,对生物武器的威胁,不能掉以轻心,下列应对生物武器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B.大力发展生物技术,提升应对未知病原体的能力C.多储存危害大的病原微生物,全面了解其特性D.号召各国共同签署并遵守《禁止生物武器公约》〖答案〗C〖祥解〗生物武器是指利用致病菌类、病毒类和生化毒剂类等作为战争武器,危害极大。【详析】A、《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中强调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并反对生物武器及其技术和设备的扩散,A正确;B、大力发展生物技术,提升应对未知病原体的能力,可防止生物武器的侵袭,B正确;C、危害大的病原微生物可能成为生物武器,《禁止生物武器公约》中强调在任何情况下不发展、不生产、不储存生物武器,因此不能多储存危害大的病原微生物,以全面了解其特性,C错误;D、号召各国共同签署并遵守《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全面禁止生物武器的使用,D正确。故选C。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本部分共6题,共70分。16.北方盛产山植,常添加白砂糖和酵母菌进行发酵,酿成甜美的山楂酒。如果将山楂酒过滤后稀释下,再添加醋酸菌,在一定条件下发酵,还可生产山楂果醋,据此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与醋酸菌相比,酵母菌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2)酒精发酵前加入的白砂糖主要是为菌种提供(碳源或氮源或生长因子)。下图表示白砂糖的添加量对酒精生成量的影响,白砂糖的添加量为%左右最为合理。(3)科技人员计划培养“自养”型的菌种,即这些菌种可以固定CO2,从化学反应中获取能量。他们首先对菌种进行基因改造,转入几种固定CO2和获取化学能所需的关键基因,再将它们放在环境中续连续选择培养,200天后,能够“只吃CO2”的菌种终于诞生。(4)为节省资源,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可利用同一个装置,但要将温度,保证空气。(5)借鉴前面发酵的经验,某工厂计划大批量生产山楂果醋。为进一步提高产量,预探究果醋的最佳发酵温度。请你简单说明实验思路。〖答案〗(1)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2)碳源15(3)不含有机物(4)升高流通(5)设置一系列的温度梯度进行发酵,果醋产量最高的温度即为最适温度〖祥解〗果酒发酵常用的菌种是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增加数量,无氧条件下进行酒精发酵;醋酸菌是需氧菌,在有氧条件下才能将乙醇氧化为醋酸。【详析】(1)醋酸菌是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后者含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2)白砂糖可以为菌种提供碳源,由图可知,白砂糖添加量小于15%时,随着添加量的增多,酒精含量增加,大于15%,白砂糖含量再增加,酒精含量也不再增加。故白砂糖的添加量为15%左右最合理。(3)要培养“自养”型的菌种,应该将经过基因改造的菌种放在不含有机物的环境中,能够存活下来的即为自养型菌种。(4)酒精发酵需要在无氧条件下进行,醋酸发酵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故若利用同一个装置进行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进行醋酸发酵时需要将温度升高,且需要保证空气流通,保证醋酸菌的有氧呼吸。(5)要探究果醋的最佳发酵温度,需要设置一系列温度梯度分别进行醋酸发酵,醋酸产量最高时对应的温度即为最佳发酵温度。17.扩展青霉是腐烂苹果中的常见微生物,其产生的棒曲霉素(Pat)是一种具有多种危害的毒素。甘肃农业大学的研究团队做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其中“病健交界处”为腐烂部位(病斑)与未腐烂部位的交界处。⑤为去除①~④号部位后的剩余部分。回答下列问题:(1)培养扩展青霉菌种使用的培养基中应含有等营养成分,有人认为还应该向培养基中添加青霉素,目的是。(2)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扩展青霉时,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落,其他区域的划线上却均无菌落。操作失误的原内可能是。为了对①~⑤部位的菌落进行计数,取0.1mL稀释度为10-4的稀释液涂布,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3)研究人员测定了病斑直径为1、2、3cm的苹果中①~⑤号部位的Pat含量,结果如图2。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有人认为该实验不支持病斑大小与腐烂部位果肉中Pat含量呈正相关,理由是。食用去除腐烂部位的苹果有风险,结合图中信息阐述理由:。〖答案〗(1)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抑制杂菌生长(2)第一区域划线结束,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或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3)病斑部位的Pat含量最高,而随着与病斑部位距离越远的,Pat含量就会越来越少在曲线图中,病斑直径3cm的①部位比病斑直径2cm的①部位Pat的含量要稍低未腐烂部位仍含一定量的Pat,食用仍存在健康风险〖祥解〗1、由图1分析可知,图中①号部位为病斑区域,即腐烂部位,①与②交界处为“病健交界处”,是腐烂部位与未腐烂部位交界的地方,②③④⑤均为未腐烂部位,且距离与腐烂部位依次越远。2、由图2分析可知,病斑部位的Pat含量最高,而随着与病斑部位距离越远的,Pat含量就会越来越少。【详析】(1)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青霉素属于抗生素,能够抑制杂菌生长,故培养基中需要添加青霉素。(2)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扩展青霉时,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落,其他区域的划线上却均无菌落,操作失误的原因可能是第一区域划线结束,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烫死菌种或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从空白区域开始也没有菌落;用固体培养基对其培养,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这样可以防止因培养时间不足而导致遗漏菌落的数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3)由图2分析可知,病斑部位的Pat含量最高,而随着与病斑部位距离越远的,Pat含量就会越来越少;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病斑大小和离病斑距离大小,根据实验结果不能根据病斑大小来确认腐烂部位的果肉中Pat含量的高低,这是因为病斑直径3cm的①部位比病斑直径2cm的①部位Pat的含量要稍低,故病斑越大腐烂部位的Pat含量不一定越高,即病斑大小与腐烂部位果肉中Pat含量不一定呈正相关;去除腐烂部位后的苹果不建议食用,这是因为Pat是一种具有多种危害的毒素,具有致突变作用,将腐烂苹果的腐烂部位去除后,结合图2可知,未腐烂部位仍含一定量的Pat,食用仍存在健康风险。18.由于长期的人为定向选择及栽培,花椰菜(2n=18,用MM表示)对黑腐病无抗性,黑芥(2n=16,用NN表示)为花椰菜近缘野生种,其对黑腐病等多种常见病害具有抗性。我国科学家将紫外线(UV)照射处理的黑芥叶肉原生质体和花椰菜下胚轴原生质体融合,获得抗黑腐病的杂合植株。(1)图①是有活力的原生质体,其是用酶处理植物细胞后获得的。(2)利用诱导黑芥叶肉原生质体和花椰菜下胚轴原生质体融合,显微镜观察,初步筛选出融合细胞,继续培养。(3)融合细胞经过过程形成图②的愈伤组织,再经过过程形成图③。理论上获得的杂种植株染色体组成为(用字母M和N表示),含有个染色体组。(4)如果要检测上述技术是否成功改造花椰菜,使其具有了黑芥对黑腐病的抗性,该如何设计实验?请写出实验思路。(5)对双亲和部分杂合新植株的染色体计数,结果如下表。植株花椰菜黑芥杂合新植株H1杂合新植株H2杂合新植株H3染色体数/条1816581930①表中数据显示,杂合新植株H2、H3染色体数目少于双亲染色体数之和,而杂合新植株H1染色体数目大于双亲染色体数之和,推测可能的原因是。②根据杂合细胞染色体数目的特点,尝试写出这种融合过程可能具有的应用价值。〖答案〗(1)纤维素酶和果胶(2)PEG(聚乙二醇)(3)脱分化再分化MMNN4(4)将杂合新植株分别进行黑腐病菌接种实验,观察比较其生长情况。能正常生长的说明其具有了黑芥对黑腐病的抗性(5)融合是随机的,可能存在多个细胞的融合;融合后部分染色体可能会丢失;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实现不同物种之间杂交形成多倍体〖祥解〗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1)定义:是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原生质体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完整植物体的技术。(2)过程:①诱导融合的方法:物理法和化学法,化学法一般是用聚乙二醇(PEG)作为诱导剂;②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新的细胞壁的生成;③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终点是培育成杂种植株,而不是形成杂种细胞就结束;④杂种植株的特征:具备两种植物的遗传特征,原因是杂种植株中含有两种植物的遗传物质。(3)意义:克服了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详析】(1)酶具有专一性,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可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2)利用PEG(聚乙二醇)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可获得杂种细胞。(3)融合细胞经过脱分化过程形成图②的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过程形成图③胚状体。花椰菜2n=18,用MM表示,黑芥2n=16,用NN表示,理论上获得的杂种植株染色体组成是两种细胞染色体组成的和,为MMNN,含有4个染色体组。(4)若要检测杂种植株是否具有了黑芥对黑腐病的抗性,可对杂种植株接种黑腐病菌,检测其是否具有抗性。若能正常生长的即为对黑腐病有抗性的杂种植株。(5)①理论上杂合植株所含染色体数目为18+16=34条,但杂合新植株H2、H3染色体数目少于双亲染色体数之和,原因可能是融合过程中染色体会丢失,而杂合新植株H1染色体数目大于双亲染色体数之和,可能是融合是随机的,存在多个细胞融合且融合后存在部分染色体丢失的现象。②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能打破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在培育植物新品种等方面展示出独特的优势,即这种融合可以实现跨物种之间杂交形成多倍体。19.犬细小病毒(CPV)主要感染幼犬,传染性极强,死亡率也高。利用小鼠制备抗CPV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流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单克隆抗体依赖的生物学技术有和。步骤①中,用灭活的CPV免疫小鼠需要在一定时间内间隔注射3次,其目的是。(2)经过步骤②后获得的是多种类型的杂交细胞,原因是。对杂交细胞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经过多次筛选才能获得足够数量的能分泌抗CPV抗体的细胞。(3)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后从培养液中提取到抗CPV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的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